《礼记读后感作文【通用十篇】》
礼记读后感作文(精选10篇)
礼记读后感作文 篇1
一提到四书五经之类,条件发射地想到愚昧、封建、老古董。近来,看得多了,发觉孔家店被我们莫名地打到,因为提到国学,人人都能够说三道四,但是真正耐心读下去,试图去认真了解流传千古的文章背后的人就少得多啦,姑且算是无知者无畏。
强调对悟的理解,对于如何到达大彻大悟的境界,似乎没有一条明确的道路遵循,没有一个能够重复训练、可操作的育人大-法。给我的感觉,古人的学习方式,有些灵童似可瞬间得道升-天,而愚钝之辈则无醍醐灌顶的机会。
一提到《礼记》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些了解,但是一般的同学都是对它皱眉头,鄙夷之。因为一想到礼,就会联系到三纲五常,君君臣臣之类的腐朽思想啦。观后才知,我冤枉古人啦,古之“礼”包罗万象,即不是送礼的礼也不是非礼的礼,而是和“道”一样,有着丰富的内涵。
一般同学都明白,四书五经的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可能不明白《大学》和《中庸》是《礼记》中的两篇,那里要说的《学记》也是《礼记》的一篇,十分有名,但今人不太熟悉罢了。
如《共产党宣言》对共-产主义的作用,但是并没有告诉无产阶级怎样从资本家手中夺取权力。前途是完美的,道路嘛,自己去摸索吧。
文章开宗明义,第一句就解释为什么去“学”,去理解“教育”:化民成俗,能够理解为有一个良好的社会风俗习惯,这就应是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不同时代自有不同解释,我想一般就应是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吧。
虽有至道(道这个东西,内涵丰富,太玄,非三言两语说清楚),不去学习,也不能“知其善”。古人对学无止境认识很透彻,明白“学然后知不足”,发奋地学习才明白自己有那么多不明白的东西,有人越学越感无知也是这个原因,这也解释无知者无畏;巅峰对决,只有功力深厚的人才知其中的深浅,莽夫是看不出门道的。古人对“教”和“学”的认识,不像此刻这样割裂,此刻老师高高在上,一切都对,学生的质疑总被当做不听话。古人明白“教学相长”,将教和学统一齐来,学生和老师大家能够互相学习,学生之间也能够互为师学,所以有同学一时无法理解某些知识点,如果你明白的话,不妨将你的理解分享出来,在教别人的时候,你的认识也会更上一层楼。此刻的学生不仅仅缺乏不耻下问的勇气,连虚心请教的一并抛弃啦。
或许古人愚昧,对一切未知的东西心存敬畏,对于学习也当做神圣的事情,所以才有至圣先师的孔夫子,被当做祖师爷祭拜。
学习是有必须规律性的,不可揠苗助长,所以“未卜禘[dì],不视学,游其志也”,意思是说时候未到(还没祭天)的时候,天子(领导)不能去视察学校,这样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去“游其志”,发展个人的志向。
我觉得对老师的作用,古人认识的更加深刻,老师要“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无论老师还是父母,对学生的志向之类,别整天批评,要多多观察的学生,少发言,在适当的时候才加以指导。像此刻的父母也不要孩子上两天学就问去逼他考清华北大,烦死啦。
求学的人有四个经常犯的错误: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是指学习的时候,或贪多不求甚解,或学习一点点就容易满足,或将学习看做太容易不下苦功夫(伤仲永之类的神通),或自我设限不求进步。这四点学习的人和教学的人都要明白,产生四种错误的心理不同,要对症下药。
古人对老师的评价高,所以即使皇帝,对自己的老师要“无北面”(和老师,别用君临天下那套礼仪,尊师)。此刻教师的神坛已经走下神坛,成为谋生的一种职业,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也out,一去不返啦。
更多的资料,那里不再一一展开,但是《学记》这篇文章还是值得复读。古时的一些文章,酣畅淋漓,一气呵成,隐喻恰当,道理明了,不似此刻一些无病呻吟的文字,毫无深意,只能凑字数,凑页数换RMB。虽然读这些书不能令你身价倍增,也不算一种找工作的技能,但是陶冶情操方面比一个数学公式强多了。在十几年的西式教育下,穿梭在古人的文字间,完全不同的感受,别有一番惬意。
礼记读后感作文 篇2
礼本来是先圣明王采用自然地法则,来规范人类生活行为的成果。我们人是自然地产物,只有适合了这些法则,才能继续生存下去。礼具体到现实中来,就是日常生活工作中所务必明白的规矩,一般做人做事的原则,以及立身行事的人格修养。在读了这本《礼记》之后,我所理解到的礼就是时常怀着谦恭的精神,这样的精神能指导我们外在的行为,让我们一天一天的趋向善良,远离罪恶。礼所包含的仁义道德和常怀感恩之心,怀抱这样的精神,能让我们处事的事理行为顺畅起来,我们和他人之间的感情也会得到增进,我们会觉得温暖,也会给公司和社会带来人情的温暖。
越是细小的动作,越能看得出我们是否受到了礼的教育感化和指导。在这本书中有一句让我感受颇深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让我懂得了在工作中要时刻处于备战状态,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仪容姿态,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兢兢业业,对待顾客要时刻面带微笑,不能松散的面无表情,更加不能把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来。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持续精神抖擞的工作状态,神采奕奕,作为员工要从干好本职工作开始,身体力行的营造企业知耻文化。所谓人无耻则无敌,在工作上坚决杜绝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思想作风,带头干好本职工作。持续良好优雅的态度去工作去学习,态度恭和的去做人做事。
而在生活中,在父母面前更是要养成端庄恭敬的习惯。我们这样年龄的青年已经就应要尽心尽意的去孝敬我们的长辈了。尊老敬贤,顾名思义,我们要尊敬老人,敬重有贤能的人。孟子说过: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能够看出古代的这种传统礼仪,对于构成和谐的社会起着重要作用。老人们阅历深,见文广,劳动时间长,对社会贡献大,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再加上他们在体力和精神上较差,需要年轻人的照顾。在平日的生活中我们就应主动为老人让座,并且多帮忙老人,为老人创造各种方便条件。我们要承担起自己肩上的职责,促进家庭的和谐温暖。家庭是社会的小单位,每个家庭的温暖能促进我们的社会团结,(veryok)怀着这样的习惯,到了社会上我们自然就会懂得端正姿态,尊重长官,尊重长者。
像这样需要我们自己注意的细节实在太多太多了,说不尽也道不完。但是只要我们持续着这样一颗恭敬好学的态度,自然能使我们在各种各样的状况下处变不惊。看了这本书后至少对于我来说提醒了我要多加一份思考,避免失礼。虽然这些都是一些细枝末节,然而却足以督促我凡事多加一颗有礼的心,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这些礼节,小则足以个人事业成就的必备条件,大则是我们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表现。
《礼记》这本书是前人智慧的结晶,生活体验的累,需要我们去慢慢体会。我必须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把这些良好的传统,带入到我的生活之中,争取做到礼义以为干橹。
礼记读后感作文 篇3
《礼记》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状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在历史上的地位仅次于《论语》,比肩于《孟子》,又远超于《荀子》。这部书可谓是包罗万象,它以礼乐为核心,所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礼记》在唐代就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则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由此可见《礼记》这部书的重要价值。《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为“三礼”,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各个时代的人都从中寻找思想资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我反复吟读着这段文字,深深地被文字中所蕴含的那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所感染。“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选举有德行的人和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天下,人们之间讲究信用,和睦相处。所以人们不只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不只把自己的儿女当做儿女,这样使老年人能够安享天年,使壮年人有贡献才力的地方,使年幼的人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使年老无偶、年幼无父、年老无子和残废的人都能得到供养,这样的社会就叫做大同世界。”孙中山先生就曾提出“天下为公”的思想,主张为了老百姓,建立一个民有、民享、民治的民主共和社会。这段文字,并不会因年长日久而失去光泽,至今读来,它仍发出道道金光照亮了我们每个人的内心,表达了我们每个人对对美满、公正的大同社会的强烈向往。
翻开我的笔记本,本子上摘录的第一句话便是《礼记》这部书中的一段文字:“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这句话的原意是:“要广博地学习,对学问要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我经常将《礼记》中的这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 “博学之”即讲学习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也将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透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
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这句话时常提醒我在工作中注重学习,不仅仅要精通业务知识,还要广泛学习其它方面的优秀书籍,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做一个“一专多能”的人,此外在平时还要多与身边的同事朋友沟通交流,学习他们先进的工作方法,对于工作生活中的难题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同志请教。此外,光学习理论和书本知识还不够,还得多实践、多锻炼,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在这部书中,我也了解到了古代的儒学家们对古代礼仪制度的一些认识,诸如礼的起源和礼的作用,古代人对冠礼、聘礼、祭礼等礼仪规范的解释。能够说,《礼记》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礼教文化的成熟。这部书对于现代中国社会中的礼仪礼节仍有很好的启示和教育研究好处。当然《礼记》中的部分文字也内含全力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及顽固宣扬男尊女卑的思想,这些思想是不可取的,需要我们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进行对待。
总之,《礼记》是一部极具价值的国学经典,就像一壶好茶,需要慢慢细品,才能感受到那沁人的芳香。
礼记读后感作文 篇4
《礼记》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状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着作,在历史上的地位仅次于《论语》,比肩于《孟子》,又远超于《荀子》。这部书可谓是包罗万象,它以礼乐为核心,所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礼记》在唐代就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则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由此可见《礼记》这部书的重要价值。《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为“三礼”,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各个时代的人都从中寻找思想资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我反复吟读着这段文字,深深地被文字中所蕴含的那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所感染。“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选举有德行的人和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天下,人们之间讲究信用,和睦相处。所以人们不只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不只把自己的儿女当做儿女,这样使老年人能够安享天年,使壮年人有贡献才力的地方,使年幼的人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使年老无偶、年幼无父、年老无子和残废的人都能得到供养,这样的社会就叫做大同世界。”孙中山先生就曾提出“天下为公”的思想,主张为了老百姓,建立一个民有、民享、民治的民主共和社会。这段文字,并不会因年长日久而失去光泽,至今读来,它仍发出道道金光照亮了我们每个人的内心,表达了我们每个人对对美满、公正的大同社会的强烈向往。
翻开我的笔记本,本子上摘录的第一句话便是《礼记》这部书中的一段文字:“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这句话的原意是:“要广博地学习,对学问要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我经常将《礼记》中的这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并时常用这句话教导与勉励我的孩子和我身边的年青朋友。“博学之”即讲学习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也将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透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
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这句话时常提醒我在工作中注重学习,不仅仅要精通业务知识,还要广泛学习其它方面的优秀书籍,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做一个“一专多能”的人,此外在平时还要多与身边的同事朋友沟通交流,学习他们先进的工作方法
在这部书中,我也了解到了古代的儒学家们对古代礼仪制度的一些认识,诸如礼的起源和礼的作用,古代人对冠礼、聘礼、祭礼等礼仪规范的解释。能够说,《礼记》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礼教文化的成熟。这部书对于现代中国社会中的礼仪礼节仍有很好的启示和教育研究好处。当然《礼记》中的部分文字也内含全力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及顽固宣扬男尊女卑的思想,这些思想是不可取的,需要我们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进行对待。
总之,《礼记》是一部极具价值的国学经典,就像一壶好茶,需要慢慢细品,才能感受到那沁人的芳香。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将在书海里不断徜徉,撷一缕淡淡的书香。
礼记读后感作文 篇5
“礼”本来是先圣明王采用自然地法则,来规范人类生活行为的成果。我们人是自然地产物,只有适合了这些法则,才能继续生存下去。“礼”具体到现实中来,就是日常生活工作中所必须知道的规矩,一般做人做事的原则,以及立身行事的人格修养。在读了这本《礼记》之后,我所理解到的“礼”就是时常怀着谦恭的精神,这样的精神能指导我们外在的行为,让我们一天一天的趋向善良,远离罪恶。“礼”所包含的仁义道德和常怀感恩之心,怀抱这样的精神,能让我们处事的事理行为顺畅起来,我们和他人之间的感情也会得到增进,我们会觉得温暖,也会给公司和社会带来人情的温暖。
越是细小的动作,越能看得出我们是否受到了“礼”的教育感化和指导。在这本书中有一句让我感受颇深“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让我懂得了在工作中要时刻处于备战状态,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仪容姿态,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兢兢业业,对待顾客要时刻面带微笑,不能松散的面无表情,更加不能把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来。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保持精神抖擞的工作状态,神采奕奕,作为员工要从干好本职工作开始,身体力行的营造企业“知耻”文化。所谓“人无耻则无敌”,在工作上坚决杜绝“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思想作风,带头干好本职工作。保持良好优雅的态度去工作去学习,态度恭和的去做人做事。
礼记读后感作文 篇6
翻开我的笔记本,本子上摘录的第一句话便是《礼记》这部书中的一段文字:“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这句话的原意是:“要广博地学习,对学问要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我经常将《礼记》中的这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 “博学之”即讲学习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也将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透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
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这句话时常提醒我在工作中注重学习,不仅仅要精通业务知识,还要广泛学习其它方面的优秀书籍,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做一个“一专多能”的人,此外在平时还要多与身边的同事朋友沟通交流,学习他们先进的工作方法,对于工作生活中的难题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同志请教。此外,光学习理论和书本知识还不够,还得多实践、多锻炼,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礼记读后感作文 篇7
“礼”本来是先圣明王采用自然地法则,来规范人类生活行为的成果。我们人是自然地产物,只有适合了这些法则,才能继续生存下去。“礼”具体到现实中来,就是日常生活工作中所必须知道的规矩,一般做人做事的原则,以及立身行事的人格修养。在读了这本《礼记》之后,我所理解到的“礼”就是时常怀着谦恭的精神,这样的精神能指导我们外在的行为,让我们一天一天的趋向善良,远离罪恶。“礼”所包含的仁义道德和常怀感恩之心,怀抱这样的精神,能让我们处事的事理行为顺畅起来,我们和他人之间的感情也会得到增进,我们会觉得温暖,也会给公司和社会带来人情的温暖。
越是细小的动作,越能看得出我们是否受到了“礼”的教育感化和指导。在这本书中有一句让我感受颇深“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让我懂得了在工作中要时刻处于备战状态,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仪容姿态,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兢兢业业,对待顾客要时刻面带微笑,不能松散的面无表情,更加不能把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来。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保持精神抖擞的工作状态,神采奕奕,作为员工要从干好本职工作开始,身体力行的营造企业“知耻”文化。所谓“人无耻则无敌”,在工作上坚决杜绝“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思想作风,带头干好本职工作。保持良好优雅的态度去工作去学习,态度恭和的去做人做事。
而在生活中,在父母面前更是要养成端庄恭敬的习惯。我们这样年龄的青年已经应该要尽心尽意的去孝敬我们的长辈了。尊老敬贤,顾名思义,我们要尊敬老人,敬重有贤能的人。孟子说过:“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可以看出古代的这种传统礼仪,对于形成和谐的社会起着重要作用。老人们阅历深,见文广,劳动时间长,对社会贡献大,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再加上他们在体力和精神上较差,需要年轻人的照顾。在平日的生活中我们应该主动为老人让座,并且多帮助老人,为老人创造各种方便条件。我们要承担起自己肩上的责任,促进家庭的和谐温暖。家庭是社会的小单位,每个家庭的温暖能促进我们的社会团结,怀着这样的习惯,到了社会上我们自然就会懂得端正姿态,尊重长官,尊重长者。
像这样需要我们自己注意的细节实在太多太多了,说不尽也道不完。但是只要我们保持着这样一颗恭敬好学的态度,自然能使我们在各种各样的情况下处变不惊。看了这本书后至少对于我来说提醒了我要多加一份思考,避免失礼。虽然这些都是一些细枝末节,然而却足以督促我凡事多加一颗有“礼”的心,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这些礼节,小则足以个人事业成就的必备条件,大则是我们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表现。
《礼记》这本书是前人智慧的结晶,生活体验的累,需要我们去慢慢体会。我一定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把这些良好的传统,带入到我的生活之中,争取做到“礼义以为干橹”。
礼记读后感作文 篇8
偶读《礼记》遇到了下面这样一段话,很值得慢慢体会。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古代的教育,没有德智体美劳,却有仁义礼智信。没有说让学生毕业后成才,做一番大事业,只是要求学生能够人格健全,学识通达,能够成为榜样。成为榜样后,他人自然能够信服,也即是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
反观我们此刻的教育,基本上是为了分数、证书、学位,然后再作为出人头地的工具加以利用。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很敬业,但不得不提出疑问,我们乐群吗
如今的高校,老师给学生打分打的试卷的分,学生给老师绩效分。对于这一点我十分反感,并不是因为学生给我的分数低,而是对于这种事情很不能理解。某些人为了讨好学生,甚至放下了师者的尊严,对学生容忍放纵,奴颜婢膝。还有,有些学生因为考不好,甚至在网上骂老师,呜呼哀哉,今日之‘博习亲师’也。
论学取友,我们能够理解为有论学的潜力和择友的原则。但我更愿意把这四个字曲解为以文会友。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没有知音。而最易成为知音的,则是同学和同行。期望难忘同学情,同行非冤家。把酒言欢、坐而论道比刀光剑影要幸福的多。能做到上面三点,就可达小成,其实并不难。
大成叫做知类通达,强力而不反。要做到这一点很难,原因很多。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要拥有独立的思想和诚实的决定。这样说可能太大众化了,很多人不会觉得这一点有多么重要。举个我经常给人下套的例子吧。
我经常这样问别人:你认为八股文好不好
上面的例中的答者就是没有独立思想的人。对一个事物做价值决定时,务必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否则一切都是人云亦云,毫无主见。大成无上限,独立思想,诚实做人,而已。
礼记读后感作文 篇9
偶读《礼记》遇到了下面这样一段话,很值得慢慢体会。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 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古代的教育,没有德智体美劳,却有仁义礼智信。没有说让学生毕业后成才,做一番大事业,只是要求学生能够人格健全,学识通达,能够成为榜样。成为榜样后,他人自然能够信服,也即是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
反观我们现在的教育,基本上是为了分数、证书、学位,然后再作为出人头地的工具加以利用。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很敬业,但不得不提出疑问,我们乐群吗?
如今的高校,老师给学生打分打的试卷的分,学生给老师绩效分。对于这一点我非常反感,并不是因为学生给我的分数低,而是对于这种事情很不能理解。某些人为了讨好学生,甚至放弃了师者的尊严,对学生容忍放纵,奴颜婢膝。还有,有些学生因为考不好,甚至在网上骂老师,呜呼哀哉,今日之‘博习亲师’也。
论学取友,我们可以理解为有论学的能力和择友的原则。但我更愿意把这四个字曲解为以文会友。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没有知音。而最易成为知音的,则是同学和同行。希望难忘同学情,同行非冤家。把酒言欢、坐而论道比刀光剑影要幸福的多。能做到上面三点,就可达小成,其实并不难。
大成叫做知类通达,强力而不反。要做到这一点很难,原因很多。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要拥有独立的思想和诚实的判断。这样说可能太大众化了,很多人不会觉得这一点有多么重要。举个我经常给人下套的例子吧。
我经常这样问别人:你认为八股文好不好?
上面的例中的答者就是没有独立思想的人。对一个事物做价值判断时,必须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否则一切都是人云亦云,毫无主见。大成无上限,独立思想,诚实做人,而已。感恩的心读后感改造我们的学习读后感垓下之围读后感
礼记读后感作文 篇10
闲暇时我常常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书桌旁,一边品着绿茶,一边慢慢研读着《礼记》这部古代经典,那淡淡的茶香与书香顷刻间在心脾间交融、弥漫、缭绕,足以令我心旷神怡、如痴如醉,读着,读着,我仿佛回到了遥远的古代,正在与古代圣贤品茗与对话。
《礼记》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着作,在历史上的地位仅次于《论语》 ,比肩于《孟子》 ,又远超于《荀子》 。这部书可谓是包罗万象,它以礼乐为核心,所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礼记》在唐代就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则被列入‘十三经 ”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由此可见《礼记》这部书的重要价值。《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为“三礼”,对中国 文化 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各个时代的人都从中寻找思想资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我反复吟读着这段文字,深深地被文字中所蕴含的那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所感染。“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选举有德行的人和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天下,人们之间讲究信用,和睦相处。所以人们不只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不只把自己的儿女当做儿女,这样使老年人能够安享天年,使壮年人有贡献才力的地方,使年幼的人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使年老无偶、年幼无父、年老无子和残废的人都能得到供养,这样的社会就叫做大同世界 。”孙中山先生就曾提出“天下为公”的思想,主张为了老百姓,建立一个民有、民享、民治的民主共和社会。这段文字,并不会因年长日久而失去光泽,至今读来,它仍发出道道金光照亮了我们每个人的内心,表达了我们每个人对对美满、公正的大同社会的强烈向往。
翻开我的笔记本,本子上摘录的第一句话便是《礼记》这部书中的一段文字:“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这句话的原意是:“要广博地学习,对学问要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我经常将《礼记》中的这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并时常用这句话教导与勉励我的孩子和我身边的年青朋友。“博学之”即讲学习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也将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这句话时常提醒我在工作中注重学习,不仅要精通业务知识,还要广泛学习其它方面的优秀书籍,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做一个“一专多能”的人,此外在平时还要多与身边的同事朋友沟通交流,学习他们先进的工作方法,对于工作生活中的难题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同志请教。此外,光学习理论和书本知识还不够,还得多实践、多锻炼,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在这部书中,我也了解到了古代的儒学家们对古代礼仪制度的一些认识,诸如礼的起源和礼的作用,古代人对冠礼、聘礼、祭礼等礼仪规范的解释。可以说,《礼记》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礼教文化的成熟。这部书对于现代中国社会中的礼仪礼节仍有很好的启示和教育研究意义。当然《礼记》中的部分文字也含有全力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及顽固宣扬男尊女卑的思想,这些思想是不可取的,需要我们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进行对待。
总之,《礼记》是一部极具价值的国学经典,就像一壶好茶,需要慢慢细品,才能感受到那沁人的芳香。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将在书海里不断徜徉,撷一缕淡淡的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