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 读后感800字 水浒传读后感800以上【8篇】》
看完水浒传,写好一篇水浒传读后感有很大的帮助。《水浒传》,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由由明朝初期的施耐庵编写的中国文学史上首部白话章回体小说。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水浒传读后感八百字多”,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水浒传 读后感800字 水浒传读后感800以上【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水浒传》800字读后感作文 篇1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读后不禁感慨万千。(★)这本书内容就像一颗古树般根系,繁多但却又杂而不乱,井然有序。这让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技艺高超。
这本书给我们介绍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的故事,同时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昏暗,以及当朝的昏庸和无能。在读完后我们不禁为梁山好汉们叹息,也让我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梁山好汉们要接受招安呢?”
当梁山一百零八好汉梁山大聚义时梁山泊的实力达到了顶峰。于是梁山好汉四处攻打州县。即使是朝廷也不敢与之抗衡。但正当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时,宋江————梁山的头把交椅,却做出了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举动,他居然接受了招安。也正是这个举动最终导致了梁山的灭亡。
对此我也有着自己的一些观点。
首先宋江自己在造反之前是一个押司。也可以算地方的小官了,他拿着朝廷给予俸禄。日子过得还不错。我想要不是顾及兄弟之间的情谊,他也不会落草为寇的。所以在招安这件事情上他可能就有点徇私的味道在里面。而且在梁山好汉里也有好多像宋江一样的本是朝廷命官的人,所以其结果就不言而喻了。
其次,宋江是一个重孝道的人。他的父亲在生前就一直教导他:“做人要堂堂正正,不能落草为寇。否则就对不起家人。”所以在宋江发配往沧州时以死威胁其他梁山好汉不让它落草。所以我认为上梁山之后他的良心一直是受谴责的 ,所以在招安这个契机下他选择了解脱。这可能就是松江的人生观所指引的吧
还有,宋江是一个文化人,这从他写诗就可以看出来。历代以来受孔、孟之道的熏陶文人都渴望建功立业,光宗耀祖。我觉的宋江可能也不例外。
最后,宋江其实还是一个十分重义气的人。这从他冒着生命危险去通知晁盖就尅一看出来。在他的脑海中招安就是朝廷屈服的表现,他认为只要朝廷屈服自己和兄弟们下是就可以过上好日子,就可以丰衣足食。我想也可能也是松江接受招安的原因吧。
“水浒”其实是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欢声笑语,也没有姹紫嫣红。有的只是那刀光剑影,兄弟义气,荡气回肠的江湖。一声“兄弟”的呼唤就决定了这一生的悲剧,就决定了这一群人的悲剧,也注定了那个时代的悲剧。
中国名著《水浒传》读后感 篇2
《水浒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白话长篇小说,塑造了108位梁山好汉,每个人都具有与众不同的故事与个性,忠孝仗义的呼保义宋江、嫉恶如仇的豹子头林冲、豪爽朴质的花和尚鲁智深,还有秉性刚烈的行者武松等众多好汉,然而我最喜欢的要数梁山上一个秀才打扮,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之人,在梁山担当军师角色的智多星吴用。吴用道号加亮先生,所以,有许多人把他与诸葛亮相比,认为他与诸葛亮很像,无论是长相还是头脑,都有80%的相似度,但多数人还是认为诸葛略胜一筹。而我认为二人并无可比性,因为二人所处的年代不同,接触的人也不同,所以,也许诸葛亮穿越到《水浒》中,还不如吴用。
吴用不但聪明,而且还能揣摩他人的心思。在《智取生辰纲》中,他巧用计策麻醉了杨志一行人,截取了生辰纲。看完这一节,我不禁为他的聪明而取得成功高兴。
吴用还能为梁山推荐人才,他推荐他的至交神行太保戴宗,可以及时告知各兄弟的情况。使得在以后的战役中及早得知了许多消息。
在《智赚玉麒麟》里,吴用扮作道人带领李逵假装算卦,被卢员外卢俊义叫住,他凭借那三寸不烂之舌让卢员外听信“百日之内有血光之灾”的谎话,然后写下了反诗,让官府误以为其落草,逼的只好上梁山。虽然吴用这计让卢俊义吃了不少的苦头,但在当时,似乎也没有其他的好计策了。
吴用还《智赚金铃吊挂》乔装打扮成小喽啰等人,拿到钥匙,得取东京内辅高手匠人做成的一对金铃吊挂,价值连城。
此外,梁山的每一次战役几乎全是吴用出谋划策,冷静制敌,他在梁山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虽然每次出战都没有他,不能威风的与敌交锋,也得不到打败对手的喜悦,更不是梁山的头领,但是,他却在每次上阵中给予队伍很大的帮助,在背后默默付出。梁山有了此人也因此日益壮大,至于最后弄得梁山上众好汉们死的死,散的散也是因为宋江的致命错误,宋江被害死,吴用因失去兄长伤心自缢而亡,由此可见他的忠心。
梁山好汉的分离,是农民起义的大悲剧,一路劈荆斩棘,却还是逃不过奸臣的陷害,宋江的封建忠孝观念让兄弟们寒心,白白寄予宋江厚望。
所以,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应该向吴用学习,遇事临危不惧,冷静应对,否则“一失足成千古恨”。
水浒传的读后感 篇3
当我捧着这本《水浒传》时,我便情不自禁的哼起了那首耳熟能详的好汉歌:“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颇有一番梁山好汉豪爽的气势。
“逼上梁山”是民间的一句俚语,是描写一个人走投无路之下选择的无奈之举。?水浒传?中的英雄个个都是历经了无数的险阻,他们可以说是“仗义疏财归水泊山,报仇雪恨上梁山”。水浒英雄的忠、信、义,让我崇拜的五体投地,还有宋江的领袖才能、吴用的神机妙算、李逵的粗鲁莽撞、鲁智深的侠肝义胆、武松的神威神勇、林冲的骁勇善战、燕青的伶俐机灵……他们每个人都险象环生,他们背后的故事又怎是能用一篇篇文章所可以表述的呢?
梁山好汉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为百姓们除暴安良,是人人嘴里的“救世主”。最终,他们在梁山上聚集了一百零八个头领,排定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座次,本以为这就是结局了,可没有想到朝廷一声令下,让梁山的好汉前去征辽,当他们正要凯旋而归时却又奉命至江南征讨方腊,弄的一百零八条好汉死的死、残的残、溜的溜、隐的隐,稀稀落落,最后仅仅剩下了二十七人。朝廷的最终目的其实就是想“借刀杀人”,而梁山的好汉只不过是朝廷的一颗棋子,他们在战场上为朝廷杀敌,而朝廷却在背后想着如何斩草除根。梁山好汉已经落到如此下场了,朝廷却还不罢休,那些幸存者还是未能逃脱接蹱而至的厄运,宋江、卢俊义被毒死,李逵在宋江临死时被拉去一同陪葬,吴用、花荣自缢身亡……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就这样悲惨的结束了。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如果不是阎婆惜的百般要挟,宋江又怎会杀了阎婆惜;如果不是高衙内的重重陷害,林冲又怎会手刃仇人;如果不是西门庆和潘金莲杀死了武大郎,武松又怎会杀死西门庆和潘金莲……
合上?水浒传?的那一刻,我心中也生出了一种怒火。我气愤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朽;我痛恨那些阴险凶残的贪官污吏;我鄙视提出“借刀杀人”这个主意的人。同时,我也有一丝的伤感,我惋惜那一百零八将的悲惨命运;我感叹这一百零八个好汉的豪壮英勇;我崇拜一百零八位英雄的江湖义气。
让我们铭记他们的名字,铭记他们的历史,铭记他们的故事,让我们用这种方式来纪念他们吧!
水浒传 读后感1100字 水浒传读后感800以上 篇4
说到读书那必须要说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说到名著那必须要说”水浒”———无数英雄好汉的集聚地,多少豪情万丈与情感碰撞出的激烈火花,使我,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学生深深崇拜。说到我与”水浒”,我们有一段美丽”邂逅”。
听父亲说在我小的时候,他就像别人家的父母一样希望我成为一个知书达理的小淑女,于是我亲爱的父亲就抱着我去了书店,来到了四大名著的专柜,拉着我的小手,问我选哪一本,我咿咿呀呀的指来指去,最后我既没选择斗智斗勇的”三国演义”,也没有选择怀金悼玉的”红楼梦”,更没有选择光怪陆离的”西游记”,我偏偏选择了这本豪情万丈的”水浒传”。这可能是真的缘分,我上了高中,我再次拿起”水浒”,又有一番别样的滋味。
《水浒传》这部书波澜壮阔,宕荡起伏,令人陶醉。它讲述了一千多年前宋朝的一次起义。108位好汉齐聚水泊梁山,要干一番大事,打倒腐败的朝廷。很可惜,头领宋江最终转意,带领众兄弟投奔朝廷。高俅等奸臣用计陷害众好汉,大部分人都被害死,只有少数几位英雄看破红尘,远走高飞。至此,一番事业,终已了结。
我认为,当时朝廷虽然腐败,民不聊生,但只要有一官半职,都能养家糊口,不想起义。纵观各位英雄,大多数都是农夫、猎户、逃犯,如张青、解珍、李忠等大都有勇无谋;像武松、鲁智深这样有勇有谋的在少数。而真正有胆有识的,是那些以前有官职,后来被逼上梁山的,如朱仝、卢俊义、燕青等。这一支混杂的队伍里,中心人物们大都不想上山或对宋江言听计从,而宋江本人率众好汉与官军大战多年,发现以自己的力量:大目标——打倒朝廷没有可能;中目标——与朝廷僵持可行,但不能长久;只能行小目标——提出一定条件,让朝廷招安。而这跟他们原来的目标:替天行道,拯救天下也就南辕北辙了,所以宋江本人立场也不坚定。这一支摇摆不定的队伍,怎能取得胜利?我认为,宋江不成功,有以下原因:第一,这支队伍非正规军,本质是强盗,战斗力太差。如果能培育出一支战斗力强的部队就会好很多。第二,宋江虽与朝廷对抗,但并未给老百姓带来好处,他们打仗,兵荒马乱,反而给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如果他们亲民,得到百姓的支持,再加上战斗力,就可以站稳脚跟,与朝廷对峙。第三,他们中没有一个能力很强的人,即便攻下朝廷,谁来做皇帝?他们大都是强盗出身,打天下还容易些,但无人能治天下,所以他们如果建立朝廷,也必然不会长久。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明主爱民的时代,生活在和谐温馨的大花园里,作为祖国的花朵我倍感骄傲与自豪。我崇拜水浒英雄的豪情与他们愤世嫉俗的人生观,作为零零后的我们不应该因为生活在没有战争没有阶级矛盾而不作为。正是有了这么好的生活环境,我们更应该努力为祖国创造奇迹。
“浩气冲天贯牛斗,英雄事业未曾酬”。
水浒传读后感 篇5
“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耳畔突然传来电视剧《水浒传》的音乐,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前几天重温过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
《水浒传》的故事并不复杂,讲的是北宋末年,社会动荡,朝廷腐败,奸佞当道,百姓涂炭,社会黑暗。以宋江等36人为首的绿林好汗揭竿而起,打着替天行道的大旗聚义水泊梁山,演出了一场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
再次重读水浒,其中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无奈。是的,就是一种无奈。那些梁山好汉几乎都是由于社会、生活上的压力,最终铤而走险,登上梁山,寻求归路。像我们最熟悉的宋江,本是一个仗义疏财,济困扶危的义士,可由于阎婆惜的不信任,最终杀死了她成为通缉犯,又在浔阳楼借酒显真心,吟了反诗,不得不被“逼”上梁山。
还有林冲,人称“豹子头”,本是东京80万禁军枪棒教头,生活美满。后受到高衙内的侮辱和高俅的陷害,其间几经迫害,终不能忍,隧火烧草场杀死仇人,风雪夜上梁山。
……
水浒中的无奈,是否也是现在社会中一些人的无奈呢?
正所谓“少年不知愁滋味”,这句话用在孩子身上,可以说是恰到好处,但放在现在的青年就不同了。
青年人看上去是不羁的、无忧的、有着更多自由时间的,但在他们伪装的骄傲外表下,还有一颗无奈的心。迫于工作的压力和应酬的需要,必须显出一张无奈的笑脸。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新闻,是一名年轻女子在泳池被一个没有十岁的孩子羞辱后,她的丈夫上去教训孩子一顿。孩子家长将打人视频发布到网上,从此铺天盖地的社会舆论向那名女子张牙舞爪地扑来,最终那女子因不堪承受压力而无奈自杀了。可笑的是,现在的矛头全都又指向了那个孩子的家庭。指责他们害死了一朵年轻的生命,这位年轻女子因为什么自杀?是社会舆论压力,想想你一点开网络,铺天盖地的指责向自己指来,每天出门要遭受所有人冷漠的眼光。仿佛自己不再属于人类整体,你被排斥了。这种情况下,死亡也许是最好的方法。社会舆论压力比任何东西都可怕,你成了全社会指责批评的对象,而这只不过是因为网友们的猎奇心理与盲目跟风。怎能不把人逼上绝境?可惜现在社会没有梁山可供他们去。
还有那些心理有障碍往往想到寻短见的青少年。他们害怕老师们严厉而又无声的目光。他们恐惧父母那颗冷若冰晶的心。他们已经够努力了,可在大人们眼里,他们与优秀之间总有一段距离。他们最终在学业的压力和他人无声或有声的斥责中,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所以我从水浒里看到的更多的是由于压力而被迫选择,并不是大家一眼就能看到的“忠义”。现代青年,身上背负了太多的压力,直至超出了能承受的最大限度,最终爆发。
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是不是应该加强对于网络发言的限制,是不是应该给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更重要的是,我们不应该被命运所选择,我们也不应该有一张无奈的笑脸,我们需要打破规则,打破限制,撞开墨守成规,去活出属于自己的色彩!
让自己选择命运,而不是命运选择你。
合上《水浒传》,我,长呼了一口气。
水浒传读后感1000字高中 篇6
“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水浒传的神情色彩,至今无以忘却——
他是现实与浪漫的结合:植根於现实,又把自己的爱憎感情熔铸在人物身上;他的情节引人入胜:生动曲折,腾挪跌宕,使人完全身临其境。
北宋末年,朝 败, ,民不得不反。上至朝廷命官,下至普通百姓,甚至是鸡鸣狗盗之徒,随着对官府幻想的一点点破灭,连生存都难以维系,最终都被逼上梁山。然而,当人民起义的壮举使好汉们士气日益高涨的时候,宋江的接受招安改变了一切……
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看《水浒》时,他就深深的触动了我心底最深处的灵魂,使我不禁潸然泪下:
一次次艰苦的行程,一场场艰难的战斗,为的只是“忠义”二字。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的忠,除暴安良即是忠,报效祖国也是忠,宁死不屈更是忠。忠,其实很好做到。真正难做到的,即是“义”: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兄弟连心,其力断金”,他们为朋友赴汤蹈火,为朋友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义”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这,却还远远不能算“义”。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一个具有正义感的人,也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只有真正的义士,才会懂得。只有拥有者两样精神,才是真正的“义”!
他们都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好汉,可这往往却不是为了他们,而是为了百姓的安宁和希望,可谁又会了解他们的一番苦心呢?有时,一百零八个好汉的命运,也会令人意想不到——
虽然,身经百战的他们屡立战功,却丝毫逃脱不了残忍的命运。奸贼当道,即使是各有千秋的他们,也同样无能为力,只能眼看他们逍遥法外。有人说,这是宋江的过错,可我却不以为然:梁山泊悲剧,并非宋江之过。梁山泊悲剧,这也是宋代的悲剧,是中国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虽然,还有些深深的遗憾,但各路英雄的宁死不屈,已将我震撼其中。
水浒传的读后感 篇7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翻开了古典文学名着《三国演义》。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xing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我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xing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庶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正中年时。
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只要有毅力,做好成功过程中的每一件事,相信成功一定会离不远的。
水浒传读后感900字 篇8
近日,我读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书中的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位位英雄人物,都给我留下了不可抹灭的印象。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元朝末年人,他是我们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而他创作的《水浒传》则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反映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热情地歌颂了农民的革命斗争。它不仅描述了一个个作恶多端,欺压百姓的害民贼,同时也描述了一个个劫富挤贫、铤而走险的好汉,他们被那些大大小小的统治者,上至宋朝皇帝、高官显宦,下至恶霸地主、差役爪牙,逼得无法再生活下去,走投无路,只好走上反抗的道路。通过阅读《水浒传》不仅让我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本质的了解,而且还让我熟悉了每一位英雄,如:宋江、吴用、林冲、武松、鲁智深……他们是多么让人神往啊!他们就好比刘备、诸葛亮、关羽、孙悟空……一般,是永远存活在人们心中的艺术形象。全书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还算是英雄好汉武松醉后打虎的故事了——
话说武松离了“三碗不过冈”后,便直奔景阳冈。走了一里多路,武松便觉得又累又渴,躺到一块大石头上,正闭了眼要睡,忽然从乱树丛中蹿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虎来。武松见了,顿时惊出一身冷汗,酒也醒了一大半,从青石上翻身跳下,抄起哨捧,闪在旁边。那老虎把两只前爪在地上略按一下,纵身一扑,武松急忙闪到一边,老虎见捉不到武松,便干脆一掀,一剪,可都让机灵的武松闪过了。那老虎正准备再次攻击,武松连忙抡起哨棒,从空中劈下,谁知只打到了一棵树上,哨捧断成了两截。这一下,激得老虎向武松猛扑过来,武松往后一跳,老虎恰好落在他面前,武松丢掉手中的哨棒,两手把老虎皮揪住狠劲地踢它,又用拳头猛打它,不一会儿,老虎就只剩下一口气了,五官里全部是血,武松又到树边拾起半截哨棒,回来又打了一二百下,直到老虎一丝气也没有了才罢手。武松又回到青石板上歇了好一阵,才走下冈子去。
《水浒传》中那些紧张曲折而又富有生活气息的故事;那些带有传奇色彩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永远都活在我们的心中,永不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