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读后感 >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500字左右(4篇)正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500字左右(4篇)》

时间: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苏菲的世界读后感500字左右(4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400字 篇1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启蒙书,她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向每个读这本书的人展示了哲学从古到今光辉的发展历程。

从主人公苏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信写着:“你是谁”的信开始,整个历程便开始了。在艾伯特的指导下,苏菲特的指导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树立的哲学有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所认识的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涉及艺术科学建筑等许多方面。至于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乃至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看到这样一部分作品,让我看到了全世界的文明。

也许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与哲学的精华。看到这本书之后,我不仅学到了一些东西,而且更让我心灵为之受到震撼。

我原本以为哲学不过只是一门不切实际的学科,但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我错得有多离谱。我发现哲学是非常简单的,在我们生活当中随处可见的那都是哲学。哲学是天底下每个人都在乎都关心的一个学科。哲学可以解决的都是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证明的问题—比如善于恶、美与丑、生与死等。科学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给予我们智慧。

大家都来看《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吧,相信它也会给你很大的震撼。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2

一开始拿到这本书,我以为这只是一本浅层次的童话故事——然而静下心品读完这本书后,才发现这远不是我想象的那般,这似乎是一种关于生命的思考和关于哲学的体悟。

主人公苏菲,收到了一封不寻常的来信,改变了她的整个生活,一股关于哲学的神秘色彩也在此缓缓拉开。哲学是深奥的,一个个有关哲学的问题,看似空虚、空洞,让人难以捉摸,但却给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与思考。“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一个个看似荒诞可笑的言语,思考片刻,也会给人带来无限的烦恼与困惑。没有人能够解释明白“我是谁?”也没有人可以说清楚世界、生命的起源,但这却正是哲学的魅力所在,一切从无到有,一切都充满了巧妙的辩证关系。

在此,我也看到了那些关于神的传说,那些远古时期变幻莫测的故事,那些为了哲学献身而终日思考的哲学家。或许,在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哲学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提出自己内心的不同想法,敢于有自己独到且独特的见解。我们也可以成为自己的哲学家,掌握自我的生活,获得生命的奥秘。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范文字 篇3

《苏菲的世界》中苏菲继续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哲学家艾伯特又继续一段奇妙的思想旅程。

读到第10章,禁不住问自己:”哲学家到底是什么?"

其实,对于现在的人类,面临了许多难解的问题。因此脑海中出现两种可能:一个是假装拥有所有的知识,借此自欺欺人。另一个则是闭上眼睛,从此不去理会,并放弃-切他们迄今所有的成就。从而一个孜张不倦追求真理、永不放弃的人是一个哲学家。在一个哲学家的眼里,最重要的话题是“永远真善美”。就如柏拉图而言,他既关心自然界中永恒不变的事物,更关心与人类道德与社会有关真善美的事物。由此看来,哲学家总是试图避开这类没有永恒价值的热门话题,却努力将人们的注意力吸收到永远“真”、善”、‘美”的事物上。

“每一种生物其实都是理型世界中永恒形体的不完美复制品”。实然,此时,盯着眼前的那朵花,也许一个世纪过后,同样的花朵仍然会在这里,这就是理型的世界。我又一次陷入幻想,是否又有一个同样名字的我在世界中存在了。身体内是否真有一个不受岁月侵蚀的宝物,永恒的存在?

其实,有许多人认为永恒地活下去就是幸福。可生命会永恒吗?不可能。但幸福是我们每一个人触手可及的,它不仅仅是建立在外在环境物美,更在于精神美。幸福的人从不依靠永恒的生命,因为他们知道生命不可能永恒。因此,每一个人都可以获致幸福,更重要的是,只要你将握幸福,就不可能失去它。

——彧涵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4

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哲学书。

一位父亲为了给女儿上哲学课而创造出了两个虚拟的人物,苏菲和艾伯特。而一开始苏菲并不知道自己只是活在别人的头脑中,直到席德和少校的名字一次次出现在苏菲的世界里,而艾伯特的哲学课也讲到了浪漫主义的反讽这一阶段,通过浪漫主义的反讽,苏菲才认识到自己其实是不存在的。从这儿开始,席德和苏菲的视角不断转换。

西德作为存在的人物,在看一本父亲寄给自己的哲学讲义,苏菲作为虚拟的人物,和艾伯特一起想办法逃离席德父亲的精神世界。而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每一位童话人物,都与他们正在进行的哲学课程息息相关。这样精妙的设计,使得原本看起来应该枯燥无比的哲学课程妙趣横生。而大量通俗易懂的例子又帮助我们对于哲学家们的思想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对于任何一个对哲学没有系统了解的人,这本书都可以作为思想上的。启蒙。而文末苏菲和艾伯特的成功逃离也值得思考。苏菲和艾伯特是席德父亲笔下的人物,但席德和她的父亲,又何尝不是作者笔下的人物呢?他们其实也存在于另一个人的头脑当中。

那么更进一步,我们会不会也是某个人头脑的产物呢?这又是一个哲学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