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读后感 > 《道士塔》读后感精彩10篇正文

《《道士塔》读后感精彩10篇》

时间: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道士塔》读后感精彩10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道士塔》读后感 篇1

《道士塔》读后感

只有失去才能唤起人们的珍惜——题记

一直以来对于余秋雨先生及他的作品是有所闻,但一直没有接触过。上次去舅舅家,无

意间看到了这本书,便产生了好奇。

土黄的书皮,还未翻开书,我便已读到枯涩的味道。这类似于泛黄的纸张的色调,似乎已历

经岁月的沉淀,深沉的封面,左侧用密密麻麻的文字堆砌成的黑色,这段“苦旅”必定是在过去岁月中的苦苦行径吧。

这是一本值得让人认真体会的书,所以,我利用假期的时间去翻阅了这本书,余秋雨先生渊

博的知识,和他对中华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评判,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最

让我感慨的是《道士塔》那篇文章,正如所说,中国近代史,更是一部血泪史,而敦煌莫高

窟,更是其中一个较为鲜明的例子

我的目光随着书中的脚步前进着,我驻足于莫高窟下,似乎回到了当时的中国,亲眼目睹了

莫高窟的辉煌与落寞。

曾经有一个叫莫高窟的地方,它安静的沉眠于那片土地,而一个姓王的道士的到来,打破了

它应有的沉寂,他发现了古人留下的精美壁画,而他却将这些壁画送给了来自西方的“和尚”,贿赂给那些不信佛的官员,在贿赂给更高的京官,而那一个个满腹经纶的文官又为何在他们

滔滔的奏折中对莫高窟只字不提,只是因为他们还没有认识这片佛教圣地。

曾经的莫高窟,并没有在文化保护之内,它不比丝绸,不比青花瓷,在一个道士眼中,那些

莫高窟中的石像更不比所谓的天师与灵官,于是我们选择了遗忘,更任由那些来自西方的“游

客”将它一卷一卷,一车一车的带走,那些人想不到,那些他们视为无价的珍品,文化的精

华的字画竟然在那个道士手中成了换来银元的交易品。在那个道士一笔又一笔的“小买卖”

中,敦煌莫高窟的文化就这样被挥霍掉了,而他也万万没有想到,这些使他沾沾自喜的买卖

却几乎葬送了一个国家的文化,而又不得不说,没有这些被我们称为“掠夺者”的人,谁又

能意识到它们的珍贵,又怎能唤起我们对文化的记忆。也许就像那些掠夺者所言,没有他们,莫高窟将成为永远的历史,而我们能做的,只有鄙夷的称他们为掠夺者。

如作者所说的那句气话,“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是啊,任何一个有血气的中国人都会为

此而感到痛心。

在外国的学者精心探索莫高窟文化时,曾几何时,那是属于我们中国的文化,中国的骄傲,而诺大的中国,真的容不下这片小小的土地?

这究竟是谁的过错,是那些西洋学者,还是那个卑微的王道士,也许是我们太过于自私,我们有能力去创造辉煌,却在历史的长河中选择遗忘,我们有能力去守护文化,却在时间的流

逝中拱手相让,我们有能力传播文化,却断送在当时无知的社会中。只因我们不懂的珍稀文

化。

直到现在,当我们只能从国外买来文献的胶卷时,当我们深感屈辱的从别人手中买回曾属于

自己的文化时,我们才意识到文化的无价,意识到文化对一个国家的重要。

而今天,为了那段历史不再重演,我们要更加努力钻研。更加懂得珍惜,让那段历史成为永

久的历史。

道士塔读后感 篇2

最近读了一本余秋雨写的《道士塔》令我感到的是对于中国文化与宝物的损失而感到痛心。

王道士只是仅仅因为自己眼前的利益,而出卖了祖国的文化,卖掉了祖国的珍宝,换来的只是几个钱财但是却永远也换不来祖国的悠久历史。因为他的自作聪明将记录着中国历史的壁画改成了惨白色的一堵普普通通的墙壁,曾自以为自己得到了财富但是他并不知道当时自己是多么得愚昧无知。王道士这个人虽然并不垂名千尺,但是他却留在了作者的心中。作者利用生动的笔法,使王道士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的无知,他的愚昧,他“笑咪咪地数着那一点微不足道的银元”时的自以为得意,都让读者感到无限的悲伤,痛心,更让我们感到可愤可恨。

莫高窟这个地方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比不上青瓷但是它的文化价值却是令我们惊讶的。如果说王道士愚昧无知的话,那么当时的官员呢?他们同时也只是自己一时的贪图享乐而造成了现在的懊悔。他们难道只懂得自己吗?我们曾有能力去抓住那即将偷运出去的宝物,但是因为他们只愿在客厅中慢慢地喝着茶,等于亲眼看着自己国家的文物变成其他国家的财产,却不愿意去挽救。有的甚至听信了谗言相信一个外国人的话,一车车批发给了西方国家。这让我们感到的耻辱。自己祖国的文化自己不懂的保存,反而却摆在了外国的博物馆中。看看莫高窟曾留下的一卷卷经书和历史悠久的壁画,敦煌文化显然是人类罕有的艺术宝库。可是,这一切几乎都在王道士和中国官员们的手中完结了。他们太卑微,对他们再愤怒也无济于事,因为他们的无知是无法扛起中华民族的尊严,无法付起那笔沉重的文化的责任。

那不堪回首的过去已将成为回忆。我们坚信,日益强大的中国,不会听任历史文物在我们的时代飘零,不会再变得愚昧无知。失去的不可能再回来,我们能做的只能用我们的双手我们的思想创造新的文化财富,去超越以往,国家富强,可以让新的“奇迹”永存我土!

读《道士塔》有感 篇3

在昏黄的灯光中我又一次翻开了<<文化苦旅>>,不慎又翻到了<<道士塔>>一文,为之一颤,眼前仿佛浮现出了莫高窟,王圆录、浮现出了外国商人一车车运走敦煌文物的情景,又一次揭开我心头的伤痛。

确实,我承认我不但没有去过敦煌,而且没有看见过王圆录,更没有看见过外国商人运走文物的情景。可是,不知是为什么,我总觉得似曾相识,并为其深深的伤痛。.。.。.也许这就是爱国之心吧!

余秋雨先生"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其实,哪一个中国人忍心看着自己国家几千年来积累的文物几乎无代价的被一车车运走而舒心吗?但是,我不怪那些外国商人也不怪王圆录。如果中国人知道别的国家有"免费"换文物的事,哪一个国家会没有人去?再者,假如大街上在"免费"送手机,你会不去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对于王圆录,事情其实也不能完全怪他,最多也只能怪他用锤子将完美的雕塑砸了。那么到底应该怪谁能?只能怪那些官僚,如果官僚们拿出那么一些运费,敦煌的这么多文物会落到外国商人们手里吗?难道中国的正符和官员们真的`穷到联合起来都酬不够运文物的费用吗?这一切的发生都是因为官员们没有赤肠下决心好好地将中国遗产保护好。谁也不能去怪那此外国商人,因为"无商不奸"。文物的损失,怪不得谁是国人自己毁了自己!

让我们一起努力多做为国争光的事吧!团结万岁!

自己毁了自己。

道士塔读后感 篇4

《道士塔》读后感

——《文化苦旅》选节

“夕阳西下,朔风凛冽《这个破落的塔群更显得悲凉。 冷的是人心,悲凉的是情感。

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两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的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道士塔》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历史悲剧,一个沉重的文化史实。全篇围绕敦煌莫高窟展开。说的是在20世纪初,莫高窟由一位无知的道士掌管,因为无知,他自作聪明地将窟中珍贵壁画粉刷,甚至挖凿,代之以灵官塑像;因为无知,他将窟中无价的国宝向慕名而来的西方学者换回历历可数的银元;因为无知,祖国的瑰宝受到糟蹋,不幸流失,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遗憾。

《道士塔》中王圆篆绝对是一个愚蠢的角色,但正如作者所说,如果让他来承担这段历史,的确是厚爱他抬举他了,他是一个小人物,他根本担负不起这样重大的责任,连替罪羊的资格都不够,但是透过他,我们也看到了一个愚蠢的政府,一个没落的文化族群,乃至一个愚蠢的民族,一种黯淡了的文化。

偌大的一个民族,竟然让这位酷似农民的人来守卫和呵护敦煌的宝藏,一个缺乏阅历的人怎么能够对自己的责任和职务认识清楚,一个不懂得文化的精髓的人,自然就会把文化当成自己的自留地,王道士够潇洒,够气派,够大方。他不懂文化,但认识银元,他不懂守护,却知道奉送。这正如鲁迅先生写的那样,一路地送过去,一者见得博学,二者见得大度。

其实王道士也很冤枉,那么多拱手将国土和主权送出去的人,都没有受到谴责,而且堂而皇之地享受荣华富贵。王道士也很幸运,至少算得上青史留名,不过不是流芳百世,而是遗臭万年。

抛却王道士不说,当时的政府做了什么?他们难道不知道敦煌是一个宝库吗?

知道,但鲜有人考虑这些,官员们大都在考虑自己的腰包是不是很鼓,皇城的关系用什么打通,有什么机会可以捞一笔„„于是,捧着宝藏的人奉献了自己的奴颜媚骨,而上官们也名正言顺地享受地方官员的孝顺,就这样一个庞大的腐败系统悄悄地蚕食了这个宝藏,就算王道士是个尽忠职守的卫士,也会淹没在这样的交易洪流中无声无息直至终了。

只运走一些东西,不打紧,但如果运走了思想和灵魂,文化的土壤就会日渐贫瘠,那时我们只能是走在无尽的沙漠中去寻找海市蜃楼了。

最怕的,不是丢了的,而是丢过之后,我们依然在丢失。

道士塔读后感 篇5

“车队已经驶远,他还站在路口。沙漠上,两道深深的车辙。”

是啊,侵略者的车轮已深深的勒进了中华民族的脉搏,他也在雕刻历史的耻辱与悲怆。

王道士啊!您这是愚昧还是无知啊?墩煌多少灿烂都丢在您的手里。您望着远去的“客人”,难道就不怕呼啸的黄沙卷走了您的美梦吗?

这些千里迢迢赶来的侵略者,他们做好了舍弃生命的准备,为的就是这价值连城的经卷。我们愤恨他们,憎恶他们,就如同那个青年面对已成灰烬的圆明园:我好恨,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离开如云的战阵,决胜负于城下。

“被我拦住的车队,究竟应该驶向哪里?这里也难,那里也难,我只能让他停驻在沙漠里,然后大哭一场。我好恨!”

拦住的车队真的就只能停留在沙漠中吗?任凭狂风的肆虐吗?

泪也流出了我的双眼,那就用我的泪水暂且凝固松散的黄沙,让这可怜的经卷先安宁一会,等待我们这些后来者去保管他们吧!

文化苦旅道士塔读后感 篇6

首先想到道士的无知。你看,那么多珍贵的文物的遗失,不就是因为道士的无知吗?设想,如果道士知道这文物的价值和对国家的意义,他一定会舍命保护它们。可他什么也不知道啊精美的壁画在他手下变为白墙,优雅的雕塑在他锤下化为乌有。恨,恨他的无知。

无知的不止道士一人,政府官员们也很无知。由此联想到中国的文盲。中国的成人识字率和初、中、高等教育入学率低于许多发达国家。试想,一个文化无法得到普及、到处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的国家,怎么能强大得起来?怎么能与外界竞争?当然留不住价值连城的经文和画卷!

又多读了几遍,就开始恨起政府了。的确,王道士的疏忽导致了直接的损失,但清政府有更大的责任!

在道士不得不因为落魄不已而无奈用文物换来少得可怜的银子时,政府哪儿去了?来看看清政府都在干什么好事

慈禧依旧每天一百道菜,依旧年年挥金如土地祝寿;颐和园依旧在热火朝天地修建,这个老女人依旧在惬意地腐败!

真是天子万年,百姓掏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呵!

有这么多闲钱享盛宴,祝大寿,修园林,区区一点运费都出不起?笑话!

清政府腐败得无药可救!恨,恨清政府的堕落!

恨,又有什么用呢?

只能把这次文物的流失当作惨痛的教训,化作今天研究敦煌文明的动力!

那王道士的圆寂塔,刺痛了爱国人的心。

道士塔读后感 篇7

道士塔,看管敦煌文化古迹的道士塔。它的主人竟然是那个王圆。他将那些先辈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全部卖给了外国人。我真是想不通:一个圣地,怎么会让一个那么无知愚昧的人来看管!

跟随着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敦煌文化的美丽与辉煌。但是这个王圆却将这些经文等便宜卖给外国人。那都是精华啊!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跟火烧圆明园又有何异?不也是一样,咱们中国的国宝被外国人抢去。所以:咱们中国历史上一共是有2起重大抢劫案。而现在咱们的专家考古学家却要拜访外国去看咱们中国的古物去研究。带着胶卷,用着放大器来研究。这是一种多么大的羞辱啊!要怪也不能只怪他,当时的`中国腐败,很多的人没文化,愚昧。换做别人,有可能还不如王圆呢!

看了他的简介,我更是纳闷,当时也并不是没有有志向的人,为什么清廷就那么轻视一个文化宝库呢?他曾经给清廷写过信,为什么那些当官的文人就不能保护一下呢?治不好国就算了,连这微乎其微的小事情也不能做么?真是自私!

读了道士塔,我的心里有愤怒也有悲伤。为王圆的行为而愤怒,为我们的文化被盗取而悲伤。唉!但是事情已发生,今天我们只能努力建设我们的祖国,使它真正的富强起来,把我们曾失去的都全部夺回来!

读《道士塔》有感 篇8

在昏黄的灯光中我又一次翻开了>,不慎又翻到了>一文,为之一颤,眼前仿佛浮现出了莫高窟,王圆录、浮现出了外国商人一车车运走敦煌文物的情景,又一次揭开我心头的伤痛。

确实,我承认我不但没有去过敦煌,而且没有看见过王圆录,更没有看见过外国商人运走文物的情景。可是,不知是为什么,我总觉得似曾相识,并为其深深的伤痛。.。.。.也许这就是爱国之心吧!

余秋雨先生"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其实,哪一个中国人忍心看着自己国家几千年来积累的文物几乎无代价的被一车车运走而舒心吗?但是,我不怪那些外国商人也不怪王圆录。如果中国人知道别的国家有"免费"换文物的事,哪一个国家会没有人去?再者,假如大街上在"免费"送手机,你会不去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对于王圆录,事情其实也不能完全怪他,最多也只能怪他用锤子将完美的雕塑砸了。那么到底应该怪谁能?只能怪那些官僚,如果官僚们拿出那么一些运费,敦煌的这么多文物会落到外国商人们手里吗?难道中国的正符和官员们真的穷到联合起来都酬不够运文物的费用吗?这一切的发生都是因为官员们没有赤肠下决心好好地将中国遗产保护好。谁也不能去怪那此外国商人,因为"无商不奸"。文物的损失,怪不得谁是国人自己毁了自己!

让我们一起努力多做为国争光的事吧!团结万岁!

自己毁了自己。

文化苦旅道士塔读后感 篇9

第一次听到“余秋雨”是在初一的时候,语文老师用了一整节语文课的时间给我们朗读了《道士塔》,全篇弥漫着浓浓的愤怒、彷徨,夕阳之下无家可归的中国文化,就都被压进了那一捆捆的敦煌文物。

我不禁感动不已,然后买了一本《文化苦旅》,煞有介事地翻来翻去。但一个初一的小朋友又怎么能理解那遥不可及的文化呢,即使是现在的我也只是凭着一些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小心地去寻找若有若无的踪迹。

由于先前已经多次阅读了《文化苦旅》,读后难免少了些新鲜感。我会尽力表述自己的体会。

不知道这是第几次读这篇《道士塔》了。每次的感觉却都是相同的,凝成那三个字:“我好恨!”恨愚昧无知、愚蠢透顶的王道士;恨数不清的贪官污吏,把珍贵的文物随意糟蹋;恨斯坦丁、伯希和、吉川小一郎……他们尽情地、冠冕堂皇地把书卷、画像、雕塑掠走;我甚至恨石窟的建造者,你们为什么不把密室得再隐蔽些、再牢固些,让文物过一百年再重见天日,让我国的研究者们好好地钻研。

但无论如何,那满满实实的一洞古物,已绝不再全属中国了。属于中国的,只有高价买回的微缩胶卷。

《道士塔》在写作手法上也极为优秀,讽刺、反语恰到好处,抒发感情时喷薄有力。一声憨厚的笑、一具无知的身躯、一方惨白的石屋、一缕尖锐的炊烟、一支载着一个文明古国文化的车队、一抹凄艳的晚霞、一片颤抖的清单,还有一群为了敦煌文献倾入一生心血的专家。

我们应该反思。

道士塔读后感 篇10

道士塔读后感

道士塔,看管敦煌文化古迹的道士塔。它的主人竟然是那个王圆箓。他将那些先辈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全部卖给了外国人。我真是想不通:一个圣地,怎么会让一个那么无知愚昧的人来看管!

跟随着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敦煌文化的美丽与辉煌。但是这个王圆箓却将这些经文等便宜卖给外国人。那都是精华啊!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跟火烧圆明园又有何异?不也是一样,咱们中国的国宝被外国人抢去。所以:咱们中国历史上一共是有2起重大抢劫案。而现在咱们的专家考古学家却要拜访外国去看咱们中国的古物去研究。带着胶卷,用着放大器来研究。这是一种多么大的羞辱啊!要怪也不能只怪他,当时的中国腐败,很多的人没文化,愚昧。换做别人,有可能还不如王圆箓呢!

看了他的简介,我更是纳闷,当时也并不是没有有志向的人,为什么清廷就那么轻视一个文化宝库呢?他曾经给清廷写过信,为什么那些当官的文人就不能保护一下呢?治不好国就算了,连这微乎其微的小事情也不能做么?真是自私!

读了道士塔,我的心里有愤怒也有悲伤。为王圆箓的行为而愤怒,为我们的文化被盗取而悲伤。唉!但是事情已发生,今天我们只能努力建设我们的祖国,使它真正的富强起来,把我们曾失去的都全部夺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