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爱农读后感范文(4篇)》
范爱农的读书心得200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范爱农的读书心得200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这次为您整理了范爱农读后感范文(4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范爱农读后感 篇1
[课标领航]
《语文课程标准》对名著等文学作品的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这是新课标对7~9年级课外阅读量和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总量提出的具体要求。
可见,新课标非常注重学生阅读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强调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倡导中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其中当然包括对名著的阅读。中考也必然离不开对名著阅读的考查。
[热点题型]
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
1.文学常识类(填写作家、作品、主人公姓名等)
2.情节考查类(概括细节、典型情节等)
3.人物形象类(概括人物形象、人物性格等)
4.感言类(谈阅读体会,写出感悟体验等)
5.评价鉴赏类(欣赏评价人物性格,写出推荐理由等)
6.综合考查类(包括以上内容及创新题型)
[中考例题]
例1 2007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
孙大圣执着扇子,行近山边,尽气力挥了一扇,那火焰山平平息焰,寂寂除光;行者喜喜欢欢,又一扇,只闻得习习潇潇,清风微动;第三扇,漫天云漠漠,细雨落霏霏。
这段文字出自_______________(作家名)的《西游记》,是“_______________”故事中的结局部分。
例2 200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
《水浒》是一部杰出的英雄传奇小说。他成功地塑造了宋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08位梁山好汉的形象(任意填写两个),讲述了大闹野猪林、智取生辰纲、醉打蒋门神、_______________等一个个生动传奇的故事。这些奇人奇事构成了一个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
例3 2007年吉林长春市中考语文试题
李鬼道:“小人本不敢剪径①。家中因有个九十岁的老母,无人养赡,因此小人单题爷爷大名唬吓人,夺些单身的包裹,养赡老母。其实并不曾敢害了一个人。如今爷爷杀了小人,家中老母必是饿死。”李逵虽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君,听的说了这话,自肚里寻思道:“我特地归家来取娘,却倒杀了一个养娘的人,天地也不佑我!罢,罢,我饶了你这厮性命!”放将起来,李鬼手提着斧,纳头便拜。李逵道:“只我便是真黑旋风。你从今以后,休要坏了俺的名目。”李鬼道:“小人今番得了性命,自回家改业,再不敢倚着爷爷名目,在这里剪径。”李逵道:“你有孝顺之心,我与你十两银子做本钱,便去改业。”李鬼拜谢道:“重生的父母,再长的爹娘!”李逵便取出一锭银子,把与李鬼。
注:①剪径:拦路抢劫。
(1)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_______________》,作者是元末明初的_______________。
(2)李鬼两次“拜”李逵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逵平日“杀人不眨眼”,如今却放走了李鬼。李逵的这种行为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 2007年江苏扬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互联网上的论坛是网民发表感言的地方。扬州教育网的“文学论坛”追北向大家征集“我最喜欢的名著”阅读感言,请你从下列名著中选取一篇,写上几句感言。(注意:不一定要在句式上模仿示例,关键在于谈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西游记》 《水浒》 《安徒生童话》 《伊索寓言》
感言示例:初读《骆驼祥子》,觉得故事好玩儿;再读,看到了他挣扎的痛苦,看到了他在困苦中走向堕落的无奈。我的理解在加深,对祥子的同情和怜悯也在加深。我真想走进小说,帮他一把。
名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5 2007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
一部部璀璨的文学名著,引领我们走进一座座文学殿堂,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多彩多姿的人生画卷――请从下面所提供的名著书目中向你的朋友推荐一部,并说明理由。
书目:《三国演义》 《西游记》 《朝花夕拾》 《童年》 《名人传》 《鲁滨孙漂流记》
推荐的名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6 2007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书名: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
主人公姓名:_______________
性格特征:_______________
心得:_______________
名著中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请根据你平时的阅读积累,在上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完成读书卡的制作。
[解题秘诀]
1.文学常识类
例1属于文学常识类识记题。只要我们在平时阅读文学作品时注意积累即可答出。答案为:吴承恩 三调芭蕉扇(大战铁扇公主、过火焰山)
中学生必读书目区区十本。作家、作品、主人公的考查,可谓小菜一碟。平时阅读名著时,我们可以采用比较容易辨识的卡片形式,将作家、国别、作品、主人公、典型情节等列表归纳,一目了然。注意复习,万无一失。
2.情节考查类
例2属于情节类考题。典型情节的考查是较简单的题型,只要熟悉作品内容即可答出。答案示例:鲁智深 林冲 拳打镇关西
答好此类试题,我们在复习时可以阅读精彩章节,归纳主要情节内容,了解主要人物,列出人物表,结合其主要事迹,总结其性格特点,对人物进行适当点评,可收到一举数得之效。
3.人物形象类
例3是人物形象类试题。解答此题可从材料中提炼相关信息,结合你所了解的作品中李逵的形象特点,分析归纳即可答出。答案为:(1)水浒 施耐庵 (2)第一次因为李逵饶了他性命,第二次因为李逵送给他银两。(3)孝顺,善良。
分析人物形象,大致包括三种题型:(1)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2)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3)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此类题型,我们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4.感言类
例4为感言类试题。答题时先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一部名著,然后按照要求,参考示例写出自己阅读的真实感受。答案示例: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感言:以前听说过有关保尔•柯察金的故事,总觉得他离我的生活十分遥远;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再读这本书,我的看法渐渐改变了;尽管我与他生活在不同年代,面对不同的生活环境,但至少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不管做什么事,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的考验才可能成功。所以我要将保尔那种积极乐观、不向困难屈服的精神作为我的人生支柱,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阅读感言是新题型。解答此类试题的思路如下:(1)背景介绍:什么书,作者及背景,内容简介。(2)重点情节、思想描述,印象最深的情节。(3)感想:由此想到、感到……(4)引申:引申到实际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你因为看了这本书,会改变以前怎样的处事态度或方法等。
5.评价鉴赏类
例5为评价鉴赏类试题。此题要求考生写出推荐理由。答题时先选择你比较熟悉的一部名著,然后回顾此名著的内容、人物、情节以及写作手法、构思特点、语言风格等显著特征,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回答。表述要有条理,语言要精炼。答案示例:名著:《三国演义》推荐理由:《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本书还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推荐理由题是近年常考的题型。解答此类试题大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作品的内容;(2)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3)典型情节;(4)作品的语言风格;(5)构思特点及写作方法;(6)意义及有益启示;(7)语言要简明。
6.综合考查类
例6为综合考查类试题,是前几种题型的综合。考生只要按照以上解题思路做即可一一攻破。答案示例:书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主人公姓名:保尔•柯察金。性格特征:坚强、勇敢,有坚定的信仰。心得:我们应该向保尔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并为之奋斗终生。实战演练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原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他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这部书是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才写成的。本书题目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年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主人公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3.“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4.写出本书中的一个人物,并用一句话概括与这个人物相关的一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整部作品着眼,概括回答保尔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保尔身上最让你感动的精神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除保尔•柯察金外,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另一个人物的名字是______________。他的事迹是:______________
8.《傅雷家书》让我们感受到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鲁滨孙漂流记》让我们感受到流落荒岛的鲁滨孙积极乐观、永不放弃的精神,《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某班级开展外国文学作品专题读书会,同学们纷纷介绍自己喜欢的外国文学作品。请你根据下面的示例,向同学们介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必拘泥于示例的句式)
我喜欢《鲁滨孙漂流记》,是因为:它告诉我们,在遭遇困境时,人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要坚强地活下去。
我喜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从启迪或鉴赏角度,写出自己阅读这部名著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格列佛游记》
1.《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______________。
2.《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______________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等地的经历,但仔细体会,却处处揭露着英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并寄寓着作者的理想。
3.《格列佛游记》共四部,题目分别是什么?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什么原因使格列佛误入小人国的?格列佛又是如何从大人国逃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格列佛游记》中描写小人国_______党派之争以_______划分阵营。_______国制度古朴,民风淳朴。小说第三卷通过对飞岛国等五岛的描述,表达了对_______的怀疑,并严词痛斥了_______。第四卷更是以恣肆的笔调,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景象。在这个乌托邦的国度里,_______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_______”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
6.格列佛为何成为利里浦特国举国称颂的英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极具讽刺色彩的小说,请概括写出其中两个具有讽刺性的故事情节。(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走进书的世界,你一定收获颇丰吧?请展示你的成果。按要求填写读书资料卡。
书目:《格列佛游记》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作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艺术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方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格列佛游记》进行评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有人认为《格列佛游记》是对《鲁滨孙漂流记》的全面模拟,你对这种观点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繁星•春水》
1.“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是世纪老人_____________ 笔下的文字,出自其作品集《_____________》。
2.冰心,原名 ____________,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
3.《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_________________的《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诗集《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小诗中的最高成就。茅盾对其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的诗体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总的说来,《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歌颂;二是对____________的崇拜和赞颂。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点成为冰心终生创作的永恒主题。5.《繁星》是诗集,由____________首 小诗组成。冰心一生信奉“_____________ ______”,她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她最热衷于赞颂 ___________。除了挚爱自己的双亲外,冰心也很珍重手足之情。她爱自己的三个弟弟,把三个弟弟比喻成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6.《春水》是《繁星》的姊妹篇,由_____________ 首小诗组成。在《春水》里,冰心虽然仍旧在歌颂母爱、亲情、童心和大自然,但是,她却用了更多的篇幅,来含蓄地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用微带忧愁的温柔的笔调,述说着心中的感受,同时也在探索着生命的意义,表达着要认知世界本相的愿望。
7.从内容上讲,冰心的诗以歌咏自然、赞美母爱和抒发哲理的诗为最多。有许多诗是托物言志,以鲜明的形象来比喻或暗示某种人生哲理的。有的揭露学生时代的黑暗,同情涂炭的生灵,讴歌探索前进道路的先驱者。具体而言,《繁星》告诫青年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水》则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者和谐地织入了诗的经纬。
8.冰心是表现自我的诗人。她满带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欲语还休。品读她的诗歌,我们会感受到其鲜明的特点:(1)抒写生活真实,表现率直的个性。(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抒情和哲理的完美融合。
9.冰心的短诗集,是一个个迸发的火花。她带你沉入回忆之中,引你进入幻想的心境,让你感到诗的意蕴和意味。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艾青说,好的诗“不仅使人从那里感触了它所包含的,同时还可以由它而想起一些更深更远的东西”。冰心让我们“由它而想起一些更深更远的东西”。品味下面的诗句,写出寓意。
青年人呵!/为着未来的回忆,/小心着意的描你现在图画。劝诫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年人!/相信自己罢!/只有你自己是真实的,/也只有你能创造自己。劝诫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年人啊!/你要和老年人比起来,/就知道你的烦闷,/是温柔的。劝诫人们__________________。
四、《朝花夕拾》1.鲁迅(1881~1936),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其作品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中篇小说_____________,回忆性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不少杂文等。
2.《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______》,全书十篇文章,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鲁迅唯一一本_________集。我们学过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___________、恩师_____________、朋友________________和父亲。
4.《朝花夕拾》不少文章包含着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五猖会》记叙作者儿时与父亲之间一场微妙的冲
突――____________ ,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____________,含蓄地批判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5.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狗•猫•鼠》则表达了作者对“正人君子”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6.作者回忆少年时读的《二十四孝图》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类。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7.本书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请简介一下其中的一篇(课内学过的除外)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写出《朝花夕拾》中的一个人物,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与这个人物相关的一个故事,并分析其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范爱农是怎样的一个人?鲁迅为什么对范爱农是失足落水还是投水自杀表示怀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写出《朝花夕拾》的读后感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西游记》
1.《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______小说。作者是______ (朝代)的______。本书主要写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人保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三大部分组成。
2.在《西游记》中,你最喜欢的情节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而被_____________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 ____________。
4.孙悟空号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 ,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深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5.猪八戒是《西游记》中的重要人物,你知道有关他的故事吗?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请从书中选择你喜欢的一个人物进行简要评析。结合社会生活,说说你喜欢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写出本书中的一个人物,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与这个人物相关的一个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
【参考人物】悟空、唐僧、八戒、沙僧……
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为《西游记》设计一张读书卡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各有优缺点,请你从中挑选一人,写出他的法名,并客观地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水浒》
1.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是_____________ (朝代)的_____________写的《水浒》。本书原名________ ,后由____________命名为《水浒》。本书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 ,也塑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等一大批农民起义的英雄好汉形象,反映了____________的主题。
2.补出回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_____________。施恩重霸孟州道,______________。吴学究双掌连环计,_______________。杨志押送金银担,______________。
3.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
文段中主要人物姓名是: ____________;其主要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___;请你用简洁的语句写出有关他的另外两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
4.林冲和武松同是《水浒》浓墨重彩刻画之人,也都武艺高强,有勇有谋,但绰号为__________的林冲曾是____________ 教头,一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被____________设计误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刺配沧州,最后火烧____________。他在万般无奈、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逼上_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典型。而武松是下层侠义之士。他崇尚的是_______________,有仇必复,有恩必报。因此,从为兄报仇开始,武松斗杀____________ ,醉打______________,大闹________________,血溅____________,除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步步走向反抗的道路。他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5.《水浒》结构很有特点,作者采取了______________的结构。第40回以前先讲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逐步发展到______________。第________回以后,写他们_______________,走向失败。
6.“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这首词赞美的是哪位好汉,他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写出与他有关的情节(两个即可)。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梁山泊中三员女将的名字及绰号分别是:(1)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绰号:___________________(2)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绰号:___________________(3)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绰号:___________________
8.作品中的哪一个主要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为他填写下面这块展览板。
人物: ____________ 绰号: ____________
人物小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拟赞语:禅杖打开生死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做人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水浒》中作者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好汉,也有奸臣。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用横线标出),然后按要求答题。
备选人物:李逵、宋江、林冲、高俅
(1)概括写出与你所选人物相关的一个故事:________________。(2)你对所选人物性格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为《水浒》写一段推荐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骆驼祥子》
1.《骆驼祥子》的作者是 _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小说家、“人民艺术家”。《骆驼祥子》讲述了一个普通的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事,揭示了“小人物”的奴隶心理和无法实现的希望的最终破灭,被人称为“____________”。
2.《骆驼祥子》以上世纪20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来展开情节。祥子来自农村,他最大的梦想不过是_________________。但是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
3.小说是以祥子的生活遭遇作为描写的重点和结构的中心,批判了那个不让好人有出路的社会;还告诉人们: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企图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解放自己的道路,是注定要失败的。
4.《骆驼祥子》写了性格鲜明的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 ____________,大胆泼辣而有点儿变态的 ___________________,一步步走向毁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大学教授曹先生等。
5.小说刻画了许多像祥子一样的小人物的形象。他们的遭遇虽然各不相同,然而悲剧的命运却是相同的。这些人物中,有因战乱导致家人离散而不得不相依为命的____________祖孙,有不堪家庭重负的____________,也有为养活兄弟而出卖肉体的____________ 。他们的悲剧是整整一个时代的悲剧,身处其中的每一分子都摆脱不了悲惨的命运。
6.《骆驼祥子》中有许多精彩的描写,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请摘录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祥子的经历,为他写一篇小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结合内容,简述虎妞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骆驼祥子》中不乏精辟之语。请从以下句子中,选择对你有触动的一句,写出你的感悟。
(1)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2)道路是死的,人心是活的,在入棺材以前总是不断的希望着。
(3)人是不能独自活着的,独自一个是顶不住天的!
(4)钱会把人引进恶劣的社会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开,而甘心走入地狱中去。
感悟对象:第__________句我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看完《骆驼祥子》,你一定有颇多感慨。请写出你的阅读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名人传》
1.《名人传》的作者是20世纪上半叶_______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和音乐史专家__________。他第一次将建筑、绘画、雕刻这三门艺术当作一个整体,使他的《名人传》成为西方艺术史学上的第一座里程碑。被高尔基称为“______________”,荣获1913年度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金。他写出了许多惊世之作,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世界文学领域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名人传》叙述了________(国)音乐家______、_______雕塑家_________、_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其中,__________被评为“人类有史以来的30本最佳书”之一。罗曼•罗兰的_________________就是以贝多芬为原型创作的小说。
3.《______________》是贝多芬作品中最为深刻和雄伟的,凝聚着音乐家毕生的心血。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名人传》叙述了三位大师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名著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位名人性格中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三人各自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根据《名人传》的内容,填写下表:
6.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在《名人传》的三位主人公身上得到深刻体现。请以其中一个人为例,为他做一个小传,看他是如何在行动中体现孟子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他短小臃肿,外表结实,生就运动家般的骨骼。一张土红色的宽大的脸,到晚年才皮肤变得病态而黄黄的,尤其是冬天,当他关在室内远离田野的时候。额角隆起,宽广无比。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的浓密,好似梳子从未在上面光临过,到处逆立,赛似“梅杜萨头上的乱蛇”。此片段是《名人传》中对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
8.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长大后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他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82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最终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这个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
他有一个冷酷的童年生活。他的父亲是一个残暴的酒鬼,他剥夺了孩子的学习、休息和娱乐的时间,而只是一味地强迫幼小的儿子没完没了地练习钢琴和小提琴,期望他将来成为自己的摇钱树。这个不幸的孩子是________________。
9.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有人写出如下的下联,你能用贝多芬或米开朗基罗的事迹补出上联吗?请写在下面。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炼钢铁意志写下一页页辉煌的篇章
10.写出读《名人传》后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童年》1.《童年》是被____________称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的作家____________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童年》讲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___________________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3.《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有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工人的____________ ;有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宽大胸怀的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乐观纯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直的老工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_________”。
4.《童年》中__________的形象更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
5.填写下表。
6.《童年》最基本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第一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7.典型情节表现典型性格。作者写“我”刚到外祖父家时,见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表现了小市民的_______________;母亲死后,在“我”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的一段生活中,作者刻画了外祖父的系列生活细节,如该他出钱买饭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十分注意倒给他的茶的浓度;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表现了外祖父的________________;而外祖母出钱买的全是好肉;对着“我”挣来的钱默默流泪,则表现了她的_________________。
8.“她给我讲故事。声音很低,很神秘,她俯下身子凑近我的脸,睁大了眼珠儿注意地看着我的眼睛,就仿佛往我心里灌输一种使我振奋的力量。”这个人是_______________。
“脾气很坏;他不论和谁讲话,总是嘲笑人,欺负人,摆出挑战的神气,极力惹对方生气。”这个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就《童年》作出评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写出读《童年》的阅读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鲁滨孙漂流记》
1.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一读___________________的代表作《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这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它表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2.《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 ,他敢于_______,勇于______________,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他的名字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
3.《鲁滨孙漂流记》的主要部分就是对主人公在荒岛上生活的生动记述。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的第____________年,他还搭救了一个野人,给他取名为__________。在他的教育下,这个野人成为一个忠实的奴仆。
4.小说第一部分写鲁滨孙离家_____________次航海的经历,在_____________买了种植园;第二部分是小说的主要部分,写鲁滨孙在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度过了____________年孤独时光的经历。第三部分叙述他从荒岛回来后的事情,主要经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鲁滨孙漂流记》中写鲁滨孙12次到那条大船上,把可能有用的东西都搬到住处后,感到暂时的栖身之处不宜久住,要找一个新的住所。他认为新住所要符合四个条件,这四个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概括写出鲁滨孙在荒岛上救人的一个故事。(6个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这部小说的内容提要。(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鲁滨孙是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他具有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为了打造绿色精神家园,学校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的“名著竞读”活动。请你根据《鲁滨孙漂流记》的阅读收获,按下面三个栏目完成一期黑板报内容的撰稿。
(1)“名著人物”形象栏。(写出人名并简介其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精彩情节”大家看。(简要概述与此人物紧密相关的精彩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后一得”交流台。(写出你对此人物或此情节感受最深的一点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写出你最欣赏本书的一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爱农读后感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诗意化 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语文是最富情感性、审美性的学科,和诗有着特殊的血缘关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由此产生的心灵感应和生命体验正是诗中的真、善、美。特级教师王崧舟说:“我有一个梦,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相信他的这个梦也是所有语文教师终身追寻的梦想。那么,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语文天地,开始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绚丽的诗意之旅呢?
一、在音乐中飞扬诗情――促成情感共鸣
音乐具有很强的抒情性,最能够给人以一种情感的熏陶。文学与音乐虽然是不同的艺术形式。但二者在审美意蕴、表现手法等方面本来就有许多相通之处。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音乐,既能营造氛围,又激活学生的想象,促成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教师应充分利用音乐,渲染诗意氛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选取合适的音乐,给学生创设诗意的学习氛围,从而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这样,就能够有效引领学生进行语文课堂上的诗意之旅。
例如,在教学《乡愁》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欣赏歌曲《故乡的云》,这样,课一开始,就使整个课堂弥漫着诗意的氛围。《故乡的云》曲调比较伤感,学生的情绪很容易被感染。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学生渐渐地体会到了作者漂泊他乡的思念之情,走进了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本课快结束时,笔者又播放了背景音乐,让学生配乐朗读。在舒缓的背景音乐中,学生低沉、缓慢地朗诵着诗歌,不仅理解了诗歌的表层含义,并且能联系写作背景,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把诗人绵长的思念之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可见,用音乐来营造诗意的课堂氛围,能给学生更为直接、更为生动、更为丰富的感受,它所唤起的联想,是从情感激发中自由展开的,能帮助学生克服语言文字的抽象性所带来的困难。当然,需要指出的是,音乐在融入语文课堂时,应适时、适情、适度。它的声音高低不能超越师生交流的声音;它的音符应根据教材的内容而选择,或激昂或低沉、或喜悦或悲伤。音乐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为用音乐而用音乐。它必须是为服务语言文字而出现的。语文教学中适宜地引入音乐,可以放飞学生的诗情,反之,音乐会束缚甚至误导学生的思维。语文教学相约音乐,让音乐走进语文教学,课堂会是另一番天地,学生会因此有一个愉快的学习情境,语文学习会在愉悦的情境中得以升华。把音乐引入神圣的语文课堂,让优美的语文课文插上优美的音乐的翅膀,让我们的诗情放飞在文学与音乐的双重殿堂。
二、在朗读中徜徉诗趣――促成思想共鸣
如果说音乐熏陶是诱发学生诗情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语文课上诗意的朗读就能让我们感觉如同徜徉在美文佳篇的海洋。朗读是作用于直觉的语文教学训练方法,它以一定的文字作品(书面语言)为基础。通过朗读加深对文字作品的理解,依靠声音传达出来,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体会语言艺术的精美,感受丰富的艺术形象,还可以使学生从文字符号中感知形象,体会作品的情味,领悟语言内涵,联想作品中的形象,悟出言外之意。所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诗意的朗读,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显得有声有色,有语文味儿。教材中的许多文章,学生虽然基本都能看懂,但是这个“懂”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上,而无法真正理解作品的内涵,与作者产生思想的共鸣。如果能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朗读,这个问题就有可能得以解决。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朗读的作用,朗读文章时,不仅要理解字句的意思,还应用心灵去感受与体会。
为了使朗读变成一种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一种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一种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语文课上可采取多种多样的朗读方式,有录音读、教师示范读、学生齐读或分角色朗读等。采用多种形式来朗读文本,可以让学生领略朗读所带来的千姿百态的美感。不管是何种形式的朗读,都是诗意的体现。例如,在教学《华南虎》时,笔者就以朗读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目的是读通诗歌,疏通字音,熟悉课文。接着是分组朗读,要求处理好停顿和语气语调,读出情感。再次是请学生示范朗读,其他学生思考问题:卧在你面前的是一只怎样的华南虎?最后齐读,深入感悟华南虎的形象,体会诗中最能震慑人心、表现主题的语句。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学生渐人佳境,教学气氛极其浓烈。无需过多的分析,在一次又一次声情并茂的吟诵中,学生就已经了解了诗人在诗中寄寓的中国人不屈的灵魂和挣脱禁锢、向往自由的顽强斗争精神。
不仅诗歌教学要以朗读为主,其他文章也莫不如此。在不断的朗读中,学生的思想就会不断地碰撞,就会与文章中的主人公、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在教《落难王子》时,笔者让学生反复品读“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一位女生用比较轻松的语气读完了这个句子后,笔者让学生点评,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一生说:“读得太平淡了,没什么感觉。”另一生说:“应该用严肃的语气去读。”这时,班长站起来正色道:“她读起来像唱歌一样,这样处理是不对的。要知道周国平是在女儿夭折后才写下这篇寓言的。他遭遇了巨大的灾难,但他没有被灾难所打倒,而是顽强地活了下去。文中的落难王子跟作者一样,有切身的痛,但却不能逃避这种痛。因而我们朗读时要读出那种切身的痛苦,但又必须是顽强的痛。”他满怀感情的朗读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余映潮先生说:“朗读教学是品味作品的艺术,是欣赏词句的艺术,是调动情感的艺术,是拨动心弦的艺术。”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感情,从而创造诗意的课堂。
三、在经典中挥洒诗性――共筑文学共鸣
如果说语文课上相约音乐、钟情朗读能使语文课堂的诗化之旅风情万种,那么携手经典,则会使旅途增添无限温情。经典名著,穿越时空,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巨大的艺术魅力会让青少年终生受益。作家余秋雨先生也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名著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然而,回头看看我们的孩子,他们太缺少阅读了,文学经典的缺失已是一种客观事实。在语文教学中,应首先培育学生的“经典意识”和对经典的动态观,让不该远去的文学经典重新回归。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的王涧老师说:“在独立阅读刚起步的中小学阶段,学生往往不能自己很快摸着门径。”这就需要教师架设经典与孩子们之间的桥梁,携手经典走进孩子们的心中,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去净化学生的灵魂。有人说,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可以想见,天生的诗心加经典的阅读,嬗变出来的定是华美的诗性。
1.开拓经典视野,浸润诗性情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并使这本书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所以我们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与经典结下“缘”。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学生在课内阅读了感兴趣的文章后,应该进一步引导他们阅读与之相关的一组文章。如,读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学生有感于作者对往事清新甜美的追忆,教师可适时推荐《阿长和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学生会从中读出一个敢爱敢恨的鲁迅。还可以由一位作家的某一篇文章延伸到他的其他文章,如阅读完老舍先生的经典散文《济南的冬天》之后延伸到他的另一经典作品《骆驼祥子》。还可以由所选作品延伸到背景材料、评论性文章等,如读寓言《落难王子》时,介绍写作背景:周国平是在他的女儿夭折之后,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写下这篇寓言的,从而引导学生去阅读《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关于阅读文学经典,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则主张“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文学经典的阅读过程就是一个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过程。在与文学作品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世界开始变得细腻博大,思想世界拓宽加深了。有经典为伴,他们的语文学习充满着浓浓的诗意,思绪涌动着诗的灵性,生活洋溢着诗的浪漫。有一位学生写下了这样的随笔:携手经典,我可以和陶渊明一起“采菊东篱下”,为找寻心中的净土而深情吟咏;我可以和孔子在私欲膨胀的世道中,信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去打捞那被人遗弃的传统道德;我可以和杏林子一起站在生活的细节之处思考生命,感受生命的力量;我可以透过朱自清散文淡淡袅袅的忧郁,感受那父子真情的回肠荡气。
2.品读名家对话,挥洒诗性人生。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充当对话的权威,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往往造成学生对经典文本的冷漠感。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得为学生巧搭对话平台,主动置换对话角色,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在平时的学习中,笔者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百家讲坛,从易中天的水煮《三国》,到于丹的《论语》快餐,无一不得到学生的热捧。名家善于将文言文用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白话来表达,让学生得以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汪洋中,一掬清泉为快,于是学生在精神上有了对古典文学的诗意追寻,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大大提高。
随着阅读的深入,学生们有了表达的愿望。他们或对作品中的人物品头论足,或对作品的语言、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此时就应适当引导。例如,开展阅读交流课,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或摘录经典语段,或对书中的人物进行点评,或撰写颁奖词;开展优美篇章朗诵比赛;写写读后感,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情真意切地表达对名著的赞美、升华对名著的理解,这样,学生的读写能力都能得到提高。由此可见,阅读经典足以提高语文学习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的人文内涵逐渐丰厚起米,在他们的心灵底版上留下温暖而阳光的诗意之美。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传授知识、不是培养能力,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经典诗文中蕴含了很多美好的东西,语文教师应该把这些美好的东西挖掘出来,让学生充分体会和感悟,让他们的心变得细腻,让他们的情感变得丰富,让他们的生活变得诗意。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努力成为语文的生命诗意飘洒的过程,成为学生的天性诗意自由发展的过程,成为教师的劳动诗意弥漫的过程。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今天,诗化之旅让能让语文教学找到可以回家的路。
参考文献:
[1]郭春林。审美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5 .
[2]申咏梅。美学语文,诗情课堂[D].南京师范大学。2006.
范爱农读后感 篇3
一位乡下的朋友来电话,要给他买几本新华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信心与希望:温家宝总理访谈实录》。原来,村里还有几位乡亲听说了,都想要一本收藏。
“总理用我们老农民听得懂的语言说话!说的都是我们关心的事情!”这位乡下朋友说出了他们对这本书感兴趣的原因。
长年与烈日黄土打交道的农民,街头巷尾的普通市民,最容易为温家宝总理的言谈举止打动,不就是因为,温家宝总理那种天机自发,不加修饰的平易、平常、平民作风吗?不就是因为,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之时,因为抱负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所生发出的信心,因信心所催动的希望吗?
这些不正是《信心与希望:温家宝总理访谈实录》这本书,给人的最深感受吗?
这本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收入今年2月27日温总理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联合专访,与广大网民进行在线交流的记录;第二部分收入去年2月28日温总理第一次到中国政府网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的记录;第三部分是去年12月27日温总理在中南海就当前形势和经济工作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的内容。
书中的内容,囊括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住房保障、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三农”问题、教育改革和发展、灾区重建、反腐倡廉、缩小收入差距、物价走势、两岸关系等以及个人生活工作情况等方面。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中,温总理畅谈了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决策始末、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经济工作的安排部署。这些访谈开创了问政新风,拉近了国家领导人和人民群众的距离,赢得了海内外舆论好评。
纵观三次访谈,时间正处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信心,以及在应对危机之中走出更宽广道路的希望。那信心激励着人民,那希望鼓励着人民。信心和希望,伴随着中国经济率先企稳回升。
“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要贵重!”这是温家宝总理三篇访谈中,一句为中外广为传扬的格言。面对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领袖、商业巨子、经济权威、货币专家,都发出了自己的呼吁,但都未能像温家宝总理这句话那样,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为什么会这样?归根到底,这是因为真诚、儒雅而坚定的温家宝总理背后,是一个团结、富裕、强大的人民共和国。“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要贵重”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人民对执政党、政府和政治家信任,即信任他们与我们人民一起同呼吸共命运的血肉相联。
“要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这可能是为海内外引用、传诵最广的总理另一句格言了。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两会”前夕回答网友提问时,解读过“尊严”的三个含义的第一个层面,就是每个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无论是什么人在法律面前,都享有平等。我们大都会讲“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这样的话从温家宝总理口中讲出来,给人的感受很温暖,很令人信服,一点儿不抽象,就是因为他总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对我们来说话。没有讲大道理的味道,没有居高临下的感觉,这种对他人存在的发自内心的尊重,值得所有领导干部,也值得每一个需要与他人打交道的人学习、体味与感悟。
“第一次的事情难免有点紧张”,第一次和网友们进行在线交流时,这句坦诚的话,使成千上万人感受到一个真实的温家宝,一个朋友、老师、长者,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大家的“公共财产”。
“但是我总记得母亲常跟我说的一句话,无论是对什么人,要诚实,要用心讲话。我想今天的在线交流应该是一次谈心,应该诚实,就是把真实情况告诉大家,倾听群众真实的声音。”我们每一个人在紧张的时候,最自然、本真的反应之一,可能就是想起妈妈的叮咛。用农民的话来说,总理是“大官”;用外交场合的话来说,总理是政府首脑。但作为一个像我们一样,从来不忘母亲叮嘱的人,温家宝总理就是我们中间的平等一员。亿万普通人为什么那么信服他,就是因为这一点。
“我知道,统计数字告诉我,现在住房人均不足10平方米的要超过千万户以上。但是,我觉得比这儿还会多。你想,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就是600多万,他们不久就要结婚,这就是多少家庭。”“我知道‘蜗居’的滋味”,曾经打动多少青年人乃至中年人的心,但把这句话放到总理访谈的全文之中,将会有全新的发现。温家宝总理提醒每一个中国人肩负的历史重担,但他没有忽视那重担下面的小小肩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田间总理、深巷总理,才是普通人的名副其实的“知心总理”。
通读全书,感慨万千。这些访谈都曾经通过网上直播了。但是汇集成卷,出版社堪称功德无量。因为温家宝总理许多语重心长的话,需要反复阅读、品味,而且要放到他一以贯之的人格风范中去理解。
只有从整体来体会,才能明白温家宝总理的苦心。他深深爱着我们的祖国、人民。他希望我们都能够学会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为自己和祖国的未来去打拼。“我们确实需要一些仰望星空的人,心里装着整个国家和世界,同时又需要一些脚踏实地的人,踏踏实实地去做苦功夫。在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国家的强大和信誉不仅仅表现在经济的实力,还应该表现在民族的素质和道德的力量,而且我以为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更为长远。青年们要懂得这样一些道理。”
范爱农读后感 篇4
这套由上海新闻工作者协会编纂、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丛书,收入了上海新闻界有代表性的22位老、中、青新闻工作者的数千篇精品力作,每人一册,每册20万字左右,全书近500万字,内容丰富翔实,装帧美观新颖。在上海新闻出版事业发展史上,编纂出版如此大规模按人分卷的新闻类丛书,还是第一次。
当代上海的新闻事业实力雄厚,发展迅速。上海的新闻队伍阵容强大,兵多将广,是中国新闻大军的一支排头兵。收入本丛书的22位作者,有抗日战争时期就参加革命、投身新闻工作的老新闻工作者,有解放后成长起来的新闻业务骨干,也有近年来脱颖而出的优秀中青年记者编辑。
收入本书的作品,都是新闻性作品,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言论(含社论、评论、短评、时评)、评述、新闻论文、新闻图片、纪实性散文随笔(含序跋、回忆录)等。这些作品忠实记录了半个多世纪来世界经历的风云变幻和上海乃至中国走过的光辉历程。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宋超为这套丛书撰写了总序。
以下是每册书的内容简介。
《改革・发展・繁荣――龚学平谈新闻宣传工作》
龚学平曾任上海电视台编辑、上海电视台台长,上海市广电局局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副市长、市委副书记等,现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他工作一向繁忙,但他自我加压,笔耕不辍。他以编年史的方式,把自己自1984年至2004年在上海新闻界改革开放中大胆创新、勇于实践、锐意进取、率先垂范过程中所发表的文章言论汇编成册,书中处处闪烁着他的胆识、敏感、睿智和前瞻。全书文笔洗练,内容详实,事例生动:如文中反映的在电视新闻改革中他和同行一起闯禁区、盲区、难区的生动场面;他在改革中如何借“他山之石”,在上海电视台迅速改变电视新闻时效性差的局面;如何推动采、编、播一条龙,和同行一起夺得全国电视宣传的多项第一;如何借鉴美国电视节目主持人成长经验,塑造有中国特色的节目主持人等等。可以说,这本书是上海新闻界20年来改革开放浪潮的真实记录,是我国新闻学专业的生动教材,是上海新闻界改革开放的简史。这些作品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既有启示性和指导性,又有存史和资政的价值。对于新闻从业人员来说,是开启创新思维、指导实践的良师益友;对于从事新闻理论研究工作者来讲,因书中记录上海新闻界改革开放的步伐与脚印,具有真实、可信的丰厚史实,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对于新闻界现任领导来说,书中有创新的思路、改革的方法和方案,在深化改革中可资借鉴。
《报海拾贝――丁法章新闻论文选》
丁法章是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晚报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兼新闻学会会长、北京吉利大学副校长兼新闻传播学院院长。1966年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先后在江西《赣中报》《江西日报》从事采编工作,并任《江西日报》言论组副组长。1973年至1983年在复旦大学新闻系任教,主讲新闻采写、新闻评论等课程。嗣后,先后担任《青年报》《新民晚报》总编辑和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领导工作。从事新闻工作近40年来,丁法章写过不少新闻报道、评论、随笔、散文和业务研究的文章,陆续出版了《新闻写作》《新闻评论学》《我当晚报老总》《灯下走笔》《新闻评论教程》和《丁法章散文选》等教材与专著。其中,1985年出版的《新闻评论学》为我国解放后第一本新闻评论著作;新闻论文曾分获中国新闻论文奖一、二等奖。
本书是丁法章从公开发表的100多篇业务论文中遴选的,时间跨度25年,按内容分为“综合篇”“晚报篇”“合作篇”三辑,是丁法章在新闻实践中孜孜求索的产物,是用心血凝成的文字。他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新时期我国新闻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办好晚报的理论、实践和创新,都有独特的见解和精到的阐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猎报五十年――丁锡满新闻作品选》
丁锡满曾任解放日报总编辑6年。他除了是位地道的报人外,还擅长诗歌杂文,笔名萧丁。读他“五十年”,感动着他的诗人气质、人格魅力:激情满怀,文思满溢。讴歌光明,直抒胸臆。鞭挞世俗,不遗余力。敢爱,敢喜,敢恨,敢怒,矢志不渝实践着他所仰慕的一条报界格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在丁锡满任解放日报领导期间,是我国改革开放不断风起云涌、时代变迁荡气回肠的时期。在如此广阔这般丰富的时代背景下,他亲历了重大政治事件,亲耳聆听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教诲,义无反顾地挑起了党报作为主阵地、领头羊的历史重任,讴歌改革开放,鼓吹神州巨变,宣传党的方针和政策,报道上海和全国各地的日新月异。在这本书里,从“聆听江泽民同志谈办报”、“党报姓党名报”到“两重性摇两满意”、“只有三贴近,才能办好报”等,都忠实记录了党对党报发展要求的轨迹,以及作者为贯彻党的办报方针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而在“解放日报的最佳时期”、“先有好作风,再有好作品”、“雅些、杂些、精些”等文章内,虽无恢恢宏论,但言之凿凿,很有亲和力。
丁锡满的新闻作品,从消息、通讯、特写、言论到散文、杂文等,样样都拿得出手,因为他一直有这样的要求,欲当名记者,应该“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萧丁为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入党而由衷高兴,为重新焕发艺术青春的人民音乐家贺绿汀高唱赞歌,描述了“荀派弟子宋长荣演‘红娘’”的绝活。他的《许大官人》读来倍感亲切。丁锡满重才、好才,视部下为己友,只要为党的新闻事业添砖加瓦,他就和你肝胆相照,风雨同舟。
《把心扑在新闻上――王维新闻作品选》
王维是我国新闻界的老前辈,翻开《把心扑在新闻上――王维新闻作品选》,一个把整个生命都交给新闻事业的高大形象树立在人们面前。
王维对新闻事业无比热爱、执著和敬业。王维12岁辍学后在家乡的一家中药铺当学徒,此时用心读书的他开始注意阅读报纸和刊物。几十年后,王维不仅成为一个受人敬仰的新闻记者,而且成为上海新闻界的领导。他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到离休后的今天,一直在关注新闻事业。他的生命是用大写的“新闻”两字写成的。
王维科学而严谨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作风,把新闻事业当作一种崇高理想,倾注了他全部的心血。他从办手抄报宣传抗日开始,在抗日战争中学做新闻工作,到后来做新华社记者,再到后来做地方和大都市党报的总编,乃至走上党的新闻宣传部门的领导岗位,每一天都是“用心”做新闻,没有丝毫懈怠。他提出的“报纸应以发表新闻为主”、“大家都来写短新闻”等新闻业务思想,一直为今天所奉行。
王维对解放日报情有独钟,激励“解放人”永远进取拼搏。在他的新闻经历中,解放日报可以说是他的最爱。王维从1954年冬调回上海至今50多年,绝大部分时间与解放日报紧紧相连。他与解放日报相濡以沫,患难与共,共享荣光。离休后,还在关心解放日报的发展。
《媒介态度――尹明华新闻作品选》
“有追求,并且能够体现追求,是一种生活态度。”解放日报总编辑尹明华将这句话写在自己新闻作品选的开篇。
他精心护理着温暖而鲜活的真理,他用心体味着充盈而神驰的生活。这本22万字的书,就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尹明华人生的各个面向。他懂得尽享新闻工作这一特殊职业的恩宠,让棱镜射出的每一束光,都能光耀人生,映照社会。在电台副台长的任上,尹明华魄力十足地将美国总统克林顿“策划”进直播间与听众直接对话。现为上海市委机关报总编辑,他又转而探寻纸质媒体的发展路径,将理性思考化为文字并付之于实践,努力提升党报的舆论引领水平。尹明华用自己的笔,丈量着上海不断攀升的高度,勾勒着城市道路线条的动态之美。他以记者的视角见证着改革和发展的各项进程,将自己对这个时代的观察、理解和情感,倾注在字里行间。尹明华遍访美国传媒、阅读巴黎历史、饱览北欧风情……行走中他除了珍藏沿途的美景,更将一路的触动、启发和见识,悉数装进人生的背囊。
书中“媒介态度”、“城市生态”、“那人那事”、“域外走笔”四个篇章,每一个篇章,就是尹明华的一个向度。
《岁月留痕――石俊升新闻作品选》
石俊升曾任文汇报党委书记、总编辑,现任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从业至今,撰文500余篇。著有《长短录》、《思想漫谈》、《生命・事业・未来》(合著)等。
《岁月留痕――石俊升新闻作品选》收集了作者新闻、散文、言论和新闻论述等多方面的作品,侧重反映了20世纪80至90年代的一些社会,特别是教育生活现象。如新闻“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质量”、“教改要着眼于培养‘现代化’型人才”,以及教育学家刘佛年对“教育学的新探求”、心理学家朱智贤提出“早期教育要注意的三个方面”等,不仅报道了当时教育理论和实践中一些引人注目的问题,而且至今仍然值得人们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讨。
这个集子涉及范围颇广。从对叶圣陶为文汇报撰写《晴窗随笔》专栏的背景的记叙,到对昨天与今天的俄罗斯的演变的体察,再到对文汇报特色的回顾与思考,多侧面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作品富于文采,专于说理,语言精炼而优美,体现了作者作为一位新闻工作者的敏锐性和在写作上的功力。
书中《改版・改制・改人――试论报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新闻的有效传播从理解读者开始――关于文汇报改版的几个关系和问题》等论文,反映了他办报方面的思考和体会,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南来北往――冯英子游记作品选》
冯英子是抗战时期从事新闻生涯的著名老报人,离休前为新民晚报副总编辑,素以杂文闻名于文坛和报界。犀利、老辣、睿智的杂文,读后感到痛快淋漓。现在,刚出炉的《南来北往――冯英子游记作品选》,却以诗情画意,引领我们去神游大江南北、锦绣河山,让人赏心悦目。
作为一代老报人,冯英老的游记作品自有鲜明的特色,这就是用新闻记者独有的眼光去追索景色,着力探寻名胜古迹后面那自然与人生、历史与现实的真谛。他的游记不是纯粹对景物风光的欣赏与描绘,而是将它们与现实生活、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紧紧融合在一起。在《重登鼓浪屿》《在水淹七军的地方》《巴城写真》《三生花草梦苏州》《遥望潇湘》《过巴东》等诸多篇章里,作者行云流水般的描叙中穿插了对人生具有洞穿性的哲学性的话语;在追思昔日的经历中,袒露出对朋友、对山水的永远怀念。而《夜进珠海》《白鹭奋飞》《温州模式》《烟台的脚步》《美丽的威海》等作品,既是清新生动的游记,又散发出新闻特写的激情与韵味,抒发着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馨香祝祷。
冯英老的游记,写古都古镇、名山名水,写故地重游、美景初赏,都十分注重历史背景的铺垫与挖掘。那些史书典故、诗词歌赋,信手拈来,令人惊叹。
《奔向新闻地带――邬志豪电视新闻作品选》
邬志豪,上海电视台主任记者,新闻采访部主任。他在电视新闻园地默默耕耘20年,用心血和汗水换来果压枝头、满目金秋。20年中,他共拍摄8000多条电视新闻和新闻专题,先后7次获“中国新闻奖”、23次获“全国优秀电视新闻奖”、13次获“上海新闻奖”。可以说,他是上海电视台的高产记者,是上海新闻界得奖最多、得奖层次最高的记者之一。1992年,邬志豪获得“范长江新闻奖”。
收入《邬志豪电视新闻作品选》的作品,每一条电视新闻解说词都精心配上一幅幅该新闻的精选画面,让人们在读解说词的同时,观看到相对应的电视画面,好像在看电视新闻播出一样,声画并茂,一目了然。
读邬志豪电视新闻作品,细细品味,可以悟出他拍摄电视新闻的成功秘密,那就是:认真学习,t望探秘;熟悉政策,善找规律;选题重大,小中见巨;准备充分,采访问底;应变迅速,机手不离;注重发现,善抓“活鱼”;实景真情,现场记录;注重情节,精选细节;审视素材,推敲琢磨;大胆取舍,精雕细刻;注重时效,讲究准确;文笔清新,字斟句酌;声画相映,寓意深刻。
邬志豪的论文选入不多,但都是他扎根实践、亲身体验、思考总结的成果。像《电脑网络与电视新闻采访初探》等,启示性大,实用性强。可以说,这本书既是上海改革开放20年的真实形象记录,也是他本人拍摄电视新闻20年的经验总结。
《昨天和今天――刘庆泗新闻作品选》
在上海新闻工作者队伍中,有一位曾获二级人民英雄称号的值得我们引为自豪的老将,他就是年逾八旬、曾任文汇报党委副书记、副总编辑的刘庆泗。
刘庆泗作为战地记者,曾亲身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那波澜壮阔、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他曾无数次和战士们一起行军、打仗,许多稿件写的都是他经历的战斗故事。1941年冬,他曾报道一位战友负伤后被组织安插在山东沂蒙山区一个叫桃花峪的山庄养伤,一天在蓝石山一个山洞里,躲避日寇“扫荡”的十几位村民和几位伤员被敌人发觉了。在敌人的威逼下,有4人爬出洞去,为掩护洞中更多的乡亲和战士,其中一个老大爷和年轻姑娘莲妮,当场被杀害;年轻的共产党员武善同机智地领着鬼子爬上山头,最后拉着两个鬼子一起滚下悬崖……刘庆泗所写的《蓝石山上抗日死难的英雄们》,生动地描绘了这一幕,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昨天和今天――刘庆泗新闻作品选》共分“抗日烽火”、“解放风云”和“离休前后”等四辑,收有刘庆泗所写的战地报道20多篇,其中《孟良崮歼敌纪实》、《追歼黄伯韬兵团》、《杜聿明集团,你往哪里逃》等,以记者的视角,真实而生动地报道了那些著名战役。这些战地报道,为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历史资料,也是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聆听时代的脚步声――李蓉新闻作品选》
李蓉是上世纪90年代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毕业后走上新闻岗位的,曾在解放日报担任记者、经济部副主任,现为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处处长。李蓉的新闻作品四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八次上海新闻奖,被评为上海市十佳新闻工作者,荣获上海“范长江新闻奖”、“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本书按时间顺序,收录了她1994年以来撰写的一批经济新闻,其中包括国企改革、再就业工程、宏观经济运行分析等方面的报道以及经济评论。这些作品可以折射出上海十年来巨大变迁的辉煌历程。李蓉的文笔具有大气、务实、独特的风格,以扎实的材料垫底和思想深度取胜,理论功底深厚,语言精炼流畅,紧扣时代脉搏,读来让人振奋。上海市记协、新闻学会以及解放日报曾专门为她举办了新闻作品研讨会,被誉为青年记者成长的楷模。
《为教育“说话”――苏军新闻作品选》
苏军1991年进文汇报社后,先后担任“教育园地”编辑,教育卫生部记者、责任编辑,并作为新闻界代表被选为上海教育学会理事。他将对新闻的热爱和对教育的情有独钟融为一体,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出色的采访写作能力,以及对教育的真知灼见,撰写了大量的教育新闻作品,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苏军是一位专家型的记者,长期采访教育战线,加上对教育学的研究,他已经形成了对教育的一系列独到见解。他注重以自己新鲜而深刻的教育理念,对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以及社会背景下的教育、教育状态下的社会作深层次的思考,写出了许多关于教育方面的精品力作。本书中收入的《上海高教提前进入大众化》、《五千小“老外”沪上读书忙》、《“研究型课程”没那么简单》、《质疑“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恢复高考原态》等新闻报道和教育时评,都曾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
苏军对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言论、连续报道、专题报道等新闻模式都能驾轻就熟,且能根据新闻的内容和分量选择适合的新闻体裁。这个集子中所收录的各种体裁的文章也体现了这一点。
《人到四十学吹打――张攻非新闻作品选》
张攻非是新民晚报高级编辑,上海市优秀新闻工作者、1995年中国“韬奋新闻奖”获得者。1981年调入新民晚报工作,先后担任新民晚报新闻编辑部、专刊部、国内新闻编辑部、体育部主任,新民体育报、新民围棋主编。
张攻非是在年届四十开始新闻生涯的,他没有学过新闻专业,但凭着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在编辑的岗位上,20年拼命地学习和工作,“思想没离开过报纸,心没离开过报社”。编辑工作是对新闻稿件的二度创作,主要的作品在版面上。张攻非在繁重的编辑岗位上,没有停下手中的笔,撰写各种类型的文章,“锻炼自己的思维和文笔”。成为会编版、会采访、会写评论的复合型新闻工作者。
本书收集了张攻非1995年以后发表在《新民晚报》上的文章,有新闻评论、体育短评、随笔、通讯、新闻论文等。张攻非的思想敏锐、文笔犀利,新闻评论和体育短评每篇文字不过几百,然而紧扣当天新闻,状之有物,言之有理,给人以启迪。他写的通讯随笔,抓住新闻的重要事实,行笔流畅,激情澎湃,每可打动读者的心。而新闻论文则针对新闻实践中遇到的难题,以事论理,一针见血,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情缘文汇――张启承新闻作品选》
张启承曾任文汇报党委书记、总编辑。他主持文汇报工作期间,正逢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春潮奔腾而来之时。张启承紧紧抓住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率领文汇报全体同仁满腔热情地宣传小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有声有色地推进新闻改革。阅读《情缘文汇――张启承新闻作品选》,文汇报当年虎虎生气和蓬蓬勃勃的景象跃然眼前,给人以启示和回味。
早在1988年,他就提出了“新闻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1992年,他为《新闻战线》“加强改革开放宣传”专栏写下了《首先要着眼于观念转变》。1993年,面临党的十四大召开的新形势和激烈的报业竞争,文汇报怎么办?他应《新闻战线》编辑部之约,写下了《突出中心,坚持特色》一文。1994年,他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宣传工作的论述,又写了《把握舆论导向六议》这篇重要论文。这些文章持之有据,论之有理,阐发了新时期新闻工作的思想理论,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其他的一些文章反映了张启承同志对新闻界一直关注的一些问题的论述。如对报纸的理论宣传问题、报纸的总体格局问题、新闻版面与专副刊的关系问题等。
《报苑耕耘五十秋――陈念云新闻作品选》
陈念云从1951年开始了他的新闻生涯。50年来,他各个新闻岗位都干过,又当过解放日报总编辑,丰富的生活阅历,炼就了他思想的深邃,立论的精当,文字功底的深厚。有人曾经形象地称,他是一只为新闻事业呕心沥血的杜鹃鸟。“文革”结束后,他第一个进行地方党报扩版,第一个论述党报上刊登社会新闻的意义和提出把党报办成开放型报纸。这在上世纪80年代要做到,谈何容易!
陈念云学识渊博,新闻十八般武艺样样拿得起。本书遴选了代表性作品44篇,评论和论述文章占了相当篇幅,其中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评论3篇。这几篇作品不是“奉命作文”,题目来自他自己采访的所见所闻,文风朴实流畅,全然没有“八股味”。人民群众厌恶“拔高”的新闻作品,真实应是新闻工作者永远的追求。陈念云的作品闪耀着实事求是的光芒。
陈念云一再说,他的文章是老派风格。他用两个多月时间,用颤抖的手艰难地写下后记《编余零墨》,目的就是让人不只是看到自己的文章,而且看到他从事新闻工作走过的轨迹,因为这里面有经验教训、坎坷道路和改革探索。陈念云的文章不少是真实记录历史画卷的笔墨,他执着追求的是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
《攀援――陈乾年广播电视论文作品选》
陈乾年曾任上海东方广播电台高级编辑、总编辑、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副总裁,现为上海广播电视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专家成员。他的新闻作品多次获“中国新闻奖”和“全国广播优秀节目一等奖”,论文也多次在上海乃至全国获一等奖。2001年荣获首届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十佳理论工作者”称号。
本书“有理论前沿的宏观思考,有放眼全局的总结综述,也有业务层面的交流研讨、新闻作品的具体分析”。论文作品与上海、全国乃至世界的广播电视发展脉搏一起跳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这是陈乾年广播电视论文作品的鲜明特征。例如,当全国经济电台纷纷建立之后,在一次全国经济台长会议上,有人提出:“经济电台的基本特色是直播、活排、大板块”时,陈乾年经过认真思考、精心准备,写出《试论经济电台的基本特色》,以充分的事实阐明“直播、活排、大板块不是经济电台的基本特色”,以其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而赢得好评。当新世纪到来之时,面对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挑战,广播界有人发出悲观与感叹。陈乾年立即撰文《广播人,你在忙什么》,以人类传播史上五次革命为例说明广播不会消亡,稳定了人心,巩固了阵地。当广播电视界出现层层包干广告创收之时,陈乾年著文提出“记者不拉广告”;当大家纷纷开办“热门话题”栏目之时,他又撰文提醒“控制热门话题的讨论”等等。
陈乾年的论文结构严谨,说理透彻、逻辑性强、文字洗练,既有丰厚的知识,又有鲜活的经验。有志于献身新闻事业者,不妨一读。
《原子核在内耗――郑重新闻作品选》
郑重是文汇报高级记者,一位对新闻事业执着追求并取得突出成就的老新闻工作者。许多读过他的作品的人都认为,他的新闻作品具有大家风范。
通讯《原子核在内耗》是郑重的代表作之一,该文深刻地揭示了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由于领导的派性而导致“内耗”,提出了当时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在社会上曾引起强烈反响。郑重的采访领域涉及科技、文学、考古、历史、美学等各个领域,他在数十年新闻生涯中,写出了许多精品力作。《原子核在内耗――郑重新闻作品选》收集了他所写的各类题材的新闻作品近40篇。这些作品不是浅层次的一般报道,而是提出一些问题或是融入自己的见解,读后总能引起人们心灵的震撼,给人以启迪,给人以知识。郑重在写作上探索走一条新闻与文学相结合的路子并取得了很大成功。他的许多作品,着力于塑造人物,营造意境,从而使人物栩栩如生,故事生动感人。这个集子中收入的《用胶卷丈量长城的人》、《杏林春深》、《为圆国人飞天梦》等人物通讯,都具有一种感人的力量。
《做清醒的新闻工作者――周瑞金新闻作品选》
周瑞金自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40多年,在解放日报31年,在人民日报10年,撰写了大量消息、通讯、评论、杂文、散文等不同体裁的作品,主要从事的是评论工作。他的文章,有记录历史画卷的宏大笔墨,也有勾勒另类世界的细微雕刻。
《列宁墓前的沉思》写的是1989年莫斯科、列宁格勒的公民直选。这是在记录一个国家命运变迁年代的政治事件。还有《弗农凝思》,文章写作者来到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家乡的一番经历。还有《庞贝梦魇》,“它让我充分领略了什么叫阳刚,什么叫不屈不挠”。
要问文章的“识、胆、略”从何而来,周瑞金认为来源于他做人做事的“三性”。一曰人性,二曰理性,三曰灵性。他追求的是一个人的品位。从他的时评政论中,可以看出他的眼光、他的见解、他的思考,同时也展示着自己的人格魅力。
1989年周瑞金任解放日报党委书记兼副总编辑,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F基称赞他“文才可用,心术尤正”。周瑞金于2002年3月写下的《宁做痛苦的清醒者》的文章,明确地表达了他随时用他手中的笔针砭时弊的心愿。
做记者,要清醒不要迷糊、要深沉不要肤浅、要创新不要守旧、要自强不要自满、要清廉不要拜金。无论何时何地,周瑞金都身体力行,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人生道路与时事风云难分难舍。
《思想的足迹――周锦尉自选文集》
周锦尉原为文汇报理论部主任、高级编辑,2001年9月调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任副局级巡视员、理论处处长,2004年8月调任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20多年来,他在中央和地方报刊发表2000多篇理论文章和新闻作品,几十次获全国和上海市各类奖项,撰写、主编、合著了30余本著作。《思想的足迹――周锦尉自选文集》收集了他写的时评与随笔100篇,以及部分通讯、访谈和新闻理论文章。
周锦尉的时评与随笔颇具特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部长刘云山在给周锦尉另一本作品集《成长的烦恼》所作的序中说:“这类短文针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新鲜问题、热点问题,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切入’,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原理,又不作沉闷的阐述,生动活泼写来,在议论风生中给读者一定启迪和感悟。”要将这类随笔写得较为自如出色,“需要对党的改革开放事业有一种饱满的热情,对现实生活有敏锐的感受力,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心。当然亦少不了具有较好的理论底蕴和‘知识储备’。从周锦尉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是能够比较自如地把握这类文体的”。
周锦尉的通讯、访谈等文章,虽属新闻范畴,但也具有思辩色彩,有力度和深度。
《影响力,传媒人永恒的追求――赵凯新闻论文选》
赵凯现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高级编辑,此前先后在青海日报社、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东方广播电台、上海市广播电视局、上海市广播电影电视局、解放日报、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担任记者、编辑以及各新闻媒体的重要领导职务。
无论在第一线记者编辑的岗位,还是在繁重的领导岗位上,40多年来,赵凯善于学习、勤于新闻实践和理论思考,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他策划、监制的一些广播电视节目引起广泛的社会影响,获得了中国新闻奖和的“五个一工程奖”;他撰写的有关广播电视、报纸以及报业集团工作实践的新闻论文,引起新闻理论界的注意,获得了中国新闻论文奖的多项奖励。可以说,赵凯的新闻论文涉及的新闻领域是比较全面的,因此拥有权威的发言权。
本书是从他多年来撰写的新闻业务文章中遴选出来的。全书共分“新闻理论篇”、“广电篇”、“报纸篇”、“传媒集团篇”等五个部分,辑录了赵凯对新闻实践的深层次理论思考。其中独到的观点和真知灼见,为构建新时期新闻工作理论框架、提升媒体实力、完善新闻工作者整体形象,提供了理论支撑,是新闻媒体、新闻管理部门以及新闻工作者阅读、借鉴的好教材。
《喜欢上海的理由――唐宁通讯随笔选》
唐宁是新民晚报特稿部高级记者。1980年,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新民晚报,开始了她的记者生涯。
在老报人的言传身教中,多年来,唐宁采访过文化新闻,后曾担任专刊编辑,至今仍在第一线采写特稿和随笔专栏,陆续发表了数百万字的新闻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华东和上海新闻作品奖,被评为“中国百佳新闻工作者”“上海范长江新闻奖”。著有《生逢其时――新民晚报复刊十六年纪实》,小说《上海小姐》,主编《上海女记者采风》等。
唐宁接受了新民晚报老报人以读者百姓为中心的新闻教育,以正义和良知为前提的职业精神。她用多种视角去体验人生,观察社会,认识世界,为普通百姓做有益的事情,撰写了大量有质量的通讯报道和随笔散文,在社会上引起反响,被誉为“平民记者”。1999年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上海市新闻学会和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为唐宁举行了新闻作品研讨会。
本书是从她1996年以来发表的新闻作品中遴选的,从中可以窥见上海近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影响,以及五彩斑斓的百姓“众生相”。文笔生动,文采飞扬,十分耐读。
《不能忘却的宪法――凌河新闻评论选》
凌河是解放日报著名评论员。《不能忘却的宪法――凌河新闻评论选》收录文章百余篇,内容涵盖社会各个方面,种种现象,剖析角度独到、客观;文章语言犀利、简练,一针见血。社会的美、丑、善、良知、灵魂,在凌河的笔下展现出最直白的一面。
本书所选的评论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紧随时事,关注当下;一类聚焦文化,忧心未来。在《不能忘却的宪法》中,众多论题新闻性极强。在号称解构一切的后现代思潮中,凌河敏锐地挖掘出独特的“靶点”,一反常理的反向思维,让人耳目一新。
凌河另一个评论重点放在文化现象上。他对传统文化的扭曲、消解以及传统道德的沦丧尤为关注,从《外星人》、《如此之妙》、《读报有感》等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凌河的焦虑。从某种意义上说,凌河的每一篇文章几乎都在呐喊、在大声疾呼。
《见证辉煌――贾树枚新闻作品选》
贾树枚是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高级编辑,曾任文汇报副总编辑,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上海市广播电视局党委书记,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解放日报党委书记、总编辑,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从事新闻工作近30年来,贾树枚写过不少新闻作品,出版主编过多种专著。
《见证辉煌――贾树枚新闻作品选》收录了他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闻作品,按“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五洲走笔”、“环球掠影”四个部分,用文字和图片见证了上海乃至全国发展的辉煌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