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读后感 > 《“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读后感【汇编3篇】正文

《《“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读后感【汇编3篇】》

时间:

《“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读后感(精选3篇)

《“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读后感 篇1

本书讲述的主人公于智博,他今年29岁,已经是世界五百强企业联想集团的总裁高级助理。他21岁被当时全球最大电脑商戴尔电脑公司聘用,先后在3个重要部门任职。他20xx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商学院,曾是花旗银行10名“全球领袖计划成员”之一。他就是于智博,被媒体称为“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小学留级,中学排名倒数;9岁时父母离异,自小由爷爷奶奶带大;16岁时去美国留学,就读于一所全校只有50人的乡村中学。

他的经历中值得我们关注的:小学留级,中学倒数,体育是他自尊心的避风港,进入不到50人的美国“乡村中学” ,于智博说“人生有多个起跑线,也许我现在落后于人,但并不见得会永远落后于人,找到属于自己的最佳匹配,才是最重要的。”于智博说,他最喜欢俞敏洪的一句话:蜗牛只要能够爬到山顶,和雄鹰所看到的景色就是一样的。从三流大学到名牌高校。

20xx年,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这一年年底,也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毕业生们四处求职的时间。在三成同学没有满意工作的时候,于智博一下子拿到了5家机构的聘书,分别是花旗集团、三星株式会社、LG电子、苹果计算机和美国篮球联盟(NBA总部)。20xx年,哈佛毕业之后,于智博选择了到花旗银行工作,尽管与其他4家公司相比,待遇是最低的,但是在他看来“工作中可以锻炼的能力和学到的东西是其他4家公司的数倍”。接受培训之后,他被派驻到巴西,在那里,他成功组建了南美银行界第一个专门服务中资企业金融团队,并被评为最佳新员工。

在花旗,广阔的事业前景等待着他。然而20xx年,于智博毅然作出了一个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决定——回国发展。对于他的选择,父亲很赞成,他说:“在戴尔和哈佛,尽管有同事之间的合作,但主要是一种个人英雄主义式的战斗。今后的岗位需要的是协调各方,进而领导多个部门,需要更多的韧性和付出更多的辛苦。”

在教育专家史青星看来,现在不知有多少父母还为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纠结,而于智博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在今天能否取得成功,是否能够取得喜人的成绩,与他曾经的过去关系不大。“未来的成绩决定于你现在迈出的每一步,而不是你曾经的起跑线上的表现。”

我认为于智博的经历给我的感受:一、孩子在学习方面的表现只是他的一个方面,不代表全部。不能因为孩子在学习上不够出色而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二、父母对孩子充满信心,正确的引导孩子有好的意志品质就一定能够成功。三、美国的教育环境与中国的差距巨大,真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四、美国的学生也好,成人也好,生活内容都很丰富,社会活动多样。

我也有一些困惑:最近在给儿子选择幼儿园,因为他只有21个月,所以考虑离家近,伙食好点的。很多知名的幼儿园都是双语教学,两岁就开始学英语,还是外教授课,不知道是借这样的名目收费还是真正对孩子有好处。

还有如何对待孩子学习落后的问题,我作为教师已经习惯于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作为家长,我侄女学习的事情一直都是我管,感觉到学习有问题就能分析出很多其他方面都有问题,其实学习好的孩子就一点问题没有吗?绝对不是。每个人都有问题,尤其是十三四岁的孩子。只是我们成人天真的认为学习好的孩子就可以原谅了。

《“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读后感 篇2

曾几何时,“输在起跑线上”这个刺耳的声音一直萦绕耳边,大多数的家长、老师们纷纷行动起来,努力寻找我们失败的原因——智力,于是大家开始“亡羊补牢”,牺牲掉本属于孩子们欢娱的时间,忙碌奔波于各个补习班之间,可是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收效又有多大呢?是不是我们的孩子们最后就赢了呢?

假期重读了《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一书,对我的触动很大。故事的主人公于智博9岁留过级,中学排名倒数,这个在妈妈眼中的“不争气的东西”,最终创造了辉煌的人生,25岁,考上了美国哈佛商学院MBA;27岁毕业后成为花旗银行“全球领袖计划”成员;28岁,担任联想集团总裁助理。

那么是不是所有“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都能像智博一样成功创造自己辉煌的人生呢?我们先来看看他的成长环境;虽然家人也因他的学习万般无奈,但家人还是始终希望智博能在身体和心灵上都健康成长。所以,从不约束他所喜爱的体育活动,因为他们知道,体育活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更重要的还可以帮助他建立信心。

诚然,智博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具备了坚定地信心,还有诸多的因素最终促成了他的成功。这里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不去分析这些,我仅从体育这个角度来说说我的看法。

体育在当今以分数为主的中小学教育中已经看不到他的重要性了,但是,等到将来进入职场,就会看到体育好的学生有无穷发展的后劲。科学研究发现,运动能使大脑产生更多的神经营养素,这种化学物质利于脑细胞的发育和成长。另外,多元智力理论也指出,运动能力本身也是衡量智力水平的标准之一!在美国,橄榄球运动非常流行。在有些人的眼里,这项运动可能属于虽勇无谋、身材高大的野蛮人,谁会想到,这些职业橄榄球队在选拔队员时,除了要求他们是大学生选手,还要求这些队员要通过一个智力测试,测试的结果直接影响他们是否被录取。韩国知名的足球明星朴智星,是亚洲征战欧洲联赛最杰出的运动员代表,1999年,在他刚刚考上明知大学的时候,被韩国主教练许丁茂招入国家队,在那里他成为少数具有超强阅读比赛能力的运动员之一。由此可见,运动能力与智力水平有着一定的关联。

体育与竞技比赛,能锻炼我们超乎常人的永不认输的拼搏精神,在运动中你可以体验竞技带来的精彩人生。我们听说过因抑郁自杀的形形色色之人,但是我们却很少听说过自杀的体育明星吧。具备体育精神,使我们在漫长的人生中,不管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绝不会退缩,永远保持勇往直前、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

要想使学生获得良好的体育精神体验,就必须具备完整的体育比赛体制,美国的学校有各种形式的比赛,回头看看我们……,因此,作为体育教师的我深感自身的压力很重,我们只有通过更多的学习、实践、研究从而探究出适合我们学生发展的体育锻炼体制,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最终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读后感 篇3

妈妈培训归来,一同回来的还有一本书——《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咦?这书名怎么这么奇怪?他输在了起跑线上同,难道还能赢吗?还有,为什么要在“输”字上加上引号?带着许许多多的小问号和难以遏制的好奇心,我翻开?这本书。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天哪,他这种情况,算是输在了起跑线上吗?嗯?他就是输在了起跑线上呀!你看,他上小学时留了级,中学时成绩一直是班里倒数,可……你再看看他长大后的成绩。上“东俄”大学时当了宿舍管理员——校园里薪水的工作;在“密州大”创办了“布莱德中国物流论坛”,获得惠尔浦实习的机会,后来在联合利华实习8个月,为公司解决了不少问题,毕业后在DELL工作,考上了哈佛MBA……长大后和小时候判若两人呀!如果小时候他没有打下基础,他怎么可能……噢,对了,他长大后为什么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呢?

是因为他的软实力基础!

说实话,“软实力”这个词我也是第一次听说。那么何为软实力呢?

软实力,就是除学习成绩以外的能力。比如:运动能力,演讲能力,领导能力,吃苦能力等等。书里的主人公——于智博哥哥,其实,在软实力这方面没有输在起跑线上,所以“输”字上加了个引号。

那么,软实力,你注重了吗?

人生有无数条赛道,可是,有好多人只注重“学习”这条赛道。不知是哪一年,有了这么一句口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说的当然是“学习”赛道。

于是,就有了一批批在提高学习成绩上绞尽脑汁的孩子。可是,在“软实力”的赛道上,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人在奔跑。

成功人士能有几个呢?如果说硬能力(即学习成绩)好的人一定能成功,那为什么只有几个人成功了呢?那么多的高材生呢?

所以,我呼吁:在注重硬实力的今天,也要着重培养软实力!

有些知识学了不一定有用,但软实力却能助你成功。名校哈佛,录取人时,不但要看硬能力,还要考验软实力!

说来惭愧,我的硬能力不错,但软实力还是有些欠缺。比如,书的作者认为最重要的软实力——体育精神,恰恰是我的最弱的。于哥哥在球场上所向披靡,威风八面,而我,跑不了几步就开始喘气;于哥哥被人撞倒了,眼冒金星,还说:“继续练!”。而我,才练了几小时篮球,第二天就走不成路了,练篮球这件事也不了了之了。我要向于哥哥学习,在培养硬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训练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