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读后感 > 艾青诗选读后感600字(优秀8篇)正文

《艾青诗选读后感600字(优秀8篇)》

时间: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读书笔记呢?那么你会写读后感读书笔记吗?如下是可爱的小编演员给大伙儿整编的艾青诗选读后感600字(优秀8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艾青诗选读书心得 篇1

这几天闲来无事,翻书柜时瞥见蒙上一层灰的《艾青诗选》,轻轻拂去灰尘,翻了几页。艾青中国式蓝色的忧郁深深的吸引了我。

我爱艾青的诗,因为诗中的这种“蓝色的忧郁”。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苦修,锻造出诗人博大的“大我”情怀;于是痛苦不因一己之私,于是哀伤不因一己之利。“假如我是一只鸟,我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诗人的情怀从一己之悲中走出,又将走向何方呢?中国的文化土壤孕育出这样一种答案——祖国、人民和光明。人民栖息的“土地”作为一种意象从诗人的心中油然而生。屈原的“香草美人”,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不因为时事的艰辛而选择精神的逃避,不因为食不果腹而整日担忧“食无鱼”。或许处处碰壁,或许一生终不得志,但我仍会“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艾青《礁石》)。诗人走出自我的内心体验,以千年古国的过往与未来而忧思。你难以想象诗人的肩膀上负荷的力量,和他希望得到更多的责任——“以天下为己任”。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创作的源泉和思想根基。

我爱艾青的诗,又因为它的诗充满了语言的张力。艾青的诗往往前半部分或平铺直叙,或澎湃激昂,但往往要到诗文的最后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达到整首诗的高潮,然后是在高潮中谢幕。这往往产生一种言已尽而意未绝之感,使余音袅袅,三日不绝于耳。美!

我爱艾青的诗,源于艾青博大的胸怀;我爱艾青的诗,因其自然天成,而有着最伟大的手法,这是深厚文化积淀与彻底消化的产物;我爱艾青的诗,因为我同样和诗人一样,爱着这片土地和阳光。

艾青诗选读后感 篇2

将《艾青诗选》捧在手中,感受近代历史的痕迹。

一本橘色的书皮的背后,满载着中国男儿的坚强,勇敢,他们不屈的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们心中。凶狠残忍的帝国列强对我们国家所犯下的一切罪恶,将无法抹去。艾青以他苍劲有力的诗句述说着历史的悲凉。

艾青的《春》:春天了,龙华的桃花开了,在那些夜间开了,在那些血斑点点的夜间,那些夜是没有星光的,那些夜是刮着风的,那些夜听着寡妇的咽泣,而这古老的土地呀,随时都像一只饥渴的野兽,甜吮着年轻人的血液,顽强之子的血液,于是经过了悠长的冬日,经过了冰雪的季节,经过了无限困乏的期待,这些血迹,斑斑的血迹,在神话般的夜里,在东方深黑的夜里,爆开了无数的蓓蕾,点缀得江南处处是春了。

人问:春从何处来?我说:来自郊外的墓窟。作者将战争的胜利比作春天,用了多个那些以及将将土地比作野兽,吸着血,可以从侧面写出敌人的残忍,激烈,死伤惨重,表现出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是用无数战士的血液换来的,表达了艾青对勇敢无畏,坚持不懈,爱国的战士的赞美和敬佩。

艾青笔下的每一段诗歌都诉说了一段故事,表达对战士品质的赞美,对战争的痛恨。最后呼吁人们和平,反对战争。读着艾青的诗,朗诵着艾青的句子,有种浓浓的爱国情谊涌上心头,眼前拂过战争的一幕幕,不禁握起拳头。

艾青是善良的,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的初心都是善良的,是战争的无情,冷漠的改变了他们。人们长时间生活在利益的争斗中,死伤不计其数,战争,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利益争斗。我们应该保持初心,反对战争,人之初,性本善。

我和艾青一样,让勇敢无畏的人成为我们的榜样,让我们站起来,反正战争,不要在利益的世界里被污秽沾染,我们要保持一颗单纯善良的心。

艾青诗选读后感 篇3

艾青是中国现代诗人,他是中国现代诗代表诗人之一,他的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以深沉、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艾青诗选》是一部集历史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诗集,真实的反映了历史,高度浓缩作者思想,蕴含着强烈的情感。

在《当黎明穿上了白衣》这首诗中,“紫兰人林子与林子之间,由清灰的山坡、绿的草原”作者运用了三个色彩鲜明的形容词,在我心中构成了一副美丽的图画,诗人还异常注意动与静的结合,一下子就让整首诗活了起来,仿佛整个画面出此刻了我的眼前,我好像进入了诗人意境中。在《我爱这片土地》中,艾青以鸟的形象自我比喻,用饱含活力的诗句传达出鸟儿对自我土地的痴情,说明艾青有一颗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之心。

他的每一首诗歌,都浸润着作者的心血和最深刻的期望,代表着他在那个黑暗的年代中进行的对世界和国家的思考,从感人至深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到感到昂扬向上的《给太阳》,再到饱含深情的《煤的对话》都果在字里行间体现出作者期望自我能为祖国尽一份力,反映出诗人期望警醒世人,期望让周围所有人团结起来为祖国献力的愿望。

艾青的诗歌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在感情风格上深沉而忧郁,具有紧密结合现实的、富有战斗精神的特点,描述了许多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

虽然当今的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但依然要居安思危,永远像艾青一样坚持一颗为祖国奉献的心。

艾青诗选读后感 篇4

当年我有一只芦笛拿法国大元帅的节杖我也不换——阿波里内尔

艾青,最早走向新世界的诗人,他的诗篇无疑,带给人们以更大的动力和希望。《艾青诗选》汇集了爱情一生的情感宣泄。太阳、土地充满希望光明,战争杀戮充斥着厌恶,从光辉岁月中感悟生命与时间。艾青就是这么一位独特的诗人,胡风对她的高度赞扬,――“吹芦笛的诗人”是完美的。

在《芦笛》一诗中芦笛象征艺术,节杖象征权力,借此抨击了帝国压迫者。芦笛像一把火点燃了诗人内心。芦笛还代表着诗人心中彩色的欧罗巴、个性鲜明和大放异彩的世界。这首诗写于诗人囚禁时,他无法直抒胸臆的公开抨击是非不分的权力者。而无笛恰恰可以用来诅咒这些权力者抹灭了艺术文明。所以这首《芦笛》被称为首篇“反叛者宣言”。

“我曾饿着肚子把芦笛自矜的吹,人们嘲笑我,因为那是我的姿态呀!人们听不懂我的歌,因为那是我的歌呀!”这几行个性鲜明的诗,半个世纪前就被许多评论家和诗人所引用,从中我可以知道,艾青,是一个自矜中透着倔强的人。

直到死去,艾青的自矜气质也没有丧失。几十年的牢狱生活没有使他心灰意冷,他还唱着他的歌,令人感动,不已。

但如今,没有人嘲笑他的歌。有的人听懂了,他的歌,清醒又自信。他们将继续。这位吹芦笛的诗人的歌,带给世界光明和自由……

艾青诗选读后感600字 篇5

读了艾青诗选,我才第一次真真切切地体会到“精神”这个词。它不一定非得是黑夜里肆意燃烧的火焰,也不非得是黎明到来时的曙光。一人、一纸、一笔,就足以道精神。

正如鱼的化石,面对外界的事物变换始终沉默不语,但你却不难想象在数万年前,这条鱼儿在水里是怎样欢快地游。这就是精神,更是灵魂。你能从鱼骨中看到江河湖泊,亦能从人眼中看出精神的光芒。

艾青如此。正逢新旧社会交替。面对旧社会的黑暗与恐怖,艾青从不吝啬自己的鄙夷和痛恨,同他又极力追逐光明与希望。他的精神,是《启明星》,驱散黑暗;是《向太阳》,向往阳光;是《春天》,期望美好;是《雪莲》,纯洁地面对人间丑恶。世间污浊我独清,一把烈火向光明!

我何不想拥有这般精神?谁人不想拥有这般灵魂?

小时候看到街上的叫花子,眼神中没有半点希冀,也看不见追求。我也曾听到,一些小商小贩,商讨着等了以后开大超市。我开始思考,人是靠什么活着。读了艾青,我明白了,人活的就是精神。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再怎样伟大,也只能影响当代。而如果是他精神的伟大,却可以影响一批人一辈子。这就是精神的力量。

对于艾青来说,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他与黑暗的斗争永远不会结束。对于他的精神来说,驱逐黑暗,迎来光明是他一生的追求。

新时代的人们,谁都得拥有这般灵魂!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必须有着艾青般的魄力与追求,在追逐光明的时候,不忘以自己的精神传递黎明的曙光。同时,我们更要有一个饱经风霜、不屈不挠的灵魂,不论踏足山巅,还是跌落低谷,我们都要时刻记着:精神不倒,人也不败。

艾青诗选读后感 篇6

《艾青诗选》是艾青的诗歌选集,其中的诗歌是艾青经历了“五四”运动,才写出来的。

从诗歌的风格上,可以看出艾青先生在解放前激昂、奔放、进取,反对黑暗歌颂光明;建国后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

在“五四”战斗之前,艾青写出来的诗歌一般是描写太阳、火炬、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与恐怖的病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而在建国后艾青的诗还在歌颂人民的劳动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

从艾青的爱国心,我想到了那时的中国还涌现出很多的爱国者……

徐悲鸿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从小学画画,1919年徐悲鸿到巴黎深造在那时中国落后留学生备受欺凌。后来徐悲鸿憋足了学习的劲儿,势为祖国争光。徐悲鸿在1924年画展引起了轰动,使整个美术界震惊。

鲁迅从青年起就立下了“我以我血★WWW.BAIHUAWEN.com★荐轩辕”的宏伟志向,这证明了有志不在年高。他自觉地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解放事业。“横眉冷对千夫指,俯着甘为孺子中”为传颂的名句。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鲁迅逝世后,全国人民给他献上了“民族魂”的大旗,这正是人民对他中肯贴切的评价。

这就是鲁迅与徐悲鸿的爱国之心,而我们从他们的品质中我们可以学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一个国家的希望全在我们少年的身上。所以同学们努力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让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永远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艾青诗选读后感600字初三 篇7

《艾青诗选》里面的《吹号者》,是我在这本书中看到最有感触的一篇文章

吹号者,比起那些打仗的士兵更辛苦。从艾青的诗中:

“吹号者从铺散着稻草的地面上起来了,他不埋怨自己是睡在如此潮湿的泥地上。他轻捷地绑好了裹腿,他用冰冷的水洗过了脸,他看着那些发出困乏的鼾声的同伴,于是他伸手携去了他的号角;门外依然是一片黝黑,黎明没有到来。”

看出他们是被黎明最早惊醒的人。天还在黑暗之中,他们就用浸濡着血迹的铜号吹响带着新希望的黎明。

他没有任何怨言,他甚至认为这是一个神圣的事。他看着山,呼吸新鲜空气,便吹响了铜号,可是谁又能知道在这响亮的号声背后却是吹号者的痛苦。

“当他用自己的呼吸摩擦了号角的铜皮使号角发出声响的时候,常常有细到看不见的血丝,随着号声飞出来……”

艾青也是一位不惜生命的吹号者,他不惧痛苦和劳累,为当时社会的新希望奋斗着,吹号者的脸常常是苍黄的,刚开始我觉得有些夸张,可在后面的阅读中慢慢认为这是对于他们而言在正常不过了。他们在那些蜷卧在铺散着稻草的地面上的困倦的人群里,在那些穿着灰布衣服的污秽的人群里,最先惊醒。

在决不回头的一致的步伐里,在狂流般奔涌着的人群里,在紧密的连续的爆炸声里,他吹着最热烈的号声,激励着热血奋战的战士。在最后的一颗子弹穿过他的胸膛时,他缓缓的躺下了,却没有人发现。

在这首诗里,他为我们在中国历史的广场上塑立了一个吹号者和浸濡着血迹的铜号的形象,让我们在今天仍然能清晰地听到那曾经唤醒了一个民族并激励这个民族奋勇前进的号声,也展现了艾青的爱国情怀。

艾青的诗歌让人荡气回肠。

艾青诗选初二读后感 篇8

时间向前走,永远不会回头。随着艾青笔下的诗,我似乎走回了那个时代。

他的诗,是耀眼的红色。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读到这句话时,我的心不禁颤抖了几下。他将自己比作一只鸟,为这片他热爱的土地歌唱一生。他的心被牢牢拴在这片土地上,即使土地被列强侵略后变得不堪,他也不愿离开。将自己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爱国之情在他的诗中挥洒地淋漓尽致。

他的诗,是忧郁的蓝色。

沙漠风吹起尘土,蒙上沙雾。原野被十二月的寒风冻结,人们悲哀地在风沙中前行,低矮的住房、枯死的林木与小河呈现在眼前,天空阴暗,盼不到太阳,雁群没了秩序匆忙逃离,北方是不幸的,北方的人亦是不幸的。他眼前的黑,由文字中溢出他的悲。这份忧郁淡淡的,就像蓝色,黏在心头挥之不去。他的忧郁从现实生活的土壤中生长出来,蔓延至未来生活的土壤中。人们将忧郁与悲愤化作前进的力量,他们眼中对未来的生活的希望与憧憬,成了这片伸手不见五指的天空中最闪耀的星,让我感受到一种奇妙的力量,使我拥有了与他相似的期盼。

他的诗,是温暖的粉色。

翻开书,《黎明的通知》悄然落在纸上。黎明在通知什么呢?我往下看。“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温暖给人类”深受苦难的人们得到救赎,不幸者从梦中苏醒,黑夜快过完,而他们所期待的黎明即将到来,人们快要摆脱黑暗社会走向光明。“黎明”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画卷,冰雪消融,百灵鸟在枝头歌唱,忧愁从人们的眼中消失。

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和平时代,对于过往大都一知半解。当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时,我的心被他的文字牵动着,走进那个年代。他的文字沧桑却又充满生机,就像饱经风霜后依旧傲立在雪中的梅,一如他坚强的信念,永恒的爱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