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读后感 >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2篇)正文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2篇)》

时间: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下是勤劳的小编为大伙儿找到的12篇《三国演义》读后感,欢迎参考阅读。

国演义读后感 篇1

《三国演义》是我最喜欢的一套书,百看不厌里头有道理,还有些感受。

在《三国演义》中,人物都有性格,有的奸诈无比,有的为人宽厚,有的智勇双全,有的有勇无谋,有的……性格决定他们的霸业,如:吕布有勇无谋反复无常,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所以为人所憎。最后被曹操打败;袁绍统治冀、青、幽、并四州,精兵70万与曹家7万交火,但曹操烧乌巢,收大将张邰、高览,将袁军杀得只剩四五万人,曹操收了无数军兵,人马多达83万,诈称百万,势力大有增长。

《三国演义》中不仅有故事以及人物性格,还有许多从人物身上得出的道理:关云长大意失荆州告诉我们不可骄傲;袁绍大败于官渡告诉我们不可轻率;马超大败于潼关告诉我们不可心急,曹操曾割须弃袍于潼关,但他说:“大丈夫能屈能伸。”告诉我们必须忍住眼前的不利与不快,成功才可以到来。

看《三国演义》对我们十分有好处吧,希望大家也能都来看一看这部历史巨作。

国演义读后感 篇2

最近我读完了《三国演义》,故事里的英雄豪杰一直印在我的脑海中: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正义仁慈的刘玄德,武艺高强的关云长,英俊勇敢的赵子龙……他们又文又武,可以说是天衣元缝。他们一生都在战争中度过,在那么多的战斗里,最让我难忘的是火烧赤壁。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周瑜、刘备火烧赤壁、曹操中了庞统的连环计,把船都用木板连起。火势顺大风,直扑曹操的战船和营寨,曹操的船都连起来,无法逃脱,再加上周瑜陆路攻击,损失了上几十万人马与上千只战船,曹操的身边只有一百多人,逃走的路上,遭张飞、赵云等人拦路斩杀,又被劫走粮草,最终败走华容道,百余人只剩下二十几人,让曹操损失大,打击极大,曹兵一下子失去战斗能力。

三国时代,吴、魏、蜀三国,势力也非常大,可是都败在了大晋之下,只因三国后期国王都软弱无能,蜀国刘禅沉迷与女色,不管国家大事;魏国内部发生争执,司马炎对曹奂不满,赶了曹奂,当了皇帝;吴国孙皓投降,三国结束,西晋开始。

《三国演义》里的英雄,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关羽对刘备忠义,过五关斩六将,不畏任何困难,也要回到刘备身边,教会了我对人在忠义;张飞对士兵暴躁,经常鞭打士兵,最终被士兵刺死,教我对人不要暴躁;诸葛亮足智多谋:木牛流马、空城计、草船借箭,教我要会随机应变,还有许多英雄都教给我很多做人的道理。使我受益匪浅。

在生活中,这些道理也是经常可以用到的,一个骄傲自满,就可以用关羽败走麦城来劝告他;一个人在事业上遇到困难,几位朋友来帮他出主意,可他只听取与他关系最好的朋友的意见,不听其他人的主意,就可以用马谡失街亭来劝告;一个人为了达到自己报仇的目的,盲目地“进攻“,可没有一次成功,可以用“陆逊火烧连营”来劝阻他。这些道理无处不在,让人吸取教训,不再犯同样的错。

《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终身受益。

国演义读后感 篇3

《三国演义》是一本百看不厌的好书,在不同时期,看的感受也是大有不同。

在我幼儿园看连环画版的《三国演义》我觉得里面的人物十分好看,他们的穿着和神态都让人喜爱。对于它的内容当时我并不是很清楚。

但是在我小学的时候,看青少年版的《三国演义》我知道了它是一部历史小说,它不仅让我懂得了许许多多的古文化知识,还让我记住了每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粗中有细的张飞,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赤膊上阵的许诸等等。还有更让我铭记于心一个个传奇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让我为这些惊心动魄的瞬间而折服。

现在的我再读到原著版的`《三国演义》,在我心中它已是一饱含了各种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让我对文章中的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崇拜,尤其是诸葛亮他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尽显出他的聪明才智,并让我从中领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诸葛亮的才干除了自身的条件之外,更要得还是他勤于学习方能懂得颇多并学以致用。

但他也并非凡事都料事如神,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两个军事重镇自己被降职,可见诸葛亮也非神人,也有失策的时候,何况我们一些人呢?所以我们都有可能犯错,不应该因他人犯错而过于指责,也不应该因胜而骄,因败而馁。

随着我的成长,每一次研读《三国演义》对我来说都有不同的感受和领悟。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 篇4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元代明初的罗贯中所写,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是一本流传千古而不朽的名作。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全国,近百年的历史变迁。

《三国演义》中描写了许多有情有意的人物,如讲义气又英勇的关羽,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百战百胜的赵子龙,有勇有谋的曹操、心急狭隘的周瑜……

其中。我最喜欢诸葛亮,他足智多谋,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草船借箭,空城计,连环计,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尽忠于刘备,尽忠于蜀汉,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次,我还喜欢关羽,他勇猛过过人,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他忠于刘备,因战败而降曹,但是一得知刘备的消息,便不远万里去相投,此后,他又在华容道遇到曹操,放过了他,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情有意的人。

《三国演义》给了我快乐,让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宽阔,要顾全大局。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5

听说过空城计、苦肉计、美人计、金蝉脱壳计、偷梁换柱计……吗?它们都是出自三国演义的。

诸葛亮草船借箭,赵云七擒孟获,刘备三顾茅庐,关羽过关斩将……这些都是三国中的主人公,他们创造出了各种奇迹。真是神奇技艺啊!个个文武全才,足智多谋。

赵云七擒孟获,这个故事突出了赵云的精明勇敢,他一心保卫国家,不让任何人去破坏自己的祖国,几次捉拿孟获,将他逮了回去,但是刘备又一次次地放过了他,让他走,可他偏偏不领情。表明了赵云是一个热爱祖国、英勇善战的人。

刘备三顾茅庐,这个故事突出了刘备一心一意。他一心卫国,想保卫国家,但是每个成功家的背后都会有一个足智多谋的人,所以刘备想让诸葛亮帮助他,但是诸葛亮一直让门童对刘备说“我家主人不在,请您改日再来”但是刘备一直不肯罢休,一再找诸葛亮,表明了刘备是一个保卫国家、专心致志的人。

关羽过关斩将,。这个故事突出了关羽的死心不改,忠心为国。他和刘备、张飞三人组成了“桃园三结义”一统天下,关羽过关斩将,令人佩服不已,他为了回到刘备身边,过五关斩六将,表明了他是一个友谊深情的人。

三国演义告诉了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胆大心细,“没有失败,哪来的成功”,所以在三国中出现的个个人物都身怀绝技,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精神。

国演义读后感 篇6

这是一部很好的小说,它臭化了曹操、美化了刘备、神化了诸葛亮、提高了赵云,贬低了周瑜、总的来讲,这部书是我最爱看的书之一,常言道:“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我虽年老,但还是继续看。

最使我感得好的`,是这部书的大小战事四百多次,每次不一样,即使同是水或火;好有不同;其次桃园三结义,永世不相忘,这种情谊值得推广。

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7

《三国演义》描述的是东汉时期至西晋初期,以刘备、孙权、曹操为首的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为独霸天下、登上帝位以至互相攻伐的故事。在书中,作者塑造了许许多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将故事情节描写得栩栩如生,仿佛历历在目。在那个人才济济的时代,有野心勃勃、独霸一方的乱世枭雄,悬壶济民、广施仁义的一代义主,横刀立马、英勇绝伦的大将,运筹帷幄、足智多谋的军师谋士……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忠诚的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受任于败军之际,受命于危难之间”。当时,刘备新败,诸葛亮出使东吴,舌战群儒,力挽狂澜,联吴抗曹;与周瑜火烧赤壁,打破曹军;面对东吴的盛情邀请,他毫不犹豫地拒绝;而后,兵进西川,为刘备取下立足之地,面对白帝托孤,他全心全意地辅佐新主刘禅;他七擒孟获,平定南方;他六出祁山,只是为了兴复汉室,上表《出师表》,表达了他对蜀汉政权的忠诚。他的忠诚深深地打动了我,令我万分敬佩。

从古至今,忠诚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屈原的投江自尽,以身殉国,是忠诚;苏武牧羊,持汉节而不失,是忠诚;荆轲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是忠诚;岳飞的精忠报国,是忠诚;文天祥宁死不屈,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忠诚……忠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歌颂,去发扬!

现在的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享受多了,像金钱、名誉、权势等利益,深深地诱惑人们,有些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从而不择一切手段不达目的绝不甘休,违背了做人的基本原则,只要有利可图,就将一切抛之脑后。这样的人,往往只能享受一时的风光,最终的下场都是身败名裂。

忠诚,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流逝的时光,社会的改变,逐渐销蚀了忠诚的光芒。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背负着民族腾飞的重任,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违背忠诚,要使忠诚永放光芒。忠诚是青春冲刺的格言,是生命的指南针,是安身立业的根本,更是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品质!

我们要做一个忠诚的人,一个忠于事业的人,一个忠于人民的人,一个忠于社会和国家的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8

《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从公元184年到280年,近一百年间浩瀚复杂的历史故事。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的。

罗贯中搜集了大量的三国历史、杂记、遗闻轶事、野史小说和民间传说,融合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参加农民起义军的战争生活经历,生动地再现了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

作者罗贯中生活在十四世纪。他家学渊博,从小喜爱读书、博览经史,这些为他将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创作基础。罗贯中所处的时代,正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复杂的时代,蒙古贵族建立的元政权,对汉族实行高压统治,激起广大汉族人民的反抗,各地都出现了起义军。各路义军不仅与元军奋战,同时还相互兼并,意图在推翻元朝后重新统治中国。青年时代的罗贯中也参加了一支起义军,担任一名参谋。当时的罗贯中满怀政治抱负,希望能够在乱世中称王治国。后来,朱元璋的率领的起义军取得最终胜利,建立了明王朝,罗贯中的政治抱负落空,开始归隐进行文学创作。 《三国演义》中表现的一个政治思想观就是倡导典型的儒家思想——王道与仁政。《三国演义》中的一大部分虚构故事情节都是为了表现这种思想。

正是如此,作者才大胆的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忠”“义”的艺术形象。首先是诸葛亮。《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是“忠贞”和“智慧”的化身,特别是作者对诸葛亮的“智慧”,更是用尽笔力,大肆渲染。诸葛亮在当时的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中,是一个看问题比较敏锐、处事比较有胆识谋略、能随机应变的人。然而,他之所以具有这些优势,就是因为它重视实践。如,在曹操攻占荆州,领兵南下时,诸葛亮曾向孙权分析当时形势,预计到曹操必败,正是因为诸葛亮在战争之前就已经对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弱点作了比较的缘故。又如,诸葛亮敢于使“空城计”,就是因为他对敌我将领的。情况作了分析,料知司马懿了解自己“生平谨慎,必不弄险”,从而利用司马懿对自己长期形成的认识,采用了十分“弄险”的疑兵之计,解除了危机。然而,在更多的章节中,作者却把诸葛亮写成了“先知先觉”的人物。如,诸葛亮的几次“夜观天相”,几次“锦囊妙计”。而在“七星坛祭风”,更是荒诞不经的描写。类似的问题,还可以在“巧布八阵图”“班师祭泸水”“五丈原禳星”“定军山显圣”中看到。

关羽也是《三国演义》中着力描写的人物。在作者的笔下,关羽也从《三国志》中的一名与赵云、黄忠地位相同的武将,变成了《三国演义》中勇猛忠义的大英雄。《三国演义》如此美化关羽,完全是为了提倡封建的“忠”“义”思想。《三国演义》后,关羽就成为完全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理想的人物,关羽在民间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广。明、清的统治者曾经几次封其为“大帝”,到处为其立庙。这就清楚的说明,通过关羽鼓吹“忠”“义”的这种描写,是多么适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

此外,也是为了提倡为封建主子卖命,《三国演义》还塑造了一系列所谓“忠臣”形象,如董承、王子服、吉平等等,他们为了尽忠汉献帝诛除“国贼”曹操,“虽灭九族,亦无后悔”。

国演义读后感 篇9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国演义》的书,感悟很深。

首先,我对那些引起历史动荡的奸雄恨之入骨!董卓,利用手中的兵权,当上了太师,废掉了少帝,立陈留王当上了献帝。最后还是王允献连环计除掉了董卓。还有吕布,一介勇夫,背信弃义。"黄巾之乱"是随丁原。伐董卓时又跟了董卓,最后自立成国,死在曹操白门楼下。他们两人都是罪有应得。

其次,我对那些英年早世的英雄感到悲哀。关羽,三国大将,最后中了吕蒙之计,使自己败走麦城。周喻,东吴大将,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华,被诸葛亮三气到死。诸葛亮称卧龙时战死棉竹城。庞统称凤雏,但还是被乱箭射死了。唉,这些英雄死的真可惜!

我对三国大将十分佩服我佩服赵云在曹操百万大军中七进七出。

我十分喜爱这一本书。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0

妈妈给我买了一套《三国演义》,这本书太好看了,我看得都入了迷,吃饭和睡觉前都要抓紧看几页。

我觉得三国里有许多英雄,但也有一些骄傲自大的人,看到许攸献计破冀州时,感觉这个人很可悲。

许攸向曹操献计破了冀州。曹操领众将进入冀州城时,许攸骑马跑在前面,用鞭子指着城门向曹操喊道:“阿瞒,没有我,你怎么能入得此门?”‘阿瞒’是曹操的小名,他竟敢在众人面前如此称呼曹操,曹操听后大笑,但他手下的人心里都愤愤不平。

一天,有一个大将骑马来到东门碰到许攸,许攸说:“你们这些人没有我能进入这个城门吗?”那个大将听后大怒,并且想到以前许攸说的。许许多多的大话,于是拔剑杀了他,然后去见曹操,说许攸无礼,仗着自己和曹操是从小就认识的朋友,就没大没小,连曹操的小名都敢叫,还有破袁绍是曹操很多将士的功劳,他却到处说是自己的功劳,因此杀了他。

我觉得许攸很可怜,有点功劳就到处说,虽然有才华,却不把别人放在眼里,骄傲自大,得罪了许多人,终于招来了杀身之祸,所以做人要学会尊重别人,不要骄傲。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1

中国有一本非常著名的书—《三国演义》。煮酒论英雄、火烧赤壁、草船借箭…无论是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还是运筹帷幄的谋略,都反映了当时“乱世出英雄”。

有一个故事令我印象深刻—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字“智”,这得从那一天说起,周瑜因妒忌诸葛亮,便让诸葛亮在规定时间内造十万支箭,而诸葛亮却用巧计找曹操“借箭”,共得十万支箭,令周瑜心服口服。

这个故事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聪明才智,如果真的要造十万支箭,不仅十天造不完,还劳民伤财,而聪明的诸葛亮,却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直接事半功倍,还嘲讽了一下曹操。若不是有诸葛亮,周瑜已经败了。可是诸葛亮的才华却被周瑜妒忌,却斗不赢诸葛亮,说下一句著名的话:“既生瑜,何生亮!”不仅如此,我也非常佩服诸葛亮,不仅利用计谋躲过杀身之祸,还在后来立下赫功。怪不得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为自己出谋划策。但周瑜却是一个心胸狭窄不成大器的人,他本来也算一个聪明的人,但忌贤妒才。

而我们也应该要向诸葛亮学习,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观察身边事物,多动脑,多一点发散思维能力,面对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要多尝试,否则你会事倍功半。

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12

我有许多喜欢的书,有《神秘岛》、《百问百答》……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明清时代的一部历史小说,作者罗贯中。它里面有近两百位人物,有阴险狡诈的曹操、有心胸狭窄的周瑜、有武艺高强的赵云、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有骁勇善战的吕布……

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桃园三结义中的刘备、关羽和张飞。

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张角三兄弟领导农民起义造反。刘备、关羽、张飞在这时相遇。三人从此互相照顾、同床共枕,虽然并非亲兄弟,但是似亲兄弟。刘备双耳过肩,双手过膝,他是桃园三结义中的大哥,他诚心诚意,礼贤下士,毅力非凡,尊敬自己的祖国——蜀国;关羽身高2。05米,胡子长达二尺,满脸通红,有一双丹凤眼、一对卧蚕眉,是刘备的结拜二弟。忠心耿耿,仗义行事的他跟着刘备打天下;张飞有一对豹子眼,满脸络腮胡,桃园三结义中的小弟,与刘备和关羽一起为国出力。这三个人意气相投,结拜为兄弟,共同谋化恢复汉室,保卫国家的计划。

我们的生活中,虽然没有《三国演义》的桃园三结义,却也有团结互助的精神。记得去年暑假,爸爸带我一起去旅游。盛夏,瓦蓝瓦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这却阻止不了大家前进的步伐。我们随当地导游团队一起下车步行至目的地。一位阿姨放慢了脚步,有气无力地说:“我不舒服……”这下大家茫然了!忽然一位伯伯说:“别紧张,让我看看!”大家纷纷让出道来,让伯伯以最快的速度到达阿姨身边!伯伯动作利索地检查起来,接着说道,“是中暑了!”这时边上开炸了,“我有霍香正气水,”“我有人丹,”“我去买冰绿豆汤……”随后,大家把阿姨搀扶到阴凉处,有人擦汗,有人递水,有人揉背……此时此景把我感动了,我扯了扯爸爸的衣角,点点头笑了。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素不相识的团友,竟然如此地热情,没有一句怨言!这个临时团队酷似一个小家,你我相互帮助,相互搀扶,团结友爱。正如桃园三结义他们每个人之间互相友好,互相关爱,互相理解,真心相待。

《三国演义》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明白了人世间的许多真谛。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三国演义》就是一本不可不读的经典名著。多少英雄人物在历史的大浪中翻滚着,留给后人深思熟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