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优秀14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细致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编的14篇《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仅供借鉴。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 篇1
读完<差不多先生传>后,我觉得他真是可悲又可笑。令人哭笑不得。笑过之后,觉得这篇文章有让人回味的地方。他照出了那些有“差不多”来掩饰自己错误的人的可悲可笑之处。一些小差错,虽然只但是是少了几秒,小了几斤,错了一个小数点……,但绝不能用“差不多”来敷衍。
我身边的“差不多”可真多!自己说,别人也说。其实,我感觉我就是名副其实的“差不多先生”。只但是我没有他那样严重罢了。有一次,我学会了一道“炸沙丁鱼”,想给大家露一手。沙丁鱼是要放盐的,我不留意放多了,自己却自言自语地说:“盐差不多就放这么多吧!”结果,一天晚上光让大家喝水。
不光我自己是“差不多先生”,就连我的同学也是“差不多先生”。昨日,我在做六角虫,有一个地方不会做,就请一位同学帮忙。其实,他那个地方也不会。只听他喃喃自语地说:“就是这样,差不多是这样。”但是,第二天早上我的六角虫就散架了。还有一次,我妈妈帮我检查作业,她说:“差不多是这样吧!”结果,第二天我的作业本上有好几个“x”。
“差不多”,有人把它挂在嘴边。可往往就是正因“差不多”,最后却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媒体以前报道,一个工程队挖隧道,承包人将水泥柱改成了木桩,以为这样“差不多”,可不久,隧道塌了!不光死了人,还损失了几百万元。这个“差不多”换来了惨重的损失。
“差不多”其实是差多了。“差不多”的思想不能要。如果你仍然把“差不多”挂在嘴边,那你必定要吃苦头的。作为一个国家,大家都“差不多”,那么,这个国家必定走向毁灭。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 篇2
中国有名的人是谁?他就是家喻户晓的差不多先生了,他是全中国人的代表。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有精明呢?”这是他做事,做人的宗旨。
小时候,他妈叫他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在学校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是山西答了陕西;他在钱铺做伙计时,“十”字写成“千”字,“千”字写成“十”字;有一天,他赶火车迟了两分钟,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有一天,他得了急病,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王大夫请来了,而牛医错把人当成牛来医,结果差不多先生死了。他死后,大家都称赞他样样事情看得破,又把他叫作“圆通大师”,他的名声越传越远,无数人都以他为榜样,于是中国从此就成了一个懒人国了。
这篇文章通过刻画差不多先生的形象,批评民族性格中做事不够认真的缺点,唤起国人的注意,人人都有这种不良习惯,中国就再也没有成功,亮丽、辉煌的时刻了,而懒惰使中国的路黯然失色。
五千年来,勤劳的中国人民靠不懈的劳动创造了许多奇迹,而到了现在,中国已变成了懒人国了,不再出现什么奇迹了,这样,中国会成为世界的强者吗?
醒醒吧……中国人,我们要让懒人国变成勤劳国,我们要在以后的日子里再创奇迹和光辉!
《差不多先生传》这本书讲了很多马虎的例子,就在于告诉我们读者要以此为戒,切不可莽撞马虎,读后感可以以此为方向,更为深入的解释仔细认真的重要性,上面的这些范文无一不写出了这些道理。希望大家可以写出一篇好的作文。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 篇3
今天,我读胡适先生的《差不多先生》,感觉真是好笑,同时对我的触动也很大。山西和陕西差不多,兽医和人医差不多,死前居然说:“死人和活人差不多”。
唉!这位先生还真有意思呀。突然,我觉得这位差不多先生很熟悉啊,好象是我的缩影,我自己就经常有这样的毛病,我常常把休息写成体息,把食指写成十指,幸亏我不是医生,要不病人可就惨了。一笔之差, 表面虽然看着差不多,但实际就差十万八千里了。我来举个例子吧! 就山西和陕西吧,一个面积是143万平方公里,一个是84万平方公里,一字之差,这面积可就差得多了!
通过看这本“差不多先生”的注释,知道:原来胡适先生开始也是这么个人,他的家人一起劝他,他也意识到了差不多的危害,终于胡适先生改掉了这个毛病,为了让大家不要向自己一样,特地写了《差不多先生》这本书,提醒大家引以为戒。
我下决心也要改掉我的差不多的毛病,凡事都要做到认真,请大家监督我,同时我也希望大家千万不要学差不多先生啊。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 篇4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及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看到这里,我顿时眼前一亮,心中纳闷着:“究竟是谁有如此大的名气,令全中国人民家喻户晓。”眼球便情不自禁往下文转着,才知此人姓差名不多,有一双眼睛,两只耳朵,一个鼻子,一张嘴,只不过看得不很清楚,听得不很分明,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罢了!我差点笑出来,这差不多先生有五官和没五官根本就差不多,不愧为大文豪胡适笔下的人物形象。
差不多人如其名,常常把“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自他小时侯就如此,把红塘买成白糖,还理直气壮地辩论道:“红塘和白糖不就差不多吗?”我想既然买白糖,为啥不反买食盐呢?反正看上去不都差不多。他在学堂的时候,常常把陕西认为是山西,那么按他这样想莫斯科还不得成了墨西哥?还别说,或许他还真是这样认为的。长大后差不多先生在一个钱铺做伙计,可他常常把“十”写成“千”,“千”写成“十”,掌柜为此狠狠骂他,谁料,他还义正言辞地说道:“‘千’字比‘十’字就多一撇,不是差不多吗?”既然他这样说,我想试问,难道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只有五十年吗,或是说一个中年人有三千岁。如果真是这样,那世界还不得乱了套?其实在差不多先生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类似的事,就连临死也不例外:
一次,差不多先生得了急症,他的家人便去找医生,谁料招徕一个牛医,差不多先生心里想:“医牛的和医人的差不多,都是医生,让他试试吧!”于是,这位牛医用医牛的方法给他治玻不一会儿,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他临死时,用一口气断断续续说:“活人与死人也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差不多就……就好了,何……何必太认真呢?”
在我看来,差不多先生最终的悲惨命运绝非偶然。即使他没有丧命于牛医的手术刀下,将来也会死在他的“差不多”中。他的一生凡事追求差不多,殊不知事情往往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两件差不多的事情常常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所以可以说差不多先生一生都是失败的,而他败就败在这个“差不多”中,可人们……
他死后大家都称赞他样样事情看得透,对事事都不计较,是一个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尊称死去的他为圆通大师,他的名誉越传越远,无数人都以他为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成了一个懒人国了。
读到这里,我顿时愣住了,原来差不多先生只是万千中国人的一个缩影而已,而胡适也只不过是用放大镜去写照中国人民的一言一行罢了。而我,刚开始竟可笑地认为差不多先生仅仅是胡适丰富的想象所缔造出来的一个虚拟的搞笑人物。我不为差不多先生的悲惨命运而感到可悲,反而为文中那愚昧的人们感到可悲,差不多先生的思想明明是负面的,可人们还去赞赏,效仿……然而令人可悲的是……
“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这句话又回荡在我的耳边,而它是那么的熟悉。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作文 篇5
中国有名的人是谁?他就是家喻户晓的差不多先生了,他是全中国人的代表。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有精明呢?”这是他做事,做人的宗旨。
小时候,他妈叫他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在学校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是山西答了陕西;他在钱铺做伙计时,“十”字写成“千”字,“千”字写成“十”字;有一天,他赶火车迟了两分钟,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有一天,他得了急病,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王大夫请来了,而牛医错把人当成牛来医,结果差不多先生死了。他死后,大家都称赞他样样事情看得破,又把他叫作“圆通大师”,他的名声越传越远,无数人都以他为榜样,于是中国从此就成了一个懒人国了。
这篇文章透过刻画差不多先生的形象,批评民族性格中做事不够认真的缺点,唤起国人的注意,人人都有这种不良习惯,中国就再也没有成功,亮丽、辉煌的时刻了,而懒惰使中国的路黯然失色。
劳动,是人类的美德,有人鄙视农业劳动,觉得那是下等人干的,这种观念是不可取的,它助长了人的懒惰思想。的确,劳动过后,迎接你的是奇迹,让我们热爱劳动吧!摒弃一切懒惰思想,行为,劳动会使你的未来充满骄傲!
五千年来,勤劳的中国人民靠不懈的劳动创造了许多奇迹,而到了此刻,中国已变成了懒人国了,不再出现什么奇迹了,这样,中国会成为世界的强者吗?
醒醒吧……中国人,我们要让懒人国变成勤劳国,我们要在以后的日子里再创奇迹和光辉!
评语:中国人做有一种不认真的态度,总是喜爱说“差不多”,一句“差不多”,刻画了中国人做事的马虎,民族要强大,国民素质很重要!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 篇6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差不多先生,做什么事都很马虎,告诫我们凡事都不能差不多,不然后果会酿成大错!
当我看到差不多先生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骂他,他还笑嘻嘻地说:“千字比十字只多了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看到这里,我觉得差不多先生对工作的态度,很不认真!做事,也很马虎。如果算账,本来只要给十块,结果给了一千块,麻烦就大了。
突然,我想到了我们班上有位同学,写名字只写两个字。有一次,写课堂作业,他只写了后面两个字,以为老师会认识。结果,他写完后,交给老师的时候,老师看了看他的名字,生气地大叫:“你呀!写个名字都写成别人的名字去了!还有,你为什么只写后面两个字?你以为你是谁啊?”他不明白,嘴里嘟囔着:“我怎么写成别人的名字了呢?反正差不多就是了呀!”
以后,我们凡事都不能用“差不多”,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应该摆正姿态,做到对工作和学习等任何事情,认认真真,尽职尽责!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 篇7
寒假,我看了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叫做《差不多先生传》。
这本书就我个人而言。这是一则笑话。但是,我有时候也是这样的人。没有人是完美的,但。做到差不多先生这样的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吧?
差不多的先生的可笑之处正在于他的不细心与不仔细,可最重要的就是确实不在意。白糖与红糖差不多,陕西与山西差不多,就连自己得了重病,家人找错了医生,请来了牛医,也认为牛医与人医差不多,死前还说:“活人与死人差不多,事情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不要太精确。”如果说当时的中国人各个都抱着这个心态,连生死都差不多,还有是什么好在乎的呢?如果以国家侵略与被侵略都差不多这种心态,无可质疑这个国家没有自尊,这个名族没有自尊,这个人还会有自尊吗?
《差不多先生传》不是一篇真正的人物传记,因为世上没有这个人。作者只是以人物传记的形式成文,达到讽刺当时那些虚伪,国人的目的,引人深思,增强讽刺效果。
凡是对事不认真的人总会说差不多。“差不多”是每个懒惰的人的一种自我安慰的方法,来隐藏自己懒惰的缺点。
读了《差不多先生传》让我明白了我们应该努力改善自己的缺点而并非隐藏。
胡适《差不多先生》读后感 篇8
胡适笔下的“差不多先生”是代表了一种做事不追求更高境界、能过得去就行的作风。“差不多先生”的口头禅就是:“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于是,他把“红糖”买成“白糖”,把“十”写成“千”,把“山西”看成“陕西”,他临终前甚至说:“活人同死人也差不多,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认真呢?”简直把“差不多思想”发挥到了极致。
在我们身边也存在“差不多先生”。他们由于长时间的懒散已经养成了一种模糊笼统的“阿混”性格。过一天算一天,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平日工作中,这些人口头禅往往是“差不多吧”、“好像是”、“可能是”、“不太清楚”、“也许吧”等等。可能,差不多先生在大家面前的人缘还挺好,一脸笑容,凡事不碰硬较真,过得去就行了。
在工作中,“差不多先生”的心态却是非常危险的,小则闹笑话,大则出人命。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身边举不胜举。与此相对,拥有一丝不苟、作风严谨、爱岗敬业精神的马钢人是我们职工的大多数,他们就显得格外稀缺且弥足珍贵,需要我们各级领导倍加关心和爱护。我们如何才能不沦为“差不多先生”,从“差不多”变为“不差”。
如何从“差不多”变为“不差”?
首先端正工作态度,提升自我认识。只要有百分之百的工作态度,才会有百分之百工作热情和工作质量。强化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思想上不做“差不多先生”。端正思想认识,高度集中精力,重视每个细节显得特别的重要。从思想根源上摒弃“差不多”思想,洗精划髓,坚持做完每件工作后要“回头看”、“认真改”,对工作应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防止小进则满、小进则安、随遇而安的思想。自觉做到坚持一流标准,争创一流业绩,强化“上一道工序就是顾客”的理念,杜绝自己岗位漏洞和差错,跟“差不多”思想挥手告别。
其次加强自身学习,提升自我修养。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工作中要精益求精、规范行为、爱岗敬业,行动上不做“差不多先生”。只有高标准、严要求、真抓实干、任劳任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发现身边有“差不多先生”,要及时打“预防针”和“强心针”,消除“差不多先生”滋生的土壤。继续发扬“文明生产,精益制造,创新超越”的马钢精神,营造人人皆可成才的员工职业生涯通道,营造学习先进模范人物的良好氛围。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增强职工的“向心力”、“凝聚力”,要让我们的职工明白不进则退的道理,“差不多先生”必将被这个时代淘汰。
第三是筑牢思想防线,严格从自身做起。我们不能在思想上滑向“差不多”一边,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公司职代会报告中提出的“要锤炼技能过硬的产业工人队伍”的要求。要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大力弘扬精益文化和工匠精神,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努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向“差不多先生”说一声:“再见”。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 篇9
今天,我读了胡适写的《差不多先生传》,觉得差不多先生实在可笑:白糖和红糖差不多,山西和江西差不多,就连自己得了重病,自己找错了医生,请来牛医,也认为牛医与人医差不多,死前还说:“活人与死人差不多,事情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不要太精明。”我忍不住要笑,“真的差不多吗?表面上差不多,实际上可差的太多了。”
但我冷静下来又一想,还笑别人呢,我自己还不是这样吗?课外语文考试时把“休息”写成了“体息”,白白丢了一分,卷子发下来了,我还不是认为差不多,不应该减分,还有一次,我把“切除食指”写成“切除十指”,病人得受多大的痛苦啊!
文章最后写道:“无数的人都以他为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为了差不多先生。”“天哪”!我忍不住要惊呼,这怎么能成呢?如果打仗时,部队潜伏在敌人后方,准备发动袭击,这时如果有人动一下,如果咳嗽一声或倦曲一下腿,就可能会造成全军覆没;发射卫星,如果科学家计算时小数点错一位却又认为差不多而不纠正,结果卫星掉下来,那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啊……
我们不能成为“差不多先生”!
字读后感 篇10
太空也有“清洁工”啦!这令我很高兴,这些“太空垃圾”也逃不脱了。今天,我阅读了《太空“清洁工”》这篇文章。文章通过对太空垃圾的危害性,以及太空“清洁工”作用的描写,赞扬了科学家们的聪明才智。
太空垃圾是已经完成了任务、到了寿命极限的报废卫星或发射失败,没能进入预定轨道的航天器。它们威胁着其它航天器的安全。所以,科学家要研制专门用来清除太空垃圾的人造卫星,也就是太空“清洁工”。“清洁工”一旦看到太空垃圾,就立刻靠过去产,然后紧紧抓住它,使它们一同在大气层烧毁。但是,现在我们还只能做到让“清洁工”与太空垃圾同归于尽,科学家的下一个目标是让“清洁工”多次灭掉太空垃圾。
想要制造这样的高科技,离不开学习,我们要加倍努力,使人类的科技更发达。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 篇11
最近,我读了一本叫《晨读十分钟》的书,其中《差不多先生传》一文令我记忆犹新。
刚看到题目时我有些不解——“差不多先生”是谁呢?大家为什么叫他《差不多先生》呢?我带着疑惑的心情往下读。
很快,我读完了这篇文章,不禁哑然失笑,继而幡然自省——“差不多先生”总认为做事不必太精明了,所以他做什么事都只做到差不多就行了,于是大家都叫他“差不多先生”。也正应为这样,人们都说他是一个样样事情都看得破,想得通的人,而且他不会认真,不会计较,是一位真正有德行的人!然而果真是这样的吗?——当他在生命垂危之时,他叫家人去请医生,而家人却请成了兽医,他非但没责怪家人,反而独自喃喃道:“反正都是医生嘛!谁帮我看病都一样,差不多的!” 兽医毕竟是兽医嘛,兽医按给动物看病的法子帮他治疗,当然什么疗效都没有啦!终于“差不多先生”说了“活人同死人也差不多”后便绝了气。
记得文章中有一句话令我感触很深——“差不多先生,这个人人皆知,处处闻名的人,你一定见过他,或听别人谈起过他。”是的,这个“差不多先生”在生活中到处可见,他们做事情的效率不高,对生活的要求不高,整天浑浑噩噩,得过且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耳边又回想起了这句名人名言,是呀,宝剑之所以那么锋利,是因为要经历烈火、斧锤千锤百炼;梅花之所以那么磬香,是因为中间要经过寒冷的冬天;一个人想要成功,必须经过苦难磨砺;但是,就算经过了一些磨难了,也不见得会成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你离了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不,应该说是半步之遥的时候你顶不住放弃了,不但以前的努力全部都白费了,而且成功也弃你而去!
记得上次 ,我做了一个很可爱的泥塑作品给美术老师评分,由于还没交之前同学都夸我做的好,所以我一直沉浸在赞美声中,弄得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然而,不幸的事发生了——我竟然把最后一步给忘了,那就是往泥塑里插牙签!可是,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直至交上去给老师评分时让老师发现了,结果捞了个不及格!哎!插牙签不就是让泥塑固定住吗?拿起来都觉得软塌塌的不对劲呀,可是怎么就是没发现呢?我不停地责怪自己。其实往往事情都会因为一步之差就改变了事情的结果,如果什么事都是差不多的话,那失败就是家常便饭了。
“差不多先生”在临死前说的那句话令我很看不起他——“活人同死人差不多”,如果‘活人’同‘死人’都差不多了,那么这一生还有什么价值、什么意义呢?我绝不做这种人,更看不起这种人,所以,我决定:凡事都应该以最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不做到差不多就拉倒,也不能半途而废,应该持之以恒。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 篇12
今天,我读了胡适写的《差不多先生传》,觉得差不多先生实在是可笑:白糖与红糖差不多,山西与山西差不多,就连自己得了重病,家人找错了医生,请来了牛医,也认为牛医与人医差不多,死前还说:“活人与死人差不多,事情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不要太精确。”“哪有这么傻的人呢?”我忍不住要笑,“真的差不多吗?表面上差不多,实际上可差太多了!”但我冷静下来又一想,还笑别人呢,我自己还不是这样吗?考试时把“休息”写成了体息,白白丢了一分,卷子发下来了,我还认为差不多,不应该减分;还有一次,我把“切除食指”写成了“切除十指”,当时以为差不多,没什么大不了的,可现在想一想,如果是医生在开处方把“切除食指”写成“切除十指”病人得受多大的痛苦啊!文章最后写“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习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天哪!”我忍不住要惊呼,这怎么成?打仗时部队潜伏在敌人后方,准备发动袭击,如果有一个人动一下,如咳嗽一声或卷曲一下腿,就可能会造成全军覆没;发射卫星,如果科学家计算时小数点错一位又认为差不多而不纠正,结果卫星掉了下来,那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啊!看来,我们做事情是要处处求精,越精越好,不能象差不多先生那样,事情才能成功。
达到国家,小到个人都是如此。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 篇13
今天,我读了胡适写的《差不多先生传》,觉得差不多先生实在是可笑:白糖与红糖差不多,山西与江西差不多,就连自己得了重病,家人找错了医生,请来了牛医,也认为牛医与人医差不多,死前还说:“活人与死人差不多,事情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不要太精确。”“哪有这么傻的人呢?”我忍不住要笑,“真的差不多吗?表面上差不多,实际差得太多了!”
但我冷静下来想了一想,还笑别人呢?自己还不是也一样吗?在上次的考试把“休息”写成“体息”,白白丢了一分,卷子发下来,我认为差不多,不应该减分;还有一次,在做妈妈给我买的练习卷中我把“切除食指”写成了“切除十指”,当时认为差不多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现在一想,如果是医生做手术把“切除食指”当成“切除十指”那病人受多大的痛苦啊!
文章最后写“无数的人都以他为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差不多先生。”“天哪!”我忍不住要叫道“我的上帝啊!”如果科学家计算时小数点错一位却又认为差不多而不纠正,结果卫星掉了下来,那么造成多大的损失啊……
看来,我们做事情要处处求精,越精越好,不能像差不多先生那样,事情才能成功。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如此。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 篇14
《差不多先生传》是我国著名学者胡适先生的一篇传记题材寓言,文章讽刺了当时中国社会那些处事、处世不认真的人。《差不多先生传》中说道: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很不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他经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由此我想到,在我们的企业也一定会有为数不少的差不多先生。工作当中含糊不清、得过且过,这种事情发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带来的附加影响各不相同。如果发生在行政、后勤等部门,例如:办公室打扫的不干净、资料整理的不够规范、库房乱七八糟,他会影响别人对你的评价、定位,会限制你职业生涯的进一步发展。要是发生在安全生产第一线,试想,如果作业车辆维修以后轮胎的螺丝没有拧紧、车间机电设备的连接部件焊接质量参差不齐,后果难以想象,带来的影响或许更加直接、更加难以承受。所以,这么多年来,公司才会狠抓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个人认为,任何一家企业,无论你的制度如何健全、管理多么完善,决定安全的关键因素一定是以人为本,只有把所有的差不多先生锻造成标准化尖兵,企业的安全发展才能实现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