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幼儿园半日开放活动有感(精选24篇)》
幼儿园一日教育活动是幼儿来园、集教活动、户外活动和游戏、盥洗、进餐、睡眠、离园等活动。(1)来园活动。包括接待、健康检查和晨间游戏。
《灾区小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途径研究》小课题开题报告 1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 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是地震灾区学生发展的迫切需求
据统计,5.12灾后我校1600余名学生中家庭房屋遭受损坏较轻的不足200人,有800余名孩子在过渡性板房中生活,将近600名学生家住农村,离学校路程很远。他们将如何面对已经改变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呢?同时,由于重建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很多孩子的家长工作繁忙,还有的家长远赴外省打工,照顾孩子的时间,关注孩子的精力大大减少,我们的孩子能适应吗?这一系列问题摆在了每个灾区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我们在家长学生教师中开展的相关中调查结果表明,灾后70%的学生能适应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变化,广大家长同志对培养学生生活能力重视不够,他们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成绩,而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方面也以学习成绩、行为习惯为主,对于小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关注甚少。而我校小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很多,如:独立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差;依耐性大;对突发事件应变能力差;自我控制的能力差;行为习惯差;野外生存能力等。学生上学、放学途中的安全是家长比较在意的问题,而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需要提升;但家长对学生在板房学习应注意的事项比较忽视,还是比较重视学生的成绩和生活习惯,过于保护学生,要求学生做能所能力及的家务活的比较少,更别说对学生生存能力的重视了。应该说,由于环境的改变,学生面临的困难更多了,但学生生活能力的衰败却是比较严重的,大部分学生不会做简单的家务劳动;自我保护的意识差,懂得的自我保护的措施很局限,懂得的交通安全知识也比较少。通过对学生的个别访谈,我们可以发现,尽管很多学生知道简单的交通知识,但却由于贪图近便,心存侥幸心理等原因,造成学生有时并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出现违纪的现象,导致安全隐患时有发生。
综上所述,灾难集中检验了学生的生活能力,反映了学生生活能力的不足,而这种情况又是同现今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
2、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是教育发展的需求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只有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生活对人的独立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如今我们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极度缺乏,于是出现了父母送大学生上学、住校学生回家时带回一周的脏衣服、家长代替孩子扫地等现象。特别是这次地震灾害后,我们痛心地看到:很多孩子在生活中缺乏生活自理能力,非但不能帮助家人抗震救灾,还给自己家人带来了很多麻烦。搬入板房的孩子,不习惯新的生活环境,对生活或是无动于衷,或是丧失了信心等等。这些现象在让人困惑的同时,也在提醒我们: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已� 因而,加强小学生生活自理教育,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教育他们以正确的心态去认识和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成了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孩子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所以说,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是教育发展的需求
3、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是每个学生发展的需求
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缺失阻碍着学生的发展。由于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给学生的发展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学生的行为和学习习惯或不能长久形成,或流于表面,不能持之以恒;学生承受挫折能力差、存在自卑心理……现今,80、90后学生常态下生活能力不是很强, 中低年级学生更普遍缺少锻炼。尤其地震、雷电、暴雨等灾害现象更集中检验了遭遇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明显不足。因而生活自理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教育学生最直观、最生动的课堂。因此,我校课题组选择《灾区小学生生活能力培养途径研究》课题作为我校灾后校园重建的重要内容。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我们力求通过研究,达到以下目标:
1、引导学生逐渐适应新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2、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形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注重生活卫生,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认识各种灾害及危险情境,学会自护。端正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3、形成一定的体育、艺术、生活等技能训练活动资料。为以后课题的发展深化提供一定的量化标准。
三、课题概念界定:
1、能力,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须的主观条件,它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2、生活能力指的是个体对生活的适应能力,个体具有一定的生存技能,以更好地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的能力。
3、灾后小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途径指的是针对经历灾难后的小学生,根据小学生的生活能力发展水平,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生活能力的方法、措施等。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实施途径:
研究内容:
1、生活自理训练活动。
1、2年级:系鞋带,系红领巾、叠被子、整理书包等
活动。
3、4年级包书、穿针、钉扣子、缝沙包等活动。
5、6年级削苹果、设计发型、水果拼盘等。
2、应急避险技能的演练。如:火灾、水灾、雷电、地震等。
3、交通安全训练:如路队制、乘车礼仪、骑车规则等。
4、卫生防疫主题活动:如流感、甲型H1N1、食品卫生等。
实施途径:
1、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主题活动。
2、学校一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安全大演练。
3、少先队大队部一学期组织一次生活自理竞赛的大队活动。
4、校家社手拉手,开展丰富多彩的讲座、演示、示范活动,保障活动顺利实效地开展。
观摩幼儿园半日开放活动有感 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与家长相互配合,尤其在“组织与实施”这一部分中,还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为了做好家长工作,更好实现家园合作,我们每学期都坚持开展家长开放活动,积极对家长开放活动的形式做反思、作调整。
本学期,家长开放活动作为“民俗节”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将活动内容与民间游戏等紧密结合了起来。在之前家长开放活动开展的基础上,我们对活动开展的形式进行了新的研讨与确定,组织孩子与家长开展了丰富的半日活动内容,有晨间区域游戏、本土化户外体育游戏、集体教学、家园交流以及亲子民间游戏。结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情况,我们预设了四个亲子民间游戏,有孩子教大人完成的占圈游戏,有孩子独立游戏的“木头人”游戏,也有孩子与家长一起分组的“老鼠笼”游戏等。孩子、家长以及老师都在其乐融融的活动中体验到了亲子活动、家园互动的快乐,让家长更了解孩子的在园活动、理解幼儿园工作的开展,也让孩子感受到与家长一起上课、游戏的快乐,拉近了亲子距离,也拉近了家园距离。
通过这次家长开放活动的组织,我们收获了很多欢乐,但是活动过后,我们也不忘对活动进行反思和调整,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的提出与探讨:
一、活动准备到位
任何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准备工作的'保障。虽然在家长开放活动前,我们对活动已经有了周全的思考,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家长开放日前几天,我们就准备了集体教学活动的试课活动、材料准备活动,保证集体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晴天雨天的活动安排、相关器械材料的准备;物质准备齐全了,精神准备也不容马虎:两教一保提前将半日活动的流程协商多次,确保三人能够分工合作,提高活动效率;孩子们呢,也需要老师提前教育好:要提醒家人来参加活动、参加活动要全情投入,自己不能太过兴奋忽视安全等。当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发现活动存在需要调整的地方,也及时进行了临时调整。如开展亲子民间游戏时,孩子们都显得格外兴奋,有时候场面特别不好控制,家长在场更易引发孩子的激动心情。为此,开展了两个亲子游戏后,我及时进行了氛围的调整:邀请几位有特殊才艺的幼儿上前来为同伴、家长表演节目,孩子们可以跟着小老师一起做做动作、演演节目,家长也可以从中感受一下孩子能力的不同。
二、家长全面参与
针对活动中的具体情况,我们时时调整活动开展的形式,同时,我们也尽量让家长参与到半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比如:在户外运动开始前,我们平时会鼓励孩子相互塞吸汗巾,塞好了老师来帮忙检查、调整。有了家长的加入,这项检查的工作交给了家长,虽然后期老师又重新对个别吸汗巾进行调整,但是让家长也经历、参与一下,可以让家长更多了解一些保育知识;又如,在开展晨间运动时,一般都是孩子参与到运动锻炼中,这一次我们也邀请家长的加入:帮助孩子摆设游戏器材方便孩子的运动;午餐时,孩子们自己端饭端菜,家长们就在老师的建议下自动退到走廊,把空间交还给了孩子。
亲子交流环节是每次家长开放活动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每次都是老师说、家长听的多,因此,在开放活动反馈时,很多家长都表示跟老师交流的机会、时间都太少,没来得及深入交流就要匆匆结束了。为此,我们也针对家长的反馈做出了许多思考:可以适当调整亲子交流的形式,利用孩子不在场的时间开展一次近距离的“茶话会”形式的活动,在轻松的氛围中,像朋友一样对话;也可以在交流之前搜集好家长的问题、困惑,教师选取一些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回答,家长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意见,这样一来,家园之间的距离就又进了一步。让家长们参与到半日活动的每个环节中,不仅更进一步感受幼儿园生活,也体验了孩子们半日活动的快乐。
观摩幼儿园半日开放活动有感 3
为了使家长能更全面地了解幼儿在园的游戏、学习、生活情况,11月13日周一下午,我们进行了家长开放日半日活动,我将本次家长开放日活动进行了反思并小结。
一、家长出席情况我们园幼儿人数为46人,共有38位家长前来参加,总体来看家长的参与度还是很高的
二、幼儿总体表现情况本次家长开放日活动按计划照常进行,从下午14:30开始,一直到下午16:30结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家长观看了孩子班内的教育教学活动、器械操、品尝了园内准备的精美茶点和水果,还积极参与各班户外亲子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孩子的参与性非常好,而且有个别孩子表现非常积极活跃,主动举手,争着回答问题,让家长们又高兴又好笑。但也有部分孩子课上不爱举手,胆子还是较小,有的孩子注意力也不太集中,我们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做到尽量照顾好每一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让每一位家长都能感觉到自己孩子的进步。在户外亲子活动中家长都很配合,气氛活跃,和孩子一起开心地游戏,也着实让家长体验了一次童年游戏的快乐。另外孩子在手工操作活动中,家长自主帮助孩子较多,使孩子在活动中缺乏观察和动脑,造成有的孩子依赖性的思想。期间孩子们休息、入厕、喝水、午餐等生活环节也比较有序,家长们看到幼儿园的环境和育儿设施建设非常完备,老师耐心细致的教育,自己孩子在园的良好的。表现,纷纷表示都挺满意的。
三、开放日家长之后的家长会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家长反映了幼儿入园以来的不同进步,绝大部分家长给了本次活动积极的肯定。当然,家长们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有的家长提出可以给家长更多地参与到活动中的机会,短暂的一个下午,给予孩子的是无尽的快乐,留给家长的是一份回味,而老师获得的是一种收获和成功的体验。通过此次家长开放日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教师自己的教学组织能力,对家长的意见也能及时反思改正,让自己的教育水平有更进一步的提高,而且也让家长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促进了家长和教师的沟通交流,相信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会做得越来越好,本次活动也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灾区小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途径研究》小课题开题报告 4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对象:
1、个案研究法:通过多个代表性个案的不断探讨、总结,形成一定的理论。李中健负责典型学生的交流谈话。
2、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课题研究工作开展的效果。罗小霞负责学生、老师、家长问卷调查制定及问卷调查。
3、分类、比较研究法:对每个阶段,各个个案数据进行收集,按标准分类、比较,形成档案式资料。黎孝江负责学生、老师、家长问卷调查分析。
4、评价研究法:对每个阶段、每个个案通过针对性测验,对前阶段的研究工作进行评价,不断改进。俞华平负责对每阶段研究工作进行评价。
5、对比实验法:跟进个案的变化,探索培养学生生活能力的途径,作横向、纵向的比较,不断改进方法。余维蓉负责此项工作。
研究对象:天河小学1--6年级全体学生。
六、课题组织机构及课题组成员分工
(一)组织机构
1、专家组成员:
师培中心 罗大文主任。
市师培中心科研室 代志荣主任
市师培中心科研室研究人员 范俊
2、课题核心领导组成员
组 长:王琴 学校校长
副组长:
张杰先 学校副校长
尹显华 学校副校长
主研人员:
李忠建 学校学生处主任
杨广军 学校办公室主任
俞华平学校教导主任
黎孝江 学校教导副主任
罗小霞 学校少先队总辅导员
3、参研人员:
1――6年级班主任。各年级具体负责人:低段(佘映堂)中段(张建玲)高段(陈明宇)
(二)课题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全校性课题实施规划;
2、确定课题研究重点,人员分工;
3、指导项目组科研工作;
4、监督各项目组按计划如期完成阶段成果;,
5、做好课题的阶段性总结和成果汇编工作;
6、及时矫正研究中的偏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7、建立课题保障系统,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8、及时与上级科研部门沟通,汇报研究情况;
9、按期结题,按期完成各项成果总结编撰工作。
(三)课题研究小组工作职责:
1、确定研究项目,向领导组申报、批复;
2、制定研究计划,分步实施;
3、积累案例,分工协作、深化研究;
4、按期完成每一阶段的研究任务;
5、定期发表、展示、交流研究成果;
6、及时向领导组汇报研究中的问题,请示解决办法;
7、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将研究与教学改革有机结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8、如期结题,汇总成果及时上报。
七、课题研究步骤及内容:
计划在我校本部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和教师中开展研究,研究周期为3年。
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课题认知阶段(.09―.9)
此阶段目标:初步了解灾区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及生活能力现状,达成对“灾后小学生生活能力培养”的共识。
此阶段的工作重点:
1、调查班级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家庭教育现状及学生在生活自理能力的情况。
2、立项申报课题,得到课题组审批。
3、分工研究专题。
4、邀请专家讲座,召开开题工作会议。
第二阶段:课题践行阶段 (2009.09- .11)
此阶段目标:行动探索培养学生生活能力的途径,与《城乡结合小学学生生礼仪教育实践研究》课题联系,和学校德育教育形成一个整体。
2、先培养习惯,再学会自理,然后形成能力,最后落实到实践,帮助别人。
3、细化实施实验措施,通过多项工作布置,深入调查、收集有关实验资料,使课题进入实质性运转阶段;了解家庭的基本情况与家庭教育现状、学生的发展状况之间的相关联系;发现家庭教育和学生自身生活自理能力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针对性指导策略。
4、以安全为先导。在各项活动尤其是动手、校外实践活动中切实进行安全教育。
5、分工明确,合作共进。李中健、罗小霞、陈明宇主要负责学生活动的具体策化、组织工作;杨广军、俞华平、佘映堂主要负责家长活动的具体策化、组织工作;黎孝江、张建玲、余维蓉主要负责老师活动的具体策化、组织工作。
6、进行中期论证,写出阶段性实验报告或论文。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与推广阶段(2010.11―.09)
此阶段目标:总结灾后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的途径,撰写结题报告。
此阶段的工作重点:
1、课题组成员在整理研究课题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后测,分析处理实验数据;
2、在基本完成各项试验工作的基础上,找出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进行全面总结,使研究课题更加条理化、系统化、科学化和理论化;
3、分析数据,整理资料,撰写结题报告及论文,组织结题评估。接受验收,准备结题,撰写结题报告。
八、研究成果表现方式
1、努力使学生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2、注重生活卫生,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认识各种灾害及危险情境,学会自护。3、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认识和了解自己,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发展人际交往,初步养成合作品质。相信在3――5年后,重建的不仅仅是新的家园,还有我们这一批灾难健康成长的孩子。
预期研究成果:
1、各年级段有关于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方面较为详实、有效、可操作性强的活动方案。
2、学校关于交通、食品、生活能力方面开展活动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
3、学生、家长、教师关于此课题的文章及原始资料。
4、每个阶段的阶段性总结。
5、中期研究报告。
6、经验总结、论文、案例集。
7、《我能行》学生主题活动集。
8、结题报告。
九、课题研究的保障体系
1、人力保障
课题负责人有多年的教育管理经验,积累了较好的科研成果。多次主持、参与德育的项目研究。课题组多数成员发表过与该课题研究方向相近的论文,研究起点较高。课题组主要成员为学校的中层干部、班主任、教研组长及相关骨干教师,受过一定的教育科研方法教育或训练,基本掌握教育科研流程,有能力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2、制度保障
课题采取分层管理,逐层负责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课题总负责人负责整个课题的统筹规划和全面管理。课题组定期召开阶段反馈会议,及时调整工作安排与进程。组员定期向课题组汇报工作进程与研究的阶段成果。课题组同时也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有效督导,促使课题项目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有效开展和完成。
3、资源保障
课题组有针对性地搜集有关教育,教科研等方面的资料,编制专题目录,索引,文摘,剪辑等资料,以多种形式为教师学习提供信息支持。制订奖励办法,按课题进度予以奖励,提供课题经费,同时充分依托天河小学优质资源推进课题有效开展。
4、措施保障
我校鲜明地提出了“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为办学思路,高度重视科研室的建设,科研资料配备齐全,并且配备了专用电脑。5.12地震后,在紧张的抗震救灾和校园重建过程中,申报课题《灾区小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途径研究》已在全校引起了共识,得到了家长、社区的强烈反响。
同时,我校拥有重科研,具有多年科研领导经验的领导班子,拥有一支科研意识强,具有一定科研水平的、充满科研热情的教师队伍。我校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省级课题《中国经典文化诵读与小学生德育素质培养途径研究》;省级课题《小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研究》、市级课题《赏识教育实践研究》和市级课题《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策略研究》,有着充分的精力、知识与时间准备。
5、经费保障
研 究 经 费 预 算 年 度 金 额 1000元 1万 5000元
观摩幼儿园半日开放活动有感 5
为了使家长能更全面地了解幼儿在园的游戏、学习、生活情况,11月30日周五上午,我们进行了中班家长半日开放活动。
一、家长参与情况
中班有29名幼儿,有25位家长前来参加活动, 4位家长由于上班没时间,所以没来参加此次活动。
二、幼儿总体表现情况
本次开放日活动从早上7:30入园晨间活动开始,一直到10:40户外游戏活动结束(由于下雨没有进行早操活动)。家长观看了孩子晨间活动、语言活动《想飞的小象》,音乐活动《小娃娃跌倒了》,游戏活动。
在音乐活动《小娃娃跌倒了》,教师运用新颖的教具娃娃配上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歌曲编成了一则小故事的形式、组织幼儿学习演唱歌曲,并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通过歌曲与故事相结合让幼儿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在教学活动中,做到尽量照顾好每一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让每一位家长都能感觉到自己孩子的进步。语言活动—————《想飞的小象》、教师为了让孩子们通过故事绘图更直观的`学习、老师自己动手制作了ppt课件,生动有趣的ppt课件绘图,吸引着在座的每一位孩子,孩子们聚精会上的听着老师的的讲述、盯着ppt图片目不转睛的认真地看着;当老师的问题一提出,孩子们就迫不及待举起小手要回答老师的问题,孩子们回答的问题让家长们听了即高兴又好笑。教室里不时传来阵阵的朗朗笑声。
由于天下着雨、无法做早操,孩子们只能在室内做游戏。在游戏活动中家长都很配合,气氛也很活跃,孩子在开心地游戏着,看着孩子们欢愉的游戏,也着实让家长体验了一次童年游戏的快乐。
三、开放日反馈情况
此次家长开放日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教师自己的教学组织能力,而且也让家长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促进了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沟通交流。
在此次活动中,孩子的参与性较好,大部分幼儿表现积极活跃,能主动举手大胆地回答问题,但也有个别幼儿由于胆子较小、怕难为情、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教师应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鼓励幼儿积极大胆的投入活动。
观摩幼儿园半日开放活动有感 6
20xx。5年3日进行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在各部门、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各项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活动中各部门互相协作,互相支持;各位参与教师尽职尽责,真正体现了“杨屯精神”。现就此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集思广益,精心准备
活动前,周校长组织学校领导班子就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各项议题,专门召开了几次会议,从活动的内容到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从任务分工到到每个细节的处理,都做了细致的分析。各部门就自己的任务都做了周密的计划,并提出来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比如彩页的制作、展板的编排都花了心思,尤其是制作展板时间紧大家分头准备在假期顺利完成内容的编排,假期间李伦勇校长亲自监督制作展板,使得展板如期交付使用。
二、不畏艰险,勇挑重担的'班主任
家长开放日有两项任务较为艰巨,其一是家长听课,其二是家长会。两项任务都是班主任来完成,既要准备上课内容,又要搞好家长会的相关安排,时间紧,任务重。为此,活动前专门召开了班主任会议。会前,唯一担心的就是班主任能不能接受这一任务,会不会感觉任务太重。但是,班主任的反应,让我感觉担心是多余的。班主任不但接受了任务,而且还提出不少好的建议,比如,时间的安排从2点,调至2:20,使时间更趋合理。家长会期间,班主任认真上课,积极组织家长参加各项活动,从2:00一直到下午放学,兢兢业业、认认真真,着实让人感动。
三、默默奉献的工作人员
家长开放日是一次活动,更是一次对学校的检验。活动中有冲在前头的班主任老师,也有为此次活动的顺利进行默默工作的老师。在签到处,面对众多家长,负责签到的老师面带微笑,有秩序的组织家长签到、领材料。疏导家长的教师,合理的组织家长进行分流。整个活动过程,没有出现拥挤,和秩序混乱的场面。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他们的默默奉献,和大力支持。
四、活动的收获和不足
1、活动的精心准备是前提。有了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此次活动在筹划准备阶段,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从方案的制定到各个环节的精心安排,无一不反复斟酌、细细商榷。
2、材料准备划分层次、明确责任、分工负责。准备阶段,详细做好计划安排,具体到每一天,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时时关注进展情况,多方督促,共商对策,确保任务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
3、活动期间,认真协调,及时弥补不足。从家长进门,到家长离开学校,每个环节有人负责,负责到位。
4、家长没能将自己的意愿充分表达。这一点,在活动前,没能充分考虑,尤其在表达形式上,做的不够细致。
5、家长走后的活动现场的处理不够及时。各个场所,未能及时有人处理,致使问题拖的时间太长。
总之,每次活动我们都应当当做一次考验、一次锻炼,只有做过才有收获,只有付出才有回报。真心做好每一件事,才会觉得踏实,才会觉得充实。为了学校的明天,加油!
观摩幼儿园半日开放活动有感 7
幼儿园开放日是经常会组织的一个活动,为了增加孩子和家长老师之间的互动,是很有必要的,下面给大家带来的就是幼儿园开放日活动心得体会,一起欣赏!
我参与到孩子半日的幼儿园开放日生活,虽然时间不长,但却被幼儿园所倡导的“自我领导力”的理念深深感染。在课堂中的每个细节中家长都能感受到这种教育理念带给孩子们的积极影响。我们相信这种更富创意活跃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带给孩子们由内而外的思维变化。
创意无限、不断更新——会唱歌的塑料袋。一个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物件,不起眼的塑料袋,用至教学,很接地气又有新意。首先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创意出了抛、甩、拍、踩、套等各种玩法,脑洞大开。之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男生女生两队又分别用拍和甩的方式打出了《两只老虎》的曲拍,很搞笑。给老师的创意和孩子们的积极性点赞。
互动交流、双赢思维——衣服折纸游戏。不记得我们有多久没有玩折纸游戏了,老师带领家长们一步一步的折起来,仿佛又回到了我们的童年时光,折小船、折飞机……,增加了家长的参与感。家长折完,孩子来画,共同创作,乐在其中。一个折纸小游戏不但增加了家长与老师的互动,还增加了家长与孩子的互动,我想这也是自我领导力双赢思维的'本意吧。
活跃氛围、主动积极——妙趣的英语课。一堂英语课竟然有蝴蝶、花篮、纸盘、七彩布……这么多种道具,外教活跃的课堂氛围,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吸引孩子们积极主动,踊跃举手,纷纷上前表现,培养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自信
多元活动、全员投入——多样的课间操活动。孩子们先是跟着老师一齐跳,之后全体总动员,整个操场成了体育器材搭建的大舞台,孩子们蹦阿、跳阿、绕阿、爬阿,运动形式多种多样,家长们举起手机,纷纷定格多彩的“风景”。
半天的开放活动,时间不长,资料丰富,让我感受到一个多元开放的海丽达,自我领导力贯穿其中,在教学、游戏中不断践行着主动积极,践行着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自信心,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
我们家长一向也在纠结怎样培养孩子,培养出怎样的孩子。感谢海丽达已经在这方面进行的探索,引领我们一齐培养孩子好的行为和习惯,构成好的性格。我们家长能够感受到海丽达正是带着对幼儿教育的使命感,不断自我更新,勇敢前行,担当起了一个真正教育者的职责和使命!
人们说真正完美的关系是相互支持的,最完美的关系是:家长支持老师,老师支持孩子。感谢海丽达为孩子们践行的一切,我们家长愿意与海丽达携手同行,愿孩子们在校园与家庭共同的滋养下自信健康的成长。
生活品质与生活能力 8
生活品质与生活能力
曾经知道过这样的一个公式,大约是:人的幸福感 = 物质生活的水平/ 人的欲望。当时记得很清楚这个公式的名字,但时间老人把这个公式的名字从我的记忆中偷去了。 不过没有关系,我要讨论的只是这个公式,而不是它是什么名字。记得刚刚看到这个公式的时候,真是叹服不已。很后悔的拍一下脑门,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要不我不也出名了。同时,结合自己的感受,一想,果真是这样的呀。 一个人的欲望越强烈,越得不到满足,于是就越觉得不幸福。特别是后来读了《十不足歌》(一天忙忙为的饥,填饱肚皮还思衣,衣食并具还嫌房中缺少美貌妻,--------还想神仙下象棋。)就更是深以为然,把这个公式当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的。然而,不断的生活经历告诉我,这个公式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譬如说,从我的教师经历谈谈我的感受。你能够说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水平不够高吗?或许不能够这么说,因为现在各个是独生子女,顶在头上怕吓到,含在口里怕化了,要星星不给月亮的主。然而,你知道吗,就在这种比较优越的物质生活水平的环境当中,现在的孩子最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活着真没有意思,还不如死了呢。” 初次听到这句话出自孩子之口的时候,深感畏惧。一想,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心情如何,千万不能够就着他这句话说下去,告诉他想死就去死吧。万一真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即使不是我的责任,也会在内心中忏悔一辈子的。但是,这话听得次数多了,就难免骨鲠在喉,不吐不快,还是要评论一下,只是不会像即兴的那样说?quot;要死就死去吧,没人拦着你。"而是有点儿理性,有点儿深入的思考了。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从自身来看,原因可能就是在他们的眼里,生活得太好了,该吃的吃过了,该玩的玩过了,该享受的享受过了,再没有相当的刺激可以引起他们生存的欲望。于是,他们向往还没有去过的天国了,还没有感受到的天国了,认定天国的生活一定要比现在的生活要强,由此,就认定或者还不如死了呢?或许,距离产生美,但是,如果真的一旦接近,美不美那还不一定了呢?只是,在感受活着与死亡二者之间谁更幸福的问题上,不存在可重复性。死亡到底幸不幸福,那只有天知道,鬼晓得了。 其次,我们再看看孩子的说出这样的话是谁的责任呢?或许我们根本无从去追究谁是罪魁祸首。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孩子的生活氛围导致了他们产生了这种想法。这种生活的氛围包括家庭的、学校的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其中的每一个方面都应该反思。从家庭来讲,受够了生活的艰辛的父母们,不希望孩子再受苦,于是要什么给什么,有求必应,结果就是孩子把省享受当成生活的本原来看待,不再有动力去改变生活。在学校方面,既然讲大道理被认为是失� 那就讲一些贴近生活的小道理吧,告诉孩子们即使不为国家,不为民族,就是为自己,就是为了报答父母的苦心,也要努力地生活和学习,然而,这些小道理也不管用了,因为孩子们把他们的幸福生活当作理所当然,看不到有改变境遇的必要,看不到父母的良苦用心,于是,学校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尴尬境地。从社会方面看,这是一个转型期的浮躁的社会,人人都梦想着花两元钱得五百万,试想,这样的环境你能够期待他给孩子们什么呢? 再次,我们应该如何去改变这种现状呢?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抗争。当然,应该选择后者。鲁迅先生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实际上,对于这样的选择并不难,难点在于我们选择怎样的方式爆发和奋起抗争。我想,这是到了我们认真分析本文开头提到的这个公式的时候了。 人的`欲望从古至今都是存在的,这是无可否认的。但是,欲望似乎可以分为恶的欲望和善的欲望。恶的欲望导致破坏,导致欲壑难填。而善的欲望则产生推进人类前进的动力。欲望似乎又可以分为积极的欲望和消极的欲望。积极的欲望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而消极的欲望则期待着如何不劳而获。如果把恶的欲望或者消极的欲望添加到这个公式当中,那么,自然是分母越大,所得的值越小,人的幸福感也就越小。因为,享受幸福的人不能够感受付出努力之后的幸福,所以,也就根本谈不上享受辛苦之后的甘甜。而如果没有比较,当然
观摩幼儿园半日开放活动有感 9
这个周末,我有幸观摩了实验幼儿园的半日开放活动。给我的感触就是,作为一名幼儿园的普通教师,应该把孩子在幼儿园的每一个环节都设计好、上好。其实,一日活动中各个环节的设计、组织都有很深的学问,俗话说“教无定法”,如何挖掘每个环节的核心内容,拓展知识经验,使教育效益最大化,是值得每一位老师推敲和揣摩的。不同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师基本功、不同的活动设计、不同的组织形式、不同的教育对象等出现的教学效果也会截然不同。
走进幼儿园,我感到自己好像走进了一个童话的世界。我对幼儿园的文化氛围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给我们下了很深的印象。
首先是环境创设内容丰富。走廊有鲜明形象的挂饰;悬挂有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特点的作品;因为幼儿园的工作要面向天真活泼孩子,因此环境的布置让孩子感觉丰富而精彩。教室外墙有幼儿的作品展示;设计特别的家园墙。教室墙面各面都设计为一个主题墙,墙面上有家园联系方面的,有幼儿园主题活动介绍方面的,有孩子作品,有爱心提示等。墙面的内容非常丰富,是老师和家长交流的平台。
其实,该园的两节活动都是寻常课,看似简单,但值得深思,现在提到公开教学活动,很多教师都在为寻找别样的新颖独特的课而烦神,选课固然重要,新颖的活动也占优势,但适合师生自我的。活动才是最合适的。第一节体育活动:教师的年轻的朝气调动了孩子参与活动的情绪,教师与环保内容与体育锻练相结合,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性,让孩子玩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第二节活动,教师将以科学常识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活动,借助情景故事,开展的有声有色,最大的亮点是老师将科学常识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结合;第三节活动,老师给予孩子充分想象、表述的时间,创作的效果很好。
观摩活动最终要看每位教师能够吸收多少,不同的观摩者,对于同样的观摩活动,受益可能也会不同,老师要学会思考,汲取他人的经验,在日常活动中改善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你会有所长进。
总之,我们收获颇多,不仅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还学到了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扬中幼教一天天走向成熟之际,带给我们的将是无尽的攀登。我们将把自己的全部智慧、所有心血溶进我们一生钟爱的事业,以满腔的热情、执著的追求,继续引领自己园所全体教职员工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小宝贝的生活能力小测试 10
一、小宝贝自己会吃饭吗?(2岁以上的小宝贝应做到以下几点)
1、吃饭时坐在位子上,不能随意走动;
2、会自己用小勺吃,但允许在小宝贝吃的时候,成人给予一些帮助,如吃到最后时喂几口;
3、不偏食、不挑食,对各种不同的食物都愿意尝试;
4、不仅吃液体和软的食物,牙齿的咀嚼力比较强,能够吃一些较硬的或纤维较粗的食物。
值得一提的是,曾发现有些2岁的小宝贝仍不会吃饭,只喝汤。究其根源,是孩子在家里以各种饮料和营�
二、小宝贝自己会大小便吗?(2岁以上的小宝贝应做到以下几点)
1、当出现便意时,知道告诉教师;
2、会自己小便;男小宝贝会站着,女小宝贝会坐在便盆里小便;
3、万一已经便出,会及时告诉老师,让老师帮助换裤子。
有的小宝贝直到3岁,还在使用纸尿裤,小宝贝对便意的感觉和控制非常差。一旦离开纸尿裤,就会尿床。所以, 1岁以后的小宝贝都不建议使用纸尿裤。
三、小宝贝自己会穿衣吗?(3岁以上的小宝贝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认识自己的衣服,分清上下、前后;
2、会穿裤子,会穿套头的汗衫或背心,穿开衫时,只要教师稍稍帮一下;
3、会系扣子。
生活就是教育。并非小宝贝学不会生活方面的技能,而是有的家长认为小宝贝还小,没有必要如此要求,也有的家长则认为小宝贝长大自然就会,没有及时提供机会。
经过测试,如果发现你的小宝贝在某些生活能力上有所欠缺,不用着急,立即开始这些能力的培养吧。
观摩幼儿园半日开放活动有感 11
今天观摩了xx幼儿园大一班的半日活动,我感受颇多。首先是班级管理严谨,而且把常规管理体现在了环境创设中,环境创设又与主题学习内容紧密相连,老师们利用废旧材料把的环境创设的温馨自然。其次是这个班幼儿自理能力的表现很棒,从小便,洗手到喝水,吃早点,自己刷杯子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出来。再一个就是在整个的学习,自由活动中,老师没有单一说教,“不准这样”“不准那样”的戒律。而且在活动中,老师会根据出现的各种情况,善于捕捉,即使实施随即教育等等。通过今天上午的参观学 我们要充分利用晨间谈话的机会和幼儿说说关于手足口病的事,以及谈论昨天,今天的天气等等各种生活中的事。
二、建立规则秩序的经营策略。
1.班级生活具有群体性,孩子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必须要有一种“制度”来约束。这种“制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常规。我觉得在班级常规的主导是孩子本身,教师在其中是引导者。教师对孩子形成一种思维刺激,让他们自主的养成好的习惯。比如,在活动中的一些必要的引导语。
2.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会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更要重视孩子各种习惯的养成。
策略一: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要求孩子需要养成的各种行为习惯或者卫生习惯,首先自己要做到,才能影响孩子。比如在一日活动中要培养孩子说话时轻轻说的习惯,那么自己对孩子说话时也要注意轻声地说。
策略二:要求明确、持之以恒。对孩子提出的。要求,点要小,一次不要太多。而且要把这些要求讲得明白、透彻,让孩子们能够理解。两个搭伴老师之间要经常沟通,要求要统一、一致。
策略三:把握角色、收放自如。在孩子当中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既是他们的朋友,又是他们的师长。要尽量做到放得开、收得拢。
三、严格管理班级,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是要引导孩子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做到纪律严明,"以法治班";
2.是要公正公平,不要感情用事。对违反常规者,无论是平时的“优等生”还是“个别生”,都要一视同仁;
3.是要注重"首因效应",要认真对待、正确处理"第一次"之类的事情。
4.是要持之以恒,避免犯"冷热病",时紧时松。同时要狠抓养成教育,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严还必须与宽有效结合起来,灵活处理。班主任要私下做好因违反常规被批评孩子的思想工作,使其正确认识错误,并努力改正。工作实践中,严和宽是对立统一的。严不是冷面铁心,宽也不是迁就纵容。只有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5.对待家长工作要细致入微。
“勿以事小而不为”,小事情能积累好经验,小细节中体现大智慧。我们知道家园联系的方式有许多种,有家园园地、有电话互访等,我们可能忽略了与家长的面谈形式,其实这是与家长最直接最好的沟通交流方式。
班级管理工作对于一名幼儿园教师是必不可少又是重中之重的工作。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班主任既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联系者和参与者。班级管理工作将是一项细致而又漫长的工作。总之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取长补短把班级工作做到更好!
幼儿生活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论文 12
幼儿生活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论文
摘要:人文关怀指出,课程应充分关注人、关注人的生存状况和生存意义,关注人的成长、发展、完善,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而现今的幼儿教育中,由于家长缺乏对幼儿生活意义的理解,过度保护、过度代替,导致孩子缺乏真正的生活能力,而且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自闭症、孤独症儿童,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和成长。本文旨在通过多种渠道,对幼儿生活能力进行培养,从而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
关键词:快乐成长、生活能力、培养
词语解释:
生活:・指人或动物的各种活动;・进行各种活动;・活着,保存生命;・生计、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况。
生活能力也就是指人或动物进行各种活动的能力,保存生命的能力。
一、问题提出
在现今的生活中,很多家长缺乏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对孩子过多的保护,过多的替代,孩子不但缺乏真正的生活,而形成生活自理能力差,不会合作交往,缺乏沟通能力、缺乏规则意识、缺乏自信、爱心、责任心,没有竞争意识等等,而且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孤独症、自闭症等心理障碍的儿童越来越多,从小就缺少快乐的童年。
在幼儿园,教师虽然注意到幼儿能力的培养,但较少关注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幼儿的体验和感受,没有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学习、实践环境、心理环境。华师大的胡惠闵老师的说法道出了现今幼儿教育的不足,她说:过去的孩子就像是在天空中飞翔的小鸟,经过风吹雨打,他们的翅膀更硬,能够在天空中自由飞翔,而现在的孩子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一样,在幼儿园里老师一点一点地教他们如何飞翔、如何觅食,然而把他们一放到天空中,他们却怎么也飞不高。正是因为我们在教育中的不足,导致了我们的孩子难以适应现今的社会。
21世纪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适者生存”是无可争辩的真理。只有当人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时,才有可能进一� 幼儿生活能力培养对幼儿的发展乃至一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现状分析
为了有效地对我园孩子进行生活能力的培养,我们对本园孩子的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
1.理解片面性
对生活能力培养理解的片面单一性。无论家庭和幼儿园对幼儿生活能力的理解较片面、单一,而且相互割裂,很多家长和老师都简单地认为生活能力就是生活自理能力。理解的片面性导致了教育的片面性。
2.手段单一性
幼儿生活能力培养与环境、手段割裂,很多时候教育的手段单一。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都是说教式的进行,而在幼儿园没有创设或很少创设相适应的环境,更不用说充分利用和发挥周边环境的作用了。
3.缺乏统一性
幼儿生活能力培养家园不同步。幼儿园里教师根据教育指导纲要,运用各种手段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可是一到家里,一切的一切就全变了,就连最简单的事情孩子都无法实践。举一简单的例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到了家里,众星捧月,什么都做不了,根本谈不上自己动手了,能力培养更无从谈起。
三、研究对象、时间及方法
1.对象:实验幼儿园2-6岁幼儿
2.时间:20**-20**
3.方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以及文献等
四、培养目标
19世纪斯宾塞提出:“教育是为了孩子更好地生存”。结合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教育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结合本园实际,制定幼儿生活能力培养的目标:
以促进幼儿发展、快乐成长为根本,让孩子在愉快的学习、生活、游戏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使他们能够一生持续地学习,有尊严、有质量地生活,不仅是现实的生活,也包括其未来的生活。是为了让他们“能够为自己所处的环境作出充分的贡献,并且有能力把握自己的一生。”
五、培养原则
1.快乐中培养提高的原则
2.环境与目标一致的原则
3.家园同步实施的原则
4.整合与随机结合的原则
六、培养策略:
(一)重视情绪,倡导快乐学习
快乐是孩子最重要的情绪,是否拥有快乐的情绪对孩子身心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快乐的情绪能使大脑处于积极的接收和运转状态,使人的先天潜能最大限度地得以实现,快乐情绪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能使幼儿的好奇心、创造动机和兴趣得以满足,使幼儿产生心理满足感和安全感,从而发挥出最佳的学习效果。
1.教师展示快乐情绪
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在幼儿园的每一天,教师应充分展示快乐情绪,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幼儿园一日平等、和谐、宽松的良好学习和生活氛围,可以加速幼儿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过度的进程。如晨间活动时,轻松的音乐和教师愉快轻松的鼓励,能充分调节幼儿活动中的情绪,从而提高运动技能的发展和协调能力。
主动亲近孩子,抚爱他们,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跟他们说话,用快乐的情绪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等,这种快乐的情绪环境能呼唤幼儿自发进行活动的动机,把幼儿原有的兴趣导向内化,将表面的热情转化为主动参与各种活动的推动力。我们曾经作过“美术活动中教师不同的情感方式对幼儿学习的影响”的实验,当教师用愉快的情绪、生动的表情、夸张的动作示范作画的过程,暗示作画的要求,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兴趣盎然,不但掌握了作画的方法,同时理解能力、规则意识等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情感、感受力等生活能力也得到了更好的培养。
2.家长提供和谐氛围
幼儿期正是儿童的各种情绪情感不断涌现和迅速发展的关键期。家长为孩子提供和谐氛围,能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情绪。因此我们通过各种渠道让家长认识家庭和谐氛围的重要性,让家长的乐观、热情、慈爱、友善、自豪、自信等情绪情感充斥在家庭生活中,给孩子快乐的情绪体验,建立起良好的情绪情感,在快乐的氛围中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各方面能力。
(二)强调沟通,重视家园合作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纲要》中也明确强调了家园合作的必要性。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家访、家长会、家长接送、家长学校等形式,加强家园沟通,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
家园配合,使幼儿在园获得的学习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巩固和发展;同样幼儿在家庭获得的经验能够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应用。如为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达到自助、求助、助他的能力目标,幼儿园重点加强孩子的应变能力的培养:如火场逃生演习,进行“走失时该如何保护自己”等意外事故的情景表演模拟练习;家长结合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对孩子进行实际训练,如在商场故意躲开,观察孩子的行为,实地教育。家园共同合作让孩子掌握自助、求助及助他的能力。今年三月的一个晚上,我园二个大、小班的孩子在妈妈的同意下,自己结伴去买东西。因为附近店已关门,竟然不知不觉走迷了路。二个孩子因为受对付意外的教育和练习,及时向三轮车师傅救助,安然地回到了家长的身边。
家园配合,事半功倍。如托班原有一个自闭症孩子,教师在幼儿园进行个案研究干预, 教师了解情况后,及时提醒家长,并说明家园配合的重要性。在老师的指导下,家长放弃原有工作,专心陪伴,给孩子全身心的爱,使孩子及早地走出了自闭,成为一个活泼可爱发展正常的孩子。
(三)注重环境,发挥环境作用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教学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幼儿园活动室环境、区域活动环境、室外环境的布置、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孩子的发展。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促进幼儿的发展。
1.以物质环境为中介
很多时候,老师的“教”和孩子的“学”都是通过孩子动手操作环境中的物,与环境中的人交往等相互作用而得以实现,孩子的生活能力很多时候也是在与环境中的物相互作用中得以培养和提高的。因此教师首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与教育相适应的物质环境。
如为了培养大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首先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活动器具,以满足幼儿的基本需要。我们试想一下,在一个物质匮乏的幼儿园,如何保证孩子有充分活动和交往的机会?又如何控制幼儿间争抢玩具而引起纠纷呢?能力培养和提高更无从谈起。其次还要让环境开口说话,我们设计可以起到暗示规则的良好环境,诱发孩子的积极行为。如在图书区,放一个纸盒做的牌子,写着“嘘,小声点,别打扰!”并画上响应的图,提醒幼儿安静地看书:在建构区贴了鞋子图片,上面写了大大的数字“5”,孩子们进入时就会数一数,如人数满五个,他会自觉地去别的活动区等等。
2.以人际环境为中介
我们的教育是为使幼儿将� 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要让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还必须构件幼儿园丰富的人际环境。
幼儿园是一个小社会,幼儿往往在相互作用时由于动作和观点不同而发生冲突。他们在解决冲突时,不仅要考虑自己而且还要考虑其他同伴的观点和行为。既主动地与他人交往,又同时体验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态度、对待方式,从而提高人际关系,正如皮亚杰指出的“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活动是儿童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如我们的小班、中班的“幼儿行为纠偏”实验,大班的“自信心培养”实验等等,包括了很多的社会交往类的教育,为此,我们就创设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交往环境,进行有效的社会性学习。在活动室创设能够诱发幼儿社会认知冲突的客观情景,迫使幼儿在争论和辩解中、在社会认知冲突中去主动探索、寻求正确答案。另外在活动区创设表演区等环境,让其通过角色游戏中角色的扮演,从他人的立场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体验情感,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掌握与角色相适应的行为及道德规范,达到纠偏效果,使幼儿从“自我中心”走向“社会中心”,促进了幼儿的去自我中心化。
3.以周边环境为中介
前苏联儿童心理学家利西娜的研究表明:“与成人的交往经验是儿童组织个人经验的工具和手段。”它执行三个功能,使儿童意识到并说出自己的个人经验;在某种情况下向儿童提出如何利用个人经验解决各种问题;促使个人经验系统化、概括化。因此我们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家庭资源,引导幼儿适当参与社会生活,丰富生活经验,发展社会性,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
我们幼儿园附近有超市、批发市场、商店、书店、学校等,这为我们进入社区参观、实践,提高孩子生活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场所。如我们带大班孩子参观消防队,我们不但家园合作,让孩子事先准备好给消防员叔叔的礼物,还请消防员专门演练消防灭火过程,让孩子们也试穿消防衣,把握消防栓等,感受消防队员的工作,参观寝室等等。整个活动不但掌握了相关的消防知识,还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同时他们的爱心、责任心、勇敢精神、规则意识等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四)注重过程,注意随机与整和
幼儿能力的培养不是个独立的科目,也不是你今天想要培养就能培养起来的,我们要追随兴趣,及时发现问题,注意随机性和整合性。
一日活动中创造幼儿生活能力培养的实践机会。还是以“培养大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为例。在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的能力时,有些规则不是预先就明确存在的,因为有了交往和实践、有了碰撞、冲突、协调、交换、合作之后,才会出现规则。这种规则是建立在人们自觉的意志之上的,是活动者之间的契约。所以教师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为幼儿创造了多种交往和实践的机会,整合各种活动,让孩子在满足自己需要和目的的过程中,学会遵守规则。如每天的区域活动,孩子们自己选择活动区,并随意取拿活动器具,有下棋子的,有合作搭建宫殿的,也有一个人玩的。玩好后都能自觉整理好活动材料,一切都井井有条。因为多次活动后使他们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取放方便,玩得开心。同时我们还可以在教学中,在探索活动中渗透规则内容,有机整合进行规则培养训练。
七、实践结果
经过我园对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实践,我园全体幼儿的生活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从几个简单的事例可以反映
1.合作、求助意识强。我园幼儿连续四年参加区“六。一”节的新一百杯亲子活动现场大奖赛,因为在购物活动中能及时向周围顾客及营业员求助,获得帮助,而且相互配合好,而连续四年获团队一等奖,个人一二等奖。
2.个案追踪的孩子改善效果明显。如XX小朋友在“自闭症孩子的教育干预”下,自闭症状消失,现在在大班不但活泼、聪明、而且交往能力强。
3.家长、社会反响好。很多家长来园报名说:你们幼儿园的孩子大胆、活泼、会交往,而且很自信,我们看他们说起来、玩起来一套一套的,而且很会照顾周围的小朋友,真是羡慕。所以也要送我们的孩子到你们幼儿园来学习,让你们培养。……
八、实践体会
1.提高修养。教师(家长)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品质修� 教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间接地影响着幼儿,构成他们学习的“榜样”。
2.问题入手。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幼儿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入手,从将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入手,进行有效的教育活动,从而增强幼儿的生活能力。
3.长期坚持。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不是在简单的几个教学活动中实现的,而是在一日活动中长期地、不断地对幼儿产生影响,所以要始终如一,长期坚持。
4.同伴教育。同伴间的相互教育同样是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
5.家园合作。家园密切合作,步调一致是提高幼儿生活能力的根本保证。
总之,我们不可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万事通,我们的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准备,是作为幼儿走上健康、丰富、美满的教育生活的第一步。让孩子们在幼儿园能感到集体生活、集体教育生活的乐趣和幸福,在快乐的情绪中学习、提高生活能力是最为关键的。布鲁纳指出:“任何学 ”这就是说,“学习不但应该把我们带往某处,而且应该让我们日后再继续前进时更为容易。”
说明:
1.鉴于有些应用是出于平时看书偶得,没有很好注明出处,敬请谅解。
2.举例材料源自本园教师的实践总结。
文献参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陈帼眉的《幼儿心理学》
入园前简单生活能力的培养 13
入园前简单生活能力的培养
如果孩子能在入园前具有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那么他就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1. 教孩子独立吃饭。
学会用勺子,自己舀菜。即使是吃得满地都是饭粒也没关系,到了幼儿园里老师会想办法,帮助他吃得干净些。
2. 想小便的时候,跟老师说。
有些孩子刚入园时不会自己大小便,没有爸妈提醒,又不敢告诉老师,因而憋曲折,或干脆拉到裤子里。因此在入园前,必须训练孩子需要大小便时会主动向成人讲出,并且知道大小便的方法(先脱裤子,然后进行。在大便后会自己用纸擦屁股)。大小便拉在裤子里后再向老师说或者是不说,孩子往往会因此生病,这是最让老师头痛的事情。
3.训练孩子在口渴时会向成人要水喝,或自己主动去喝水。
4.训练孩子当有不舒服时会说出或用手指出具体的地方(例如:头痛、肚子痛等)。这一点非常重要,利于老师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5.会穿脱简单的。衣裤。
6.教孩子大声清楚地表达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叫孩子做一些这方面的联系。“告诉妈妈,你想干什么?”“你刚才玩什么呀,给爸爸讲讲好吗?”……
不少老师反映有些孩子在刚入幼儿园时,连一些最简单的本能需要,例如大小便、喝水等,都不会向老师主动提出,造成孩子对环境的抗拒。孩子掌握一些独立生活的本领后,会更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增强自信心。
巴马县壮族长寿老人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调查 14
巴马县壮族长寿老人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调查
目的`:了解广西巴马县壮族长寿老人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方法: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入户调查。 结果:85~89、90~94、95~104岁组MMSE总分分别为24.39±2.36;23.5±2.7;22.3±3.1,符合认知下降诊断者分别占3%;9.3%和13.7%.长寿老人随增龄主要表现为短时记忆、注意力和计算力下降明显(P<0.05).ADL方面,各组自理能力功能丧失率分别为6%;12.5%和31%,其中85~89岁与95~104岁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在ADL所有项目中,仅85~89岁与95~104岁组在处理自已钱财功能丧失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巴马长寿老人总体认知功能、自理能力较其他老年人群保持好;增龄仍然是长寿老人认知及日常活动能力下降的重要因素;长寿老人ADL和MMSE相关明显。
作 者:吕泽平郑陈光 杨泽 梁积英 胡才友 李旭 韩布新 杨秀塔 陈进超 庞国防 作者单位:吕泽平,郑陈光,梁积英,胡才友,李旭,杨秀塔,庞国防(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530021)杨泽(北京医院卫生部老年医学研究所遗传学研究室,100730)
韩布新(中国医学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100725)
陈进超(广西巴马长寿研究所,547000)
刊 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ISTIC PKU CSSCI英文刊名: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 年,卷(期): 17(2) 分类号:B84 关键词:长寿老人 认知 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宝宝的独立生活能力 15
培养宝宝的独立生活能力
年轻的父母比较重视对孩子的智力培养,如他们常常利用节假日带孩子们去新华书店买书,到百货商店买新颖的玩具,到名胜古迹去浏览……。这对丰富孩子的知识,启迪孩子的智慧无疑起很大的作用,这是很好的。
但是,年轻的父母对独生宝宝良好习惯、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却是很欠缺的。如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依赖性强、独立生活能力差的弱点。有不少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特差,连汤勺都不会拿,把脚伸进鞋子都不会。造成孩子的依赖性和独立生活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是父母过分溺爱孩子。有的父母不了解孩子的能力有个培养过程,他们总嫌孩子做事慢,做不好,干脆把一切统统包下来,不让孩子干。结果,大人越来越忙,孩子越来越懒。还有些父母迁就孩子,孩子看电视看得很晚,就寝时已很疲劳,昏昏欲睡,无力自己脱衣鞋。这时父母心疼孩子,就七手八脚帮着脱。第二早晨孩子起不来,可大人上班的时间快到了,父母又心急火燎地把孩子拖起来,替孩子穿戴盥洗喂饭,这样就增加了孩子的惰性和依赖性,长此下去,孩子必然是不愿自己动手做事,怕苦怕累。从当前情况看,帮助独生子女克服依赖性,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是我们教育幼儿的重要课题。
培养独生宝宝独立的生活能力,就是指培养孩子学会做自己能够做到的事,从小养成良好的爱劳动的好品质和好习惯。这对他们将来在工作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树立责任感将有深远的意义。另外从小让孩子的手多操作,可以发展肌肉,使动作由呆笨变得利索,智力也可在操作中得到发展。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还能教育幼儿懂得爱惜和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促使幼儿逐步养成爱整洁的习惯。
3-4岁的孩子模仿性强,可塑性大,虽然他们在父母不适当的影响和溺爱下,有依赖性和独立能力差的弱点,但只要我们进行科学的教育和培养,他们是能够克服这种弱点取得进步的。
我们首先利用讲故事、念儿歌、唱歌、运动、演木偶和科学小魔术表演等有趣的方式使幼儿初步懂得小手的用处,激起他们对独立生活的兴趣。然后利用榜样表演,观摩对比,教给幼儿进餐、穿脱衣鞋袜,自理玩具、抹小椅子等的顺序的方法。再通过各种游戏 让幼儿进行有趣的实践。如玩《娃娃商店》游戏 ,学习折迭衣服和整齐地摆放衣物、玩具;玩《娃娃家》游戏,学习给娃娃穿脱衣服等。另外利用午睡上床、起床时间教幼儿自我实践,并开展比一比的竞赛。孩子们在活泼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获得了独立生活的能力,我们还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的差异分别提出不同的内容和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辅导方法 ,使孩子们对独立生活的练习始终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
为了检验培养教育的效果 ,我们分阶段进行了测试记录。例如:独立进餐,入园前30名幼儿中仅有4人在家会独立进餐,入园一周后,在幼儿园已全部做到独立进餐。午睡上床和起床的时间,经一学期的训练,比入园初缩短了二十分钟,除个别的需帮助外,都学会了自己穿脱衣、鞋、会折叠衣服当枕头。班上年龄最小、能力最差的伟伟也不甘落后,起床时谁要帮他穿衣服,他会着急地但又有礼貌地加以拒绝:“我自己会,请你不要帮(助)我。”
独立宝宝在幼儿园集体的环境里,经过培养和锻炼,有了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逐渐克服了惰性和依赖性。为什么有些孩子一回到家就不一样了?其原因是家长与幼儿园的要求不一致,仍然把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应该培养孩子做的事都包下来。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我们希望已经入园和即将入园的孩子家长重视培养独生宝宝的独立生活能力,使孩子在手脑并用中更健康地成长起来。
观摩幼儿园半日开放活动有感 16
我们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爸爸妈妈看了自己宝宝在两个活动中的表现,称赞不已、笑声不断。家长们通过这次活动对自己的宝宝有更深的了解,对我们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半天对我们大家来说是令人难忘的,这半天让我们共同感受着难得的快乐时光!
在集体活动“数数图形有几个”中,我们为孩子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表现空间,引领他们学习按两种特征找出图形,并正确纪录数量。而且能够大胆的讲述操作结果。由于今天爸爸妈妈们来了,宝宝们表现很出色,连平时不大举手的小朋友今天也格外的积极。
再来看看我们的美术活动“有趣的长颈鹿”,瞧!有的小朋友将长颈鹿画在了小河边上,有的长颈鹿站在草坪上,有的长颈鹿伸着脖子在吃树叶,还有的长颈鹿在和小朋友一起玩。每一个长颈鹿都有漂亮的衣服,衣服五颜六色,非常好看。小朋友们都在比谁的长颈鹿最好看。家长们也没有闲着,和宝宝们一起开动脑筋为画设计背景,有的'添上云朵,有的画上蝴蝶,还有的画起了闪电,下起了小雨。比来比去,说不出谁好谁坏,因为各有各的特点。最重要的是爸爸妈妈和宝宝在这次活动中分享了他们的快乐。
这次的半日开放活动很成功,得到了家长们的肯定。同时也是对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我想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不断的学习才能进步!
欣喜四月的精彩,明天会给我们更多的绚丽与多姿,我们共同期待!
2-3岁宝宝应具备哪些独立生活能力? 17
项目 开始教育时间 多数人学会的时间
爸爸妈妈给他穿衣服的时候他会配合(会自己伸手入袖) 300天 13个月的时候会把腿伸到裤管里
想要解大便前会跟爸爸妈妈说 330天 13个月
在吃饭前会等着,不会动手把食物打翻 345天 14个月
会用勺子吃饭 12个月 14个月
会自己戴帽子 12个月 14个月
在想上厕所的时候会找到便盆 12个月 15个月
自己用勺吃饭,饭量比较大 15个月 18个月
自己喝水的时候能够保证不漏出来 15个月 18个月
会自己脱帽子和鞋子 15个月 18个月
会主动去抹桌子、扫地 15个月 18个月
大小便的时候会把裤子带弄松 6个月 20个月
会自己洗手并擦干,会自己把鼻涕擦掉 18个月 24个月
自己会脱上衣 18个月 24个月
自己会脱裤子 21个月 24个月
观摩幼儿园半日开放活动有感 18
为了增进家园联系,让家长亲身经历幼儿在园的学习和生活,更好的实现家园共育。沂南县第三实验幼儿园利用20xx年4月25、26日两天的时间分年级组召开“家园共育,携手同行”家长半日开放活动。邀请家长走进幼儿园,走进教室,倾听孩子,亲身感受孩子们在幼儿园成长的点滴。
活动前一周,老师制定出活动方案和家长开放日活动反馈表,了解每位家长的需求及对幼儿园和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力求获得每位家长的满意。活动前一天,每个班级在班级群向家长发放邀请函,欢迎各位家长的到来并且和家长们进行了温馨的约定“一定不要干预孩子的行为”。
活动正式开始了,家长们在李老师的`带领下先参观了厨房,看到了幼儿园的食堂环境及食物的制作。随后各位家长进入班级亲身感受孩子们的在园生活。
小班组的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一节有趣的手工课《美丽的花园》,孩子们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捏出一朵朵漂亮的小花,使花园充满了色彩。家长们看到孩子们这么强的动手能力都感到特别的欣慰。
中班组的家长参与了孩子们一上午的活动,孩子们表现让他们感到特别惊奇,不仅是早操时的认真,还有游戏时的团队合作。最惊奇的莫过于用餐时的良好习惯,他们安安静静的做好餐前准备,整整齐齐的排队取餐,并且把盘子里的食物吃的干干净净,最后自己收拾好卫生,他们的自理能力让家长们纷纷露出了笑容。对于大班组的孩子来说,户外活动是他们的强项,梯子、攀爬架、呼啦圈个个难不倒他们,并且还能玩出新花样。
通过这次活动,家长心中的那些疑惑:孩子在幼儿园上课认真吗?能和小朋友愉快的玩耍吗?吃饭吃的好不好呢?学校食堂环境怎么样?通通得到解答。家长们对幼儿园的管理也有了新的认识,也拉进了他们与幼儿园的距离。家园共育,携手为孩子打造美好的童年,让他们快乐健康的成长。
观摩幼儿园半日开放活动有感 19
为了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习惯,增进家园互动,达到家园共育,我园小班组特在20xx年4月28日上午,面向各位家长开放了幼儿半日活动,这次活动的内容有4个方面:一是音乐教学活动展示;二是幼儿广播操比赛;三是亲子游戏;四是家长座谈会。现将这次家长开放活动作以下总结。
一、秦老师组织的音乐活动《小猫学本领》
全体幼儿聚精会神地跟着秦老师一起学唱、表演、创编,整个活动环节设计的紧凑,迎来了家长的阵阵喝彩声、赞许的目光和灿烂的微笑。
由于天公不作美,小班组举行的广播操比赛只能在三楼舞蹈室进行,虽然地方受限,但依然不减我班小朋友的现场表现,表现最突出的是当广播操音乐出现故障时,我班小朋友没有起哄,而是跟着领操的秦老师一起继续坚持下去,真棒!值得家长和老师夸奖。
二、室外的亲子游戏《无敌***》更是吸引在座孩子和家长的眼球
直到海洋老师和橙子老师宣布活动结束,孩子们才依依不舍地和他们道别,还说:“下次你还到我们班来哦!”
三、利用孩子们户外活动的时间,召开了临时家长座谈会
座谈会中主要是组织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和发展指南》,看得出家长很支持老师的'教学理念,并愿意配合老师完成各项教学活动。
通过这次家长开放半日活动,可以看出各位家长对老师的信任和对孩子的期望。老师也期望继续得到各位家长的支持!
《最低的生活能力》阅读答案 20
《最低的生活能力》阅读答案
①世上的人,学问有大小,能力也有大小。有学问的人,著书立说,从事教育;有能力的人,做大官,管理大企业,呼风唤雨;运气好的人,也能水涨船高,靠着别人的因缘,出人头地。但是有一些人,实在没有那么大的学问,也没有那么大能力,是不是就一事无成呢?
其实不然,只要有心,具备一些最低的生活能力,也能生存。我们应该扪心自问。
②你能烹煮三餐吗?吃是人生大事,民以食为天,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公司,都少
不得要吃。纵使你什么能力都没有,煮个三餐的能力不能没有。在家庭里,从小随着父母生活。就应该学会烧煮三餐,一个不能料理三餐的人,如何能生活下去呢?
③你能认真负责吗?在�
④你会开出租车吗?开车的技术是很容易学会的,开车的勤劳、能耐,就不容易有了。但是你要生活,最低的生活能力,就是要具备一样专长,你既不能当建筑高楼的建筑师,也不能做企业家的幕僚人员,做个出租车司机,也能养家糊口,也是表现生活的能量。
⑤你肯做临时工吗?一般的临时工,就是指苦力。基本上人都有吃苦的能力,所以肯把吃苦的能力使用出来,也会有工作。所谓临时工,帮人家做挑夫,帮人家推车,帮人家打扫。帮人家做杂务,既不需要什么技能,却是生存的本钱,也是最低的生活能力。
⑥你愿意捡破烂吗?我们看现在的社会,有一些捡破烂的人也能发财。例如台湾彰化福山寺,就是靠着一群义工从事资源回收,经过十几年的时问,终于建成了一座福山寺。一个人假如能做到“你丢我捡”,让废物再利用,不但生活无忧,也是为社会做环保。
⑦你会耕种田园吗?住家的门前屋后,有时候一小块荒废无用的零星土地,只要着手整理,加以开垦种植,或者种些花卉,或是种些蔬菜,不但美化环境,也能增加收入,对生活不无帮助。
⑧人说双手万能,人的`六根,口说、手做、脚行,都是本能。假如没有口才,也没有快腿,运用万能的双手,可以帮人家做手工。举凡编织、雕塑、组装零件等,都是表现自己的
能力,让自己不一定靠别人来养活。
⑨最低的生活能力,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假如上述最低的生活能力都没有,坐吃山空,只等着别人救济,那真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22.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23.什么是“最低生活能力”?(2分)
24.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5.“甚至只要有志,不但能养活自己,还有能力养活别人,那就是最好不过的事了。”将这句话放回文中,恰当的位置是(2分)
A.①②段之间 B.⑥⑦段之间 C.⑦⑧段之间 D.⑧⑨段之间
参考答案:
22.最低生活能力是每个人都具备的,(1分)如果没有是人生最大的悲哀。(1分)
23.运用万能的手,自己谋生的能力。(2分)
24.例证法(1分) 捡破烂这种最低生活能力,不仅能够生活,而且能为社会做贡献。(2分)
25.D(2分)
观摩幼儿园半日开放活动有感 21
活动中有惊喜,有快乐,有满足但肯定也有不足。我们辛辛苦苦的工作在今天得到了展现与证实。活动中,我们能看到家长对我们的体谅与信任。通过这次活动家长们也更好的了解了自己的孩子,见证了孩子的进步与不足。现把本次开放日活动总结如下,期望有助于下次的开放活动更好更成功!
一、早餐活动
我们根据每个幼儿平时的进食量分配了早餐,餐中鼓励幼儿安静进餐。个别幼儿因为众多家长的围观而影响了进餐量的,我们老师也及时向家长做了解释说明,对于平时进餐较慢的幼儿,我们安排了专门的老师进行照顾。
二、散步活动
每位小朋友都能高兴的积极参加,大部分幼儿都能愉快地听从老师指挥,家长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三、入厕、盥洗、喝水、加点
入厕分男女组进行的,盥洗有老师督促,幼儿喝水秩序较好,我们也特别关注了平时不爱喝水、不爱吃水果的个别幼儿,让家长体会到我们的细心与耐心。
四、教育活动
在教育活动中,家长们都看到了自家孩子在课堂中的表现,找到了孩子的优点与不足,活动中大部分幼儿都表现得很积极,尤其是于泽楷、桑曼琳、翟泽宇等小朋友发言特别积极,在活动中我也关注了对个别内向幼儿的培养,如:陈博洋、逯若萌、张晓蕾等,总体来说,教育活动完成得不错。
另外,因为家长较多,孩子的'精力集中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有的家长表现了焦急、担心的情绪,我们也利用课间时间与家长做了交流,有的幼儿确实平时上课表现不够理想的,老师也利用本次机会与家长做了深度交谈,为家长提供了一些改善建议,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五、间操活动
间操活动是孩子比较喜欢参与的,间操的活动性、有趣性、丰富性吸引了家长,孩子能跟老师一起活动,一起做操,虽然动作不是很标准,但家长们还是比较满意的。
通过家长反馈意见可以看出,家长们都很体谅老师的辛苦,也很认可老师的付出,大家都希望像这样的开放活动多多举行,不断增加家园合作与沟通。
观摩幼儿园半日开放活动有感 22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动“真教育”全面铺开,实现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新局面,达到沟通、理解与共建和谐教育、和谐社会的目的,推动庵前小学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真正体现到解决问题、服务群众上。学校于 20xx年11月 17 日举行 了“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走进校园,了解学校的发展趋势并参与学校的管理,让家长走进课堂,关注教育,了解课堂教学和课改走进新课程;走近孩子,倾听心声。搭建社区、家长、学校友谊的桥梁,增进家校联系,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特作如下小结: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家长开放日”工作,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李福满校长任组长,学校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开放日”活动的方案。班主任加强对学生的常规教育,作好学校环境的布置,卫生的清扫、图书角的摆放。教务组认真落实教师的展示课,敦促教师备好课,作好各项准备工作。学校从上到下高度重视,协调合作,确保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活动丰富,家长欢迎。
这次活动安排了家长听课、参观学校及观看学生的大课间活动、第三届家委会成立、问卷调查等多个环节。教师们向家长开放随堂课,涵盖了语文、数学等学科。家长参观了学校校园和“各室” ,充分感受到学校近几年来在办学条件改善上的巨大变化。家长们还饶有兴致的参与了孩子的课外活动课,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学校教室的空间有限,所以学校这次只开放了2个班级,邀请了这两个班级的。家长和学校家委会的成员,来了七八十人,这充分说明了家长们对学校和教育教学工作的高度关注。
三、评价客观,反映热烈。
为了充分了解和征求家长的意见,在第三届家委会成立会上,李校长向家长简要介绍了学校教育教学、特色创建、办学条件、健康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我们通过家长的意见反馈中看到,广大学生家长对这次“开放日”活动的组织非常满意,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取得的点滴进步感到非常满意,尤其对班主任老师的辛勤劳动表示了由衷的感谢。对学校近几年来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取得丰硕的办学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建议学校多举行此类活动。
这次开放日活动不仅给家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搭建了通畅信息桥梁,多方位促进了学生和谐、快乐、健康成长,增进了学校、教师和家长理解、互信、支持与合作,营造了更为良好的育人氛围。
观摩幼儿园半日开放活动有感 23
为了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情况,帮助家长不断获取新的教育理念,增进幼儿园、教师、家长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更好地达到家园共育目的。20xx年5月7日,我园成功的举行了家长开放日活动。本次活动以上午召开家长会、参观校园、展示教育成果,下午开放教育活动观摩、园长接待日的独特形式进行,向家长展示教学展示、游戏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主要以游戏活动展示为载体,在视觉、听觉、情感几方面给予家长强烈的冲击。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本次家长开放日活动,打破了以往开放日的固定模式,开展了表演游戏、结构游戏、区域活动,以游戏活动形式开展,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学习,增进了幼儿、家长、老师彼此间的情感。
二、家长参与活动,亲身体验愉悦和成功
家长开放日中,调动家长的兴趣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教师们在活动之前,就充分利用了家庭资源,动员家长和孩子们准备了大量的资源。而在活动中,教师还有意加入了家长共同参与的部分,如:大班让家长协助幼儿进行手工制作“扇面画”“风筝”,从而进一步了解了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还帮助家长树立了寓教于乐的教育观,活动中家长们普遍都反映到以后还要经常组织这样的活动。
三、更新家长教育观念,传递新的教育信息
由园领导组织召开家长会、参观校园、展示教育成果、园长接待日更好地保障家长的教育知情权,疏通了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渠道,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帮助学校更好地成长。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不仅是展示幼儿生活、展示教师才能的机会,也是更新家长观念的机会。所以本次家长开放日活动中,教师们利用游戏活动、生活环节、家长反馈会等环节给家长们上了一节生动的课程,把尊重儿童、相信儿童、充分给予儿童机会等宝贵的经验传递给了家长。在家长的信息反馈中,许多家长都感觉茅塞顿开,在开放日活动中,发现了自己孩子的`一些潜力,同时从教师的教育行为中吸取了许多的宝贵经验,更新了教育观念,从而纠正家长小学化倾向。
四、提高了教师的现场调控能力
教师们在开放日活动中,都感觉个人能力有所提高,不管是教学上,还是对孩子的管理上,当有家长在场,能熟练流畅地组织孩子有秩序地参与活动,得到家长的认可,能让孩子感觉家长在是一种活动的动力,是很不容易的。
本次活动展现了新的。教育观,寓教于乐,还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参与性,同时又调动了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中充分展示了我们教师的才能,还将一些新的教育观念传递给了家长,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孩子独自睡觉 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24
科学上讲,宝宝独自睡觉是有好处的,长期与大人同睡并不是很好,假使与大人一个被窝,大人身上的病菌容易传染给宝贝,尤其是皮肤病和呼吸系统等疾病;有时父母翻身或动弹时还会惊醒宝贝,影响睡眠质量。
孩子独自睡觉 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3岁之前分床睡眠的好处:
克服心理障碍:分床睡眠有助于孩子面对常见的恐惧心理(如怕黑、怕怪物、不敢独睡等等),让孩子逐渐养成勇敢、不怕困难、不依赖他人等良好品质,并学会从父母之外的其他途径获得安全感。
养成良好睡眠习惯:分床睡眠,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的“私人空间”都变得更大,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也更有保障。
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分床睡眠可使孩子逐渐明白自己已经“长大了”,并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可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孩子对其他的行为规范也更易接受。
婴儿期
具备条件的家庭可以在宝宝出生前,就布置好色彩斑斓的婴儿房,从一降生就培养宝宝单独睡的习惯。刚出生的宝宝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习惯,所以习惯的培养比较容易。但新爸妈可能会对单独睡的宝宝很不放心、也不忍心,宝宝的单独睡计划也许因这种原因半途而废。所以,想让宝宝单独睡,新爸妈首先要战胜自己。
妈妈技巧:经常让宝宝听到你的声音
安全感是宝宝自己睡的前提。4~6个月的婴儿,已经开始对周围环境有所响应,从这时开始,对父母的离去或独自一人会产生紧张的情绪。这时,无论父母在家里的哪一处,都要让宝宝听见你的声音,让他知道你就在附近;对宝宝的情绪反应随时做出响应,只要让宝宝有充分的安全感,他就会乐于单独睡自己的小床。如果妈妈为方便喂奶,并且减轻夜间育儿的麻烦和孩子的恐惧,父母可以先把宝宝的小床放在大人的卧室,观察一段时间,感觉没问题了,再让宝宝睡自己的房间。
低幼期
2~3岁的宝宝能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来,自我意识开始一天天壮大,能够初步地照顾自己,很多事喜欢自己来,做什么事情都很投入、很认真,最不喜欢别人插手他的“工作”。这恰是培养孩子从行为到心理独立的好时机,最好能让宝宝“独霸”一张床,让宝宝顺利摆脱对父母或者照顾者的依赖。
一般而言,最好在孩子3岁之前与父母分房分床睡眠。因为孩子到3岁左右时已经能分清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有了最初的性别意识,心理处于一个重要发育阶段。如果长时间与父母同床睡觉,有可能影响孩子的发展,可能滋生恋母或恋父情结,导致孩子日后缺乏自爱、自律,甚至形成性识别障碍。
妈妈技巧:给宝宝布置一个他喜欢的“窝”
如果宝宝有单独的房间,最好把房间装点得色彩斑斓、童趣温馨,墙上贴一些宝宝的照片和他喜欢的动画人物。
妈妈更可以在小床及其周围独具匠心,比如把小床布置成小船、军舰、大汽车或胖胖熊等有趣的形状,周围挂上卡通小动物、小玩具、漂亮的贴画等做装饰,再把宝宝平时喜欢的玩具摆在床边,告诉他,小动物是他的保护神。必要时可以给宝宝一个能抱着的毛绒玩具,也可以给宝宝讲故事或轻拍宝宝进行诱导睡眠,使宝宝有安全感后能安静入睡。
中幼期
3~5岁这个时期的宝宝非常在意语言和感情的交流,常常会在入睡前黏着爸爸妈妈,还会试图“赖”在爸爸妈妈的大床上,不会心甘情愿、高高兴兴地独自去自己的房间和小床。有时甚至需要爸爸妈妈软硬兼施。
妈妈技巧:睡前故事加晚安
和宝宝分床的最初阶段,父母在宝宝睡前多陪他一会儿,讲些好听的故事或读孩子喜欢的书,也可和宝宝一起听配乐童话故事,或放一段轻松、优美的音乐。之后,平静地和宝宝互道晚安,再和宝宝一起向娃娃、玩具、宠物说晚安。这样的仪式,将让宝宝有更多的安全感,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在愉快的氛围中,使宝宝心情放松,产生想睡觉的感觉。
大幼期
宝宝5~6岁的时候,性格特征已显出端倪,自立和自理的本领都大大增加。顺应他的个性,适时地加以鼓励、引导,宝宝头脑中的独立意识就能发挥出来,做起事来像个小大人,有时候他甚至可以做得比大人还好。这时候父母完全可以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宝宝在自己的小房间独自睡了,最起码也该睡自己的小床。如果这时候还不放手,仍让孩子和父母睡,他会很自然地把这种“依赖”看成必然。
妈妈技巧:变换小床位置增加新鲜感
可以带宝宝到已分床睡觉的亲戚朋友家串门,在征得同意后,参观小主人的床,爸爸妈妈有意识地当着宝宝的面询问小主人跟谁睡,并作出惊喜的样子说:“你真行!一个人睡一张床,像个大孩子了。”顺便也可以夸夸小床柔软、漂亮。
这时候,孩子会因羡慕觉得“我也应该有自己的床”,并希望在小朋友面前表现一下自己也长大了的样子,父母则可趁热打铁鼓励孩子单独睡一张小床。还可尊重宝宝的愿望,不断变换小床的布置,让孩子总是充满新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