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读后感 > 《一问一世界》读后感【11篇】正文

《《一问一世界》读后感【11篇】》

时间: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

《一问一世界》读后感 1

对于杨澜来说,从某种意义上讲,世界是用来问的。

《一问一世界》汇聚了杨澜和上千位名人的思想精华,每个问题都能让人洞开视野,解决困惑。书中摘录了很多杨澜采访成功人士后的真实感触,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杨澜对真实人性的探求。书中还有很多对传媒行业的回顾和对前景的展望,浅读几章就感慨颇深,我想这本书是值得去品读的。

“生命有无数的可能性,你的梦想还在沉睡,为什么不把它唤醒?”杨澜有种独特的气质与魅力,她充满智慧,敢于挑战一切。她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每一步都充满挑战性,她对待工作的敬业,她的才学,她的睿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她对理想永不懈怠的追求精神让我感触最深。梦想这个字眼虽然令人神往,但它却总是和现实大相径庭。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够始终坚守自己的梦想,并把它付诸现实。

少年时有梦,这不足为奇。承载梦想还需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困难,承受失败。假如有了梦想而不去坚持,那是悲哀的。不管岁月如何流转,杨澜心中一直珍藏着这个梦。为了实现自己的梦,她一直努力着。一路走来,她承受更多的是艰辛,失败和忐忑。她所获得的一切不是靠运气,而是她朝着坚定目标,不懈地发奋获得的。她积极应对人生的态度,还有应对各种问题的灵活应变,在适当的时候懂得选取,是她一步步实现梦想的基石。因为有梦想,所以坚守,所以执着。

不要被现实消磨掉梦想的光辉,要让梦想的光芒一直照耀着我们前行的道路。坚持不懈的发奋是实现梦想的必要条件,豁达的心态是享受追梦的静心剂。别整天把自己搞的很忙,每天无论多忙也要给自己一点思考的时间。杨澜问出了一个世界,也许我们并不能像她那样的优秀,但至少,我们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用问来探索,来提升自己,向着自己的梦想前进。只要敢于尝试和坚持,不放弃,即便梦想再遥远,也总会有到达的一天。

——《一问一世界》读后感 2

《一问一世界》是杨澜入行20年的传记作品,立体展现杨澜20年十分媒体生涯,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杨澜和杨澜眼中的时代真相。在本书中,杨澜回顾了自己从1990年到2010年的生命跨越和岁月流转;她与基辛格、克林顿、布莱尔、老布什、李光耀、韦尔奇等高端人物的交往秘辛;她如何在人生每个节点自由潇洒地转换;她对“赢”的重新明白和体悟;她的20年十分媒体生涯和她眼中的传媒江湖……真实呈现她的“阳光二十载”:与电视偶然结缘、离开央视、出国留学、创办阳光卫视、《杨澜访谈录》、申奥形象大使……杨澜对自己20年媒体人生的审视与展望:以提问为生的她,对“赢”有了新的感悟;对“女性”有了理性的界定;对“问”有了执著的回归。

确实,我喜爱杨澜,是正因她有种独特的气质与魅力。虽然这本书是杨澜和朱冰一齐著作的,但我更多的是关注杨澜的经历与推荐,也许这就是一位你所钦佩的人对你的影响。自从收到这本书后,我就喜爱在静静的夜里,坐在床上,认真地阅读每一章节的资料,正因只有在夜里时,我才能静下心来,体会书中资料。我喜爱慢慢的阅读,只有那样我才能感受到她的体会与经验,读后也会想,当在自己遇到这中状况,我会怎样办。杨澜用自己一步一步走来的事实激励着我前进。

书中摘录了很多杨澜采访成功人士后的真实感触,每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不愿言及的心痛,在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她对真实人性的探求。书中还有很多对传媒行业的回顾和对前景的展望,浅读几章节就有如此多的感慨,我想这本书还是值得去品读的。

杨澜确实是一位传奇女士,她是一位融合了东西方知性美的女性,她用她的人文观看待世界,发掘人性的真善美。我之因此钦佩她,不是正因她华丽的成功,而是正因她一路走来,应对人生的态度,还有应对各种问题的灵活应变,在适当的时候懂得选取。她所获得的一切不是靠运气,而是她朝着坚定目标,不懈地发奋获得的。

不管你走上了哪条职业大路,首先要对得起自己的心,只要认定了就不好在行动的时候后悔,坚持不懈的发奋是实现梦想的必要条件,豁达的心态是享受追梦的静心剂。长江后浪推前浪,杨澜固然是一个成功女性的典范,她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值得每个女生学习的人。我们要自勉。

《一问一世界》读后感 3

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想更加了解下杨澜这个成功者。自己们平时见到的,是杨澜出现的电视上面风光的形象,而对于自己来说,更想知道她背后的故事。果然,这本书写到了她成功背后的点点滴滴。看完本书之后,觉得有必要写下她给自己的几个启示。

生命有无数的可能性,你的梦想还在沉睡,为什么不把它唤醒?这句话,自己看了很多遍,每次都让自己充满着力量,兴许自己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但是自己没有行动的动力。正是因为梦想,让杨澜在1994年毅然离开了让� 无论如何,一个人没有了梦想,正如航海中没有了指南针而变得目无方向,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想法,只要有一丝实现的可能,就请你坚持到底,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团队的力量。如果把杨澜的所取得的成就归于一个人的功劳的话,那是不太现实的。其实在杨澜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些无名英雄,但是他们都是响当当的人物,无论是在上海的团队,还是在北京的团队。每一个对嘉宾的问题,都是这些人物,如复旦大学教授蒋昌建,不断收集嘉宾资料,然后经过整理,细细挑选才整出来的,所以每一个问题是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当然在电视机前自己们只看到了睿智的杨澜,却忽略了背后的英雄。

背后的人。还有让杨澜幸运之处就是她遇到了他生命中的贵人——吴征,从最初的一个小小的想法,到阳光卫视,阳光基金会的创立,这些都离不开吴征的支持,无论是从精神上还是从物质上,吴征的出力都是至关重要的。阳光卫视创办之初,启动资金缺乏,卫视的运作困难,从商的吴征就拿出3500万港币与友利电讯联手收购了香港良记公司,并更名为“阳关卫视网络电视有限公司”,并且还负责与海外供片商进行谈判,除此之外他还请来了他担任香港亚视营运总裁时的老部下徐小明担任阳光卫视总裁,这才让阳光卫视得以运行下去。在阳光卫视收视群和收视率提不上去的时候,电视运作的资金越来越多而收益却远远不够,阳光卫视的发展步履维艰,关键时刻,吴征建议把阳光卫视的控制权转让出去,虽然就这个问题他们俩曾发生过激烈争吵,但最后为了阳光卫视的生存,杨澜还是服从了丈夫的决定,如果当初杨澜坚持只做纪录片的话,阳光卫视只会被商业市场淘汰出局的。所以,每个成功者的背后总是有个为他/她默默付出,时时刻刻支持他/她的人,杨澜也不例外。

……

问一世界读后感 4

很喜欢杨澜在开篇的一段话:当你为了一个理想去奋斗,而且经历过挫折的时候,我认为你对整个世界的理解,会更深一步……是的,这是人生非常宝贵的财富,一个人经历过很大的欢喜,也经历过很大的挫折,但是他还是能够站起来,重新回到要做的事情上来,我觉得这是对一个人很大的考验,我体会很深。

《一问一世界》是杨澜入行20年的传记作品,立体展现杨澜20年非常媒体生涯,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杨澜和杨澜眼中的时代真相。在本书中,杨澜回顾了自己从1990年到2010年的生命跨越和岁月流转,她与基辛格、克林顿、布莱尔、老布什、李光耀、韦尔奇等高端人物的交往秘辛,她如何在人生每个节点自由潇洒地转换,她对“赢”的重新理解和体悟,她的20年非常媒体生涯和她眼中的传媒江湖……真实呈现她的“阳光二十载”。与电视偶然结缘、离开央视、出国留学、创办阳光卫视、《杨澜访谈录》、申奥形象大使……杨澜对自己20年媒体人生的审视与展望。以提问为生的她,对“赢”有了新的感悟,对“女性”有了理性的界定,对“问”有了执著的回归。

书中摘录了很多杨澜采访成功人士后的真实感触,每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不愿言及的心痛,在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她对真实人性的探求。书中还有很多对传媒行业的回顾和对前景的展望,浅读几章节就有如此多的感慨,我想这本书还是值得去品读的。

杨澜确实是一位传奇女士,她是一位融合了东西方知性美的女性,她用她的人文观看待世界,发掘人性的真善美。我之所以钦佩她,不是因为她华丽的成功,而是因为她一路走来,面对人生的态度,还有应对各种问题的灵活应变,在适当的时候懂得选择。她所获得的一切不是靠运气,而是她朝着坚定目标,不懈地努力获得的。

不管你走上了哪条职业大路,首先要对得起自己的心,只要认定了就不要在行动的时候后悔,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实现梦想的必要条件,豁达的心态是享受追梦的静心剂。喜欢杨澜,喜欢她的独特气质与魅力。

问一世界读后感 5

在一开始书中就提到萧伯纳的话:“一个理智的人应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只有那些不理智的人,才会想去改变环境适应自己。但历史是后一种人创造的。”能够创造历史的人士极少数的精英,还有很大一部分的人是要过普通人的生活,我想我就是这芸芸众生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是要打理好自己的事情。

杨澜是一个很有自己主见的女性,正是因为这种非常自主的性格,让她赢得了进入《正大综艺》的机会,在那个年代那时社会刚刚经历动荡,气氛沉闷,人们厌烦了生硬的电视语言,希望通过电视了解外部世界,在更人性化的交流中放松心情,有更多的空间来表达个性。她就以清新、对新事物有种好奇的风格主持者节目,她就是在做她自己,又是在迎合时代的需求,相辅相成,共同成长。制作节目不是社会需要什么就做什么,而是要做一些引导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做人何尝不是呢?先不说为国家、为民族、为世界做出多么宏伟的贡献,在没实现前都是废话,最少要做好自己的份内的事情,给周围的人一个正确的印象、理智的引导。阳光卫视也是秉承着这种理念“从国家文化的角度,阳光卫视不仅要让世界看到政治和经济发展中的中国,而且还要让世界看到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在文化上的`演进;第二,未来的电视格局应该是分众的时代,每个观众都有个性化的需求。阳光卫视致力于满足部分观众对深度内容的需求,通过记录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制作高品质的电视节目。”

听到“双轨”这个词有点新奇,它的意思大概是在适当的调节下,生活和事业两个列车可以同时前进。杨澜不仅有美满的家庭,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还有自己的事业,一个成功的传媒人士。同时做几件事情是比较辛苦的,特别是要兼顾好母亲和公司创始人的身份,为了不妨碍胎儿的发育,杨澜头痛发作时都是苦苦忍受着;怀孕期间对牛奶过敏又时常呕吐,为了不影响工作,她都是呕吐后补个妆又接着忙手头的工作。我想换成是我的话,早就丢下手头的工作回家安心养胎去了,何苦受这份罪,我这就是小人物的想法,哈哈。杨澜的收获是“阳光卫视”成功在香港开播,这也是这位最美丽的孕妇最幸福的时刻。

“睿智,有时不在于为别人指点了多少迷津,而在于能否在恰当的时候给自己一个正确的选择。就像聪明的登山者,不是一味攀爬,而总是在山麓小憩时,眺望云海去分辨到底哪一座山峰最终将属于自己。”都些人比较幸运,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价格,有些人却要花很多时间去探索,也就有了天才少年和中年(或是老年)得志的区分,总有找到了自己合适的位置,才能绽放出人生的光明,不管是做以颗耀眼的恒星还是闪烁的繁星。

惊讶于杨澜节目的魅力,总会能聊到嘉宾一些个性化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观点,她做节目一直都是坚持“人都不是完美的,还原不是简单赞美式的描述和概括,而是带着独特的人生感悟,去解读嘉宾的内心成长。”这也是沟通的艺术啊,读到每个人的内心里。杨澜采访的都是高端人士,这些人都已经经历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在接近事业的顶峰并逐渐下滑回归生活,所以这些成功人士会看淡金钱、名利,更多的是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

问一世界读后感 6

很久很久以前就很喜爱杨澜,那时似乎说不出很多的理由,只知道她很厉害,很有名。而今有缘阅读了她的《一问一世界》,多年前的这份情感有了更真实的寄托,对杨澜的喜爱便有了更多真真切切的理由。

《一问一世界》是一本既具锐意度也有温暖度的作品,杨澜亲述她从1990年到2010年的生命跨越和岁月流转:与电视偶然结缘、离开央视、出国留学、创办阳光卫视的失败与艰辛、十年《杨澜访谈录》的台前幕后、担任申奥形象大使等。书中还透露了她与基辛格、克林顿、布莱尔、老布什、希拉里、李光耀、韦尔奇等高端人物的交往。杨澜充满智慧,敢于挑战一切。她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每一步都充满挑战性;她对员工的关心真诚,处理事情的大气、豁达;对待工作的敬业专注,她的风度,她的气质,她的才学,她的睿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作为女性,作为母亲,杨澜身上的很多很多都让我自叹不如。但是,拜读过此书,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她对职业理想永不懈怠的追求精神。梦想,这个字眼虽然令人神往,但它却总是和现实大相径庭。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够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并把它付诸现实。

年轻时有梦,这不足为奇。年轻时的我和杨澜一样,拥有美丽的梦想。那时,我雄心勃勃,以100%的热情对待工作,从来没有正因任何困难而阻挡前进的步伐。记得那时,为了上一节公开课,一次次修改教案,一次次试教,几乎到了整晚整晚不休不眠的程度;为了找到一篇论文的理论支撑,泡图书馆,上网,摘抄,也几乎到了忘我的境界。

一个人的心中假如没有梦,就像心飘忽着,没有落脚的地方。可假如有了梦想不坚持,那更是悲哀的。如今,随着岁月的流逝,从事教育工作已十年有余,以前发奋过后的一无所获,以前经受的失败、挫折,让以前的雄心壮志都归于平静,自己还经常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告诉自己无需像年轻时那么发奋,梦只属于年轻的岁月。其实,不发奋的理由唯有自己知道:承载梦想还需有足够的勇气去理解困难,承受失败。不管岁月如何流转,杨澜心中一向珍藏着这个梦。为了实现自己的梦,她一向发奋着。一路走来,她承受更多的是艰辛,失败和忐忑。每次当外人都觉得这是个不可逾越的难关时,杨澜总是用心应对;每次当理想不得不应对现实的挑战时,在苦苦挣扎中,她毅然决然选取了坚持自己的梦想。

杨澜是美丽的,正因梦想,正因坚守,正因执着。

我也以前美丽,正因梦想。多少像我一样的人都以前美丽。可你、我的美丽都只是昙花一现。正因你我没有坚持,只是一厢情愿地把梦想归属于年轻的岁月。在失败挫折过后选取的是放下和逃避,安慰自己的也是一个个单薄的理由。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今这个唯利是图,物质优于精神,金钱打倒一切的现实社会里,有人为了金钱,放下了做人的尊严;有人为了名誉,追腥逐臭;也有人为了利益,六亲不认。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在绝大多数人都在为盈利,为效益,为名利奔波苦恼时,杨澜也曾彷徨过,但纠结过后,她仍然坚守自己的梦想,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这需要多大的勇气。

法国小说家纪德说:获得幸福的秘诀,并不在于为了追求快乐而全力以赴,而是在全力以赴中寻出快乐。杨澜全力以赴了,为了创办阳光卫视,她倾注了全部的心血,投入超多的精力;家庭上,她与子女共成长,尽量让自己做一个最好的妈妈。其实,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古有范仲淹,他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理解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最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还有王羲之、匡衡等。今有西单女孩,旭日阳刚等。

每个人都有梦想,梦想直接指引着一个人一生的幸福。在人生的道路上,最需要做到的是不好被现实消磨去梦想的光辉。要让梦想的光芒一向照耀着我们前行的道路。让它一向对我们有所指引,并且一向尝试向它靠近。梦想给我们绘就了一张人生地图,只要敢于尝试和坚持,不放下,即便梦想再遥远,也总会有到达的一天。杨澜是梦想的追求者,�

《一问一世界》读后感 7

在出差马来西亚展会期间,我有了一块自己的不受干扰的时间阅读一本书,于是我在机场买了杨澜的《一问一世界》,因为我想从杨澜拜访的世界名人中找到一些感悟和精神激励。

这本书在讲杨澜采访的人的特点的同时,更是在讲杨澜是如何成长和作采访的,如何坚持做有国际视野的高端访谈节目,讲她所坚守的`职业准则和对高质量节目的要求,以及如何适应媒体行业的日新月异。我最大的几个收获归纳为:

1、即使是做一档半个小时的拜访,杨澜团队也是需要作详细的准备工作的,要阅读大量的采访者的专利,论文,记录,从众多的资料中了解,归纳,提炼出几个最有深度的问题。最后呈现出来的半个小时的采访只是个人和集体大量努力最后表现出的冰山一角。所有的行业的持续优秀是持续努力和学习的结果,绝不是某些天赋就能有的结果。

2、杨澜的学习精神很让人佩服,不断的努力学习,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同时又不断接受新的观念,增加新的能力,比如她就每天学习20分钟的法语,为了达成2020年对友人的承诺。而我不能说比杨澜更忙,所

3、类似这样的书是值得多次阅读的,拜访每个人物所获得的感悟,其实是看到人的共同烦恼,可是有些优秀的人是如何应对这些人类共同的焦虑和问题的。人要做自己喜爱的,充满激情的事情,要有梦想,这样才能在不断地挫折面前不忘初心,坚持不懈。

《一问一世界》读后感 8

记忆中,一定要为故乡开出满园春。

——题记

最爱故乡的春。

我喜欢她的童真。

故乡的春像个任性又直率的孩子,说来就来。拿着筛子摇了满村的细雨,乘着清风满园的跑,一边跑还一边从口袋里掉出几朵花来。于是,整个村子都变得活泼起来了——农村没有那么妖艳华贵的万紫千红,也没有群蹀环绕的眼花缭乱。偶尔碰到几只栽倒在花田里的粉蝶,我便悄悄跑去一拢,再把手松开——那只粉蝶扑了几下翅膀,摇晃了一下又懒懒的躺了下来——外婆总说它们“饮醉”了,我捂着嘴笑,同时期待着某天自己也可以变成一只小蝶,陶醉在甜甜的花梦里。喜欢戴着外婆亲手编的小草帽,牵着她那粗糙温暖的手,趁着这春光去田里大闹一番,再从邻居伯伯家的蚕豆地里顺几只蚕豆耳朵,然后放在自己的耳朵上,说试听春天的呢喃:“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我喜欢她的纯粹。

春天的故乡仿佛沉淀进了一个绿色的梦。家乡不多植柳,但有着大片大片的竹林。我家后面就有一大片翠绿的竹林,我常和哥哥在春雨过后拿着小锄头去挖笋。小笋芽儿渐渐地,浅褐色中泛着微微的绿,挖出来了之后还能当做“武器”,想象着自己是江湖武林高手,和哥哥大战三百回合。玩累了便拿回去,又作一道大餐。而竹叶儿只是静静地在我们头顶观望着。记忆中,外婆为我们做了一次竹筒饭,翠绿的竹筒里装着晶莹剔透的米,鲜嫩的豆和脆脆的笋。清新的绿里有一种春天的味道。而春雨往往在春意最浓的时候降临。秘密的织,细细的织,像一张网,笼住了这满村的生机。偷偷地在春雨中伸出了舌头,才惊喜地发现:春雨是甜的!远远望去,这雨还透着淡淡的绿呢!难道是春雨染绿的叶子吗?我总是托着下巴定定地看着雨丝斜斜地飘: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我喜欢故乡的春。即便离开了故乡却依然念念不忘。

只是,这样的春又还有几年?

那晚看到母亲与外婆打电话,隐隐看见她那微皱的眉,有种不好的预感。

“老家要拆了。”终于还是听到了那句话,母亲努力用最平静的语气告诉我,但转身还是忍不住潸然泪下。外面是一场小小的雨,轻轻地贴上玻璃,汇聚,又慢慢地淌下。

今年的第一场春雨。我默默地念着。

因为挂念,开学前回了一趟老家。春还在,不过不像从前一样了。家门前的那座老桥拆了,竹林被砍到了很多,有些干脆一头扎到河床底下再不肯抬头。只有砖缝里蓬勃生长的草儿坚定地当着“护春使者”。

再美好,也终会有变迁的一天啊。我只能一次为安慰,但愿我记忆中的春天未变。若这一切都是已定,那我也只能携着这份记忆,慢慢地向时间长河的那一头走去。

我会一世怀春,愿梦里,也能为故乡开出满园春。

问一世界读后感 9

最近,终于趁着假期,把之前买的《一问一世界》看完了,看完《一问一世界》后,我有了很多的启示和深思。

对于杨澜来说,某种意义上,世界是用来问的……在这本书中,杨澜将告诉你——她从1990到2010年的生命跨越和岁月流转,与基辛格,克林顿,布莱尔,老布什,李光耀等高端传奇人物的交往,又如何在人生每个节点自由潇洒地转换,以及对“赢”的重新理解和体悟,20年的媒体生活。

生活大致平静,心中总有波澜。作为一名中国女性,她是一名出色的CEO,是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是一个好妻子,更是一个好女儿,好媳妇,还是孩子的好妈妈……我欣赏,欣赏她在工作出色的同时把家庭经营得如此温馨和谐,采访了数百位世界政要和各界风云人物的同时还的中国公益慈善大使,创建了中国第一个以历史为主题的卫星频道的同时担任北京申奥形象大使和上海世博会形象大使……这一系列的头衔,不得不说,她很厉害,很优秀,以至于是我,甚至更多女孩学习的榜样。

这本书总共包括六个问题,他们基本涵盖了访谈嘉宾集中的若干领域:国际政治,商业,文化,娱乐,女界,体育,这一个个问题,串联着深刻的印象,成为21世纪第一个十年我们共同的记忆。一直都觉得,交际也是一门艺术,谈吐更是这门艺术的灵魂。如何把自己的知识更好的告诉给更多人,这需要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内化以及睿智的判断与选择,好比教育,更像教师,这引起的的一个反思,如何做个有特色的老师?如何在保持自己个性风格的同时又能兼顾到学习对你的热爱与尊敬?如何把课本上的知识像陈鹤琴老先生说的“活教育”一样引出来?特别是西部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国家及领导又如何出谋划策做到东西部统一?真教育,好教育,活教师是陶行知老先生一生的教育追求,我们应该思考,学习,更应该行动。

一直在问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人类对于自我和世界的认知,似乎一直在发问。有时候,人的好奇心,无药可救。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最后,留下了一个问题,值得自己思考:生命有无数的可能性,我的梦想还在沉睡,为什么不把它唤醒?

《一问一世界》是一本好书,问出了人的本性,问出了这个世界的道理。

百字读后感 10

《小强升职记新版》对于一位时间管理入门者来说,绝对是一本好书,因为通俗易懂。

一、了解时间黑洞,开始时间管理,找到自己的价值观

记得第一次看到对时间黑洞的描述的时候,次次中枪,超市时间黑洞、电视剧时间黑洞、网络时间黑洞,我们就是被一个个相关链接所吸引,你本想花15分钟解决一件事情,结果到之后花了几个小时,开始记录时间日志以后,更加看到了自己的时间黑洞,比如本来只想回家吃饭的时候顺便看一集《步步惊情》,结果又是搜索了独家完整版,搜索了评价,一看时间记录花了3个多小时,当时觉得好恐怖啊,用了这么长时间(有进步!)

找到自己的价值观,经过测试以后发现我此刻的价值观是成就感、经济报酬、人际关系,诚实应对自己,之前觉得我没那么在乎经济报酬啊,但是深思一下,确实,我期望我在公司的努力能获取相应的报酬,这三个都是并列满分,那么如何区分这三者的优先度,我觉得就应是具体状况具体分析!

二、四象限法则和衣柜整理法

作者提到要循序渐进,我也把自己想象成小强,按照老付的要求一步一步来。

四象限法则就是能够依照自己的价值观决定事情的重要程度,和时间底线决定紧急程度,然后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写优先级。

第一象限:重要且紧急,立即去做,如果发现经常做这个象限的事情,就是由于第二象限没处理好,就像一个救火员一样

第二象限(重点):重要不紧急,重点投资时间,做出计划进行细分,持续的推进

第三象限:不重要但紧急,用猴子法则,推到别人身上去,但是要明白明确这不是自己的职责,以及和别人沟通时候态度问题

第四象限:不重要不紧急:尽量少做,浪费时间生命,但是作为调节是能够的,不要花太多时间

衣柜整理法(重中之重):其实这来自《搞定》一书,自己也买了这一套书,但是不明白是翻译原因还是怎样,觉得这本书很啰嗦,虽然懂流程,但是还是没掌握,最近已经开始慢慢的执行了

感觉关于这个方法,用易仁永澄的流程图更加的清晰明了

一问做不做:

不做:删除(垃圾),将来也许(两周内不做或者暂时无条件做),笔记软件(资料)

做→二问谁来做:

别人:等待清单(只需要跟踪结果)

自己→三问复杂吗:

复杂:项目清单(多步行动),分解成行动到下一步行动清单

不复杂→四问怎样做:

2分钟以内能够完成(立即去做!)

有指定日期时间(放到日程表)

更适合别人去做(等待清单)

抓紧时间去做(下一步行动清单,ASAP)

以前分不清项目,任务,行动的区别,在那里让我有了不同的认识,小强里提到:

项目:多个步骤,多个人完成,关注的是沟通协调

任务:多个步骤,自己完成,关注的是事情本身

行动:主要是执行的时机(选取行动时我们要从时间\环境\精力\来思考),提高效率的一个小方法,将多个一样情境的一齐做

原则、愿景、目标、职责、任务、下一步行动

另外对于人生的六大高度,我一向掌握不好,但是最近开始看到易仁的博文,当你不明白要做什么的时候,随便做点什么坚持下去,不能因为做不好年计划,就不做计划,所以我此刻的做法是,先去确定大的方向,然后从周计划、日计划、行动管理开始入手

三、遇到问题怎样解决

1,臣服与拖延:臣服环境,臣服精力,臣服天性(惭愧!以前在博客上看到这篇文章,但是就是看看而已,这次觉得有深刻的领悟)其实也就是先接纳,再想对策!以往遇到很多事情想到的就是要去抵抗他,要去破解他,结果可能筋疲力尽,柔能克刚,如果先从内心接纳他,或许就有不同的方法了。

番茄工作法,也就是精力--恢复---精力---恢复(那个枇杷的方法,我只想一天吃那么多,不会吃的想吐吗,哈哈)

另外将事情游戏化,这个就应有很多理念是来自《游戏改变世界》,以前常常分不清一个可操作的具体行动是什么?因为自己是游戏爱好者,所以看到作者举例时,我又对具体的行动有了认识

最重要的:找到自己的使命感

2,处理临时紧急事件,没办法,先处理好情绪,再去处理事情,的确,以前被一些事情打断的时候,总是很烦躁,结果是什么事情都没做好。

3,要事第一

清理了小石子,最大的石头没力气清理了,还是会挡路,所以懂得决定“要事”,“要事越做越少,琐事越做越多”

四、养成一个好习惯:找到驱动力,驱动力>约束力

战隼大师也是我十分佩服的,此刻正在按照他的一些读书方法进行实践

找到内心驱动力,你就会自然而然的去做那件事情,最近我开始每一天早起,早起后阅读,开始关注自己的时间,做能够提升自己的事情,连周末都早起了,哪怕昨日打了羽毛球要散架了,以前想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于是制定计划,写下来说给自己什么奖励等等,但是还是失败了,而这次,就好像是突然的觉得自己要这么做,甚至没有登记什么监督表,因为我明白,我找到了真正让我想做成这件事的内心感受。

再微不足道的成就都要大肆庆祝,将平时自己想要的,想做的写到一个清单,这样就不怕没奖励了,好办法,哈哈!

五、落实到地

用SMART法则去将目标具体化,用思维导图分解计划,用甘特图跟踪进度,用九宫格去平衡(晨间日志的奇迹)

那里就是一些具体的工具了,能够再加上一个用doit管理行动

以前总是感觉思绪像一团乱的毛线,这样一疏理就感觉清晰很多了

另外一些领悟:

1、做事之前经过前置决定,再去接下来的步骤,而不是觉得一件事紧急就立刻想也不想就去做等等

2、时间管理不是记录每件事情花了多少时间,而是将时间花在我们想要它去的地方

3、自律即自由,就像蓝色药丸,是由你掌控大脑,不是大脑控制你。

4、常常问自己下一步行动是什么?

《一问一世界》读后感 11

断断续续的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略读了杨澜出道二十几年的首部自传性的《一问一世界》。讲述了杨澜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央视记者、主持人到如今一个成熟稳重的,可以轻松应对各种环境的记者、主持人。同时她也是以为企业家、慈善家。

杨澜采访过世界上许多许多成功的人,有巴菲特,比尔盖茨,这些我们熟悉的人,也许是他们影响了杨澜,文化影响了杨澜,同时也成就了杨澜!

杨澜对于自己的传媒文化事业有着狂热的追求。一路走来,杨澜从当初的青涩,到如今的稳重,可以说,每天,杨澜都在不断的吸取新的文化,每天都在不断的思考,可是始终如一的是她和她的“梦之队”共同打造的《杨澜访谈录》。追求精益求精的她对她的“梦之队”和《杨澜访谈录》有着极高的要求。高端、有品位是基础,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雷打不动的“杨澜精神”。在她的团队里,大家都是全力以赴的去工作,甚至这套访谈录已经远远超越了维持生计的工作,在“梦之队”里工作的每一个人,都热爱和追求着自己的事业,每一个人都在用心去工作,将自己融入自己的事业。同时,也是《杨澜访谈录》此生的追求!

杨澜对于事业的狂热追求已经超出了对于现实生活中可以用物质衡量的任何东西。

杨澜对于他的传媒事业来说,由于狂热的追求,她,毫无疑问是位佼佼者,更是中国传媒业的领军人物!正式由于对新闻事业的狂热追求,她,仿佛忘记了自己同时也是一名企业家,杨澜可以为自己的采访不惜一切的金钱来制作一期节目,高端、有品位已经烙如人心。为此,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杨澜,也仅仅是一个对自己的新闻传媒有着狂热追求的女人,对于商场上的“低成本高回报”这一类术语是模糊的。我们也可以说她更本不在乎钱,因为对于一个记者来说,“某种意义上,世界是用来问的……”

杨澜,也仅仅是个女人,一位母亲。杨澜的工作繁忙,可是杨澜可以很好的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她回到家,能和女儿一起看《喜洋洋与灰太狼》,在儿子的钢琴课上,是到勤率最高的家长,杨澜可以说把工作和家庭协调到了极致。

下面,是书中我喜欢的几句话,希望与大家分享:

1真正的成功,不是赚了多少钱做了多大的官,而是有一天出去这一切身份的时候,还有人在你身边对你微笑

2一个理智的人应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只有那些不理智的人,才会想去改变环境适应自己。但历史是后一种人创造的

3当我们回首历史,我们要问“为什么”,当我们面向问来,我们要问“为什么不”

4生命有无数的可能性,你的梦想还在沉睡,为什么不把它唤醒?

5所谓远见,即洞察力,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掌握和对未来趋势的预测。它是某种稀缺资源,不是因为它要求当事人有多聪明,而在于能否在正确的时间做出正确的决定

6真相,就在你不断突破偏见而最终掌握的背景之中

7明日的创建,今日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