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读后感 >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精选21篇】正文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精选21篇】》

时间: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1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怀着对革命领袖的无比崇敬,怀着对历史精神的深深敬意,我看完了《恰同学少年》这部书。

在书中,我深深地为当年那气宇轩昂、胸怀天下的少年学子和他的同学们充满朝气的青春活力和豪迈的革命气慨所震憾,深刻地感受了时代伟人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非凡的风采。

在我脑海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段话:“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人有理想,有信念,懂得崇高与纯洁的意义。假如眼中只有利益与私欲,那人和只会满足于物欲的动物,又有何分别呢?林文忠公有言: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我若相信崇高,崇高自与我同在!而区区人言冷暖,物欲得失,与之相比,又渺小得何值一提。”

青年和他的同学们在青春年少时期,正是风采、才华旺盛之时,他们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何等的萧洒;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又是何等的执着和豪迈。为我们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古人云:“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说的都是关于少年志向与成就事业、实现理想抱负的辩证关系。志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想,二是实现理想所必备的意志和毅力,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因此,胸怀远大理想,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应当是中国青少年报效祖国,有所建树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走向世界的最重要的力量之源。

读着他们的故事,我仿佛体验了这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见证了他们之间纯真美丽的爱情故事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2

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喜欢读《恰同学少年》这本书,我迷上了这本红色励志小说,天天手不离书。

这本书讲述了毛同志等青年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求学生活,书中充分展现了毛同志、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优秀青年为了寻求理想而奋发向上的斗志、敢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与情怀。体现了他们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

《恰同学少年》不仅讲述了激情的少年也讲述了杨昌济、孔昭绶等优秀老师的伟大。

在这本书中,有许许多多我敬佩的人,我最敬佩的人有两个,一是助人为乐、默默奉献、少为人知的易永畦。易永畦从小就体弱多病,无法剧烈运动,他便默� 他经常悄悄地帮毛同志缝补好破了的鞋子,临近期末,他还帮忙泽东连夜复习数学。我敬佩他默默做好事而不求回报,敬佩他的善良和好学。

另一个我最敬佩的人就是有勇有谋、勤俭节约、爱读书、全身是胆的毛同志。毛同志勤俭节约爱好读书,他的鞋破了也不换,却把买鞋的钱用来买书,省吃俭用天天订报纸、买书,关心国家大事。他读书十分认真仔细,遇到不会的就查字典并标注出有意义、重要的句子,他的标注经常比书上的字还要多。他有勇有谋,胆识过人,在一次假扮桂军守卫城市时,其他学生的冷汗像瀑布似地往外流,而毛同志去临危不乱,十分冷静,有时竟然哈哈大笑起来,没有一丝的紧张。

书中曲折的故事不停地回旋在我的脑海中,让我感叹、感慨,我敬佩一代伟人的豪情壮志,他们意气风发、敢做敢为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这句名言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我要做一名刻苦勤奋的少年,强壮我的身体、智慧我的头脑,树立远大的志向!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3

浑身是胆的毛泽东,谨慎有余的蔡和森,儒雅理性的萧子升,少年才俊齐聚一师。这些天质过人、努力刻苦的人在一起还办起了学友会,这个学友会,由单纯的求知欲而集结起来,却成立后来改变中国的一支中坚力量。

毛泽东当然是这个团队的核心。学习� 5点起床,熄灯后依然在图书馆,估计一天不到7个小时的睡眠。就在人家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时,我还纠结在自己的休息时间安排上,纠结在所谓人际网络的维系上,差距就从如此点滴开始。同时学习也是从认识差距开始,冷水洗澡,努力训练,刻苦学习,用习来的意志,造就我的成果。

诚然,一师人才辈出和生源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人才也要经过引导方可成大器。一师之所以能使这么多学生有自己个性发展的的空间与其的教学理念也是分不开的。一师,免费招收学生,在当时甚至在如今都少有几人敢出此言;他们对待犯错误的学生之态度与众人甚至现在都大不相同,他 可见一师教育理念超前到何种地步!

以前有一个一直得不到解释的钱学森之问或许也能从这部片子中找到答案。杨昌济先生在给毛泽东班上第一节课的时候,问所有同学一个问题——你的理想是什么?大家都讲了自己的理想,或天真,或成熟,只一人刘俊卿的一句要成为受人敬仰的人使持续挂在杨昌济先生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他的理想正是当今社会所共有,且也只是表达了其个人希望出人头地的愿望,为何会让杨先生有如此的反应,我十分费解。而后来刘俊卿追逐名利,一步步走向沦陷,我的笑容也消失了。我们从小就接受这一种要做什么什么受人敬仰的人的教育,出人头地理想从小就刻到我们的大脑,我们一心为着自己美好的生活而努力。但,有谁知道,我们已经站在了悬崖的边上!这样的理想看似并没有错误,而实际上,其出发点在个人,这就是打错!并不是说人不能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是把它放在理想的高度,就使人时时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奋斗,目光永远围绕在自己身边,被身边琐事缠身,终不成大器。杨昌济先生说:“志存高远则心自纯洁。”目光放远,着眼国家,着眼世界,着眼人类发展的最前沿,才不会被个人之处境分心,不会被一时之困难打败。如此的例子数不胜数,我也妄自断言:中国人不是没有信念,而是有了错误的信念。中国“为己”的信念使得社会冷漠,道德问题频发。

再言一句:不是80后,90后是垮掉的,而是教育他们的是不坚定的,甚至说是跨掉的!作为未来教师的我,深深的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必须为此付出努力。万年中华不朽史,须我少年共奋力!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4

有志之士,打破黑暗的那抹光明

龙鸿臻

如果说世界一片黑暗,那么打破这黑暗的毛泽东等人就是一片光明。

他们胆大心细,他们斗志昂扬,他们不畏强敌,他们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他们一腔热血,不为别的,只为振兴我中华,打破那荒唐而又懦弱的统治。

当那无能君主袁世凯签下不公平条约时,毛泽东心中那颗愤愤不平爱国的种子就已经开始发芽。“挨饿、落后、穷苦、斗争这几词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中。而就是这几个词,改变了他的一生。

他胆大心细,不畏强敌。当溃军闯入城里的时候,那些市民们都惊慌失措,四处逃窜。而唯独毛泽东等同学留在城内,毛泽东急中生智,让一些同学拿来爆竹和油桶。将爆竹点燃放入油桶中,那声音像极了子弹声音。于是,毛泽东带着巨大的勇气,独自一人出去和溃军谈判。溃军本就是惊弓之鸟,又没听出爆竹声,误以为是枪声,顿时乱了阵脚,只好撤退。在那么危机的情况下,如果换做是我还真不一定能像毛泽东那样机智,更不能独自一人出去和众多敌人谈判,那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呀!

他有着非凡的主见和强大的统领能力。当新校长张干每日布置如此之多的作业时,毛泽东心中就充满了压抑,愤怒和不甘。但在当校长张干布置的作业累死了一名受伤的学员时。这股压抑爆发了,每个同学的心都是沉重的,同时也是悲愤的。带着这样的情绪,毛泽东召集众多同感的同学,一起浩浩荡荡地前进。推翻了校长张干的统管。也就是这件事,让毛泽东在同学们心中的位置大大地提高,也让我们对他更加敬佩。推翻邪恶的校长,这是一件嘴上说起来几乎不可能的事。但毛泽东却做到了,在校长无理布置作业累死了同学后。如果是我,肯定会感到悲愤,但绝对不会去推翻校长。这也证明了毛泽东胆量过人,统领能力之强和主见之远,之大。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吃着美味的食物,睡着舒适的床,但我们一定不能忘却,就是这样一群少年,带着一腔热血,用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换来了我们祖国的光明!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5

每当我看见毛泽东,他总是高高在上,身后的万丈光芒十分耀眼,这让我觉得他遥不可及。但当我看了《恰同学少年》后,却让我觉得近得能触摸到他。觉得他再也不是我眼中那个高高在上的毛泽东了,而是一个在我心里可以让我们领略和学习的毛泽东同学!意气风发,豪气冲天,一个学生毛泽东。那是一个爱国思想和白色恐怖并存的岁月,一个民主新文化和封建旧习惯斗争的年代,毛泽东和他的同学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激扬文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怎样救国,怎样救民,这一切都在少年毛泽东的脑海里回荡:“我现在还找不到,但将来一定会找到!”于是,勤奋学习,积极交流,关注国事,直至在学生中演变成了如火如荼的最初的革命实践活动,徒步游湖南、组建学生军、开办工人夜校。,一个个比我们的研究性课题更能提高自己能力的活动都发生了。那,为什么我们自己却不曾尝试过?为什么毛泽东同学行,我们却不行?并不是我们不可以,而是因为我们自身缺乏很多很多的勇气。坚持和青春的热血。毛泽东同学在学生时代已经给我们立了个楷模,相信学习,服务人民,实现自我价值,奋斗的激情也会从我们向远方和未来无限的延展。当成功的你回过头来,看者那条你曾经走过的道路,看者那一滴滴的'泪痕和血迹,你耻笑当日那个胸无大志的你。因为当年的你差点被懦弱夺取今天的成功!喜欢文字,强身健体,一个能诗会武的毛泽东。是书生还是武将,还是两者具备?少年毛泽东博览群书,才气过人。虽不是稳重的乖学生,却是众人眼中不可多得的人才。同时,毛泽 游泳更是他经常进行的活动方式,“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是当时他在江河中搏击的写照。 为了粉碎这个可恶“东亚病夫”称号,毛泽东同学在学校自发性组织起学生志愿军。因为他相信: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再放眼到xx社会,身体羸弱者比比皆是,虽然现在的学校都已经把体育列入中考范围,并要求学生每天跑1500米,但又有多少同学重视过体育锻炼,又有多少同学考试不及格?同学们,健康才是一个人。一个国家的最基本。正如《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为一国之希望,身健方能气雄!一心教书,却成了革命烈士,一个领袖毛泽东。毛泽 但从“男儿蔚为万夫雄”这节中就已经看出毛泽东必将成为非凡大器。所以,当革命在呼唤他时,当人民需要他时,毛泽东义无返顾的站了出来,为革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最终他与人民一起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再看看现在,不少人不看好劳动委员这一职务。也不会有多少人希望去担当这一职务。因为他 可我却认为这是光荣的职务,只要你融入在班集体中,融入这份工作中,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才能找到属于自己内心的快乐!即使你仍然默默无闻,但你却早已获得了最大的成功。而这份成功就叫做————奉献。恰同学少年,我们拥有的是一段才刚刚拉开序幕的热血青春,也是最摇摆不定之时。时间流转至今,我们所面临的社会更加纷杂,诱惑更加繁多,然而所拥有的机会也是不少。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志向?是停留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幻想浪漫和安定,还是修身储能,博采众长,为整个世界做出贡献?上一辈革命烈士恰与我 而我们也将与国家一同进步,一同成功,令下一辈的少年与我们恰同学少年!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好看吗?

《恰同学少年》是很好看的一部剧,这部电视剧已经有十几年喽,记得那还是在06或07年在上学的时候看的,具体时间也记不太清了。

由于我是计算机系的,所以同学们基本都有电脑,那时候宿舍网速慢的要死,每秒中只有几kb,甚至是每秒几十b的都正常事,在线根本看不了,只能下载下来看,我是费了好长时间才下载完的。

正常都是一下课到宿舍就打开来看,周围的同学也都爱看。

由于时间太久了,剧中具体的情节现在也记不太清了,印象最深的还是谷智鑫在里面演的青年毛泽东。剧中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向警予还有陶斯咏和杨开慧等一群青年学生,他们在学生时代的那段青葱岁月里,朝气蓬勃,风华正茂,让正在大学期间的我们找到极大的共鸣。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6

在寒冷的冬季里,因为有了《恰同学少年》这本书,让我们在这个冬季的寒假里不再孤独。

《恰同学少年》这本书主要写了少年狂傲的毛同志,俊秀儒雅的萧子升,少年老成的蔡和森和意气风发的萧三等人。他们知道要关心伙伴,爱护朋友,但是我呢?不但不关心伙伴们,而且对伙伴们大吼大叫,我生气的时候就把她们当成出气筒,冲着她们发脾气,通过她们来发泄自己的愤怒。看看毛同志他们的行为,再看看我自己的行为,两者形成了很明显的对比。

他们还知道要把钱节约起来,花在自己应该花的地方,但是我呢?将爸爸妈妈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拿去买小摊小点上的“三无”垃圾食品吃,而买对学习有很大帮助的物品的时候,就缠着爸爸妈妈要钱,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自己那时候真不应该。他们胸怀宽广,不会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斤斤计较,但是我呢?就算朋友是好心的,也会被我当成驴肝肺。在我眼里,朋友为我所做的一切完完全全是多余的。所

他们为了中华之崛起,为了人民之幸福,竭尽自己的所能;他们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崇尚光明正义;他们潇洒,执着豪迈,不慕虚荣;他们豪情万丈,倔强狂傲,正义直爽;他们有勇有谋,胆识过人,自信自强;他们文采飞扬,有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这是使我们中国走向繁荣富强,走向世界最重要的力量之源。

跟他们相比,我们缺少了一份远大的志向,他们天还没亮就开始跑步了,而我们都太阳晒屁股了,还躺在床上呼呼大睡。

跟他们相比,我们相差了很多。不过,我坚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一定可以超越他们的。

读《恰同学少年》有感 7

夜幕降临,天色已晚,经过一番挑灯夜战,我总算“啃”完了这厚厚一本《恰同学少年》。

《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背景,还原了领袖幼稚、懵懂的年轻时代,展现了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一代人的学习生活,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绶等优秀教师形象。其中,我最敬爱的人物形象无疑是初代领袖之一“毛泽东同志”。他智勇双全,才19时就务过农,经过商,做过学生,还当过兵,简直是闯遍天下各行各业的全才!少年时期的毛泽东与凡人一样,人生起起落落,经历过风雨,见识过世面,却依然懵懵懂懂,因此经常磕磕碰碰,甚至闹出糗事。

毛泽东的领导潜能与胆量是无人能及的。虽是一名意气风发的少年,却已经萌发了强烈的领袖意志。第一师范的“历史”中,曾经来过一个名叫“张干”的校长,他虽然诲人不倦,但是他过度过量的补课让学生们疲惫不堪,易永畦之死,成了师生矛盾的。导火线,“内乱”一触即发。张干要开除毛泽东等十七位带头闹事的学生,毛泽东等十七位带头闹事的学生要驱逐师德败坏的张干。这下可好了,老师对学生,针尖对麦芒,正面冲突也是不可难免的。最终以毛泽东等人“成功”为收场,曾经是老师赶学生,现在却是学生赶老师。毛泽东虽然有胆识,但是年少之时往往会控制不住情绪,从“有胆量”,变成“有个性”,经常会与老师产生争论。

而毛泽东的机智也曾立过大功。还在第一师范读书最后几年,那时的长沙来了一支溃兵,共有几千人之多。但是,他们迟迟不敢进城,生怕遭遇埋伏。听到这消息,毛泽东的领导潜能便立刻显露了出来。他带领着一帮学生军,先靠着“假”枪“虚”弹吓住了敌军,然后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三人化装成军官,鼓起勇气进入敌军营中谈判、劝降。他们看上去毫无一丝畏惧,仿佛都抱着必胜的希望,举止镇定,不费一兵一卒就成功让敌军缴械投降,举了白旗。保卫了长沙城;保卫了长沙人民;保卫了第一师范。

除了毛泽东,书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人物形象——聪明睿智的蔡和森;孜孜不倦、不认输的向警予;平易近人、博学多才的陶斯咏;秀外慧中的杨开慧……但是,这本书中一定少不了几个无恶不作的混世魔王——马疤子、刘俊卿。马疤子,当地的土匪首领。残暴、狡诈,还卑鄙。而刘俊卿本是毛泽东的同学,父亲叫刘三爹,是个卖臭豆腐的穷苦人家,为了供儿子上学读书,把自己的小女儿卖了去做丫鬟。当儿子考上了第一师范,刘三爹到处凑钱,东借西借,总算是凑足了刘俊卿上学的生活费,剩余的钱就给刘俊卿买了一身好衣服。到了报到那天,父亲挑着一大堆行李送他去上学,路上还耐心交代各种事情。但是到了学校门口,刘俊卿竟然当众说他父亲是他花钱雇来的挑夫,这一句话,让他父亲心都碎了。更加过分的是,上学时,他不务正业,将妹妹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供自己挥霍。这样看来,刘俊卿既不懂得感恩,又不知羞愧,外表华丽实在,内心空洞虚无,这种人最终不还是当上了土匪,“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对第一师范怀有复仇之心,但是人在做,天在看,他在猴子石战役中不还是遭了报应?所以,做人要以德为本即使再聪明,无德,终究不可成才!

《恰同学少年》这本书让我们受益匪浅,它让我回到从前,深刻地了解了毛泽东等优秀青年为寻求理想而奋发向上的斗志,敢以天上为己任的抱负与情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他们追求真理,追求信念,任何青春偶像在他们面前都会黯然失色!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8

男儿蔚为万夫雄

邓王瑷

当我合上《恰同学少年》,心里真的依依不舍,舍不得蔡和森、毛泽东、杨开慧等人。

《恰同学少年》讲的是毛泽东、蔡和森等青年,在第一师范读书的故事。这本红色励志小说,充分展示了当时青年的奋斗之姿,令人看了拍手称赞。

在书中,我读到了毛泽东尊敬、爱戴师长的好品质。毛泽东的脾气很倔,绝不轻易向人低头。但在一次国文课上,他顶撞了国文老师袁老师。但跟头小水牛是一样的他,绝不肯和老师道歉。不过,经过杨昌济的开导之后,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还是拉下了面子去向袁老师道了歉,还在袁宅门口站了一夜。光这一点,我就十分佩服他。

在书中,我读到了毛泽东的胆大心细、聪明智慧,以及面对敌人时的有勇有谋、镇定从容、临危不惧的特点。一次,在长沙城来了一群溃兵,几乎所有人都在逃难,毛泽东却带着一师范的学生们前往猴子石。最后,毛泽东通过自己的冷静以及郭亮、萧子升、蔡和森等人的配合,成功击败了溃兵,缴纳了几千条枪。毛泽东在这里,真的是通身是胆!

在书中,我读到了毛泽东的一身正义感。在“五·七明耻大会”时,毛泽东等同学十分坚决地挡在了孔昭绶的前面……还有在“逆书大案”中, 看着看着,脑中想象出一幅画面:毛泽东把“逆书”不停地往自己的床上堆,任他人来阻止,也不管不顾地继续堆。他身上,散发出义无反顾的光芒,他眼里透出视死如归的英勇。

书中,还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沉稳平静的蔡和森,富有正义的罗学瓒、张昆弟等人,“花木兰”斯咏、开慧等女生,方维夏、袁吉六等优秀教师的形象……总之,书里有血有肉的人太多了!

真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9

《恰同学少年》深深的吸引了我的眼球,更震撼了我的心灵,给予我无限的斗志……

每当我看见毛泽东,他总是高高在上,身后的万丈光芒十分耀眼,这让我觉得他遥不可及。但当我看了《恰同学少年》后,却让我觉得近得能触摸到他。觉得他再也不是我眼中那个高高在上的毛泽东了,而是一个在我心里能够让我们领略和学习的毛泽东同学!

那是一个爱国思想和白色恐怖并存的岁月,一个民主新文化和封建旧习惯斗争的年代,毛泽东和他的'同学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激扬文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怎样救国,怎样救民,这一切都在少年毛泽东的脑海里回荡:“我此刻还找不到,但将来必须会找到!”于是,勤奋学习,用心交流,关注国事,直至在学生中演变成了如火如荼的最初的革命实践活动,徒步游湖南、组建学生军、开办工人夜校。.。.。,一个个比我们的研究性课题更能提高自己潜力的活动都发生了。那,为什么我们自己却不曾尝试过为什么毛泽东同学行,我们却不行并不是我们不能够,而是因为我们自身缺乏很多很多的勇气。坚持和青春的热血。毛泽东同学在学生时代已经给我们立了个楷模,相信学习,服务人民,实现自我价值,奋斗的激情也会从我们向远方和未来无限的延展。当成功的你回过头来,看者那条你以前走过的道路,看者那一滴滴的泪痕和血迹,你耻笑当日那个胸无大志的你。因为当年的你差点被懦弱夺取这天的成功!

《恰同学少年》告诉我们:我们要在人生之路上乘胜前进,我们要选取最能激发我们内心深处潜能的环境,我们要多和那些志趣高雅、胸襟开阔、抱负远大的朋友交往,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深受他们的感染,养成主动用心奋发的精神,这样的人生,肯定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因虚度年华而悔恨的。”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10

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遇到像《恰同学少年》这样让我着迷,乃至心潮澎湃的书了。而带给我更多的,是深刻的思考。

整本书讲了以毛主席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求学五年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了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陶斯咏、杨开慧等优秀青年为自己“改造中国,改造社会”的远大志向而奋斗的故事。他们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组织进步青年团体,开展交流活动,面对波涛汹涌的湘江,大声呼喊誓言;组织“第一师范学生军”,刻苦地训练,面对几千人的反动溃军,他们机智应对成功缴枪。书中的老师们也同样让人敬佩不已。孔昭绶、杨昌济、黎锦熙,是他们,塑造了一批敢以天下为己任的优秀青年。

这本书虽然没有华丽的包装,精美的印刷,却处处萌发着一种压不住的勃勃生气,使人振奋不已。在这本书中的众多人物中,我最欣赏毛泽东,他英姿飒爽,虽不怎么帅气,但仅明亮的眼神,就会让人为之一振。每每想到他,我都会想到那个豪气冲天,在读书会上畅所欲言的毛泽东;那个在北洋军阀包围下英勇无畏的毛泽东;那个在易永畦生病时无微不至的毛泽东。虽然他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太冲动、太倔强、太自以为是等等,但他仍然让我敬佩。

“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我最敬佩的就是毛泽东那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凌云壮志。一个人必须有一个远大的志向,有了远大的志向,就应该朝着它奋斗、努力,才会有学习的动力。这个志向并不一定是具体的,像毛泽东,他也没有想过自己将来从事什么职业,但他有一种视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这就足够了,正是因为这种责任感,他才会刻苦读书,坚持锻炼,才会带领手无寸铁的同学们保卫长沙。《恰同学少年》给我的一个启示就是:“立志在先。”

我们要学习毛主席的好肯吃苦,爱读书,不畏邪恶势力。“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我希望我中华少年能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国家的一腔热血,来证明:“今日之中华,全在我少年!”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11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是我国革命领导人爷爷对自己上学时经历的往事的回忆。《恰同学少年》这本书讲述了年轻时在湖南第一师范大学读书、生活的经历。

在《恰同学少年》这本书中作者用生动的笔法刻画了、蔡和森、萧子升等勤奋刻苦的优秀学生,以及孔昭绶、袁吉六等诲人不倦的好老师、优秀校领导等形象。我最喜爱的人无疑是本书的主角:。他机智勇敢,乐于助人,少年时期了他和我们一样,虽然经历过风雨、见过世面,但仍然懵懵懂懂,还不懂得一些道理和规矩,因此经常会碰壁摔跤,或者办出糗事。

的领导力和胆量是无人能及的。虽然是少年,但他已经萌发了极强的领袖意识。在他的校园中,曾来过一个名叫张干的新校长。他虽然诲人不倦,但过度地补课同学们疲惫不堪,甚至累死了一个负了伤的同学。对校长的教育方法不满,于是他联合数百号同学,齐心协力,竟把校长赶了出去。虽然勇敢,但因年少往往控制不住情绪,经常与老师因为意见不同而争论。

而的机智勇敢也曾立过大功。他在第一师范大学读书的最后几年,长沙城外曾来过一支溃兵,有几千人之多。 带领学生军,以油桶鞭炮来代替重武器。他还扮成军官,进入敌军营中劝降。他面无惧色,举止镇定,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勇气,不费一兵一卒就让敌军缴械投降,保卫了长沙城。

在书中也有两个无恶不作的'混世魔王,马疤子和刘俊卿。马疤子是当地的匪首,残忍、狡诈,又卑鄙。而刘俊卿和原来是同学,但后来当上了土匪。他们“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一心想对师范大学复仇。但邪恶之心总会遭到报应。两人最终在猴子石战役中被消灭。

读完这本书,我收获颇丰。我对机智勇敢,无所畏惧的品格十分钦佩崇拜。更加明白了,要抵制邪恶,发扬正义。这本书还原了领袖的朝气与美好品质。我认为我们应该以及他的同学们为榜样,不断进取、奋斗!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12

热血的青春

贺阳屹

他们是坚强的,他们是勇敢的,他们是有抱负的。他们就是第一师范的一群热血青年们!其中,我最敬佩的就是他们的统领——毛泽东。

毛泽东是胆大心细的。当整座城都已空无一人,只有第一师范的学生们还留在城内,毛泽东带领着大家,苦练武术,用木枪假装成真枪,用油桶和炮竹装成子弹的声音。当大军来临之时,毛泽东他们丝毫没有胆怯,反而更加勇猛,在谈判中一点儿也不失气势。即使敌人发现了不对劲,他们还是十分冷静,更加谨慎,继续用“子弹”吓唬敌人。就算被抵在了敌人的枪口上,也没有退却,最终赢得了胜利。这都是源于他的智慧和勇猛,还有长期的苦练,才成功守住了整座城。

毛泽东知错就改。当袁吉六老师再三说他的文章要改的时候,他立马就生气了起来,怒气冲冲地冲出教室,“啪”地和老绿色作文网师翻脸。同学们规劝他,他也不听,直到杨老师用了奇特的“劝阻”方式,终于把毛泽东说动了。他就冒着大雨,深更半夜的去袁老师家认罪,在袁老师不让他进的情况下,他一直从晚上等到了早上。老师看到他诚心诚意的道歉,知道他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更加欣赏他、教导他。从此以后,毛泽东的作文写得越来越好,

毛泽东很有领袖能力。在张干校长用许许多多的作业把易永晆给累死了之后,毛泽东再也忍不住怒火,带领几百名同学,怀着悲愤的心情,齐心协力,用尽了办法,将张干校长赶出了教学楼。但当他们明白了张干校长一切都是为了他们的时候,毛泽东后悔不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正式地对张干校长道歉。

这本书写出了那些领袖们懵懂的学生时代,他们誓死保卫祖国的精神我们敬佩!

读《恰同学少年》有感 13

怀着对中国历史的敬仰,怀着对中国领袖的敬佩,怀着对时代风雨的好奇,我满腔热血地将《恰同学少年》这本书读完了。

毛泽东——这一中国人民皆知的名字,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忍受清贫、不畏艰难、坚韧不拔。他读于一师,大多为贫寒子弟。他爱书心切,衣着朴素,鞋子早已磨破。杨昌济老师给钱让他去买一双鞋,而他上街时见到了一本好书,就顾不上买鞋了。可见他爱书如爱己。

读完《恰同学少年》后,我认为我们应该:

一、胸怀大志,践行理想。

毛泽东在中国被日本欺负时,建立了一群队伍,以毛泽东为首,立志复兴中华,让百姓不再民不聊生,他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不管前方有多大的阻碍,他都挺身而出。正所谓“男儿蔚为万夫雄”,坚持理想,践行理想,使毛泽

二、道德修养,极为重要。

毛泽东在一师读书时,他的教师杨昌济先生曾谈过一句话:“修身是一个人,一个读书人,一个想成为君子之人成才的第一道门坎。”这些话毛泽东铭记在心,这才激发了他的鸿鹄之志。加强了他的道德修养,培养了他的高尚情操,为毛泽

三、笔墨纸砚,文采彰显

毛泽 他十分用功。他读书时不忘动笔,书框边写满了他的心得与体会,这种读书动笔之事更可见他读书的用功,嗜书如命。

读完《恰同学少年》,可叹这“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伟人。成才在于己,先人事迹,就在眼前,读书多,能成为“时事通”。我立志要成为一名勤奋好学,道德优秀,有胆识,有智慧的人!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14

不一样的毛泽东

娄宸涵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是我国革命领导人毛泽东爷爷对自己上学时经历的往事的回忆。《恰同学少年》这本书讲述了毛泽东年轻时在湖南第一师范大学读书、生活的经历。

在《恰同学少年》这本书中用生动的笔法刻画了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勤奋刻苦的优秀学生,我最喜爱的人无疑是本书的主角:毛泽东。他机智勇敢,乐于助人,少年时期了他和我们一样,虽然经历过风雨、见过世面,但仍然幼稚,还不懂得一些道理和规矩,因此经常会碰壁摔跤,或者办出糗事。

毛泽东的领导力和胆量是无人能及的。虽然是少年,但他已经萌发了极强的领袖意识。在他的校园中,曾来过一个名叫张干的新校长。他虽然诲人不倦,但过度地补课同学们疲惫不堪,甚至累死了一个负了伤的同学。毛泽东对校长的教育方法不满,于是他联合数百号同学,齐心协力,竟把校长赶了出去。毛泽东虽然勇敢,但因年少往往控制不住情绪,经常与老师闹矛盾,我可不敢这样。

而毛泽东的机智勇敢也曾立过大功。他在第一师范大学读书的最后几年,长沙城外曾来过一支溃兵,有几千人之多。 毛泽东带领学生军,以油桶鞭炮来代替重武器。他还扮成军官,进入敌军营中劝降。他面无惧色,举止镇定,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勇气,不费一兵一卒就让敌军缴械投降,保卫了长沙城。

读完这本书,我收获颇丰。我对毛泽东机智勇敢,无所畏惧的品格十分钦佩崇拜,这本书还原了领袖的朝气与美好品质。我认为我们应该以毛泽东及他的同学们为榜样,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奋斗!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15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好书《恰同学少年》。

《恰同学少年》这本书是以毛泽东等青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五年半的求学生活为主线,充分展现了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优秀青年为寻求理想面奋发向上的斗志,敢以天下为已任的抱负与情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

我从这本书上学习到了三点:第一点:勤奋。毛泽东成绩非常好,不光是因为他聪明,最主要的是他勤奋。他学习的自觉性非常高,他写做业时不想其他事情,很是专心。他毛笔字写的很好,是因为他从小勤奋的练习。他看书时经常看到忘记了饥饿、忘记了时间。

第二点:不放弃。毛泽东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会去想办法解决,不

第三点:诚实。因为同学不能及时赶到考场,所以毛泽东替他答了考卷并且考上了湖南师范。后来到师范后,毛泽东深为自己冲动的行为而懊恼,所以他向学校坦白,并且要求退学准备明年再考。学校为他的坦诚而感动,为他和他的同学重新举行了一次考试,最终两人都以出色的成绩再次考入。我为他的诚实而喝彩。

通过我的大致介绍大家可能已经了解了《恰同学少年》这本书,我在这里推荐给同学们,希望大家也能阅读一下,学习一下一代伟人的成长经历。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16

《恰同学少年》这本书我是怀着对领袖的崇敬和对毛泽东的豪气读完的,这部书让我懂得了许多……

这本书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二十世纪初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

在这本书中的众多人物中,我最欣赏毛泽东,他英姿飒爽,虽不怎样帅气,但仅明亮的眼神,就会让人为之一振。每每想到他,我都会想到那个豪气冲天,在读书会上畅所欲言的毛泽东;那个在北洋军阀包围下英勇无畏的毛泽东;那个在易永畦生病时无微不至的毛泽东。当然他也有许多缺点:太冲动、太倔强、太自以为是等等,但他仍然让我敬佩。

“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我最敬佩的就是毛泽东那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凌云壮志。一个人必须有一个远大的志向,有了远大的志向,就应当朝着他奋斗,努力,才会有学习的动力。这个志向并不必须是具体的,像毛泽东,他也没有想过自己将来从事什么职业,但他有一种视天下为己任的职责感,这就足够了,正是因为这种职责感,他才会刻苦读书,坚持锻炼,才会带领手无寸铁的同学们保卫长沙。《恰同学少年》给我的一个启示就是:“立志在先。”

记得毛泽东有一句话:“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我们斗可是天,斗可是地,更斗可是人。我们斗得过自己,战胜自我的人,更是一种胜利。

或许大家会说:“我们所生活的'年代与毛泽东那个时代是天壤之别,正可谓乱世出英雄。屋门这些甚或在和平年代的人有咱么内和毛主席那个年代的人进行比较呢?”我不认同这个观�

是啊,我们虽不生活在乱世,但人的一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追梦的过程中难免有一些坎坷。如果一个人连远大的志向都没有,那么,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

今日,就让我告诉苍茫大地,明日我主沉浮吧!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17

怀着对领袖的无比敬佩,怀着对时代风雨的好奇,我读完了《恰同学少年》。它讲的是在二十世纪旧社会时,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优秀青年为国家、为民族,为了理想,为了志向而所做的一切。这本书字句间有抑制不住的胆识、豪气、智慧越看越觉得全身上下仿佛都洋溢着青春活力。

恰同学少年给了我太多的感慨,我感慨毛泽东的胆识,蔡和森的睿智,刘俊卿的懦弱。

我觉得造成他们不同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他们周围的人,他们的父母、老师和朋友。想想看,如果没有一位有新思想的好妈妈,蔡和森也许只是一个吃家产的少爷;如果没有一位帮他的好妈妈,毛泽东也许只是一个小学徒;如果没有孔昭绶对“天才”的格外照顾,也就没有毛泽东后来的伟绩了。如果没有蔡和森的支持,也许王子鹏永远只能当一个娇气的大少爷。

一个人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没有了身边的人的支持有何成大器?俗话说得好:“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抱成团。”再厉害的天才没有他人的协助也只是独杆司令一个。而独杆司令是无法获得大的成功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不也正是这个道理吗?就拿纣王来说吧,纣王没才?不,他很聪明,那他为什么会失去他的天下呢?因为他的残暴使那些协助他的人纷纷远离,于是,他失去了他的天下。

回首历史长河,有谁的成功没有别人的帮助?再拿现在来说吧,为什么现在那么讲究人缘?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在拉拢自己的人际网?因为没有人可以十全十美,没有人支持你,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让我们有感恩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吧!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18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

怀着对革命领袖的无比崇敬,怀着对历经时代风雨和对穿越历史精神的怀念,我看完了《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在剧中,我深深地为当年那气宇轩昂、胸怀天下的少年学子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充满朝气的青春活力和豪迈的革命气慨所震憾,深刻地感受了时代伟人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非凡的风采。

长沙,这块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是青年毛泽东生活、学习、工作过的地方。电视剧把我们的视线带到了上世纪20年代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反动势力为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反扑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的峥嵘岁月。这个时期国内外发生了“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大事。在进行革命活动中,青年毛泽东结识了很多同志,并用心引导他们与广大工人农民相结合。他在湖南第一师范院校的几年十分耐人寻味,他和他的同学们满怀崇高理想,一齐登岳麓山,一齐玩橘子洲,一齐到湘江游泳……,他们关心国事;他们忧国忧民;他们爱憎分明;他们蔑视权贵,视当时那些祸国殃民的封建军阀如粪土,严厉地痛斥他们的行为。1916年暑假,毛泽东与罗章龙、蔡和森等组成“新民学会”,办《湘江评论》、《新湖南》,发动学潮,1919年底毛泽东领导了有名的“驱张”运动,最终迫使张敬尧退出湖南。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当时湖南开展的很多次反军阀斗争中,毛泽东都是主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与他的同学们对理想、对事业充满信心,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自由民主进步,从同学少年时起,以自己远大的革命志向和敢于对人民的敌人作顽强反抗、英勇斗争的精神已经作出了成竹在胸的答案。……真可谓“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青年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在青春年少时期,正是风采、才华旺盛之时,他们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何等的萧洒;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又是何等的执着和豪迈。为我们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古人云:“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说的都是关于少年志向与成就事业、实现理想抱负的辩证关系。志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想,二是实现理想所必备的意志和毅力,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因此,胸怀远大理想,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应当是中国青少年报效祖国,有所建树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走向世界的最重要的力量之源。

一代伟人虽已远去,但他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却永放光芒。我们不会忘记,一个从同学少年到年过半百的老人在莫斯科对中国留学生发表演说的语重心长: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象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期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神采飞扬的演说穿越历史的时空在年轻的中国大地上回荡。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我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期望寄托在我们身上。努力吧,同学们!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19

《恰同学少年》这个书名听起来很新颖,老师也极力推荐,这不禁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想了解书中人物的少年时代。

原来《恰同学少年》讲述了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校长孔昭绶采用新民主义方法,聘请了学识渊博、思想进步、品德高尚的杨昌济、徐特立、黎锦熙、方维夏、王季范等人任教。在“教书育人”的主题下,塑造了孔昭绶、杨昌济等一批好老师。同时也展现了毛同志、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一代人的学习生活,他们追求真理,追求信念,青春而又有活力。

故事中,我最钦佩的人是毛同志。他的为人、为政、为文都令人感叹。学习方式也很特殊。有的时候,他边倒立边看书;有的时候,他坐在街上大声朗读。每当清晨,他就会学着杨昌济老师那样,打着赤膊,边朗诵课文边用井水冲凉。每当别人都入睡时,他仍在那微弱的月光下看书。多么爱学习又不忘锻炼的毛同志啊!我也要像他那样做一个既有学识又健康的人。

毛同志不但爱学习,组织力也很强。在班上,他组办了一个读书会。每到周末,他们就会聚集在一起,讨论最近发生的校园事件,有时谈谈国家大事;有时讲讲新出版的进步刊物。会上,他们各抒己见,争论激烈。正因为毛同志出色的感召力,他领导中国革命一步一步走向胜利。

毛同志在学校是个出色的学生,在家里是个孝顺的儿子。得知母亲生病后,毛同志直奔家中。因为乡里医疗条件差,毛同志怕耽搁母亲的病情,就带着母亲踏上了求医之路。他不顾路途遥远,执意要把母亲送到最好的医院治疗。历经千辛万苦,毛同志终于把母亲送到了长沙湘雅医院。读到这里,我的眼眶湿润了。我的心里除了感动,更多的是敬佩。我敬佩毛同志对母亲的关爱,敬佩毛同志对长辈的孝顺。在我心中,毛同志是一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爱母亲,爱师长,爱祖国!他发奋图强,立志救国。这使我不禁想到了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的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为了自己的前程,为了祖国的未来,而锐意进取,立志图强!

《恰同学少年》这本书让我受益非浅,感慨万千!让我们从这本书中,汲取力量,努力学习,磨练意志,孝敬长辈,报效祖国,争做一个健康有活力的少年吧!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20

1913年的中国,正是清王朝覆灭,民国刚刚建立的第二个年头,旧的一切尚未打破,新的思想,新的文化也在蓬勃发展。历经重重劫难的中华民族,在新旧交替的满目疮痍中,苦苦探寻着未来的出路,也悄然孕育着灾难中那微薄却终将照亮前程的阳光。

这是第一集的画外音,是整部剧的时代背景,最后一句则是全剧的核心内容。

就从电视剧的故事发生地——湖南省公立第一师范学校说起吧。自1840年第一次***战争爆发开始到新中国成立,湖南史说是半部中国近代史一点也不为过。其中以湖南第一师范(以下简称一师)最为耀眼,她的三个学生:曾国藩(城南书院),黄兴,毛泽东。一个组建湘军打败了太平天国,一个缔造了中华民国,最后一个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至于她的其他学生,像左宗棠,谭嗣同等也都不逊色。

这所学校底蕴深厚,承古启今,这个在第一集的第一幕就能很明显地看出来。陶斯咏随父亲到一师去,恰巧看到一师的外文教师费先生(德国人)拉着小提琴领着学生们唱校歌:

衡山西,岳麓东。城南讲学峙其中。人可铸,金可熔。丽泽绍高风。多材自昔夸熊封。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

城南:城南书院,湖南第一师范前身。

峙:高高地立起,如“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丽泽:《周易》“兑封”象义:“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丽泽”意为两泽相连,其水交流犹如君子朋友通过讲会而交流知识、学说。

绍:作动词,义为:继续;继承。如“绍,继也”——《说文》

高风:高尚的品格。

丽泽绍高风:君子朋友们经常通过讲会而交流知识、学说,以此来继承先哲们高尚的品格。

多材自昔夸熊封:人才之多要从西周时熊绎被封荆楚说起。

岳麓书院门口,对联是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蔚:本义为草木茂盛,如“蔚蔚,茂也”——《广雅?6?1释训》,“望之蔚然”——宋?6?1欧阳修《醉翁亭记》,这里是指荟萃,聚集,如“蔚为大观”。

歌词蕴含了多少湖湘文化在里边(回想我所读过的学校的校歌,实在惭愧),这是中;穿着中式服装的费先生和他拉的小提琴来自海外,这是西。开篇便点明了学校的特色,中西结合,新式学堂。

向警予点出了歌词的问题所在,最后一句“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为什么一定是男儿,女儿不行吗?

旧的一切尚未打破。

一师要进行新一届的招生,向警予也想报考,却被袁仲谦以“男女之大防”赶走。向警予气不过,与陶斯咏商量“女扮男装”考一师。这次“女扮男装”非常精彩,同时也引出了两段感情。

一、青春的情感

很多剧的“女扮男装”就是个笑料,基本上是奔着被识破去的,识破的原因很多,就不一一赘述了。而向警予的“女扮男装”大概是电视剧里最难被识破的一次了,她取了个笔名“向胜男”参加一师的入学考试,只让人代交文章,自己并不露面。

一师的入学考试结果出来了,“向胜男”名列第四,一二三名分别是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向警予记住了排在她前面的这三个名字。同时在一师和周南任教的杨昌济将一二名的文章带到周南女中(名字取自周南女中,南化流行)传阅,蔡的文章,平实稳重,毛的则“气势汹汹”,向喜欢蔡的文章,陶喜欢毛的文章。陶斯咏打趣平时“气势汹汹”的向警予不喜欢“气势汹汹”的文章,反而喜欢蔡的文章。蔡和森人似其文,锋芒内敛,外柔内刚,后来向警予喜欢上他可能是性格互补的原因吧。两篇文章引发的两个少女对异性的倾慕,这种“另类”的青春难能可贵。

周南女中门口,周礼尽在,南化流行。

在观止轩书店,陶斯咏与毛泽东二次相遇,二人互道名字。毛泽东直接说出了陶斯咏的名字典故:出自《礼记·檀弓》“喜斯陶,陶斯咏。。。。。。”

试想,一个男生在书店搭讪一个女生,在问知她的名字后说出她名字里的典故,这得多浪漫多美好。

天忽然飘起了雨,两人就在书店门口聊了起来。陶斯咏喜欢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毛泽东则喜欢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虽说这只是个人喜好的不同,却从一开始暗示了两个人的未来。剧末,陶斯咏为了躲避与表哥王子鹏的婚姻去找毛泽东,毛泽东说他只把斯咏当朋友。她梦想她的浪漫,我执着我的责任。或许青春总是有遗憾的吧。

回到那场雨,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一起躲过雨的书店,是雨里的诗文相对。毛泽东说他喜欢“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谁说知音难求?嘤其鸣矣,求其友声。陶斯咏回去后将这八个字写在了初见毛泽东时借给他的书的第一页,大概从这个时候起,陶斯咏便喜欢上了毛泽东。这场雨是本剧感情戏的高潮,卓文君碰到了她的司马相如,又更像是郭襄到了她的风陵渡口。陶斯咏并不知道她跟毛泽东后来会发展什么样子,美好的邂逅怎能不让人憧憬未来,这应该是她的青春里关于男女最美好的回忆了。

与陶斯咏自由恋爱对应的是封建旧制给她的包办婚姻——和表哥王子鹏的娃娃亲。两人唯一一次单独接触的戏是在教堂,一群小孩子跑过来问王子鹏要钱,王子鹏倒也给得大方。若是换了部剧,陶斯咏可能会被王子鹏感动。本剧没有,陶斯咏直接给王子鹏发了“好人卡”:“表哥你是个很好很善良的人,可是一个人光靠心地善良是不够的。你可以发善心给这些孩子施舍,可你有没有想过,你能改变他们的前途,改变他们的命运吗?中国到处都是这样的孩子,如果光是靠施舍,而不去为他们做点什么,那他们今天是这样,明天还会是这样。甚至他们的孩子,他们孩子的孩子也会是这样。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去读师范,要去当老师的原因。表哥,你看,看看你的这双手能为这些孩子做点什么,能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能让你自己觉得你是一个有用的人。。。。。。”

这个千金不傻白甜,少爷也不纨绔。王子鹏回家后用心思考陶斯咏说的话,从下人阿秀给他端的粥里意识到自己什么都不会,连碗粥都要被人煮好给他端过来,他决定去考一师,做个有用的人。

“富二代”们尚且如此进步,贫家子弟呢?

在毛泽东陶斯咏相遇的同一场雨里,刘俊卿遇见了赵一贞。有意思的是,刘俊卿和赵一贞的两位扮演者在电视剧《血色湘西》里扮演的是一对夫妻——龙耀武和瞿月月,只是两段感情都是悲剧。

“哪个少年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少年维特之烦恼》

刘俊卿,父亲刘三根,是长沙城里大街上卖臭豆腐的。父子名字差异之大,表达了穷苦的父亲对儿子成才的期望。常言道“不患贫患不均”,一切的自卑与虚荣都源于比较。刘俊卿被分到跟王子鹏同一个寝室,少爷穿着几十块大洋的皮鞋,吃着家里专程送过来的美味,这也还好。只是当刘俊卿跟赵一贞的恋爱被赵父发现的时候,赵父毫不留情面地直戳刘俊卿的痛处:“没钱别跟我女儿交往。”儿女情长,英雄“志”却不短。刘俊卿终于抛开了虚荣,做了湖南将军汤芗铭的走狗,抓捕自己的校长,害死自己的父亲,站在爱国进步学生的对立面。。。。。。后来,袁世凯倒台,汤芗铭也跟着树倒猢狲散,刘俊卿被抓进了监狱,赵一贞为了救刘俊卿答应嫁给别人。刘俊卿出狱的那天,赵一贞出嫁。无力抗拒婚姻的赵一贞自杀于婚轿中,血流了一路。

陶斯咏和向警予曾劝赵一贞远离刘俊卿,赵一贞说她知道刘俊卿干的坏事太多,但她相信刘俊卿对她的爱是真的,爱不会骗人。通过赵一贞的话或许我可以理解《色·戒》,王佳芝为什么会喜欢上易先生,《色·戒》背后的张爱玲为什么会喜欢胡兰成(汪精卫的追随者,汉奸)。他人很坏,但他对我很好,感情和是非本来就是两码事。还有电影《芳华》里的刘峰和林丁丁,刘峰向林丁丁表白被拒绝,林丁丁说谁都可以喜欢她就活雷锋(刘峰的绰号)不行。为什么呢?恋爱是不患富患均,刘峰是活雷锋,是中央空调,他对林丁丁的好跟其他人没什么区别,林丁丁感受不到他的爱。感情必须得是单一的,用情要专一。这也是毛泽东没跟陶斯咏在一起的原因,他要去救他的中国,不能只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我不能只对你好,我还得对大家好。

二、亲情

毛泽东的父亲与母亲很好地诠释了“家严”与“家慈”。毛泽东回家问父亲要钱考北大,毛父不同意毛泽东读书并将他关在家里。半夜时分毛母将毛泽东放出来,临别之际,毛母对毛泽东说“娘这一世没什么用,只瞒着你爹攒了这点钱,找个便宜点的学堂好好念书吧,趁着你爹还没醒赶紧走吧。”这个时候毛父出现了,他把一袋子钱扔到毛泽东面前说“听你娘的找个便宜点学堂读,要是不好好念书就给老子滚回来。”刀子嘴,豆腐心。

毛泽东感动地说“爹娘你们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念书。”

在真实的历史中,毛泽东改了一首诗言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后来毛母操劳过度患上了淋巴腺炎及其它杂病去世。

再说说刘俊卿的父亲刘三根。刘俊卿的母亲可能很早就去世了,刘三根一个人既当家严又当家慈,我们能看到的是家慈占了主导地位。刘俊卿读书要钱,刘三根卖臭豆腐卖不了几个钱,只得将女儿卖给王子鹏家,父女俩一起供刘俊卿读书。一师开学第一天,刘三根挑着行李送刘俊卿入学。方学监问刘俊卿刘三根是他什么人,刘俊卿说是雇的挑夫,刘三根愣了一下,说:“对,我是挑夫。”俗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溺爱万万要不得,特别是穷人家的溺爱,单亲溺爱尤甚。不然,只会索要无度,不知感恩。

刘俊卿看着王子鹏的新皮鞋,也想买一双,就去找刘三根要钱。刘三根将女儿给他自己治病的钱都给了刘俊卿,自己平常就咽高粱饼度日。

此处让我想起了很多年前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主题是“我眼中的中国农民”。里面有一篇文章让人印象深刻,大意是主人公的父亲病重,在生死边缘徘徊,医生说能不能撑过去就全看他自己了。然后母亲就跟父亲讲:“家里的房子又漏水了,地还没耕,二娃的学费还没着落……”家里人很不理解母亲为什么要说这些让父亲担心。父亲听完,淡淡地说了一句:“扶我起来……”

病,就这么好了。

三、教育

杨昌济给学生们上的第一节课是“修身”,俗话说修身养性,儒家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杨昌济问学生们的志向是什么,王子鹏说想当个老师教书育人,杨昌济说这是很崇高的理想。刘俊卿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做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上人,杨昌济没有说话。

一师校长孔昭绶说办教育是为国为民,校长与师生们不惧汤芗铭的淫威,开会怒骂日本帝国主义狼子野心;学生们印发册子揭露袁世凯复辟真相,办夜校教民工读书识字,组建学生军巡逻维护治安,这两百学生军甚至赤手空拳缴了三千北洋溃兵的械,保长沙古城于危难之间。这些都符合湖湘文化的特点“经世致用”,像曾国藩组建湘军,谭嗣同百日维新,黄兴领导了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

那是1913的中国,封建旧制尚未完全被扫除。105年后的今天,在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很多学校似乎还比不上当年的湖南第一师范。不是说非得抛开升学率去办素质教育,起码应该两者并重。一师入学的第一天,孔校长说“什么叫人才,有德才有才,要是有才无德的话,将来一定 ”就怕流氓有文化。小学不谈,中学读书完全是功利性的,甚至大学也是如此,听室友讲有的实验室为了发文章而发文章,并没有研究出特别有用的东西。

记得《明朝那些事》里讲王阳明格物致知,知行合一,这点我很推崇,包括湖湘文化的“经世致用”以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21

最近利用空闲时间看了这部电视剧,说实话,我个人平时很少观看影视剧,因为这个时代的影视剧似乎已经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病态中,什么能挣到钱,就拍什么,大部分的影视剧已经完全成为了商业的代名词了,人性中必须追求的优秀的精神少了,影视剧也就成为了华而不实的东西了!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在这样的一个浮躁的社会中还是有一些好的影视剧脱颖而出,而这部《恰同学少年》就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艺作品!

当邓公、江公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和革新的时候,他们忽视了这个社会必须坚守的一种东西,这就是精神,这是改天换地的精神,这是小我与大我的融合的精神,这是一个社会进步必须所要具备的最重要的东西,而我们恰恰丢失了,人们都陷入了对金钱的追逐,我们不可否认,获取金钱的过程是艰苦的过程,但是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内心的世界,如果只是简单地生活在这个外部世界中,那我们的生命岂不很肤浅吗?

那么我们大部分人为什么只是浑浑噩噩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呢?我想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不能主动地激发我们内心深处的潜能——生命中富有朝气勃勃的生命力量,而从这部影视剧中我们看到一群青春少年富有朝气的奋斗人生,他们如果单独地关在自己的家里,我想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选择了那样的环境,他们每一个人都互相激励,激发一个人内心最大的潜能,其实除了书本外,最大的力量是朋友的信任、鼓励、赞扬。我们现在看他们的时代,他们都非常主动地组织各种活动,借自己创造出来的环境提升自己,借助朋友提升自己,激发自己的深处潜能,所以他们的人生是富有朝气的,富有伟大的意义的,我想这也是那个时代对我们现在这个唯升学就是一切的教育体制的冲击吧!

所以我们要在人生之路上乘胜前进,我们就要选择最能激发我们内心深处潜能的环境,我们就要多和那些志趣高雅、胸襟开阔、抱负远大的朋友交往,我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深受他们的感染,养成主动积极奋发的精神,这样的人生,何其伟大哉,何其幸福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