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读后感 > 呼兰河传读后感正文

《呼兰河传读后感》

时间: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呼兰河传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呼兰河传读后感1

著名女作家萧红所写的《呼兰河传》我已经看过很多次,每一次阅读都让我品尝到二十世纪初期的苦味,书中所展露的各幅画面,又让我想起罗。勃朗宁说过的那句话——无知不是无辜,而是有罪。

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路上坑坑洼洼。二十世纪初期,人们似乎都很愚昧:路上有一个大坑,可是人们从没想过去填平它,而是种树、拆墙。在他们眼里,要听天由命,绝不随意改变命运;人们生病了,他们也从不想办法解决,不求医不治病,而是跳大神、捉“妖”,这是多么愚蠢的举动啊!

“祖父总是以那一种方式抓掉孩子们的帽子,而每一次孩子和祖母总会笑得不得了,好像那戏还是第一次演的一样。”书中的“祖父”似乎从来都很孤独,“幸亏我三岁了,不然祖父该多寂寞。”“祖父”作为一家之主,书中的冯歪嘴子对他只有下等人对上等人的尊敬,老厨子对他只有吹捧,而二伯对他也只是敬畏,但他始终无法抹去人们之间隐形但隔阂,因此他只能寂寞着。看啊,这个时代是多么无情又冷漠。

在当时的社会,人们实在令人同情,“我”家隔壁的邻居常常跳大神,那是因为小团圆媳妇生病了,既然生病,应该求医治病才对,可当时的封建社会,却要求神信鬼,干抽贴的傻事儿来,真是愚蠢、可笑。与其说小说中的小团圆媳妇是病死的,还不如说她是被庸医、封建迷信和所谓的“云游真人”给折磨死的!

《呼兰河传》讽刺了人们的无知、迷信,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人们的善良似乎对许多事都无能为力。小说的开头语调轻松,可越往下读就越发感觉悲凉。尾声中,作者说祖父去世了,后花园的主人也不见了,一片凄凉。这不仅是对亲人离开的叹息,也是为了时代而悲伤。

《呼兰河传》是一首凄凉对歌,一段悲凉的诗,实在值得回味。

呼兰河传读后感2

《呼兰河传》是作家萧红的自传,讲了许许多多她儿时的趣事。

萧红在她祖父的园子里面那叫一个快活。看见一个黄瓜熟了,抓起来就啃,这时又看见了蝴蝶,丢下黄瓜抓蝴蝶去了。要睡觉便睡觉,要玩便玩,好不快活。还有一个储藏室,两件黑呼呼的房间,里面有无数个蜘蛛网和不计其数的老鼠,可那里却成了萧红的天地,她在里面翻找出许多“宝贝”,她用小刀和墨汁在墙上刻着,画着,也没人教导她。她还干了许多傻事:有一次她们家一只鸭子落井了,祖父便把它用黄泥裹起来烤着吃了,萧红十分爱吃。有很长时间鸭子不落井了,她便把鸭子赶到井里,这时祖父说,不用,直接考了就行了,但萧红不干,说落井的鸭子好吃,

这个小城的东二街道的六七尺深的大泥坑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不下雨就像粥一样,下雨了这泥坑就变成了河,大坑里淹死过许多的人,猪,狗,猫,马......这个大坑家家户户都知道,就是没有人说要把这个坑填平。

在那个年代,不管多么善良,心里也有一些旧思想,文章的开头觉得还是非常轻松的,但是,读到后面,会觉得越来越沉重,在结尾的时候,萧红写到她的祖父已经死了,而后花园真正的主人也不见了,这让我读了,觉得更加难过。

读完了《呼兰河传》,我觉得我们要好好珍惜,自己眼前的东西,快乐的生活。

呼兰河传读后感3

《呼兰河传》是民国才女萧红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描写的是在松花江和呼兰河边一座叫做呼兰的小城里发生的故事。作者描写了很多当地的社会社会风貌和人文风俗,有欢乐也有苦痛,既有对封建社会里的恶习和体制的控诉,也有对国家和人民未来的出路和希望的思考,用自己的笔大家了封建统治者。很明显,她是一位爱国的作家,因此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鼓励和支持!

书中的呼兰河小城,人们对生活已经没有抱任何希望,他们没有理想,对生活也没有热情,似乎在封建统治阶层的压迫和剥削下,已经变得麻木不仁,对遭受苦难的劳动人民也变得冷漠不关心,这种心态和精神状态对于我们的国家来说简直是灾难。而即便是生活在苦难中,他们对封建迷信却十分笃信,他们对这一世的生活的失望,而将自己的精神信仰和期望都放到来世,我们可以说他们非常无知,但设身处地的思考,也反应了底层人民生活的艰难和无奈!

萧红在书中也描写了一些传统风俗给童年生活带来的快乐,例如跳大绳、唱秧歌、放河灯等等,而这些优秀的民俗其实是对精神的寄托和美好的祝愿,却并没有被我们后人好好的继承,也是非常可惜的。

读了这本书,我被萧红的才情打动了,她的文字虽然写得看似平淡,描写了呼兰河小城里普普通通天的人和他们的生活,但桩桩件件都是对封建社会的黑暗进行了控诉和痛斥,对于人们的思想教育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也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

我们要珍惜今天的明主社会,享受着前人无法获得的幸福生活!

呼兰河传读后感4

今天我读完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是由中国著名作家萧红写的。我请大家买这本书时,请认准“人民文学出版社”,因为北京大学教授、教育部统编语文教科书主编温儒敏评价说:“我这些年是提倡让中小学生'海量阅读'的。人民文学出版社这套书品种齐全、版本可靠、质量上乘,非常适合学生阅读。”还有许多教授等大名鼎鼎的人物评价。

受语文课本《火烧云》这篇课文的影响,本以为是很温馨的,没想到却很悲伤。

那里的人很迷信、无情、麻木无知。因为小团圆媳妇的死,与其是病死的,不如说是被逼死的。一开始婆婆把她打病了,然后给她跳大神,大神让她当大众洗三次澡,先是大神让小团圆媳妇脱衣服,小团圆媳妇不愿意脱,她的婆婆命令四个人把她衣服撕了,然后把她抬进大缸,大缸里全是滚烫滚烫的水,一开始她挣扎,然后大神要往她头上倒热水,小团圆媳妇昏了过去。人们都以为她死了,便没了兴趣,大部分要回家,大神为了提升大家的兴趣,便拿一根针在她手指上刺一下,她就醒了。后来每倒一次就昏迷一次。跳完了大神,病还没好,就给她抽贴,又为价钱啰嗦了一大堆,后来又想让她活着,又啰嗦了一大堆,说什么七八岁就用两三两银子给订下来,如果死……最后才付了钱。

磨房里还住了冯歪嘴子,他后来成了家,有两个儿子,最后他媳妇死了,冯二成命运也一样。

我觉得那婆婆太可恶了,我甚至有点同情小团圆媳妇,我觉得我们应该远离迷信,相信科学

呼兰河传读后感5

本书在作者“平淡如水”的叙述中,我看到了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会,还有灰色的人生。这里的村落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一样,乌云密布,除了灰暗别的毫无色彩。这里的村民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他们没有梦想,没有追求,只是淡淡地活着,然后淡淡地离开,让人觉得少了些什么。

生活在呼兰河畔的人们,他们脑子里充满了迷信,他们认为人应该顺应天意,顺应社会,但天意到底是什么?他们却无从知晓。他们是那么愚昧无知,那么封建,无形中充当了刽子手。这是多么可悲啊!

其中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小团圆媳妇的死。她才十二岁啊!本是天真烂漫的年龄,却过早地被卖给了胡家做童养媳。一个健康的小女孩,却因为爱笑,婆婆就要给她一个下马威:用皮鞭抽打她,用烧红的铁烙她的脚心……

小团圆媳妇的婆婆认为,这样抽打她是为了她好,但最终却因为帮她治病的婆婆的“好心”而丧失了生命。我们到底该责备谁的狠心呢?愚昧的婆婆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错。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背景下,才会发生那样的悲剧。

轻轻地合上《呼兰河传》这本书,不自觉的悲从中来。我真为这里面的人感到悲哀,他们日复一日地生活着,从来没有任何变化,生活中也没有色彩和花样。周围的人又是那么冷漠和遥远,每个人之间仿佛都隔着一堵厚厚的墙,这样压抑的环境怎么能生活下去呢?这样的生活又是为了什么呢?

从作者的笔下,我看到了作者无声的哭泣和呐喊,似乎想唤醒那些麻木的心灵……

呼兰河传读后感6

呼兰河传是一部充盈着童谣风格的自传体回忆式长篇小说。萧红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索,追忆了旧时光中的人与事。

萧红除了写呼兰河县的寒冷,还写了祖父与园子,萧红小时候最喜欢的是祖父与园子。我小时候也喜欢和祖父待在一起,听祖父讲小时候的趣事。小时候我去祖父家,祖父经常准备汁多鲜美,又大又甜的西瓜给我吃。

后来萧红的祖父死了,菜园也消失了,萧红喜欢的一切都消失了,再没有蜻蜓、蝴蝶和蚂蚱了。前几年我的祖父去世了,我最后一次和祖父相见,印象很深。记得我最后一次去祖父家,祖父领着我走过昏暗、狭长的台阶,到家门口的水果店买西瓜吃;又到街头的烧饼店吃一碗馄饨,啃一个烧饼,嚼一个生煎,幸福的味道和着阳光流遍了我的全身。可我万万没想到这竟是最后一次相见。

萧红祖父的去世给萧红带来了沉痛的打击,我祖父的离去对我们全家人来说也一样,都是万分悲痛的。祖父活着的时候我经常陪伴着他,现在祖父虽然走了,但我并没有灰心,因为我和祖父已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过了。死了的人,不管怎么样都不会再活过来;但活着时却无时无刻都可以陪伴,因此我们要好好陪伴自己的长辈。

《呼兰河传》中萧红描写的民间生活极其细致,从一条条相互交错的小胡同里传出一阵阵充满民间气息的吆喝声,我印象最深的是跳大神是专门给人叫魂的。

《呼兰河传》中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生活的气息,让人感到很亲切。

呼兰河传读后感7

今天买了本《呼兰河传》,到家就读了起来。其实初读《呼兰河传》,我并不怎么喜欢,耐着性子看了一遍,随手就丢到一旁了。当我重新翻那本《呼兰河传》,细细品味,才发觉得它的精彩。

这本书是萧红写的,她写了她童年住的呼兰河这个地方。在她的表述下,我渐渐地走进了80多年前的东北,一个衰落的村庄。村子里面,只有灰色的街道,灰色的人生,灰色的社会……整个村落就像暴风雨前的天空一样,乌云蔽日,没有半点色彩。这里的村民,活着的目的仅仅因为活着,生的普普通通,死的平平淡淡,让人觉得呼兰河的人们,缺少了些什么。

读着读着,我不仅会想起自己童年的乐事,一个人呆呆的笑着。当我读到小团圆媳妇不幸去世了时,我的心很纠结,跟萧红一样愤愤不平。她才只有12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而她却被过早地卖给了老胡家做媳妇。旧时的童养媳,在这里我初见端倪。一个健康、活泼的小姑娘,因为穷,因为生活,被卖做童养媳,没有妈妈疼,这已经够可怜了,可她拼命的干活,还是动不动就会遭受到婆婆的打骂,遭受一个说是为了让她更听话、更懂事的婆婆的“教诲”。 那个扎花店的工人年复一年给祭祀的纸人穿上亮丽的衣裳,怎么就不会想到打理一下自己,难道不可以跟手中的纸人一样整洁亮丽吗?也许,那里的人们,已经觉着,生不如死,死后,就可以有漂亮的房子、花园、大马、仆人、一年四季不同时期盛开的鲜花……正是这种消极的生活态度,扼杀了小团圆媳妇。

呼兰河留给萧红的,正是萧红想要告诉我们的吧,让我们了解过去,了解历史,永远不要重蹈覆辙。

呼兰河传读后感8

《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的一部小说,这本书讲述了作者童年的故事。通过回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场景,读者可以看到一种悲伤压抑的社会现象,引发我们的思考。在这本书中,最打动我的是祖父对这位作家的爱。

“我”走了,爷爷带着“我”走了,爷爷和孙子相互依存,有着无尽的幸福。

作者的祖父快七十岁了,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在家只有祖父最关心作者。所以,作者每天都呆在祖父的身边。祖父经常教作者读诗,带作者到后花园玩耍。当作者走不动了,祖父就会抱着作者,如果可以走路,祖父就会拉着作者。作者和祖父相互依靠,有着许许多多的快乐。

想想自己,在学习困难的时候,爸爸妈妈会帮我分析问题,指导我解决问题。有时候,为了激发我的学习热情,他们会故意说一些我听不懂的话,让我给他们解释,逼我查字典。有时我们听“喜马拉雅”的故事,分享其中的乐趣和感悟,让我懂得了很多关于生存、勤奋、良好的知识,懂得了努力学习、自力更生、和睦相处带来的好处,也提醒了我自己盲目冲动,不考虑后果,不问“为什么”等一些坏习惯。

这本书讲述了很多很多的人物和故事,虽然我不理解他们的很多想法和做法,但我仍然看到了希望、幸福、社会的复杂性和生活的困难。

呼兰河传读后感9

有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人说书是人类的精神粮食,有人说书是通往成功的一座桥……总而言之,书是我们每个人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即使三天不吃饭,也不能三天不读书。

我认为的好书是能够让人们懂得道理的,是能让人们学到知识的,是一看就能让人沉迷的。如:《骑鹅旅行记》、《狼王梦》、《草房子》、《呼兰河传》……而最让我动心的就是这本《呼兰河传》了。

这本书向我们讲述了作者张乃莹(萧红)在呼兰河城的童年往事、与邻居的趣事等等。

作者用朴素的笔调,真实而动人的向我们讲述了她童年时代东北农村黑暗、落后的社会生活。并且向我们揭示了传统意识对人们的束搏和危害,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

这本书共七大章,前四章写出了呼兰河城的风景和风俗,后三章描写了三个人物,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冯歪嘴子这个人物。他的生活环境十分贫苦,即使他遭受着人们的唾弃和讽刺,他的生活态度也并没有任何改变,他和他的儿子一起努力活着。

他让我知道一个道理,不要在意别人的目光,无论别人怎么骂你、说你都不要去理会,和往常一样生活,才能坚强的活着。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还使我迷恋,如果你们想看一看作者的家乡的风景和习俗,就去买来读一读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10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呼兰河传》。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作者萧红有了更多的了解。

《呼兰河传》以散文的手法,回忆了作者的家乡呼兰河城与劳动人民的普通生活。前半部分写了迷信严重的封建习俗、单调的生活、呼兰城的自然风光,以及作者的祖父,和她的童年。后半部分,着重写了天真的团圆媳妇、古怪的有二伯、勇敢的冯歪嘴子。让我感受到一个封建思想严重的社会。讽刺了那些愚昧无知的人,歌颂了那些追求自由、幸福的人。尤其是冯歪嘴子顽强的生命力,让我感受到呼兰河生生不息的希望。

萧红的童年是快乐自由的。她和祖父经常在园子里铲地、拔草、浇水……萧红童年的快乐回忆全都装在了这个大花园里了。

呼兰小城的盛举是荒唐可笑的,如跳大神、放河灯、抽帖……这些封建习俗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萧红用女性温婉的笔触,揭示了小城居民贫穷、绝望、无知、麻木。同时,让人又感到悲凉、凄惨。最让我忆忆深刻的就是团圆媳妇了。12岁的她本该是无忧无虑地:在父母身边撒娇,和小伙伴玩闹的纯真女孩。但她却被卖了作童养媳,不仅需要干活,还要忍受婆家无端的打骂,甚至以治病为由,遭受了惨不忍睹的折磨如:跳大神、吃偏方、用开水洗澡,最终惨死……

可怕的封建习俗、可怕的麻木不仁阅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封建社会的可怕,也体会到了作者对呼兰河的复杂情感。

呼兰河传读后感11

在愉快的假期中,我怀着如饥似渴的心情,读了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这本书不是一部长篇小说,而是萧红对自己童年的一个完整回忆。

内容由三大部分组成:有诗歌篇《最是深情片语诗》,有散文篇《回头不知身何处》,有小说篇《梦里依旧是家山》。内容非常丰富,令人难以忘怀。虽然有些内容比较深奥,我似懂非懂,可我依然喜欢阅读。

萧红的诗文优美,令人动容。当我读到诗句:“绿色的海洋,蓝色的海洋,我羡慕你的伟大,我又怕你的惊险”的时候,我深有感触,不由地想起了海南的水,也是那么湛蓝,那么碧绿,它以宽阔的胸怀包容着千千万万的生命,可有时也会生气,波涛汹涌巨浪翻滚……我还记得有一年,我和亲人去上坟,当我来到爷爷的墓前,我不由想起作家萧红的《拜墓诗》:“跟着别人的脚迹,我走进了墓地,又跟着别人的脚迹,来到了你的墓边……”作家的诗真是让我浮想联翩,刻骨铭心。

当然,萧红的散文和小说更是充满语言魅力,久久回荡在我的心中。

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我受益匪浅,虽然说不出太多的感受,但我记住了萧红是这么说的:人生除了冰冷和憎恶以外,还有温暖和爱,所以我应该向着“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呼兰河传读后感12

读完《呼兰河传》,历史的背景就清晰了许多。

严冬封锁了大地,有赶车的车夫,卖馒头的老头,卖豆腐的人。人们没有道德的约束,看见翻滚在地上的热乎馒头就你冲我装地抢了起来。十字街上,人们只认“李永春”的药铺,却不去专门的拔牙店,只因被拔牙的标志吓住。

东二道街有个大泥坑,两旁的住户只会把墙修得贴近泥坑,好让来往的人踮起脚尖,攀着光滑的墙面小心翼翼地走过去。即便是有马不慎掉进了泥坑中,也只会看个笑话。

呼兰河城里有放花灯的,有唱野台子戏的,有娘娘庙大会。正如作者所说:“至于人去看戏,逛庙,也不过是揩油借光的意思。”作者的家里有个储藏室,里面存放着七大姑八大姨的东西。每到后院锁住门时,作者就翻腾出一些有趣的东西,有次还找到一个小红灯笼,让有二伯点上灯跑出去玩了。老胡家的团圆媳妇和冯歪嘴子家的媳妇王大姐都很悲哀。团圆媳妇整天被婆婆又打又骂,以至于受了伤。婆婆则四处找偏方,跳大神,求占卜都没用。

最终还是离开了婆婆。冯歪嘴子家的媳妇王大姐之前也很受欢迎,可自从嫁给了冯歪嘴子就被人指指点点。为什么呀?因为冯歪嘴子是磨倌!地位不高,王大姐的地位也变得不高了。

这就应该受到别人的偏见吗?我想这完全是一场悲剧。

《呼兰河传》的那个年代,有人过的悲苦,有人过得热闹。但有很多的陋习没有改变,甚至在今天就是禁止的。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都很生动,就是生长在老一辈的人们的生活。作者的童年也很丰富,见识了许多的活动。现在的人们更应该从中认识到一些东西。吸其精华,弃其糟粕!

呼兰河传读后感13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呼兰河的人们所产生的不幸与其说是封建社会压迫的苦果,不如说是其思想的愚昧所带来的恶果。比如团圆媳妇家的悲剧,为什么人会死,怕真不是婆婆人恶毒,而是千百年根深蒂固的观念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种共同的顽固的价值观,他们所有的亲友邻人都觉得团圆媳妇的行为举止不对,想把它矫正过来,最终共同活活把团圆媳妇折磨死了。

这难道也是阶级压迫吗,我看未必,这种愚昧的思想归根结底来源于不高的生产力和千百年的文明传承,来自于社会现实。撼山易,憾人心难,这隔了几层的我们看来,这是愚昧而不可理解的,而在当时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看来,那恐怕是再正常不过的。

所以,个人觉得,萧红的个人悲剧怕也多多少少来源于这里,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自己的思想观念超前于自己所处于的时代,那绝对是一个悲剧,如果做不到糊涂一点,那么人生注定是要坎坷的。因为对于作为一种社会动物的人类来说,如果做到了“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请”,那绝对是不容于人,不容于社会的,轻则受到排斥,重则有可能像西方众多中古世纪的科学家那样,丢掉性命。也许,就算不被社会清算掉,自己也可能受不了这个荒谬而不可理喻的社会,以自杀为结局。也许,那么多杰出人物走上这条路,也是有这个原因在的吧。

所以说难得糊涂,也难怪苏轼洗儿戏作,“世人养子望聪明”“我愿生儿愚且鲁”,世人大多是有排他性的,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行为与大众不同,大多是要以悲剧收场的。

呼兰河传读后感14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萧红写的《呼兰河传》这本书,读着读着我不禁感慨万千。

呼兰河这座小城是单调刻板的,是寂寞的,是贫困的,但又不是没有音响和色彩的。在这里没有什么有趣的事,上午大家就讨论的就是谁家的大动物掉到大泥坑里,救没救上来。这些无聊的事在他们看来却很有意思,大家最关心的就是跳大神,只要听到谁家跳大神,便赶着去凑热闹挤得房顶上围墙上爬满了人那时可真称得上是万人空巷。上午是无聊的,但到了下午满城的冷清寂寞中便多了一些温馨,黄昏时刻天空出现了片片彩霞,那里的人们叫它“火烧云”,这时就是孩子们的天下了,有的在街上跑来跑去,有的则呆在院子里,躺在大人的腿上,看着天,不时冒出一句:“看那片云像”。渐渐的黄昏消失了,这是大街上又传来卖豆腐人的声音,各家买几块豆腐便开开心心的吃晚饭了。

而萧红的生活则也是寂寞的,生母早逝,继母对她很冷淡,父亲思想保守,整个家中只有年迈的祖父能给她一点安慰,春天夏天秋天小萧红都是在祖父的院子里度过的,那也是她最美好的时光。饿了采几根黄瓜吃,累了躺在房檐下就睡了,一切都是自由的。到了冬天院子就被封了起来,萧红的生活便更加寂寞。

《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话,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传读后感15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花园里面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这自由自在的语言让人感觉她生长在一个温馨的家庭,可她的遭遇却十分不幸。她是个女孩,在上世纪时,重男轻女还很严重,父亲的殴打,母亲的冷言冷语,祖母甚至拿针扎她的手,沉重的生活压地她喘不过气,而祖父却给她晦暗的生活照进了一丝光亮,祖父让萧红的生活感受到了光明,温暖。这是她后来创作灵感的源泉。

前四章萧红写了自家园子里的故事,后三章写了三个人物,小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她把人物形象描写的栩栩如生。小团圆媳妇是个童养媳,她受尽了苦难,在婆婆家被婆婆用烙铁烙、用针扎,有时还不停地打她,有时被折磨晕了就被水泼醒继续折磨,这一切正因为婆婆要给她一个下马威,最后她因为人们的迷信被活活烫死,那时,她才十三岁。但是周围的人只是看热闹,直到她被烫死后就把她当做茶余饭后的笑谈。在路边有一个大水塘,时常有孩子掉进去淹死,却无人施救,而且有人死后他们在茶余饭后时讨论葬礼时吃什么下酒菜,他们冷漠、麻木不仁、在别人的不幸中寻找快感、他们毫无同情和温暖、他们生活困苦,看到人死后的扎彩,又感叹起了人死后有多么风光。

现在虽然重男轻女、封建迷信的事件少了很多,但冷漠依旧;屡见不鲜:老人摔倒了没有人扶,路边有人乞讨却没有人在意,那些遭受了校园暴力的人却被人辱骂……

朋友啊,请对这个世界多一点的关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