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高中作文 > 高二作文 > 我眼中的苏东坡高二作文800字(优秀10篇)正文

《我眼中的苏东坡高二作文800字(优秀10篇)》

时间: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本文是勤劳的小编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我眼中的苏东坡高二作文800字(优秀10篇)。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800字议论文 篇1

张禹涵

苏轼这一生,大起大落不停,但他却依旧“一蓑烟雨任平生”,如此不平凡之人,惟苏轼一人。我沉浸在这诗词中,一遍遍地缅怀他……

他写西湖之后,别人不用再描写西湖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他写过明月之后,别就不用再写月亮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写过赤壁之后,武赤壁的名声就被文赤壁超过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写过庐山之后,人们都不知道庐山的真面目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写过岭南之后,从此岭南变得不再蛮荒而适合居住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他写过猪肉之后,猪肉不再是比牛羊肉低端的美食了——火候足时他自美他到过杭州,杭州百姓认为他就是杭州的苏轼。他到过黄州,黄州百姓认为他就是黄州的苏轼。他到过惠州,惠州百姓就认为他是惠州的苏轼。他到过海南,海南就出了第一个进士。

这悠长的时间这浩大的江面,未说完的一切千言万语都做云烟,这一梦的开端这半生的辗转,随美酒的饮完只谈风月不问从前,这一宵高歌醉卧高山流水才是眷恋。考中进士后,苏东坡第一个职务是陕西风翔府判官,从八品,干了将近3年。被召回朝廷后,他任职史馆,下派到杭州做通判。然后到密州任太守,后来又转任徐州太守2年,湖州太守3个月。

这明月缺又圆这江水到天边,这世事多变迁沧海桑田都做诗篇,这一曲唱几遍这小舟未搁浅,这一时的酣梦枕着衣袖更似神仙,这一生归去无晴也无风雨便是心愿。因为“乌台诗案”,苏东坡被关在御史台审讯130天。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产生了新党与旧党之争。苏东坡反对变法,站在旧党一边。被贬黄州。

这久远的悲欢这沧海的变换,这流年催白发千丝万缕都已难辨,这一般的疯癫这一宿的未眠,纵流转过多年仍会记得此间欢颜。太后驾崩,18岁的哲宗亲政。变本加厉打击元祜党人。先把苏东坡降为定州太守,赶出京城:上任1个月又被贬到遥远的惠州,在那里住了2年零6个月;再贬,被贬到更远的儋州。

这就是苏东坡三起三落、跌宕起伏的人生。

小舟悠悠水中摇,随它天涯海角,一枕一梦一觉,露水打湿眼角眉梢,愿醒来还未破晓,再偷得浮生半宵,如此便好…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700字议论文 篇2

张馨桐

他描述自己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可事实却是一生频遭贬谪,历贬八州,朋友背叛,同道反目。他见惯人世间万千丑态,却仍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不是好人。”他就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

他洒脱豁达,笑对人生风雨。20岁入京考试时就受到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仕途一片顺利。但当他43岁时收官场党派斗争牵连,卷入“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留下“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宋哲宗继位,苏轼重新被重用,可好景不长,62岁已是晚年的苏轼,被贬惠州,一直远放儋州。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反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他却把儋州当做自己第二故乡,写下了“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他没有怨天尤人,也并不消沉,而是随遇而安,看淡宠辱兴衰,无论贬到哪里,都觉“此心安处是吾乡”,也正是这样清明洒脱才会吟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满分作文网,也无风雨也无晴”。此等豁达风骨,悟空境界,令人赞叹。

他灵魂有趣,细品人间清欢。他是位极具天赋的艺术家,总能在生活的细节中体味到浓厚的生活情趣。他在初春乍暖还寒时,欣赏“细雨斜风”,“淡烟疏柳”;品尝着“雪沫乳花”,“参茸蒿笋”,体会着人间有味是清欢。令人垂涎欲滴的东坡肉是他所作。夜赏海棠的雅趣也是他所为。不论境遇如何,不论身在何处,苏轼总能为心灵找到舒适的栖所。

他孤傲一生,传递人间温暖。“拣尽寒枝不肯栖”,难容于党派的他,落得个“寂寞沙洲冷”的下场。他把酒问青天,用温和的声音,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他身上,我们仿佛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江山风云亘古不变,光明磊落胸无尘俗。他在我们的梦里腾云过烟,逆于雨。泛一叶孤舟,“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大笑归去……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 篇3

苏轼,一位伟大的、值得尊敬的诗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被称为“旷世奇才”,他是文学家、哲学家、画家、书法家、诗人、词人、美食家。但他的崇高、他的闪耀远远不止这些能定义。

才情才情,有情才有才,我被他的情感所打动;被他的执着打动;被他的哲思打动!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他因卷入政治纠纷,被贬入黄州,带着一个小小的官职,带着沉重的罪名。那是秋天的赤壁,他与他的一叶小舟飘荡在江面上。江面是“万顷茫然”他的心是“茫然万顷”,他只能喝酒,带着他的惆怅,在茫茫的江面上漂浮着。

但他是苏轼,此刻他不仅茫然饮醉。酒愈下肚,他的心愈“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他意正兴,敲击着船舷而唱歌,唱“美人”,唱的是他心中美好而思而不得的事物呀!他多么想为国尽忠,即使他被垢陷,被他的君上贬到了这个山水荒凉的地方,但他心怀天国家,心怀天下,他无法释怀理想啊!

此刻心中苦闷,仿佛听见了飘渺的洞箫声,箫声凄苦,似他心声。他又想到了天地之大而自己生命渺小,想到曹操,“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是啊,宇宙浩瀚,想曹操当年多么意气风发,而如今又在哪里呢?而他自己,只得“驾一叶之扁舟寄蜉蝣于天地”,只因为世所困!

他就像一阵疾风,猛烈而跌宕。他在中秋月圆之夜酩酊大醉,写下“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我看见一个孤独凌乱的老者,他此夜必定满怀伤情,但连与家人团圆都不能,只能借月抒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就在此刻,他一鼓作气,起身拭泪,排遣一切压抑他的黑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我实在为他心疼,他在寒风中一次一次茫然,在黑夜中一次一次难眠,但总有一个意志支使他昂然起立,一整心绪。

读他的诗词,我每每能看见他的世界,它的身影,他滚滚的感情,他的句子如同有灵,贯彻我的经脉,直击我的灵魂!

我眼中的苏东坡高二作文800字 篇4

“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

——题记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风。”不知苏轼是何等的境地,写出的诗句。那是他的人生态度吧。在乌台诗案之后,先是被贬黄州,接着又是惠州,又是杭州,一路被贬,一路逍遥。无论在那个地方,都乐观面对,无论是再困难的地方,也都一直积极向上。那是人生态度,是面对生活的感悟,也正是他的这种精神,才有了“日啖荔枝三百颗”的故事,也有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感慨。

苏轼颠沛流离的一生,怎么少的了朋友呢?“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这是苏轼对朋友怕妻子的调侃。“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这是苏轼对一个耄耋之年娶一个锦瑟年华的少女的评价,亦是在下一句“鸳鸯被里成双对,一树梨花压海棠。”进行了深深的嘲讽。这也许是苏轼孤寂的一生中,莫大的乐趣吧。

也许苏轼有一天真的忘却的了功名利禄,他应该也是如陶潜般“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肆意自在,也会真正的做到“诗酒趁年华”的潇洒自如。庄子的“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也是道出了苏轼的超凡脱俗的姿态。苏轼他没有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潇洒狂放,也没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心怀天下,更是没有陆游“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志向。他有的是“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的感伤,有的是“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的感慨,有的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薄和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坦然。

我想如果说李白是一个在红尘中游玩的仙,玩世不恭,走时孑然一身,留下的是他的诗与剑,那么苏轼就是在人间历练的仙,比李白更接地气,他一生在贬与被贬中,在人民中游走,寻常人很难和李白见上一面,可苏轼不一样,他始终有被贬到身边的可能,苏轼是一个好官,名声更多是在受他恩惠的民众中流传,苏轼一走,苏堤长留,苏轼一走,赤壁仍在,这可能是“李白从不属于人间,而苏轼从未离开人间”,他代表的不仅是豁达多情,更是坚强不屈的人生态度和处事原则,他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宝藏,那就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大境界。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 篇5

花败了,蝶散了。只有那若有若无的香,尘土飞扬间,轻轻地提及,千百年前的往事,却也终不过是词中一梦罢了。我带着怎样的心情,轻轻地踏过……

故事的一开始,他不过是十来岁的青年才俊。他生在名门世家,父亲和兄弟都在文学上有颇深的造诣,而他本人,在后来的日子里,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抹壮丽的色彩,经久不衰。

苏轼在年幼时,便表现出超高的文学天赋,他诗、词、书、画皆工,且将儒、释、道三家文化中最好的品格和修养融到自己的修养当中,这让他成为了一个不吐不快的人,由此,也铸造了苏轼在文学上豪放派代表词人的地位。

但苏轼的一生,却并不如此,甚至可以说是跌宕起伏。这也便能从他在红尘中留下的足迹看出来了。苏轼一生有过三个最为特别的女人,从他的生命走过。

第一个是王弗。王弗是他的结发夫妻,两人可谓是性情相投,彼时的苏轼,在官场上初露锋芒,而王弗则是那“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她精明能干,可以给予苏轼建议性的指导。这时的苏轼可谓是春风得意啊。但好景不长,王弗27岁时便去世了,她只伴了苏轼11年的光景,却在他心头留下最难磨灭的印记。这让十年后的苏轼写下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千古绝唱。

而这时,早已物是人非,他身旁的那个她已然变成了王弗的妹妹——王闰之。王闰之并不如王弗那般精明能干,但她却最能明白苏轼需要的是什么,她伴他从得意到落魄,又从落魄重新回到顶点。但依旧好景不长,王闰之没来得及坐享繁华,便甩手归西,但这次,她没有只留他一人,她帮她纳了小妾,常伴他左右,名唤朝云。

王朝云可以说是最懂苏轼的女人了,她伴他左右,哪怕穷困潦倒,依旧不离不弃。苏轼这样评价过王朝云:“不合时宜,唯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王朝云大概是最爱他的人,最后,朝云却先苏轼而去了。

苏轼这一生,大起大落不停,但他却依旧“一蓑烟雨任平生”,如此不平凡之人,惟苏轼一人。我沉浸在这诗词中,一遍遍地缅怀他……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 篇6

跨过历史的长河,穿过茫茫人海,走过朱红的宫墙,寻觅至山水间,与白衣飘飘的你相遇。

你好,苏轼。

自小,我便仰慕你。你是历史长河中少有的才子,是北宋的文学家、书法家。你留下了诸多千古名句,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教我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在同一美景里,多数人只是吟诗观赏,而你却能发掘出它背后蕴含的哲理。读你的诗,便能知道你的聪颖,富有才华,与众不同。

你强调“有为而作”。你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制,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艺术境界。在浊世中,你能不被世俗所迷惑,坚持自己的原则,坚持自己所向往的东西,不因作而作,不逼迫自己写没有感觉的东西,正是因为这样,你的作品独具一格。反观我自己,写的作文多了几分应付的味道,读起来总感觉少了一丝韵味,像是脱离了本质。如有机会,“你好,苏轼”,我想向你请教一番。

你的善良,也让我敬佩。你居于常州时花光积蓄买了一所房子,后经打听,你得知这是一座百年邸宅,主人是一位老夫人,她的不肖子孙将它卖给了你。你当即烧了房契,归还了房子。我真想与你会面,问你,为何你不在乎钱财?钱财散尽,却也毫无怨言?难道你真的甘愿居无定所?难道你真的甘愿飘荡于四海?或许是吧,你的善良超脱了世俗,你全然不因钱财而困惑。在那个浊世之中,你的善良显得更可贵、更难得。

我敬慕那个志存高远的你,“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是你的意气风发;我动容那个心怀柔情的你,“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如此坚定、执着;我惊艳那个乐观豁达的你,“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教我珍惜时间、把握时间。

我敬佩聪颖、富有才华的你;我敬佩善良、独具一格的你。

如果有机会,我定要和你说一句“你好,苏轼。”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 篇7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词派代表……

就连陆游也曾评论东坡曰:“公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千载之下,生气凛然。”

东坡也确实是一个体察民生,忧国忧民的好官。

元祐四年,“崶台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东坡便率人疏浚西湖,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以“三潭映月”作为标志。而“东坡处处筑苏堤”的苏堤,便是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的长堤。

不过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东坡一生三筑长堤,其中两次都是在被贬之后才修的。第二堤是被贬颍州后筑的,第三堤则是被贬远宁军节度副使后筑的。

不论如何,东坡筑堤皆是为了人民。虽说他一生一波多折,跌宕起伏,但他这份对老百姓关爱的心从未变过。清风两袖朝天去,要留清白在人间。

苏轼不仅是一个好官,为人所传更是因为他写的一首首好诗词。身为豪放派代表,自然为人也十分豪迈,不拘小节。

有一日傍晚,他与挚友佛印一同泛舟游乐。苏轼忽向岸上一指,佛印顺势而望,只见一条狗在岸边吃着骨头。佛印立刻将手中印有东坡诗句的扇子扔进水中。两人相视大笑。

其实这时两人大的一副哑联。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下联是:“水流东坡诗(尸)。”

两人这有些互损的诗句,不但显出了他们的不羁以及二人的友谊之深,更展现了他们的文学风采。这,就是大家。出口成诗,如果是妙手偶得,那也是他沉下来的丰厚底蕴。

东坡《游金山寺》有这样一句:“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江心怎么会有火呢?有人就说:“这是夕阳西下时的景象吧?”可上一句却说:“二更月落天深黑。”

那这火到底是什么呢?至今仍为一件未解之谜。

对于这些未解之谜,吃货们自然不会去深究。他们所关心的,自然是那东坡肉了。

苏轼在杭州当官时,因其关爱百姓故受到大量称赞。很多百姓听说他喜欢吃猪肉,就给他送来一头头的猪。苏轼收到后,就把那些猪肉切成小块,烧得红酥,然后分配给众人。

不过,我也是一凡夫俗子,一想到那肥而不腻,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我的口水也忍不住流了下来。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 篇8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仿佛是一扇古铜色的门。我推门而入,仿佛看到苏轼站在时空虚空的另一头向我掂须微笑。

一首《念奴娇》,将豪放派诗词艺术推至了顶端。苏轼泛游赤壁,留下的是两篇名赋与一首怀古之诗词。读《赤壁赋》,读到“叹吾生只须臾”两句,忍不住启唇轻诵。当时呈此刻东坡面前的应是怎样一番景象啊,使得那感概遁着千年贯穿古今的线索而来,在我面前停格,打动的是自古而来千万的文人墨客。在《后赤壁赋》中上下颉颃翻飞的黒雁,不仅仅入了苏轼的梦,更是让我心头一悸。若不是苏东坡,北飞的雁儿又怎会名垂千古?苏轼善文,更善感概啊。

若只是犷野豪放与荡气回肠,苏轼这千年前的男子并不会倾了我的心。你不会不知那悲怆凄痛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深情的悼亡词,是东坡为亡妻王弗所作。那描绘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毛笔,写起旧人描眉的动作,竟如此深入骨髓。且看那“小轩窗,正梳妆”,那“那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都是无法离世的痛楚与哀愁。遒劲的'风吹过荒山野岭,吹过王弗安眠的地方,你可听到苏轼哽咽中念诵的词句“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在苏轼的一生中,乌台诗案是他征途日渐消沉,文技每况愈上的转折点。黄州,一个凄凉的城,囚住了苏轼的形,却囚不住他的神。他自比孤鹏,在梧桐树枝头飞过,哀鸣,愤懑不平。“谁见幽人独往来”,东坡不忧亦不恼,甘做幽人,独来独往,“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他不攀高枝,不附权贵,气节让他不肯择木而栖。“缺月挂梳桐”他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明月松间照”时,他把酒临风。任长廊上的清风贯穿春秋,苏轼不觉苦闷,有词足矣。

苏轼,他是古代的学者,他有一往情深和高洁的气节。千年后的我懂得他,在他的笔锋间如痴如醉。哪怕今后阅文无数,苏东坡在我心中的位置,也是无可代替的,我坚定!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 篇9

苏轼,字子瞻,宋代著名的散文家、文学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之一。在这份感情基调平淡,拥有者众多头衔的履历是后人对大文豪苏东坡的评价,可在这寥寥数字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苏轼是否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往事?他是否也曾雄姿英发豪气冲天?是否有过报效祖国的壮志凌云?是否也会因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而黯然神伤?这一切的一切,我们已无从得知,那些记载着悲欢离合、承载喜怒哀乐的文字已随大江流水东逝去,不过,我眼中的苏轼,是这样的……

苏轼一生写就诗词无数,其中为后人所传颂的也不在少数,从他的名篇绝句种,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不同的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午夜梦回,身旁人早已生死两相隔,泪湿满襟,却又无可奈何空悲切。这是一个有情有意、重情重义、思念亡妻的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半阙宋词,一曲春景,道出一个清新婉丽、心思细腻的苏轼。“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此为苏轼初贬黄州之时所作,一幅江南水乡之景,暗含着自嘲之意,却也体现出苏轼豪放、豁达的宽广胸襟。“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笔下有情,一个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乐观开朗的苏轼便浮现在眼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好个气吞山河!好个雄心壮志!正当壮年的苏轼对着赤壁有感而发,留给后人的却是更多的感悟与思考。“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清清淡淡几笔,便描绘出一幅暖春之景,令人惊叹苏轼之文采,佩服苏轼之细心。

这便是我眼中的苏轼,一位有情有义的大丈夫;一个有着清新婉丽的一面词人;一个乐观豁达,胸襟宽广的东坡居士;一个热爱生活,细心观察生活的普通人;一个有雄心壮志的士大夫,一个豪情万丈的诗人,一个简简单单的踏青之人;一个千言万语也说不尽道不完的苏轼。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 篇10

苏轼这个人,是中国古代文坛的一株瑞木,中国的精气全被他采去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叫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叫化子,他是不出世的人杰。

古来多少文人墨客,谁堪伯仲间?

东坡风华正茂,策马高歌,豪气冲天,把酒问天,一樽还酹江月,畅怀恣肆,对酒当歌,休将白发唱黄鸡,曾无数次被他的诗文所倾倒,我却不知究竟何时才能真正走近那个谪居诗文中的东坡。

一位朋友吹起了洞箫,怀古,感伤。微风吹过两岸,芦花飘飞起来,如烟如雾,五岁苦读,老父苏询严厉教导,十九岁上京赶考,文章震惊天下,文坛领袖欧阳修毫无保留的赞誉,但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宰相三才流浪命”繁华的京师,金銮殿上无止无休的政党之争,无奈又做出几个让苏轼“牺牲”的无名的跳梁小丑,一桩莫名的“乌台诗案”,使他远谪黄州,与其说牺牲,倒不如说成全,走就走吧!于是,只把一个青山傲骨的背影留给了汴京城里那群争执不休的“忠良”。

没有官场的尔虞我诈,没有金銮殿内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没有官僚们猜忌排斥的目光,他心境空灵而来,悄带着孤独与感伤,却将自己完全涉入了一个全新的明澈的白描世界,他摆脱词的莺莺燕燕,硬是将猎犬,天狼、大江往里搁,“豪放派”轰然诞生;他任由自己的意愿将竹子一笔通顶,痛快地放荡自己的心魄,“文人画”肃然而立,他发明简易菜肴,借此在穷困的时候充饥,于是“东坡羹”沿传至今。

他驾着扁舟,抱着美酒,还是那时的明月,朗照着细草微风的原野,还是千年前的江水,流淌着亘古不变的忧愁,还是那场千年前的“赤壁之战”刺激着他的呼吸,迷茫而神奇,他活在自己的快乐释然中,喜欢与和尚佛印斗嘴,喜欢与机智大师刘份相编故事逗趣……这历历都已深深印入了苏轼仙风道骨的精魂中,早已升腾于他自然哲学的陶冶中。

或许:载月浮舟,扣弦而歌,卸下官场中无力而苍白的伪装,这才应该是他干爽做人的模样,顿悟、释怀、执着,旷达、豪迈、豪情、失落、孤傲都为东坡是也。

后记:历史被如沙的时光悄悄掩埋,当我们回首时,已了无痕迹,然而当我们回首聆听和抚摸这尘封的记忆时,却总有那一串串的姓名,在大漠中突兀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