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写出满分考场作文的方法指导》
目前高考考场作文写作的最大问题是缺少深度,突破这一瓶颈的一大关键是提高素材运用的准确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写出满分考场作文的方法指导,欢迎大家来阅读。
高三学生如何写好高考作文
01 审清题意。
这首先是一篇关于理想追求的名句,出自于西汉辞赋家和思想家扬雄的《法言·修身》,意思是:
有志青年应该以修养身心、恪守美德作为“弓”,把矫正思想、提升自我作为“箭”,把追求理想、维护大义当作“箭靶子”,搞清楚了言行举止和人生追求的目的,那么拿着这样的弓和箭,就一定能够射中目标。
对于这样的作文材料,表面上讲“修身”,实际上说“理想”,进而还要提到实现目标的方法和信念,实际上并不好写。
而且题目中还提到“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启示”,那自然是要求考生结合时代、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谈一谈我们的自身理想应该如何融入时代的步伐,我们又应该怎样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为当前这个国家和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有了这些认识和思考,我们基本上已经理清了这道作文题目的要求、内涵和考察目的,在下笔疾书的过程中也就不会那么容易跑题,更不会导致意外失分了。
02 明确论点。
但是在审清题意以后,如何在一个略显大众化的论题下,推陈出新,跳脱出俗套平淡和波澜不惊的桎梏,这又是我们下一步需要思考的了。
对于这道作文题来说,我们可以展开阐述的角度很多,比如:
当代青年,应该树立怎样的“大义”目标?
从自身做起,有志青年应该如何“修身立义”?
理想的追求,需要矢志不渝,更需要一身正气!
也就是说,西汉扬修的短短一句名言,实际上为我们指明了“修身”、“矫思”、“立义”、“奠而后发”、“发必中矣”一共5个节点,高三考生可以相应地从“提升自我”、“查漏补缺”、“确立目标”、“思而后行”、“矢志不渝”这5个角度进行拓展论述,只要能够将理想融入时代,那么当代青年对于完善自我、追求理想的探讨,就都是合情合理的。
03 旁征博引。
当然,高考中的“新材料作文”,虽然“不限文体”,但绝对不是让考生乱写一气,甚至连小说、诗歌都往卷子上写。
题设中对作文体裁的开放式要求,主要是为了在形式和思想上,不限制学生作为个体的自由发挥,让考生们能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文采思想。也就是说,要么你写记叙文,要么你写议论文(大部分都是),但是不管选择哪一种体裁,在同一篇文章内,还是应该严谨规范地写作,绝对不能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最后写出个“四不像”!
再者,想要高考作文得高分,咱们肯定要依照考试大纲的要求来写,最起码在卷面上要满足“材料丰富、论据充足和材料新鲜”的要求,这就需要高三考生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尽早尽快地进行精彩语句和名句名篇的积累,多阅读、多记忆,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
显然,那些观点陈旧、描写空洞的高考作文,大多数是因为很多高三考生因为长久以来的“封闭式学习”,极度缺乏生活经历、知识储备和思考精神,结果就造成在高考作文中“爱迪生、陶渊明和李白”的老故事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不但不能恰如其分地烘托和印证文章的主旨,还往往因为新鲜感不够而被阅卷老师打低分,实在是得不偿失。
总之,想要写好高考作文,就要仔细审题、围绕论点、材料新颖,然后尽量扩充知识面和积累好词好句,再练就一笔好字,才能确保拿到高分,不辜负父母和家人的厚望。
写好高考作文的方法是什么
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
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因此,写作文必须要把字写好。记住,考作文考的是内容,而不是书法,切忌字迹潦草。
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
考试作文中,要注意及时分段,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八、九个段落,显得琐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况,段落以五六个为好。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洁,不要涂改得乱七八糟。我的看法是,考试作文每段最好别超过5行,顶多是5行半。切忌一段都八、九行。一旦给阅卷老师视觉上的疲劳,影响他的心理,分数就受影响。
色彩对比也关键,建议用笔选择蓝
考试作文的卷子上,都是用黑颜色印刷的方格。建议学生用不浅不深、笔画不粗不细的蓝色中性笔写作文。这样的作文写出来,与黑色的方格形成一定的视觉对比,在视觉上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分数上可能就会占便宜。写作文的时候,建议占方格下面或者左下面的四分之三,这样,显得卷面美观。
开头结尾要简练,最好首尾两行半
除了忌八、九行的行文外,“大头作文”也要不得。建议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开头结尾占两行半,顶多不能超过三行半。视觉会有瞬间的疲劳,也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情绪。
如何才可以写好高考作文
一、重视积累 打好基础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百字新事”训练让语言积累、语感培养与思维发展直接源于生活,要求学生用百字左右的篇幅记录当天发生在身边的,或当天听过、读过、看过的新闻,做到语言精炼、流畅。百字新事与写作日记有着本质区别,不求长,不求多,唯求精,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写”方面。
阅读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剪报作文”训练要求学生每天剪报一篇,旁加对文章的点评、心得、联想,可从文章的主题与内容、情感出发,亦可从文章写作方式方法入手。这项训练既使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也为学生自主选择读写材料、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并落实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剪报作文与写作读后感有着本质区别,后者重在“感”,而剪报作文则重视了学生的评价能力,不仅在于对写作内容的“感”,还在于对写作的内容、过程与方法的“评”,体味文章成功之道,树立自己的作文标准。
上两者交替进行,让学生直接或间接地从生活中吸收营养,也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二、新闻引路 轻松入门
笔者认为,作文训练应当经历“掌握作文特点—掌握写作方法—不断练习中提高作文能力”三阶段,因此而设计的“新闻引路”作文训练序列(新闻写作训练—想象能力训练—思维能力训练—语言优化训练—研究性作文训练)中,“新闻写作训练”着重让学生掌握作文特点和写作方法,而想象、思维、语言优化、研究性作文训练让学生在不断练习中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但小学到高中老师需不断重复。“新闻引路”以结构模式简单规范(一般为倒金字塔式)且易于掌握的新闻(消息)写作训练帮助学生快速闯入作文王国,牢固把握作文内容与情感真、新,语言简明精炼等特点,并从此成为习惯。
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严格要求可规范学生运用典型事例写出真情实感;对新闻价值的严格要求可规范学生写出新意并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准确、精炼、生动的新闻写作语言要求为改变学生华而不实的“学生腔”提供了训练机会;为把新闻写真实、生动而去观察、琢磨的新闻写作过程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动机有很好帮助;散文式通讯和副刊文艺作品也为中学生学习文学语言找到了新天地。
语言是学生在潜移默化、朝花夕拾中积累起来的,包括老师在内,其他人都帮不上忙,所以重视想象与思维能力的训练成为最有效的作文教学内容,待学生有了一定语言积累再训练语言优化。郭沫若曾说:“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与普通快速作文法相比,“新闻引路”作文训练序列通过想象、思维和语言优化训练求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语言的精度,迅速化解新闻的规范模式,不会造成模式化的恶果。
三、交给工具 四步成文
笔者认为:写作是一个“发散思维--聚敛思维--线性思维”的双重转化过程。即从写作目标出发,充分发挥观察、感受能力,从生活和头脑中联系各种知识、事物等写作内容是“发散思维”;选材、炼意、构思、谋篇,是连续不断地对已有材料与观点进行整理的“聚敛思维”过程;作者心里的东西变成文字,语言的“线性”特点(不同的字和话不能同时表达)就体现出来了。
基于此,笔者设计了4X积木式思维作文法。其基本步骤是:想(xiang)-选(xuan)-写(xie)-修(xiu)。这一方法符合新课标指出的“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脑图是英国托尼·巴赞博士开发的全新思维方法,其要点是把主题词写在中心;把任何有关论点写上从中心点引出分支,不同类别另开分支并不断连接下去。4X积木式思维作文法中,脑图被作为帮助学生思维的作文工具。步骤“想”展画脑图,实质是发散性思维,通过展开联想引导线索、丰富内容,由一事物作为触发点联系熟悉的生活和知识领域,并引导学生遵从相似联想、对比联想、接近联想等联想三法则对事物进行联想使文章内容全面、丰富;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结合连续思维使文章内容深刻。步骤“选”完善脑图,实质是“聚敛思维”,要求学生按照“合题意要求、正确或合理、独到而新颖、利于发挥优势”的原则考虑写作内容写与不写、详写与略写、先写与后写,对内容进行归类。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左半球负责加工线性信息,而右半球则负责加工形象性、结构性、层次性信息,脑图的引入避免了传统的列作文提纲的线性缺点,使作文选材、构思、立意过程呈发散性或聚敛性,更符合个人思维习惯,有利于调动大脑两半球协调工作,提高写作效率。步骤“写”即语言的“线性”表达,强调一气呵成。步骤“修”教给学生修改方法,强调念作文,使学生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