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观后感 > 南京南京观后感800字精彩4篇正文

《南京南京观后感800字精彩4篇》

时间:

南京大屠杀就是指日本侵略者在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对南京及其附近的地区进行了长达四十多天的大规模屠杀。那么你知道《南京南京》观后感怎么写吗?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南京南京观后感800字精彩4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南京南京观后感 篇1

1937年12月的南京,弥漫着一种颓废和绝望的气氛。在淞泸会战中冒死战斗的将士们,到了南京都成了胆小鬼,强大的日军磨灭了他们所有的反抗意志。宋希濂部挡在城门,却挡不住潮水般的残兵败将。十几名日军在教堂发现了无数难民,其中还有很多中国军人。日军恐惧的叫援兵,可中国人却无意抵抗,麻木呆滞地举起了双手,日军的几声枪响就使他们彻底崩溃。远景中,孙中山的铜像被拉倒,一齐倒下的是整个中国吗?

不是!残兵连的废墟中做着最终的抵抗,顽强的抵抗。最终队长陆建雄无力地说:“兄弟们守不住了,散了吧!”没有人离去,直至被俘。这群铁骨铮铮的汉子在子弹穿过胸膛的那一刻齐声大喊:“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这伟大的一幕让我想起了张自忠将军死前的一句话:只要我等坚决抵抗,以我五千年浩瀚中华,绝不会亡于三岛倭奴之手。中国是坚韧的,中国人的抵抗从来没有停。

但在当时的南京,抵抗终是主旋律。画面中,无数头像的士兵和平民从各方向被驱赶至一齐,被淹死,枪杀,活埋,烧死,如潮水般倒下,画面残酷,简直目不忍视,南京真正的地狱。南京已经死了,安全区是唯一一块苟延残喘的地,拉贝从其“纳粹”的身份保护了一小批难民。日军发现安全区有很多女人便前来索要一百个,姜教师和拉贝先生无奈答应。当姜教师哭着说出这个决定时。***小江第一个站出来:“拉贝先生,我去。”她从容地转身,骄傲的回头,以她特有的方式做出最勇敢的抵抗,证明着中国式顽强的。

整部影片弥漫着一种残酷和绝望,仅有结尾才稍稍燃起温暖的期望。被角川放走的小豆子在原野上肆意的奔跑,大笑,代表着中国的期望,明天虽然依旧残酷,但期望已经传递下去。南京虽死,但中国人的团结已经被唤醒,既然投降已不可能,那么仅有努力去赢得战争的胜利。

影片用很多的笔墨勾画了角川这个主角,他有知识,有思想,天真而纯净。作为侵华日军的一员,他的双手无可逃避的沾满了鲜血,但他的内心始终在挣扎和思考。在心爱的百合子死去后,他最终完成了——对人生的救赎,走小豆子,开枪自杀。我明白角川的悔过,但比起我们死去的三十万同胞是天壤之别。所以我们要勿忘国耻!让中国沉睡的雄狮永远咆哮!

《南京,南京》观后感 篇2

在历史的天幕下,南京注定是那个最沉重最悲惨的一笔,多少设计的流逝,都无法冲淡那段血腥与残酷的现实。72年过去了,中国人始终无法释怀这份仇恨,每每提起日本,愤怒的眼神,让世人明白,那是所有中国人心头的一块疮疤,一块永远都无法愈合的伤。

设计在流走,时代总在发展,进入新世纪。拨开历史的烟霾,那些凝重,耻辱的过去总在警醒着新一代的中国青年人要奋发图强,振兴华光。凤凰涅槃,只有经过如火的历练和血的洗礼,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足以重生,才足能强大,观千千万万的民族史,哪一个不是在荆棘中前行!哪一个不是在炮火中强盛!何况中国?这条巨龙,这条骄傲的龙!

还深刻的记着这样一个人的这样一句话“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在死亡面前,大意凛然。他坚信用血,用那奔腾的鲜血,用那永不停息的爱国鲜血,唤起沉睡的中国人站起身来,为祖国的将来而勇敢奋斗,抛头颅,洒热血,维德只是一点目标——强大中国,做的只因一个缘由——我们都是中国人。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都不能分割,我们的身躯中流着相同的血液,跳跃着同一个心脏,同呼吸,共存活。我和你将永远相生相惜。

随着影片《南京!南京》的上映,人们开始争议其导演和制片人创作的这个影片是否贴合历史,反映的真实。其实,在我看来,一部影片怎可透彻地反映那些伤痛,它只是一个缩影,一个可撼动人心的缩影。重要的不是事件,而是事件后的深思。中国人是否看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残酷现实,是否坚定了洗血国耻的决心。不要忘却历史,但最重要的还是不要迷失当下的方向,用自己的脚步,为中国走下强大之路。影片的结尾以一个孩子和蒲公英作为结尾,画面定格在一个孩子身上。预示着中国的将来是光明的,孩子就是希望,新一代的中国人将会挑起振兴中国的重担。那蒲公英,落到哪里,哪里就会生根发芽,是否也预示着中华民族那不屈不挠的精神。无论身处何种逆境,都不会消亡。

我坚信着我的祖国终会强大。

南京南京观后感700字 篇3

今天,我看了一部纪录片,是关于南京大屠杀的,里面储存的照片、还有视频,都是一张张黑白的画面。还有一些当时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他们给我们讲述了当时的情况时,惨目忍睹。

原来,南京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有玄湖,公园,马路上的梧桐树,都很美丽。人们的生活过的很充实,也有足够的粮食。

但是在珍珠港事变前四年战争已经在欧洲拉开了帷幕。日本与德国结盟,展开了侵华战争,八月十三日,日军在距离南京东南180英里的上海发动了进攻。突然,日军的战机在空中向南京城投放***,南京城的人们向四处逃去。1937年8月,在远东地区爆发战争,日军全面侵略了中国,上海首先卷入了战争。为了预防空袭,人们在四处挖下了许多防空洞。

当时的幸存者说道:他看到天上飞机的声音,看到了天上有六架飞机,前面上是银灰色的,后面三架是深灰色的,那时他说:深灰色的是中国的飞机在追日本的飞机。空袭的时候,***像雨水一般落下,地面上的人,又开始向四处逃窜,被炸到的人,也都死了,孩子们拼命喊着自己的父母,有的找到了,有的,却找不到了。

日本兵攻进南京城后,南京的整个街道,都被血洗了一遍,到处血流成河。上海大部分的难民都逃到了南京,南京的人听了难民说,日本人很坏,到处烧杀抢掠,还强奸妇女。这里的富人都离开了,只有穷人还留在南京……

看完这段纪录片,我看到了当时日本兵的残暴。我印象最深的片段是,日本兵把一群中国战俘围在一起,问他们,你们选择那种死法,是用机枪扫射,刺刀捅,还是用汽油烧,有好多个中国军人说,杀就杀,还要选择怎么死?有好几个人,不想被日本人杀死,有的跑去撞墙,还有的跳到湖里,从这个片段中,我看到了中国军人不屈不挠的精神。

现在很多日本人都根本不知道有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的耻辱,然而,这个耻辱永远也不会被遗忘。我们应该认真的学习,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南京南京观后感 篇4

今晚去看刚上映不久的《南京!南京!》,(英文名: city of life and death ,生死之城),也是反映南京沦陷后难民区的惊心动魄的。

影片开头是南京失守之初的巷战,接下来是对战俘的屠杀,忍不住让人以为,日军屠杀的不是手无寸铁的战俘,而是负隅抵抗的士兵。之后是在南京的国际人士就难民区与日军的反复交涉,以及日军对难民区的步步紧逼,以奸淫妇女为主,大胆的镜头很多。其中,有一些祥和的场景,如日军士兵的嬉戏,慰安所里的床戏和与日本慰安妇的爱情,接以慰安所里被折腾致死的中国妇女;最后,在黑白的背景下,日军士兵角川放走了两个中国战俘,留下一句“有时候活着比死更艰难”并自杀,影片在两个获生的战俘长长的笑声中结束。用短暂的祥和引出死亡的前兆,用长久的压抑衬托生存的希望,形成鲜明反比,辅以节奏的张弛交替,这是影片在手法上的得道。

但在内容上,我并不觉得《南京!南京!》有什么过人之处。影片中横贯始终的只有日军的角川一人,或许试图借其心理变迁反映故事的变化,但我们看到的角川却是一个原本善良的人,他的自杀仅仅是因为这颗善良的心无法容纳杀戮,而并没有一个心理的积累和转变过程,他的历程无法承载叙述所有故事情节的需要;何况,用一个日本人来记录这场暴行,本身无法引发观众的共鸣。而除此之外的人物,均只是片中的过客,获生的两个战俘,虽也藏在难民区,但中间并未遭受劫难(因为劫难全是针对女人,几乎),他们也无法承载这个生死的转折。影片只是用一连串的跳跃的故事引出一大堆挣扎在死亡边缘的人,而没有用心去描述他们在生死之间的心态及心理变迁;而且,因为要出彩的人太多,客观上也无法一一描述。最后活下来或者死去的人,也没有故事前缀,于是他们的生或死也很随意,无法引发观众的共鸣。一言蔽之,影片应用了生死之城的概念,却游移了概念。

由此,我们不能说《南京!南京!》是一部史诗。它只是一部商业影片,轰动的场景、堆砌的故事、另类的视角,均只是为商业而商业。与其说“谨以此片纪念南京大屠杀 30 万死难同胞”,不如说“谨以此片让一亿观众因南京大屠杀 30 万死难同胞而掏腰包”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