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1921》观后感(优秀8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电影《1921》观后感(优秀8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电影《1921》优秀观后感 篇1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瞬之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100年的风风雨雨。在党的100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除了激动,就是感激。在期末考试结束的第二天,也是7月1日建党节下午,我和同学一起去观看了这部献给建党百年的电影——《1921》。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初,在国家风雨飘摇的日子中成立,并担当了救亡图存的重任,并带领中国革命渐渐走上焕然一新的故事。
观影室看这部电影时,我脑海中的记忆大门正缓缓向我打开。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传出巨人的呐喊,犹如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拔开了数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神州大地上的星星革命之火。从此,炎黄子孙们的理想有了归一,有了值得托付的领导人——中国共产党。悠悠长夜下终于亮起了一颗耀眼的启明星,它照亮了黎明前的黑暗,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不知多少年前,作为中国革命的一个转折点,漫漫长征让中国共产党人摸索找到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
建党与长征——中国革命的两件大事穿越历史的时空,启迪着我,昭示着未来。
红旗飘飘,党旗猎猎,祖国欣欣向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前居高,中国人民正满怀喜悦和希望,朝现代化目标前进。100年光辉历程,走出一条永远不变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人民的脊梁。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电影1921观后感900字 篇2
“我们的使命,将将开始。”
这是电影1921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台词。影片主要讲述了100年前的中国,正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军阀混战、列强环伺、救国无门、民不聊生。君主立宪行不通,民主共和也行不通,直到俄国的十月革命给中国的思想先驱者们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了在全国建立一个统一的政党,各地的有志青年齐聚上海,终于在1921年形成了质变。
开天辟地,那是青春的力量。参与一大的代表大部分不到30岁,那种青春活力的感觉贯穿影片始末。李达与妻子王会悟刚结婚不久,就投身于共产主义的宣传工作和一大会议的准备中去,经历了搬家与搜查,但两人始终积极向上,迎着朝阳唱着那首充满希望的《国际歌》。被称为“小马克思”的刘仁静是一个会好奇新事物的少年,当他半夜去见识上海的新世界时,当他慷慨激昂地表达自己真实观点的时候,我看见的是那个发光的少年,看见的是共产党光明的未来。
开天辟地,那是信仰的力量。13名各地代表齐聚上海,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信仰,他们信仰共产主义,信仰阶级斗争的强大力量。在那样一个乱世,一帮新青年分散在祖国各地,他们的书信来往,传递的既是救国救民的迫切希望,也是对新生活的无尽向往,更是自己心中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信仰使李大钊忘记疼痛,负伤后仍然指导工人罢工运动,直至胜利谈判;信仰使李达日夜伏案,潜心研究,冒着印刷厂被发现的危险,他也要将印刷稿中的“百姓”改为“人民”。有了信仰,一大才得以在嘉兴红船上最终召开,星星之火才得以燎原!
青春与信仰的一路碰撞,成就了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何其有幸,生于华夏,见证百年。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翻天覆地,到新时代新征程感天动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着中国人民始终顶天立地。如今,第二个百年征程已经开启,作为一名百年大党的青年党员,我越来越坚定了心中的信仰,我将始终牢记“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记住那段革命先辈的奋斗岁月。从自身做起,担当奉献,在一言一行上展示党员风采,在一岗一哨中扛起时代重任。
百年大党正青春,砥砺奋进正当时。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远方的奋进路,让我们在党的光辉下,坚定心中的理想,走稳脚下的步伐,共同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电影《1921》观后感 篇3
穿越悠久的历史烟云,历经改革的风雨洗礼,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她100岁的华诞。100年前,在那风雨如磐的旧中国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她象一盏明灯冲破了漫漫长夜的黑暗,象初升的朝阳给沉睡的大地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追忆100载,毛泽东挥手之间,一次次拨正革命的航向,引导着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终于推倒了“三座大山”,创建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追忆100载,邓小平抬手之间,绘就了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中国人民讲述着“春天的故事”,敲响了新时代的锣鼓。追忆100载,举手之间,高擎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圣火。香港、澳门回归,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世贸。追忆100载,举手之间,三严三实规范国民,科学发展指引方向,北京奥运圆满成功,上海世博举世瞩目。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00年的光辉历程。100年来,是她,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写下了彪炳千秋的光辉诗篇;是她,领导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改变了“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走上了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开创了亘古未有的宏图伟业;是她,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迎难而上,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凯歌。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我们的党是富于创新精神、勇于开拓进取、不断与时俱进的党;是经得起各种考验,勇于在困难和挫折中奋进的党;是忠实实践“以人为本”,脚踏实地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奋斗不息的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为此而感到无上的光荣和无比的自豪。
今天我们在此庆祝党的华诞,既要缅怀先辈的光辉业绩,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更要时刻牢记团干部所肩负的历史重任,清醒认识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当今社会正处于大变革、大转折和大发展的时代,青年的思想观念复杂多变,信仰缺失严重,荣辱观错位。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高团组织服务青年的本领,是时代发展对共青团的必然要求。历经100年的风雨征程,我们党正进入一个更加辉煌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团的事业也已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宏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壮志在心头,扬鞭在脚下。让我们拿出团干部的青春朝气,满怀豪情再创新世纪的辉煌!
电影《1921》观后感 篇4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在单位的组织下和同事们一起观看了《1921》这部让人振奋的电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自豪我是中国人,我自豪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
回首中国共产党成立这100年来,我国共产党由弱变强,由小到大,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冲破重重难关,夺取了一个又一个来之不易的胜利,强大了国家。党100年的征程是一部奋斗史,作为一名中国人,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谁都不可能不知道我们的党出生在一个血雨腥风的年代,一开始就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谁都不可能不知道,就是这个成立初才一二十个人的中共真正携起了广大工农和各个正义之士的手,以坚韧的品质顶住了国内外各种压力乃至压迫,撑起了共和国的一片天空,我们更不可能不知道,是共产党带领我们走向今天的社会主义,走进了幸福和民主,说起党的奋斗历程,总不会忘记想起那一句“枪杆子里出政权。我一直认为南昌起义是奋斗的真正的开始,因为从那一刻起,我们再也不是靠着几个人来掀起小小的波澜了,我们有了自己的武装。”
我们也总不会忘记说起二万五千里长征,特别是让中国共产党开始真正独立的遵义会议,艰苦的长征走出了共产党人宝贵的乐观奋斗精神,淘出了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播下了生命力顽强的革命火种,遵义会议更是开出了我们自己的个性。
在经济繁荣的今天,我们也并不会忘记祖国成立初的荒凉破败,我们更不会忘记党的改革号召将祖国人民从困苦中解救,党的历史也是一部挫折史。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的一样,新生事物的前途是光明的但是道路时曲折的。
曾记得有多少次,我们的事业几乎走到崩溃的边缘,有好几次,我们再生死存亡的路口挣扎抉择,只是幸好,我们有一代代的伟人,一代代的坚强的领导核心,我们有乐观且坚强的人民,我们有着正义的思想指导,所以,在每个生死关头,我们都能走出错误,获得成长,因而,我们走到了今天。
红旗飘飘,党旗猎猎,祖国欣欣向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前居高,中国人民正满怀喜悦和希望朝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100年的光辉历程,走出了一条用不变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电影1921观后感900字 篇5
为了丰富党史学习主题党日活动,7月8日,中共六盘水市水城区农林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支部委员会组织参学人员集体观看电影《1921》。1921年7月,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的压迫下的中国,13位来自全国各地优秀青年代表50多名党员在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号召下,集结上海,召开具有深远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3名党的先驱不畏强暴、敢于牺牲、勇于担当,共同为世界第一大党的建成指引了最初的方向。
一大会后,为他们历经血与火的洗礼,纷纷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有后来被开除党籍的张国焘,有成为历史罪人的汉奸陈公博、周佛海之流,有为党牺牲的的楷模陈潭秋、邓恩铭等革命烈士,也有最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伟大的缔造者毛泽东、对党忠诚一生的革命志士董必武。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至今已有百年,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人民,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英们带领全国人民经过不懈努力,推翻了三座大山、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建立新中国,改革开放使人民富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使中国强起来。满分作文网战争年代,共产党员大声说道:共产党员跟我冲。2000年新冠疫情期间,白衣天使的党员争先报名,逆境而上。脱贫攻坚路上,共产党员冲锋在前。由于许许多多优秀共产党员在党旗的引领下,不畏牺牲、吃苦在前,他们牢记自己的初心使命默默奉献,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着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依靠人民、同人民群众一道克服一个个前进路上的困难,不断实现一个个梦想,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如今的中国,已整体实现小康,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富强。
电影《1921》展现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的艰辛历程深深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农林投人,使我们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不仅要感恩,不仅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更要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
国家的未来,我们的梦想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企业息息相关。作为国有企业,一个以农业为中心工作的企业,我们要发扬主人翁的精神,学习革命先烈勇于担当,把脱贫致富同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勇挑重担,同全区人民一起,努力工作,脚踏实地,结合本地气候、土壤、民风民俗,扎实做好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为水城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农林投的兴旺助力。
《1921》观后感 篇6
这个暑假按照学校安排观看了《中国1921》本对历史故事不感兴趣的我竟然从头到尾认真地观看了一遍,本片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艰难的创建之路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初心的坚守,最终实现了心中的理想。
本片以毛泽东等人为主在上海开展的“六三运动”开始,他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渐渐地与改良主义者、折衷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分道扬镳,之后他们先后推动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宣传、帮助各地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直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建设中国共产党这个过程漫长而艰难,他的建立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人对自己理想坚守和一直以来为了这个理想做出的努力。
还记得故事刚开始的时候一群以毛泽东为首的年轻学生从湖南来到北京,准备赴法留学。但是路上的船票没有人管得他们自己负担,身上的盘缠也所剩无几,一天天过去了也没有畴到款,同学们虽心念法,但现在的他们连饭也吃不上,他们一个个心灰意冷,但这是的毛泽东领着大家吟唱诗歌振奋精神,困难面前精神不倒,他带着大家给大学生洗衣服,他帮老师杨昌济完成书稿,去北大图书馆当理员。就是这样他们坚持着留在北京,为了有一天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个时候的毛泽东让我不由得佩服不已,饥寒交迫之下的他能克服重重困难坚守自己最初的梦想,回想自己的成长之路上曾经遇到过这样那样的小困难时总是抱怨和退缩,毛泽东在理想面前的坚持和困难面前的努力正是我需要学习的。
在毛泽东为梦想努力的这段时间里他也看到了中国不堪的现状让他心生担忧,于是他打消了出国的念头,他相信在中国也一定可以他觉得在这个社会的大课堂上是永远也学不完的。他开始组织爱国运动,办报纸,理念逐渐清晰的她带领大家开展驱张运动,组建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们心中的理想。这是这部奋斗史才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也才有了新中国。
现在的中国文明富强,人民生活安定幸福,现在的生活离不开每一位共产党人的努力,离不开他们对理想的坚守和努力,我想现在的我们要继续继承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为我们国家的不断富强而努力奋斗!
《1921》观后感 篇7
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前后的历史故事,观看后使我深深难忘。
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中华民国就此诞生了。革命先驱者用自己的血肉创造了人人平等的民主生活。
由于清朝政府软弱无能签订很多不平等条约,例如:《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上海很多地方成为列强国家的租界地,外国人可以自由进入,而中国人不得进入反倒被欺辱,中国人民为了让国家强大起来,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始反抗,尤为突出的是陈独秀编辑的《新青年》杂志,深受青年追捧喜爱,为青年学生改变国家面貌指明了方向。
斗争的过程是漫长的,为了打击这些积极青年,军阀把缴获来的《杂志》《新青年》等书籍进行焚烧,李大钊在焚书现场掷地有声的号召爱国人士及学生进行反抗。
五年过去了,陈独秀在李达的帮助下被释放出狱,出狱后开始召集各地代表来上海秘密举行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革命的初期,所有的事情都是秘密进行的,秘密的联系、秘密的印刷、秘密的寻找开会地址……但是这些困难不足以阻挡五湖四海的热血青年,他们突破国际各股复杂势力的监控和追踪,聚集上海。激动人心的会议开始了,同志们郑重的宣誓,积极的发言,但是条件是艰苦的,第一次会议被特务发现并迅速转移,转移到浙江嘉兴的一条河上,秘密的进行,会议终于顺利进行。聚焦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见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回顾历史,不仅是缅怀党的光辉业绩,更重要的是着眼新世纪,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肩负起党和祖国人民的希望,重振这东方巨龙的雄姿-民族复兴之梦。从现在起我们担负和继承过去革命精神,这是何等伟大、何等光荣!青少年朋友们,作为21世纪中国的主人,我们是否感觉到建设祖国的重任已责无旁贷地落到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既然是这样,我们还有什么时间去犹豫,去浪费?我们是成长中的一代,我们是改革中的一代,我们是开创未来的一代,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建设,离不开党的领导,也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创造和奋斗!努力吧!新时代的宠儿,把我们的青春,把我们的热情激情,把我们的一切都奉献给党,奉献给我们亲爱的母亲。
看完我情不自禁的想背出“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一定牢记我们家园的来自不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电影1921观后感心得体会2600字 篇8
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历史,许多主旋律影片已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书写。面对当时中国复杂动荡的时局、黯淡灰暗的前景,《1921》如何营造这种斑驳的社会氛围,如何刻画参差的时代人心,是一项极为艰巨的艺术挑战。因为,影片并不是一部文献纪录片,而是一部故事片,如何保证史实还原得准确与真实,又兼顾艺术的感染力与思想的冲击力,这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令人欣喜的是,《1921》迎难而上、另辟蹊径,换一个角度审视过往,让“历史”焕发出新的光彩和意义,并让那些如精神路标一般的伟大先烈,在沧海横流中尽显才华之盛、思想之锐、德行之优、追求之卓。
通过大量影像资料和字幕,《1921》在片头复原了当时中国风云激荡、苦难深重而又思想激变的历史情境,并凸显了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的困惑、迷茫、抗争与追索。尤其那些参加“五四运动”的年轻人,虽张扬着书生意气和叛逆冲动,但他们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朴素真切的救国抱负,令人动容。可以说,正是青年知识分子身上这种混合了青涩、稚朴,但又执着、坚定的气质,让影片充盈着青春气息,又回荡着古老中国的勃勃生机。
在群像式的人物设置策略中,历史风云下的人物悉数出场,表明了影片回到历史现场的努力,创作者不仅让那些在史册中闪光的名字以鲜活面容再现银幕,还找到了一个恰当视角来重新回顾那段历史,并融入对历史富于个性和新意的诠释。
《1921》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参与召集、组织会议的李达夫妇视点出发,叙述这一“开天辟地”的事件。显然,影片有意识地选择两个亲历者,但又不是聚光灯下的焦点人物,来体现一种历史观照的间离感与穿透力。影片还通过对李达心路历程的勾勒,将个体性的内心成长,汇入时代性的洪流,并以含蓄蕴藉的方式,向观众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初衷、意义与目标。
李达对妻子王会悟说,他当年抵制日货时,发现用来点燃日货的火柴竟是日本生产的,这让他痛苦又尴尬:“偌大一个中国,我们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在这双关的话语中,我们触摸到李达内心的起伏。
李达在外国语学社教授“阶级斗争”时,他可能已经意识到,要解决中国的问题,必须用阶级分析的眼光,用斗争的手段,在血与火的战斗中锻造一个新中国。影片中还有个细节,李达赶到印刷厂,请求工人将“百姓”换成“人民”。他说,“百姓”是一个泛指,而“人民”是主人。此外,与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会面时,当马林让李达提交中国共产党活动的预算报告时,李达非常敏感地拒绝了,他清楚,中国的路,必须自己走,这是路线问题,原则问题。
通过这几个细节,李达思想的发展脉络异常清晰,他知道革命事业必须有一个全国性组织,作为“火种”去点燃燎原之火,这个组织的依托和力量源泉来自于有主人意识的“人民”;而且,这个组织必须扎根于中国大地,必须针对中国的社会现实,进行独一无二的思考与探索,不能照搬他人经验,不可能完全听命于外部力量指挥;这个组织所进行的事业,是为他寓所对面的小女孩所指称的下一代创造美好未来,是为了民族的希望与光明。当李达身上思想的光芒,不断朝着理想的光束挺进、腾跃,它将和来自四面八方的星星之火,汇聚成漫天遍野的火海,一个新的中国将在烈火中诞生……
通过描画李达的思想轨迹,影片在纷繁的时代背景和众多人物中确立了一个参照系,让李达与其他人物形成彼此映照的关系。例如,毛泽东看到法租界的法国人庆祝国庆时在公园里燃放烟花,他却被阻于公园,作为中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被驱逐,不由思绪万千,想起自己幼年反抗父亲,青年反抗湖南军阀的一路经历,对于未来的信念更为澄明和坚定。还有何叔衡,他觉醒的契机,是不满于清朝政府那种封建体系,没有平等、民主可言的秩序,他要创造一个读书人可以“抬头做人”的时代。还有陈独秀,他凭着一腔孤勇去撒呼吁民众觉醒的传单,换来的只是囹圄之苦,还得靠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才得以脱身。于是,陈独秀从俄国革命中意识到,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依靠布尔什维克的有力组织,才能真正变革现实。
这些进步的知识分子身上,我们看到了一颗颗热切又真诚的救国之心,他们从自己的亲身遭遇和过往经历中,从对现实的不满中,从单打独斗的自发式反抗中,慢慢找到了思想武器,找到了组织方式。他们将以无与伦比的精神感染力、道德凝聚力和信仰感召力,去唤醒一个沉睡的民族,去彻底改变中国。这样,影片不仅从一种生活化的角度,使观众与人物产生直接联系和情绪共鸣,还成功地为多线并进的情节线索找到了提纲挈领的主线。影片不再是纪实性的历史再现,也不是视野受限的微观聚焦,而是用首批中国共产党人心境的成长过程作为主线,突出了特殊年代里令人敬仰的“理想”与令人感动的情怀。
影片还通过高贵与卑贱的并置,刻画了时代真实和人性真实,增加了影片的观影愉悦,也思考了人生选择与人生理想等宏大命题。影片的创作目的并不限于艺术性地重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还以草蛇灰线的方式,向观众揭示了当时一些重要人物的不同人生志向,他们对于中国前途与个人命运关系的不同理解,并预示他们在革命低潮之际的人生选择。这样,“历史”在影片中就不是一尊凝固的时间雕塑,而是成为人物“未来”的预演与伏笔,并对“今天”产生深邃的启示和引领意义。
《1921》看起来,只是记录了历史长河中的一瞬,在上海广阔空间里选取了一处普通宅院。但是,在中国的历史坐标中,这个看似普通的时间与空间,将交汇成一个惊天动地的近代史最强音。这个音符,在当时可能只是上海里弄间的一声吆喝,只是一群年轻人热情澎湃的大声呼喊,淹没在密探围捕时的呵斥声中,会遭遇恶势力在志得意满间的一声冷笑。但是,这个音符蕴积了当时中国最为激越的民族力量,将孕育成击碎旧秩序的一声惊雷。这雷声,必将奏响中国走向美好未来的嘹亮号角,滚滚浪潮,势不可挡。
《1921》的最大亮点,不只是将100年前建党这个雷霆万钧的时刻,以艺术化的方式展现在观众面前,也不只是人物群像的丰富与完整,更关键是,在那种风雨如晦的历史境遇中,展示了不同人物所作出的人生选择。这种选择折射了不同的信念、价值观,最终也将走向不同的人生境界与人生高度。这是历史题材影片与观众完成的最为深切也最为深刻的对话与共鸣。
影片中的毛泽东在27岁时已立下宏愿:为理想奋斗,为真理献身。历经100年的岁月磨炼与时光浸润,毛泽东当年的“理想”与“真理”的内涵,在今天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不是说时间在百年长河中凝滞了,而是因为这些“理想”和“真理”,是中国人永恒的不懈追求,是中国不断抵达崭新高度的不竭动力。这时,影片《1921》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眸,同时也接续了百年前的精神源流:百年前的你们,点燃火种;新时代的我们,共创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