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行动观后感550字(汇总3篇)》
《湄公河行动》是一部几乎没有女性角色的电影,在男性情谊的底色之上,林超贤完全不回避暴力的残忍。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湄公河行动观后感550字,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湄公河行动观后感550字篇1
实在想不出什么文艺的标题了,就这么着吧。
就我个人对于电影的理解,电影的本质,或者说一部电影最起码的底线,就是能以一种认真的、富有诚意的态度去讲一个故事,并能叙述完整。就像是小时候写记叙文,在词汇量不是十分丰富的情况下,最重要的就是把整个事情的脉络叙述完整。在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和语法掌握的愈发熟练,循序渐进的学会润色文章,并能通过各种写作技巧使得文章的精彩程度得以升华,成为读者眼中的佳作。
而很多国产电影,之所以被大家称之为烂片,除了主演们演技属实拙劣之外,更重要的问题就是,叙事手法模糊不清、线索紊乱、有些对白莫名其妙,再加上不合时宜的旁白,观众除了心头有万只草泥马呼啸而过以外,就实在找不出然后了。当然,对于里面的原因,我认为作为普通观众,没有必要花心思去研究和剖析。对于那些粗制滥造、哗众取宠的烂片,作为观众,唯一能做的,就是无声的抗议用让他们捶胸顿足的票房数字给予教训和打击。所以说,用金钱去衡量一个事物存在的好坏,可能有一刀切的武断之嫌,但对于相当多的事物的价值判定上,还是有一定道理可言的。
在《湄公河行动》之前,我一直对于内地电影,是持有一种怀疑和保留的态度的,而在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突然想起了当年李毅大帝说的那句话:天亮了。
在这里可能会有那么一点剧透,但我认为这些还不足以能够改变读者的观影体验。
首先,整个电影在叙事上不拖泥带水,中间穿插的支线几乎找不到突兀的感觉,环环相扣。张涵予老师的演技足以让人放心,彭于晏则是亮点,我个人认为他已经不属于所谓偶像派演员的范畴了。其他演员也是兢兢业业,没有什么过多的槽点,而里面的缉毒犬无疑是加分项,尤其最后牺牲的镜头,惹的后面的几个小姑娘连连叹息。
其次,影片的剧本无疑突破了以往的主旋律电影的底线:内线为了获取情报可以严刑逼供,骂脏话的警察、玩俄罗斯转盘赌输而被自己爆头的娃娃兵,让人拍手称快的复仇等等,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我个人的感觉是,角色的配置以及剧本的编辑有那么一些好莱坞电影的味道,里面满满是有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气息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你们杀害我们的渔民,我们就干掉你们全家。以牙还牙,加倍奉还。
第三,就是电影的特效和打斗。我个人感觉,这些做的还是蛮不错的,虽然有些看上去有点眩晕,但看了一会儿还是能够适应。这可能和我平时更喜欢看一些所谓清新的、文艺的、娓娓道来的叙事电影有关。在这里我实在不能过多评价,让我评价这些,实在能力有限,或者说观影经验有限。
写到这里,我想说,这是一部地地道道的弘扬国威的、长我志气的主旋律电影。
我前几天重温了两部美帝的反映越战的老片子,一部是《我们曾经是战士(也有译作是越战忠魂的)》,另一部是《野战排》。两部电影都是通俗意义上的美帝色彩浓重的主旋律电影:有在现在看来依旧炫酷的战争场面、战士之间的信任和羁绊、对于死亡的恐惧、战事之后的反思,无论从感官和内涵上无一例外都能触动观众脆弱的神经。
湄公河行动观后感550字篇2
这部电影本来我已经和闺蜜一起看过,看前我们谈笑说这部是“政府缉毒宣传片”,说要去看这部电影感觉自己似乎“太正”,于是又说要不去回忆青春看《爵迹》。所谓“太正”,说不上来是一种什么感觉,仿佛在我们这一辈,说爱党爱国就有点“太正”,何况你还要去看“宣传片”。
最后思来想去,还是看较高评分的这部电影。电影刚开始,我们都不太专注,漫不经心,随着电影深入,动作戏枪战戏增多也渐渐认真,也许红色氛围感染较少的我们,还是习惯“专业”的商业电影,所以林超贤的介入让更多年轻人在最后缉拿住糯卡下飞机的桥段,多多少少都有些感动。
带爷爷去看这部电影也纯粹是个偶然。
从小因为各种原因和爷爷奶奶不够亲密,这一次国庆节接两位老人家来家里小住,也是因为父母关系破裂,家庭需要重量级长辈的调和。就在中午吃饭的突发奇想,我先开口说,爷爷我们下午去看电影吧。(奶奶年纪大了之后眼睛不太看得清,也没随身带眼镜,身体状况不支持多走动,所以没有邀请奶奶一起去)我明显看到爷爷脸上的惊讶与兴奋,也许我从小与他不亲近,让他多少有些不适应,再者他多年未去看过电影,年近80的他,在他们那个年代,最开始也就是坝坝电影,现代电影院真是难以想象。
在家人的积极鼓励下,他终于答应去看,但他有个顾虑,“都是年轻人呀,我能去看吗?”
“怎么不能去看,你是年轻的老年人呀!”
他开心地哈哈笑,随着年纪的增长,你会发现爷爷奶奶的笑声都不如小时候洪亮了。
……
得知下午要去看电影之后,他的神经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在吃午饭时就一直在和爸爸聊天,时而教育我在社会上为人处事谨慎之道。饭后在客厅看电视,甚至引经据典,他断断续续继续教育我又是一个多小时,上到焚书坑儒、下到办公室为人处事。
去电影院的途中我扶着他走了一段,挽住他的胳膊的时候,我心里一惊,这还是我印象中高壮的爷爷吗,瘦骨嶙峋的胳膊在空荡的衬衫袖里晃荡,我舍不得去一手握住,想象着还是我小时候有血有肉的丰满臂膀的爷爷的胳膊,于是我用手腕挎住他,手掌悬空像是在握住什么似的和他并排走在路上。
看前,我先跟他预告了下剧情,他一听说是湄公河惨案,就点头说了解,之前看过新闻。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他一直看得很专注,因为看过一遍,我几乎都要睡着了,一个惊醒看他正襟危坐,水杯旋转开杯盖,手停在空中,眼镜直直盯住屏幕,迟迟没喝一口。
看完,我问他好看不,他点头说:“之前就了解过,只是电影讲得更细致了”,末了又添了句,“你买的爆米花吃得我好口渴”。(习惯性在看电影前买了盒爆米花,他试着吃了几颗,尝试了下年轻人看电影标配。)
然而,口渴的他全程在快结束时才喝了一口,作为老党员的他完全没有像我们一样认为这是“宣传片”。我们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感觉很多人都有多看我们一眼,我们跨出的每一步都好像跨越了年岁里的陌生隔阂。我仿佛更懂得了我的爷爷,也深深愧疚于这些年的陌生相对。
回家的路上,我手腕挎上他的臂弯,手掌悬空,一路轻快回家。
湄公河行动观后感550字篇3
看完《湄公河行动》,相信不少人会和我一样,有一种熟悉的感觉:这不是好莱坞主旋律吗?说起来,商业大片本来就会遵循主流舆论,以军事这类题材为例,中美的主旋律并没有骨子上的区别。无非是在爱国和民族主义的交织下,用大制作、大场面,输出强势的价值观。
中美主旋律的合流也不是新闻,无论是去年上映的《战狼》,或者以真实案件改编的《湄公河行动》,你都能看到好莱坞套路的影子。区别不在主题上,更多在制作层面上,这类新派的主旋律能被市场青睐,是因为它们都丢掉了僵化的制作方式,属于更接近现代电影工业的产物。
一句话就是,主旋律变得好看了。基本上,这就是《湄公河行动》的制作背景,因为有主旋律的背景打底,林超贤得到了极大尺度的空间。你遵循了主旋律的主题,那么在表现手段上就得到了更大的自由。作为新派的“暴力导演”,林超贤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在这部电影里,商场枪战、公安局被袭、城市街头激战、丛林和河域的埋伏和追袭,林超贤把以往擅长的港式警匪片,全面升级到了战争级别的场面。
《湄公河行动》是一部几乎没有女性角色的电影,在男性情谊的底色之上,林超贤完全不回避暴力的残忍。金三角的童军,阵亡的缉毒犬,林超贤不需要遵循好莱坞式“不死孩子、动物”的潜规则。正是在极具冲击力的暴力环境下,《湄公河行动》改编自真实案件的现实感被放大了。
在主题处理上,本质上这当然还是一部主旋律电影,但林超贤明显有意淡化大国沙文主义的倾向,将主题落在“还罹难渔民清白”上。这么一起境外执法的案件,花在外交斡旋上的篇幅并不多,仅被当做串场使用,故事的主体是一场场连贯的动作场面。
正因此,这是一部很容易带起观众情绪的电影,强烈到主题成为了次要的存在。虽然这种风格很容易被诟病是一种避重就轻的取巧办法,但拍了多年类型片的导演林超贤,本来就长于执行力,短于主题言志,我把它理解为一种有意或无意的扬长避短。
《湄公河行动》的优缺点都在台面上。在主题上,这是一部旧得不能更旧的主旋律电影,其中秀肌肉式的强势价值观,想必会让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得到新一轮的关注。在另一方面,这部电影完全是现代电影工业的制作方法,其完整和流畅程度放在国产片里,称得上是一部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