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电影优秀观后感优秀4篇》
大家有没有观看过电影1942,那么大家有没有写过关于1942的观后感?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1942》电影优秀观后感优秀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942观后感 篇1
《1942》,看完之后我心里很震惊,庆幸我生活在新社会。
影片说的是1942年的河南,当年日寇入侵,又逢大饥荒、饿殍遍野、老百姓流离失所,兵匪横行。当时河南一千三百多万人,死掉了三百多万人,让我震惊的场面是,人吃人,狗吃人,为了活命,四升小米买一个媳妇,两块饼干换一条命。而重庆的达官贵人,却在莺歌燕舞,推杯换盏,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在外国记者白修德的揭露下,政府才发下来救命粮,可是被贪官层层盘剥,到老百姓手里已经少的可怜了。如果有地狱,我想这样的情景就是吧!
当时的兵,抢夺逃荒的百姓,像强盗一样横行霸道,此刻呢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解放军战士第一个冲在前面,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
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无能、官员腐败,连救济粮都贪腐,此刻呢国家领导人总是第一时间到达抢险救灾第一线指挥救援。
当时粮食是多么珍贵啊!此刻呢我们的粮食多的吃不完,衣食无忧,不明白珍惜,吃不完的就扔了。如今人们一天浪费的粮食,都够救活那些饿死的人们。
看了这个电影,我的想法很多,可是我此刻能做到的是不浪费粮食。有些官员能做到的应当比我更多。
1942观后感 篇2
看完这部电影,感觉就像某些人说的一样——虐心。从来没有看过如此让我心酸的电影,从来没有。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甚至一遍一遍地回忆电影中的每个细节,每个细节表现出来的某种隐喻,某种。
当人们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吃”不能被满足,于是,我们看到了1942年中原大地上的种。种罪恶,种。种扭曲,种。种我们无法想象,也无法体会的感受。感激刘震云先生完成的这一部调查体小说,也感激筹拍这部电影19年的每一位工作人员,他们所做的种。种努力,我觉得和在三尺讲台上的历史教师一样崇高,让我们铭记和正视历史。
在吃不饱的情景下人心都是丑恶的,当你能吃饱别人都吃不饱时人心更丑恶,因为人都有欲望。冯小刚最近的两部“灾难片”里开头都有“你懂的”场景,《唐山大地震》我觉得那完全就是个俗套,而这一次,在我们感觉到“虐心”的同时,已经说明了它更加真实,更加地还原了人性。每个人,在基本需求都满足不了的时候,心都是丑恶和扭曲的。而这个场景,莫言的小说里有几乎一模一样直击人心的描述。我想这不是巧合。
电影中很多卖自家小孩只为换两斗米的场景,而狗吃死人的场景,更是让人胆寒。可是在那个“饿疯了”的年代,更多的是人牛逼人吃狗,狗牛逼狗吃人,人吃人,大人吃小孩,甚至奶奶吃孙子这种说出来心都要一抽抽的故事。我们无法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到底是礼貌时代,还是蛮荒时代,究竟是新社会,还是奴隶社会。说出来都有一股血腥味。影片中日本军官想出来的狠招给灾民发吃的让他们为日本人做事,理由太过充分也太简单:“他们是中国人,但他们首先是人。”而我说,人是人,但人首先是兽。当日本飞机编队向雪原中已经不是“手里有没有寸铁”而是还有没有力气站着往前迈步子的中国人投,扫机枪时,成批成片的中国灾民倒下,当雪原已经变成“血原”,我相信那些在空中的日本兵体内有某种原始的性能被唤醒,某种蛮荒时代的欲望被满足。人是人,人首先是兽。兽有。
时刻自诩为“硬汉”,但当张涵予饰演的传教者逃到一所小教堂,慈爱的神父边帮他包扎边和他对话,信仰坚定的传教者眼神已经开始变得迷茫,直至最终迷惑不已地大喊了一句:“既然上帝赢不了魔鬼,那还信他个求!”;当迫不得已的地主老范的女儿自愿“”换米,用“再也不见”来换取父女俩人的活路时,老范噙着泪水,仰天长叹:“我老范辱没祖先!”;当栓柱没能在火车上“拴住”自我的俩孩子,毅然跳下火车找孩子,却把用老婆换来的粮食落在了火车上,他精疲力尽地追着火车,声嘶力竭地骂了一句:“火车,亲娘!”时,我再也忍不住,极力不让眼泪流出。
整个电影的基调低沉压抑,对白简单真实,充分还原了历史,让人们仿佛切身回到了那个时代。我们不要让历史埋没,要让历史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里,永远不要忘记历史带给我们的教训和伤痛。
1942观后感 篇3
《1942》是一部历史剧作,今日看了《1942》这部影片,内心无比震撼,有太多的感触,影片讲述了战争和天灾交织在一齐的时候,百姓们背井离乡的痛苦与无奈。
1942年,河南百分之九十以上已沦为战区。那个时候的人们在国军、日军、土匪之间寻求生存。民以食为天,在没有粮食的日子里,农民手中仅有的余粮也被搜刮殆尽,军粮供给亦不可少。当时的国民政府,从蒋介石开始,对于这场饥荒带来的灾难就处于“甩包袱”的态度。他假装不相信的态度也并未避过《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当面递上的血淋淋的灾情照片,中国人向来就是乐忠于报喜不报忧的。即便是最终拨下的救灾粮食,要支付军粮开始,打点上下级关系,最终到达灾民手中的已是寥寥。
《1942》摆出的是一盘没有救的死局,影片中几乎动用了一切似乎可能救灾的外在手段:政府动用军粮的援助、宗教团体和国际社会的努力、民间的慈善捐助……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刘震云和冯小刚是智慧而充满灵性的,在片尾出现了这样一幕,大当家收养了一个刚刚失去母亲的小姑娘。这就是他们给出的救世良方:仅有全人类最终开始明白人与自然其实是一个整体,仅有人内在和谐了,才能有风调雨顺;仅有当人类之间做到不分彼此的去爱时,人祸才能最终避免。
《1942》这部片子表达了很多,人在极端情景下的抉择。在思考活下去的意义,为了什么活天灾是所有人的灾难,不管财主还是穷人,都得遭罪。这种时候,人性的弱点便毫无遮拦,一览无遗。生命到底是有多可贵、是有多卑贱。也在提醒政府存在的意义、政府之应所为。家庭的意义,家庭之可贵。承诺的意义,承诺之重远高于生命。
1942观后感 篇4
今日,我和妈妈观看了《一九四二》这部影片。看后我的心里异常的难受。脑海里不断闪现着电影里的场景。
一九四二年,河南发生旱灾,三百万老百姓饿死。在这时小日本又跟我们作对,每一天炮火连天,蒋介石只顾处理战争的事情,河南的灾情来不及处理。蒋介石根本不愿相信河南真正遇到了灾情。他拒绝听到关于河南任何坏消息,直到看到记者拍到狗吃死人的照片,他才不得不承认灾难的存在,才开始展开救援。
而几百万灾民,早已在逃荒路上走了好多日子。老东家辛辛苦苦储存的粮食被土匪抢走,只能眼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一个的死去,儿子被土匪戳死、儿媳生完孩子饿死、老婆悄无声息地饿死、小孙子最终被自我闷死,弄得家破人亡。老百姓病死饿死打死炸死,看得我胆战心惊。几百万人为了活命,往西边不停走,为了活着他们无论如何都要走下去,似乎前面就有活着的期望。
在那个年代父母为了让自我的孩子吃饱,把自我卖了换了四升小米,为的是让孩子活着。他们没有别的奢望,只是能求活着。看到这我的眼泪都要流出来了。老百姓真是太苦了。我问妈妈:“这是真的吗”妈妈说在过去她的爷爷奶奶那个年代就是这个样貌。不像此刻我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没有感受到挨饿挨冻的日子。
如今生活幸福的我们,看到这一幕幕真实、血腥、恐怖的画面时,简直无法可想那时有多少和我们同龄的孩子,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死去,我感到十分的难受。这一切,不禁会引起我们的深思。生活在这样一个幸福的年代的我们,和那时的孩子比起来是不是幸运很多。我们应当珍惜此刻的生活,好好学习,不辜负教师和家长对我们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