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优秀7篇》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优秀7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1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主要讲述了一位银行家安迪,因谋杀罪,锒铛入狱,被送往肖申克监狱终身监禁。该片经过剥削人生自由和高度体制化的特殊背景,来展示“时间流逝,环境改造”带来的恐惧和无奈,来传递主题——“期望”。
影片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主人公安迪身上传递的无处不在的期望和正能量。安迪被“三姐妹”欺负、殴打,他一言不发。因为他明白进入肖申克,便与外面的世界永久地隔绝了,你不明白在这会发生什么,要么忙着生存,要么赶着死亡。很显然,他选择了前者。无论是被“三姐妹”欺辱、殴打,还是他人恶语相向,亦或是关监禁,他都一言不发,毫不在乎,眼里期望的光芒从未消散。
在监狱枯燥乏味的日子里,他却从未失去对生活的态度。他亲手打造了整个英格兰最好的监狱图书馆。在这样充满体制化,日日如一、年年如一的地方,他却依然心怀期望。就如他自我所说的——期望是永久不会消散的,它一向在我们心底,是别人抹灭不了,拿也拿不走的;期望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事物!
是啊,期望是最完美的事物啊!期望谁也无法抹灭,除了你自我。要么选择心怀期望,要么自甘堕落!因为心怀期望,所以才使安迪有了越狱的胆量;正因为心怀期望,所以安迪才有了拯救生活的念头。因为心怀期望便可让自我所向披靡!所以,经过20年的坚持不懈,在一个雷鸣电闪、风雨交加的夜晚,安迪悄无声息的从那个瑞德曾夸下x说要600年才能挖通的隧道逃离出去了,他得到了救赎!因为心怀期望,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因为心怀期望,一切又都在意料之外!
影片中有一句对白发人深省,让人感同身受。“肖申克没有一个人有罪”,这句话微乎其微,却极富讽刺。无一人有罪,监狱里的犯人竟无一人有罪,多么讽刺啊,可笑至极!明明无罪,却要入狱;明明无罪,却要替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背负一辈子的骂名;明明无罪,却要将牢底坐穿。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只能将生死存亡寄托在一个人的只言片语中,又或者一张冰冷的审批书上。法律没有公平可言,看似有罪的犯人实则无罪,而那些看似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君子”的躯壳内里却是一颗血腥、丑恶、贪婪的黑心!
影片留给我太多的感悟和感叹,我们要怎样应对这纷繁复杂的人世?我想:这个世界不必须完美无缺,不必须事事公平公正,但只要你我都能循着心生活,都能心怀期望,好好生活。正所谓“强者救赎自我,圣人普渡他人”,心怀期望,一切都能迎刃而解;心怀期望,就是对心灵最终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2
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事情最能够缓解压力,那么我相信“看电影”会是很多人的不二选择。
无论是一个人,还是呼朋唤友,又或者和所爱的人浪漫约会,看电影都会是非常不错的一件事。
而要是还能够在海滩边上观影,那么我相信这将会是一生中非常难得的体验。
就如同即将召开的第二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一样,在沙滩旁观影,相信会是一场光影的饕餮盛宴。
而说到沙滩、海边,就让我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赎》片尾时,Red和Andy在海边“重逢”时的那种充满了自由味道的美感。
很开心能够在第二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的片单“经典重现”单元中看到这部我至少刷了20遍以上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自从1994年弗兰克—德拉特将它搬上荧幕之后,这部电影就和《教父》一直争夺IMDB第一的位置,而近些年来,这部电影更是蝉联影史第一。
而这部“影史第一”的影片,自然少不了大量的影评文章出现,然而看过无数遍这部影片的我,却从没看过,更没有写过这部电影的影评文。
只因为我认为:不看透,才精彩。
“内心向往自由的人,永远不会被束缚”
之所以一直没看《肖申克的救赎》影评文,是因为内心一直对这部影片保持着至高的敬畏。
因为每次看这部电影时,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触。而至于到底感触到了什么?其实根本说不上来,又或者我内心并不愿意真正想要“看懂”。
甚至每个人生阶段,每个人生经历不同,在看这部影片时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可能这就是“影史第一”的魅力所在吧。
之前看过一则富有哲理的漫画:有些人身在监狱,却内心自由;而有些人看似自由,却如同坐牢。
这像极了我们身边那些每天被自己“束缚”着的人,虽然是自由身,却总是被感情、被烦恼、被压力给束缚着。
而还有更多人,其实是被“太明白”给束缚着。
就好比说,当一个人已经很清楚结局的时候,那么他在走向这个结局的过程就会变得毫无意义。但是他又不得不朝着那个“已知”的结局走下去,所以这时候他并不“自由”。
由此在我看来,真正的自由其实就是对“未知”的探索过程。
内心向往自由的人,永远不会被束缚;没有束缚的前提,就是“不看透”。
就像《肖申克的救赎》中那句台词一样:“他的步伐和谈吐简直是异类,他像是在公园散步,无忧无虑,仿佛身披隐形衣。”
哪怕Andy身陷囹圄,内心充满“希望”的他,不像是在坐牢,更像是在“公园里散步”。
“人生最精彩的,就是未知的多变性”
影片中有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老布。
老布因为害怕出狱,拿刀威胁赫伍,Red曾说过:“老布没有疯,他只是体制化了,他坐了五十年牢,成了井底之蛙,他念过书,在狱中有地位,出狱就成了废人,双手犯关节炎的囚徒,想向图书馆借书都会被拒绝。”
对于很多人来说,能够出狱是一种自由,而对于老布来说,出狱更像是一种“判刑”。
因为他知道出狱后,自己不可能适应外面的社会。所以他很清楚自己未来的路,太明白所以没希望。
Red跟老布相同的地方是,在假释出狱时,Red跟老布一样患了“体制化”的病。
然而不同的是,Red要兑现对Andy的承诺,而那个承诺看似平淡无奇,却让Red充满了“未知”的惊喜。
在Andy给Red的信中写道:“希望是好事,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逝。”
也正是如此,Red重拾希望,踏上了未知的和Andy重逢的旅途。
而人生最精彩的,不就是对于未知的多变性的尝试和探索么?
“老油条”其实就是职场版的“老布”
我们常说:“做人要有梦想。”
虽然可能这个梦想明明遥不可及,但它依然能够给我们带来前进的动力。
反而如果什么事情都“触手可及”,那么或许这并不能叫“梦想”,顶多只能算是“目标”。
身在职场的我们,其实跟《肖申克的救赎》里那些被关在肖申克监狱的人是一样的。
时间久了,很多人就会像老布一样,患上“体制化”的病——在职场上,被称之为“老油条”。
职场版的“老布”几乎每个公司都有,他们被职场的各种教条给教化,所以他们为了适应职场,变成了“老油条”。
而之所以他们会成为“老布”一般的人,更多还是对于自己人生之路或者职业生涯的“看透”,已经没有了更多的希望。
无论多么艰难,无论走到了人生的哪一个阶段,都不要放弃”希望“。
认命不是我们该有的心态,哪怕希望可能会把我们憋疯。
这就是我对《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的最大感触。
电影是世界的财富,是全世界赋予观众精神的一道盛宴。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3
我不是一个影迷,但对《肖申克的救赎》却近似疯狂般的迷恋,那是故事背后精神的洗礼。
影片讲述了一个被诬陷谋杀自己妻子与其情夫的银行家安迪被终身监禁在肖申克监狱里,他非凡的气质引起了囚犯里德的注意并逐渐与他结为好朋友。安迪总是以一种沉默冷静的方式全力维护自己作为正常人应该拥有的一切。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以他丰富的金融知识帮助狱卒们安全的逃税,帮典狱长洗黑钱,以此来换取他们对囚犯、对自己轻微的宽松。他为争取狱内图书的扩建不厌其烦的给州长写信,并在几年后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后来,他从一个新来的囚犯口中得知妻子被杀的真相后便向典狱长申诉,然而典狱长不但拒绝了他的要求,甚至暗中杀了那个知情人,只为了留住安迪,满足他对金钱无休止的贪欲。安迪最终走上了一条自救的道路——天时地利,安迪成功的穿过自己十九年挖成的秘密通道来到自己向往的世界。
希望只会给予那些心怀希望的人,安迪说过:“不要忘了这个世界上还有可以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他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触摸不到,那就是希望。”《肖申克的救赎》告诉我们:人生终有两件最重要的是,它们可以在我们最难熬无助时支撑我们坚强地走下去,那就是——希望和信仰。
自来到大学,常会有迷茫,有时看到身边同学潇洒的生活着,每天睡到自然醒,随意上课,随意玩耍,没有对自己的约束。而自己虽然严于律己,每天在为自己的目标奋斗,却没有成就感。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从安迪的故事中,坚定自己的梦想。这就是我沉迷此影片的原因,它带给我的,是心灵的震撼和启迪。
人生并非平坦,社会中的不公,出身的不同,环境的差异,纵不能成为放弃希望、放弃信念的借口。起点不同,哪怕再落魄,也要努力去改变它。有些鸟儿注定是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 篇4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了,还有谁会救你?每个人都在忙,有的忙着生,有的忙着死。忙着追名逐利的你,忙着柴米油盐的你,停下来想一秒:你的大脑是不是已经被体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里?”这是《肖申克的救赎》中我最记忆犹新的精彩对白。其中道出了希望的可贵,失去希望的生活是灰暗的,没有生气的,甚至是没有意义的。在我看来,影片中每个地方都是经典。主人公安迪身上到处散发着人性的光辉,他似乎拥有完善的人格。这部关于希望、梦想、信念、友谊的电影带给我太多的感悟和震撼。
回顾影片,电影情节在我脑海中还历历在目。影片故事发生在1947年,银行家安迪的妻子有婚外情,安迪企图买醉后用枪把他们杀了,但酒醒后放弃了。却误被指控杀死了她和她的情人,安迪被判无期徒刑,这意味着他的余生就要在监狱中度过。刚到监狱就受到了莫格斯三姐妹的欺负,但安迪不是默默地忍受,而是坚强的反抗,尽管多数是他失败,被打得遍体鳞伤。安迪到监狱好长时间,不和任何人接触。一个月后,安迪请瑞德帮他搞的第一件东西是一把石锤。瑞德说要用这石锤挖地道需要六百年,而安迪就是利用小小的石锤就在短短的二十年就成功的挖开了通往自由之路。
其中,影片中不得不要提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瑞德。瑞德1927年因谋杀罪被判无期徒刑,数次假释都未获成功。他已经成为肖申克监狱中的厉害人物,只要付得起钱,他几乎有办法弄到任何想要的东西:香烟,糖果,酒,甚至是***。瑞德第一次看到安迪就开始关注他,从刚开始认为他弱不禁风,到后来是刮目相看。
安迪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由于银行家的缘故,他精通财务制度方面的的知识,帮助了很多狱警处理税务问题,使他的名声越来越大,最后为监狱长诺顿洗黑钱。同时,安迪很积极地筹划图书馆扩建。为了筹集资金,安迪不停地写信给州议会,终于为监狱申请到了一小笔钱用于监狱图书馆的建设,这是他坚持不懈努力地结果。
安迪就这样在监狱中忙碌的生活着。就在这时候,一个年轻犯人的到来打破了他原本平静的生活。他告诉了安迪关于妻子被杀的惊人消息。但当安迪向监狱长提出要求上报这一情况以争取重新审理此案时,却遭到了断然拒绝,并受到了单独禁闭一个月的严重惩罚。为了防止安迪获释,监狱长不惜设计害死了这个年轻犯人。面对残酷的现实,安迪变得很消沉,他认清了眼前的一切。他对瑞德说:“如果有一天,你可以获得假释,一定要到某个地方替我完成一个心愿。那是我向我妻子求婚的地方,把那里一棵大橡树下的一个盒子挖出来。那里有我给你的东西。”当天夜里,风雨交加,雷声大作,已得到灵魂救赎的安迪越狱成功。
最后,瑞德看透了自由的意义,获得了假释,他在橡树下找到了一盒现金和安迪留给他的一封信后,决定违反假释规定,寻找自由。便动身去芝华塔内欧。两个老朋友安迪和瑞德终于在墨西哥阳光明媚的海滩重逢。
故事到此结束了,而留给我的确是无尽的感慨,内心十分复杂。它是一部揭露美国司法黑幕的巨片,影片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我记得在看完电影会宿舍的路上,我问同学说知道影片名字为什么叫肖申克的救赎吗?有的人摇摇头,有的人说肖申克是圣经中的一个人物,还有一个人说监狱的名字就叫肖申克。对于这部肖申克的救赎的理解,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感受,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部经典的影片,重复欣赏几篇都不为过,在下一次观看时,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更加深入的感受与理解。对于第一次看影片的我,自知理解还不够深入与全面,在此我谈谈从影片中得到的启发。
影片开始讲诉主人公安迪的妻子有婚外情,两人被杀害。而安迪在被审讯时也承认有买酒要杀他们的想法,但在酒醉后克制了自己。从影片中可以安迪是十分爱妻子的,但他的妻子为什么放着这么爱他和优秀的银行家不管而有外遇呢?我觉得不能一味的指责他的妻子,安迪本身肯定有他的不足。他太过于关注自己的事业,而很少考虑家庭,忽视了妻子的感受。所以在牢中,安迪深深反思了自己的错误,妻子的死他要负一定的责任。从这里我认为我们每个人在忙于事业的同时,也要关心一下的自己的家庭,使自己能在事业和感情生活上得到双赢。
图书管理员布鲁克斯,这是最让我震撼的一个角色。老布在监狱度过了大半辈子,终于被假释,获得了自由,可一旦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他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老布从出狱到自杀,是一段催人泪下的片段。他对人生的迷茫,极致恐惧,最终使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记得影片中有句台词是这样的“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的确如此,这就是所谓的体制化,但即使是身体和精神受到了约束,只要有对生命的希望,那么一切都是美好的。我不禁为老布的死深感遗憾。瑞德要是没有得到安迪的指引,他的结果会不会和老布一样呢,自杀于同一个房间。老布的死给了安迪很大的触动,是安迪给了瑞德期盼,使他有了生存的动力。所以凡事要往积极地一面想,给自己一个目标,给自己一个成功的希望,那么你就可能领会到生存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我觉得有一句话用在这里最适合不过了,那是俞敏洪一直激励学生的话“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相比之下,安迪则体现了另一种态度。他最后逃出鲨堡监狱,是什么实现了对他的救赎?是他心中对自由的渴望,是希望的存在。人生要有希望,要永不放弃。安迪是一个极具智慧和勇气的银行家,他似乎什么都懂,地质,象棋,口哨,理财,管理,音乐等。正是这些知识,使他在监狱中免受干体力的劳苦,秘密计划逃离监狱,为自己以后的假身份作准备,并且成功逃离,过着安定自由的生活。为什么偏偏是安迪,而不是其他的犯人,勇气当然很重要,但我觉得与我有关的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他的知识。所谓知识改变命运,安迪正是用他的丰富的知识获得了自由,回顾影片,安迪利用洗黑钱的名义为自己越狱后的身份和生活做好了打算。他的知识在狱中及逃亡途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作为学生,我更加感到知识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珍惜眼前的'学习机会,利用一切机会学习,不仅要学习自己专业的知识,也要学习其他的知识,丰富自己。说不准哪一天,就是那么一个小小的知识改变了我们的命运,成就了自己。
影片中一个让我很感动的是安迪的坚忍不拔和理想坚定。安迪为图书馆的扩建不停的给州议会写信,持续了几年的时间,这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甚至想到的事情,但安迪就是这样执着着,并且最终得到了满意的结果。更让人震惊的是,原来这二十年里,安迪每天都在用那把小石锤挖洞,他无时无刻不在为自己的逃亡做着准备。这小小的石锤,是瑞德说用六百年也不能完成的,()可安迪却用了仅仅二十年的时间,看到影片中通往自由之路的隧道,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是安迪的执着的精神拯救了自己,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
回顾整个影片,其实肖申克不过是一个寓言而已,仔细想来,它就存在于我们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自觉不自觉的扮演着肖申克中的角色。比如,我们的大学,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肖申克城堡,当我们离开这座城堡时,我们中的绝大多数是注定要被体制化的,即使进入社会,体制对人的侵蚀也一刻没有停止过,然而这些完全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是选择希望还是选择绝望,它完全存在于我们的心中。在这里我要送上一句我很喜欢的李开复名言“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东西,有胸怀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在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时刻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没有什么是克服不了的事情,相信未来是美好的,相信希望永远存在。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5
在肖申克的'监狱里,大多的人都失去了人生的目标,失去了希望。他们被那些“叫你吃就吃,叫你拉就拉”的规矩制度化了,他们的思想被束缚住了,可怜,他们连心的自由都没有了。可是,安迪没有,他没有让那些规条束缚住自己的心。他依然有自己的爱好和理想,所以他还会有闲适的心去雕刻石头,去建立图书馆,去帮助那些囚犯找回自己。瑞德说:“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而安迪说:“希望是好事,甚至也许是人间至善,因为美好的事永不消失。”他就这样怀着坚定的信念和对世间美好事物的希望,在监狱中那度日如年的生活中找到方向,找到了救赎自己的办法。而博斯,那个年老的监狱管理员,就因为几十年来的制度化生活让他在离开监狱后迷失了自己,对生活失去了希望,最后在小旅馆里自杀。如果不是安迪一直在鼓励着,在经历过40年的监狱生活的瑞德或许也会走上博斯的路。安迪说“人生只有两种选择,要不是忙着生活,要不是忙着死亡”这是一种信念。很多时候我们也会像博斯,像瑞德,在不断的挫折失败后,我们就变得安于现实,安于失败的困境里,不愿意走出来,失去了希望。人生最可怕的不是失败,最可怕的是失去再来一次的勇气和希望。
在后来,剧情峰回路转,安迪的徒弟知道他是被冤枉的,他知道真正的凶手不是安迪。就在安迪兴奋不已,以为自己终于有救的时候,他忘了,自己已经是典狱长的赚钱工具了,典狱长又怎么会放他走呢?在他关禁闭的时候,残忍的典狱长把他的徒弟偷偷地杀了,然后欺骗他说他徒弟是越狱不成被杀的。但是那时的安迪已经不再相信他的话了,于是,他打算自己救自己——越狱,带着典狱长的罪证越狱。这也是对自己犯罪的一种救赎。影片之所以在后来给了安迪自由人的身份,就是因为安迪已经为自己的行为受到了惩罚,坐了二十年的牢。这二十年并不是冤狱——安迪自己也这样认为——他已经为罪行受到了惩罚。所以,尽管安迪的越狱依旧是一种犯罪,但是他还是获得了自由。片子教育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我们都可能有过错,但是当过错罪不至死时,我们要身体力行并从良心上进行忏悔,但是一定不要放弃希望,要努力的解救自己,从希望中得到力量,从而走向光明!
在这部片里有提到过关于《圣经》,典狱长曾经引用过圣经里的话语,但是,毫无疑问他只是一个伪,他是借基督之名行魔鬼的事。但是他说过一句话是对的“你们得救的道就在里面了”真正的救赎不是肉体的救赎,而是灵魂的救赎,而这个只有上帝才可以做的。
其实我们的社会现实中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一些囚犯在走出监狱后,得不到妥善的安排,社会对其又歧视和不尊重,导致他们失去了面对世界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希望,因此很多人再次放弃了自己,有的是不断地在犯罪,为了生活;有的在犯罪是为了回到监狱中;更甚的是,一些人彻底对世界绝望,选择死亡。这都是为什么?当然他们自己也有责任,因为没有学会坚守自己的信念,但更多的是因为社会,没有愿意再给他们一次机会。所以我们更应该反省一下现在的社会行为,是否公平。
我想,就算是一个犯人他都会有自己的自尊。也会有平等对待的权利。所以何不用爱和宽容来接纳他们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犯罪的原因,无论知不值得同情,我们都要相信人心灵深处的那点的善良和真挚。走进一个人的故事的时候,你可能会找到原谅他的理由,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他们的旁观者,但是我们可以学着去用爱心接纳和相信他们。
《肖申克的救赎》给了我很多的感想,它给我最大的感想是相信希望,持守信念,努力行动!
还记得安迪给瑞德的信的最后一句吗?“既然你都走了那么远了,那也许你能再走远一点!”所以不要轻易绝望,自己已经走到今天了,就要咬咬牙再走远一点,或许你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加油!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6
今天是周末,儿子在准备期末考试复习,我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又观看了一遍《肖申克的救赎》,每看一次,自己就被感动一次,等儿子考完试,我要带他好好看一次。
《肖申克的救赎》共获1994年第67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音乐,最佳摄影,最佳改编剧本在内的共九项奥斯卡提名,然而一无所获。而《阿甘正传》却囊括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改编、最佳剪辑、最佳视觉效果六项大奖。但比较这两部电影,我深深感觉到,《肖申克的救赎》是无冕之王,她要告诉我们的两样东西——希望和救赎,远比《阿甘正传》更深刻、更感动。
银行家安迪被当作杀害妻子与情夫的凶手送上法庭,法官的误判将安迪一下子从人生的巅峰推向了世间地狱。他被判无期徒刑,送进了固若金汤的肖申克监狱。
他睹了狱中腐败,自知难以讨回清白,只有越狱才是生路。于是他开始暗中实施自己的计划,他结识了专在狱中从事黑市交易的罪犯瑞德,并从瑞德那里弄来越狱工具——一把小铁锤。他在金融方面的专业知识又使他成为众狱警的得力帮手,甚至成为了典狱长的私人财务助理,如此的待遇让安迪的越狱计划有了实现的可能。
一个年轻的窃贼告诉安迪他真正凶手时,安迪希望典狱长能够帮他沉冤昭雪。谁知典狱长因为安迪知悉他贪污、受贿的内幕而决意不让安迪重返人间,竟杀害了那个年轻窃贼,并再次将安迪关入黑牢。
忍无可忍的安迪终于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19年后终于越狱成功,重获自由。
肖申克事实上就存在于我们现实的生活中,其实救赎就在你我心中。现实中的每一个人,都在自觉不自觉的扮演着肖申克中囚徒或者狱方的角色。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将沦为老布那样的命运,逐渐地被体制化直到严重地依赖体制,终其一生不曾越规逾矩。任何一种组织、制度、社会都可以视肖申克为缩影。比如,我们的大学,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肖申克城堡,()当我们离开这座城堡时,我们中的绝大多数是注定要被体制化的,即使进入社会,体制对人的侵蚀也一刻没有停止过,社会历史就是在体制化和反抗体制化的循环中不断前进的,然而救赎却完全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正如安迪的选择一样,再强大的体制也永远无法剥夺我们选择救赎的权利,因为,救赎就存在于我们的心中,那是任何强权也无法到达的地方。to being,or not to being,选择救赎还是选择绝望,选择英雄还是选择大众,选择上帝还是选择撒旦,这一切都在你我心中。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800字 篇7
摘要:《肖》在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之间打转,想要揭示血淋淋的真相,却又为了保证某种向上的姿态,美化生活。监狱的场景有了太多的温情和意外的不合理性,人们生活的悠然自得。
《肖》让我想起了两部片子,一部同是差不多的线性结构的监狱片,是在上影视编导课的时候经我们的美女老师大力推荐的《恶魔岛》,另一部是我最爱的导演库布里克的《发条橙》这个片子算不上监狱片,但是多少有50%的监狱成份。所以,当着三个片子,同时放在我的面前,我对《肖》的突出性感到质疑。
我不得不承认,在故事的流畅性和演员的表演上来讲《肖》都属上乘之作,但是看了影片的一大半的时候,我对“希望”这个关键词体会颇为不深刻。在安迪同学聪明的头脑发挥用途之后,我只是强烈的感受到——知识就是力量和二十世纪一样缺乏人才这两句话。
同样的结构线索《恶魔岛》的那位同学的坚持与执著好像更为突出(也许要说他们的逃狱风格不大一样),而这位安迪显示出的更多是对监狱生活的适应,印证了导演在片子里多次提到“长期在监狱里的人对监狱的依赖性”。长时间在一个空间中适应性的生存,让人忘掉一切,甚至是脑 www.jingyou.net 中臆想的自由。其实,自由对于他们的意义只是别人口中传说的好东西,而已经离他们远去了。获得自由的同时,他们将迎来陌生世界的恐惧,生活的不可依赖性种种压力。
《肖》在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之间打转,想要揭示血淋淋的真相,却又为了保证某种向上的姿态,美化生活。监狱的场景有了太多的温情和意外的不合理性,人们生活的悠然自得。《恶魔岛》则坚持风格的统一性,残酷到底,即使同样友情处理,都能看到人在监狱的特定环境下的产生的微妙变化。两个影片ending同为在海边,《肖》的游艇加蔚蓝海岸和《恶魔岛》的大海怒浪巨礁相比,影片张力差一点不说,好莱坞式的典型结局,让人审美疲劳。
而看到安迪与典狱长感情热络的时候,我不仅想到《发条橙》的alex和典狱长亲切拍照的画面。不同典狱长的嘴脸又被不同的利益驱动着。
……肖申克监狱里的故事要说的太多,却又点到为止,真的应了“希望无所谓有无所谓无”那句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