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镇观后感600字(7篇)》
一种心态成就一种活法,一种活法缔造一种命运。那个清秀的小镇上发生了太多只属于那个小镇的故事,也发生了太多影射了千千万万人事属于所有人的故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芙蓉镇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芙蓉镇观后感600字(7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芙蓉镇观后感 篇1
秦书田被判十年徒刑的时候,对怀孕在身同样被判刑的胡玉音说:“活着,像牲口一样活着”,胡玉音活了下去,后来也终于得到了自己平定安稳的生活。在我看来这是整部影片最震撼人心的地方,生命能给你想要的一切,只要你拥有生命。
____时期人们波折起伏的命运
以前遇到挫折的时候,妈妈经常对我说:“邓小平一生三起三落,却始终没有被打倒,最终建立了如此卓著的功勋。能从困难中走出来的人才是大写的人。”那时根本体会不到大起大落的人生命运,只是想着我现在的这些困难与邓小平传奇式的经历相比什么都不算还有什么不能面对的,就自然而然激励自己了。看了这部影片便知道了。
记得秦书田在乱坟岗上这样描述自己:有时候是人,有时候是鬼。那是一个可以把人变成鬼的时代,那是一个手里攥着自己正大光明挣来的钱心里都不踏实的年代,那是一个随时担心着自己会莫名奇妙地被划分为某个阶级的社会,那是人吃人的阶级斗争……整个观影过程心情都极其压抑和沉重,一方面是有些善良人民辛苦劳作却在这种不正常的社会中翻不了身甚至被打倒被踩在脚下,一方面是饱受污蔑和
屈辱的灵魂倔强而又软弱。胡玉音辛苦劳作创造财富却被莫名其妙划为新富农失去了一切;王秋赦因为运动从一个好吃懒做的二流子变成了一个获得了财产、地位的党支书,却又因为运动变成了一个疯子;最具代表性命运的人物是李国香:从“四清”运动的工作组组长到被揪出来和右派分子一起被批斗,正当王秋赦青云直上时,李国香摇身一变重新又被结合进领导班子,与其说她左右逢源,不如说政治是她升官的工具……就是这样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牵动着每一个观者的心,仿佛我们在“____”那段动荡的年代里也幽幽的活过一次……
对党和国家的态度
剧中黎满庚两次因为党组织抛弃和背叛了胡玉音,尤记得第二次他喝酒后哭着对谷燕山说:我没办法,他们逼了我两天两夜,又是在党组织面前,要开除我,我要跟着党。有人说怎么听怎么像“我要跟着利益”,我不知道黎满庚是真心所向还是利益所趋,我只是觉得只有在那个年代个人感情会和信仰挂上钩,现在想来还真是滑稽。
剧中还有这样的一个场景:谷燕山醉酒后出现幻觉,反反复复做着心里斗争:完了……没完!端起心中的机关枪对着茫茫黑夜扫射,最后一头倒在了雪地里,那时我热泪盈眶,为了革命事业,当年有多少人像他这样默默无闻牺牲了自己却没有得到党组织的认可和关怀。包括后面他在医院看到闪
闪的红星,回忆起往事,泪流满面。又记起曾经有人跟我描述战场上的场景,当你看到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的时候你就什么也不怕了,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打”!枪林弹雨的时代换来了我们现在安逸的生活,我们不用拿生命去捍卫我们的信仰,而有些人连精神层面都做不到坚守。 感情与命运的交织
黎满庚自小跟胡玉音青梅竹马,真诚相爱,只因玉音家庭出身不好、组织不允许而未能结合在一起,为此,满庚曾发誓一辈子要保护干妹子。然而,后来残酷的阶级斗争终于迫使懦弱的满庚向工作组交出了玉音的钱。胡玉音和秦书田三年多相濡以沫的苦难岁月,两个扭曲的灵魂、两颗干枯的心灵终于撞击出了爱的火花。就像谷燕山说的:其 www.baihua wen. 实我这个保媒的也是充个数啊,你们的真正媒人是手里的竹扫把、街上的青石板。后来秦书田入狱玉音撑着从怀孕到分娩到抚养孩子长大。患难见真情,也只有真爱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部影片感情和命运的交织,虽是阐述着永恒不变的母题:爱情,却因为独特的时代背景而更加动人心魄! 宽容
玉音原谅了黎满庚的背叛并宽容待他如哥哥,李国香因遭自己亲手提携的王秋赦的批斗扇了他一耳光,李国香一度被打垮时秦书田主动给他竹扫把,秦书田淡淡一句“安安静静地成个家,学着过点老百姓的日子,别总想着跟他们过不
去,他们的日子也容易也不容易啊”不仅让李国香自觉难堪而且释然了多年的恩怨……并不是说他们彼此间的忍耐限度有多大,只是感受到在人生的大悲大喜之后再大的恩怨也不会放在心里,那时的人就明了,一切都会过去,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历史上就是有这样一个时代,是我们父辈们亲历过的,无论那记忆有多么恐惧现实有多么美好,我们,没有理由遗忘。
芙蓉镇观后感 篇2
《芙蓉镇》是高中时候读了的小说,当时就是冲着追溯第一届茅盾文学奖去的,一边读一边嗅着那扑鼻的乡土气息一边心情起起落落,时代沉浮,命途多舛,人也是,镇也是,然而这种虚华的对于苦难的形容词在面对我们国家那个年代变革中百姓所受的剧痛总是显得贫乏无力,被批斗,被打压,被折磨,太多的文学作品在追溯这段历史的时候都有着不逊于《芙蓉镇》的描写。余华《兄弟》里面那颗钉入脑门的长钉,张之路《第三军团》中红小兵的叫嚣痛殴,都以接近真相的方式让我们见到了所谓之革命的残酷性,“有命不去革,活着等于零”,那个年代,很狂热,很可怕。
《芙蓉镇》的笔触应该说是跨越了70年代,连通了60与80年代的,它将芙蓉镇的美,恬淡在过去搭建了起来,又在风暴中将它彻彻底底地焚毁,坠之于无明的深渊,直到风雨过去,天光乍现,万籁复苏,有激起了小镇的生气。如同汪洋小舟,芙蓉镇在泱泱大国中算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偏僻小镇,它仿佛远离政治却被政治氛围的转换折磨得死去活来翻来覆去,一方面展示了所谓革命之普遍广泛性,一方面,也是种以小见大的感官刺激,一个芙蓉小镇有多少个真正的野心家,黑五类,走资派,反革命?然而风暴一来,什么都有了,成分一划便是忠奸乍现,大会一开就是黑白分明,然而这不是一种愚昧而粗鲁的鉴别,而是一种关乎信仰的辩论,当我们信仰的真理与国家意志所违背时,你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做什么样的人,各个说法各态人生,《芙蓉镇》都能寻到一些典型。
在政治立意上,古华采取了一种客观与理智的态度,如他在小说中所说:“中国大地上出现的这场现代迷信的洪水,是历史的产物,几千年封建愚昧的变态、变种。不能简单地归责于某一位革命领袖。不要超越特定的历史环境去大兴魏晋之风,高谈阔论。需要的是深入细致的、冷静客观的研究,找出病根,以图根治。”比起那些愤怒的否定,这种态度颇有高瞻远瞩的肚量,这不仅体现在这段描述中,更蕴育于芙蓉镇本身的形象中,它历经巨变本色如故,吊脚楼并没因为曾藏污纳垢而拆,胡玉音也未被批斗折磨而毁,他们的存活,这种吹尽狂沙之后的留存,显得淡定,从容,高洁,这种平淡的背后,有对生命的顽强执着,也有与时间的漫长对峙。
按照作者的说法,《芙蓉镇》最初发端于一个寡妇平反昭雪的故事。自然,随着情节人物的犬齿交错,作品本身早已不局限于此。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话语,鼓励我们反抗命运,争做命运的主人,《芙蓉镇》不是这样的一个故事,他们的苦乐,他们的幸福,由外物赐予,由外物没收,在这种被动下,等待已经成为了最强的反抗。相较之下,杰克伦敦的《墨西哥人》以一种更壮烈的方式完成了个人英雄主义对这种规则的颠覆,对比来读,感触就更深切了。
芙蓉镇说的是湘乡故事,却是一曲放之四海皆准的严峻的乡村牧歌,严峻二字出自作者的自序,读完之后,所言非虚。
芙蓉镇观后感 篇3
今天,楼下一句“运动啦!”让我联想到一部老电影《芙蓉镇》结尾的经典台词:运动啦!
《芙蓉镇》这部电影讲的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偏远山区里____前后普通民众们的生活变迁与戏剧化的人生际遇。当时代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回看这部产于1986年的电影,感慨良多。 对于片中随处可见的巨幅标语“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让未亲身经历过____的我感到不寒而栗。现在想想,当天下初定后,对于反对统治者的那么一小撮人是宽容大赦还是残酷打击也许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一般情况下,领导阶级如果有信心、有能力维护政权和国家稳定,那么宽容、忍让该是上策;反之就只有进行残酷的阶级斗争。那么战乱时期的阶级划分与和平时期的阶级划分有区别吗?本人觉得一定有,因为天时、地利与人和都发生了变化,还是按战争时期的判断来划分新中国民众的阶级成分,一不小心,也许阶级斗争就可能扩大化,就可能斗错了人!比如说,地主阶级看到无产阶级的政党得了天下,头脑灵活的地主们就有可能跟着政府走,要是简单地把所有地主都拉出来斗一通,不给某些地主改过自新的机会,岂不显得掌权者太没心胸了?封建社会“宰相肚里能撑船”的说法难道新中国的领导者还做不到吗?!所以说,战争年代的战争思维若是用于天下初定或者和平时期,难免就会伤及无辜,让人对于执政者心生忌惮、恐惧颤惊。执政、掌权者对于下属和被统治者讲究恩威并重,恩与威如何掌握好度或取得平衡呢?那就要看领导人的水平和智慧了。对于一个人来说,“运动”总是有好处的,适当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呢,搞些“运动”就未必一定是好事,当一些不明真相的人民群众被某些居心叵测的领导者发动起来搞运动时,往往于人于己都会得不偿失。一旦这样的运动失去控制,则后果不堪设想,比如文化革命的后期,伟大领袖也已经感到无法掌控、力不从心。现在回看文化革命,在法制还不健全的建国初期,高层领导们产生了意见分歧,相持不下时就要采用非常手法较量,较量的结果是不但高层们伤痕累累,还导致了数量庞大的普通百姓们痛不欲生!真可谓得不偿失、后果极其严重。设想一下,若是天下初定后把法制建设提到足够重要的地位,那么封建社会那一套人治、专制就不可能给国家和执政者自己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就像奥运会的体育比赛,若是没有公平的、严格执行的比赛规则、规定,谁愿意去参赛呢?谁势力大、谁有钱把奖牌一分不就得了么!哈哈哈!那样的话,奥运精神就不在了,奥运会也会很快消亡。阿们。
所以说,在特殊时期,“运动”也许是解决问题最快、最方便、最有效的手段,但前提是不计后果、不怕损失、不怕死!
当今的世界,国际、国内环境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选择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考验着各国的执政者、掌权者甚至每一个普通的民众。
芙蓉镇观后感900字 篇4
大家众说风云。有人认为革命是“四清”引起的;有人认为革命是毛先生和刘少奇的“权力斗争”引起的;有人认为革命的发生,是毛先生的“造反有理”的错误思想引起的…等等。在不同的角度看,革命的引发原因都不同。但是,那段在恐怖笼罩下的十年“革命”话说它的引发因素,我想很多很多……这段历史也是真真实实、确确切切的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毫无疑问的对中国现代社会还留下影响。
当我看到了电影部分的结尾才明白了电影开始几个镜头的意义。我觉得秦书田对李国香的那句:“别跟老百姓过不去,老百姓的日子容易也不容易……”一部分解释了革命的起因。每个人都是人心惶惶的过着日子,如胡玉音:每天勤劳的工作,但是在革命期间,赚的辛苦钱不仅上交,还家破夫亡,成为了一个被冠以“新富农”的寡妇。现在看来绝对不是问题的问题在革命期间就是天大的事。也许是毛先生为了实现“社会主义”而做出的努力,但是“不要阶级斗阵”真的可以实现吗?对当时那个中国而言合适吗?看到那么多像“狗”一样活着的老百姓,这个问题不言可喻。
片子中让我触动的一句台词是:“???,? ??? ?? ???? ?? ????。”因为听不清中文,韩语的翻译字幕的这句台词让我很是感慨。这就是中国社会留下革命期间最坏的影响:人与人之间再没有了信任,改革开放后中国彻底变成了一个金钱社会。 老百姓辛勤劳动,为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奋斗,享受收获的果实,在那个50年代的中国是不可能发生的。中国变成了“一个人的中国”。谢晋导演拍的这部《芙蓉镇》讲述的不止是他印象中的“革命”,是几亿中国人心目中的“革命”,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革命”。历史已经过去,党政府也对“革命”做出了批判,但是逝人已去,我们不能还原革命前的中国社会,从革命对比当今社会,也不禁觉得可笑。去看亲戚的时候,亲戚还会问你:“成分怎么样?” 而“很低很低”越成了标准答案。如今社会看来,这可以被看做“革命”时,中国人自谦的态度吗?
我极力的想去了解“革命”,那十年的运动像一个大大的谜团。对于影片导演认为的革命,电影一个场面革命中很吃香的村干部变成了疯子,拿着一面击罗子,大喊:“运动了!” 人民在革命中,身份不断改变。就如李国香,她算是革命的指引者,但她算是革命的胜利者吗?我想:不是。这段革命中没有一个人是胜利的。革命是一场无人胜利的运动……
芙蓉镇观后感1400字 篇5
最近,一直在看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每篇作品都很有特色。其中有一篇《芙蓉镇》给我影响很深刻。
之前很少接触古华先生的作品,对他也很少了解。因此我就查阅了一些资料,来了解了一下古华先生的介绍。古华(1942.6.20—) 原名罗鸿玉,湖南嘉禾人。1961年冬结业于郴州农业专科学校后长期在湘南山区农场劳动,坚持自学并业余写作。1962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杏妹》。此后10余年间陆续写了一些中、短篇小说,大多反映农村新人新事。1975年秋入郴州歌舞团任创作员。1978年以后,对现实生活有了较深的认识,艺术上也日益成熟。长篇小说《芙蓉镇》发表后,引起文艺界很大关注,荣获首届矛盾文学奖。他的作品以描写湖南风情见长。已出版作品30余部,获得过11种文学奖励。主要著已被译成英、法、德、俄、日、意等10余种文字,有的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话剧或歌剧。现任中国作家协会湖南分会副主席。而当古华先生旅居加拿大后,一面从事写作,一面醉心于家具文化研究。他设计的家具样式,在加拿大很受欢迎。
《芙蓉镇》这篇作品主要是以“芙蓉仙子”胡玉音的悲欢遭际为主线,描写了从农村1956年到1979年二十多年的世间安芙蓉镇的政治生活和人世沧桑,通过描写普通劳动妇女胡玉音劳动发家,但是屡遭不幸,仍旧艰苦奋斗的生活经历,再现了“大时代”、“大社会”的政治风云和历史轨迹,解释了“左”的错误是怎样从局部问题发展成为全剧性错误以及后来又是怎样在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指引下得到根除的全过程,从而说明“革命”并不是天外飞来的横祸,而是“左”的错误的延续和恶性发展,批判了深刻揭露极“左”思潮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摧残人性的罪恶,歌颂了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正确路线。
通读全文,女主人公胡玉音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胡玉音是一个秀外慧中,光彩照人,命运多舛而又不肯向命运低头的带有野性的女子。她的身上同时糅合着柔弱与刚强的矛盾性格。胡玉音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虽然人生坎坷,经历了三次组织家庭,多次挨批斗,一次面临了牢狱之灾、一次差点生命不报。但是她却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作为一个刚强的女性独立挑起家庭的重担,面对一个个打击,咬着牙挺过来,从怀孕、难产到独自带着儿子长大,忍辱求生,辛酸备尝。即使面临死亡,她都可以坚强,不向恶势力低头。作为一个柔弱的女子,她经历丈夫自杀后痛不欲生,被罚扫街病倒时陷入绝望。在当时那个时代,想胡玉音这样一个既温柔善良,又对恶势力决不屈服,即使面对牢狱之灾,也决不屈服的坚强女子是很难能可贵的。相比于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和谐的社会,这样的精神更应该值得我们学习。
而另一个令我感受很感动的是秦书田。文中作者描写的他拥有双重性格。一方面,他自轻自贱,玩世不恭,逆来顺受。另一方面,他自重、严肃、是非分明、有自己的追求。这样明智的出事风格是他少挨打,少吃苦。而他对胡玉音的临别赠言竟然是“活下去,像牲口一样地活下去。”这样摒弃尊严,努力活下去的勇气是世间少有的。正因为是这样,使他在社会回到正轨,革命结束后便当上了县文化馆副馆长,最后也和胡玉音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芙蓉镇》这部作品最有特色的地方在于古华先生将《芙蓉镇》中的任务形象都描写的非常鲜明生动,并各有各的特色,非常适应革命那个时代的人物形象。小说把一群“小人物”集中在芙蓉镇里借任务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这些人物中,胡玉音姣好,贤淑,秦书田“疯癫”而又智慧,古玉燕耿直善良,黎满庚软弱矛盾,李国香卑鄙龌蹉,王秋赦愚昧堕落,五爪泼辣狭隘……各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芙蓉镇观后感 篇6
今天晚上,我看了一部老影片《芙蓉镇》,它让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感觉到很震撼!可以说 是那个特殊的年代造就出了特殊的事情。
《芙蓉镇》,它以一个小镇上几个普通人物在“____”前后十几年里命运的变化,从他们的个一性一不同程度的被扭曲、被异化,向人们展示了小人物在社会变革大潮中的踉跄足迹,以此来探讨极左思想的渊源,来反思民族的历史。由于《芙蓉镇》刻画了“____”的动乱岁月,在当时曾引起很大争议,但谢晋力排众议,完成了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推动了思想解放和对动乱岁月的思考,并用艺术的形式向世人宣告了动乱岁月的终结。
在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芙蓉镇,人称“芙蓉仙子”的一胡一玉音跟丈夫黎桂桂开了一个豆腐坊,以卖米豆腐为生。一胡一玉音美丽大方,待客热情,黎桂桂心地善良,忠厚老实,因此小两口的生意很红火。经过几年起早摸黑的劳作,夫妻俩用省吃俭用攒下的钱盖起了新房。落成之日,镇一党一支部书记黎满庚,南下老干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乡亲们都来祝贺。可这一切却引起了国营饮食店的女经理李国香的嫉妒。
不久,“四清”运动开始了,李国香当上了工作组长,一直对一胡一玉音垂涎三尺的“土改根子”二流子王秋赦成了运动的“积极”人物,他们二人狼狈为一奸一,大抓阶级斗争。结果一胡一玉音家被划成“新富农”,新屋被查封,黎桂桂也被一逼一自一杀了。曾帮助过他们的黎满庚和谷燕山都受了牵连,黎满庚是因为自幼与一胡一玉音青梅竹马,早年为服从组织要求而与一胡一玉音分手,这时被认定为阶级界线不清而降职。而谷燕山的问题则是因为曾卖给一胡一玉音碎米,因而也被撤职了。在接踵而来的“____”中,王秋赦又成为运动骨干,当上了镇一党一支部书记,而李国香却被赶下台,昔日以打击别人为乐的她脖子上挂了破鞋游街,也尝到了受侮辱的滋味。芙蓉镇笼罩在恐怖当中。
一胡一玉音成了富农寡婆后,处处受欺凌。在“____”开始后,被命令每天和“右派分子”、原地区歌舞一团一编导,人称“秦癫子”的秦书田一起扫大街,秦书田给了一胡一玉音以真诚的关怀和帮助,同病相怜的两个人逐渐产生了感情,并不顾一切地相一爱一了。而此时李国香的问题忽然得到解决,她身兼数职,又恢复了从前威风显赫的嘴脸。一胡一玉音怀孕后,秦书田请求王秋赦批准他们登记结婚,不料因此惹恼了李国香,厄运又一次降临,秦书田被判刑10年,一胡一玉音也被判刑3年,因怀孕而监外执行。
从此,一胡一玉音更是忍受屈辱,挣扎求生。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她因难产而险些丧生,多亏谷燕山拦下一辆军车,将她送到部队医院,才救了母子二人的一性一命。冬去春来,历史又一次发生了逆转,动乱的年代终于结束。秦书田和一胡一玉音得到彻底平反,一家三口终于一团一圆了。他们开办了一胡一记米豆腐店,直起腰杆开始了新生活,米豆腐摊前兴隆如初了。李国香又高升了,而这时运动分子王秋赦已经变成了疯子,他敲着破锣,终日嘶哑着嗓子叫嚷:“运动了,运动了……
芙蓉镇观后感1500字 篇7
如果不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那么许多人会把它简单的作为一部农村妇女的悲惨情感史。但是导演谢晋确实以一位典型的农村妇女为线索,批判革命中人性的扭曲和阶级斗争。还记得影片里的一个情节,黎满根和他媳妇吵架时,在他被妻子摔到地上之后,他生气地拿鞋子去打她,可是他妻子却说了一句话“谁叫你坐在凳子的……”这句话让他顿时如泄了气的皮球一般颓废。就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便说明了在当时的中国,在当时的中国人民心里,对“右”这个字是多么的敏感,或者说是多么的恐慌。“五类分子”“地主”等等这样一些帽子在当时一旦被扣上,那将过着如秦癫子所说“过着既像人又像鬼”的生活。中国人民恨这种“帽子”。可是影片中也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是阶级斗争的保卫者,例如:李国香,王秋赦。影片中的李国香是县城派下来的监督干部,由于她嫉妒胡玉音和谷燕山之间的感情,便借右派之名对两人进行报复。
导演正是想借李国香这种角色反映出当时人性的扭曲以及阶级斗争的可怕。在李国香被红卫兵挂上破鞋之后,她与胡玉音,秦癫子一起站在雨中。雨停之后,秦癫子给了她一把扫帚,她却颤抖着食指对他说“你这个反动右派!”后来,她与另一位阶级斗争的拥护者王秋赦狼狈为奸,最后落得个寂寞而悲伤的结局。而王秋赦在影片的最后还在敲着锣嘶哑着嗓子不停地喊着“运动了,运动了。”
就是这样一群普通的农民,导演谢晋把他们与历史的背景结合在一起,给国人以深深的震撼。为我们还原了当时最真实的中国,在现在浮夸之风渐涨的社会,导演谢晋能有勇气为国人真实地讲述中国历史上的错误之路,我们感谢他的这种勇气。同时也让这部影片被部分网友评为中国最好的影片。
“芙蓉镇”被网友们认为是中国最好的影片不仅仅在于导演把人物形象与时代背景,政治形势的完美结合给我们带来的震撼。更有我们对影片中人物角色的感动。
在看完“芙蓉镇”之后,我发现自己佩服起胡玉音生命中的三个男人,一个是她的第一任丈夫桂桂。一个老实善良的男人,一个可以为了胡玉音壮着胆子去杀人的男人,最后被李国香逼得自杀。第二个谷燕山,是在她危难中把她救下来的男人。而第三个男人秦癫子,是告诉她无论怎样也要活下去的男人,哪怕是向牲口一样活着,这个男
人给了她生活的希望,也是她生命的救赎。
胡玉音一开始被划为富农婆时,她是恨极秦癫子的,她恨他为什么要在她门前写对联,明明知道自己是资产阶级右派还要出现在自己婚礼上。可是后来她感受到秦癫子的好,告诉她怎么在苦难中得到快乐,她还是爱上了他。因为秦癫子有一颗乐观的心,在他上交结婚报告被阻拦的后,在墙上贴上黑夫妻对联之后,他还是乐观的安慰着胡玉音“不管是黑夫妻红夫妻白夫妻的,总归是夫妻啊!”在得知自己判了十年有期徒刑后,他对胡玉音说“活下去,哪怕是像牲口那样也要活下去。”因为他知道一旦他也离去,胡玉音极有可能受不住这样的打击。活下去,好好活下去,就算是在一个个残酷的事实面前。在他面对自己的敌人时,他也是如此地大度。在李国香被挂上破鞋后,他还是给了她扫帚,即使后来李国香不领情,但在故事的的结局他仍是劝李国香过上平常百姓的生活,不要再和百姓们过不去。就是这样一个善良的男人因为出生在那个满是“阶级斗争”的年代,似乎有多一点点的文化,有多一点点的知识都是罪过。
影片女主人公胡玉音,一位勤劳勇敢的劳动妇女。她也带给了我们许多的感悟。不得不说,她很会处理人际关系,打理家务,经营小摊很有一套。同时她也是个懂得感恩的女人。在她第一任丈夫桂桂死了之后,她几次哭晕在他的坟地上。对于第二个男人,在胡玉音生产之时把她送进了医院,于是在孩子生下来之后,她毫不犹豫地把孩子取名为谷军,也让没有子嗣的谷燕山没了遗憾。对于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秦书田,她不离不弃等待了他十年,毫无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