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观后感【优秀8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观后感【优秀8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
科学泰斗钱伟长:一个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屈。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怨恨,有情有义有祖国。这就是他人生所经历的一番波折。从一位中文和历史满分成绩考上清华,到弃文丛理,科学救国。虽说录取考时,他的数理化加英语总成绩只有25分,但他加倍努力,来往于宿舍,教师和图书馆之间,废寝忘食。一年后,数理课程超过70分。4年后,成为八名顺利毕业的学生之一,获得宝贵的可以去加拿大留学的资格。一次选择:假如中国和美国打仗,你是忠于中国还是忠于美国?在当时,美国给他的工资是八万美元。可是,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前者。或许,金钱是很重要,但是,一个中国人的尊严更重要!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授予他奖项时,他已去世。98年,钱伟长用98年的人生,研究出了一本他认为最重要的科学——爱国。
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他就是“雷锋传人”——郭明义。1994年以来,郭明义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学生。16年里,他资助的贫困学生和家庭超过了12万多元。无偿献血总计600ml,献血证书有54本!如果没有见过他的人,还以为他是一个穿着西装革履,皮鞋亮,往这一站,特别像一个有钱人。但是,他的“真实面目”是:一身工作服,穿着大头鞋,后屁股的裤子上还有补丁呢!就是这样一个好人,房子只有40平方米,收入十分低。但他很快乐,很简单,很天真。
回望2008年,那是个多灾之年。至今伤痛犹在。舟曲泥石流给我们留下了沉甸甸的记忆。在最危急的时刻,困境中的老百姓总是能见到,那一抹军绿色。王伟也是那一抹军绿色其中的一员。在困难当头的时刻,他首先想到的是还被埋在地底下的老百姓,而不是自己已经怀孕的妻子。当他终于有时间来打个电话给妻子时,那边已永远是“滴、滴。”的声音了,但他顾不了那么多,又投入到后期任务当中去了。大雨滂沱,冲毁了房屋淹没了哭喊。妻子需要你的肩膀,而人民更需要你的脊梁。五百米的距离,这个战士没有回家。那个最黑暗的夜晚他留给自己一个永远不能接起的电话,留给我们一种力量。
还有“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玉树铁汉”才哇,“草原曼巴”王万青,“英雄翁婿”王茂华、谭良才,三栖尖兵何祥美,“最美”的洗脚妹刘丽以及“警界保尔”孙炎明。还有特别奖,授予了三个群体,分别是:在海地地震中遇难的八位维和英烈;铁道部K165次列车乘务组;中国志愿者群体。他(她)们,永远值得所有人致敬!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2
在最近几年里,发生了太多太多,每一个平凡的动作中包含的是一种心灵的伟大。每一个中国人凝聚了前所未有的磅礴的力量。也许,《感动中国》正是最好的诠释。
十三农民兄弟——他们与解放军一起,奔忙在雪灾地震前线,用自己的双手去帮助素不相识的人,用纯朴、善良、倔强的行为,充分地诠释了“勇为”。他们极为普通,但浓浓的情谊中的伟大绝不普通!
李桂林、陆建芬——他们扎根悬崖教书19年,19个日日夜夜,他们坚持着自己的事业,在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照亮着孩子们。寒冷、清贫、操劳没有阻止他们的脚步,而是让他们更有力量去撑起教育事业,为孩子们撑起希望的蓝天!
武文斌——他过度劳累牺牲在救灾一线,年轻的生命也许就是在那时闪出最耀眼的一束光。他身上的迷彩服,就是他的责任与动力!
李隆——他坚守岗位,不离不弃,用自己的身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用50%的死去换他人50%的希望,他用生命激活生命,用生命拯救生命!
经大忠——一句“让孩子先走”体现的是一种领导的责任与义务,他没有豪言壮语,只是用一颗责任心凸显共产党人的本色!
金晶——她用自己弱小的身躯与西藏地区独立势力抗争,保护了奥运火炬,用自己顽强的精神毅力捍卫了奥运精神,用那甜蜜的微笑让世界看到中国人的尊严!
韩惠民——普通的下岗工人,用最朴素的方式,解答了最深奥的爱,34年,用心连接起两个家庭白发取代了青丝,但最美的真情永远没有变!
张艺谋奥运一团一队——长卷舒展,活字跳跃;圣火激荡,情感喷放。在奥运开幕式的背后,凝聚的是汗水与心血,他们用自己的努力让全世界人看到中国的历史文化,让他们看到中国人五千年文明精神!
“神七”航天员——他们的一小步为中国迈出了一大步,“神七”是中国航天事业新的里程碑,中国人的足迹永远地留在深邃的星空,在蔚蓝色的地球外,还有我们中国人!
吉吉——坚定的一步步,把中国带上世界的最高一峰,在寒冷的白雪中,燃一烧着胜利之火。她失去了同伴,但信念会让她飞得更高!
中国人——悲伤与喜悦,我们用坚强、勇敢、智慧向世界展示了一个一团一结的中国。每个人是那么的平凡,却又是那么的伟大。生命的长短诚然可贵,但更珍贵的是一种精神力量。在08年,每个人的眼眶都被泪水湿一透,因为有太多的感动。中国人凝聚了强大的力量,共同见证了一个个伟大的瞬间。祖国经受了考验,正是这些,才让祖国更加辉煌。什么困难,我们十三亿人共同携手走过,什么喜悦,我们十三亿人共同分享。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们都要对自己说:“我们的祖国是最坚固的后盾!”,中国人用平凡铸就了伟大,用平凡诠释着伟大!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3
看完了《感动中国》之后,我们都会为这里面的人物感到伤心,其中令我最感人的就是校长爸爸的故事,它的名字叫莫成高,他是一位教师也是一位校长,但是很多学生都叫他校长爸爸,这位校长爸爸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
有一次,他去农村某人家去拜访,他来到农村,走到一个房子前,他看见了房子惊人已经很坏了,还有的地方破了一个大口,他进去,看见这家里有很多的人,里面还有一个女儿,之后他说了几句话就走了,他拜访了很多的贫困人家,就为他们难过,之后,他把这件事,告诉了所有人,之后就办了一个捐钱活动,有许许多多的好心人都为这个乡村贫苦而感到感动,捐了好多的钱,然后,数了数有很多的钱,他让贫困的学生来到他们学校上学,还把那些好心人捐的钱给给那些学生每人发了一百块钱。学生面见了非常感谢,校长还低收他们的学费,同学们就叫他校长爸爸,他非常关心同学,每天早上起来,只要他不教研,他就会来到学生宿舍叫他们起床,他还把每个学生的事情都记得很清楚,有一次,他得了重病如果不按医生说的去做手术,就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他为了学生,放弃了这次治疗,最后重病而死,学生们都希望校长爸爸能回来。
看完这个之后,我就慢慢感受到了老师对我们的关心,老师以前每次考试前都会把语文书上的课文传一遍,就是为了让我们考好,可是我们总是在复习中,经常让老师生气,以后,老师说什么我都要记在脑子里,不能浪费老师对我们的苦心。
我看完《感动中国》之后,领悟了老师对我们的关心,从今以后,我们就要听老师的话。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4
今天下午最后一节课是班会,老师带我们看了《感动中国》。《感动中国》里讲述了四个人物的感动事迹,其中给我最深印象的是第二个人物——一位教师,虽然我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他的事迹深深感动了我。
这位教师的妈妈不幸得了老年痴呆症,而家里又没有人照顾她,于是,他决定把她带去上班。从家里到学校要走三十多公里,教师带着妈妈骑摩托车去。教师把小时候妈妈背着他的一根绑带把妈妈和他紧紧地绑在一起,这根绑带只有37岁寿命,它记录了教师和妈妈一起的美好记忆。在学校,领导特意为他安排了一间宿舍,方便他照顾妈妈。平时下课铃声一响,他就急忙跑去宿舍扶着妈妈去帮她上厕所。中午吃饭时,他也多拿一碗饭,拿起小勺子,像妈妈小时候喂他吃饭那样,一勺一勺地哄着她吃。等到喂她吃完饭后,自己才开始吃饭。晚上凌晨一点多,闹钟响了,他又陪着妈妈去上厕所。每天早晨,他也赶在学生前面起床,帮妈妈梳头发、刷牙、洗脚、吃饭,然后再赶去给学生上课······
他说:“虽然妈妈不知道我是谁,但她也知道我在为她好,我就满足了。”
我被他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是啊,小时候妈妈不顾辛苦地照顾我们,对我们呵护又疼爱,难道我们长大了也不应该给予妈妈欢乐、幸福和照顾,让她心里感到暖暖的吗?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5
我每年都会看《感动中国》颁奖典礼,我还会动员学生看,毕竟大部分获奖者还是有催泪效果的,有正面教育意义的。但不是全部,有几个获奖者,我真得很不以为然,想敬佩但无法说服自己。如果其他人也有同感,那就只能说明央视权威不足,犹如也有芮成钢这样的货色一样。其实九成以上初中生从来不看这样节目的,颇为遗憾。
近几年,评选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总是缺少维护正义、坚持真理、追求公平、扞卫法治的典型代表,这是为什么?评选的人物,确实有让我感动的,举一个例子,大概前年吧,广西阳朔有个叫何玥的12岁小女孩无偿捐献眼膜,我看后眼睛就湿了,我很感动。但是评选出来的人物,清一色的都是或孝心或助人或敬业或公益的,缺少我前面说的那几种对社会公平正义影响力更大更有震撼力的,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评委会不乏和稀泥的功能,评委会有些东东本身就不具有全民族道德高度的代表性。
最简单一点,那些不畏强权腐官不怕打击报复义务帮助弱势群体维权的律师,才是民族道德的真正脊梁,但是他们连提名权都会被扼杀。上驷被剔除了,当选的只能是中驷,另外还会一两个下驷不知什么原因(可能是为了行业和地域平衡)混杂其中。
如果一定要说《感动中国》颁奖典礼是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那只能说这是一部残缺不全的历史,挂一漏十。记得还有一个走廊医生兰越峰,故事发生几年了,至今问题还没有解决,那些道貌岸然的评委有谁有骨气敢提名他?新京报南都报等报纸很有一些不畏强势揭真相说直话的铮铮铁骨记者编辑,为何从来不见他们身影?因为这个评选活动,主旨就是树模范,造神,诱导,歌德,为“我”所用,而不是揭疮疤,洗澡,治病,下狠刀动手术,动真格,这就决定了这场活动,先天不足,后天的评选结果自然就只能嬴弱不堪,道德评判一旦被意识形态宣传绑架,盛装隆重贴过金之后,一切变化不大,并不能给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更高标值的道德符号,因为社会公正正义不昌,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与社会公德也不可能升上去。
也有网友说,今年的太政治化了,到现在除了颁奖词很美,他一点没感动。我没看直播,不好对其内容作评论,但是我能理解他的心境。因为不是我们心硬,而是我们是有鉴别能力的,是有思维的,所以我们的眼泪,也不是那么廉价的,那么容易被赚取走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之一丁点聊想:。但是俺们以前也曾经一边看一边流泪的。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何时能真正无门槛提名、全民海选了,那么评选出来的人物,才能保证个个不仅货真价实还人人皆为选手中上驷,自然届时才能让俺等对每一名年度人物膜拜不已地仰视和学习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6
这一届的《感动中国》颁奖晚会,我依旧早早地守着电视从头看到尾,依旧被感动的热泪盈眶。对于今年这些获奖人物,有的功勋卓著,有的舍己救人,无不体现出大无畏的英雄主义,让人敬仰、感动,但我更佩服的是一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来自高寒荒野的小人物——草原曼巴王万青,在他的身上,有一种伟大叫坚守!
一个上海人,一个大学生,在草滩上拿手抓牛粪,装进麻袋里,背回去烧水做饭,背一趟水要走半个小时的路程,见不到水果,吃不到大米,喝着奶茶吃着酥油炒面捏成的糌粑,就会想起上海的豆浆和米团油条捏成的粢饭。这是王万青来阿万仓初期的生活图景,而改革开放之后,他的哥哥同学,纷纷出国高就,享受着越来越多的富足和舒适,而他仍然抵御了大都市那些无尽繁华的诱惑,多次放弃回到上海的机会,在高寒缺氧的草原,一呆就是四十多年。
正如推委会所说:他以藏区为故乡,视牧民为亲人,全心全意为牧民解除病痛,温暖了草原民族的心。
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的王万青,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是科学与文明的传播者,1968年从繁华的大上海来到海拔3800米的甘南草原,43年,对自己人生价值取向的坚守,对医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坚守,他所做的一切,为一个时代给出了答案。
而王万青给自己的答案更加简单——城市的生活物质享受的确很丰富,但草原给了我人生的意义。多么朴实而庄重的话语啊!从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因为这句简单话语,王万青坚守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几乎整整一生。
每个人大概都有自己的信念,也都会为自己的信念去努力,只是成功的往往只会是那些能够持之以恒的人,而更多的人因为放弃,让信念烟消云散。比如平时我们都知道要遵守交通规则,保持良好的公德心,做一个好人。可在面对红灯的时候,往往会有些人贪图节省那仅以秒计的时间而奋不顾身地闯红灯,这一刻他把公德心早就抛在烟消云外,忘了什么是坚守。小中看到,如此将来,还有多少人有信念、有公德呢?
所以相比起其他英雄,虽然距离遥远,但王万青的事迹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联系的更为密切,我更敬重王万青持之以恒的努力,用他的爱心去实践了一个诺言,感动了全中国。
我们不能跟英雄相比,也没有几个能做到他那样的壮举,但感怀英雄的事迹,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讲公德、树新风,持之以恒地为社会为他人献出自己的爱心,才能让自己的生命像英系一样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一半原创,一半抄袭,算是玩了一把编辑了。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7
胡忠、谢晓君这对夫妻带上年幼的孩子,来到高原教书。每月只有三百元的生活费,他们竟还有如此信念,一直教了好多年。而且他们的女儿非常懂事,在学校里叫妈妈只叫谢老师,原因是怕那些孤儿自卑。难怪颁奖词这么写道:“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雪莲。”
刘伟最让我敬佩,他幼年贪玩以致于失去双臂,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生的希望。他努力学习游泳,拿到了残运会的金牌。可是命运对他很不公平,不仅缚住了他的双臂,还缚住了他运动的权力。刘伟只能转练钢琴,他克服了重重困难,练到常人用手弹7级的水平。怪不得有人这样说他:“他用灵魂演奏生命音符!”
恪守孝道的'孟佩杰,也令我感动。她的养母瘫痪在床,从幼年起就开始照顾妈妈,每天奔波在学校与家之间,就这样过了四千多个日子。她把中国的传统美德——孝表现得淋漓尽致。
烈火金刚刘金国在大连的石油爆炸时,迅速赶到火灾现场,指挥一线消防官兵灭火。国外通常采用等爆炸完毕后在灭火,而刘金国为了保护大连六百万人民的安全,抱着必死的的心态,下令立即灭火。在这种情况下是有很可能连环爆炸,每走一步,都有生命危险。刘金国舍己为人,与一线消防官兵和火神大战了15个小时,终于创造了一个零伤亡的完美成绩。
还有科学之星朱光亚,肝脏之父吴孟超,绿荫开发者杨善洲,用羊肉串救助特困生的阿里木,跨越海峡的希望之翼张平宜,最美妈妈吴菊萍,他们的事迹都很让我感动。
如果我有牺牲小我,追寻大我的精神,有坚强不屈的毅力,有孝顺长辈的美德,有舍己为人的品质,有伸出双手去接坠楼孩子的勇气,有一生做贡献的决心,那该有多好啊!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8
3月1日夜晚发生在昆明火车站的砍人事件,我为死伤者表示悲痛。我也深思:祖国自古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一直是一个团结、上进的大家庭。而在前天,却发生了这样不可饶恕的事情。
但是在悲痛中也有一丝温暖留在了我的心中。2013年的感动中国的人物中出现了这样两个让我铭刻在心的人。
第一位是黄旭华爷爷。他青年、中年时期都奉献给了祖国。他三十年没有回家,直到他父亲、二哥去世时也没能回家看看。他忙了三十年,可谁也不知他忙了些什么,直到今天他才能说出他的工作是什么。后来,他来到父亲的墓前说了这样一句话:父亲,对不起,我希望您能像母亲一样谅解我。黄旭华爷爷就是这样一位无名英雄。
第二个让我感动的是刘盛兰爷爷。你们肯定认为他是女的吧?!他的一生都在为别人服务。他自己住的是破房,穿的是破衣。他每天吃的是垃圾桶里捡的烂菜叶。每天去捡水瓶卖,可是这些水瓶在乡下只卖3分钱,有时还根本卖不出去。他从没有吃过肉,他把节省下来的钱都捐给了贫困的学生。直到他九十岁高龄时,孩子们凑钱请他吃饭,给他买了生日蛋糕和礼物。刘爷爷说:这是他吃过的最好的饭菜。看到这里,我热泪眼眶,我哭了……
如今,九十岁高龄的他在敬老院里安度晚年。
这些为人民服务的人,将永远留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