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饭店影评》
(一)
这是胡图族与图西族之间的矛盾,矛盾上升到种族的高度便产生了憎恨,郁闷的憎恨蒙蔽了人么的双眼与心灵。暴力血腥来了,一场大屠杀像黑压压铺天盖地的蝗虫一样挡住了光线,昏暗了一双双渴望和平与自由的图西人的眼,黯然无光,光在哪里?光在胡图人的刀枪下,反射出鲜红的色泽,是胜利是沸腾,是命运扭转后不顾一切的报复。
影片从胡图人保罗身上切入,妻子是图西人,朋友邻居也是,他成为众多图西人唯一信任的胡图人。当枪声打响的那一刻他就不仅仅是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亲,而是那么多人那么多人的依靠与希望,他不忍舍弃那一张张恐惧而绝望的脸,使命,就降临在他的肩头。
自保罗被任命为饭店经理时起,就被叮嘱:这是一个高级酒店,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降低饭店的档次。没有活的龙虾,也要用鱼肉、面包皮等填满龙虾的壳,做出一支鲜龙虾,这就是体面。给有钱人送100000块钱他们不屑一顾。但送价值100000块钱的高级雪茄,就十分体面。无论何时都要保持体面,面子不能丢,身份不能降低。
而越来越多的图西人房屋被毁,越来越的人无家可归逃向饭店,保罗善良地收留了他们。“蟑螂”一多,饭店的档次便迅速降低,饭店成了名副其实的难民营。士兵循着气味,像恶狼一般寻找着猎物。保罗凭借机智与他过去积攒的人脉,一次次躲过劫难。饭店成为暂时的绿洲,在一片未曾听过的枪声中。
愤怒的胡图族人像嗜血的恶魔,图西人的血迹让他们兴奋与刺激。红了眼、红了双手却黑了心。上了瘾一般的杀人快感,更让他们无休无止,百日内约100万人死亡。图西族亡了将近一半。尸横片野到底能解决什么,又给胡图人带来了什么?不停叫嚣的胡图人,不把图西人赶尽杀绝决不罢休,人性在那里已经很难寻找了。
在疯狂偏激的民族仇恨中,保罗是异类,是叛徒,他身上沾满了蟑螂的臭味,他该死。凭借他的能力,让妻子孩子逃离是不难的,而身后站着成百上千的人们,他们将无依无靠。一双双渴望又绝望的眼睛灼烧着他的心,迫使他无法停止地收留,救助难民。
联合国维和部队来了,生命又充满了希望,而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无所作为却让人沮丧。甚至在胡图反叛分子杀害了维和士兵时也不被允许开枪。在不断的争取救援终于盼来了大部队时,却被告知:所有外国人、白人士兵才能撤离。于是黑人被抛弃了。赤裸裸的种族歧视不只存在于图西族和胡图族之间,更上一层是以肤色来区分的。苦难中的人们唯有自救。而救的方式却又是那么无奈、充满辛酸。向海外人士诉求,利用他们的同情与羞愧心,告诉他们只要他们放弃,自己就会死。
虽然影片结尾保罗饭店的1268人得以幸存,但相对于死亡的人数来说却是微乎其微,这让我们在庆幸的同时感到一种巨大的沉重感。本片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真实,真实还原在线卢旺达惨案的原貌。没有过多的震撼场面,没有特意的渲染与烘托,有的只是那样平铺直叙的展开,用保罗的眼去看,通过它去经历这样一个事件。它的皱眉,他的无奈,他的纠结,他的恐惧,他的哭泣,他的愤怒以及他的坚强、智慧与善良将所有的情感表露无遗。“有良知的人内心永远难得安宁”。我们自身仿成为事件的主角。一幕幕的揪心,沉重压抑的无法喘息。我们急切的想知道下一步怎么样,不断的追问后来呢?怎么办?这时,这部影片所要起到的作用已经成功了。它打动了人心,让观众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段历史,而是在那样一个所有的苦难与艰辛,人性的善良被无限的放大,本片所要赞扬的品质便在镜头前闪着亮光浮现。
大商人毕竟是商人,自私,具有目的性,利益为上。即使保罗在片中展现了一种大度的善良,崇高的人格,然而他下意识的先估计自己和家庭才向别人伸出援助之手和用金钱买通士兵换回所有人的性命的行为来说,这不能算是一种商人的本性。虽然我们在这里非但没有批评,反而对他在特殊时期所表现出的圆滑表示极大的认同。因为不能否认的是,1268人的姓名确实由于他得以延续。
影片使用以小见大的拍摄手法,没有用过的镜头去描写屠杀的残忍与血腥,而是通过保罗的图西族邻居被强行带走,以及儿子下的精神衰弱等勾勒出一场气势勃勃的斗争。形象切深刻的让观众感受到紧张的气氛与斗争的残酷。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媒体的作用被体现得淋漓尽致。94年,一架载着卢旺达胡图族总统和布隆迪总统的飞机在卢旺达首都上空被火箭击落,两国元首同时罹难。空难在卢旺达国内引起了图西族与胡图族两组互相猜疑,从而引起了武装冲突与屠杀。被胡图族种族主义者控制的广播电视台为大屠杀的行为扇风助阵,他们叫嚣着,用偏激的语言刺激着胡图人敏感的神经。在铺天盖地的语言洗脑下,事实被扭曲,理智被磨灭,人们听到的自有一种声音:让图西族人的血流干!蒙昧的人们在舆论的攻势下越发坚定了屠杀的行为。媒体起到的导向作用让人们跟着广播里的声音指引的道路走,于是,人性迷失在枪林弹雨里。另一方方面,当保罗与难民困在饭店里时,由于媒体的隔绝,国际救援一直没来。无人关注无人理睬,只有听天由命。外国记者拍到的屠杀画面不能引起国际舆论,媒体的号召力没有发挥出来,人们的冷漠让人寒心。所以,无论何时,抢占了媒体就等同于抢占了优势,在控制受众思维方式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自有人类以来,人们都在呼唤自由平等与和平。可是直到21世纪,世上仍然存在着不平等以及动荡。某一部分人或集团的利益成为主导,由他们操控着某些区域的局势。冲突甚至战争说白了就是利益的争夺,以牺牲大部分人的利益来满足少数人的欲望。
我们一致呼吁平等与和平,而本片的最终目的也是借以一个作为“利益牺牲品”的事件向世界敲响警钟:放下武器,放下怨恨,这个世界该有的样子,不应该伤痕累累。
卢旺达饭店影评(二)
《卢旺达饭店》是我看过最好看的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纪实影片。最近看的几部电影都是从“赚眼泪最多”的电影推荐中找的,因为我发现这些电影不像悬疑、犯罪电影那么费脑子,比较适合我这种下班脑细胞几乎死光了的人。而这部电影是确确实实赚到我眼泪的一部。
故事以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为背景,讲在大屠杀中胡图族由于被图西族统治过久而反抗,残杀图西族的所有无辜百姓。作为胡图族的Paul没有加入这场战争,而是凭借自己在比利时商人经营的“米勒�科林斯”饭店的管理者身份,以及过人的勇气和智慧,保护了1268位胡图族和图西族的难民,并最终和家人一起平安地转移到比利时生活的故事。
电影导演是个天才,他完全懂得如何去控制观众的泪腺。不用造作的语言或很假的动作,只需要几个细节,配上完美的背景音乐,就可以让人止不住的流泪。第一次哭是在联合国维和部队以及所有外国人撤离卢旺达时,饭店的死机Dube还主动为他们撑伞,这时法国记者说“I'msoshamed”。撤离的车上,所有的都是白人,还有白人的狗,但就是不让一个卢旺达人离开。他们就这样牲畜不如地被世界遗弃了。
第二次哭是当Paul决定离开家人,自己照顾留在饭店里的同胞时,妻子和孩子撕心裂肺的喊叫以及他的决然,没有什么语言,只有感动和震撼。
第三次哭就是结尾当他们看到以为已经死亡了的红十字队员以及两个侄女时,那种团聚的喜悦以及最终带走那么多孤儿的壮举,实在让人难以相信这个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这里面还有一位英雄,就是维和部队的上校。他顶着上面“维护和平,而不是保证和平”、不准开枪的命令,拼死保护着与自己毫无相干的民族。从这个角度讲,他比Paul更加伟大。
这里边确实有很多经典台词,其中一句是法国记者Jack给Paul看了大屠杀的录像后说的:
Jack:I think if people see this footage……they will say,"Oh,mygod,thati shorrible,"and theng one ating their dinners.杰克:我想如果人们看到这段录像,他们只会说:“哦,上帝,这真是太恐怖了”,然后继续他们的晚餐。
事实就是如此,人心的冷漠,只要不是发生在身边的,就与己无关,上面那种情况是在每个家庭都会发生的,而设想一下身处在那种水深火热当中的人们,就知道自己有多无情了。这部片子就是把各种人心和人性的弱点血淋淋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希望引起观众的反思。
卢旺达饭店影评(三)
这部片子想表达什么,我看完之后没有理解,作为一部人间惨剧!感觉什么都拍了,但重点不是很突出。
如果他想表达保罗仁爱、英勇和爱国,但电影中保罗的救人行为很多都是有附加条件的,比如救邻居我记得好像是妻子哀求下才答应的。救儿童,是要那个红十字的女负责人冒着生命危险替他找回侄子的交换。而且美方和他的关系比较微妙,所以他们带来的人,保罗不能不接受。感觉好像做好事也是事件的必然发展,和他自己的觉悟没什么关系,那只不过是他社交的圆滑手段!他其实只关心他的亲属!对胡图族军官的谎言,确实说明他很聪明,但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自保。而且后来战乱平息了,他也没有回到自己的国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