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魅影观后感精彩7篇》
看完某一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歌剧魅影观后感精彩7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歌剧魅影》读后感 篇1
Learn To Be Lonely的曲调渐响,画面逐渐转黑。Minnie Driver的歌声温柔而舒缓,似能抚平悲伤,似有无限关怀(简直无法和剧中原首席女高音联系在一起……)。
激越不再,回忆空留。然而剧中的音乐还在脑中回荡,话语仍然温热,场景历历在目——这一切又似乎随时能把人拉回那个时代、那个金碧辉煌的剧院。
克里斯汀的声音空灵、纯净,展现了一个脆弱无助而纯洁温柔的灵魂,也许还有一丝连自己也未曾发觉的茫然惶惑(不过尚且年幼的大姐头微张着嘴直接从头茫然到尾了);“幽灵”的声音神秘魅惑,充满了控制欲和力量,内心却孤独而绝望。子爵劳尔虽然痴情坚定,在角色的塑造上却略显单薄,他与克里斯汀之间缺乏一种深层次的纽带。他是一个保护人,一个避风港,一个坚实可靠的归宿;然而灵魂上的吸引、共鸣和紧密结合注定只能产生于“幽灵”和克里斯汀之间,那是他永远无法企及的。
从第一层来讲,这一个叫人理解爱的故事。爱不是占有和掌控,而是尊重和陪伴。起初“幽灵”并没有意识到爱,他视克里斯汀的举止为背叛,因而愤怒。劳尔挑战了权威,同时也是一个教唆者。继而随着剧情的推进,“幽灵”内心也起了变化。愤怒转为妒忌,一旦意识到深刻的爱意,绝望也就随之而来。
是克里斯汀的一吻让“幽灵”获得了被爱的感觉,从而得到了解脱。然而他仍然悲伤而绝望,因为他看出这是克里斯汀为另一份爱所做出的牺牲。
每个人都有爱与被爱的需要、被人欣赏与重视的需要。充满了不安感的人通常会表现出极强的控制欲,通过被掌控之物的确定性获得心理补偿。这既是自卑的表现,也是绝望的爱意。只可惜没有人会被真正控制住,屈服不过是综合了敬与畏而产生的妥协。这也就是悲剧产生的必然性。
然而除此之外,我又有另一种感觉——那就是“幽灵”所显示的、所唤出的是深深根植于人性的“原罪”,是深藏于本我的欲望和渴求。
那是与生俱来的极致诱惑,是作为人所无法逃避也无法漠视的。他的音乐所引起的是灵魂上的战栗、酣畅和愉悦感,那又怎么是普通的两性相悦、保障和承诺所能比拟的呢?这种来自心灵的召唤,自然是克里斯汀所无法抵抗的。
很难想象纯真茫然的克里斯汀,在《唐璜》中、在一曲The Point Of No Return里,竟能变得如此妖娆主动,几乎要站到“幽灵”的立场上。
这是理性所不能解释的。即便理智激烈地抗拒,内心却早已认同。这种愉悦如此巨大而深刻,以至于成为了使人恐惧的罪孽,成了人间不能容忍之物——这又是何等的不幸啊。
而在狂风骤雨停歇之时,“幽灵”歌声所带来的平静或显示的悲伤,不那么强烈,却又足以使人流泪。
这一颗时刻被愤怒和绝望抽打、受狱火煎熬的心灵,又是如何秘密而强烈地渴求着天堂啊。他抗拒、无视世间的残忍和恶意,然而你知道,无论他对此表现出何种不屑、发出何种讥笑,他头一个、同时也是最为强烈地鄙夷和厌恶自己。
我认为,这就是《歌剧魅影》所具有的第二层隐喻,也是它的真正魅力所在。“幽灵”身上存有一种奇特的张力:既是鬼魅又是“天使”,嗜血却单纯,绝望却又暗存希望,面目丑陋却有着天才的心智……他面对克里斯汀时所具有的诚恳眼神,既“慑人”又“迷人”,既“蕴藏着全世界的悲伤”,却又有着火热的渴求和执着。
在音乐剧史上,他注定是一个被铭记的人物。
另外我觉得该剧还表现了恋父情结(十足的)。
歌剧魅影观后感 篇2
什么感情最为真挚,什么感情最令人心动,什么感情可以融化万年的冰山,什么感情可以让世上最自私的人抛弃一切?相信有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答道:“爱情。”是的,“爱情”有几个人不想得到一份至死不渝的爱情呢?可又有几个人可以得到呢?如果世上真有上帝,那么他一定不希望人间有太多完美的事,否则他为何在给予人美丽时,附带了一份平凡;在给予人智慧时,却又收回了一份本应有的幸福呢?也许有一天,上帝也认为人世中的完美实在太少了,所以他想塑造一个完美的人。上帝让这个人拥有超越世人的智慧,无以伦比的才华,以及没有人可以抗拒的魅力,可是当他要把这个人偶投入尘世中时,突然脚下一滑,人偶掉在了地上。上帝没有细看,他把人偶捡起,立刻把它投入人间。谁知就是上帝的一时粗心,却促成了一段凄美绝伦的故事。
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看到了电影版的《歌剧魅影》,一开始,我就被那气势磅礴的音乐迷住了,随着剧情的深入,一向以铁石心肠而著称的我竟然有两三回让眼泪在眼眶内打转。看到结尾那朵鲜艳的玫瑰花,绑在上面的黑缎带,还有那枚戒指,无法言喻的疼痛感在心中荡漾开来。一个拥有绝世才华的人,却在付出一切之后,也唤不回一个可以陪伴他的人。看到魅影,克丽斯汀和拉奥尔三人在地宫中的那一幕,只因为克丽斯汀的一个吻,魅影就放了他们。或许就这么一个吻,魅影可以品味一生。他所求不多,只要有一点点的怜悯,关爱,他就会把这一点爱反射并放大到给予他同情的人身上,正因为从来都没有得到过人间的温情,魅影才有了那么阴暗的内心。可是当他得到那一点温暖之后,他所有在别人眼中的强悍,凶狠都不见了。剩下的只有失望,悲伤以及空虚,看到他对着八音盒的神情,实在让人心痛欲裂。魅影,他是上帝的一个疏忽。然而就是因为这个小小的疏忽,是我们的心中又多了一份痛,还有一份对人性的思考。
音乐剧歌剧魅影观后感 篇3
这个人没有名字,可是由于他居住在歌剧院中,时常以鬼魂的名义出现,决定剧院的大事小事,所以人们叫他“歌剧魅影”。他生下来就相貌丑陋无比,令人恐惧,于是他的第一件贴身衣物就是—面具。由于他的相貌,他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强迫他离开家。多年之后,他在巴黎歌剧院定居,并且建造了自我的家。之后他爱上了美丽单纯的女主角——克丽丝丁,并且每一天教她唱歌,是她成为了最受欢迎的女歌手。可是,克里斯丁并不喜欢魅影,她真正喜欢的是劳尔——她的青梅竹马。当魅影得知克丽丝丁答应嫁给劳尔时,他的心碎了……
魅影很生气以至于他绑架了克丽丝丁到他的住所,劳尔试图去救克丽丝丁,可是,他被魅影绑在栅栏上。克丽丝丁摘下了魅影的面具,然而,面具下的另一半脸是如此丑陋!克丽丝丁轻轻地吻了魅影一下。
这一个吻,改变了魅影的想法。这时,警察冲了进来,他放走了克丽丝丁和劳尔。并且敲碎了镜子,最终,魅影消失了,只留下一个面具。
魅影是可怜的,他倾注了所有的爱给克丽丝丁,却没有得到回报。他从小被世人所伤害,最终还悄然离去。他因为他的相貌遭到世人的歧视,人们因为他的丑陋而忽略了他的才华。他是一个天才,他精通于作曲,歌唱,建筑,他还是一个剧作家,他犹如一块有瑕疵的玉石,人们却只关注于相貌,此刻,人们不也仍然以貌取人吗人们重视外表美,而不重视内心美,以貌取人是一种陋习,我们应当重视内心美。期望我们多培养内心美,而不是想尽办法去改变外观!
音乐剧《歌剧魅影》观后感 篇4
魅影是一个集音乐、建筑、魔术等才艺于一身的天才,却无奈天生有一张丑陋的让人惊恐的面容,只有一个人藏身于剧院下那深深地地宫,他把它建造的富丽堂皇,神秘绮丽,以掩盖那内心的卑怯与孤独,这里成了他一个人的皇宫,一个人的游乐场,他是这里的主宰,似乎有点可笑的是,他却并不能真的主宰自己的命运,他戴着面具,他都无法面对自我又如何强求别人面对,他唯有逃避外面的世界,逃避自己的内心似乎才能找到自我。地宫里的一面面镜子,营造了虚假的繁华与热闹,穿梭往来,人影交织,但现实是残酷的,那只不过是一个个他自己的影像,镜子更多的是照出了他的孤单与凄凉。 魅影的底蕴就是孤独,或者说是孤独弥漫了他的整个青春。
魅影的嫉妒让他深深地刻骨铭心的爱恋变了形,占有欲、控制欲使他不可自拔的在爱恋的路上越走越远。纠缠,无休无止;痛苦,无边无际。似乎一切都需要一个了断,了断定在演出唐璜那出戏的舞台上。当听到魅影唱到这一段时,我泪水奔涌而出。真的很美好,很感人,可惜他们之间还隔了张面具。
人的出生便是一次被选择。无法选择自己的容貌,美丽也好,丑陋也好,一切都是早已被注定了的。魅影的丑陋并不是他应该遭受抛弃的理由,但现实却让他的心冷到了底。他从小都没有得到过爱,于是也就注定了要用其一生来寻找爱。但是一个没有得到过别人爱的人,是无法真正地去爱别人的。他是爱克里斯蒂娜的,是的。但他不知道他更多的不是爱,他极度缺乏安全感,而这种对安全感的追求促使他有的只是占有。而一切的一切让他最终注定得不到爱,一个人孤独地离开。当克丽斯汀吻向魅影时,魅影领悟到也许爱应该是成全,而不是占有。他成全了克丽斯汀与子爵的爱恋,自己从此消失在他们的视线之外。他一直没能获得真正的爱情,于是那朵由黑白变为彩色的玫瑰就成为了他爱情的祭品。
End:Learn to be lonely,Learn to find your way in the darkne,Who will be there for you, comfort and care for you.。.
歌剧魅影观后感700字 篇5
剧是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是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的戏剧,有时在歌剧中也会加入一些舞蹈和乐队。
老师提前告诉了同学们要去看歌剧,同学们都十分期待。因此我对其中几部歌剧进行了了解。
而其中歌剧《魅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魅影》主要讲了:幼年丧父的小克莉丝汀吉理夫人带到歌剧院接受舞蹈训练,成为一名芭蕾舞女。克莉丝汀十分想念他的父亲,处于同情魅影陪克莉丝汀讲话并教她唱歌。几年后,克莉丝汀因美妙的歌喉一夜成名,而魅影却为克莉丝汀把一切阻碍她的人一一除掉的这样一个故事。表演者美妙的歌喉让人如痴如醉,即使没有华丽的服装,宽敞的舞台,依旧让人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另一部中国歌剧《白毛女》也让我记忆犹新。
《白毛女》主要的情节是: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了善良老实的佃户杨白劳,抢走了他的女儿喜儿并奸污了她,最后又逼得她逃进深山。喜儿怀着强烈的复仇意志顽强地活下来了,因缺少阳光与盐,全身毛发变白,被附近村民称为“白毛仙姑”。八路军解放了这里,从深山中搭救出喜儿。《白毛女》通过讲述喜儿不幸的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普通老百姓受地主欺压的惨状。凄美的音乐配上表演者独特的嗓音让人不由得也同情喜儿的遭遇。而《白毛女》是中国民族歌剧成熟的标志和发展的奠基石,同样也为民族新歌剧的建设开辟了一条富有生命力的道路。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江姐》。江姐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样坚强的表现,是由于对旧社会及其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度仇恨,也是由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无限向往。江姐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丈夫头颅,心如刀绞,为防止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得镇定自若;在江姐身上,寄托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两种精神的融合。
最后江姐为共产主义事业付出了29岁的生命。
歌剧是一种艺术,需要有人去欣赏它的独特,听懂它的美妙,读懂它所想要表达的含义。
《歌剧魅影》观后感 篇6
我合上书,久久不能回过神来。艾瑞克,仍然戴着送给克里斯汀的那枚金戒指,静静地接受真正的音乐天使的拥抱。我的心里有一种很复杂的情绪,言不清道不明。说实在的,若我是在幼年时接触到这个故事,绝对会十分讨厌并且排斥艾瑞克。也许是长大了吧,看很多事情也更全面了。艾瑞克的悲剧,更多的,是由于这个社会固有的、人类本能的一种偏见所造成的。很多时候,悲剧的发生,不是个人所能控制的,这让我对自己的渺小不由得又添了一份悲哀。
世界人没有所谓完美的人。这可以从艾瑞克身上证明。个人认为,这位神秘的剧院幽灵是全书最有亮点,也是最独特的描写,没有现在所谓的很多故事的主角,特别是当今流行的很多的网络故事小说的小白啊、玛丽苏汤姆苏之类的描写,也不是单薄的一个“人”的描写,前期则是主要通过他人的描述来大概想象出艾瑞克的形象,后面的内容则主要是通过波斯人达罗卡来突出的。说实在,刚开始看这本小书的时候,我还以为是悬疑小说,当时还在这里郁闷着呢,为什么书的封面写的是经典动人的爱情故事。因为在开头,一直烘托的是剧院幽灵的恐怖。其他的配角,很多人对于这位剧院幽灵的只有恐怖和敬畏。我当时就在想,难不成书中写的是鬼故事?难道是聊斋志异的那种模式吗?再到后来,谜团越来越的扑朔迷离。我的情绪当时真的被带动起来,希望那位可爱的克里斯丁没有事情。若说最开始是当做悬疑小说来看的话,那深入,其实有种侦探小说和探险小说的滋味,再翻第三遍的时候,我倒是有种在看心理书籍的味道。反倒是书面上大书特写的爱情故事,抱歉可能某杏的爱情神经真心低,反倒没有太大的感触。可能是因为自己确实不够经历吧,总觉得侯爵弟弟和克里斯汀的爱情就像是危机时候才突然迸发,反倒有点摸不着头脑,或者说本来西方的文化就是这样的? 如果说是艾瑞克对于克里斯汀的爱情,其实我总是感觉反倒是那种占有欲的成分更多一点。因为就我觉得,多少他的心里已经是扭曲了,在书中表现的毋庸置疑。所以很多人会对艾瑞克有偏见,因为他那种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也要让别人得不到。对于这一方面,很多人都深恶痛绝。不过,说一句实在话,如果你自小就因为容貌丑陋而父母嫌弃,社会嘲笑,你又会怎样处理?追究到底,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人类社会的通病才是他的性格那样偏激的,因为归根到底,容貌的缺陷并不是他的错误。社会上理所当然的外貌协会,使得小艾瑞克从小就对社会有偏激的态度,其实多少真的是很正常的。打一个比方,如果一个人对你百般刁难千般讽刺只是因为他看你不顺眼并没有因为你做错什么,你有多又会大的胸襟来包容接纳他呢?恐怕即使是能撑船在肚的宰相也难吧,更何况,你只是个普通人。其实,艾瑞克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
他至少没有自暴自弃,他的才华,并不是他的容貌所能掩盖的住的,这个歌剧院的地下城堡,还有里面的明藏暗道,都绝非一般人所能构思。还有他对克里斯汀的无私帮助,他的如天籁般的歌喉······不得不慨叹,那句上帝给你关上了一扇门的同时也为你开了一扇窗是正确的老话——虽然常谈。也许我更看重的是他身上的心病吧。毕竟每个人的角度不同,社会给了他伤痕累累,但我们只是谴责他想让无辜的居民殉葬,有多少想到,或许幼年的他,曾经多么渴望周围的温暖?佛家曾言有因必有果,这样的结果,无疑是给社会一个很大的讽刺。不得不联想起雨果里的那位丑陋的敲钟人。唉,艾瑞克也是人,英雄还有美人衬,何况是一个天生注定孤独的人呢?带着面具生活,面具就是他的遮羞布,是他面对心爱的人时的生活······女人男人都一样,都是为悦己者容的人。这一社会定律,隐约又会把剧情推向最终艾瑞克的悲剧。也就是说,当他钟情于克里斯汀的那一刻,他的悲剧早已注定。若一直在地下城堡不与克里斯汀见过,又会怎么样?至少,那位波斯人了解他啊。
太复杂了,社会的潜规暗则,到底有堙没多少像艾瑞克的人?当大家为侯爵和克里斯汀的美满爱情祝福,又有多少还记得那位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都自叹不如的艾瑞克?至少,作者记得。至少,我记得。永别,艾瑞克。在我心目中,你依旧是最杰出的,无关其他。
观歌剧魅影有感 篇7
昨天看了2004年电影版的《歌剧魅影》,电影从1919年拍卖歌剧院内的古董起镜,当拍卖到修缮好的歌剧院的大吊灯时,大吊灯被冉冉升起,画面就由黑白变为彩色,时光也被拉回到18__年,此时的歌剧院内,大家正在排练歌剧。在全剧中,导演多次用这种线索物件颜色从黑白到彩色或者从彩色到黑白的变化的手法让故事往返于回忆和现实之间,表达效果流畅而自然。不同于以往的回忆使用黑白,现实使用彩色,这里恰恰是相反的,从而突出电影的主旋律还是在过往。歌剧院内总是接连地出现怪事,正在排练的女主唱被突然从空中降下来的挂帘砸到,一气之下决定罢唱,于是有人推荐克里斯丁·戴做主唱,开始大家很怀疑她的能力,等她一开嗓的时候,大家都被她的歌声打动了。她演出成功后回到了自己的准备 室,“魅影”出现了,那个教她歌唱,给她启示的导师。“魅影”带着面具,他和着歌的语言直抵人心,女主角不由自主地被他牵引着走过长长的隧道,又乘小船划过一条小河,到达了他平时栖居的宫殿。他孔雀型的大床很吸引我,仿佛就是为女主角准备的。他们在他的宫殿里和着歌的交流是那么让人倾慕。此时,女主角青梅竹马的爱人正在她准备室的外面等着她,可是,她却不见了。天亮的时候“魅影”把女主角又送了回去,并且给歌剧院的老板写信要求以后都让克里斯丁演女主唱,但是老板没有同意,于是魅影又开始在歌剧院作怪。故事到高潮的时候是女主角和她青梅竹马的爱人在天台是互诉钟情,被“魅影”听到了,然后两个男人决斗,青梅竹马占了上风,但是他并没有杀了“魅影”,从而留下了后患。于是“魅影”继续捣乱,那个一开始标志性的大吊灯从棚顶掉了下来,“魅影”把克里斯丁引到他的宫殿,克里斯丁的爱人为了寻她也去了宫殿,这次他被“魅影”打败了,让克里斯丁抉择的时候,他还是选择了她的爱人,但是她吻了“魅影”,并把自己的钻石戒指放在了他的手里,于是“魅影”放过了他们。
看到最后,我对克里斯丁的心意有些迷惑,她到底爱着谁呢?或者说她到底更爱谁呢?
我个人觉得,她是喜欢她的青梅竹马劳尔的,她可以为了救他去死或者怎样,除了喜欢也许还有一点点爱吧,否则她也不会有勇气为他死;而对于“魅影”,克里斯丁一定是爱的,因为“魅影”是她灵魂的伴侣,是任何人无法取代的。有的观影者提出疑问,那克里斯丁为什么选择劳尔而并非“魅影”呢?我觉得有两种可能。
第一,是因为克里斯丁是一个世俗的女子,“魅影”长得实在是吓人。
第二,是因为克里斯丁是一个文艺女青年,她觉得,相儒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电影到最后的镜头是在克里斯丁的墓前放在一支玫瑰,玫瑰上绑着丝带,丝带的结处是克里斯丁当年最后送给“魅影”的戒指。我觉得从这一幕出发,导演要表达的是第二点可能,即她和“魅影”要留下最好的印象给彼此,不要因为在一起而破坏了这种美丽的距离。若是两个人日复一日地过着琐碎的生活,也许就成了张爱玲说的红玫瑰和白玫瑰的故事了,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她在追求这种隔阂的美,这种触不到的伤。
而此时的我,更愿意相信是第一种,克里斯丁是个世俗的女子。否则,为何她多次在众人面前摘掉“魅影”为了掩饰自己丑陋的半边脸的面具呢?难道是为了让他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我想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在那样的年代里,他这么做是会被当做怪物抓走关起来的。克里斯丁这么做分明就是想让他出丑,想摆脱他对她心灵上的控制。而且,她的未婚夫是一个子爵,是在上流社会里的人物,有权有钱有势有地位,跟着他的未婚夫是会成为受人尊重的夫人的,而跟“魅影”在一起却要过着不见天日躲躲藏藏的生活,即使自己的歌声再美,再打动人,那又有什么用呢?只不过就是个卖唱的罢了。有一点值得欣慰的是她心里确实是有劳尔的,即使劳尔不是她最爱的人,因此这个结局还是可以让人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