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观后感800字作文【精彩10篇】》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博物馆观后感800字作文【精彩10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博物馆观后感 篇1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生命起源于海洋,海洋负载着人类的未来和希望。为了丰富我们的课外生活,陶冶我们的情操,领略家乡的新貌,我们去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参观。一路上,大家欣赏着沿途的风景,汽车载着我们穿过一群古色古香的建筑群,终于来到了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来到门口,解说员阿姨满脸笑容地迎接我们。我们跟着阿姨来到了鱼类厅。这里的鱼多得数也数不清,一条条鱼形态各异。舌鳎鱼长着尖尖的脑袋,软软的身子,好像飘舞的彩带,在展览窗里摆着poss;风驰电掣的鲨鱼,它张着大嘴,好像要把你吃掉,又像在向人展示它锋利的牙齿;剑鱼长颌延长,像剑一样突出,它的“剑”异常锋利,因此又有“活***”之称。随着人流,我来到了螺的展览窗前,这里的螺称得上稀有,听解说员阿姨说,唐冠螺、万宝螺、大法螺、***是世界四大名螺,***是双壳类中最大的种类,一扇贝壳便可以供婴儿做洗澡盆使用。我们又跟着解说员阿姨来到另一个展厅,这儿足足摆了两个展厅的贝壳,总共有六排,一千多种。感觉仿佛进入了海洋的贝壳世界。一个个贝壳形态奇特、玲珑剔透、色彩艳丽、花纹精美,把整个展厅点缀得美不胜收。有的贝壳状如斗笠;有的呈锥状、圆盘状或球状;也有的像蜘蛛、罐子……在这么多的贝壳中,我最喜欢***。因为它们的外表非常美丽,壳薄而轻,呈螺旋形盘卷,壳的表面是白色。从壳的里面辐射出红褐色的曲折条纹,很像鹦鹉的头部,听解说员阿姨介绍它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已有上亿年的生活史,有“活化石”之称。随后我们又走进了模型船展厅,这里摆放着各种渔船模型和捕鱼的工具。看着这些,我的思绪被带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渔民们黑黑的皮肤,光着膀子,嘴里喊着号子在收网,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被送进了鱼舱。这次参观海洋渔业博物馆,使我深深了解了海洋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儿真是少年儿童学习知识的园地。
博物馆观后感 篇2
之前对“三线建设”的了解少之又少,第一次听到是在“三线建设”这名词的时候是在“三线博物馆”建成的时候在贵州新闻联播里听到的。那时就想回学校了要去参观参观,可是一直还没去。
今天在党组织的组织下和系上的党员同志们一起前去参观。
当我们到达时,博物馆导游员早已在哪等着我们,一下车就跟随者导游一起步入了博物馆。
一进门看到的是耸立在一楼大堂的博物馆主题“大三线博物馆”几个大字构成的一个建筑物。看着就可以想到当年“三线建设”贡献的伟大。带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从艰苦的“干打垒”“磅礴征程”一直参观到“宏图大展”的现代化。我们就像是历史的见证者一样,见证这当年的革命前辈们的奉献,在历时17年的大三线建设中,数百万建设者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建成我国的战略后方基地。在三线建设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和价值追求。“祖国江山无限好,襄阳一行豪情增”,“革命友谊深过海,五湖四海奔拢来。为了革命同目标,人亲难比阶级爱。”正是当时“三线建设”豪情万丈的真实写照。意义深远的三线建设,是一首气吞山河、感天动地的伟大历史史诗,是一曲改天换地、慷慨激扬的宏伟乐章,对中国西部,乃至全中国都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在参观过程中给我最大感触的的是贴在墙壁的三线建设摄影画,那些画里显现出了当年革命前辈们艰苦生活,在他们面前我们现在的苦就那么的不值一提,他们都能挺过来了,我们还有什么听不过去的呢。我相信,只要好好努力,经过一番艰苦后总会有属于我们的辉煌。
无论在多么坚难的条件下,三线人那种对人民、对祖国、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无比忠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簇点燃民族灵魂的圣火从来没有熄灭过,如今燃烧得越来越辉煌了。
博物馆观后感 篇3
今天,我们五,六年级去了“电影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宏伟壮观的大型博物馆。只是看一眼,就被它的外表所深深吸引住了。这真像是一座神奇的宫殿,让人不由自主地想推开宫门进入它的世界去了解它。同学们带着兴奋的心情踏过红地毯,轻轻地走进了电影博物馆。
走过大门,仿佛一切都是那么美妙。我们的眼睛目不暇接,急于要把博物馆里的每一幅画,每一件展品都能深深地刻在脑海中,让它在记忆中成为永恒。
在四层,老师让我们分组进行考察,并记录下来。我们组五个人在蜡像厅中,35个银幕,57尊蜡像,让我们感受到从古到今,人类穿着的衣服。“电影拍摄的图片”,“四路声画套片机”,“古代印片机”,“洗片机”和“古代放映机”让我们领略到了人类的聪明。我们仔细地观察着,认真的做着记录,不放过没一张图片,没一个细节。
看一场“魔毯电影”,脚踩在用玻璃做的地板上,生怕踩碎了。好看的“魔毯电影”不光在银幕上可以观看,而且在玻璃做的地板上也可以观看,而且内容并不相同。在博物馆里,不光有好看的“魔毯电影”还有出色而神秘的“水幕电影”“水幕电影”是由水流高速喷出而形成的雾状“银幕”。电影不仅可以“正拍”,“倒拍”还可以“水下拍摄”。真是丰富多彩呀!
在电影简介的介绍下,我知道中国电影是在1905年诞生的。我不由自主的感叹到:从1905年到现在,中国电影经历了多么的岁月呀!
11:40马上就要到了,我们马上就要离电影博物馆了。电影博物馆,心潮澎湃。折服的不仅是它宏伟的建筑规模,更惊愕于它的生动内容。它凝聚着所有电影工作者的聪明和心血。中国电影从1905年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无数电影工作者呕心沥血,开创了中国电影的新纪元;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电影人,凭借着卓越的才干和不屈不挠的奉献精神,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推动着中国电影不断繁荣、不断发展,不断壮大,不仅使中国人民为之自豪,更是创造了中国电影饮誉四海、走向国际的兴旺景象。一百年的中国电影,硕果累累,树立了一座辉煌的历史丰碑!
博物馆观后感 篇4
风和日丽,万里无云,鸟鸣应和着孩子们的嬉笑,灿烂的阳光从树隙间投下细碎的斑驳。在这样的好天气中,同学们在学校的组织与带领下,有幸品味了一番家乡从古至今的曲折历程。
一栋栋大厦高楼宣告了现代科技的飞黄腾达,一处处古色古香的亭台向我们展示遥远的追溯与田园般优美的自然风光。这般结合,造就出面前这座博古通今的庞然建筑——涿州博物馆。建筑前,一座巨石上篆刻了醒目的名字,劲拔而雄健的字体在旭光下熠熠生辉,这磅礴气势,是否也像是涿州的历史一般灿烂辉煌呢?
初入博物馆,一切对我们来说显得陌生而神圣。像是历代各个王朝,有所耳闻却也只是略知一二。兴许是历史太久远,古时的事物让大家实在熟悉不起来,但愈往里走,文化与现在的时代越接近,大家的思绪也都开始清晰明朗起来。伴随着讲解员们的耐心解说,我们一一参观过博物馆内的八个展厅,每个展厅所展出的内容都各不相同,有的介绍了家乡的地位变迁,有的介绍了家乡的独特艺术,有的介绍了家乡的发展建程。.。.。. 通过这里目不暇接的图文宝物,通过这里灵活精致的手工制作,这座博物馆像是一台能带人们穿越时空的机器,生动再现了涿州城的历史风貌,像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耄耋老人,娓娓给我们道出一部脉络清晰的“涿州通史”。
欣赏着这些文物古迹,我不禁联想到历史上来自涿州的文化名人。《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著名诗人贾岛、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等等均出于此,可谓名流辈出、灿若群星。涿州自古以来就是一座文化名城,如今,这里又加强了德信文化的培养建设。“德信之城,思源之地”指的就是我们的家乡涿州。清代乾隆帝也曾在此亲题“天下繁难第一州”的诗句。这都是我们涿州的财富,都是我们每个涿州人值得骄傲自豪的地方。
以史为荣,以史为鉴,以史为诫,了解这座古城背后的故事,更好建设这座城市的明天,这些才是我们来参观涿州博物馆的目的。闭眼遐想,我仿佛看到了涿州愈加昌盛繁荣的未来,看到了这些宝贵的历史在将来依然会源远流长地传下去,一代一代永不停息。.。.。.
博物馆观后感 篇5
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参观煤炭博物馆,很早就知道山西的煤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省份,今天可以亲眼见识一下,学习更多的知识了。
当进入第一展厅,导游阿姨给我们介绍了山西省主要产煤在哪几个地方,同时也看到了用煤堆成的旺火,也看到了许多用煤精雕刻而成的作品,每个作品生龙活虎、栩栩如生,别看全是黑色的作品,但每幅作品都有各自的特色,非常的漂亮。
在第二个展厅里全是挖煤的工具,从最早的古代到现代的挖煤工具,真是大开眼界。第三个展厅是煤的形成,为了更深的了解煤的形成,我们观看了一部立体电影,进去前每人发了眼镜,看到的屏幕上出现的画面,让我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我还感受到亲自和那些动物在一起的感觉,也感受到海洋向我扑来的感觉,真好玩。
下一个展厅里导游阿姨告诉我们煤的用途,我们也看到了煤的生产过程,也看到了煤是怎么被人们所利用的,煤的用途实在多,知道现代化的管理给我们的煤炭管理带来了许多的方便,同时也了解在井下会遇到的几种情况,当遇到危险情况时,煤矿工人会怎么处理,会怎么和上面的人联系。
随后我们又到了摸拟矿井,导游阿姨给我们每人一顶安全帽,帽上还有灯,我们随着电梯下到了了井下,井下好黑,我紧随阿姨,生怕自己走丢,在井下我看到煤矿工人怎么挖煤,怎么运煤我们在底下足足走了二十多分钟,里面的设备全是现代化的,而且和煤矿井下一模一样,阿姨讲解让我懂了许多知识。
当我们从井下出来,就到了调度室,阿姨告诉我们煤炭井下情况这里全都知道,哪有情况,这里是第一时间知道的,我也看到了好几个电视在上面,从不同角度可以看到井下所的地方。
今天的参观很有意思,让我,让爸爸妈妈都学到了许多的东西,下次我还要来,更深了解煤的知识。
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篇6
元旦歇班,闲着也没事儿,报纸上一直在报道的天津博物馆开张的事情,心向往之,于是二号下午决定去逛一逛。
进到博物馆里,第一感觉很宽敞明亮,楼上楼下,电灯的分配恰到好处。大柱子二柱子,外加金属结构等等,看上去很大气,还带着点儿明快的现代气息,第一感觉不错。
前台买票,如早先的报道,25块钱一个人。一楼好象是共享空间等,没有展览,直接乘扶梯上二楼。迎面就是书法馆,进去转了一圈儿,主要是明清两朝的作品,在下比文盲强点儿有限,也看不出个门道来。出来到绘画、陶瓷等馆分别参观,大致每馆都要花半小时以上时间,感觉比预想的要好很多,天津博物馆的馆藏还是很丰富的,比如藏有两件钧窑的对盘,很珍贵。
进了大厅一转身就看见传说中的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雪景寒林图》,咱也不是搞美术的,看不出个门道来,只知道范宽的画绝对是极品的文物,天津的这个藏品与他的《溪山行旅图》齐名,后者藏于台北故宫。好象金庸哪部小说里也提到过《溪山行旅图》吧?忘了,想不起来了。
大厅中央引人注目的摆放着数个青铜制的鼎、钟等文物,多是商代的古物,这样的珍品世所罕见,很多青铜器的说明文字中都是一些收藏家捐献给政府的,或者是大炼钢铁期间天津的文物工作者在天津电解铜厂的废品中找到的,不知道还有多少珍品毁于那个年代,真是可惜。 写的有点儿多,我累了……
俺曾经参观过上海博物馆,这次参观了新落成的天津博物馆,总的感觉从馆藏方面,我们绝对不输于上海,甚至还要略强于上海博物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也非常有礼貌,态度很好,玻璃展柜不时有工作人员擦拭。在参观过程中还遇到一件事情,有一对盲人夫妇和他们的孩子也来到博物馆参观(孩子不是残疾人),博物馆专门派了一名工作人员陪同这一家三口,并为他们讲解,天津博物馆这种人性化的管理,值得我们称赞!
希望大家有时间都去参观一下, 不但可以丰富历史文化知识,也能增强天津人的自豪感。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 篇7
今天我们去气象博物馆考察,一路上我们兴奋地聊着关于气象博物馆的事,没一会就到了,刚一进入博物馆的大门就看见一个球垂掉在空中旁边的指示牌上写着“小球大世界”我们都在谈论着这是什么意思,一会,随着投影仪的照射在球的表面的,此时变成了一个地球。上面出现了好多黄点子我们正纳闷这黄点代表什么意思时一位讲解员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她说:“这些黄点是代表飞机飞行的路线,黄色点子越多表示飞机越多也反映了这个国家经济很发达,说完,球上有显示了白色螺旋状的台风形状,讲解员指着其中的一个台风图说:“这是2013年的海燕号台风它在太平洋上产生往菲律宾方向移动后在菲律宾上空停留了一会再移到中国到达贵州省能量耗尽散掉了”,我们又看了关于雾霾的图片,讲解员说紫色的云雾是代表雾霾,这么多紫色标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雾霾是全球性的问题而且有点严重所以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想尽办法控制雾霾。
接着我们来到了一个墙壁上挂满了关于各种天气现象的介绍,讲解员问我们“你们知道霾和雾的区别吗?”我们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霾是各种灰尘凝结在一起而形成的,雾是由无数个看不见的水滴漂浮在空中而形成的,讲解员说我们只答对了一半,。雾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后飘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点。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讲解员形象地介绍了大家经常听说的PM2.5的大小是头发丝的1/16这么大。由于质量小,携带病毒及有害物质时间长、传输渠道多样、移动距离较远、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较大,pm2.5的确是名符其实的隐型杀手!
我们还看了关于地震的电影,强烈感受到了地震的危害、恐怖、目前难以解决的无奈。在二楼参观了火灾自救,电梯自救,现场急救,和低碳生活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最后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博物馆,通过参观我知道了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不能因为自己贪图享受而给大自然带来负担,我要一个低碳生活者和宣传者。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 篇8
太阳慢慢地从东方的地平线上缓缓升起,快乐的一天又重新开始了! 今天我们要去博物馆参观,看看我们国家灿烂而又辉煌的历史文化和文物!
上海博物馆是中国四大博物馆之一。它的规模非常大。它总体分成十多个馆,有古代家具馆,有暂得楼陶瓷珍藏,还有民族风俗馆······等等。
首先我们去的是青铜器馆。其中有一个镇馆之宝,叫大克鼎。它的模样有一庄严的感觉。两边雕刻着精美的图案,由于时间的流逝,再加上长时间被埋在土里的缘故,给它增添了一丝铜绿,加上了一抹古老悠久的味道,更是给人增添一种神秘的感觉!这个馆里还有许多青铜器,让我们眼花缭乱。
接下来我们去的是陶瓷馆。那里有许许多多明清时代用陶瓷制作的器皿。有用来看医生瓷枕,有用来喝茶的茶具,还有用来摆设的装饰品······不仅用途五花八门,它们的图案也各不相同。有青花瓷的。,有就一种颜色的,还有彩色的等等······
然后我们去了古代印章馆。这里陈列了许多古人精雕细琢而来的印章。有用金子做的,有用象牙做的,有用水晶做的,还有用和田玉做的······
最后我们去了古代玉器馆。古人把玉器看得最重。以配玉的颜色、硬度、品种来看这个人的地位。他们认为玉是人与神沟通的神器,甚至认为食玉能益寿成仙,所以玉器件件都雕刻的精美华丽。其中有一件玉如意特别漂亮。这件玉如意通体雪白,白得就像日曲卡雪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两头的花纹雕刻得非常精美,让人不禁停下脚步来细细观看这件简直让人赞不绝口的工艺品。
太阳就要落山了,把最后一抹阳光洒下来,穿过窗户。我们也结束了一次愉快的博物馆之旅 。下一次我还要去博物馆,去看看那些没有去过的馆,去了解我们国家历史文化,去看看我们国家历史保护文物。
这真是一次愉快而又有趣的博物馆之旅呀!
博物馆观后感 篇9
周二,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首都博物馆,作为一次实践活动。在去博物馆之前,我们先去听了一位教授的讲座。他给我们讲了大英博物馆250年的收藏文物,讲得有声有色,用多媒体打出了很多精美的图片,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大英博物馆的珍藏,也对我们之后去参观博物馆奠定了基础。
我们先去参观了瓷器,放眼一看各种各样的瓷器展现在我的眼前,仔细欣赏,上面各具特色的图案,完美的布局,吸引人的颜色,无不说明当时制作时的用心,有的瓷器上面刻有人物,不光是人物的神态,表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就连人物穿的衣服的褶皱都那么生动,体现着自然美。
在看那陶瓷的色彩,纹路。都清晰有条理。整体看,色彩,光泽都很到位吸引人。
接着,我们还参观了老北京的文化,让我知道了以前老北京人的生活是那么的丰富,多彩,那么的充实!他们在大街上遛鸟的,卖东西的,品茶的,聊天的,舞狮的等等。看着他们自己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是那样的开心,笑得那样甜,自己心里也不禁美起来。
休息一会儿后,我们又怀着好奇的心里去参观了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里最让我感到神奇的就是埃及的木乃伊。每个木乃伊都用布裹着,而且他们的心脏都要单独保存,不像其他的器官都放在一个容器里。我很不解,为什么心脏要那样慎重地保存呢?经过观察了解,才明白原来埃及人认为心脏是人类思考所在,是灵魂的寄居之处,所以他们对心脏格外地重视,不仅这样他们还为缺少心脏,死去的人制作了各种各样的“心性护身符”,代替心脏的作用,让他们仍然可以重生。况且,制作木乃伊只要是有钱的人都可以将自己的尸体做成木乃伊。
参观了一系列的文物,我觉得古代的文化就像是神话。
不同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同的地区人们的生产了水平,哲学以及审美观念的差异,这些因素使得艺术呈现多元的面貌。欣赏文明遗珍,感受艺术魅力,无论何时何地的艺术,都凝聚着人类的精神与智慧,表现着人类对生活和生命意义的思考,这是人类永恒的主体!
博物馆观后感 篇10
今天我参加了由公司组织的北京汽车博物馆的参观与学习,虽然只是短短的几个小时,但是,在其中获益颇丰。
我在大学学习的专业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所学专业可以说是与汽车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由于平时对汽车比较感兴趣,所以就利用课余时间关注一下汽车相关的知识。在刚入职时曾经观看过《汽车百年》,对汽车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自己对于汽车的兴趣,而今天的汽车博物馆参观,可谓是来的刚刚好,是对我汽车历史的再一次补充。
看着展台上一款款经典的车型,我不禁为那些汽车前辈们所折服。特别是一辆辆概念车更是深深的震撼了我,不得不佩服设计者天马行苦的想象力。但是在参观的过程中,却发现了一个我不得不承认的事实。那就是在汽车发展的历史长河里中国并没有占多少分量。这不仅使我感到一丝失望,同时也意识到中国发展自主品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汽车行业真正的发展是从近几年开始的。我们没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我们有一颗坚持自主品牌的心。
我现在是北汽总装分厂的一名普通的员工,我为自己能够在一所始终坚持走自主品牌的公司工作而感到由衷的高兴。现在公司主打的豪华大气的C70G ,立足于汽车中高端市场,不论外形还是内饰配置丝毫不逊于外国和合资品牌。还有正在试装、立足于中低端市场的C50E ,不久也将上市的越野车系列B40V ,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款款的新车型,还是北京汽车立足于做自主品牌的决心。C70G 从无到有,
不论是车型外观还是动力总成,甚至每一个零部件,都倾注了无数人的心血,虽然过程是辛苦的,但是我们可以骄傲的对外人说,北京汽车生产的是国人自己的车,我们有技术,也有能力,生产出完全自主的车。
十年磨一剑,只待今朝亮锋芒。我相信,我们这群怀揣着自主品牌梦想的人,一定能够托起北汽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