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第一部》观后感【优秀8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透过观影,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深刻的感悟。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这次为您整理了《封神第一部》观后感【优秀8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封神第一部》观后感 篇1
《封神第一部》是2023年中国奇幻仙侠史诗电影的开篇之作,它改编自中国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由乌尔善导演,费翔、李雪健、黄渤、夏雨、袁泉、王洛勇、杨玏、陈坤、娜然等明星联袂出演。该片讲述了商王殷寿和狐妖妲己残暴无道,触怒天神,昆仑仙人姜子牙持“封神榜”下山,寻找天下共主,拯救苍生的故事。
该片在特效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堪称国产魔幻电影的新高度。它的场景壮观,色彩绚丽,细节精致,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特别是朝歌城的建筑和布局,以及各种神兽和法宝的造型和动作,都展现了制作团队的心血和水平。该片的视效总监道格拉斯·汉斯·史密斯是好莱坞大片《魔戒》三部曲等的制作人之一,他的经验和技术为该片的特效锦上添花。
可惜,在其他方面,该片却让人大失所望,感觉是一部只有声音没有实力的作品。首先是选角和服装。黄渤饰演的姜子牙,虽然在演技上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形象上却与原著中的姜子牙有很大的差距,让人觉得有些不习惯和不认可。而且,黄渤的喜剧风格也没有很好地融入到电影中,反而让人觉得有些突兀和尴尬。陈坤虽然是一个实力派的演员,但是在这部电影中,他却只是客串了一个小角色,而且还是一个没有什么戏份和表情的角色,让人觉得有些可惜和浪费。
该片的。主演大部分是通过海选出来的新人,虽然他们努力地学习演技和武术等技能,但在表现力和气场上还是不够到位。尤其是妲己这个角色,由娜然扮演,她虽然长得漂亮,但却缺乏那种令人心动的魅力,她在电影中的造型也被网友吐槽像鬼片里的女鬼,一身红衣长发披肩,毫无美感可言。而且也没有体现出商朝的风格和历史感。其他角色的服装也有类似的问题,比如妲己的服饰像日本的“大袖”,姬发和姬昌穿着西方骑士风格的盔甲,姜子牙则穿着类似于日本武士风格的衣服。
其次是剧情和改编。该片在剧情上缺乏逻辑和张力,很多情节都显得牵强和突兀。比如殷寿为什么会信任妲己而不听从姬昌等忠臣的劝告?姬发为什么会突然反出朝歌而没有任何心理变化?姜子牙为什么会选择姬发作为天下共主而没有任何依据?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和展示。而且该片在改编上也不忠于原著,《封神演义》中有很多精彩的人物和情节,但该片却忽略了很多,比如哪吒、杨戬、雷震子等封神榜上的名将,以及申公豹、苏妲己、姜子牙等人的复杂的感情纠葛。这些都是《封神演义》的精髓所在,但该片却没有充分地利用,反而加入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角色和桥段,比如姬发的恋人、妲己的妹妹等。
总之,《封神第一部》是一部在特效上有所突破,但在其他方面有所不足的电影。它没有完全展现出《封神演义》的魅力和深度,也没有给观众带来一种新颖和震撼的体验。它更像是一部为了迎合市场和观众而制作的商业片,而非一部有着自己风格和理念的艺术片。希望《封神第二部》和《封神第三部》能够改进这些缺点,让《封神》系列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封神第一部》观后感 篇2
昨日我们将《封神演义》这部电影看完了,当中有很多人深深的印在了我们脑海,他们个个威风鼎鼎,为了保家卫国而奋战沙场,这一些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性格莽撞的哪吒,沉得住气的杨戬,受人爱戴的姬发,法力无边的姜尚等。
姬发爱百姓,惜人才,对待百姓和将士们都是人人平等,从不自私,因此深受百姓们的爱戴,因为他仁慈所以有很多的奇人异事前来投靠他们,他带领的国家西岐也就越来越强大,队伍开始强大,姬发不忍心看着朝歌的百姓身在水深火热当中就决定攻打成汤,在将士们的。协力下西岐破商成功,解救了朝歌的老百姓。杨戬沉得住气,每次进攻时,哪吒急于攻城,被杨戬拦住,他向姜子牙请求,自己变作苍蝇去敌营探听情报,每次遇到高手时,杨戬总是提议先休养生息,在做打算。哪吒小时曾被迫自尽过,后来他的师父怜悯他又用莲花化身了,他是莲花化身所以没有三魂七魄,纣王派张桂芳前来攻打西岐时,他战功不少啊,张桂芳有一招,可使那些魂魄俱全的人坐在马上坐不稳摔下马来,哪吒没有魂魄,当然不会摔倒。
这本书写出了当时社会的残暴,也写出了当时老百姓对纣王的不满。这本书的作者写得很大胆,因纣王的残暴而使各路诸侯陆续造反,背国他乡,只剩下奸臣还在诱惑纣王,失去了顶梁柱的成汤,轻而易举的就被西岐兵所占。成汤二十八代的积蓄就被纣王毁于一旦。
周武王仁慈受到世人的爱戴,使许多人心甘情愿为他效犬马之劳,得到众人支持的他,有了很多人前来投靠,他们成了一个所向披靡的军队。
《封神第一部》观后感 篇3
过去似流云,过去不必追,但关于他的过去,爱却永不逝去。纸短情长,诉不清当初年少;岁月悠悠,道不尽别时离愁。
离别时,一声叹息,因为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已经不复过往;风起时,一声长啸,因为那风华绝代的日子扔不绝回想。
九年白衣时光,他让圣洁与高贵永远与马德里相连;九年征服岁月,他让传奇和荣耀永远与伯纳乌为伴。九年,他就是一部恢弘的史诗。
当他最后喊出那声“马德里万岁”,那也是时光心碎的声音。因为九年来的所有美好,在那一刻戛然而止。
438场比赛,451个进球,4个欧冠冠军,16座冠军奖杯,他转身离去,留下的'是一段不可复制的光辉岁月。
如果再见不可逆转,那就让重逢成为下一次再见;如果重逢成为下一次再见;如果重逢遥遥无期,那就让再见成为最后的相聚,相聚在那年那时那年华。
让岁月为证,让时光为鉴,永远定格那个那个封神伯纳乌的白衣传奇。
《封神第一部》观后感 篇4
封神榜巨资大电影拖了好几年终于上映了,盼了这么久一睹为快。导演把叙事重心放在了各种父子关系上,看得出导演有自己的想法,想拍的有深度一些,避免沦为打怪流水账故事。于是以纣王和姬发为主角,拍天子传奇的感觉,重新塑造了这两个人物的性格和经历。
感觉电影的主题似乎有些隐喻在里边,比如纣王对质子们的洗脑 教育,塑造自己的光辉形象,教唆质子们揭发自己的父亲并打倒他们。纣王有自己的野心,并非妲己祸国殃民。姬昌说你是谁的'儿子不重要,你是谁才重要。你看到的只是他们想让你看到的,你认为的只是他们想让你认为的。姬昌游街示众说着我坦白我造谣我煽动什么的,被群众扔东西,就差头戴纸帽子胸前挂牌子了。
可惜姜子牙、哪咤、杨戬、雷震子这些受儿童喜欢的角色有点打酱油了。哪咤和杨戬主要负责送人回昆仑,先送婴儿雷震子再送殷郊,来去匆匆,一走就不露面,空中快递工具人。不知道后两部是不是戏份多点。
话说雷震子长大的也太快了吧,电影感觉捡到婴儿之后也没过多少天啊,这里把姬昌被囚禁七年的情节给删改了,于是大大加速了雷震子的成长速度,几天就长大了。
混血妲己够妩媚,演出了狐狸的感觉。姜子牙和申公豹算是在这部沉重电影里边一点搞笑担当了。结尾彩蛋里的闻太师和魔家四将很给力。
童年时最喜欢封神榜和西游记,电视剧版看了不少,如今终于有真正意义的电影版,那些网大不算。看完第一部意犹未尽,期待后两部。这不仅是中国的指环王,更是世界的封神榜。
《封神第一部》观后感 篇5
中国十大名著之一的《封神演义》,让我走进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妖魔鬼怪世界。 《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商末政治纷乱事实为题材的神魔小说,围绕着商纣王腐败统治与周武王伐纣的线索展开,将狐妖苏妲己迷惑纣王乱朝政。忠臣义士被逼反商。众神助周灭商等一系列情节演绎得精彩纷呈。哪吒闹东海。比干剖心。姜子牙直钩钓鱼。幽魂上神榜等民间长久流传的故事,以及人们熟悉的杨戬。土行孙等形象,皆出于此。
在这部中国历史上描写妖魔鬼怪最多的千古神话里,忠谏在满眼美色的殷纣心中,根本无任何意义,于是有人冒死进谏,有人投奔明主。西伯侯。苏护王。黄飞虎。李靖接二连三反商伐纣,纣王手下勇士非死即投奔他国。如此的昏君治理国家,亡国是顺理成章的事。《封神演义》中另一大特点烙上了中国社会等级制度印记。万物生灵都有上级和下等,神。仙。人。精。妖。魔,像哪吒。李靖等“道人”门下的异人,无论有六条手臂还是三个脑袋,都是“天兵天将”;而火灵圣母。龟灵圣母等在邪教通天门下,即使得道。法力高强也叫“畜生”;通天是李耳的师弟,因论资排辈处处低师兄一等;申公豹是姜尚的`师弟,虽神通广大,但还是低姜尚一等。可见道家。佛门,虽口口声声“众生平等”,但实际上,众生却从未平等过。究其原因,“君臣之礼”和“三纲五常”的等封建糟粕深入人心。
扣人心弦。发人深省的《封神演义》对我们的社会治理仍有借鉴意义!
《封神第一部》观后感 篇6
看完《封神第一部》,意犹未尽,它是我们中国文化里的神话史诗,我们早就对里面的人物故事有所熟悉,因此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乌尔善导演也加入自己的一些想法,做一些改编,因此电影看起来也有一些新鲜感和惊喜。
虽是神话故事,但有历史对照,能反映人间疾苦,真实的人性,这样的故事任何时候看都能共情。哪吒杨戬这两个角色确实亮眼,很期待他们在接下来的`续集中有更多表现,同理还有雷震子,特效做的很棒,第一部还没多少发挥空间。费翔虽演电影不多,但可以看出他的成熟,各方面处理起来都有演技派的风范,让人痛恨的角色却有魅力,只能说演员厉害。
《封神第一部》肉眼可见的经费在燃烧,各种大场面,细节考究的道具和布景,都让人感受到它的诚意,看的过程也能理解创作团队的种种不容易,因为这样的大片在中国电影里并不多见,水准尚可的就更少了,因此《封神第一部》尤为珍贵,它的票房走势可能会影响后面几部电影的命运,所以我特别希望它能有好成绩。
《封神第一部》观后感 篇7
看完封神后,有种很吊诡的感受,一边感叹这部是中国电影工业路的起始之一,一边感慨特效时好时坏,第二部和第三部才是重头的可惜,说说剧情吧,我认为片子的看点还是剧情,乌尔善挺会讲故事的,这片颠覆了很多封神人物的刻板印象。
本人非常喜欢四大伯侯质子被逼弑父那一段,拍的非常荒诞,诡谲,很符合封神的气质,光影大殿还有血腥,殷商时期的野蛮和神话的结合,以及骨子里还带着点莎士比亚歌剧风味的架构诠释,但内核又是非常中国思想的静水流深感,非常精彩。
其实好剧情最终都是要落足于人物的,几个主要角色的塑造都没有流于表面,没有沦为推动剧情的'工具人,这是我认为这部封神在做工业大片时瞄的最好的点,人物的刻画,没有流于表面,反而是的寥寥几笔,就勾勒出鲜明的性格,瞬间就立的住人物,但又给了留白让观众品味遐想。
最后封神这个故事是非常适合作为中国电影大片系列去做的,因为故事的底子就是是独有的中国神话体系的特色,内核很丰富精彩,阴暗面的人性,野蛮的生长,皇权天下的扭曲,人伦的载体,道教教义的碰撞,太多可以讲的了。
很期待第二第三部。
《封神第一部》观后感 篇8
看过陈浩民主演的《封神榜》的朋友肯定对一个情节非常熟悉:商朝四大天王李靖在打败鸾凤和鸣两只神鸟后,取得了由轩辕帝留下的“忠、义、孝”三支神箭。这三支神箭分别专门斩杀不忠、不义、不孝之人,而且不会伤及无辜。由于哪吒的离奇身世让李靖一直耿耿于怀,并视哪吒为会对大商不忠的妖孽。在得知哪吒带着雷震子一起回到朝歌并生出事端后,他决定用这两个妖孽的的性命来试这三支神箭的效力。
在他射出第一支“忠”箭时,“忠”箭直接穿过闹市射向哪吒,幸好哪吒有混天绫护体才得以保住一命,紧接着李靖将“忠、孝、义”三支神箭齐发,相信这三支神箭定能取了这两个山精妖怪的性命。结果令人惊奇的是,三支神箭在追踪到哪吒后竟互相打了起来,“忠”“孝”两只神箭与“义”箭展开了搏斗,最终“义”箭取得胜利,其余两只神箭战败而归。然而,这样的剧情设计并非仅是提高戏剧性的噱头,在我看来,这更多的是朴素的法文化观念中“忠、孝、义”这三者之间关系的体现。
由于商纣王荒淫无度,置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而最终哪吒成长为灭商的一员大将。从商朝这个国家角度来看,哪吒推翻商朝的举动实为不忠。哪吒从小因自己被抛弃且父亲一直对他有成见,因而他对父母更多的是一种叛逆以至发展到后续的“削骨还父、削肉还母”。此乃是对《孝经》所倡导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观念的严重挑衅。因而,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哪吒的种种行为都是不孝之至。然而“义”箭为何又要帮助哪吒对抗“忠”、“孝”两只神箭呢?原因就是哪吒助力西伯侯灭掉商朝就是顺应天意,救民于水深火热、义薄云天之举。这一观念最终在西周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中得到印证。西周统治者虽然强调人世间的权力仍然是来自上天,由上天作出选择。但较之于夏商更为进步的一点就是,西周统治者还提出了“天命糜常”、“皇天无亲,唯德是辅”的观念,即人间的君主一旦失去应有的德性,也就会失去上天的保佑和庇护,天命随之消减或转移,新的有德者所领导的新国家、新政权就会应运而生、取而代之。
忠、义、孝三箭的较量实则是法文化“忠、义、孝”三者之间的较量。自古也有“忠孝不能两全”的说法,讲的一种情况就是为人臣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报效祖国的工作上。因而,无形中也会削减照顾家人的时间和精力,应尽的孝道无法尽到。然而更有意思的是古时候的“忠”中又有“愚忠”的概念,这体现了古人已经开始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界定是否是“愚忠”的一个最高标准,在我看来,即是当事人所持的。观点及做出的行动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然而衡量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一个较为准确的指标就是“正义”。然而何为正义呢?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有较为细化的分解:正义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自由平等原则,第二是机会公正和差别原则二者的结合。再回到《封神榜》中,商纣王骄奢淫逸、暴虐无度严重挑衅了正义的观念。所以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忠、孝、义在博弈中,“义”箭占优势成为了必然。这就告诉我们:义作为最能广泛代表民众意愿价值是要高于忠这一仅反映国家利益的价值。只有“忠”于的国家利益真正能够代表广大民众意愿及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潮流时,这样的“忠”才值得敬畏、值得遵循。同理,对于家族而言的“孝”也只有在根植于正义观念中才能获得世人敬仰的力量。
忠、孝、义的排序其实反映的就是历史价值的选择和博弈。三者互不相同,又相互影响。有国才有家,然而只有“国”真正能尊重每一个个体并给予其应有的发展空间时才能给百姓一个真正温馨舒适的“家”。尊重源于正义,在浩浩历史长河中,义是忠、孝得以延续的源泉,其代表尊重民意,为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