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甘地传观后感600【优秀8篇】》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最新甘地传观后感600【优秀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甘地传观后感 篇1
Whenever I despair, I remember that the way of truth and love has always won. There may be tyrants and murderers, and for a time, they may seem invincible, but in the end, they always fail. Think of it: always.
——甘地
随着三声枪响,一个震惊世界的伟人被谋杀而死。印度为他举行盛大葬礼,他就是甘地。
电影以此开始。年轻的甘地还不懂得当时英国的殖民统治,而当他被扔下车去,不让他坐头等车厢时,我想他真正明白了,世上并非人人平等。不过,甘地年轻时身上已有了骨气,他不肯下头等车厢,宁可被打也要争取烧那象征独立的纸条。甘地身材并不高大,但当时,南非的印度人已经被他所征服。回到印度后他一步步做起,让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获得成功。
甘地一生中非暴力和强烈的独立思想一直贯穿。印度当时被英国统治,印度人更是被欺压,甘地深深感到印度需要自由。其实生活中我们也觉得有些事不合理,但我们总是因其他人都这么做而做。而正是这样不停有人做,所以我们更觉得众人都这么做。而那些敢起来说个“不”字的“异种”往往是伟人,一个“不”字区分了他们。但其实说了“不”字并不够,真正为证实“不”是对的而献身于此的人,才是伟人。甘地就这样做了。当我看不到那个西装革履的绅士甘地,而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剃光了头,身穿印度布衣,脚穿草鞋,织着衣服的思考着的甘地时,我已经看到了印度的希望。
在看电影之前,我曾惊讶于“非暴力”。对于我们这个“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民族来说,这的确是一个不可理解的举动。但他为什么要“非暴力”呢?我想甘地想的更远。英国当时的强大不是印度说独立就能独立的,而是印度要想方设法让英国认为,印度强大了,不再是英国能随便玩弄的了。而印度没有武器,所以,应当用人们的精神。与英国正面拼杀固然是人民愤怒后的第一想法,但是这样一来,印度要为此付出太多代价。这是其一。其二是正如开头甘地所说的一样,“真理和爱总会赢,历史上有许多暴君和暗杀,一时间,他们好像成功了,但最后他们总是输。想想吧,总会。”这句话确实如此。历史为什么会有更替朝代?是因为暴力,起义,造反。造反后这个朝代就是杀出来的,而且还面临着被杀回去。暴力一时间会征服人们的精神,但不会永远。前几天曾听到关于林肯的文章,其实也是如此,刺杀者并没有为此成名,而林肯却得以永恒。美国南北战争谁又能记得杀了多少人,打了几个胜仗?我们只说,它解放了黑奴。我们从不赞叹林肯怎么去派人带兵杀敌,怎么歼灭更多的敌人,我们赞叹他的精神。
甘地比其他人更有远见还在于他对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问题上。当印度人喊着:“杀了吉诺”时,他没有选择不与吉诺合作。我认为那样做是为了不再激怒穆斯林。其实甘地一直希望只有一个大国:印度,有穆斯林,更有印度人。但吉诺为了自己的利益分割了印度。若甘地选择抗争吉诺,一定会激怒穆斯林,“为什么我们不能有国家?”又要打仗了,非暴力使他决定同意有巴基斯坦。他又通过绝食和对人们表现出的决心,缓和了印巴冲突。甘地若带领印度人民反抗巴基斯坦,可能印度人更认为他伟大。而他却为印度人实实在在的考虑,考虑世世代代的和平。其实他比反抗更伟大。
甘地还有许多品质让我们学习,像他在法庭的从容浏览整个印度的坚持,慢慢学会演讲的能力……这个被人称做“圣雄”的印度领袖,让我明白了,真正伟人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唤醒内心的光明,影响着别人,让真理成为现实中的道理的人。
甘地传观后感 篇2
今天看了《甘地传》,再一次加深了对甘地的印象。
高中的时候历史课上有他的一个介绍,那个时候觉得他的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很傻,甚至有点自虐的倾向,可是在今天看了《甘地传》后,我了解了他的那种思想。不同地方,不同国家的人有各自的思维习惯,有各自的信仰,又有各自的国情,因此不同的群体对待事物的态度也不同。
甘地所在的那个时候的印度已经完全是英国的殖民地,那那个时候的中国只是半殖民,因此中国可以为了赶走帝国主义而发起武装斗争,而且我也相信,如果在那个时候的中国实行非暴力不合作的话,中国就不会那么快独立。而至于印度,已经在英国的统治下,突然发起武装斗争,只会遭到资本主义国家的血腥镇压。因此甘地很聪明,利用他们自以为是文明讲法律的国家,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让他们不得不让印度独立。
然而在看到最后的时候,突然觉得这位印度国父是那么的悲伤。他也是一个人,一个瘦弱的老人,他为印度奉献了一身,可最后,他们为了那个所谓的党派纷争,那个所谓的权利争夺而忘了他曾经的贡献,甚至想要杀了他,而最后他也确实被杀害了。
真的很让人心寒,好不容易争取了印度的独立,可又眼睁睁的看着内乱的发生,看着印度子民自相残杀,这比那次屠杀更让他心痛
甘地是一个伟人,一个了不起的人,他那瘦弱的身躯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甘地传观后感 篇3
当我绝望时,我会想起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历史上有很多暴君和凶手,在短期内或许是所向无敌的,但是终就总是会失败。好好想一想,永远都是这样。——甘地
48小时之前,我观看了电影《甘地传》,久违了的感动再次涌上心头。这部史诗性传记大片叙述了圣雄甘地伟大的一生。
影片从甘地被暗杀开始倒叙。1893年印度还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年轻的律师甘地在南非旅行时,被火车上的英国人指认出是印度阿三。尽管当时的甘地皮肤较白皙且富有涵养,一派绅士风度,但还是被残忍地踢下了火车。从此甘地亲眼目睹了其同胞(包括他自己)所受的种。种欺凌,决心为维护同胞的权利而斗争。“一定要反抗”——这是年轻的甘地唯一感到要做的。
首先,他和当地同为印度人的商人决定先要反抗不公平的法律。于是他们开始了烧毁大英帝国在南非发放的通行证。在第一次的演讲活动中,甘地就确定了他一生的运动方式“非暴力不合作”。尽管在烧通行证的时候,甘地遭到了毒打,但他仍然不停地将通行证放进烈火中,年轻的甘地在用他的实践证明着海明威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在南非,甘地由于身为小有名气的律师得到了一些媒体的关注,他并借此结识了一些在他生命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记者朋友。受哲学家鲁斯金《给那最后的》一书启示,甘地在一块人迹罕至的地方创办凤凰村,奉行没有阶级压迫、种族歧视、人人自食其力的“乌托邦”理想。 其中包括感化自己13岁就开始缔结姻缘的妻子来洗刷厕所,而这本来是下人们应干的活。
1894年5月22日,甘地发起成立了南非印侨第一个政治团体——纳塔耳印度人大会。在一次大会中甘地说到:“我不会为任何主义而杀人。不论他们对我们做了什么,我们绝不还击,绝不杀人。他们将会把我们关起来,罚我们的钱,没收我们的财产,可是只要我们坚持,绝不能抢走我们的自尊。我要求你们去反抗,但是要对抗他们的愤怒,而不是挑起他们的愤怒。通过我们的所遭受的痛苦,他们会看清自己的不公正。这和攻击他们具有一样的杀伤力。但是我们不能输,他们可以折磨我,甚至杀了我,但他们得到了我的尸骨而不是我的屈服。”由于组织印侨工人罢工,甘地屡次被关进监狱,自此开始了他名不虚传的“大坐牢家”的生涯。
由于他不懈的斗争和合理的争辩,甘地先后多次被释放,遂于1915年再次回国。回国后甘地到处旅行,观察印度人民的生活。在印度他通过提倡非暴力政策赢得了贫苦人民的信任和爱戴。在一次国大党的演讲中他说:“除非我们和在烈日下劳动的人们一起同甘共苦,否则我们就不能代表印度,也不能以国家之名来对抗英国。”
面对持续不断地和英国警察的冲突,以及后来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冲突,甘地悲叹道:“以眼还眼,只会使整个世界都盲目。”虽然屡遭挫折,他还是坚持用绝食等手段迫使英国政府同意印度独立。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发生冲突时,甘地再次绝食,使秩序得以恢复。但即使这样,狂热的印度教徒还是不能理解甘地,遂在一次集会中将甘地刺杀。
虽然甘地一再表示:“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决不能同意分治印度。”但甘地死后的世界历史我们都已清楚,印度被分成了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战争不断,民族仇恨死灰不灭。而到了1971年东西巴基斯坦又被分为: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
2023”长征之歌第一集“专题片观后感 篇4
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为__革命日后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我们今天也要进行一次“长征”,徒步五公里去烈士陵园扫墓。
下午1:00,我们满怀期待地出发了。同学们有说有笑地欣赏着路边的景色,凡是我们走过的地方,桃花、杏花、樱花全都开了,散发出阵阵浓郁的香气,仿佛印证了冰心奶奶的话:“在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样一看,似乎春天就跟着我们走一样。
欣赏完美丽的春光,不知不觉中行程走过了一半,我的脚也已经酸起来了,脚踝阵阵刺痛,脚像一块大磁铁吸在了地上,就是抬不起来。我心想:__曾说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都走过来了,这才区区几里路,我们就倒下了吗?那就太丢人了!想着想着,我不禁提起精神,加快了步伐。
到了行程的后半段,其他班的有些同学体力不支,被老师送到了车上。我的脚很疼,但我还是继续走着,不想当“长征”途中的逃兵。我回头看了看背后,有的同学拖着脚步;有的互相搀扶着步步前行;有的同学低着头埋着猛进……这时我又想起了工农红军长征时的情景,他们没有粮食,没有鞋子,凭着顽强的意志走完了二万五千里的路程。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这点考验应该能承受。我们决不能倒下,我们要向烈士证明:我们也能行!
终于,我们一个不落地走到了烈士陵园,参加了祭奠仪式。站在烈士墓着,我感到万分自豪,我们没有辜负革命烈士的殷殷期待,我们用行动证明,我们也有顽强不屈,坚持到底的精神!
甘地传观后感 篇5
泰戈尔所封的"圣雄",罗曼罗兰的挚友,托尔斯泰公开信中的印度人,丘吉尔的死对头,"一言不合"就绝食的干瘦老头,比***还腻害的心灵武器——甘地。
他并不完美,为这自己的不完美所以更能明白人性,他是圣人,也是政治家,他懂手段,是个"机灵鬼",但是这些天赋与能力,毅力与勇气,都用在他所坚持的理论与牵系的民众身上。理论甚至都是其次,祖国人民的幸福才是他用生命搏斗的最高梦想。
从纵欲到禁欲,从南非到印度,与英国殖民者的是是非非,一次次旅行说教,几番入狱在狱中度过的。两千多个日夜,多少次,他的一生颠沛流离并充满传奇,经历了成功与辉煌,最终惨烈结局却并不是真的败了;他的一生直到结束,拥抱过最诚挚疯狂的爱戴与追逐,严抗过最尖酸冰冷的反抗与冷漠,这样一个富有人性为同胞战斗的人,是上帝赐给印度的礼物,也是赐给全人类的礼物。
看过许多自传,甘地尤其令人震撼。也许因为他处于那样一个混乱的环境中。宗教,是这个世界上最接近真理最纯粹的东西,也极易在极端中产生狂热分子。被人过分追逐就极易过分排斥,每天都是在刀尖上跳舞。爱的背面就是恨。
我想象着那样的画面:一个模样并不惹人喜爱的人,在人群中立着,周围是各种各样的声音。每一种声音都如洪水般会冲毁一座大厦。而甘地就屹立在那里,一动不动。后来,这些声音一度为了他变成了同一种声音。一个人,竟然能创造如神一样的传奇。我只能由衷的说一声,他很了不起。不是一次热血冲头,而是终身将自己置身在这样的风口浪尖上。
愿世界和平,人人自由。
甘地传观后感 篇6
1、成功是需要一点最起码的专业基础的,就像是甘地的律师专业经历
2、我们从事的行业要始终如一,不能随意换来换去,经验得不到指数级积累。
3、要不盲从大流,为什么印度人就要收到不公平的待遇,虽然大多人都觉得正常或者被适应。就是因为有不公平,有不足,才会有改变的机会,而不只是抱怨。如果决定去改变这个不公平,那就要首先坚定自己的信念,这是作为创业者、领导者区别于其他一般人的最根本之处。因为可以看到,所以相信,所以坚持。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遭遇。
4、成大业,不管有多大的宏伟目标,其实都是一步一步来的,需要懂得单点突破,甘地回国前,就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为后续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5、表达自己的想法,要懂得包装自己:如、说服自己的爱人、老婆也加入这个战队;要将自己的形象整得跟别人不一样,白色衣服、光着身子、拄着拐杖,这些都是个人形象的包装,并不断强化;因为自己对信念的坚持,会吸引一帮追随者,如英海军的女儿做其干女儿,尽量也拉入战队,
6、要懂得利用媒体的力量,每次事件的发生都少不了支持自己的媒体发声。
甘地传,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如何完整形象打造自己的个人IP,值得大家多次学习。
甘地传观后感 篇7
当我绝望时,我会想起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历史上有很多暴君和凶手,在短期内或许是所向无敌的,但是终就总是会失败。好好想一想,永远都是这样。——甘地
48小时之前,我观看了电影《甘地传》,久违了的感动再次涌上心头。这部史诗性传记大片叙述了圣雄甘地伟大的一生。
影片从甘地被暗杀开始倒叙。1893年印度还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年轻的律师甘地在南非旅行时,被火车上的英国人指认出是印度阿三。尽管当时的甘地皮肤较白皙且富有涵养,一派绅士风度,但还是被残忍地踢下了火车。从此甘地亲眼目睹了其同胞(包括他自己)所受的种种欺凌,决心为维护同胞的权利而斗争。“一定要反抗”——这是年轻的甘地唯一感到要做的。
首先,他和当地同为印度人的商人决定先要反抗不公平的法律。于是他们开始了烧毁大英帝国在南非发放的通行证。在第一次的演讲活动中,甘地就确定了他一生的运动方式“非暴力不合作”。尽管在烧通行证的时候,甘地遭到了毒打,但他仍然不停地将通行证放进烈火中,年轻的甘地在用他的实践证明着海明威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在南非,甘地由于身为小有名气的律师得到了一些媒体的关注,他并借此结识了一些在他生命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记者朋友。受哲学家鲁斯金《给那最后的》一书启示,甘地在一块人迹罕至的地方创办凤凰村,奉行没有阶级压迫、种族歧视、人人自食其力的“乌托邦”理想。 其中包括感化自己13岁就开始缔结姻缘的妻子来洗刷厕所,而这本来是下人们应干的活。
1894年5月22日,甘地发起成立了南非印侨第一个政治团体——纳塔耳印度人大会。在一次大会中甘地说到:“我不会为任何主义而杀人。不论他们对我们做了什么,我们绝不还击,绝不杀人。他们将会把我们关起来,罚我们的钱,没收我们的财产,可是只要我们坚持,绝不能抢走我们的自尊。我要求你们去反抗,但是要对抗他们的愤怒,而不是挑起他们的愤怒。通过我们的所遭受的痛苦,他们会看清自己的不公正。这和攻击他们具有一样的杀伤力。但是我们不能输,他们可以折磨我,甚至杀了我,但他们得到了我的尸骨而不是我的屈服。”由于组织印侨工人罢工,甘地屡次被关进监狱,自此开始了他名不虚传的“大坐牢家”的生涯。
由于他不懈的斗争和合理的争辩,甘地先后多次被释放,遂于1915年再次回国。回国后甘地到处旅行,观察印度人民的生活。在印度他通过提倡非暴力政策赢得了贫苦人民的信任和爱戴。在一次国大党的演讲中他说:“除非我们和在烈日下劳动的人们一起同甘共苦,否则我们就不能代表印度,也不能以国家之名来对抗英国。”
面对持续不断地和英国警察的冲突,以及后来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冲突,甘地悲叹道:“以眼还眼,只会使整个世界都盲目。”虽然屡遭挫折,他还是坚持用绝食等手段迫使英国政府同意印度独立。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发生冲突时,甘地再次绝食,使秩序得以恢复。但即使这样,狂热的印度教徒还是不能理解甘地,遂在一次集会中将甘地刺杀。
虽然甘地一再表示:“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决不能同意分治印度。”但甘地死后的世界历史我们都已清楚,印度被分成了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战争不断,民族仇恨死灰不灭。而到了1971年东西巴基斯坦又被分为: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
蒙巴顿评价甘地说“在人类历史上与释迦牟尼和耶稣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纵观此片≮≯,此言不假。爱因斯坦也尝言,后世子孙很难想像,这世上居然走过这样一副血肉之躯。可是就是这样一位没有任何私心、权力欲、物欲、狭窄思维的小个子,创造了印度的奇迹。
2023”长征之歌第一集“专题片观后感 篇8
“长征万里路遥迢,风萧萧,雨飘飘。浩气比天,千军势如潮。为雪国耻洒热血,真理在,恨难消。梦断推窗听鼓角,冷月皎,流萤高。身居京华,常盼归鸿早。抽出心丝填旧句,写往事,万年骄。”____民在《江城子——忆长征》这首词中,生动地描写出当年红军长征途中历经的艰苦。
有人说“红军队伍是地球上一根长长的红飘带。”是啊!红军在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足迹。湘江,一条碧绿的河流,如今却被鲜血染红,这血是我们红军所流,它时时提醒着人们保卫自己祖国,为祖国利益所战!
在长征途中,红军需翻过一座座雪山,穿过一片片草地,红军不能因为累而停下脚步,因为此时的每一分钟都可能牵扯到国家的安危。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领导了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南昌起义影响下,全国暴发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百色起义等大小武装起义100多次,建立了井冈山根据地、中央根据地、陕北根据地等十几个革命根据地到1930年,全国红军发展到10万人。蒋介石心有不甘,开始“围剿”,但是红军在周恩来、朱德指挥下,执行毛泽东的战略战术原则,胜利粉碎敌人四次“围剿”。
如今,我们提起红军长征我们不会感到羞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