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观后感(精选6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这里是整理的中国通史观后感(精选6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中国通史观后感500字左右 篇1
今天我看了中国通史,虽然我看了,可是我真的不确定我看的是不是对的,不过,这不影响。我看的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到魏晋佛教。
一开始,他是从刘备托付给诸葛亮国家大事开始的,当时,魏国大败蜀国,而诸葛亮又是当时的大臣,所以他要把蜀国的经济重新恢复。所以他先要平定南方。南方一直有很多豪强乘着刘备去世来造反,可是蜀军在诸葛亮的统帅下,很快就打败了那些豪强。现在就只剩豪强的首领孟获了。 从此就有了七擒孟获的故事,最后,孟获终于臣服诸葛亮了。现在没有威胁了,诸葛亮决定发展经济,所以他改进了盐井,本来是战乱时期,盛产盐的属国现在在战乱时期根本没有经济来提取盐,后来经过诸葛亮的改进,盐井比以前的产量又高了。他还做了很多改变经济的事情。改变了经济,就又要去北伐了在此之前,他一共出征了五次,只有一次打败南方的时候成功了,其他事事都失败了,所以他决定再北伐一次,可是这一次北伐却成了他人生最后一场出征。司马懿和他对战的时候,还是采用原来的战术,只是死守。诸葛亮,不管怎样到曹营门前骂,结果司马懿还是死守。这样诸葛亮也没有办法呀,所以才重病了,之后诸葛亮就病逝了。
诸葛亮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啊! 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打了很多胜仗,可是最后也是因为担心国家而病死了。
我只说了诸葛亮这一个段落,还有其他的几个段落,但是我觉得诸葛亮这个我感触最深。
《中国通史》观后感 篇2
火是由北京猿人发现的。由西侯度村发明的西侯度文化。紧跟着就是家天下时代的夏朝,在公元前21世纪,大禹治水有功,被推举为首领大禹死后由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建立了夏朝。夏朝是中国最早有奴隶制的社会。
夏朝共传十四世,十七王,前后经历了471年,可以说如果没有夏朝就没有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光辉的文明历史。然后夏朝被商朝所灭,商人传说是帝尧之子的后代。由汤建立的商朝经历了317代31王直至被周所灭,商出现了刑罚、监狱、农业、手工业,还有大量的青铜器物和早期货币,还发现了甲骨文,商在世界文明史上有重要的位置。我知道后面就是周朝,周朝分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大变各时代和战国时期。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朝代,他历经了八百多年。而后东周六国涌现了很多人才,给中国史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大文学家教育家孔子,老子等都给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还有秦国、汉朝、东汉、三国时期、晋朝等历朝历代都有在推动着中华民族前进。我知道了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修建了万里长城、知道了刘邦建立了汉朝,还有杰出人才司马迁写的《史记》,东汉时期张衡发明的地动仪,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三国时期,也有许多杰出人才比如诸葛亮、司马懿、曹植、孔融等。
还有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宋朝诗人王安石、司马光、朱熹,书籍《宋词》。画家李松年。元朝是由蒙古人统治的吴承恩的《西游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清朝英雄郑成功,蒲松年的《聊斋志异》,曹雪芹的《红楼梦》慈禧太后与洋人签的那些不平等条约,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城,硕大的北京城留给了外国人、洋鬼子还有**战争,都是我们中国人民世世代代都不能忘记的耻辱。从历史文明萌生的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八国、宋、元、明、清,我们的祖先以亚洲东部这块神奇的土地为舞台,演绎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我作为新中国的少年儿童,一定好好学习,把五千年的文明发扬光大。
《中国通史》读后感 篇3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研究历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的给出的答案是:其一,以史为鉴,指导人们社会实践;其二,继往开来,陶冶人类精神品格;其三,温故知新,传承人类文化财富。而中国历史无疑是在世界历史长河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的。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套装《中国通史》无疑是中国通史方面的一部别出心裁的佳作。
这部《中国通史》,著者分别署名为张荫麟、吕思勉、蒋廷黼。在这三位史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当然属吕思勉了,他在史学界的地位,是有目共睹,且无人代替的。此前曾读过吕先生的《白话本国史》一书,确实受益匪浅。而蒋先生在中国近代史方面的建树也是独树一帜的,他的《中国近代史》也很精彩。而本人读书有限,对张荫麟先生的作品不甚了解。而这部《中国通史》不是简单的、机械的将三位大师的作品拼凑起来,对中国历史的复述中,总有一个目标指向在当代中国,这实际上反映出三位作者在写作中国历史之时,正处于兵荒马乱的民国“乱政”之下,他们对中国历史的研究与透析,始终有一个面向,是希望从历史中寻找到民族振兴的经验与教训。
此外,本书编辑天衣无缝地将三位史家的著述缝合到一起,给人浑然一体之感,整部书读起来酣畅淋漓,如果没有深厚的功底,一般读者可能感觉不到这是三个人作品的组合,这也足见编辑的功力和良苦用心。而在每一个重大历史时期或者更新换代的时候,编辑们也在空白处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短短几十个字就概述了同一时期世界其他各国的发展情况和重大历史事件,使读者在以时间为纵向维度了解中国历史的同时,也能够对世界历史有一个横向维度的把握,这不得不说是一个突破。
一部通史,通古通今通天下,知兴知衰知兴替。短短的三册书二十八个章节,系统的讲述了中国古今发展,从文明之处的民族起源到中国的最后一个王朝,再到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内容丰富、全面而且详略得当,基本上覆盖了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大事件和小转折,所诉之事均有历史材料做依据,这也是三位先生有如此成就的基础,就是对历史的态度十分严谨,不是模糊猜测,得过且过。而对于有争议的地方作者指出也都点明了,这些争议也许会随着更多的史料被发现而得以解决。
吕思勉先生在序言中写道,“其浅陋误谬之处,务望当代通入,加以教正。”这就是大师风范,谦逊,睿智,坚守。而蒋廷黻先生则写到:“我们要注意帝国主义如何压迫我们。我们要仔细研究每一个时期内的抵抗方案。我们尤其要分析每一个方案成败的程度和原因。我们如果能找出我们近代史的教训,我们对于抗战建国就更能有所贡献了。”这就是大师们在民族危急时对社会的思考,对国家和人民的担当,并肯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世人的理想而奋斗终身。虽然他们“武不能上马安天下”,但他们全力尝试着“以文用笔定乾坤”的信念来拯救这个民族。也许他们从不认为自己在做着伟大的事,但他们知道自己在做着对的事,他们希望“微薄”之力以兴民族。我们常说拥有匠人之心,也许终其一生只做愿意做的事,只做对的事,对得起自己读书时许下的愿,对他们来说,就比任何事都要重要。
中国通史观后感800个字 篇4
丝绸之路是中国的起源,也是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中国通史这部纪录片,来了解丝绸之路吧!
汉朝有一个部落叫做匈奴,他们是一帮野蛮人,经常骑着时速到达60公里的骏马南下去骚扰其他的国家,起初汉朝的刘邦,准备北极匈奴,但不知怎么的几十万大军在一瞬间被匈奴包围,刘邦的军队损失惨重,汉武帝也只好和匈奴求和,讨好匈奴,在暗中隐藏实力,准备将匈奴一网打尽,经过很长时间,汉武帝终于实力十分的强大,并且听说一个名叫大月氏的人也十分讨厌匈奴,但由于实力不足无法报仇,于是汉武帝变准备了联合这个国家,一起北击匈奴。使臣张骞自告奋勇去联合大月氏,一起北击匈奴,于是他们带上了许多贵重的礼物,骑着骆驼去联合。这次初始十分艰难,但终究也意味着这一次初始将被记入史册。
丝绸之路是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这条慢慢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因此取名为“丝绸之路”。在这条路上发生的故事不计其数。我印象最深的是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欧内陆交通要道,于西域各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成了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我还知道去西天取经的玄奘,热爱建筑的木尔他们都为亚欧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也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作贡献。
中国通史观后心得和收获700字 篇5
最近,我到图书馆借了《中国通史》,它讲了很多朝代,其中,我觉得唐朝和明朝都很了不起,差不多都统治了三百多年。
还讲了其他朝代的社会历史变迁和人物故事,有文字,有图片,内容简短,通俗易懂,我喜欢看。
中国通史共有十本,是从史前一直到清代的一些故事和文物。
第一本先概括了中国古人类化石,又说了想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和尧舜禅让等史前神话故事。接下来是夏、商和西周中的一些事,我感触最深的是残暴的商纣王和烽火戏诸侯。商纣王为了一个爱妃不理国家大事,还心胸狭窄,连别人为自己叹口气都要坐牢。还有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为了让褒姒(爱妃)笑一笑,就戏弄各个诸侯,让诸侯不相信他,最后还是百姓遭殃。
第二本和第一本很相似,讲了春秋、战国和秦国。春秋时期的宋襄公自称是个仁义之师,根本就不知道兵不厌诈,还屡次丢掉胜利的机会,说自己不能用卑鄙的手段取胜。在春秋时期还出了不少名作,比如孙武的《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老子的《道德经》。春秋后是战国,秦魏楚燕赵齐韩七国展开了一场和长达254年的大战,其中也有不少有趣的小故事。商鞅变法讲了商鞅在南门竖一根三长高的木头,说谁能把它抬到南门,就赏金10两,过了一会儿,又改成了赏金50两,有个汉子抬到了,真的得到了五十两,后来人们都相信官府,秦国就变强了。
第三本也差不多,不过是汉代很三国。汉高祖刘邦能大败西楚霸王项羽,正如他所说的一样:要比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要比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要比领兵打仗,我不如韩信。而我只是善用这些人。刘邦宽容守信,可他的妻子吕雉却卑鄙狡诈,在刘邦死后擅自纂权,杀了刘邦的四个儿子,还立最无能的刘盈为太子。还有三国时代的董卓专制、曹操起兵、桃园结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等。
后面还有七本,讲的分别是隋、南北、晋、唐、宋、五代、辽、金、西夏、元、明和清的故事、我就不一一给大家讲了。
中国通史读后感 篇6
在暑假里,我看了一本名叫《中国通史》的课外书,书里面讲的都是关于历史方面的知识。我被书里面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
人类历史上,已经经历了史前史、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西夏、元、明、清、民国时期。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的是司马迁忍辱写《史记》这个内容。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任了司马谈的官职,并且牢记父亲嘱托,一定要完成史书。一次,因为司马迁为一位将军辩护,所以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他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史记还没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就这样,他忍辱负重,发愤写作,整整用了13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前无古人的著作《史记》。
读到这里,我被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又想到了国家体操队的队员们,她们一个个在赛场做出优美、轻快、高难度的动作,可又有谁知道在这成功的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跌倒了多少次,摔倒了多少次。用一句谚语来说最合适不过了,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在读完了司马迁忍辱写《史记》这篇文章,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漫长的人生途中,难免会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的精神,希望之光就会驱生途中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