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观后感 > 喜宴观后感【精彩7篇】正文

《喜宴观后感【精彩7篇】》

时间: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

喜宴观后感小学生范文 篇1

1、压抑 2.冲突中带点幽默 3.高妈妈让我看到了原来时代可厌可怜可悲的女人形象,脆弱 4.某种角度的生活哲学:想得到什么,就要失去什么(高爸爸装糊涂) 5.赵文瑄把同性恋的感觉演绎得真好(很像我遇到的一个同性恋朋友) 6.很为赛门感到难过,而且结局他选择同意生下孩子并留下来,我没有看懂,为什么会这样?感觉有些不合逻辑 7.两男主很配 8.异性恋越来越没有感觉,很难因为异性恋的感情而感动;但同性恋的感情总是能感动到我。也许是因为更加真实而不受世俗条件约束(我还是不太了解这个群体) 9.威威很美,不是长相,而是气质谈吐 10.闹洞房那里会引起不适,感觉导演更偏向展现中国传统喜宴的糟粕 11.根据我目前的经历,还没有遇到一个人能够让我感到打破了国界线、文化氛围和传统习俗的,国界还是存在啊

12、威威和伟同,高家父母,赛门,这三方各代表了一部分人。分别是“东方文化的根,西方思想主导”“东方思想深入骨髓,也能理解西方思想”和“西方思想为主,东方思想为辅”

13、东方文化爱面子,重视亲情,父权至上,讲求血脉传承。西方文化重视个体感受

14、每一种文化,都有精华和糟粕,没有必要批评哪一种,只是文化是大众的,个体却是小众的,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文化氛围,不要被国界线所限制住。苏轼说“此心安处是吾乡”

有关参加喜宴的观后感作文5 篇2

十月三日是个特别的日子,那天是我堂哥金国龙结婚大喜的日子。

他们的婚宴就办在新皇朝大酒店,那气派就像电影里一样。这天,天气格外晴朗,大家喜气洋洋地走进大酒店。首先,迎接我们的是一对卡通造型人物——米奇,站在大门口跟人打招呼,亲朋好友都聚集在一起,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随着婚庆公司礼仪小姐的开场白和婚礼乐曲的响起,英俊潇洒的新郎挽着漂亮大方的新娘缓缓走上台来。接着,国龙哥哥对着美丽的新娘一片表白,说得大家都笑得合不拢嘴,亲朋好友以热烈的掌声祝福这对新人。

接下来,礼仪小姐给大家安排了精彩的节目,给大家带来了意外的惊喜。第一,要我们在椅子下面找红丝带,谁的座位下面系有红丝带,就能得到一份精美的礼物。我很幸运地得到了这份礼物,激动地跑到台上领奖品,心里美滋滋的。接着,下一个节目又开始了,如果大屏幕放的歌曲你能接唱下去也能得到奖品。

最后,最精彩的节目上演了。礼仪小姐叫十个小朋友到台上去,我也参加了,是两个人一对吃蛋糕比赛,谁的一组先把蛋糕吃完,就算获胜,得到大奖。我和一个双胞胎的哥哥一对,礼仪小姐刚说开始,我俩就猛吃起来,吃得津津有味,脸上就像两只大花猫,这场面真叫人捧腹大笑。结果我俩得到了大奖,大奖的礼物是两只超大超重的大熊猫,我们都抱不起它。妈妈急忙跑了过来,帮我抱起大熊猫。大家都夸我厉害,我心里简直乐开了花,开心地笑了起来,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金国龙哥哥隆重的婚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也给了我美好的回忆,我要永远记住这份来之不易的喜悦。

有关参加喜宴的观后感作文精选 篇3

十月三日是个特别的日子,那天是我堂哥金国龙结婚大喜的日子。

他们的婚宴就办在新皇朝大酒店,那气派就像电影里一样。这天,天气格外晴朗,大家喜气洋洋地走进大酒店。首先,迎接我们的是一对卡通造型人物——米奇,站在大门口跟人打招呼,亲朋好友都聚集在一起,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随着婚庆公司礼仪小姐的开场白和婚礼乐曲的响起,英俊潇洒的`新郎挽着漂亮大方的新娘缓缓走上台来。接着,国龙哥哥对着美丽的新娘一片表白,说得大家都笑得合不拢嘴,亲朋好友以热烈的掌声祝福这对新人。

接下来,礼仪小姐给大家安排了精彩的节目,给大家带来了意外的惊喜。第一,要我们在椅子下面找红丝带,谁的座位下面系有红丝带,就能得到一份精美的礼物。我很幸运地得到了这份礼物,激动地跑到台上领奖品,心里美滋滋的。接着,下一个节目又开始了,如果大屏幕放的歌曲你能接唱下去也能得到奖品。

最后,最精彩的节目上演了。礼仪小姐叫十个小朋友到台上去,我也参加了,是两个人一对吃蛋糕比赛,谁的一组先把蛋糕吃完,就算获胜,得到大奖。我和一个双胞胎的哥哥一对,礼仪小姐刚说开始,我俩就猛吃起来,吃得津津有味,脸上就像两只大花猫,这场面真叫人捧腹大笑。结果我俩得到了大奖,大奖的礼物是两只超大超重的大熊猫,我们都抱不起它。妈妈急忙跑了过来,帮我抱起大熊猫。大家都夸我厉害,我心里简直乐开了花,开心地笑了起来,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金国龙哥哥隆重的婚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也给了我美好的回忆,我要永远记住这份来之不易的喜悦。吃糖记作文吃火锅作文吃辣椒作文

喜宴观后感 篇4

《喜宴》是李安扬威国际影坛之作,曾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及台湾金马奖最佳影片,其特色是以中国人特有的伦理观点来处理同性恋问题,令同志与非同志都能接受编导的说法,将一椿可能的悲剧变成喜剧,使故事皆大欢喜。

故事描述伟同远在美国跟男朋友赛门同居,但却不断受到台湾的父母亲在电话中催促他结婚,更想不到的是父母竟突然亲临美国逼婚,伟同只好跟租住他房子的大陆女画家崴崴协定假结婚。在大伙闹洞房的情况下,伟同跟崴崴发生了关系,而且令她怀了孕。而本来观念传统的父母后来也接受了儿子是同性恋的事实,赛门也同意当崴崴孩子的干爸爸。

看完这部影片后,我认为整部影片有两大特色:一是影片的主题思想,一是影片的情节结构。

一、主题是一切文学艺术作品所共有的要素,电影剧作也不例外。主题不仅决定了影片成就的高下,而且由于电影能表现深刻的主题,从而使它提高到了与戏剧和小说相等的地位。可见,主题对现代电影剧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欣赏一部电影作品的主题,首先在于准确的揭示其内蕴藏的思想含义。

《喜宴》的主题思想是以中国人特有的家庭伦理观点和中庸观念来处理同性恋问题,使这个几乎令所有家庭困扰的社会问题在影片中得以用一种喜剧的方式解决。这种处理方式和看待同性恋的理念,是东方式的,甚至可以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找到类似的观点。但这个故事却又是在最繁华最现代的都市——纽约发生的,古典和现代在这里交汇,新旧观念在这里冲突后又包容。李安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把一个传统中国家庭面对现代社会现代观念的困惑、无奈以及宽容传递出来。

在这部电影中,李安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糅合在一起,看着是分而释之,其实还是混在一起说。中国的“孝”精神在影片中再次得到的诠释。 西方却只是觉得结果相同,过程也不一定就是重要的。影片前半部分的铺排也许会让人觉得它埋藏的火药引子足够去炸毁一座囚禁个体几千年的伦理建制,其间叫人咀嚼玩味的问号俯拾皆是:九十年代的男同性恋者为何仍自甘藏身衣柜?同性恋者不敢站出来曝光,除因社会压力,家庭伦常可要承担责任?为了自欺欺人而把谎言越滚越大,反叛者及建制中人究竟孰得孰失?异性恋一夫一妻制的核心家庭是否是唯一的理想家庭模式?以孝道之名而行的"传宗接代"应否继续被视为必然而合理的繁殖理由?异族情侣在所属文化与传统的差异之前,该如何对话?以上这些问题无一不切中多元社会中人际关系的道德困境。但李安在如此纷繁复杂的问题面前所显示的,不是去肯定或颠覆任何道德价值观的思想锐度,而是其气定神闲的叙事能力。李安的出色之处在于能把这诸多线索加以巧妙编织,并在一层一层展开故事,推向戏剧冲突高潮的同时,对各种人物细致到位的刻画和对诸多价值、情感的裂缝用一种普遍的“爱”的名义来小心翼翼的加以平衡。叙事和场面调度上的成功使《喜宴》显出一种难得的"举重若轻"的喜剧风格。影片饱含冲突但节奏感清晰自如,无论是盛大的欢宴还是早餐桌上一次小小的争执,李安都能把情绪的收放控制得沉着而有节制。当然《喜宴》的成功还要归功于其中几位演员称职的演技。特别是朗雄和归亚雷两位老将,他们持重、自然的表演几乎盖过了几位年轻的俊男美女的风头。但最后不得不提一句的是,《喜宴》包括李安的成功仅仅在于其从形式到内容的精致和细腻。李安不是一位深刻乃至大气的导演,在选取同性恋作为《喜宴》全片处境的矛盾焦点时,李安的旨趣也仅在于利用而非探索。

而这个思想观念的冲突主要以高父的形象表现出来的。

高父是一位国民党退役师长,早年出生于大陆的封建大家庭,有着根深蒂固的传宗接代的家族观念。因此,高父的待人处世和言行举止,他的气质和修养,都表现出中国文化长期浸染后的特点。此时,高父面对的不仅是中西合璧的家庭,还有以“儿媳”身份介入的儿子的同性恋人。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传统的父亲表现了其开通和睿智的一面。

他早就看出了他们三人的关系,但是,一方面他固守中国的传统,另一方面,他又不约束儿子的生活方式。导演在巨人、角色塑造和人性挖掘中完成叙事。在电影最后,伟同、赛门和威威依偎在一起目送父母出关,“镜头随着高父的背影,走过一个长长的通道,在出关的尽头,高父缓缓的举起双手”。这个姿势与其说是高父对儿子婚姻的最后投降,不如说是导演李安对中西结合的缴械。导演李安用中国人的眼睛,用一颗宽容的心,来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温情的故事。

二、电影的文学层面的核心是故事,所以文学层面的结构就指故事结构。电影作品的故事结构,会因其自身的艺术规定,而又互不相同的既定存在形态。相应的,它们的叙事速度、节奏、“戏剧性”之强弱,也会有明显差别;它们的时间、空间的设置等也自然不会一样。这样,就形成了戏剧式结构、小说式结构、散文式结构、时空交错式结构、心理结构、纪实结构等类型。

《喜宴》这部影片的情节结构应属于戏剧式结构。因为影片通篇都是以叙事的方式从头到尾地再现了整个故事情节。在影片中,看似平淡无奇的家庭生活描写给人以真实。影片层层铺排,看似每一个动作、语言,其实都是导演埋下的伏笔,在威威怀孕事情败露时,之前所有的矛盾都在此时爆发。所以,有人说:影片前半部分的铺排也许会让人觉得它埋藏的火药引子足够去炸毁一座被囚禁了几千年的封建伦理制度。

所以说,在结构上的叙事和场面的调度无疑都是非常成功的。它使《喜宴》显出一种难得的"举重若轻"的喜剧风格。影片饱含冲突和矛盾,但节奏感清晰自如,无论是盛大的欢宴还是早餐桌上一次小小的争执,李安都能把情绪的收放控制得沉着而有节制。

从整体上看,《喜宴》这部电影并没有采用大场面的描写,整部电影都是采取简单的叙事性结构来描述的,正是这种朴实的描写才能使电影中的人物如此的接近生活,使观众感到真实而又温馨。再看完《喜宴》这部电影后,我最大的感受是“爱情能够超越一切”。在我的意识里,同性相爱是艰辛且不被大众所认同的,然而那些能够不被世俗观念所影响仍坚持相爱的同性恋者则是伟大的。或许在中国的社会和舆论里,同性恋仍被许多 在当今社会,人类已不仅仅是为了传宗接代而生存,存在的更大的意义是得到到心灵的满足,只有爱,才能让人幸福,快乐。所以,我们应该破除一切封建思想的束缚,努力追求自己的未来和幸福。

除此之外,电影中还有四个意味深长的镜头。

1、父母亲初到美国,赛门送上见面礼。刚才还喜笑颜开的父亲,听到赛门说“高伯伯血压高,心脏不好”时立马拉长了脸。这也是中西文化在片中的第一次冲突。西方人说话做事比较直接坦率,中国人则比较含蓄,注重形式。无论什么场合,上来总要说些好话套话,这叫礼尚往来。看来父亲对赛门的开门见山显然极不适应。

2、威威打电话回家,却不停地流泪。远在异国他乡,生活不保障,难免思乡心切。加之伟同母亲把所有珍贵衣服首饰之类的家当毫无保留地赠与她,让她切身感到了父母对子女的殷切希望,自然怀念自己的亲人。做父母的如此体贴照顾,做儿女的反而要瞒天过海,只为自己考虑,不惜以假结婚的形式蒙混过关,想想的确于心不忍。在此恐怕就为威威最后留下孩子的决定埋了伏笔,因为她不想辜负伟同父母的期盼。

3、喜宴上,客人不断要求夫妻二人敬酒,呼喊声此起彼伏,伟同显然快要招架不住了,一脸无奈。席间的外宾则看得一头雾水。李安客串的来宾回头一句:“你正见到五千年性压抑的结果。”无语。看来我们的李大导是非要借自己的口说出这句玩笑话,内敛的他对这种大张旗鼓,破费伤神的大场合很是感冒。或许真的中国人被所谓的伦理道德压抑地太久,需要借这种场合释放激情……不过我的确认为,特别在喜宴上,经常是感性压过了理性,有时是过火了点,该收敛的时候还是要低调。

4、最后父亲走到机场安检处接受检查时,高举双手,何尝不是对这种局面的无奈投降和妥协呢?当然,充满中国风的电影,其结局也是皆大欢喜式的结局虽然有点苦涩,但毕竟大家都做了让步和牺牲,各自得到了理想的结局,为自己,为他人谋得了幸福。

喜宴观后感 篇5

文化,思想,传统,各个的差异。

我对于影片中伟同的父亲会知道他儿子同性恋这件事不意外,但我意外的是他父亲知道的时间。“如果不让他们欺骗我,我怎么会有个孙子”。有时候其实我们真的不是很理解上代人的思想。

看着那个喜宴的一幅幅画面,其实我有那么一刻感觉就是一场闹剧,无论是这场婚宴是由于欺骗还是那乱哄哄的场景。可是有时候我又觉得我们现在失去了很多传统文化里的习俗,似乎忘记了许多。

其实我喜欢那幕,塞门和伟同父亲在夕阳下,父亲给塞门一个算是生日礼物也是一种认可的红包。还有伟同,塞门,威威三个人抱在一起决定一起当宝宝的爸妈的时候。我觉得谎言伤痛过去了。

有关参加喜宴的观后感作文精选 篇6

今天傍晚妈妈带我去喝喜酒。喜宴设在邮政大酒店二楼豪华的大餐厅里。这里人声鼎沸,穿织如梭,浓浓的喜气洋溢着整个大厅,好不热闹!渐渐地宾客已满,主持人拿起话筒致婚礼词。

我坐在最前面一桌,一眼扫过大厅,老的、小的、中年的整个大厅满满的人群,估计有二十多桌吧?我们紧随炮竹声喝白酒、红酒、饮料,服务员熟练地不停地送菜。什么卤鸡、蛋饺、糯米圆子、蹄膀尽是好吃的。

我碗里的菜堆得像小山似的`。圆子送上桌后,新郎、新娘开始向大家敬酒。当新娘向我们敬酒时,我仔细看了看,长得还可以,尖尖的脸,画着浓妆,盘着头发,胸戴红花,苗条的身材,已经换掉了洁白的婚纱,穿上中国式的大红旗袍了。“干杯!干杯!”新郎、新娘由三、四个人簇拥着穿行在人群中,忙个不停。我一边吃菜,一边听一些大人讲着自己的故事,大概是有感而发吧!

一位阿姨说:“我们以前结婚,随便买件红衣服穿上,就在家里摆上几桌,有个十二碗菜,把亲戚请来,吃上一顿,就完了,哪有她们现在这么讲究,进门穿一套,出门又换上一套”接着又听一位大爷说:“我们结婚时真苦啊!买不起新衣服,只能找一件没打补丁的衣服洗干净,穿在身上,做一件粗布衣服给老太婆穿上就接回来了。再买上二斤肉,搞几个小菜,打点酒,聚齐了兄弟姐妹,一桌人吃个便饭,那已经非常不错了,哪像现在这样在豪华的饭店里还请这么多人。”

一声酒令打断了大爷的回忆。“干杯!”大人继续喝酒,我继续吃菜。大家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听着长辈们说着自己结婚时的故事,再看看现在结婚时的场面,简直没法比,再到我们这一代结婚时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喜宴观后感 篇7

《喜宴》,一个热热闹闹的名字,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中间还伴随着一套似乎很和谐很管用的中国式的处世哲学。但是这么一部电影,却看得我从里到外的透心凉。

看起来,这似乎是一组简单、直接而又不可调和的矛盾:儿子是留美白领,父母是传统老人;儿子是gay,父母盼着抱孙子。同性恋,无论在传宗接代的意义上还是这种感情模式本身,都不可能见容于中国传统文化。而中国威力强大的家庭伦理,深入无意识的文化-心理因素,以及对父母那份浓浓的亲情,都成为了儿子的羁绊,他不能摆脱责任,更不能斩断亲情。按照老外的处理方式,这或许可以作为黑格尔式的悲剧——个人自由与亲情责任的冲突,最后至少牺牲掉一方,冲突和解,对立统一,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合题,至于倒霉的那个,也就是悲剧之所以为悲剧的意蕴所在。但是中国的方式不喜欢搞的这么惨烈,大家各退一步,海阔天空:父母包容儿子的性取向,儿子媳妇离婚但留下孩子确保血脉流传。

然而,这真的高明么?

先从“喜宴”说起。

这是一场典型的中国式的宴会,充满了中国特色的喜庆气氛和娱乐手段,也许今天的婚宴未必都是如此,但我并 只是,当导演像一个形式主义者般“让石头成为石头”,当他使这熟悉的生活与我们拉开距离、而又完整地呈现出来,我们才会发现:这是一场何等糟糕的宴会,疯狂,混乱,龌龊,荒诞……连导演李安也忍不住安排一个桥段亲自发表议论:

一外国客人不解地说:“我原以为中国人都是内向的数学天才。”

一中国客人(李安客串)说:“你正见识到五千年性压抑(sexual-repression)的结果。”

一语中的。

性,在中国一直处于尴尬的分裂的两个极端。一方面它作为实际行为被视为肮脏的、丑恶的,因而是避讳的,难以启齿的;另一方面,它在形式上却是无比的光明正大冠冕堂皇,以至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以至于我们理直气壮地三千佳丽妻妾成群。而横亘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正是建立在血缘亲情基础上的儒家伦理。

本文无意深究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不多论证,血缘亲情对于中国文化确实有着奠基性意义。需要注意的是,从这个起点出发如何分裂出两种对待“性”的极端态度。血缘的根本意义绝对不在于兄弟姐妹团结友爱,而在血脉延续、家族繁衍,还是性的作用和意义所在。但仅止步于生物性层面,作为一套伦理体系的地基格调不高说服力也不够,于是由血缘而自然生发的亲情成了更为重要的理论支柱。在这种温情脉脉的情感基础上,又建立起礼法、政治……如此这般。在礼仪的楼阁之上,承担着传宗接代的伟大使命,鄙俗原始的“性”才被理解为一项光辉的事业——作为手段,经由它目的的高尚而获得自身的合法性。又为了与这种高尚相统一,具体的行为、过程的意义则被遮蔽,性成为了一个虚无的概念,一个抽象的空壳。然而,无论怎样拔高、抽象一种形式上的意义,性本身是不能被省略的。天子种地仪式可以自欺欺人地祈求丰收,但谁也不能不做爱就生出孩子。背谬就出现了:性作为繁衍种族的必要手段,是文化的一块基石,但是性活动本身却又与这一文化中的道德准则相冲突。(我们的文化多么有趣!)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分裂:作为工具的性在礼教的粉饰和抽象中被抬高,而房中之术、床帏秘事则要压抑和避讳;性活动本身成了对目的有害的副作用,两个人的愉悦成了为一个没来的人而辛苦。更可怕的是,当这套伦理不能再靠一个假设的情感来维系,就意味着从本我到超我的阶梯全部被抽空,礼教成为一个僵化的空中楼阁,从自然情感出发的体系反而与自然情感对立。这时,如果你再想追溯仁义礼智的根基,或许竟然直接跌落到本我的世界——没有温情和人性,完全是赤裸裸的动物性。

五千年的性压抑,多么辛苦,多么不易,可能只有喜宴是最好的释放了。宾客们可以起哄、灌酒、揩油,新人则被要求表演意味丰富的小游戏,在喜庆气氛的掩护下,谁也不用承担道德败坏的责任,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应当。然而,不用精神分析都能看得出来,这些行为的目的绝不在于营造喜庆,而是使性在这样的场合中,成为可以被谈论的东西,可以被娱乐的东西,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分享的东西。这种分享又不是把性当作正常、必要、健康、美好的东西来分享,而是把某种平时因龌龊而避讳的东西在这一特殊场合揭露出来,供大家宣泄和戏谑。(正如我们传统中对性的避讳也不是由于尊重个体的隐私,不是把性的私密作为道德的合法地位,而是恰恰是由于性在道德上的卑下地位。)在喜宴上,泛滥着人们的压抑的libido,欺负伴娘的传统无非是小规模的性欲放纵,而闹洞房的压轴大戏则充斥着欲望的变态演出,客人们不知羞耻地张扬着自己的窥私癖,而新人则自愿不自愿地充当暴露狂,一场当众的情趣游戏,而谁也看不到自己的丑陋——禁止即引诱,越禁止越引诱,得到才越刺激越满足,过度压抑的欲望在难得的婚礼机会上、借助扭曲的游戏形式宣泄出来,就像经过高压水枪的小孔喷射而出,或许这种刺激竟也不比今天的开放来得逊色?难怪人们千百年来乐此不疲。

接着上面的论点:性只有在传宗接代的意义上才获得它的合法性甚至高尚性。来看看父亲这个形象。

可以说,在电影前面大半,父亲不过是一个传统的老人。抱孙子的愿望竟可以使他从鬼门关上挣扎回来,开头的这一笔似乎暗示出传宗接代在他心中非同寻常的分量。但总的来说,他与各个影视文学作品中的老人没有太多不同,因而,他的传统思想,他的业余爱好(书法),他在妻儿面前的绝对权威,他的虚荣爱面子,他抱孙子的强烈渴望——他身上的一切特质都是我们有些不喜欢但又绝对可以理解接受的,就像我们身边的老人;以至于我们真的相信,以这个老头顽固的思想、急躁的脾气和脆弱的身体,儿子若坦白自己的性取向,无异于间接弑父——足够他一气归西。

电影中多次出现父亲半躺在椅子上小憩的情景:老朽的躯体,僵硬的表情,似乎随时会断掉的呼吸,让人厌恶;然而就是这个腐朽陈旧的思想同肉体,却又时时营造着压抑的气场,让人恐惧。有一场戏儿子看到睡着的父亲,忍不住去探了探他的鼻息,这一刻,他或许真的希望父亲死去,这是他潜意识中的弑父的邪念,是他对沉闷的传统的反叛。父亲睡觉是一个意味深长的隐喻,那是一个让人尊敬而又反感,让人想摆脱而又欲罢不能的传统,一套已经老化、腐朽而又顽强发挥着压抑和震慑作用的观念,那是深入我们血脉的文化心理和集体无意识。

于是我们真的相信了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就是这样一个象征,我们也许会责怪他固守着传统观念而不顾儿子个人的幸福,但是我们又可以理解和包容他,这样下去故事就成了老套的伦理片——两代人双方都没有错,却都过得如此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