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观后感(优秀5篇)》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长津湖观后感(优秀5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长津湖的观后感 篇1
昨晚观看了《长津湖》这部战争史诗般的影片,感触颇深。这场规模宏大的战役真实、客观的再现了当年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战争史实。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这场出征对新中国来说是首次出境作战,但却并非是中国人第一次入朝作战。纵观中国历史,能够基本实现统一的朝代大都会在朝鲜半岛打一仗,但这一次的出境作战却那么地特殊,不论是毛泽东还是任何中国领导人事前大概都不会想到,新中国刚刚建立便要经受如此严峻的考验。当时的中国军队从未有出境作战的经验,更遑论需要面对的对手是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这几乎意味着要同大半个世界进行战斗!即便如此,中国人民志愿军还是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出发了,虽然在当时人的眼中,这歌声更带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
长津湖发源于长津江,是朝鲜北部最大的人工蓄水湖。在这里作战的志愿军第九兵团是一支拥有超强战斗力的部队,却在战役准备阶段就遭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后勤混乱。从战役准备阶段,到入朝作战都可以说极不充分。
在极限严寒对于他们的对手——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来说同样印象深刻,书中引用的美军士兵回忆录形容道:“我们所到之处,冰天雪地,平均气温在零下20多华氏度。尽管有御寒的大衣,可是仍然挡不住刺骨的寒风。直到今天,每当我回忆韩战,总是想到那寒风刺骨的冬天。”但美军毕竟是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军队,当志愿军连吃个土豆都必须用腋窝暖化之后一层层地硬啃之时,美军却可以在感恩节肆意地吃火鸡大餐。这样后勤上的巨大差距换了其他任何一支军队来恐怕都会绝望。
哲学家萨特曾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由此可知,信仰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一旦怀抱信仰,相信未来,就会无所畏惧,创造奇迹。因此,拥有坚强信仰的志愿军创造了在几乎没有补给、严格进行隐蔽伪装的情况下,在极寒的严酷境地中,连续行军10天、平均日行军30公里的伟大奇迹。只有这样的军队,才能在后来更为惨烈的战斗中让世界震惊!
实际上,对这场战斗而言,穷究战争的胜负已毫无必要,不论是志愿军在极端劣势的条件下击退美军还是美军陆战1师进行了一场成功地“敦刻尔克大撤退”,这都已经成为了过去,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双方军队因为坚定的信仰而表现出的钢铁般的意志。
唯有坚定的信仰,才能撑起民族的脊梁!
长津湖观后感 篇2
国庆长假期间上映了一部抗日战争题材的电影《长津湖》。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故事发生在1950年10月,美军攻打朝鲜,我国战士跨过鸭绿江,由此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了。《长津湖中》的每个角色都是平凡人,但是他们都有着一颗伟大的心。杨根思的部队先后多次打击敌人,最后阵地上只剩他一个人时,他夹起炸药包,冲向了敌军。他带着“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信念,跟敌人同归于尽了。毛岸英为了抢一张地图被美军***炸死了。“雷公”开车把标识弹运走,为了不让更多人伤亡,自己葬身在敌人的炮火中……影片最后一个画面直击人心。志愿军战士在“死鹰岭”上阻击美军,他们一个个手持钢枪,俯卧在零下40度的雪地里,变成了一个个永不倾倒的“冰雕”。
毛主席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只有懂得反抗,才能免受其他国家侵略。如果没有这些先辈的坚守和付出,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安稳生活。我们要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盛世,努力学习,艰苦奋斗,成长为国之栋梁。
《长津湖》观后感心得感悟 篇3
长津湖战役充分地体现了为了维护民族的尊严,为了维护新中国的安全,中华儿女的那种决死作战的精神。这种决死作战的精神,至今还令众人敬仰,所以应该有这样一部艺术作品来反映它,特别是用银幕的方式来反映它。
先烈们是这个时代最应该追的“星”,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至今流淌在中国人民的血液中
长津湖观后感 篇4
今天我和妈妈共同观看了《长津湖》这部战争历史影片,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当年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艰难和困苦。
雪地里埋伏,死伤惨重,血肉模糊,尸体被炸的满天飞,就这样他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惨烈的战斗,无数的无名英雄倒下了。在那么条件恶劣的情况下,吃着冷冰冰坚硬的熟土豆,穿着薄薄的破棉衣,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我们的战士也毫不畏惧。再看看那些美国大兵他们还喝咖啡、吃肉、吃罐头、吃巧克力,穿着很保暖的衣服,用着先进的武器对付我们的战士,就这样他们狂妄计划着要铲除我们,万万没有想到我们的战士是那么的勇敢、强大、战无不胜。
我们的战士凭着惊人的执着精神,以及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勇于斗争的奋斗精神,让美国大兵斗志全无,他们也佩服我们的战斗力,还向我们的战士敬礼,这更证明了我们的战斗精神是多么的伟大。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我们胜利了。
长津湖电影观后感 篇5
《长津湖》在预售期间就已经成为了观众期待不已的潜力爆款,这部电影上线之后也确实拿出了令大部分影迷满意的水平,不仅票房井喷,口碑成绩更是国庆档中表现最出色的一部,个人认为《长津湖》惹人落泪的点其实不是硬煽情,
影片节奏还挺快的,特别是进入战斗部分之后,一场战斗结束,你还没来得及哭,战士们已经进入下一个阶段了,因为影片没有预备时间给观众流泪,所以观影中,我只感到震撼、憋屈、以及联与当今现实对照的感慨。
片中,因为没有制空权,我们还没奔赴前线的战士被敌机当成赌注一样玩闹扫射。不满十九岁的小山和一群战友的命,竟然只值十美元;因为没有制空权,我们甚至连中心指挥所都被敌机炸掉,将军躲防空洞,领袖的骨肉被烧死;因为没有制空权,补给线被炸断,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我军战士们只能挨冻,吃着把牙都给崩掉的冻土豆,看敌军过感恩节。
观影过程中,其实有点生气,坐我后面的一对情侣一直在笑,战斗场面在笑,牺牲场面也在笑,一直反复【装备也太原始了吧】,是啊,当年他们就是靠着你们嘴里的【原始得好笑的装备】打下了这场立国之战,让你们能坐在电影院大厅里笑。
我不是军迷,对那段历史知道得也有限,仅仅从父辈零星几句“一口炒面一口雪”窥探到几分,不过电影里倒是展现得还不错,胡军的头盔看着有些怪,像缴获来的日式钢盔?还有一些装备,我无法说出大概,可也能感受到是万国造,所以雷公在缴获到那门炮筒的时候,才会摸着人家炮筒的光滑内壁艳羡地感叹“乖乖”吧。
这就让我不禁想起之前看过志愿军老战士回连队参观的新闻,年轻的战士带老人参观装备,老人第一句先是问,“这个口径都是一样的吧?”年轻战士说“对,都是5.8。”老人又被扶去参观装甲车,在车上问“这有好大功力?”得到回答以后,老人捂了一下眼睛,而后神色如常。
老人在后面采访里说,他想如果当年有这样好的装备,他的战友们不会那么早离开,他想哭,可这里是连队,不能把军人的精神丢了,于是他只是捂了一下眼睛,自己调整了过来。
而观影中的我,没有这样的精神,我捂着眼睛哭泣。
电影中的我们没有制空权,只能咬着牙屈辱着,而现实中,珠海这两天正如火如荼开着航展。咱们不仅有飞机了,更有尖端硬货了。
我为电影中的他们感到憋屈,气愤,但也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一份憋屈难受,仅仅只存在于电影之中”流泪。
这或许就是这部电影的意义,因为期待这部电影很久而又\\错过点映,于是我早早就买了今天十点的票,但没想到人还挺多,进场时还惊讶了一会儿。除去那对烦人的情侣,坐我身边的是一对老夫妻,老爷爷在影院灯光暗下之前,手机里还放着烈士纪念日活动的央视直播。
电影里,牺牲的人说“不要把我一个人留在这里”,现实中,9月3号我们第八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家。这种光影与现实的交织,复杂的感慨才是让我流泪的理由。毕竟,纪念英雄的最好方式就是,英雄辈出。
当电影结束,黑底白字的致敬标语伴随韩磊老师的歌声出现;
当我走出影院,看着商场廊外装饰的国旗,今天,正好是烈日纪念日,看到这部长津湖,是我的荣幸。
幸福,并感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