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关于讲道德有品行发言稿(通用14篇)》
教师关于讲道德有品行发言稿(通用13篇)
教师关于讲道德有品行发言稿 篇1
1.教师应真诚的接受学习,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行
人的道德品行是经过教育和学习才能形成的,教师要有良好的品质,首先必须努力、认真地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时刻牢记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教师所担负的神圣使命,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保护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依法从教,时时严格要求自己。要学“八荣”、记“八耻”,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完善的道德观,现代的教育观。为树立起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提供思想保障。
2.经受考验,不断纯洁自己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各种思想相互激荡,社会上一些封建的、资本主义的旧道德又沉渣泛起,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主义和淫秽的文化,时刻考验着清苦的教师,对教师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产生强烈的冲击。
一些意志薄弱者就是因为经受不住诱惑而自甘堕落,“不思进取、贪图享受、骄奢淫秽”的思想也日渐滋长起来。因此,在这样复杂的现实面前,教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行,就必须增强批判思维的能力,分清正邪,明辨是非,自觉抵制封建的资产阶级道德意识的侵蚀,不断净化自己的灵魂。
要牢固的树立起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辛勤劳动为荣;要牢固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完善自己的情操,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不断地纯洁自己,把握好道德观,经受住各种各样的考验。坚守高尚的情操,发扬无私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廉洁从教。
3.深刻反省,勇于自我批评
反省是一面莹澈的镜子,它可以照见心灵上的污点。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就必须对自己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无情地解剖自己。效仿古之圣人“日三省吾身”,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深刻的反思,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认识。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行反思,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在道德修养中,不断接受真善美的思想,剔除假丑恶的东西,不断的自我净化。使自己的道德素质得到不断的升华,真正使自己在思想道德上达到为人师表的标准。
4.用模范的事迹激励自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我们时代人格的化身。在他们身上体现出崇高的道德价值,给人们以鼓舞、以教育。人民公仆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把人民的利益时刻牢记在心中,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切实有效地落实到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中去,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风口浪尖扑激流的抗洪英雄那种团结奋战、无私无畏、舍己为人的精神;抗击“非典”中,白衣天使的那种在生与死的考验下,不怕牺牲的可歌可泣,催人泪下的精神风貌,奏出了时代的主旋律。他们那种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崇高人格是激励我们永远上进的精神支柱。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汲取营养,充实自己,鞭策自己不断进步。
5.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投身到教育实践中去,刻苦磨练自己
在现代教育中,中小学生既是教学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人,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在教学实践中,人们往往忽视学生正在成长的特点,要求学生十全十美,对学生求全责备。把学生作为发展的人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并且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转变观念,彻底摈弃“唯师独尊”的道德观念,创造民主平等的条件和气氛,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采用民主的教育方法,把教学过程建立在师生合作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使学生得到和谐的全面发展。
由于遗传和后天环境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别总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教师要以平等的精神对待学生,决不能因为差别的存在而厚此薄彼,对调皮、成绩差的学生歧视、放任自流,教学方法粗暴,嘲笑、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压抑了学生的个性的发展,损害了人民教师的现象。
教师在自己的道德修养中要热爱学生,这是达到民主和谐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处处关心学生,鼓励学生,对学生充满信心,循循善诱,不指责、不呵斥、不急噪。要有信心和耐心,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彼此之间以诚相见,互相推心置腹。教学中创设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的发展。教师也从中完善了自身的道德修养。
无德很难为师,教师这个崇高而神圣的职业对我们的品行风范提出了最为严格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加强自身修养,更新教学观念,走进新课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给学生以关爱。在平时行为中时刻注意自己,反省自己,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树师表、正师风、铸师魂、扬师德,爱岗敬业,依法从教,做一名新时期品德高尚的老师。真正做到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以高尚的道德品行去从事教育活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好书。在教坛中恪尽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时代主旋律。
教师关于讲道德有品行发言稿 篇2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以学促做、知行合一,做合格共产党员,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着眼点,也是树立党员先锋形象的落脚点。
“人无学,则不明理;人之有学,则有力。”学习党章党规,重在明确合格党员标尺、树立党员行为规范,弄清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学习系列重要讲话,重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这是增强党性修养、践行宗旨观念、涵养道德品格的基本要求。
“学”的目的是为了“做”,“学”得怎样要靠“做”来体现、通过“做”来检验。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必须抓住“做”这个关键,将所“学”付诸行动,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用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立好标尺、守住底线,坚持一切按规矩做人做事,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本色的重要保证,是党性修养和党员意识的直接体现,也是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发展环境的关键因素。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做合格共产党员,就是要对照党章党规和系列重要讲话要求,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读正书、树正念、守正规、立正人、用正权、扬正气、聚正能、走正道,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努力做到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西藏是边疆民族地区,是反分裂斗争的第一线、主战场,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长期并存,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特殊的区情,使得西藏“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要求更高,标准更严。做好“六种人”,无疑是检验我区学习成果是否落到实处、党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尺。
强信念、做思想上的明白人。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矢志不渝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自觉践行者;讲规矩、做政治上的忠诚人。坚定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在维护祖国统一、开展反分裂斗争这一重大原则问题上,始终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守节操、做纪律上的干净人。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廉洁自律,不触法律的高压线、不越纪律的红线、守住廉洁的底线;践宗旨、做为民的贴心人。视群众为家人、视民生为家事,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走近群众,工作上服务群众;甘奉献、做工作上的担当人。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努力做到“三有四不怕”,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勤奋工作、干事创业,对党中央和区党委的决策部署坚决贯彻执行,在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中当先锋、做模范;重品行、做生活上的正派人。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和生活方式,重家教、立家规、正家风,始终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坚持把以学促做、知行合一贯穿全过程,既“学”得深入透彻,更“做“得扎实合格,真正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确保不走过场、取得实效,为推进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西藏篇章提供坚强保证、注入强大动力。
教师关于讲道德有品行发言稿 篇3
⑴献身教育,甘为人梯
献身教育,甘为人梯,是人民教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祖国的高尚道德境界的具体的表现。它是履行师德要求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这是说,只有首先具备这一道德感情的信念,才能做到自觉履行其他师德规范,为人民教育事业尽责尽力。
教师的工作是十分辛苦的。大多数教师在工作上不计地位,不计名誉,不计报酬,不计时间,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长年累月默默辛勤耕耘,为培养下一代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因为如此,人民教师受到社会普遍尊敬和赞扬。人们把教师比喻为用知识雨露浇灌幼苗并使之茁壮成长的“园丁”; 比做吐尽最后一口洁白明净的纤丝,一心一意为人类谋幸福的“春蚕”;还比做将全部心血化为火焰,照亮了青少年心灵的“红烛”。如果说科学、技术事业及其他事业需要有人梯,那么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就是这部人梯的最初几级;人们常常赞美大厦的高大、壮观、但却忽略了根基,没有大厦的根基,大厦就会倒塌,而且根本不会有大厦。这“园丁”、“春蚕”、“红烛”、“根基”、“人梯”,就是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教师把自己的青春毫无保留地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这种热爱教育事业,以献身教育为乐、甘为人梯的精神,正是高尚师德情感的表现。
⑵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我国古代早有“师表”的提法。所谓“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效法的表率。孔子作为教师,能被后世誉为“万世师表”,绝非偶然,他最早倡导以身作则,提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而最可贵的是身体力行。孔子从事教育的一生,也正是“以身立教”的一生。他热爱教育,倡导教师要有良好的举止、语言的修养,也很重视教育有道,鼓励有方,任使得法。正因为如此,孔子受到他的学生的爱戴和尊敬,也受到后世教育工作者的敬仰。
学生除了向书本学习之外,主要是向教师学习。在儿童、少年的心目中,教师言行就是道德标准,教师是智慧的象征、高尚人格的化身。所以说教师的榜样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着学生。学生的模仿和可塑性都很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道德面貌在道德教育中的力量是巨大的,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学生的眼睛是“录相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装在“电子计算机”,然后指导他们的行动。所以要塑造下一代的心灵,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确实成为学生的表率。
率先垂范是为人师表的重要表现。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人民教师应该表里如一,言传身教。如果教师言行不一,说得漂亮,做得很差,这样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没有威信的,而且会对他们心灵产生极坏的影响。每个优秀的人民教师应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在政治觉悟、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楷模。南京市特级教师斯霞说得好,“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要使学生遵守纪律,热爱集体,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教师首先要身体力行。”每位人民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这是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要求。
⑶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调整教师与学生相互关系的师道规范。师生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关系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因此,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的天职。何谓爱呢?所谓爱是人的一种伟大感情,是主体之间诚挚而亲密的感情联系。教师尊重和信任学生,需要诉诸理智和感情,这种理智感情的联系,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尊重是热爱的根据,热爱是尊重的表现;没有尊重便没有热爱,没有热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尊重。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热爱学生,是教师在一种道德责任感的驱使下对学生发自内心的诚挚的亲密感情,它也是一种社会的感情。这种感情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对未来所表示的关注和寄托。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孤立地看,是师生之间的爱,其实这种热爱,是教师对祖国对人民对共产主义事业的爱的具体表现。责任感和良心,促使教师体验到自己是社会利益的代表者,是受社会的委托,关怀着下一代的成长,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的设计标准,能履行社会职能的人。只有在这种责任感的驱使下,教师对学生的感情才是发自内心的和诚挚的。爱的感情是某种需要特别满足时所产生的内心积极体验。学生都有对爱的本能要求,希望得到教师、家长及社会的热爱;当教师满足了他们的这种需要时,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有利于成才。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一种不断变化的感情,同时也是一种不断深入的活动。
热爱学生并不是对学生溺爱、迁就和放纵,而是要从各方面严格要求学生,热爱与严格要求是并行不悖的。俗语说,“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这些话是很有道理的。但是,严格并不等于惩罚,教师对学生要严慈相济,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使学生对自己敬而爱之,而不是敬而远之。诲人不倦,就是教育学生要特别耐心,全心全意培养他们,希望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甘当一辈子人梯,使学生真正成才,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热爱学生,还要坚持正面教育,要始终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尊重学生人格,切勿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当然,坚持正面教育并非迁就落后,姑息错误,而是要向学生提出高标准、严要求。热爱学生,更要做到对所有学生不分彼此,不分厚薄,不另眼看待。孔子有句名言,叫做“有教无类”,意思就是说,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歧视。好的学生要教育要爱护,差的学生同样要教育要爱护,绝不能分高低贵贱、远近亲疏。对于差生,不但不能嫌弃和歧视,反而更应倍加爱护,对他们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实践说明,差生是可以教育好的。
⑷精通业务,学而不厌
严谨治学、精益求精是处理教师与教学劳动关系中的教师道德规范。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把人类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因而勤奋学习,精通业务,掌握教学规律,是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决不单纯是个业务问题,而是个社会道德责任问题。所以,千百年来,一直把精通业务的要求看作是师德的主要内容之一。“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不能解,则非师也”。
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古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又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故曰教学相长也。”这些都是颇有道理的。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因此每个人民教师都必须勤奋学习,精通本行业务,要有学而不厌的进取精神。
人民教师不仅应当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精通所授课程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应当懂得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以及社会学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教学规律,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坚持边教边学,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加厚基础,做到精通一门学科,又研究相邻学科,使自己具有广博精深的学问和较高的文化素养,能胜任其本职工作。尤其是我们正处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新知识新成果不断增加,每个教师要勇于进取,勇于攀登,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不断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另外,精通业务,严谨治学,还要求教师提高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表达技巧等,以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学而不厌还包括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这是人民教师的又一美德。唐代思想家韩愈在《师说》中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如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就是鼓励教师要博采众长,包括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从总的方面来看,教师的知识和才能当然要高于学生,但是在某一点或某个问题上,学生有独到见解,甚至比老师高明,这也是正常现象。遇此情况,教师应虚心向自己的学生学习,以彼之长补己之短,这是高尚师德的又一体现。
⑸互相学习,团结协作
一般说来,教师的工作既较多地表现为个人的劳动,但同时又是一种集体的活动。整个教育过程既凝结着个人劳动的智慧,又反映了整体劳动的力量。教师工作的这一特点要求每个教师既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要发挥互相学习、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即同一学科教师之间,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班主任与班主任之间,新旧老师之间,教师与其他教辅人员之间的关系等等。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发挥教师的和集体力量,应该提倡在教师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学习的良好道德风气,同一学科的教师,可能毕业于不同的学校,教学时间有长有短,教学方法各有不同;他们的思想觉悟、道德修养、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也有高有低,有强有弱,这是正常现象。同事之间有实际差别,这是客观存在。特别是同一学科的教师,要从教好学生这一共同目标出发,不要拆台,互不服气,要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共同提高。同事之间真诚相待。
在教师之间还要提倡:有教学资料,公之于众,大家使用,不搞资料保密;有教学经验,及时交流,切磋琢磨,不搞知识私有;有意见分歧,展开讨论,共同探讨,不要互相攻击。在新老教师之间要提倡: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互尊互敬,不搞文人相轻。一般说来,老教师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情操高尚,青年教师要向老年教师虚心求教,认真学习,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朝气蓬勃、敢冲敢闯、上进心强,老教师也要学习青年教师的这些长处,对他们要关怀爱护,精心培养,切勿求全责备,埋没人才。
同样,在教育过程中,搞好教师与领导、工人、干部、教辅人员之间的关系,也是极为重要的。在教师与领导之间要提倡:教师应尊重领导,服从领导;领导应尊重、信任和依靠教师,不要互相瞧不起,互相攻击。在教师与工人、干部、教辅人员之间要提倡:教师应尊重工人、干部、教辅人员的劳动,尊重他们的人格,学校职工要尊敬教师,以教学为中心搞好本职工作,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方便的条件。总之,教师与职工之间应加强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团结,形成“团结协作,勉励共进”的校风。
互相学习,团结协作,搞好教师同各方面的人际关系,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对贯彻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对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昌盛,对于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都具有极大的意义,广大人民教师一定要奋发向上,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带头人。
教师关于讲道德有品行发言稿篇4
《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颁布以来,我深深地反思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教师: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引路人。这句话把教师教书育人的天职说得淋漓尽致,毕竟教师是莘莘学子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更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文化品位和自我修养的体现!通过对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的学习与领悟,受益匪浅,现谈谈体会。
一、爱岗敬业、关爱学生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爱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在我们心中要有每一个学生,爱每一个学生,这种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它兼具有父亲式的严格,母亲式温柔,朋友式的平等,是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然流露出的对学生的关心和期望。要特别注意与学生心灵的沟通,重视感情上的熏陶,建立师生交流的情感纽带,创造爱的环境,把握爱的分寸,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摆脱困境,完善自我。杜甫有诗句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与其说的是春雨滋润万物的特点,不如说是教师的感情特点。
二、加强师德建设,提升自身素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由此可知,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成长以及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在教育价值。在“校园情感场”这个特定的情境中,教师的举手投足均能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教学中依赖的是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气氛以及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起表率作用的言行举止。为此,教师必须做到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热爱学生、理解学生、善待学生等,只有这样,才能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
三、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和教育别人。”难以想象,素质低下的教师能培养优秀的学生,为此,我们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更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完善能力结构,强化教育教学水平,发展自己的教学艺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教师只有读那些能唤醒灵魂、令人感动、发人深省、让人精神沉醉的书籍,才能真正与自己的思想相碰撞,相融通,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总之,《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的颁布实施,要求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从而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教师关于讲道德有品行发言稿 篇5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中央明确要求广大党员要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其中专门提出“讲道德、有品行”,这既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建党的重要要求,也是现实的迫切需要,是全面从严治党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要真正落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就必须强调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行。
(一)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着道德败坏、个人品德堕落的问题。从20xx年底至20xx年,中纪委网站公布的不同级别的落马官员中,有近20%存在不正当男女关系,腐败的领导干部中60%以上与找“三陪”“包二奶”有关,许多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行出现了不少问题。作为党员干部,本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较好的党性修养,更应该躬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社会道德的积极健康发展,然而,某些官员却肆意践踏着社会道德底线,反其道而行。比如,有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的省部级高官、有接二连三的不雅视频曝光的官员、有嫖宿幼女的官员、有集体嫖娼的官员、有搞权色交易的官员等等,贪和色成了某些官员的爱好和追求。这些生活作风不检点、生活情趣不健康、寡廉鲜耻的道德失范行为,不但严重丑化了官员的整体形象,而且降低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也影响了党的威信。
党员干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骨干力量,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是领导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的带头人。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始终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决定了,他们不应该如此不检点,不应该如此没操守,不应该如此突破道德底线,可是这些官员似乎在试着挑战社会道德的底线。官员的道德丢到哪里去了呢?人们对官员道德打上了一个沉重的问号。官员的道德问题,就这样沉甸甸地摆在我们面前。着力解决一些党员道德行为不端正的问题,也就成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解决的五个现实问题之一。
(二)党员干部道德修养的社会作用。什么是道德?道德是社会的良心,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是判断人们行为正确与否的基本准则。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德行天下则社会健康,道德不彰则社会混乱。自古以来,“官德毁,民德降”“官德不彰,民心不聚”“官风不正,民风难好”,可见官德影响民德,官风决定民风,官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导向。
我党历来重视加强党员干部道德修养,道德素质要求已成为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毛泽东早在《纪念白求恩》中,就向全党提出了“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的道德要求。党员干部讲道德,就是要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方面做道德的楷模和道德的维护者。政府是抽象的,干部是具体的。党员干部的德行好坏,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直接影响着其他人群的道德水准乃至整个社会的风气。党员干部的道德水平,不仅显示了社会道德建设的主题,而且是影响社会道德建设成效的关键因素。只有党员干部在“立德”方面为世垂范,社会的公德和文明水平才能够提高。
良好的品德修养是领导干部立身做人、立志做事、立德为官必备的基本修养,是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重要保证。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应该懂得其道德水准的高低、修养品行的好坏,是衡量共产党员是否保持先进性的标准之一,也是共产党员区别于普通群众的重要尺度之一。曾指出,为“官”者必须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时刻注意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在道德修养方面成为民众的表率。因此,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做到慎独慎微,勤于自省,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必须严格按照共产党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行事,把加强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境界作为自己终身的课题来做好,努力使自己成为德可为师、行可为范的道德楷模。
(三)加强修养,做有品行的合格党员。党员干部强化道德修养,端正道德行为,要从思想认识上出发、日常生活中历练、学习工作中提升。
让有理想成为自己最坚定的品行。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有牢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仰;要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坚持把崇高的理想信念与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崇德修身和做好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只有这样,才能拥有政治底蕴、拥有精神力量、拥有人格品位,才能践行党的宗旨,忠诚履职,积极工作,更好地把人民和历史赋予的重任担当起来。
让讲道德成为自己最珍贵的品行。道德的感召就如同太阳,给人温暖也给人光亮。作为党员干部,端正道德行为,一是要守住道德的底线。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不断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在单位做一名好干部,在社会做一名好公民,在家庭做一名好成员;始终做到不仁之事不做、不正之风不沾、不法之事不干,人前人后一个样、八小时内外一个样、有没有监督一个样。二是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文化素养,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对个人爱好要爱之有度、好之有道,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成就自己的多彩人生。
让讲廉洁成为自己最刚正的品行。清正廉洁是一种道德行为,也是一种道德觉悟。党员干部要把《准则》提出的“四个必须、八条规范”作为一种思想境界来提升,把《条例》要求的廉洁纪律铭记于心中、运用于行动、落实到工作。要守住廉洁的防线,管住自己的欲望,管好自己的家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特别是在小事小节中,不放松思想、不放任自己、不放纵家人、不放肆行为,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要恪守诚实做人、清白为官的道德信条,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浩然正气,当标杆、做模范,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让有担当成为自己最感人的品行。敬重工作、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精神是为政之德的核心内容,也是一种不辱使命的精神气概。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中,党员干部要认清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基于自己的良知、信念、觉悟,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大潮中,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真正把百姓疾苦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把党的事业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做到问题面前不回避、困难面前不推脱、挑战面前不畏惧,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自觉自愿地履行责任,以勇于担当的精神赢得群众信任、赢得事业成就。
教师关于讲道德有品行发言稿 篇6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调整教师与学生相互关系的师道规范。师生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关系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因此,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的天职。何谓爱呢?所谓爱是人的一种伟大感情,是主体之间诚挚而亲密的感情联系。教师尊重和信任学生,需要诉诸理智和感情,这种理智感情的联系,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尊重是热爱的根据,热爱是尊重的表现;没有尊重便没有热爱,没有热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尊重。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热爱学生,是教师在一种道德责任感的驱使下对学生发自内心的诚挚的亲密感情,它也是一种社会的感情。这种感情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对未来所表示的关注和寄托。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孤立地看,是师生之间的爱,其实这种热爱,是教师对祖国对人民对共产主义事业的爱的具体表现。责任感和良心,促使教师体验到自己是社会利益的代表者,是受社会的委托,关怀着下一代的成长,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的设计标准,能履行社会职能的人。只有在这种责任感的驱使下,教师对学生的感情才是发自内心的和诚挚的。爱的感情是某种需要特别满足时所产生的内心积极体验。学生都有对爱的本能要求,希望得到教师、家长及社会的热爱;当教师满足了他们的这种需要时,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有利于成才。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一种不断变化的感情,同时也是一种不断深入的活动。
热爱学生并不是对学生溺爱、迁就和放纵,而是要从各方面严格要求学生,热爱与严格要求是并行不悖的。俗语说,“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这些话是很有道理的。但是,严格并不等于惩罚,教师对学生要严慈相济,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使学生对自己敬而爱之,而不是敬而远之。诲人不倦,就是教育学生要特别耐心,全心全意培养他们,希望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甘当一辈子人梯,使学生真正成才,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热爱学生,还要坚持正面教育,要始终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尊重学生人格,切勿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当然,坚持正面教育并非迁就落后,姑息错误,而是要向学生提出高标准、严要求。热爱学生,更要做到对所有学生不分彼此,不分厚薄,不另眼看待。孔子有句名言,叫做“有教无类”,意思就是说,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歧视。好的学生要教育要爱护,差的学生同样要教育要爱护,绝不能分高低贵贱、远近亲疏。对于差生,不但不能嫌弃和歧视,反而更应倍加爱护,对他们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实践说明,差生是可以教育好的。
教师关于讲道德有品行发言稿 篇7
我国古代早有“师表”的提法。所谓“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效法的表率。孔子作为教师,能被后世誉为“万世师表”,绝非偶然,他最早倡导以身作则,提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而最可贵的是身体力行。孔子从事教育的一生,也正是“以身立教”的一生。他热爱教育,倡导教师要有良好的举止、语言的修养,也很重视教育有道,鼓励有方,任使得法。正因为如此,孔子受到他的学生的爱戴和尊敬,也受到后世教育工作者的敬仰。
学生除了向书本学习之外,主要是向教师学习。在儿童、少年的心目中,教师言行就是道德标准,教师是智慧的象征、高尚人格的化身。所以说教师的榜样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着学生。学生的模仿和可塑性都很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道德面貌在道德教育中的力量是巨大的,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学生的眼睛是“录相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装在“电子计算机”,然后指导他们的行动。所以要塑造下一代的心灵,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确实成为学生的表率。
率先垂范是为人师表的重要表现。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人民教师应该表里如一,言传身教。如果教师言行不一,说得漂亮,做得很差,这样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没有威信的,而且会对他们心灵产生极坏的影响。每个优秀的人民教师应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在政治觉悟、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楷模。南京市特级教师斯霞说得好,“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要使学生遵守纪律,热爱集体,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教师首先要身体力行。”每位人民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这是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要求。
教师关于讲道德有品行发言稿 篇8
献身教育,甘为人梯,是人民教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祖国的高尚道德境界的具体的表现。它是履行师德要求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这是说,只有首先具备这一道德感情的信念,才能做到自觉履行其他师德规范,为人民教育事业尽责尽力。
教师的工作是十分辛苦的。大多数教师在工作上不计地位,不计名誉,不计报酬,不计时间,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长年累月默默辛勤耕耘,为培养下一代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因为如此,人民教师受到社会普遍尊敬和赞扬。人们把教师比喻为用知识雨露浇灌幼苗并使之茁壮成长的“园丁”; 比做吐尽最后一口洁白明净的纤丝,一心一意为人类谋幸福的“春蚕”;还比做将全部心血化为火焰,照亮了青少年心灵的“红烛”。如果说科学、技术事业及其他事业需要有人梯,那么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就是这部人梯的最初几级;人们常常赞美大厦的高大、壮观、但却忽略了根基,没有大厦的根基,大厦就会倒塌,而且根本不会有大厦。这“园丁”、“春蚕”、“红烛”、“根基”、“人梯”,就是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教师把自己的青春毫无保留地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这种热爱教育事业,以献身教育为乐、甘为人梯的精神,正是高尚师德情感的表现。
教师关于讲道德有品行发言稿 篇9
一般说来,教师的工作既较多地表现为个人的劳动,但同时又是一种集体的活动。整个教育过程既凝结着个人劳动的智慧,又反映了整体劳动的力量。教师工作的这一特点要求每个教师既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要发挥互相学习、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即同一学科教师之间,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班主任与班主任之间,新旧老师之间,教师与其他教辅人员之间的关系等等。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发挥教师的和集体力量,应该提倡在教师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学习的良好道德风气,同一学科的教师,可能毕业于不同的学校,教学时间有长有短,教学方法各有不同;他们的思想觉悟、道德修养、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也有高有低,有强有弱,这是正常现象。同事之间有实际差别,这是客观存在。特别是同一学科的教师,要从教好学生这一共同目标出发,不要拆台,互不服气,要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共同提高。同事之间真诚相待。
在教师之间还要提倡:有教学资料,公之于众,大家使用,不搞资料保密;有教学经验,及时交流,切磋琢磨,不搞知识私有;有意见分歧,展开讨论,共同探讨,不要互相攻击。在新老教师之间要提倡: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互尊互敬,不搞文人相轻。一般说来,老教师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情操高尚,青年教师要向老年教师虚心求教,认真学习,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朝气蓬勃、敢冲敢闯、上进心强,老教师也要学习青年教师的这些长处,对他们要关怀爱护,精心培养,切勿求全责备,埋没人才。
同样,在教育过程中,搞好教师与领导、工人、干部、教辅人员之间的关系,也是极为重要的。在教师与领导之间要提倡:教师应尊重领导,服从领导;领导应尊重、信任和依靠教师,不要互相瞧不起,互相攻击。在教师与工人、干部、教辅人员之间要提倡:教师应尊重工人、干部、教辅人员的劳动,尊重他们的人格,学校职工要尊敬教师,以教学为中心搞好本职工作,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方便的条件。总之,教师与职工之间应加强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团结,形成“团结协作,勉励共进”的校风。
互相学习,团结协作,搞好教师同各方面的人际关系,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对贯彻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对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昌盛,对于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都具有极大的意义,广大人民教师一定要奋发向上,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带头人。
教师关于讲道德有品行发言稿 篇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本内核。对共产党员来说,道德是党性的基础、是力量的源泉、是勇气的后盾、是纯洁的保证、是抗腐的良药、是服务的动力,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保障。在新形势下,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道德领域的主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党员道德品行,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推动全社会道德建设。
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党员道德品行的要求具体落实到三方面。
一是严于自律。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自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党能否忠实代表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社会公正、保持纯洁性,关键在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能不能严于自律,克服各种诱惑,忠实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地管理、使用和分配社会资源,而绝不是利用手中的权力谋私利,做危害群众利益的事。
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据健全道德评价体系。道德要发挥作用就需加强奖善与惩恶的力度,引导党员向善为善,打造党员的浩然正气,为此要在党内建立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据的党员道德评价体系,明确目标,确定标准,完善教育惩治制度,切实加大对共产党员干部道德监督的力度、广度和深度。
三是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的存在方式和载体,共产党员必须在实践中展现和物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记职责使命,为党为人民努力工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力量。
教师关于讲道德有品行发言稿 篇11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以学促做、知行合一,做合格共产党员,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着眼点,也是树立党员先锋形象的落脚点。
“人无学,则不明理;人之有学,则有力。”学习党章党规,重在明确合格党员标尺、树立党员行为规范,弄清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学习系列重要讲话,重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这是增强党性修养、践行宗旨观念、涵养道德品格的基本要求。
“学”的目的是为了“做”,“学”得怎样要靠“做”来体现、通过“做”来检验。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必须抓住“做”这个关键,将所“学”付诸行动,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用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立好标尺、守住底线,坚持一切按规矩做人做事,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本色的重要保证,是党性修养和党员意识的直接体现,也是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发展环境的关键因素。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做合格共产党员,就是要对照党章党规和系列重要讲话要求,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读正书、树正念、守正规、立正人、用正权、扬正气、聚正能、走正道,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努力做到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西藏是边疆民族地区,是反分裂斗争的第一线、主战场,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长期并存,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特殊的区情,使得西藏“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要求更高,标准更严。做好“六种人”,无疑是检验我区学习成果是否落到实处、党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尺。
强信念、做思想上的明白人。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矢志不渝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自觉践行者;讲规矩、做政治上的忠诚人。坚定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在维护祖国统一、开展反分裂斗争这一重大原则问题上,始终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守节操、做纪律上的干净人。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廉洁自律,不触法律的高压线、不越纪律的红线、守住廉洁的底线;践宗旨、做为民的贴心人。视群众为家人、视民生为家事,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走近群众,工作上服务群众;甘奉献、做工作上的担当人。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努力做到“三有四不怕”,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勤奋工作、干事创业,对党中央和区党委的决策部署坚决贯彻执行,在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中当先锋、做模范;重品行、做生活上的正派人。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和生活方式,重家教、立家规、正家风,始终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坚持把以学促做、知行合一贯穿全过程,既“学”得深入透彻,更“做“得扎实合格,真正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确保不走过场、取得实效,为推进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西藏篇章提供坚强保证、注入强大动力。
教师关于讲道德有品行发言稿 篇12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落实党章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要求,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性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员教育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 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出了“四讲四有”的规范和要求,是新时期合格党员的标尺和特质,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以“四讲四有”为标准, 努力争做政治合格、信念坚定;严守规矩、纪律严明;道德高尚、品行端正;奉献担当;敢为善为的合格党员。
做政治合格信念坚定的合格党员。政治合格的首要前提就是对党忠诚,这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原则、政治本色和政治品质,也是最根本、最起码的 政治要求。作为党员我们选择了入党,就要时刻牢记入党誓词,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始终遵循党章党规,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提 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怀揣着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把忠诚刻在心里、奉为信念、彰于行动。党员干部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参与者推动者,也是 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直接受益者。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普通党员干部,讲政治,有信念,就是要对党绝对忠诚,自觉遵守党章,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在 思想、行动上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补足精神之钙、强化自律之基,做 政治上的明白人。
做严守规矩纪律严明的合格党员。马克思指出,“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毛泽东同志强调:“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这 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纪律规矩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极端重要性。自觉遵守组织纪律、遵循组织程序、服从组织决定,严守党的纪律规矩,是我党在恶劣环境中 能够生存下来,不断发展壮大,完成三个伟大历史贡献的重要保证。党员干部要强化崇规意识、守规意识、执规意识,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按 规则、按程序、按制度”办事,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使每项工作都能“信得过”、“过得硬”。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普通党员干 部,讲规矩,守纪律,就是要从小事做起,从衣食住行做起,不为金钱所诱,不为物欲所累,慎独慎初,自警自省,守住做人、处事、交友的底线树立党员干部的良 好形象。
做道德高尚品行端正的合格党员。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曾指出,为“官”者必须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不断提高道 德修养,时刻注意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在道德修养方面成为民众的表率。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提高道德修养,关键在于慎独慎微,勤于自省,传承好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远离低级趣味,坚决抵制歪风 邪气。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普通党员干部,讲道德,有品行,就是要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在服务群众上更加热情、在业务工作上更加熟悉、在与民交道上更 加公道,不失信于民,不失信于己,带头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切实处理好公和私、情和法、权和法的关系。
做奉献担当敢为善为的合格党员。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名党员干部身上是 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担当是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是一种胆识,更是一种奉献。当前我国发展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需要啃硬骨头、涉 险滩。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出现“本领恐慌”、“为官不为”等新情况新问题,“不会为”、“不敢为”、“不愿为”的问题也比较突出,这些问题的根子还是缺乏奉 献担当精神。争做合格共产党员,就是要时刻不忘肩上扛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始终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面对挫折不怨天尤人,面对困难不彷徨退 缩,全心全意为群众谋福祉。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普通党员干部,讲奉献、有作为,就是要敢于担当,立足岗位、尽职尽责完成好本职工作;在工作失误面前善于总结 反思,勇敢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积极主动加以弥补和整改;敢于破解困难,主动去探求解决发展改革新问题的方法和举措,攻坚克难、迎难而上,为如期打赢脱 贫攻坚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师关于讲道德有品行发言稿 篇13
“ 讲道德有品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组工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骨干支撑,讲道德有品行毫无疑问是组工干部的必备素质。
正心。毛泽东曾评价白求恩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白求恩不是共产党员,也不是组工干部,但这 “五个一”却是评判一名党员是否合格,一名组工干部是否合格的标杆。公道正派,是组工干部的职业道德,也是做人的标准,其核心就是“正心”。组工干部是做人的工作,心不正,看人自然会偏,选人自人会错。虽然组织工作有着严密的、严厉的制度,但制度终归是由人来执行的。组工干部心正,执行制度自然就严格,对事对人自然就严谨,自然就会形成好的作风,树立良好的形象,否则就会损害党的形象,影响组工干部的形象。
正行。古罗马有个哲学家说:“使一个人伟大,并不在于富裕和门第,而在于可贵的行为和高尚的品德。”道德是品行的思想基础,品行是道德的直接体现。组工干部长期受党的教育和培养,应该是道德高尚、品行端正的表率和代名词。但社会是一个大熔炉,组工干部身在其中必然会受到社会各种诱惑的考验,金钱、美女、权力,都会对组工干部产生巨大的诱惑。但组工干部在强大的诱惑面前,必须把讲道德有品行作为一把利器,时刻牢记在心,成为一切行为的指南。
正性。性,是本质,也是源头。组工干部的性,分两个层次,一个是党性,一个是人性。组工干部,首先应该是一名合格党员,自觉尊崇党章、遵守党章,切实履行党员义务,尽到党员责任,以党章的要求为最高行为准绳,切实兑现入党誓言。人性,是组工干部的底线要求。做官先做人,做事也是先做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组工干部要敢于承诺践诺,“言必行,行必果”,说到做到,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不失信于人,不出尔反尔,不阳俸阴违,正派做人,公道做事。
正业。组工干部从事的是党的事业,对讲道德有品行就会有更高更严的要求。忠诚担当,就是组工干部讲道德有品行的具体要求。组工干部在实践中,要把担当作为首要职责,认真落实兴党之责,不断增强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工作当作事业来追求,对党组织分派的工作无论多么困难,多么险重,敢于迎难而上,勇闯新路,不讲价钱,不打折扣,不推诿扯皮,以夙夜在公的精神和殚精歇虑的豪情,一丝不苟,千方百计地完成任务。担当,是道德也是品行,正确的担当离不开永远的忠诚。正业,就是担当和忠诚的复合体,组工干部必须用实际行动表达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凡事都能从党和国家利益出发,都能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出发,做到于公对得起党、于人对得起良心。
教师关于讲道德有品行发言稿 篇14
党的干部其自身的素质、作风和形象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作为一名党的干部,就要有把组织事业、把公道正派看得比生命还重的、崇高的精神境界,时刻牢记 “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的行为准则,时刻注重自身品德、品行、品格,做一名克己奉公、淡泊名利、爱岗敬业、公道正派的党员干部。
一、讲党性,要内修品德升华自我
做“官”先做人。一个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干部,必然是一个明辨是非、严于律己、情趣健康的干部。由于身处的位置和具有的影响等因素,干部的言行举止对一个地方和部门的风气具有明显的示范引导作用。如果忽视了做人,不仅败坏社会风气,而且损害党的形象和威信。因此,一名党的干部必须切实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注意防微杜渐,拒绝灯红酒绿,坚持择善而交,坚决抵御腐朽没落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积极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生活作风,以高尚追求树立良好形象,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和谐。
二、讲党性,要外修品行树立党员干部形象
古人云:“德乃才之帅”。德才兼备是选拔干部的主要标准,其中德是第一位的,品行和能力相比,品行更为关键。品行如同人的影子,干部自己往往看不到,可周围群众却看得一清二楚,它不仅关系着干部的个人形象,而且关系着党在群众中的威信。重品行,就是要从公道正派、艰苦奋斗、家庭和睦等这些点点滴滴规范约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升华思想境界,完善自我品行。
三、讲党性,要重修品格忠于党的事业
古人说“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作为党的干部身上一定要修炼具备甘为人梯的品格魅力。要淡泊名利,坚持事业第一,工作第一,不怕吃亏,不怕吃苦;要发扬甘为“人梯”、乐为“基石”、善为“伯乐”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为他人进步而高兴,为奉献自己而快乐;要甘当无名英雄,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得失,不争名、不揽功、不图利,时时刻刻服务党的事业和工作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