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读书故事演讲稿【精选4篇】》
教师的读书故事演讲稿 篇1
《希望教室:教孩子一生最受用的36种能力》是中国台湾苏明进老师的一本教育随笔。本书以教给学生成长的36种能力为主轴,为我们娓娓叙说有关“希望教室”的故事。全书在36个平凡而动人的小故事中,展现如天使般纯真的童心和身为教师的快乐。同时,它极生动地揭示了“教育即唤醒”的真义。同时,“教室”的魅力也深深地吸引了我。
于是,我继续阅读其它和“教室”有关的故事:美国雷夫《第56号教室》、淄博常丽华《守住自己的教室》,今年又听说潍坊的李红霞在用她的统合教学法打造她的幸福教室,朱永新教授倡导的新教育实验者们在缔造完美教室。
从第56号教室、希望教室、幸福教室到完美教室,可见教室不再是简单的一间间房子了,它被赋予更深刻、更丰富的含义。
什么是教室?雷夫老师说,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教师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教师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常丽华老师说,决定一间教室的,不是教室的好坏,而要看是谁站在教室里!教室是我们的愿景,是我们想要到达的地方,是决定每一个生命故事平庸还是精彩的舞台,是我们共同穿越的所有课程的总和,它包含了我们论及教育时所能想到的一切。朱永新教授说,让教室成为师生幸福的源泉。
朱教授说得好:幸福的获取无非有三种途径,一种是人和财物的关系,挣的钱比别人多得多,可能会幸福;第二种是和人的关系中,更容易给我们带来幸福,当我们从同事目光里,从孩子们的眼神中,能够读到满足和尊重的时候,就会感到幸福。最大的幸福是第三种,来自于内心,是人和自己的关系。拥有自己的梦想,大胆地去努力,不断地超越自己,会感到幸福。从这点来说,守住自己的教室,关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关注教室里的每个孩子,关注教室里的每一件事,就会收获幸福。这也就是朱永新教授所说的:完美教室是一付扁担,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开发卓越课程,缔造完美教室,书写生命传奇,让每朵生命之花在教室里绽放。
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守住自己的教室,静待花开!
教师的读书故事演讲稿 篇2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学老师们:
早上好!
今天很高兴能站在这里演讲,我演讲的题目《读书改变命运》。
为了改变自己不能继续读书的命运,我们的同学选择了新草桥中学,其中有越来越多的同学经过顽强拼搏最终创造奇迹,将走进大学之门。我要为你们喝彩!鼓掌!点赞!
我非常羡慕你们有机会读到书。与你们相比,我就没有你们那么幸运。
小学五年级结束的时候遇到了文革,之后我就失学了,小学没有毕业。复课闹革命开始进入初中,三年没有学到什么有用的知识,稀里糊涂地进入工厂当工人,在工厂里当过粉刷工、电工、统计员、会计、工会干事等工作。有一次我即将成为工农兵大学生,然而因为家庭成分的问题,读书的理想又一次成为泡影。
尽管这样,我在1984年苏州首次招聘中学教师时,我考进了教师队伍,享受国家干部待遇。走上讲台的时候,只是具有同等学力的人员而已。严格讲,我只读到小学五年级,小学、初中均没有毕业证书,高中是个空白,更不要说大学文凭了。
但是我站稳讲台了,被认可了,并且获得了像许多荣誉。是什么改变了我的命运了呢?
毫无疑问的回答,就是读书,读书就是能改变命运。
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当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必然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
种种打击没有让我灰心丧气,反而使我更加努力。70届新工人中,我第一批入团,第一个被选为团支部委员。改变我命运的机会来了,我幸运地成为创办工厂图书馆的负责人。从此以后我在这个没有围墙的学校里茁壮成长。
那个时候我找到了学习的三个课堂,一个就是工厂图书室,另两个是市图书馆和工人文化宫图书馆。
工作之余,厂图书室里是我的阅读课堂。我广泛地阅读了政治、历史、地理、文学等著作。其中印象最最深刻的是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我通读了一到四册。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我边读边做了读书笔记。
苏州市图书馆则是我打通与外界联系的知识殿堂,在这个殿堂里我与大师级人物有了近距离接触。著名儿童作家:任溶溶、著名诗人:芦芒、《红与黑》的译者:赵瑞蕻教授等人来苏州作报告,我有幸能聆听到他们的精彩演说,获得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营养。
而工人文化宫图书馆则是我写作实践开启文学首航的港湾。赛诗会上我的处女作《船台春潮》得以发表;电影院外,我的影评作品张贴在宣传栏上;《红楼梦》评论小组的活动引发了我对红学的极大兴趣。
就这样,在听、读、写之外,我竟然还抄写了不少书籍: 比如《红楼梦诗词曲注释》、《白香词谱》、《陈毅诗集》(尚未公开发表的手抄本)等等。
76年,四人帮被粉碎了,我更加努力学习,自学英语,继而自学日语。因为这个原因,79年厂领导让我担任职工教师,获得了进修中文的资格。第二次改变我命运的机会就这样来了。没有第一次的改变就没有第二次的改变,广泛阅读,认真聆听,积极写作,为我进修中文打下了扎实基础,为我走上讲台讲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86年我在一对双胞胎儿女出生之前下决心考本科,亏得之前读过许多哲学著作,让我顺利考进江苏教育学院;89年,获得考学位的资格,亏得以前学过英语,我顺利通过英语四级考试,拿到文学士学位;之后学校改为高级中学,亏得我取得本科学历,我有机会第一批进入研究生课程班学习,获评优秀学员,并顺利成为高中教师,同时幸运地被破格和拔尖评为高级教师,也因此有机会并入百年名校-----
进入百年名校才有机会被我们的唐校长邀请到这所创造奇迹的学校,让我能发挥余热,为了这所学校的辉煌,我一定做到有一份热就发一分光。最后,我要强调的是:读书改变命运,奋斗创造未来。
教师的读书故事演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品读〈三字经〉》
说起《三字经》,大家对它并不陌生,有的很熟悉,甚至认为是“小儿科”,因为它是我们许多人儿童时代的读物,它确实是我国古代启蒙教育的读本。如今,我又重拾它,品读它,这得缘于《百家讲坛》这一档火热节目,其中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先生暑假的解读《三字经》,他的讲解深邃、透彻、精辟、独到,他的解读燃起了我又一次重温《三字经》的激情,认真品读它,原来是懂非懂的东西现在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体会到了更新的内涵,同时进一步感触到了国学的精华。
《三字经》尽管是中国古代蒙学教材,在古代社会中为儿童所用,但是在它千余字的篇幅中最大限度地概括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伦理和教育,即便在当今社会不仅对儿童,本人认为甚至对各个年龄层次的人尤其对我们教师更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三字经》这篇国学经典篇目,去感触它最深刻的内涵,挖掘它新层的意义。
首先,在《三字经》中最可贵的一点是特别重视教和学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性。开篇的“人之初,性本善”,强调了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性相近,习相远”,强调了教育,学习的重要性,认为人一出生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是没有多少差异的,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才使得他们长大后成为各种各样的人,那么后天的教育显然学校教育占有重要位置,学校教育。很自然的这一重担就得落到我们教师身上了,《三字经》中就有强调学校教育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性的词句,如“教不严,师之惰”。作为人师的我们,就应该责无旁贷地把教育工作做好,做一位合格的教师,用李镇西老师的话说:“作老师要做最好的老师”。
其次,《三字经》中,也特别重视榜样示范作用,学生辩别真善美的能力有限,各方面都还不成熟,他们爱效法父母、师长,尤其是崇拜英雄。所以,给他们树立正确、积极的榜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三字经》中,列举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故事,为学生树立了两类榜样:一类是育人的榜样,“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提倡尊敬老师,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如“融四岁,能让梨”,有人会说孔融的一生不只是做了一件事?是的,做了一件四岁时能让大梨给兄长们吃的事,使自己流芳百世。也许是,但是,从中我们可以读到一种谦让的精神,友爱的品质,而这种品质正是现在的学生们所缺乏的,所以我们应反复灌输给学生;二类是学习的榜样,如“头悬梁”“锥刺骨”而苦读的孙敬和苏秦。
这些故事对勉励个人奋发向上是有启发作用的。在这里,不是说教师这样做,只是强调我们应身先士卒,应该把古人的这种精神运用于工作当中,在学生面前树立好榜样。
《三字经》最后的“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值得我们去深思。这句话的意思:勤奋努力地学习,工作,一定会获得成功,而天天玩乐、懒惰是没有益处的,这可以说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告诉我们: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每天做到“五个一”工程,“想不做优秀老师都难”。但是,要真正每天做到“五个一”那真的是很难,很困难,那我们只有给自己施压,一有空闲,自我充电,不断提升,活到老,学到老。
读一经,长千智。通过对《三字经》的认真研读,我深深领悟到作为教师的我们,每天和学生们在一起,我们的所作所为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楷模,所以我觉得读《三字经》,品《三字经》,把《三字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课堂中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字经》里面还有许多精彩的词句和故事值得我们去深思。每天读一读,可以陶冶性情,也可以不断地鞭策自己。同志们、朋友们,如果你对它快淡忘了、疏远了、模糊了,那么请拾起它,重温它,赶快行动起来吧!相信你会和我一样有很大的收获的。
最后,请允许我以“三字经”的形式作结,给我勉力,同时与大家共勉:
山有路,学无涯,常攻读,必读腹;
生有涯,知无限,不停步,水平露。
谢谢大家!
教师的读书故事演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书香伴我成长》。
如果我是一棵小树,书就是灿烂的阳光,它照耀着我,让我快乐地成长;
如果我是一条小鱼,书就是清清的溪流,它滋润着我,让我快乐的徜徉;
如果我是一只小鸟,书就是碧蓝的天空,它支撑着我,让我快乐的翱翔!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在我眼里,书是炎炎夏日的一阵凉风,是数九寒冬的一缕阳光,是可以倾诉衷肠的亲密朋友,更是牵着手一起慢慢变老的知心爱人。它安静平和,无论世界怎样风云变幻,它依然从容淡定;它忠实可靠,不会因为你得势而奉承更不会因为你失败而远离。无论何时何地,它都愿意成为你心灵的避风港,为你撑起一方晴空。
书让我的生活变得精彩,充满乐趣。在《水浒传》里,我结识了义薄云天的宋江;在《三国演义》里,我认识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在《鲁滨逊漂流记》里,我懂得了遇事要坚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里,我汲取了战胜困难的力量!读《中华国宝》和《中华国恨》,让我知道了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辉煌历史,也让我知道了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屈辱!更让我在心中立下了和周恩来一样的志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虽然我不能有周那样的丰功伟绩,但我会把我的志愿、我的爱好传给我的学生们!书是无穷的宝藏,为我增添了丰富的知识;书是快乐的天堂,让我忘记了所有的忧伤。就这样,书陪伴我度过了一年又一年,我在书香中渐渐成长!
今年暑假有幸拜读了齐健的《追溯生命轨迹》,这是一本既有深刻教育理论,又有真实教育案例的好书。文中徐志兴老师的经历给了我深刻的启示,学历不高的他,在面对困难时,没有被吓倒,也没有一味埋头傻干,而是抓住一个个教育契机,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成功的典范:与学生共进午餐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说话绕点弯子”指导学生写作技巧,让学生提高作文成绩;让学生总结和归纳文体的区别,“变清晰为模糊”……正是这一个个创造性的劳动,让徐老师收获了许多,实现了自己专业的成长。其他老师的事迹,也让我深深懂得没有梦想的人生是乏味的,没有创造的生活是平庸的,没有燃烧的事业是无奈的。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可以感染同事,同心同德,齐心合力;我们可以感染家长,树立威信,真诚沟通;我们可以感染学生,进取向上,勤奋努力;我们更可以感动社会,爱岗敬业,赢得尊重。
回想我自己的教学之路,也曾有许多疑惑,但书读得多了,教师这份工作做起来也不再那么生涩,竟有一种得心应手的感觉,这都归功于一本本好书,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感受到把心灵给了孩子那种无与伦比的幸福。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让我明白了班主任原来应该这样做,也让我明白了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窦桂梅的《阅读教学实录》,给我的阅读教学指引了方向,提供了帮助。最喜欢李镇西老师的“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这句话,我也经常把这句话说给班上的孩子们听,那些从不善于发言的孩子也大胆地站起来发言了,怕做作业的孩子也能坚持完成作业了,我也坚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无论是做人还是教学都如此。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时刻牢记着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名言。酷爱读书的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班里的孩子一起阅读,静静地享受阅读带来的幸福感。阳光明媚的早晨,风和日丽的午后,夕阳西下的黄昏,我和我的学生们各自捧着一本书安静地坐在阅览室里穿越时空体验着作者的喜怒哀乐,感悟着生命的真谛,领略着人性的美妙。激动人心的故事、扣人心弦的情节和精妙绝伦的文字纷纷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淘气的马小跳,才华横溢的诸葛亮,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漂亮的米兰老师……他们都已经活在孩子们的心里了。阅览室已经不单是一间教室,更是我们师生共同快乐成长的神圣殿堂。风儿轻轻地吹,鸟儿婉转地叫,我们快乐地读。有的边读边做批注,有的边读边摘抄,有的边读边思考,还有的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还有的一脸凝重,更有甚者,眼角还会流出两行热泪……这是一幅多么令人陶醉的师生阅读图,这又是一道多么令人迷恋的风景线呀!每每此时,我总是有些激动,有些感动,更多的是享受着一种无以表达的幸福。
因为读书,我有了丰厚的文化底蕴,经常落笔在纸上,写出了篇篇获奖的论文;又因为读书,我有了丰富的教育理论,灵活的驾驭我的课堂;还因为读书,我学会了做人,成了学生们喜爱的教师……
今天,我仍旧坚定不移地做着一件事:读书!我读书,带着我的孩子读书,带着我的学生们读书。雄鹰在宽阔的碧空中搏击风雨,鱼儿在无边无际的海洋里劈波斩浪,我带着我的学生们在丰富的书籍里获取精神食粮,在书籍这片海阔天空中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