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世界传统医药日演讲稿(汇总13篇)》
关于世界传统医药日演讲稿(通用13篇)
关于世界传统医药日演讲稿 篇1
每年的10月22日为世界传统医药日。1991年12月12日,4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北京召开的国际传统医药大会上,一致决定将大会的开幕日定为每年的世界传统医药日,并写进《北京宣言》。
随着化学药品毒副作用不断出现,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加,以及生化药品研制成本昂贵等问题的存在,人们开始呼唤要回归大自然,希望用天然药物和绿色植物来治疗疾病和保健。从北美、西欧等国家草药市场的兴起到“世界传统医药日”的确定,都表明一个有利于传统医药发扬光大的社会氛围正逐步形成。我国的中药是世界传统医药的主要代表之一。已经有数千年历史的中药,在目前己在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国得到广泛应用,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也逐渐开始重视中医中药。
且不说已经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熊胆、虎骨、犀牛角等动物类中药,就草药而言,中国的中草药资源也已经不容乐观。内蒙古曾经是世界重要的甘草产地,过去内蒙古甘草随处可见,如今有2/3的地方甘草已经绝迹,剩下的1/3也是量少质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过度采挖,以及放牧、大面积砍伐森林、城市化加速等原因,中国中草药资源正在大幅度减少。
中国出口中药多为原药材,价格低廉、附加值低,成药比例不足30%,而占世界中草药市场分额90%的日本和韩国,其所用的中药原材料80%都是从中国进口的。国外企业不仅对中国中药材进行大批量收购,还大肆掠夺中国中草药的基因资源,连带影响中草药的知识产权保护。此外,许多外商利用各种民间交流、商务考察甚至旅游的机会,加紧搜罗我国民间的中药秘方和偏方。中药资源的保护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否则,等到中药终于可以走向世界之时,已经没有“中药”可以“走向世界”了。建议将中草药资源的保护纳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化全民中草药保护意识,严禁乱采滥挖、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破坏中草药资源的行为。
江苏道地中药材薄荷,目前已有8项专利落在美国人手里。据悉,薄荷的中国专利共申报有16件,国内申报有8件,国外申报为8件。尽管在专利数量上中外平分秋色,但外国公司的技术专利主要用于口香糖等高利润市场,其中美国箭牌糖类公司独揽4项专利,而我国的专利只是薄荷藕、薄荷茶水等,市场空间极为有限。
中药知识产权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除了上述列举的专利问题之外,还包括商标、商业秘密、行政保护等诸多方面。对于药品来说,商标的保护十分重要。药品商标不仅是商品和企业的象征,还可以作为药品是否合法经营的依据。药品的注册商标对于企业创名牌、提高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例如同仁堂、达仁堂等知名商标,在消费者与同行中都有良好的声誉。但我国许多中药企业不注重中药商标的注册,品牌流失严重,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冲突、药品通用名称与商标混淆等问题普遍存在。
除了上述问题外,中西医文化差距,比如:中医的“阴虚”等术语无法为西方社会所理解;中药使用不当引起的误解,比如:关木通等中药使用不当引起的“中药肾病”令许多国外舆论对中药存有偏见等,均说明中医药走向世界仍面临着种种内忧外患。中医药走向世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终有一天中医药将为全世界人民的健康作贡献。
关于世界传统医药日演讲稿 篇2
你知道10月22日是“世界传统医药日”吗?我猜大多数人的答案是否定的,今年它已经走过24个年头了。其实不仅我们普通人不知道,就连许多中医药的从业者、专家也都并不了解。种种迹象表明,中医药似乎正在渐渐走向衰落。然而我们的“传家宝”就真的只是“老古董”,中看不中用吗?
近些年,中医药凭借其独特的功效逐渐走向世界。“自然疗法”“绿色疗法”等特色、以及“预防胜于治疗”“治未病”等观念得到了许多外国人的认同。在中国传统医药走向世界的过程中,针灸尤其受到欢迎,很多国家甚至出现了“针灸热”。20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对针灸治疗43种疾病进行推广,更进一步促进了针灸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据统计,截至20xx年,美国大概有针灸师2万人,全美有40多所针灸学校。又如据德国一项民意调查,70.4%的德国病人愿意接受针灸治疗,其中31%的患者已经接受过中医的治疗,而且大部分人对疗效十分满意。
当然,正如前面所说,受限于各种因素,中医药还有很大的发展和进步空间。
中医药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障碍就是其科学性饱受质疑。它本身是一门经验性的学问,中医的诊断和描述往往又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中药的成分不明确、疗效和作用机理难以阐明……现代人处处讲究“科学”,关乎生命健康的大事当然也绝不能含糊,中医的这些问题是人们所难以接受的。
另外,中医药在运用和吸纳现代科学技术方面仍有待加强,其发展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健康需求,同时,中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法律地位有待加强。此外,目前还没有传统医药国际标准,这严重制约了中医药及其它传统医药优势的发挥。
这些年我们常说“民族复兴”、谈“中国梦”,到底我们应该复兴什么?我们的未来应该是怎样的?大的图景我们可能难以构筑,但是像传统中医药这些具体的项目,是我们可以把握的。换言之,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就是我们应该复兴的东西。而只有当我们了解它、深刻理解它,才会主动地去保护它、传承它、发展它。
在传承和发展传统中医药的过程中,社会各界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法律界正加快建设传统医药知识产权制度,为知识创新提供坚实的土壤;20世纪50年代后,各地中医药高等院校相继建立,加速了中医药教材统一编写和学科体系的规范建设;医学界不断探索“中西结合”的理念和方法,以激发传统医药学的新活力;同仁堂等中药行业老字号也在向世界输出着中医药的品牌……
祖先们跨越千百年,用他们的汗水和智慧,带给后代们的,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生命的健康和长寿,就回馈这份恩情而言,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传承和发展这份“传家宝”?
关于世界传统医药日演讲稿 篇3
每年的10月22日为世界传统医药日。1991年12月12日,4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北京召开的国际传统医药大会上,一致决定将大会的开幕日定为每年的世界传统医药日,并写进《北京宣言》。
随着化学药品毒副作用不断出现,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加,以及生化药品研制成本昂贵等问题的存在,人们开始呼唤要回归大自然,希望用天然药物和绿色植物来治疗疾病和保健。从北美、西欧等国家草药市场的兴起到“世界传统医药日”的确定,都表明一个有利于传统医药发扬光大的社会氛围正逐步形成。我国的中药是世界传统医药的主要代表之一。已经有数千年历史的中药,在目前己在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国得到广泛应用,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也逐渐开始重视中医中药。
且不说已经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熊胆、虎骨、犀牛角等动物类中药,就草药而言,中国的中草药资源也已经不容乐观。内蒙古曾经是世界重要的甘草产地,过去内蒙古甘草随处可见,如今有2/3的地方甘草已经绝迹,剩下的1/3也是量少质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过度采挖,以及放牧、大面积砍伐森林、城市化加速等原因,中国中草药资源正在大幅度减少。
中国出口中药多为原药材,价格低廉、附加值低,成药比例不足30%,而占世界中草药市场分额90%的日本和韩国,其所用的中药原材料80%都是从中国进口的。国外企业不仅对中国中药材进行大批量收购,还大肆掠夺中国中草药的基因资源,连带影响中草药的知识产权保护。此外,许多外商利用各种民间交流、商务考察甚至旅游的机会,加紧搜罗我国民间的中药秘方和偏方。中药资源的保护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否则,等到中药终于可以走向世界之时,已经没有“中药”可以“走向世界”了。建议将中草药资源的保护纳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化全民中草药保护意识,严禁乱采滥挖、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破坏中草药资源的行为。
江苏道地中药材薄荷,目前已有8项专利落在美国人手里。据悉,薄荷的中国专利共申报有16件,国内申报有8件,国外申报为8件。尽管在专利数量上中外平分秋色,但外国公司的技术专利主要用于口香糖等高利润市场,其中美国箭牌糖类公司独揽4项专利,而我国的专利只是薄荷藕、薄荷茶水等,市场空间极为有限。
中药知识产权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除了上述列举的专利问题之外,还包括商标、商业秘密、行政保护等诸多方面。对于药品来说,商标的保护十分重要。药品商标不仅是商品和企业的象征,还可以作为药品是否合法经营的依据。药品的注册商标对于企业创名牌、提高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例如同仁堂、达仁堂等知名商标,在消费者与同行中都有良好的声誉。但我国许多中药企业不注重中药商标的注册,品牌流失严重,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冲突、药品通用名称与商标混淆等问题普遍存在。
除了上述问题外,中西医文化差距,比如:中医的“阴虚”等术语无法为西方社会所理解;中药使用不当引起的误解,比如:关木通等中药使用不当引起的“中药肾病”令许多国外舆论对中药存有偏见等,均说明中医药走向世界仍面临着种种内忧外患。中医药走向世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终有一天中医药将为全世界人民的健康作贡献。
关于世界传统医药日演讲稿 篇4
现在一提到“老中医”,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就是那些街头巷尾的小广告:骗钱的;一提到“中药”,就觉得是老古董们用来养生延寿的,年轻人根本用不着;一提到“中医疗法”,就想到了针灸:“不明觉厉”,却只是出现在古装剧里。
不得不说,现在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对待传统中医药的态度是复杂的。一方面,我们深知传统中医药是“传家宝”,是老祖宗们的智慧;另一方面,我们又对它的科学性表示怀疑。这些年,随着西方医学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我们更加对它不闻不问了。
你知道10月22日是“世界传统医药日”吗?我猜大多数人的答案是否定的,今年它已经走过24个年头了。其实不仅我们普通人不知道,就连许多中医药的从业者、专家也都并不了解。种种迹象表明,中医药似乎正在渐渐走向衰落。然而我们的“传家宝”就真的只是“老古董”,中看不中用吗?别急着下结论,先看看屠呦呦是怎么说的——
去年屠呦呦在获得20xx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说,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给世界的礼物”。她也曾经表示,自己之所以选择生药学专业,是因为觉得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
事实上,虽然当今社会冒充“老中医”行骗牟利的现象屡见不鲜,但无法否认,传统中医药蕴藏着巨大的智慧。
之所以说中医药学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不仅因为它的一些具体疗法、药方功效显著,更因为它的一些独特的理念至今深入人心。
举个例子,中医强调情志与健康的关系。按照中医的说法,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若太过,或情绪波动太大、过于激烈,都会引起疾病。我们平时说得最多的“怒伤肝”也是这其中的道理。
此外,中医还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本草纲目·序言》云:“夫医之为道,君子用之以卫生,而推之以济世,故称仁术”体现了中医药“仁”的理念,等等。
细细一想,这些理念放于今天,何尝不是一种生活甚至是人生的智慧?中医药看似古老而遥远,其实就在身边。
中医药在许多现代疾病的防治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许多难治的重大疾病(如癌症、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等),在某一治疗阶段运用中医药辩证论治,往往能减轻西医治疗的毒副作用,或减少复发以提高远期疗效。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治疗疟疾、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活血化淤药防治冠心病介入后再狭窄等等实例也再次证明,传统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献给世界人民最好的礼物。
关于世界传统医药日演讲稿 篇5
10月22日是世界传统医药日。在我国,作为传统医药的中草药、中成药,不仅是当今医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一种民族文化传承的象征。但是在我市很多年轻人心中,有病看西医吃西药成为治疗首选,只有部分中老年人对中药情有独钟。
“西药治病、中药养生”,在很多人看来,中药只能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在疾病治疗方面,西药才是绝对的“主力”。连日来,我们通过对我市老中青三类人群的调查了解到,有病首选看中医、服中药的市民不足三成。部分市民难以认同中医治病理念,认为中医药治疗上过于玄乎,且不如西药见效快。
有人说中医讲究全面治疗,治疗效果缓慢。现代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一套治疗理论未免有些落后,中医固然有用,但检查手段、用药理念却一直没有太大的革新。反观西医,各种仪器、检查手段、药物层出不穷,治病还是得西医。
中医药已在我国传承几千年,这种传承却受到了极大的威胁,这种威胁并不是西医带来的冲击,而是来源于市民缺乏对中医药的认知。很多人认为中医始终无法与西医相提并论,加上目前对中医药宣传力度不够,中医人才出现断层,使中医药的传统优势逐渐消失。
近年来有关西药副作用的报道层出不穷,西药只能通过加大剂量来达到治疗目的,而一些疾病本身的细菌或病毒则存在进化的可能,当药品的剂量大于人体耐受程度时,就会出现药品的毒副作用。而中医药副作用小,它本身采用的就是一种生物(植物),且通过胃、肠道吸收,有效成分不易丧失。中医和西医其实各有优势,不能极端地认为中医好过西医,或者西医胜过中医。
近年来认可中医药的市民开始逐渐增多。不过,目前最大的困境是中医药人才的缺乏。由于中医理论学习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经验的积累,较为枯燥无味,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去学中医,以至于传统中医学逐渐没落。希望国家能够真正重视中医学的发展,也希望更多的人去学习中医学,将它继续传承下去。
关于世界传统医药日演讲稿 篇6
近年来,中医药的独特疗效正为全世界所关注,众人瞩目之下,中医药如何走向世界也愈发凸显为焦点问题。
我国传统医药之所以历经数千年而不衰,至今在医疗保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在世界传统医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是由自身理论的科学性和优势所决定的。随着疾病谱的变化,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健康观念的转变,中医药学的优势越来越显现出来,其科学性和先进性越来越被学术界、产业界所重视。进一步认识这些特色和优势,并在实践中加以发挥极为重要。
中医药的标准化取得了一些进展。近年来,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相对应,通常指运用历史上遗传下来的医药经验和技术,或指现代医药以前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医药经验和诊疗技术。世界各国的传统医药是国际医药界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随着化学药品毒副作用不断出现,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加,以及生化药品研制成本昂贵等问题的存在,人们开始呼唤回归大自然,希望用天然药物和绿色植物来治疗疾病和保健。从北美、西欧等国家草药市场的兴起到“世界传统医药日”的确定,都表明一个有利于传统医药发扬光大的社会氛围正逐步形成。我国的中药是世界传统医药的主要代表之一。已经有数千年历史的中药,在新时代里日渐迸发出新的光彩。目前,我国中药己在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国得到广泛应用,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也逐渐开始重视中医中药。
中医药及其它传统医药为保障世界人民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具有独特的优势。充分挖掘和发展中医药和其它传统医药,对于人类战胜疾病、保障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和“回归自然”潮流的兴起,中医药及其它传统医药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世界传统医药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上升。
中医药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且对世界的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要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的有是特色,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关于世界传统医药日演讲稿 篇7
每年的10月22日为世界传统医药日。1991年12月12日,4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北京召开的国际传统医药大会上,一致决定将大会的开幕日定为每年的世界传统医药日,并写进《北京宣言》。人类健康需要传统医药。顾名思义,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相对应,通常指运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医药经验和技术,或现代医药以前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医药经验和诊疗技术。世界各国的传统医药是国际医药界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药学的统称,距今已有3520xx年以上的发展历史,是在充分汲取了我国汉族及藏族、蒙族、苗族、彝族、傣族、回族、鲜族等各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学理论及对疾病防治经验系统总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东方医药学体系,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传统医学理论最系统、内涵最丰富、应用最广泛、保留最完整的突出代表。
随着中药国际化的不断深入,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治方法在慢性病和复杂疾病治疗上的优势越来越突出。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医药企业和传统药学研究人员走向世界舞台,中医药逐渐被国际认识、认可。
人类健康需要传统医药。顾名思义,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相对应,通常指运用历史上遗传下来的医药经验和技术,或指现代医药以前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医药经验和诊疗技术。世界各国的传统医药是国际医药界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随着化学药品毒副作用不断出现,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加,生化药品研制成本越来越昂贵,人们开始呼唤回归大自然,希望用天然药物和绿色植物来治疗疾病和保健。
中医药及其它传统医药为保障世界人民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具有独特的优势。充分挖掘和发展中医药和其它传统医药,对于人类战胜疾病、保障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世界传统医药日演讲稿 篇8
你知道10月22日是“世界传统医药日”吗?我猜大多数人的答案是否定的,今年它已经走过24个年头了。其实不仅我们普通人不知道,就连许多中医药的从业者、专家也都并不了解。种种迹象表明,中医药似乎正在渐渐走向衰落。然而我们的“传家宝”就真的只是“老古董”,中看不中用吗?
近些年,中医药凭借其独特的功效逐渐走向世界。“自然疗法”“绿色疗法”等特色、以及“预防胜于治疗”“治未病”等观念得到了许多外国人的认同。在中国传统医药走向世界的过程中,针灸尤其受到欢迎,很多国家甚至出现了“针灸热”。20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对针灸治疗43种疾病进行推广,更进一步促进了针灸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据统计,截至20xx年,美国大概有针灸师2万人,全美有40多所针灸学校。又如据德国一项民意调查,70.4%的德国病人愿意接受针灸治疗,其中31%的患者已经接受过中医的治疗,而且大部分人对疗效十分满意。
当然,正如前面所说,受限于各种因素,中医药还有很大的发展和进步空间。
中医药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障碍就是其科学性饱受质疑。它本身是一门经验性的学问,中医的诊断和描述往往又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中药的成分不明确、疗效和作用机理难以阐明……现代人处处讲究“科学”,关乎生命健康的大事当然也绝不能含糊,中医的这些问题是人们所难以接受的。
另外,中医药在运用和吸纳现代科学技术方面仍有待加强,其发展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健康需求,同时,中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法律地位有待加强。此外,目前还没有传统医药国际标准,这严重制约了中医药及其它传统医药优势的发挥。
这些年我们常说“民族复兴”、谈“中国梦”,到底我们应该复兴什么?我们的未来应该是怎样的?大的图景我们可能难以构筑,但是像传统中医药这些具体的项目,是我们可以把握的。换言之,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就是我们应该复兴的东西。而只有当我们了解它、深刻理解它,才会主动地去保护它、传承它、发展它。
在传承和发展传统中医药的过程中,社会各界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法律界正加快建设传统医药知识产权制度,为知识创新提供坚实的土壤;20世纪50年代后,各地中医药高等院校相继建立,加速了中医药教材统一编写和学科体系的规范建设;医学界不断探索“中西结合”的理念和方法,以激发传统医药学的新活力;同仁堂等中药行业老字号也在向世界输出着中医药的品牌……
祖先们跨越千百年,用他们的汗水和智慧,带给后代们的,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生命的健康和长寿,就回馈这份恩情而言,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传承和发展这份“传家宝”?
关于世界传统医药日演讲稿 篇9
10月22日是世界传统医药日。在我国,作为传统医药的中草药、中成药,不仅是当今医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一种民族文化传承的象征。但是在我市很多年轻人心中,有病看西医吃西药成为治疗首选,只有部分中老年人对中药情有独钟。
“西药治病、中药养生”,在很多人看来,中药只能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在疾病治疗方面,西药才是绝对的“主力”。连日来,我们通过对我市老中青三类人群的调查了解到,有病首选看中医、服中药的市民不足三成。部分市民难以认同中医治病理念,认为中医药治疗上过于玄乎,且不如西药见效快。
有人说中医讲究全面治疗,治疗效果缓慢。现代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一套治疗理论未免有些落后,中医固然有用,但检查手段、用药理念却一直没有太大的革新。反观西医,各种仪器、检查手段、药物层出不穷,治病还是得西医。
中医药已在我国传承几千年,这种传承却受到了极大的威胁,这种威胁并不是西医带来的冲击,而是来源于市民缺乏对中医药的认知。很多人认为中医始终无法与西医相提并论,加上目前对中医药宣传力度不够,中医人才出现断层,使中医药的传统优势逐渐消失。
近年来有关西药副作用的报道层出不穷,西药只能通过加大剂量来达到治疗目的,而一些疾病本身的细菌或病毒则存在进化的可能,当药品的剂量大于人体耐受程度时,就会出现药品的毒副作用。而中医药副作用小,它本身采用的就是一种生物(植物),且通过胃、肠道吸收,有效成分不易丧失。中医和西医其实各有优势,不能极端地认为中医好过西医,或者西医胜过中医。
近年来认可中医药的市民开始逐渐增多。不过,目前最大的困境是中医药人才的缺乏。由于中医理论学习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经验的积累,较为枯燥无味,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去学中医,以至于传统中医学逐渐没落。希望国家能够真正重视中医学的发展,也希望更多的人去学习中医学,将它继续传承下去。
关于世界传统医药日演讲稿 篇10
现在一提到“老中医”,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就是那些街头巷尾的小广告:骗钱的;一提到“中药”,就觉得是老古董们用来养生延寿的,年轻人根本用不着;一提到“中医疗法”,就想到了针灸:“不明觉厉”,却只是出现在古装剧里。
不得不说,现在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对待传统中医药的态度是复杂的。一方面,我们深知传统中医药是“传家宝”,是老祖宗们的智慧;另一方面,我们又对它的科学性表示怀疑。这些年,随着西方医学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我们更加对它不闻不问了。
你知道10月22日是“世界传统医药日”吗?我猜大多数人的答案是否定的,今年它已经走过24个年头了。其实不仅我们普通人不知道,就连许多中医药的从业者、专家也都并不了解。种种迹象表明,中医药似乎正在渐渐走向衰落。然而我们的“传家宝”就真的只是“老古董”,中看不中用吗?别急着下结论,先看看屠呦呦是怎么说的——
去年屠呦呦在获得20xx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说,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给世界的礼物”。她也曾经表示,自己之所以选择生药学专业,是因为觉得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
事实上,虽然当今社会冒充“老中医”行骗牟利的现象屡见不鲜,但无法否认,传统中医药蕴藏着巨大的智慧。
之所以说中医药学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不仅因为它的一些具体疗法、药方功效显著,更因为它的一些独特的理念至今深入人心。
举个例子,中医强调情志与健康的关系。按照中医的说法,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若太过,或情绪波动太大、过于激烈,都会引起疾病。我们平时说得最多的“怒伤肝”也是这其中的道理。
此外,中医还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本草纲目·序言》云:“夫医之为道,君子用之以卫生,而推之以济世,故称仁术”体现了中医药“仁”的理念,等等。
细细一想,这些理念放于今天,何尝不是一种生活甚至是人生的智慧?中医药看似古老而遥远,其实就在身边。
中医药在许多现代疾病的防治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许多难治的重大疾病(如癌症、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等),在某一治疗阶段运用中医药辩证论治,往往能减轻西医治疗的毒副作用,或减少复发以提高远期疗效。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治疗疟疾、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活血化淤药防治冠心病介入后再狭窄等等实例也再次证明,传统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献给世界人民最好的礼物。
关于世界传统医药日演讲稿 篇11
中医作为一种文化,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力,中医药及其他传统医药为保障世界人民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具有独特的优势。如能把源远流长的中医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把中医作为健康的终身伴侣,那你我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中医药是至今仍立于世界医学之林的唯一具有系统理论体系的古老传统医学,对于人类战胜疾病、保障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药国际化的不断深入,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治方法在慢性病和复杂疾病治疗上的优势越来越突出。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医药企业和传统药学研究人员走向世界舞台,中医药逐渐被国际认识、认可。
就拿肝脏疾病来说,肝脏疾病病因多样,病变复杂,临床治疗必须整体与局部结合,既治疗疾病,又需要调节和改善人体整体机能状态,才能收到理想的综合疗效。西医针对性较强,但治标不治本,而中医药学辨病辨证结合调治所独有的特点恰恰能满足这一要求,这也是中医药学在肝脏疾病治疗中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所在。
在治疗肝纤维化方面,已明确可通过使用中药达到对肝纤维化的缓解,甚至逆转作用。中医对于肝纤维化治的优势在于可有效改善肝脏微循环,防止肝细胞变性坏死,减少胶原纤维产生或增强胶原酶活性等,具有多重疗效。第一个在肝纤维化领域进行探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中成药扶正化瘀正是抗肝纤维化中成药中的佼佼者。
近十年来,中医临床研究借鉴循证医学理念和方法,遵循国际临床研究通行原则,结合中医药临床研究自身特点,探索和积累了促进中医临床研究整体水平提高的经验和措施,扶正化瘀是首个通过美国FDA批准进行 II期临床试验的肝病类中成药,采用了“肝活检”这一金标准验证了它的安全性、耐受性以及疗效,被国际上第一部肝纤维化诊疗指南列为治疗肝纤维化的首选药物。
目前经过国家SFDA 批准的抗肝纤维化中成药有,扶正化瘀胶囊/片、复方鳖甲软肝片、安络化纤丸及其他如强肝胶囊等。其中,扶正化瘀胶囊/片也是唯一一个具有I级循证医学证据采用肝活检证实能够有效治疗肝纤维化,成功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上市的中药。20xx年11月3日,上海现代中药股份有限公司在第64届美国肝病年会(AASLD)上举办卫星会,宣布扶正化瘀片成功完成美国Ⅱ期临床试验。扶正化瘀片此次亮相美国肝病年会,是第一个登上国际最高学术会议舞台,向世界展示创新成果的中药。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中医承载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如何将这一瑰宝结合现代技术,用于造福人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屠老的获奖,不会是中国中医界的一阵旋风,中医药这棵老树正迎来了应季的暖风,传承中医药国粹精髓,让中医文化走向世界是每一个传统医学领域人的梦想,中国还有成百上千个“屠呦呦”在坚持着被世界认可。
关于世界传统医药日演讲稿 篇12
今天是世界传统医药日,这个被人们遗忘的日子显得异常安静,就连平日里对中医争论不休的网友似乎都忘记了它的存在。其实,外界永远都在争论的这些永远也没有结果的“大问题”,都能在陈主任看病的一点一滴中找到明确的答案。
“抑制,控制,替代。”西医有着自己完整的诊疗规范。疼了,可以麻痹神经抑制痛感;血压高了,可以使用降压药控制血压;得了糖尿病,那就用胰岛素替代胰腺的分泌。所以,西医治的是人的病。
而中医看病则有很大不同,它是针对病的人。王阿姨患过敏性哮喘七八年了,每次发病也吃了不少抑制免疫的西药,但仍有间断发作,就好像人们说的,“疗效快,但不治本。”陈志刚在问诊把脉时发现,王阿姨平时几乎不出汗,还常有口干、心烦、大便干燥、喜冷恶热等一系列症状。“这些症状说明里面的热以及炎性反应,是因为不出汗的表闭以及大便不通畅的里实所致。由于机体能力的限制,人体想出汗却出不来,想通便却通不开,于是内热不安。对于这样的患者,我们就要想办法把他的热和汗发出来,顺应人体自身的抗病趋势,在体表和体内打开一条疏解通路,郁热得以宣散,病自然就好了。”
“就像把小兔子关在笼子里,它不停地蹦跶,想出来,那我们就想办法让它出来。出来了,就不蹦跶了。”在他看来,中医不但要对病,更要对人。治人,才是中医的精髓所在。
中医很神奇,但总有那么一些“大师”让中医变得很离奇;还有一些年轻人不信中医,总觉得中医抽象得太离奇,就像抓不住脉络的“玄学”。“中医看病有一套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理论模型,它跟现代医学明确的概念相比,确实比较模糊,好像解释不清楚,这也就容易造成一些披着中医外衣的人浑水摸鱼。”陈志刚主任说,但是,虽然模糊,中医诊治依然有一定的依据,并不是随便使用的。而且,能否恰到好处的掌握这种规范,与年龄无关。
中医治病,就是讲究整体的观念。病人的每一个主诉都是人身体状态反应出的一方面,想治疗有效,就不能只抓单一表现,要从整体体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同样的过敏性紫癜,有的人体热无汗,喜冷恶热;有的人疲乏无力、恶风怕冷。紫癜之外,其他症状的表现更能说明疾病的性质,由于这些疾病外的症状不同,总结出来的阴阳属性就不同,他给病人用的药方自然就不同。也是这个原因,那些因焦虑、抑郁来看病的患者,在治好心理疾病的同时,一身的毛病也都能慢慢地消失了。
关于世界传统医药日演讲稿 篇13
10月22日是世界传统医药日。在我国,作为传统医药的中草药、中成药,不仅是当今医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一种民族文化传承的象征。但是在我市很多年轻人心中,有病看西医吃西药成为治疗首选,只有部分中老年人对中药情有独钟。
“西药治病、中药养生”,在很多人看来,中药只能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在疾病治疗方面,西药才是绝对的“主力”。连日来,我们通过对我市老中青三类人群的调查了解到,有病首选看中医、服中药的市民不足三成。部分市民难以认同中医治病理念,认为中医药治疗上过于玄乎,且不如西药见效快。
有人说中医讲究全面治疗,治疗效果缓慢。现代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一套治疗理论未免有些落后,中医固然有用,但检查手段、用药理念却一直没有太大的革新。反观西医,各种仪器、检查手段、药物层出不穷,治病还是得西医。
中医药已在我国传承几千年,这种传承却受到了极大的威胁,这种威胁并不是西医带来的冲击,而是来源于市民缺乏对中医药的认知。很多人认为中医始终无法与西医相提并论,加上目前对中医药宣传力度不够,中医人才出现断层,使中医药的传统优势逐渐消失。
近年来有关西药副作用的报道层出不穷,西药只能通过加大剂量来达到治疗目的,而一些疾病本身的细菌或病毒则存在进化的可能,当药品的剂量大于人体耐受程度时,就会出现药品的毒副作用。而中医药副作用小,它本身采用的就是一种生物(植物),且通过胃、肠道吸收,有效成分不易丧失。中医和西医其实各有优势,不能极端地认为中医好过西医,或者西医胜过中医。
近年来认可中医药的市民开始逐渐增多。不过,目前最大的困境是中医药人才的缺乏。由于中医理论学习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经验的积累,较为枯燥无味,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去学中医,以至于传统中医学逐渐没落。希望国家能够真正重视中医学的发展,也希望更多的人去学习中医学,将它继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