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演讲稿2023》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演讲稿有哪些?重要的演讲最好还是事先准备好演讲稿,这样可以帮助演讲者消除临场紧张、恐惧的心理,增强演讲者的自信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演讲稿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演讲稿(篇1)
大家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勿忘国耻,立志成才》!
今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
86年前的12月13日,一个比今天还要冷的日子。那一天日军的炮火轰开了南京的大门,灭绝人性的侵略者用机枪扫射、活埋、把人当做刺杀的靶子,对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进行了长达六周的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他们以极其残忍的手段屠杀了我30万余同胞!惨叫四起,撕心裂肺;尸骸遍地,触目惊心。
这是历史上屈辱的一天,这是让我们中国人心痛的日子,这是一段永远无法让中国人忘却的国耻。
国家公祭,既是对自己死难同胞灵魂的安抚,也是对那些犯罪者的警示,警告这个罪孽深重又不愿悔改的邻国,更是告诫我们的国民,保持清醒状态,不要有片刻的忘却与麻木,绝不能忘却历史、忘却苦难。这不是在宣泄情绪,不是在倡导民族复仇,而是提醒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是一个整体,我们在共同悲痛。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南京大屠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但我们还痛心的发现在我们身边,我们还能够看到少数麻木不仁的同学,整天没有奋斗目标,没有上进心,不认真学习,不遵守纪律,不懂得孝敬父母,甚至整天游手好闲,惹是生非。我要问这些同学,你们这样混迹下去,对得起含辛茹苦,翘首盼望你成人成才的父母和老师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对得起中国少年这四个字吗?你们能撑起中国的脊梁吗?
“中国梦,我的梦”,我们每个人都要不断实现自我梦想,共筑中国梦。作为我们每一个学生,我们就要从做好学生这个根本出发,“明志笃学”珍惜每一天,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不懈努力,坚持奋斗。我们要自觉遵守“八礼四仪”,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文明礼仪习惯。遵守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刻苦学习,热爱劳动,关心他人,善于合作,以优异的成绩向30万死难者保证,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作为中国当代青年学生,我行,我们行!
愿死难者的冤魂得以安息!愿伟大的中国梦早日实现!愿我们每个同学都能茁壮成长!
谢谢大家!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演讲稿(篇2)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公祭的意义在于,唤醒人们历史记忆,避免忘却与麻木,以史为鉴、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
同学们,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世代都无法忘记那一天,1937年12月13日,这是历屈辱的一天,这是让我们中国人心痛的日子,这一天中国首都南京沦陷,日本鬼子进行了血腥的残忍的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是反人类反社会的:
1、大屠杀持续的时间长达六个星期。
2、屠杀对象是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
3、死难者达30万人以上。
4、屠杀手段令人发指,机枪扫射、活埋、把人当做练习刺杀的靶子,更有甚者还进行杀人比赛。
我们纪念历史,并不是一味地宣泄仇恨,而是希望我们的国家、民族和每一位中国人,包括海外的炎黄子孙,要有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我们纪念历史,并不是为了反攻倒算,是为了以史为鉴,避免“南京大屠杀”式的悲剧不再重演。是为了正告那些已经、正在或者妄图对中华民族施加罪孽、图谋不轨的国家和民族:团结、坚强的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同学们,国家安全是的安全,国家利益是的利益,国家荣誉是的荣誉。我们要记住历史,记住在近代,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耻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努力学习,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同学们,让我们大家都参与到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活动中来,这一天当警报响起来的时候,我们要肃立默哀。愿死难者的冤魂得以安息!愿伟大的中国梦早日实现!愿我们的同学茁壮成长!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演讲稿(篇3)
2023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这个无比沉痛的日子里,让我们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铭记那些为民族的事业而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用“三心”践诺“吾辈当自强”,化悲痛为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用“坚毅之心”追逐信仰,强化“吾辈当自强”的信念。回望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个呼号呐喊的声音、激荡热血的战斗、驰骋奋斗的身影,英雄的事迹可歌可泣,英雄的情怀感天动地,英雄用坚韧的意志、不懈的奋斗为民族的解放注入了磅礴力量。民族危亡的关口,他们奋起反抗,将生死置之度外,将个人的安危抛于脑后,他们的心中只有“前进,前进”的声音,只有“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信念,用生命和鲜血书写这段抗争的历史。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从这段历史中汲取非凡力量,感悟先辈拼搏奉献、奋勇向前的崇高品质,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奋斗征程上,党员干部要以高远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锻造出“精神脊梁”,为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奉献青春。
用“爱国之心”持续奋斗,激发“吾辈当自强”的豪情。铭记历史,凝聚起的是一往无前的强大力量。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日寇的铁蹄无情地践踏中华大地,所到之处哀鸿遍野、山河破碎。面对日寇的野蛮行径,中华儿女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空前地团结在一起,汇聚成奔涌向前、劈波斩浪的滔滔大河,势不能阻、锐不可当,一起捍卫共同的家园,共同维护国家的利益。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是心中至真至深的情感,是逐梦不息、奋斗不止的行动,我们要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无悔担当投身国家发展建设事业,心怀家国、砥砺奋进,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水平,将爱国精神转化为持久奋斗的力量。
用“奉献之心”为民服务,凝聚“吾辈当自强”的力量。日军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痛,民族英雄前赴后继、视死如归,为人民的解放浴血奋战,始终冲锋在前、奉献在前,面对枪林弹雨和凶残的敌人敢于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他们的意志由钢铁铸就,在战斗中迸发出强大力量,他们甘愿为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和平奉献出自己的生命。回望历史,就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在开拓梦想的大道上继续奋斗、赓续前行。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把伟大梦想、民生福祉放在心上,用无私奉献的情怀为民服务,激发出更饱满的激情、更坚决的行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朝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目标砥砺奋进。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演讲稿(篇4)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12月13日是“国家公祭日”。苦难屈辱的历史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记忆,血泪交织的历史、无比沉重的心情激发出继往开来、奋勇而行的斗志,追忆逝者、缅怀先烈凝聚着团结奋进、众志成城的力量。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以史为“镜”,以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扛起职责使命,在回望这段苦难岁月中凝聚信念和力量,勿忘国耻、牢记使命,勇往直前地追逐伟大梦想。
至诚报国,激发“爱国热情”。在这段革命史,无数革命先烈捍卫国家主权与利益的信念矢志不渝,为之不懈奋斗,保家卫国的决心誓死不移,甘愿为之付出生命与鲜血。英雄的凛然之气铭刻于历史,感佩在胸中。举国公祭死难同胞,是对为国牺牲的先烈的深情缅怀,他们炽热的爱国情感形成了强大的感召力,激发着我们为国家的发展、梦想的实现而不懈奋进。党员干部要做最忠实的爱国者,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转化为坚定不移、担责于肩的报国之行,立足自身岗位勤学苦练、刻苦钻研,在实践和磨砺中练就干好事业的基本功,在奋进征程中迈出有力的脚步。
知耻后勇,凝聚“团结力量”。回望战争岁月,民族的苦难历史激发了全民族的爱国热情,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同御外侮,在大大小小的无数战斗中秉持坚韧不拔的意志,由最开始的战略退却到最终的战略反攻,让日本侵略者的阴谋诡计在团结奋进中破灭,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团结是党的生命,不团结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回望历史,党员干部当知耻而后勇,时刻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向着工作目标团结奋进,朝着伟大梦想砥砺奋斗,用“团结之心”凝聚“团结之力”,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大踏步向前,共同战胜种种挑战,一起迈步崭新征程,为共建美好家园共同努力,久久为功。
振奋精神,坚守“正义之心”。重温历史不是要记住仇恨,而是要记住鲜血淋漓的教训,能够不忘前事、保持警醒,坚持捍卫正义、守护公道。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公平正义,公平正义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坚守正义,始终将党章党规牢记心间,将法治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群众的利益置顶,为民谋福、为民立命而非为己谋私、权为己用,以“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的坚毅维护公道,勇于和黑恶势力作斗争,坚持依法办事、干净做事,为公平正义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演讲稿(篇5)
2023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们以国之名悼念逝者,不为延续仇恨,只为警醒吾辈当自强!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惨痛的教训永远不能忘记。86年前,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在六周时间里制造了灭绝人性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平均每12秒就有一名中国人被杀害,整个南京城瞬间成为人间炼狱,满目苍夷。尽管时过境迁,但这悲痛的经历如同一根刺深深地扎进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里,让人无法忘记,也不敢忘记。那些无辜惨死的同胞们,用鲜血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不能忘记先辈的牺牲,要珍惜当下、居安思危、自立自强,不断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培养为民办事的能力,把自己投身到新时代党的事业建设中,不断推进党的事业向好向优发展。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惜盛世来之不易。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每年例行公祭,不仅是为了让国人铭记历史,激励中华儿女奋发向上、担当作为,亦是为了向长眠在那个冬日里的无辜人民和革命英烈汇报国之进步与当今盛况。今日之中国,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且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意气风发地大踏步向前,中国人民再也不用在枪林弹雨中担惊受怕,挣扎谋生。然今日之成就,不仅得益于后生的奋进与努力,更得益于先辈用鲜血打下的根基,我们应加倍珍惜,并带着责任和使命大步向前。
“世纪交汇,万众景仰;共襄盛举,建坛流芳;昭示后代,永世莫忘”。站在新起点,肩负新使命,我们将坚定信念、咬定目标、奋力前行,牢记先辈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嘱托,一代又一代地传好“接力棒”,不断开拓创新,奋发作为;以“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作风和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善作善成,务求实效,争当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排头兵”,为祖国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国行公祭,祀我国殇。山河犹在,国泰民安。”这来自历史,也必将通向未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演讲稿(篇6)
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全国各地举行庄严的悼念仪式,缅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祈愿和平永驻。悼念缅怀是为了铭记,为了更好地前行。我们都应该铭记这一天,不忘这段悲痛历史,永葆“爱国之心”“团结之心”“必胜之心”,担起时代重任,扛起时代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永葆“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面对亡国灭种的威胁,亿万中华儿女发扬抗战精神,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风雨同舟、荣辱与共,挺立起了中国人民的英雄脊梁。历史充分证明,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精神动力,没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支撑,贫弱的中国不可能赢得胜利。爱国主义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被异化,更不能丢。战争年代,爱国主义表现为不畏强敌,用鲜血和生命为祖国换来和平;和平年代,爱国主义表现为不畏艰难,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力量。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永葆“爱国之心”,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的道理,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干起,不求轰轰烈烈,但求默默付出、锐意进取,用实打实的行动砥砺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永葆“团结之心”,汇聚强大力量。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战斗在最前线,发动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实行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为取得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抗日战争的历史表明,人民是抗日战争胜利最深厚的伟力,只有把全国人民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汇聚起“万众一心加油干”的磅礴力量,才能真正筑成克敌制胜、无坚不摧的“钢铁长城”。在前进的征程上,我们不能忘记团结这一制胜法宝,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不能忽视人民群众的力量,必须以“团结之心”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凝聚起来,汇聚起万众一心、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永葆“必胜之心”,践行斗争精神。抗战时期,无数中华儿女以“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不屈精神,与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坚决斗争,有的面临死亡威胁仍从容赴死,有的血染疆场、九死未悔,有的不畏强敌、血战到底,在他们身上体现了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斗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都没有过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推进伟大事业,不管遇到多大的风险、迎接多大的挑战,都必须永葆“必胜之心”,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进行坚决斗争,毫不妥协、毫不放松、毫不动摇地朝着目标奋进、直至取得最终胜利。要把锻造过硬斗争本领作为赢得胜利的“关键招”,主动在急难险重一线、为民服务实践中经受斗争锻炼,不断增强斗争本领,走好新的长征路。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演讲稿(篇7)
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在接下来长达40多天的时间里,对南京城进行了疯狂的抢掠砸烧,对南京市民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富庶的古城被洗劫一空,30万生灵惨遭杀戮,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
今天,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苍松肃穆,国旗低垂,汽笛长嘶,山河呜咽。全国人民怀着沉痛的心情向30万死难者表示深切哀悼。我们就是要通过一年一度的国家公祭日,向全世界表明我们鲜明而坚定的立场,中国人民坚决反对侵略战争、坚决捍卫人类尊严、坚决维护世界和平。我们也一定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一定要正视历史、拒绝虚无,一定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由此闪回到长达14年的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到“卢沟桥事变”,从淞沪会战到徐州会战,从南京沦陷到武汉丢失,从围剿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到扫荡华北平原,从侵占国土到扶植汉奸,从杀人如麻到掠财无数,从“三光政策”到“活体试验”……惨绝暴行令人发指,累累罪行罄竹难书,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灾难,数千万平民蒙难,数千万百姓流离失所。由此闪回到1840年第一次***战争以来的这部“落后就要挨打”的屈辱史、“永不屈服”的抗争史。由此闪回到上个世纪那两次生灵陷涂炭、绿洲变焦土的世界大战。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但历史不会忘记,从中华民族到全人类,我们都曾深受战争的危害,历史也会警醒,战争的阴云并未真正散去。
战争,在内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于外是地区斗争、民族斗争、国家斗争的工具。这个工具表面上是为阶级利益、地区利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服务的。实际上被独裁的统治阶级和少数的既得利益阶层掌控着。战争的发动,无论它穿着什么样的外衣,都改变不了其用于得利的暴力及罪恶本质。难道为了有限的水、食物和生存空间,人们就只能一战、人类就只能自相残杀吗?显然不是。
中华文明历来主张“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和合共生”,既追求独立自主、特立独行、人人平等,又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既信奉“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又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既推崇“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又向往“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大同”。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人类社会充满希望。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大有抬头之势,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不管你是否意识到抑或是否愿意,地球已经成为一个小小村落,全人类已联结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不同的地区间、国家间、民族间、文明间只有携手合作,才是共同应对危机和挑战的正道,才是共同谋求发展和进步的王道。
今天,中国的发展是为自尊自立自强,对内造福人民,对外惠及世界。中国永不称霸,这是我们铁的承诺。中国的发展是为国际承担更多的责任。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从二十国集团到金砖国家集团,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并展现着独特而巨大的责任担当。中国的发展是为世界贡献更多的智慧。从一带一路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方案不断引领着世界潮流。中国发展何以能?因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我们九千万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初心和使命。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演讲稿(篇8)
又是一年国家公祭日,相信每一名中国人都会有哀伤与悲痛之感,“和平大钟”又一次被敲响,深沉而悠长,表达对30万同胞的追思,传递和平与安宁的信号。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近代百年史,是一部屈辱史。国家积贫积弱、百姓凋敝困乏,回首过去让人们懂得个人与家与国的紧密关系,懂得当下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懂得和平发展的深刻含义。缅怀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牢记和平与美好才是坚守,牢记实干担当、砥砺使命践行中国梦。
哀伤藏于心,实干兴我邦。尊重历史才能不让历史重演,维护和平、匡扶正气,既需要勇气更需要力量。每一名中国人都应从历史中汲取动力,面朝未来、看得更远,让悲痛化为力量,从而为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孜孜前行。公祭仪式传递的意义和价值,正在于展示了从历史到现在、再到未来的维度与景深,让我们更加厚重、更有信心、愈发努力,做好当下当前的事,一步一步建强祖国才有底气与能力维系和平。
远离了战火纷飞的年代,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一切都凝聚了先辈先烈和人民群众的汗水与鲜血。看今朝,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日益繁荣昌盛、人民生活日新月异,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必要正在于正视过去、铭记曾经,更好守护我们的祖国,放声高歌之际也不忘心中警钟长鸣,这也是“和平大钟”带来的启迪。
欲灭其国,先去其史。家国天下烙印在中华儿女的脑海成为基因传承,不能缺乏对历史的秉持与弘扬。国家公祭日以庄严而神圣的方式祭奠,告慰先人、雕刻后人,激发的是民族后坐力与潜在力,不忘国耻方能强国建家,才不会忘记了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有了“多难兴邦”的沉淀才不有“忧劳兴国”的起行。
从苦难到辉煌,从波澜到新生,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每一步都充满了曲折与不平。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4周年,斗转星移、时光轮回,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唯一没有改变的就是中华民族斗争不息、奋发不止的精神品质,而这正是中华民族之所以屹立不倒、永不屈服的密码钥匙。继承一脉相承、代代相传的英雄之气、坚韧之志,还望吾辈当自强、__永向前。
看破帝国主义、霸凌主义、法西斯主义的暴虐无道,崇尚和平文明的中国,正在以铿锵坚挺脚步向强大进军,摒弃“零和博弈”、谨守“国强不霸”,迈向国际舞台中央肩负起“负责任大国”的职责。深深懂得“好战必亡”与“忘战必危”的辩证道理,中国以更加思辨而全面的意识对待发展。平等互利、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契合世界人民共同的夙愿;富国强军、筑牢实力,保障国家不受外来势力与敌对份子的侵犯是发展前提。
今日,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船到中流浪更急,行至山腰路更陡”,越接近目标越要沉着稳定、涵泳耐力。“进则寒尽春生,松则一退千寻”,每一名中华儿女都应秉怀哀思、继承遗志,给未来历史一份合格答卷,无关个人荣耀与福祉,只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