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记叙文 > 记叙文怎么写优秀8篇正文

《记叙文怎么写优秀8篇》

时间: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你所见过的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以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帮助大家找到的8篇记叙文怎么写,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记叙文的写法 篇1

一、强化学生写记叙文的动机

初中生正处于心理逐渐成熟的阶段,写作动机尚不明确,因此教师在进行写作指导之前,必须对学生加强写作动机教育。强化写作动机,是写作教学事半功倍的首要手段。

第一,变革记叙文写作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教师要不断变革写作教学组织形式。要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就必须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写作的魅力。以写人和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更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指导时应该唤起学生对自己某种生活的回忆,激起相应的情感体验,使之产生表达的欲望。具体来说,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活动加以引导。如以“挫折”为话题的作文,可以先让学生讲讲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或是困惑。学生可能会提到来自家庭的烦恼,来自学习方面的困惑。接着教师就学生提出的困难和困惑组织大家讨论,让大家畅所欲言,然后讨论如何解决这些困难,争取让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阐明自己的理由。还可以就学生关注的或是一些敏感话题展开讨论或辩论,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通过文章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让他们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让他们有话可写。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等因素激发学生写作动机,学生自然能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第二,减少记叙文写作内容限制,营造宽松写作环境。传统的写作教学常常是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个命题作文,这种方式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形式上对学生的写作内容都加以了限制,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抑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如果教师在布置作文时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生生活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事先在学生中征集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以挑选,甚至让学生一起参与命题,重视学生的内在情感需求,针对学生的情感特点进行命题,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每次布置作文时,尝试减少对作文命题的限制,多采用半命题、话题作文形式,或出几个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学生才会有话可写。

第三,转变记叙文写作评价观念,建立写作激励机制。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给学生的写作评价不够及时。个别教师过了至少一个星期才将作文的意见反馈给学生,而这时学生对上次写作的期待心理已经消失,印象淡漠,反馈意见作用并不大。教师应转变写作评价观念,在写作评价时除了要给予鼓励外,还应让学生及时地知道自己作文中的问题。评语应有针对性,而不是流于形式。

二、凸显记叙文文体特征

第一,充分体现记叙文的“六要素”。完整的叙事是记叙文文体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要交代清楚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哪个人或哪些人发生了什么事情,事情的起因缘于什么、经过了什么过程、取得了什么结果。这样写出的文章记叙的文体就比较明显。

第二,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无论是写人、写事还是写景,既要写成记叙文,就得有个故事情节。或一人一事,或一人多事,或多人多事等。

第三,要巧妙体现出记叙文的顺序。初中阶段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插叙、补叙、倒叙四种。写记叙文这种文体,就要在写作时充分体现这些写作顺序。

三、建立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梯度

要使记叙文写作教学真正成为帮助学生发展的重要阵地,就必须建立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梯度,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梯度训练应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文体目标要求记叙“六要素”,认知目标要求“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结合实践经验,我初步构想初中三年的记叙文写作教学梯度训练如下:

七年级:能将记叙“六要素”记叙清楚;作文中心明确,能围绕中心选材;能通过语言、动作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通过神态、心理的描写展现人物神韵;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描写景物,能确定观察的立足点;能用修辞手法写出景物特点;结构方面开门见山,直接点题;注重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多读多写,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在素材本上。

八年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一个人;可灵活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根据中心安排详略;能够调动人体的感官描写景物;使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学写环境描写,烘托主题或衬托人物心情;结尾点题,深化主旨;学会写提纲、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九年级:学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衔接过渡,巧妙无痕;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来文章的色彩;让文章的形式与众不同(参考:小标题、并列结构);让叙述的事件既生动又深刻;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陆丰。关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若干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1).

记叙文的写法 篇2

一、心灵润色技巧与初中男生记叙文写作

(一)心灵润色技巧

心灵润色是记叙文写作的一种技巧,它是将情感渗透到写作中,来为记叙文的写作润色,这需要初中生心灵的参与,将自己的感情寓于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使记叙文的每一部分都充盈着情感的流露,能让读者体会到记叙文所孕育的真情实感。如以“那一段的时光”为题的作文,教师可以引导男生关注生活中或愉悦,或痛苦,或焦虑,或甜蜜的时光,让他们产生心理上的共鸣,从而更好地进行情感的表达与宣泄,将内心世界与写作有机结合。初中生可以通过记叙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当然,教者也可以此来了解初中生的所思所想,这样的记叙文写作如同一座桥梁,既沟通了师生间的情感,又能对初中生的生活与学习做出相应的帮助与指导。

(二)初中男生记叙文写作

记叙文写作是中考的重要环节,也是初中生提高自身写作水平的重要路径。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初中男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相对较弱。一是初中男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总是运用同一句话或同一个词,并将相同的句子反复应用于不同的作文中;二是初中男生的素材选择单一,从初一到初三的难忘事情甚至是同一件,不能从生活的细微处发现新鲜的素材;三是初中男生在写作时没有个人情感的参与,套话太多。原因既有初中男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教师的原因,依据初中男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看,其心理发展水平要落后于女生,男生更凸显出成熟与幼稚之间的冲突,这无疑会干扰他们对知识、事物等方面的理解。另外,初中男生的理性思维要多于感性,这使得他们在写作中感情渗透比较滞后,不能用语言来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思维等也会影响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教师要积极加强对初中男生在记叙文写作中心灵润色的引导。

二、心灵润色技巧在初中男生记叙文写作能力中的应用策略

(一)增强叙述情节的心灵润色技巧

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的质量与记叙文开展的线索紧密相关,一般而言,记叙文的写作会以作者或文中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为线索,或以事情展开的先后顺序为线索,很多时候是两者融合。记叙文写作需要的不是华丽的语言,粉饰的句子,而是能够给读者带来心灵震撼的叙述,即使语言朴实无华,只要能够让读者与作者之间实现心灵的交融即可。因此,教师在写作指导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初中男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来创设多彩的故事情节,依据记叙文的写作主题,充分发挥想象,将情感渗透到记叙文写作中,让每一个故事情节都能凸显自己的真实体验。如以“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为题的作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的画面:温馨的亲友团聚、闲适的书画相伴、热烈的运动竞技等,从而迅速打开思路。

(二)提高叙述语言的心灵润色技巧

记叙文的写作是通过语言的文学性来表达心灵的感触的,因此,教师既要让学生掌握心灵润色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句段中灵活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来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又要引导初中男生用心灵来关照自己笔下的人或物,将自己的情感与经历寄托于叙述文中,寓情于文,充分表现自己的心灵世界。如《幸福是什么》一文,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引用诗句来增添文采。

(三)深化叙述情感的心灵润色技巧

学生的情感表达是作文写作的源泉,没有情感的作文就像一张白纸,读起来枯燥乏味,只有渗透作者情感的作文才能吸引读者,唤起读者的共鸣。初中男生的情感是不露于表的,他们的情感较初中女生隐藏得更深一些,因此,教师要积极与初中男生进行沟通交流,发现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并引导他们将真实的情感蕴于记叙文之中,让这种内在的情感通过记叙文的写作转化为外在的一种形式,既能让初中男生的情感得以表达,又能使记叙文的写作锦上添花。

记叙文的写法 篇3

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记叙文包括的范围很广,如记人记事的散文日记、游记、传说、新闻、通讯、小说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这可以看出,记叙文这一文章体裁,实际上和文学体裁是一种交叉关系,它既包括要求写真人真事的散文、日记、游记、新闻、通讯等,又包括以虚构为主要特征的传说和小说。特别是小说,想象和虚构是其典型特征。这说明在记叙文写作中,既可以写真人真事,也可以写虚构的人和事。

既然记叙文属于文学作品,那么文学作品的真实并不等同于生活的真实。生活真实即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事实,主要包括社会中实有的人物、事件,也包括各种自然景物、自然现象。它是纷繁的、芜杂的,是生活的原生形态,显示着生活的原始面貌。它的突出特点就是客观实在性。艺术真实则是作家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按照其审美理想和生活逻辑,对生活材料加以艺术概括、提炼、加工,进行艺术创造的结果。鲁迅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说“人物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有人考证过,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是根据生活中的三个真实原型塑造出来的典型:其一是单妈妈,她是个寡妇,却又有同居的男人;其二是乌石山上看坟的女人,儿子在门口剥豆被熊拖去吃了;其三是宝姐姐,山里人来抢亲,宝姐姐逃走,失足落水,被捞起带走。但祥林嫂的形象比原型更集中更概括,是旧中国贫苦农妇悲惨命运高度典型化的体现。这一文学创作的经典事例证明,文学的真实源于生活的真实,但并不等同于生活的真实,而是比生活真实更典型,更集中,更能反映生活的本质。

因此,在记叙文的写作中,不能机械地要求学生写真人真事,而是要求写出思想的真实、情感的真实。《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一要求,明确无误地表明,写作中强调的是感情的真、体验的真,而非客观事实的完全真实。并且该《标准》还指出,学生写作时要“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运用联想和想象写作出来的记叙文,就绝不可能像摄像机一样是对生活本真的还原,而是通过在作者主观意识控制下的生活的适度变形。

所以,我们指导学生写作时,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要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参与社会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真实情感和真实思想。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形成和发展情感。通过观察社会生活,学生才能生发对生活的情感,加深对生活的认识,解决作文中情感和思想真实的问题。例如写游泳方面的作文,首先必须鼓励学生参加游泳。只有经常参加游泳,才能增进对游泳的情感,加深认识,有快乐或痛苦的体验,这样写出来的记叙文,内容才真实、丰满,情感才能真挚,认识才能到位。作文同生活实践是紧密相关的,我们要把各种实践活动引进作文中来。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旅游、搞科技小制作和小实验,参加各种社区活动和体育活动等,从而丰富学生习作的内容,培养学生作文的情感。

记叙文怎么写范文 篇4

要清楚地写出一件事,重要的是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叙述清楚,尤其是把事情的经过要写得具体明白、条理分明。例如,课文《草》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件事:红军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命医生放下自己去抢救中毒战士,果断做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整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得十分清楚、具体,读来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那么,如何才能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叙述清楚呢?

一、要交代清楚记叙的六要素。写一件事要做到清楚、明白,就是要把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向读者交代清楚,以便读者掌握事件的全貌,进而正确地理解这件事所表达的思想意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是记叙的六要素。其中,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记叙文的基本要素乙不但要把它们写清楚,还要写完整、具体。写一件事,如果不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那就无从下笔;如果只写事情的起因和经过,而不交代结果,读者就会迷惑不解。只有把事情的经过叙述清楚,准确地反映人们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及其相互关系,才能达到揭示事理、刻画人物、表达中心思想的目的。

二、要合理安排记叙的顺序。要把事情的发展过程叙述得完整、明白、清晰,就得讲究并掌握记叙的顺序。有各种各样的记叙顺序,最基本的是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①时间顺序。事情总是随着时间的进程发展变化的,所以记叙文常常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束的时间先后,依次叙述,这种写法称为”顺叙”。为了突出叙述的重点,也可以把事情的结局或关键部分先写出来,造成悬念,然后按时间顺序追叙事件发展的经过,这叫“倒叙”。使用倒叙,一定要注意“倒叙”和“顺叙”部分的衔接。这种叙事的顺序虽然颠倒了,但事情发展的过程、脉络仍然很清楚。在顺叙的过程中,有时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以补充、衬托主要情节,这叫“插叙”。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顺叙是最基本的叙事方法;所谓倒叙,除结局提前外,文章的主体仍是顺叙;至于插叙,只是在叙述中插入某些片段,文章的主体也还是顺叙。②空间顺序,即按人物在事情发展过程空间位置的变化来组织安排材料。按时间顺序写和按空间顺序写这两种记叙事情过程的基本方法,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例如《老山界》,就是按照红军翻山的时间先后以及行踪变化的顺序写的,这样写,事情发展的过程显得清楚而又自然。

佳作展示 我的故事 安徽宋店中学茂林文学社 张利荣 事情发生在我6岁那年夏天。一天中午,爷爷从街上买来几个大西瓜,其中一个特别大,足有二三十斤重。爷爷知道我嘴馋,便交代我说:“这几个小西瓜你尽管吃,那个大的留到立秋那天大家一起吃,那天,家里会有客人来。” (交代起因,埋下伏笔。)

不过,只两天,几个小西瓜就被我轻易“消灭”了。这时,我又开始惦记那个大西瓜了:这么个大西瓜,我怎么吃得下?(过渡自然,掀起波澜,造成悬念。)

有了,我突然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我记得有一次跟妈妈上街买西瓜,卖西瓜的老爷爷用小刀在西瓜上开了个小洞,然后挖出一小块给我尝一下,最后又安了上去。对,就用这办法,想到这里,我马上去找小刀。刀子找来后,我学着老爷爷的样子,先在西瓜上小心翼翼地划了个三角形,然后再把它挖出来,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哈,太甜了!比那些小西瓜可好吃多了。吃完后又把它盖了上去。这下,我再也管不住自己的馋嘴,便一口气在西瓜上开了十几个这样的洞,每次都咬上一口再盖上去。不一会儿,我的肚子就变得圆鼓鼓的,再也无法吃下去了。再瞧那个大西瓜,还真看不出什么蛛丝马迹,这才放心地去睡觉。后来的几天里,大西瓜上又被我开了不少小洞。(叙述偷吃西瓜的经过,具体、细腻。)

立秋那天,奶奶去拿西瓜,发现地上有一摊水,原来西瓜已经烂了、奶奶问这是怎么回事,爸妈都说不知道。又问我怎么回事,我若无其事地说:“不知道。”但心里有些害怕,睑上也露出不安的神情。(细节真实。)

这时,爸爸好像看出了其中的端倪,把我叫到他身边,和蔼地对我说:“你过来,对爸爸说这西瓜是怎么弄的?”听了爸爸的话,我得意地拿起小刀。学着卖西瓜老爷爷的样子,在西瓜上划了个三角形……(道出事情缘由,整个事件水落石出。)

“哈哈哈……”还没等我挖出来,全家人哄堂大笑,我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收尾自然,写出了家庭的快乐和温馨。)  [点 评] 作者写的是自己童年时的一件小事,文章充满了生活气息,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文章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得清清楚楚。条理丝毫不乱。

记叙文写作 篇5

我们应该知道,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离不开写事。事是写作中的线,缺少了事件,文章就立不起来的。因此,写作前,我们确定好要写人是谁?他具备什么品质?要通过什么事情来表现他的品质?这些问题。具体来说。

1、熟悉人物确定好,抓住特点写外貌

描写人物的外貌,可以写人物的长相身材,也可以写衣着打扮,而且要符合这个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或性格。但一定切记,必须要抓住最突出的特点来写,切莫面面俱到。

2、典型事例写具体,言行神态表品质

典型事例就是有代表性、有意义的、最能体现人物品质的事,这些事是根据塑造人物的需要进行取舍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表现。如果选择的事例不典型,那么用再多的文字来描绘也不会突出这个人物的特点与品质。有位大作家曾经说过,用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例子,来说明人基本的特点,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是突出的。

如果让人物鲜活起来,不能只叙事,要从多个侧面进行描写, 特别要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和神态加以描绘,将其融入到事情当中,合理的再现人物的特点,表现人物的品质。因此教会孩子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写好尤其重要。

3、单做介绍,结尾评价很重要

写人的写作技巧

从人物语言的描写中看出人物的鲜明特点:

一、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

二、人物语言的描写,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成功的对话描写,不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等特点,而且也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人物语言要力求简洁,避免有话必录和拖泥带水的现象。

四、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语言描写,并不是唾手可得,而要通过艰辛的努力才能获得。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任何心理活动的引起是有原因的,把心理活动的起因写清楚,对于展示人物形象是必不可少。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形象,一定要把心理活动的过程展现出来。

心理活动的展现和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都是有层次的。把人物心理活动的层次逐渐写出来,人物形象的展示也会越来越具体。写心理活动时,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用第一人称写人时,可以写“我”的心理活动,但不能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因为别人心里是怎样想的,“我”是无法知道的呀!

不同人物之间的性格特征,或同一人物在不同环境下内在性格的变化。要显示这种差异,就必须通过对比加以表现,将他们面对相同的事物做出不同的反应写出来,从而突出人物的形象。

通过对比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要注意几点:

一、运用对比描写,不应该勉强凑合,主要看作文的材料是否适合采用对比的写法。如果材料本身需要用对比的写法,才可以通过对比来写人,完成自己的写作意图。如果材料的本身不适合采用对比的手法,也不要牵强附会。

二、两个人进行对比,不能割裂开来先写一个,后写一个,互不相干,而是围绕中心事件叙述,刻画两个人不同的思想性格。

写人,单从一个侧面描写;人物形象往往单薄。从多个侧面描写,人物形象才丰满。多侧面描写人物形象,这个“侧面”的选择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

从众多材料中选择整理各具代表性的若干侧面,分工而又合作地表现人物形象。

通过多侧面描写来丰满人物形象,可称为“众星拱月”。“月”就是人物,“星”就是侧面,“拱”就是多侧面展示人物形象的过程。不过应该看到,“众星拱月”的“众星”也不是平分秋色的,它们之间也有主次、详略的区别。

写一群人,比写一个人、两个人难一些,难就难在要通过一定的材料组织,巧妙地将一群人凝聚在一起,从而反映各自的思想、性格、面貌。那么,怎样组织材料才能把一群人凝聚在一起呢?应该抓住贯穿各个人物之间的线索。在一群人中,也有担当“主角”“配角”之分。

写人的结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总分总式。这是最常见最朴素的写人结构。

如何写记叙文 篇6

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也是英语作文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文体。它一般包括两种:事实记叙文和想象记叙文。事实记叙文是写真实的事情,常用一般过去时;想象记叙文是写虚拟的故事,常用一般现在时。它们的特点都是通过对人物、事件和景物的描写,表现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是:

①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②记叙要清楚明白;③线索要清晰;④要有恰当的叙事角度;⑤选材要详略得当。

具体地说,记叙文写作要把握以下几点:

1.记叙文所记叙的事件必须相关连。要有开头(beginning)、中间(middle)和结尾(end)。在必要时加入冲突(conflict),以使情节曲折,跌宕起伏。一般说来,写记叙文应把握好六个要素: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因)、how(怎么样)。初中阶段多为叙事短文,一般应包括where、who、what这三个最基本的东西。

2.写作时观点的掌握非常重要。记叙文常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两种人称记述。用第一人称的角度记叙,使人感到亲切,读者很容易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相信真有其事。这种形式常用在写自传、本人的经历或记叙耳闻目睹的事件;用第三人称的角度记叙,使人感到客观。这种形式常用在对重大事件的客观报道以及记叙他人的经历或事迹。

3.常见的叙述方式有:①顺叙。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或时间顺序进行叙述。②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叙述,然后再按照事情的顺序叙述下去。③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插入有关的另一叙述。④夹叙夹议。一方面叙述事情,一方面对这件事情加以分析或评论。

My Boyhood

My boyhood has gone and can never come back. ①Yet I still can not forget those happy days of boyhood.

My boyhood was filled with laughter and joy.

②My family is not rich, but as there is only a boy in the family, I become my parents' best treasure. Mother is a teacher of Chinese. She is my first teacher, too. Moth- er knows a lot of interesting stories. ③I well remember I often asked Mother to tell me stories. Sitting by her after supper, I listened to her with fascination. How I liked those tales told by Mother! They always brought me to a different world.

When I fell sick and had to be in bed, my parents were then the most unhappy in the world. They took good care of me, and did all kinds of things to make me happy. Mother didn't leave me until I got well again.

④I also remember once Father brought me a little cat. I named her Mimi. She was yellow in colour. I made a comfortable bed for her. It was a small basket full of cotton. Mimi liked it very much and slept in it quietly.

Mimi loved to run in the garden and play with a ball. I was glad that I had a friend to play with every day.

The thought of my boyhood is like a dream.

译文

我的少年时代

我的少年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但我永远忘不了那些幸福的时光。

我的少年时代充满了笑声和欢乐。

我的家庭不富裕,我是家中唯一的男孩,于是就成了父母的掌上明珠。母亲是汉语老师,她也是我的启蒙老师。母亲知道许多有趣的故事。我记得:我总喜 欢让母亲给我讲故事。吃罢晚饭,我总是坐在她的身边,入迷地听着。我是多么喜欢那些故事啊!这些故事总是把我带到某种异乎寻常的世界。

当我有病,不得不躺在床上时,父母就很痛苦。为了能使我康复,他们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使我快乐。母亲一刻也不离开我,直到我恢复健康。

曾记得父亲给我带回一只小猫,它长着黄色的毛,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我用装满棉花的篮子给它做了个舒适的床。“”非常喜欢它并且在里面静静地睡觉。

“”爱在花园里跑,爱耍球。我很高兴能有它这样一个朋友每天陪我玩。

我的少年时代像一个美丽的梦。

佳作点评

选取少年时代几件平凡的琐事来表达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事虽小,但小中见真情。结构上前后照应。文章写的有条理,层次分明,语句写得简洁而达意。文章中使用得最佳的词语和句型有:first teacher,a lot of, listen to,/told by…,have to,take good care of,make…happy,be like等。此外,还恰当地使用了宾语从句(that),时间状语从句(until)等。这些均值得读者学习。

现在谈谈标数码的几个句子:

记叙文的写法 篇7

初中生阅读材料来自课外,材料内容文质兼美,人文内涵丰富,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性,体现了时代特色和精神。阅读材料更多的选择主要反映亲情、友情的内容,因此能够给予我们人生启迪。试题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清记叙文要素;结合语境理解词句的含义;能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等;能从文体的角度理解文章的选材、布局谋篇的艺术特点;能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究,并谈出自己的感受;能区别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能够把握文章的关键词句,概括段落和文章主旨。

初中记叙文考查角度灵活,题型多样。设计的试题紧扣“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一重点,试题设置难易适中,并进一步强化了联系生活,整体感知,注重理解,关注语言品味,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的心灵对话的意识。同时突出了认知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结合,强调了情感体验,鼓励创新能力,注重自主、探究等理念的渗透。

由于记叙文阅读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表达等能力,因此难度大,大多数学生此项内容丢分较多。可见记叙文阅读练习在复习备考中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作为中考考生,必须掌握记叙文的相关知识以及记叙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和基本格式。

一、记叙文的分类与知识点

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记叙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又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对于记叙文要素的交代,既可具体也可概括,既可直接也可间接。因此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二、记叙文的顺序与线索。

常见的顺序有三类:一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楚,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对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二是按空间顺序安排内容;三是按照材料不同而分门别类叙述内容。分析记叙的顺序,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条理、层次,体会不同的叙述方式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记叙文的线索常以时间、地点、事物、人物情感或话语等为线索。线索贯穿全文,增强表达效果。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找线索的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记叙:要注意叙述的人称和内容的详略。人称,可以有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用第一人称的好处是亲切自然,真实可信,便于抒情。用第二人称的好处是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交流。用第三人称的好处是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详写与略写,取决于文章中心的需要;描写:人物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环境描写。其作用有ɑ、烘托气氛b、烘托任务心理c、推动情节发展;议论:包括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三种基本方式;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划分记叙文的段落的方法。按时间的顺序划分;按地点的变换划分;按事件情节的发展划分;按任务活动的场面划分;按材料的性质划分;按总──分──总的形式划分;⑺按作者的思路或感情变化划分。

三、写好记叙文的结尾

记叙文结尾的作用。总结上文;深化主题;照应开头(或标题)⑷含蓄委婉,发人深思。

记叙文写作 篇8

一、扣题选材写实情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好的素材,再好的也难以写出深情款款的文字。紧扣话题选出适合的、有一定深度、可以拓展延伸的素材是文章写出深意的首要前提。比如亲情这个话题,一般学生选择的素材都是父母一开始对自己很严厉,甚至不近人情,最后才偶然发现父母的真实用意,理解了父母的伟大的爱,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但是这样的素材本身就有点不合道理,亲情在一开始的表现也未必就是让孩子反感、不理解的,而可能是在特定年龄段不能明白或者想不到那么深刻,但在当时孩子也能觉察到父母好的那种,这样的亲情岂不是更加伟大,更加符合实际情况?请看《记忆深处》的作者是如何在开头紧扣话题来写这种实实在在的情感的:

记忆深处是母亲的呵护与关爱!

儿时,调皮得像一个野孩子。常偷奔出去,不顾安危地疯玩疯乐。每次回家,不是满身泥巴一脸黑,就是两眼汪汪,鼻青脸肿,母亲总是焦急如焚,心疼不已,扬起的巴掌每每变成怜惜的。

作者选择的素材是自己很淘气,母亲对自己的淘气既焦急又心疼,这样复杂的情感就比单纯的生气或者严厉来得深刻,也就注定作者并不打算走“欲扬先抑”的老套路。这样的情感也更加符合实际,那种故意欲扬先抑写出的情感总是透着一股不真实的矫揉造作。

二、锤炼细节传深情

记叙文表达情感,注重细节。精彩的细节能传神,更能在细微之处传达人物的深情。高中生在记叙文写作中,在对事件进行描述的过程中,要善于有意识地设计、描绘那些能够传递人物内心情绪的细节,如特别的神态、特定的动作、特殊的语言、特异的心理,总之写出细节中的与众不同、特别之处,以此来反映人物内心的深情。如文中这样描述人物:

一次,我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地赶回家中,母亲正翘首以盼,见我回来,长舒一口气。“孩子,妈今天给你一个惊喜。”母亲蹲下身,双手揽着我的腰,平静地看着我说,“不过,你要先去洗澡。”

耐着性子洗完澡,又耐着性子坐在小板凳上等待惊喜。终于,母亲从背后拿出一束花,有红的、黄的、粉的、紫的,朵朵鲜艳夺目,又像极一个个美丽的精灵,微风拂过,满屋馨香,沁人心脾。母亲拢了拢黑而泛黄的的头发说:“好看吗?送给你啦,你今天真乖!”

“好看。真香!它叫什么?”花的美丽与馨香立刻攫住了我的心。“想知道吗?那你这个星期得做到每天回来得比今天早,而且不能满头大汗,这汗味会冲谈花香的。如果做到,妈妈一定告诉你。”母亲显然已有些于心不忍了。

文中对妈妈的几处细节描写既动人又显示对孩子的深情。如“翘首以盼”、“长舒一口气”,表现对孩子的担心和孩子平安回来的放松;“双手揽着我的腰”、“拢了拢黑而泛黄的头发”,显示了母亲害怕自己的办法不灵而内心微微紧张的心理;语言上对孩子循循善诱,耐心十足,都能体现这种情感。

三、紧扣人物煽真情

记叙文中除了情节描写,少不了对人物的描述。记叙文要写出深情,就需要塑造出饱含深情的人物形象。这样的人物形象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在主要情节中的不同一般的表现来体现的,如文中这样写道:

我坚持了下来,虽然有些痛苦。第七天晚上,母亲送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康乃馨”三个大字,我如获至宝,看着纸片上的字逐渐扩展、模糊,氤氲成一片康乃馨,蜂鸣蝶舞,热闹非凡。

文中的母亲很不一般,在教育孩子上非常有耐心,循循善诱,将孩子的喜好与引导孩子学好结合在一起,接着母亲的表现更加像是一位教育家,为孩子的教育操碎了心:

“你的表现真棒,妈妈明天放你半天假,但不许跑远了。”母亲仍有些担忧。而我兴奋之极,如开笼之鸟,一转眼便无踪影了。傍晚时分,闯祸了。我因攀爬铁栅栏而划伤头部,被送往医院。闻讯赶来的母亲早已泣不成声,待我缝完针,母亲双眼已又红又肿。“乖,疼吗?别动啊,要躺着休息!”顿了顿又说,“我马上回来。”不一会,母亲手捧康乃馨快步走了进来,她把花斜放在我胸前,我抚摸着鲜花,愧疚不已。落日的余辉斜照进来,光艳动人,不仅是花,还有我那慈祥的母亲!

当孩子实现了承诺,做得比较好的时候,这位母亲尽管还是担心,但是依然去奖励孩子,让孩子如愿地出去玩耍,当因此孩子受伤,这位母亲既没有严厉地苛责孩子,也没有约束他再也不准出去,更没有很俗套地如祥林嫂般喋喋不休地自责,而是送去孩子喜欢的花,当然还有自己伤心的泪,这样的母亲既理性又真情,如花般温雅动人,这样行文,母亲对孩子的爱就如花香般淡淡抒发出来。

四、巧解妙点出至情

记叙文文章的结尾是深化主旨、升华情感的关键之处。对文中情感的深层次内涵进行揭示、诠释是结尾的应有之义。要善于对人物的情感进行画龙点睛式的表述和深入解读,如文章结尾这样写道:

现在的我回忆起来,突然觉得母亲的伟大:母亲知道我是一匹贪玩的马驹,常常会面临各种危险。然而,她却一时找不到驯服我的办法,只能不断用各种新东西新玩意新招子哄着我。所以,担心与痛苦便仿佛深山野藤般恣意疯长,紧紧缠绕着母亲,使她艰于呼吸,近乎窒息。可惜,那时的我不知道这是怎样的一种煎熬啊!

这一段是文章的关键所在,作者紧扣文题――记忆深处――回到现在回忆过去,站在高中生的立场反思当年母亲的做法,这样对情感的理解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于是,对母亲当年的担心、痛苦理解起来才会那么深刻,那么铭感五内了,于是结尾情感的抒发也就如此至情至性至诚。

如今,我一天天长高,母亲却一日日变老。但是,永不变的是母亲那呵护与关爱的馨香,如康乃馨一般,在我记忆深处的每一个细胞内悄无声息地荡漾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