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让青春为祖国绽放观后感800字(实用七篇)》
2023让青春为祖国绽放观后感800字(精选7篇)
2023让青春为祖国绽放观后感800字 篇1
回顾历史,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群众运动——《五四运动》。当时原德国将在山东摄取的一切权益转由日本接管的消息传入国内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抗议。5月4日下午,北大等十几所学校三千余名学生聚集天安门广场,喊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
此次运动也证明了人民独立自由自主是势不可挡的,人民思想解放也是势不可挡的。这次事件也告诉我们,国家领土完整才能促使人民人格的完善,才能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我们都学过历史,还记得我初中的历史老师,每次讲课都不用课本,闭着眼说出历史,每次说到***战争,五四运动,火烧圆明园,南京大屠杀,卢沟桥事变等,都会流出眼泪,都会情不自禁,我作为她的学生,对这些事情也是很愤慨,有时甚至想穿越回去为祖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为国家的主权完整抛头颅洒热血,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就是人民解放事业。
我们作为中国人,享受着这一份安宁,不能不思进取,不能不求上进,要抓住机遇,努力学习,奋斗,为祖国奉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人活着,为了什么,为了自己,还是为了更好的贡献社会报答祖国养育父母。五四运动,带给新中国的是新的思想潮流,也是无数先人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铺垫下来的路。我们应该牢记历史,化作一股心中的力量,让中国,在世界傲然领先。
2023让青春为祖国绽放观后感800字 篇2
今年是五四运动101周年。101年前五四运动爆发,那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不仅是中国革命的分水岭,更是中国社会进程中划时代性的标志,并铸就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五四运动”虽已过去百年,但以国家的兴衰为己任的“五四精神”,仍需青年一代自觉传承与践行。
爱国情怀,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应具有的品质。爱国是一种信念,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身为中华儿女,无论身在何处,都应时刻心系国家,要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将爱国扎根于心,实践于行。就像20__年雅加达亚运会男子200米自由泳决赛颁奖仪式上,在升国旗奏国歌时,中国的国旗杆突然掉落,孙杨坚持要求重新进行一次升国旗仪式。当五星红旗再次缓缓升起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属于孙杨自己、属于中国的一份骄傲和荣誉,更是一种深刻的爱国情怀,这一瞬间也将我们中国亿人的心凝聚在了一起。
101年前,中国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社会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101年后,中国青年作为一支社会主导力量在不断创造新的舞台。虽然时代不断在变化,信息不断在更新,但每一代新青年和国家民族的血脉关系从未改变。历史和现实也再一次次的力证,只有青年进步才能带来国家的与时俱进;也正是因为国家推崇开放包容,鼓励创新,才使得我们青年不断的进步,用更加科学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激发自己的活力,让我们能够在民主开放的社会大胆的干,拼命的做。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怀着满腔的热血,带着老一辈吃苦耐劳、顽强不屈的精神去做事、去拼搏。即使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也要不断汲取新知识,经常“保养”和“清洗”自己,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2023让青春为祖国绽放观后感800字 篇3
当下,绝大多数青年人大都踌躇满志,渴望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干出一番事业。然而,理想往往很“丰满”,现实却显得极为“骨干”:有的怀揣一颗“玻璃心”,一旦受挫,便一蹶不振、精神萎靡;有的“心术不正”,总是把心思放在经营人脉、拉拢关系上;有的不求上进,除了练就“复制”、“粘贴”,再无其他技能......经不起风雨、干不了实事,这些消极的心态和行为显然于个人、于社会都毫无裨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时代呼唤有情怀、眼界宽、干实事的新青年。
做新时代的新青年,青年一代需“讲情怀”。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才能树立更为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面对千头万绪、纷繁芜杂的工作,青年人往往习惯于麻木应对。工作至“空虚寂寞冷”、“身体被掏空”的时候,除了沉溺于自己的小情小调无法自拔,在朋友圈、微博抒发苦闷,更应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及未来,进行冷静深入地考量。在这个“情怀”几乎被“玩坏”的年代,能真正将“情怀”融入工作,做到对工作充满热情不计回报、不问牺牲、只求奉献,实属难能可贵。
做新时代的新青年,青年一代需“放眼量”。不是每一项工作都会“立竿见影”,都能立马得到上级的肯定、表扬,甚至升职加薪,“走上人生的巅峰”;不是每一次失败都意味着“从此成功是路人”,借此消极、颓废。荣获“地球卫士奖”的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以坚忍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坚持植树造林,将荒山沙地变成绿水青山,建设了百万亩人工林海,创造了令世界为之惊叹的奇迹。“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有的工作干出的是“显绩”,而更多的工作干出的是“潜绩”,伟大的成就,可能需要几代人为之奋斗。因此,青年干部要立足长远,有“高站位”,才能有“大作为”。
做新时代的新青年,青年一代需“干实事”。易卜生曾对他的青年朋友说的一句话:“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如把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消极等待、无所作为,是大好青春的极大浪费;立足岗位、积极干事,才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大多数青年人所从事的工作可能都十分平凡,没有什么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但要想在平凡的岗位中出彩,离不开踏踏实实的努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像钉钉子那样,认认真真干好每一项工作,钉下每一个钉子,稳扎稳打,才能在完成工作的同时,收获自我价值实现的愉悦,收获个人不断成长的欣喜,更好地为服务人民、复兴中华奉献出属于自己的那“一分光”、“一分热”。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迈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青年一代将经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让我们保持昂扬向上的姿态,不负青春芳华、不负时代所托,勇做新时代有情怀、眼界宽、干实事的新青年!
2023让青春为祖国绽放观后感800字 篇4
1919年,中国热血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伟大的五四爱国主义运动。时至今日,100年的漫长时间长河中,以爱国主义、振兴中华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青年去争取实现祖国繁荣富强、民族伟大复兴。
五四运动点燃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化作了历史发展的华美篇章。它绝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更是一种民族精神,在这种精神里,有着青年人关注国家命运的责任和使命,有着青年人振兴民族大业的赤胆与忠心。
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站在新时代的路口,作为青年个体,五四精神究竟又被赋予了怎样的时代意义?
践行五四精神,有担当才有力量。当代青年既享受着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所为我们创造的安定、和谐的时代生活,同时也肩负着祖国未来发展的光荣使命。青年从来都是社会最活跃的群体,历经艰难的中华民族,此刻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与此同时,我们所面临的环境也更加复杂,更加棘手,更要求我们当代青年要树立不移之志、如磐信念,具有担当意识,内化践行个体梦想与家国梦想。
践行五四精神,有创新才有进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每一个国家不断进步的不懈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当代青年寄语:要勇于创新创造,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只有在扎实理论基础的同时勤于思考,持续内化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努力在自身专业领域实现新发展,社会主义康庄大道才能动力不竭,才能在复杂多元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践行五四精神,有信念才有成长。坚定信念方能奋勇前进,新时代的青年既要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追求,又要有务实的态度、实干的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完善自我,努力成长成才。立足本职、扎实工作,爱岗敬业、履职尽责,做到学有所长、业有所专,掌握真才实学,为服务社会、担当重任打下坚实基础。
当然,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责任与担当。我们无法效法先贤抛头颅、洒热血。但是,跳出“舒适圈”的新时代,同样需要披荆斩棘的先锋。不忘五四运动初心,内化五四精神内涵,100年的悠长岁月时光,传承到今,志高路远,践行五四精神永远在路上!
2023让青春为祖国绽放观后感800字 篇5
青年人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肩负着怎样的使命与责任?5月4日,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给予了概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壮哉斯言。青年最富有梦想,最富有朝气,在“烽火连三月”的战争岁月,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时期,广大青年临危不惧、奋勇争先、开拓创新,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曙光一步步从梦想照进现实。
今天,经济崛起与社会转型两大历史命题横亘在青年面前,站在这块剧烈转型的土地上,之所以要凝聚青年同心共筑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原因有二:一是当下社会大变革中的青年“有点烦”,面临“成长的烦恼”;二是价值多元时代的社会共识“有点乱”,让青年成为“迷途的羔羊”。
方此之时,青年更应坚定理想信念,明晰人生所向。既有远大理想,又要务实肯干;既要认识到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又要看到问题解决的必然性;既要追求当代青年的个性飞扬,又要肩起民族复兴的时代责任。唯此,方不负青春梦一场,人生走一遭。
“理想失去了,青春之花也便凋零了。”的确,理想虽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不能帮我们找一个体面的工作,领一份优厚的薪水。但若没有了理想,青春将黯然无色。半个世纪以来,我们不断学习、弘扬雷锋精神,追寻的不正是一种更丰盈的人生,更纯粹的精神高原吗?循着理想的星光,我们才能跳脱一己之利、一时之失,眼界更宽、胸怀更广。
有理想,更要有行动。任何不付诸行动的理想都是空谈。如果人人坐而论道,海阔天空,理想如何实现?社会如何转型?中华民族如何复兴?中国梦如何实现?大志者大为,小志者小为,但我们都可在生命的旅途中,栽下花草、留下芬芳,种下树木、留下清凉。青年,不仅要当一个理想者,更要做一个建设者,因为,每个人的一小步,就是时代进步一大步。
2023让青春为祖国绽放观后感800字 篇6
101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树立了一座丰碑。五四运动以来,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和青年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感召下,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心系人民福祉,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中国青年运动的壮丽篇章。
现在,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员的领导下已经胜利跨入了21世纪,而且在21世纪的这些年来,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改革开放日益深化,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强劲。
特别是在20__年经历了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等灾难,历经磨难的华夏儿女,不屈不挠,顽强拼搏,取得了抗击重大灾害的胜利。北京奥运会圆满落幕,全世界的目光再一次投向中国,9月25日,三名航天员搭乘神舟七号飞船成功飞天。从抗震救灾、北京奥运成功到神七飞天,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还是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世界总能从中国人身上得到一个相同的回答。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任将落在青年一代的身上。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提到,“谁赢得了年轻人,谁就拥有了未来。”我们现阶段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是几十年前的青年一代,在中国在今后和发展进程中,依靠的必然是我们当代的青年。
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因此,我们青年一代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在困苦中历练自己的意志;发愤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在基层进行实践,在艰难环境中锻炼成才,增强才干和能力,通过青年一代的不懈努力和奋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积极的贡献。
2023让青春为祖国绽放观后感800字 篇7
五四运动的最大成果和最大收获,就在于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英勇顽强、艰苦曲折的伟大斗争,赢得了反帝反封建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近代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个历史任务,经过五四运动以后的三十年的斗争,终于实现了。这就为中国人民集中力量去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了道路。
今天,我们生活的社会历史环境已经与五四时期大不相同了。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纪念五四,当然不需要再简单地重复五四运动当时的具体的斗争口号和斗争形式;但是,五四运动所体现的革命精神,所开创的优秀传统,包括民主和科学的精神和传统,仍然需要我们切实地去加以继承和发扬。
为了争得人民民主,中国人民曾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奋斗过程。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也仍然是中国人民面临的一项重大的任务。邓小平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因为没有民主,就不可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就不可能使政府实行科学的决策,保证各项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就不可能有效地遏制敌对势力的活动,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社会保持安定;就不可能对各级干部实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他们中的一些人就可能腐化变质,而不再是人民的公仆。所以,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五四时期倡导的民主精神在今天仍然需要继续发扬光大。无疑地,这里所说的民主,不是五四以前所说的那个资产阶级民主而是五四及其以后中国先进分子所主张的人民的民主了。这一点,邓小平也是讲得很清楚的。他旗帜鲜明地指出:“资本主义社会讲的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实际上是垄断资本的民主,无非是多党竞选、三权鼎立、两院制。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xx大报告也指出:“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个根本政治制度,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这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人民民主具有决定意义。”这才是对五四精神的真正继承和发扬。
继承和发扬五四时期倡导的科学精神的重要性,现在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提倡科学精神,就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实事求是地去研究各方面的新情况,正确地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就是要充分认识科学的革命性作用,认真地、切实地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如果说,在旧时代,“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等等不过是一些人的无法实现的善良愿望;那么,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综合国力剧烈竞争的条件下,大力发展科学、教育事业,就不仅已经具备了现实的可能性,而且也确实应当成为治国兴邦的重要方略了。
由此可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继承和发扬五四时期倡导的民主和科学的精神,仍然具有多么重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