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颐和园汇总6篇》
你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了解多少呢?请翻阅相关资料写一写介绍颐和园的作文吧!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颐和园_介绍颐和园的作文,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颐和园1
伴随着马达的轰鸣声,驶入了一个多世纪前的慈禧水道,心里没有太多起伏,只有默默的崇敬。
时值正午,太阳彰显出了她的毒辣,坐在靠窗户的座位上,水波拍打船舷的声音萦绕左右,夹杂着海腥味和阳光的空气袭人,那时不时出现在水道上的水泥桥仿佛是新文明与古文明的对话,我暗暗发笑,任凭时不时被切断了的阳光洒在脸上。
驶出慈禧水道,便来到了玉带桥的前面,听导游说整个颐和园从上空俯视像一头乌龟,而这座桥则像一条系在脖子上的玉丝带,故美其名曰“玉带桥”,宛如是在昆明湖上升起的一条长虹。顺路前行,路旁百年的柳树舞动着多姿的腰杆,多情地舞弄着自己的枝臂,在风的吹拂下,一会儿在水面打个漂儿,一会儿又与过路的游人拉扯;树下的长椅上也坐满了人,有情侣、有家人、有朋友、有花甲老人。他们迎着湖面吹来的暖风,呼吸着绿荫下的空气,享受着透过树叶的间隙射下来的零零星星的阳光;远方山上的塔在朦胧的雾气中给人一种似近非近似远非远的神秘感觉;湛蓝的天空中偶有鸟儿掠过时,同队的小朋友就会兴奋的讨论起这只不知名的小鸟,而这只鸟儿就又像是受惊了似的,一头扎进路旁茂密的树冠中,叽叽喳喳的叫声在你两耳边回响不绝,真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形”。
在这条柳荫大道的尽头便是当年慈禧囚禁光绪的“宜芸馆”,我迈过高大的门槛,走过乾隆御笔,却找不到一丝皇帝的威严,那仅存的只有荒凉,可悲可叹一代帝王竟被囚禁于此,名为皇帝,实为傀儡。在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后,宜芸馆葬身火海,至今人们依然可以清晰地见到瓦砾上被火烧尽的灰烬,而就在一个敌寇入侵,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后宫专权,宦官挡路,能想象出当年的变法之路是多么的艰辛,那一代的爱国志士深知变法利害,本着“不想让大好河山葬于吾辈之手”的初衷,在旧中国掀起了着名的救国存亡运动。在我看来,他们既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到最后又是封建礼教的刽子手,在腐儒之风盛行的那个年代,我们欣慰的看到康有为痛述变法之利害,梁启超奋写《中国少年论》,谭嗣同誓为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第一人……一个小小的宜芸馆能禁锢住光绪的脚步,但怎能禁锢住一个古老民族?一百多年了,葬于那场大火的树木早已抽出了新的枝丫,吞进呛人的硝烟的湖水也早已重泛波澜,我们也目睹了中国人的自强与不惜,历史的长河缓缓前流,只有的痕迹,而这,就是对他们最好的铭记。
与宜芸馆的凄凉与悲惨相比,当年的慈禧老佛爷居住的乐寿堂却多了一份祥和与豁亮,正对着乐寿馆的是一块偌大的青石,据说这就睡所谓的“败家石”,明朝的的官员想把这样一个石头搬到家里但最终却落得个败家的下场,当年乾隆皇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搬进了颐和园,最终清政府不也是灭亡了吗?哼哼,一块石头就能把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国家给弄垮,这背后又是怎样的讽刺,又有着怎样的警示意义啊!
站在“排云门”外,头顶着“星拱瑶极”的牌楼,昆明湖的美景尽收眼底。星云争澜,风雨协和,当年的慈禧老佛爷是否坐在这儿静听荷花开放的声音?英法联军是否在这儿张扬着所谓的胜利者的嘴脸?历史哲人是否在这儿洞察了颐和园疾痛呻吟?
昨日的皇家园林,今日的旅游胜地。颐和园承载了太多的荣辱兴衰。跟着导游的脚步,我们走过了被历史烙下印记的街道和桥梁站在21世纪的初期品味着20世纪的辛酸与艰难,颐和园对我来说早已不是一个旅游圣地。数里长的长廊几经焚毁和重建,古典雅香的皇家园林几经践踏和欺凌,横卧的十七孔桥怒目圆睁任凭激荡的湖水拍打他坚实的根基,目睹了火光与凌辱的昆明湖湖水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沉淀早已经澄澈如镜。昔日的硝烟早已被历史冲淡,昔日朱红的砖瓦被烈火退去了颜色,昔日的昆明湖怎没一些愤怒?我分明看到昆明湖的厌恨和泪水早已发泄到禁锢她的汉白玉石栏上,那时不时跳出来的游鱼和探出头来的荷花默默地向游人诉说着“勿忘吾耻”。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颐和园2
你知道皇家园林博物馆吗?你知道你知道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吗?没错,就是美丽的颐和园。今天就让我做大家的导游,带领大家了解颐和园!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部海淀区境内,旧称“清漪园”,它的规模宏大,内外华丽,是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文明化遗产。
公元1750年,乾隆在这里改建了清漪园,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880年重建,并改称颐和园。1900年,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1903年修复。后来在军阀、国民党统治时期,再一次遭了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不断的修缮,才得以让这座古老的园林焕发青春。这是经过了多少次的破坏呀!
颐和园的面积达290多公顷,其中水面面积就占了四分之三!根据不同的地点与地形,建造了不同风格的精致建筑。山脚下建了一条700多米的长廊,犹如一条彩虹色的项链把建筑、青山、绿水以及一切都连在了一起。这艺术真是巧妙,这就是罕见的园林杰作。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万寿山上依山而建的佛香阁等的千米长画廊和昆明湖中的17孔桥等都是游人必到的景点哦!
颐和园是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荣耀和骄傲!身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努力学习,成为中国的骄傲!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颐和园3
北京的清晨,阳光明媚,秋高气爽。我和爸爸、妈妈就乘车来到了颐和园。
我们从北宫门进了园子,不一会儿就看到了苏州街。苏州街里的店铺林立,商品玲琅满目,大部分都是南方的工艺品,我也买了一个留作了纪念。随着人流继续往前走,很快就爬上了万寿山。然后又去了佛香阁。佛香阁很高很高,共有八个面四重檐里面有八个铁岭木的柱子直贯到顶,支撑着雄伟的阁体。
再往前走我们就看到了长廊。听爸爸说这条长廊有723米,有上千幅画,每一幅画都不一样。上面画着人物和风景,每一幅画都有一个小故事。红色的柱子,绿色的栏杆,伴着我们一直向前走去。我还发现这条长廊还是一个字母“w”的形状。好神奇啊!转过身就可以看到昆明湖,还能远远地望见十七孔桥。湖水真静啊!静得像一面镜子,湖水真绿啊!绿得像一块无暇翡翠。湖水真清啊!清的看得见鱼儿在水中嬉水。在湖边还有许多荷花,有的已经绽开笑脸,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还是含苞待放,羞羞答答地躲在荷叶后面。
我们来到十七孔桥,它拥有十七个桥洞而得名。在汉白玉的栏杆上雕刻着许多小狮子雕工精美、形态各异,点缀着十七孔桥。我们从东宫门走出了颐和园,我流连忘返,还真想在颐和园多待一会呢。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颐和园4
颐和园,山青水又幽,景色秀丽,它坐落在北京城的西北郊,因为京城的地势自北向南斜,因而成了名副其实的“风水宝地”,自古以来,这片土地集无数帝王的万千宠爱于一身。
一开始,颐和园不叫颐和园,而是清漪园,最初只是后宫嫔妃们休闲避暑的场所,雍正帝继位后,连同政务、读书、娱乐一起搬到了颐和园,如此,这里逐渐成为了政治和娱乐于一身的双重中心。
颐和园占地面积约308公顷,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背景,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了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是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大最完整的皇家行宫御苑。
走进园门,入眼的是一对猪猴石,第二道大门里,万寿石映入眼帘,石后麒麟现身,在颐和园,世界上唯一一对“龙在下,凤在上”的雕塑,象征着慈禧太后无上的权力。
再往里,长廊显现,颐和园拥有世界上最长的长廊,1992年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它位于万兽山南麓,全长有728米,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100余米的游廊中,绘有图画上万幅,将传统文化、山水风景、花鸟鱼虫置于画中。
颐和园的景区中,万寿山总能因其山中多而宏伟的建筑首先映入眼帘。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智慧海,形成了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宝云阁,后山有西藏佛教建筑和五彩琉璃多宝塔,诸多亭台楼阁,登其上方,昆明湖中秀美景色尽收眼底。
无论是远观还是近赏,昆明湖都是颐和园中最为娟秀的景色。碧波挡烟、余波淼淼,堤上桃柳成行,十七孔桥静卧湖中,远远望去,像是一幅中国山水画。
古老的颐和园,从一个景点跨入另一个景点,便是从一个世界跨入另一个世界。这里景点之多,景色各异,数不胜数。
每当游客踏出颐和园的大门,总会不由回眸。世事无常,风云变幻,虽然经历了百年沧桑,颐和园依旧屹立于青山翠谷之中,历久弥新。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颐和园5
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开头扣题,交代了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引出下文。)
颐和园有名的景点有很多,在这里我主要介绍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和十七孔桥。(过渡段,引出下文对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和十七孔桥。)
长廊位于万寿山南麓,面向昆明湖,有728米长,被分为273间,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列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每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共有图画14000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等。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
佛香阁是一座宏伟的塔式宗教建筑,为全颐和园建筑布局的中心。"佛香"二字来源于佛教对佛的歌颂。该阁仿杭州的六和塔建造,兴建在20米的石造台基上,八面三层四重檐。高约40米,内有8根铁梨木大柱,直贯顶部,下有20米高的石台基。佛香阁内供接引佛,每月望朔,慈禧在此烧香礼佛。(具体介绍佛香阁建筑特点和作用。)
关于佛香阁有这样一个传说。当年,乾隆皇帝想在海淀这片风景秀美的地段造大园子,有人说这万寿山下是个古墓,是明朝某个王妃的墓,号称这妃子当年可不是善主,她的墓动不得!乾隆听了,说怕什么,当乾隆亲到现场一看墓的大石门已被挖开,可是门里面刻着八个大字:“你不动我,我不动你!”乾隆惊吓至一身冷汗,赶忙命人把土都盖回去,并在万寿山上盖一大庙镇住不冥的鬼魂,这就是佛香阁了。(小作者用比喻修辞描述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绿的圆盘,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昆明湖的美丽。)
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湖泊,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约220公顷。昆明湖多美呀!静得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绿的圆盘,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的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湖周围的堤岸上有多座不同式样的石桥,有一座石桥一直通到湖心岛,因为石桥有十七个桥洞,所以叫作十七孔桥。桥栏杆的石柱上雕刻着500多只姿态不一﹑栩栩如生的小狮子,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精湛技艺。
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有机会你一定要来亲自看一看啊!(结尾总结全文,与读者互动,突出文章主题。)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颐和园6
穿过一道拱门,一片荷花池便跃入眼帘。亭亭玉立的荷花和底下脉脉的流水,让人感觉到一片绿意盎然和蓬勃的生机。
这便是我颐和园之游的开始。眼前一条望不见尽头的长廊向前方延伸。左边不远处,便是波光粼粼的湖水,右边则是一片青绿的山,山中掩映着一座座亭台楼阁,气派不凡。
踏上皇家园林颐和园最具代表景物的长廊,我便惊叹建筑师的妙手和画师的如椽巨笔。别致、幽雅、古色古香,是这条匠心独运长廊的特征。每个天花板上都绘上了各种图画,而且一条长廊下去无数个壁画绝不重复,各有各的内容。穿越这条长廊,就会不自觉地陶醉于古代画师那精妙的话笔间,进入到那画所描绘的意境中。就这样昂着头一直走,不知走了多久,却依然觉得别有洞天、意犹未尽。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依依不舍地离开长廊到一边的山上去体会古代帝王休闲的感觉。
沿着一条鹅卵石砌成的石板路向上,两边绿树荫荫,将烈日的威力挡住,不由令人觉得暑气顿消。来到半山腰的一个大殿,进去后发现这儿的建筑其实跟故宫没什么区别都呈现出皇家的气派。不过,座落在山色之中,却也别有一番景致。站在大殿前眺望山下,可看到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百舸争流”“千帆竟发”。我不由的加快了脚步,来到了湖边。
来颐和园,最重要的最美妙的当然要数游湖了。此刻,泛舟湖上,吟咏着苏东坡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句,观赏着湖中的美景以及颐和园的其它景观,真是妙趣横生、惬意无穷。眼前仿佛闪现出当年皇帝与爱妃及众臣泛舟湖上其乐融融的情景,此时,正好远处一艘大型石船“清宴舫”映入眼帘,哦,这不正是古代帝王建造的豪华游船吗?今天,作为古迹,它让我们饱览了眼福。荡漾湖中,享受凉风阵阵吹拂,真让人流连忘返啊!这时,回望岸上那条长廊全景,犹如一条巨龙般穿行于树木景物之间,贯穿了整个颐和园。而那山间宫殿在重重绿色的簇拥之下,更显雄伟、幽雅。果然此刻身在其间与身在其外观赏的景致大不相同。划了一个小时的舟,饱览了颐和园美丽的景致,觉得它和故宫一样都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的智慧。而故宫显得肃穆、庄严,颐和园则有一种灵性,一种飘逸,一种超凡脱俗、令人心醉神迷的美丽。
随着游船的靠岸,颐和园之游也画上了句号。但我想,颐和园的美丽景致,在我的脑海里是永远也抹不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