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素材(精选6篇)》
小学生作文要表现人物勤劳的品质,要通过具体的事和生动的细节来表现,不宜将"勤劳"二字当成标签贴在人物身上。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里是美丽的小编帮大伙儿整编的小学生作文素材(精选6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小学生作文素材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改革;插图;美育
教材是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对于小学语文教育而言,结合教材内容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案,才能确保教学的有效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原有教材在内容选择和元素设计上均存在与现实需求不符的问题,为此,针对现实教育的实际需求,以美育楣刈⒌愫颓腥氲悖重点研究教材改革中插图的设计与应用,才能为教材改革和美育的成功打下重要基础。
一、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美育中的重要作用
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元素,其紧贴教材文本内容但不附庸于文本,是创作者利用自身的艺术体验和生活感知,完成的充满美感的图像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适当加入插图,不仅能大大提升教材元素的丰富性,还能让学生充分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和感知美,从而在过程中逐渐获得美感教育,不断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二、传统小学语文教材插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插图的选择与利用不能满足需求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插图的选择往往只关注教材文本内容,简单选择对应性的图片作为文本补充,而不重视插图本身的艺术品质以及对美育的实际作用。虽然一些插图的选择能够达到一般性的直观形象化需求,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但由于其在美术设计和艺术魅力上的不足,无法让学生从图片中感受到艺术的美感,也就无法让学生通过自我感知形成对于美的体验和
认知。
2.忽视教材插图所拥有的美学价值
小学语文教育不应只停留在教育学生识得汉字和词语,传授基础性的语文知识的层面,同时需要进行美感教育,让学生从小能够认识美、享受美进而发现美、创造美。对于小学语文教材插图而言,其本身的作用和价值就在于向学生展示绘画艺术,通过一幅幅图画呈现出艺术感染力,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忽视插图在美育当中的重要作用
插图选择上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源自对插图作用的低估,尤其是在美育中的重要作用。插图能够和教材文本进行有机互补,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本文内容,也能够通过观察插图认知到视觉艺术的魅力。而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材插图教学当中,首先由于教材本身编写上的重大缺失,造成插图应有的教学价值上的巨大损失,进而影响到了实际美育的效果。
三、小学语文教材改革中插图在美育中的运用策略
1.结合实际合理选择并应用插图
为改善传统教材中插图价值缺失,保障插图在美育中的重要作用,应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尤其关注插图的选择,以便其在今后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在保证插图与教材文本内容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对插图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插图的艺术品质。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应当认识到插图的重要作用,尤其在美育当中。
2.以图为引激发学生兴趣与思考
为充分发挥教材插图的美育功能,教师应在开展教育工作时首先以图为引,利用插图的视觉丰富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
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相应插图进行观察和理解,首先形成对插图的第一印象,进而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发现图中之美,借助导语实现学生在插图和课文文本之间的游走,以文本内容进一步加深对插图的感知。
3.图文并用引导美的领悟和创造
图文并用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重要手段,单纯依靠插图容易导致学生仅关注线条和色彩等表面元素,而忽视了插图本身蕴含的美学价值和其他艺术价值。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为例,“识字”部分的“口耳目”教学部分列出了文本“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的同时提供了两张插图,分别为京剧中的花旦和老生形象,描绘了京剧人物中站和坐的姿态。教师一方面向学生阐述文本的内涵,另一方面可充分结合插图向学生讲解京剧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在现有插图的基础上进一步领悟京剧的艺术美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的作用不仅局限于对文本的直观呈现,还着重体现在对美育的重要贡献。为了避免小学美育上的重大缺失,在对现有教材进行优化改革的同时,应强调插图的美学价值,并实现图文的有机结合,逐步培养学生认识美和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才能确保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上的完整性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小学生作文素材 篇2
[关键词]小学 作文 读 写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6-008
小学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领悟读、写两种方法的精妙,并将这两种方法化为己用,真正理解其精髓,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读作文对于小学生来讲尤为重要,学生刚接触写作,没有素材,没有写作技巧,没有写作习惯,使得学生写好作文难上加难。将读作为打开小学生认识作文的突破口,让学生从读作文中积累素材,学习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并灵活运用于写作中,就可以为学生写好作文奠定基础,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下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读故事,为学生写作铺路
小学生初次接触作文,对作文这种语言表达形式没有形成一定的认识,使得学生“下笔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将读作文作为突破口,让学生阅读大量的作文,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为学生写作奠定基础。而读何种类型的作文,显然成为教师作文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对于没有接触过作文的学生来讲,故事性作文更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对读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真正实现小学作文的教学目标。
现以《小鹰学飞》为例,从题目可以看出,教材内容属于故事性内容。课前,教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对课文进行预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明白教学内容蕴含的道理。为此,教师提问:“小鹰学飞讲述了什么道理呢?”经过教师对课文的剖析,学生认真回答教师的问题“小鹰学飞讲述了学无止境的道理”,也使学生明白了要虚心受教的道理。课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写作。由于学生还不懂在作文中蕴藏道理,只是简单描写,大部分学生都写自己养的小宠物以及与小宠物之间的感情。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能够接受和理解的内容难度不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简化作文的理解难度,先从阅读故事性作文出发,让学生对读作文产生兴趣,从而让学生成功过渡到写作文。
二、读作文,积累丰富素材
作文素材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写作质量,学生写不好作文、不知道怎么写作文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作文素材储备少,导致学生写作时没有办法对作文题目展开论述。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学会阅读作文,不断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为学生写好作文奠定基础。
现以《微笑着承受一切》为例,学习课文之后,教师要求学生以“微笑的力量”为主题进行写作。在此之前,教师要求学生阅读作文,并将其作为一项作业任务,每周定期抽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如名言警句、好词好句的记录情况等。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将阅读中积累的素材用到作文中。有学生在作文中引用了一句名言“当生活像一首歌那样轻快流畅时,笑颜常开乃易事;而在一切事都不妙时仍能微笑的人,才活得有价值。”这学生的作文主要写的是遇到挫折时的态度,用这一句名言画龙点睛,使得文章的观点更具说服力。同时,有学生在写作中巧妙运用自己摘录的好词好句,使得作文语言更加优美。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更多的素材,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作文中有更多的话可以说,又可以为学生写好作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读方法,借鉴写作方法和技巧
写作文时,如果已经确定主题、素材,决定作文是否优秀的关键就在于方法。采用恰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对整篇作文进行合理的谋篇布局,让整篇作文读起来犹如行云流水,其作文布局紧凑完整,就可以让作文大大加分。所以,运用读作文的方法,让学生更加容易写作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让学生学会读方法,学会借鉴写作方法和技巧。
小学生作文素材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指导 素材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71-02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小学生对一些事物的认知还是非常有限的。教师在教导学生学做是要注重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小学质量的提高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许多学生根本认识不到素材的重要性,以至于写作时没有思路,这种情况是非常常见的,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素材的重要性,用合适的方法让学生理解素材,再引用素材。
一、夯实基础,将课本作为积累素材的第一渠道
所有的语文教学,都和课本是离不开关系的,课本内容是经过许多专家精心挑选总结的,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或者学习价值。但是一些学生经常会把课本给忽略掉,不能很好的利用课本的知识,这样是很难提高写作能力的。课本中其实蕴含着许多的写作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起课本内容,如果课本上的素材充分利用的话,也是能写出出色的文章的。课本上的任容都是由老师讲解过的,学生理解起来更为简单,同样,课本上的素材实用性也是比较强的,方便积累。学生要充分的把课本利用起来,把课本作为自己的第一积累册,先要学会熟练的应用课本上的素材。老师要教导学生,主抓课本,先要把课本知识理解透彻,在考虑其他的素材的选取。许多学生经常忽略课本的重要性,在写作中缺少头绪,无从下笔。所以,老师要教导孩子们,从小抓起,做一个学习的有心人,从最根本的实物找寻自己想要的,努力提高写作水平。
二、联系生活,从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
作文来源于生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寻找贴近生活的具体素材,让写出的作文富有真情实感,引起读者的共鸣。在我们生活周围有各种各样适合写作的素材,但是小学生在写作时也无法避免写不出文章的问题,这一状况反映了小学生缺少发现的眼光,所以教师在引导小学生从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之前,需要培养小学生发现素材、观察素材的能力,丰富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量。
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当中,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要求学生描述参与活动的过程,并且写出心得体会,谈谈参与活动的感受。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小学生会争先恐后的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且乐于把自己的感受用书面的形式分享给其他的小朋友,以活动作为素材的载体,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写作素材。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会有很多适合写作的素材,教学活动中可能发生很多突发性的事件,教师需要抓住这一契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例如很多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在老师讲课过程中窃窃私语,也有的学生在课间因为一些小事大打出手,不爱护环境乱扔垃圾。这些小事件都是写作的素材,学生通过描写这些具体的事件的同时可以自觉的遵守课堂纪律,爱护环境,友爱他人。在家庭生活当中,父母的表现,邻里之间的事情等都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素材,学生要做的就是用发现的眼睛看待生活中的一切事情,寻找符合作文主体的素材,并且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对生活产生新的认识,获得新的收获。
三、拓展阅读面,从课外书籍中积累作文素材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侧重对书本知识的讲解,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知识量,但是却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只是简单的语文课文,从课文上获得的知识是很单调的。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教师需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在课外书籍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知识量,让学生能够在增加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面貌。著名的诗人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反映了一个不变的真理,就是只有在平时学习过程中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才能够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小学生比较喜欢图文并茂的书籍,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选择健康的书籍,不让学生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要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学生从不同类型的文章中感受到作文的不同主题。在阅读时不能缺少的一个环节就是对相应的优美段落进行摘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有目的的进行摘抄,才能加深学生对素材的印象,从而在写作时有素材可写,不会造成写不出来的局面。摘取的内容可以是优美的段落,也可以是一些名人名言,只要是对小学生有益的内容都可以作为摘抄的目标。除了进行摘抄,教师还可以要求小学生定期写读书笔记,这种要求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形成习惯以后,在今后的写作中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写出高水平的文章,这是在考试中取胜的关键。小学生正是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但是受年龄、阅历、知识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往往无法把握阅读重点,对大量的材料缺乏选择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书籍的选择。在课外书籍中有很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阅读,可以培养小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总而言之,素材积累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写出优秀文章的重要表现,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体现,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素材积累的技巧,帮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同时,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 周绿萍。“材”源活水―如何引导小学生积累写作素材[J].新课程(教研版),2012,10.
小学生作文素材 篇4
关键词:小学作文;写作方法;入门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9-0067-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9.040
众所周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关键。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入门是作文能力培养和发展的关键环节。而小学生写作入门常常存在两大困难:一是写作材料的积累和选择问题,即“写什么”的问题;二是写作方法和技巧的运用问题,即“怎么写”的问题。对于处于写作入门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先需要解决的是“写什么”的问题,解决了这个基础问题,才会深入到“怎么写”的问题。
调查处于作文“入门”阶段的小学生,笔者发现由于他们初学作文,普遍存在以下情况:对于组词、造句比较顺心顺手,水平和能力也比较高,但是对于选取作文材料的能力十分欠缺,常常是编造或转抄,导致写出的作文辞藻华丽有余,内容空洞无余。这种情况如果发展下去,必然会阻碍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使他们滋长思维的懒惰情绪,以至于思路闭塞,资源枯竭,最终影响思维品质、智力、心理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做好引导学生写作入门的工作,探索解决素材积累和选取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一、引导学生树立在生活中抓素材的意识
作文材料来自于生活,才真实、有感染力。生活中的的人、物、事、情、景等,都可以作为作文的素材加以积累和运用。但初学作文的小学生往往没有抓取素材的意识,没有积累也就谈不上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点拨和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抓取具有代表性的事件等,将其作为写作素材,进行阐述、描写。
如我校每年在六一儿童节这天都会组织与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其中的很多节目都是学生编排、表演的。对于演出的服装、道具等,学生没有足够的财力购买,就自己动手制作。此时,我们会发现,每个学生身上都有特长,制作简单的道具并不是难事。他们扎在一起探讨、研究,反复试验,制作出了独具匠心、风格独特的演出道具。表演获得成功后,学生别提有多高兴了。面对这一情形,我指导学生把制作道具,参加演出这件事写成了作文。由于写的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学生写成的作文不仅内容充实,还具有丰富的思想。
二、帮助学生创造条件积累写作的材料
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比较单调,一周五天基本上是在重复“待在家中―上学路上―学校学习―回家路上―待在家中”的过程,周末两天也多是待在家中,偶尔和父母逛逛街等。受生活范围的限制,学生不仅生活经验缺乏,知识视野也很狭窄。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积累写作材料的条件,利用周末和假期的时间,和家长一起,带领学生到公园、野外、博物馆、科技馆等地方见识世面,开阔视野,引导学生领略和感受积极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和自然生活。
教师可要求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当天的活动,以便日后写作时有素材可以查询、运用,也可以在出游前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提出写作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活动中留心观察和记忆,出游结束回到学校或家中后,再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经历,完成作文的写作。在此基础上,学生写出的作文,不但生动、形象,而且富有生活的气息,给人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
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获取更多的作文材料
虽然来源于生活的写作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是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生活在一定的地方和环境中的,所接触和感受到的素材都是这个圈子定的,对于生活圈子之外的素材,学生无法直接看到、感受到、得到,而它们又是可写的。对于这类材料,可以通过教师及家长的讲述、阅读课外书籍、收看相关的电视节目等方法,帮助学生获得。
如我暑假去海边游玩,给学生带回来很多礼物,包括各种各样的贝壳、五彩的小石头、形式多样小纪念品等。学生把玩着这些小东西,感到无比新鲜。尤其是得到珍珠项链的几个学生,如获至宝,非常高兴地感谢老师送这么贵重的礼物给他们。我神秘一笑,告诉他们,这几串珍珠项链其实非常便宜。学生十分惊奇,感到不可思议。于是,我抓住时机,向学生讲述了珍珠的人工养殖以及我国海上育珠事业的发展等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无法通过所生活的环境获得的。除了讲述外,我还找来相关的课外读物和电视纪录片等,让学生阅读和观看,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系统化,并鼓励学生以此为素材写作,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还间接对他们进行了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四、教会学生合理取舍和剪辑写作的素材
写作文没有素材可用是令人烦恼的事,素材太多不知如何取舍也是使人头疼的问题。学生积累的素材越多,作文时选择的余地越大,素材取舍的问题越容易困扰学生,如果把握不好度,往往会由主动变为被动,由有利变为不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对写作材料进行合理取舍和剪辑,使学生抓住主要材料,自由发挥和想象,突出表现作文主题,展现作文的艺术性等。
如一位学生在游览了无为县绣溪公园后,在写作文《我爱绣溪公园的美丽风光》中提到“在湖边的草丛中看到一只死去的青蛙”,这是真实的材料信息,对于写环保题材的文章比较合适,但用在赞美风景的文中,会使“美丽风光”大打折扣。因此,我指导该生对所掌握的素材重新梳理,选择符合题意的材料,对作文进行修改。经过修改后,学生的作文不但流畅地描绘出了公园的优美、秀丽的风景,同时也增添了艺术的气息,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和家长应密切配合,通过多种途径,共同为学生创造观察生活,获取并积累写作素材的条件,指导学生开展入门写作,使学生感到“材”有源头滚滚来。
参考文献:
[1] 潘云。让作文成为学生的乐事[J].学周刊,2011(17).
[2] 朱红娟。让细节描写成就成功作文[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
小学生作文素材 篇5
关键词:写作能力;微课资源;素材
微课资源在小学语文作文中的应用大大促进了作文课的教学效率和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一直以来,作文课都是制约语文教学发展的瓶颈问题,很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总是无话可写、无话可说,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深刻领悟。而微课在小学语文作文中的应用,不仅可以避免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弊端,打破应试教育的藩篱,更为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也是小学语文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微课资源的利用策略
1.以小学生活动视频为微课素材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身心特点,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爱玩是他们的天性。很多学生在下课期间,都积极参加有趣的游戏,处处充满了他们的欢声笑语。很多学校也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例如,运动会、拔河比赛、演讲比赛等等,而这些活动的展开给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因为它们都是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和体验生活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利用便携式的摄像设备,把学生积极参加到这些活动的瞬间录制成视频,并将其作为微课素材,展示到学生面前,这样不仅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活动的表现和看法表达出来,进一步夯实他们的写作能力。
2.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非常好的文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这些内容,把它们作为开展微课的素材,使学生写作能力在得到强化的过程中,还能提高文化素养。比如,在讲到《触摸春天》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既可以让学生对文中的好词、好句进行积累,同时,也可以通过主题的深化,让学生认识到强大意志力对人生的重要性,并让他们以热爱生命为题进行写作,这样不仅丰富了主题的内涵,还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进一步夯实,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巨大助力。
3.营造真实的情境
教师应对教材中关于自然美景的课文给予足够重视。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人生经验和阅历,因此,很多学生对很多季节的特点观察不够细致、了解不够深入,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其思维只能局限于以前学过的内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进行微课制作的时候,将各个季节的特色、主要特征以及季节的轮换展现在微课中,从而加深学生对季节的理解,让他们仿佛身临其境,丰富他们头脑中的画面,并让他们对各个季节的特点和他们对四季的感受用作文形式表达出来,抒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4.紧密联系生活
素材作为写作的核心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丰富写作素材库,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物质基础。由于教材内容中的素材有限,教师应促进课堂和生活的有机结合,把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经历作为微课的资源,让他们能够在生活中获取更多的写作素材。教师首先应积极鼓励学生多多参与社会实践,比如,帮助妈妈做些家务、多读名人逸事、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多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等,并让学生用文字来将他们的感受记录下来。教师可以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事迹作为微课的内容,作为学生学习的素材,扩大他们的视野,加深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力,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成长。
二、小学语文作文微课的应用前景
在制作作文微课的过程中,教师选择不同的微课资源,其形成的微课类型也就不一样。比如,优秀范文欣赏、写作技巧等各种类型的微课。现阶段,我国的微课资源主要是以微课比赛积累为内容,涉及小学语文作文的微课资源还是非常少的,由此可见,小学语文作文微课的开发和利用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更多的一线教师去实践和探索,以实现小学语文作文微课资源的高效利用。此外,语文教师应重视作文微课的实用性,也就是在进行资源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诸如学习氛围、学生作文水平,并对资源进行灵活调整,促进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
总而言之,网络时代的来临,使微课这种可移动课堂有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在这种背景下,语文教师应紧跟形式,迎合时代的发展趋势,积极搭建微课资源共享平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教师在选择微课内容的时候,应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使微课能够满足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求,使其作用得到最大化发挥。
参考文献:
小学生作文素材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课外素材 养成研究
在我国的传统语文教学中,很多的教师认为课外素材的养成是学生“课外”的事情,没有必要浪费课堂的时间,没有多少教师会关心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更谈不上系统地进行指导。而今,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外素材及课外阅读的养成被提升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对学生的教学不能只是局限于语文的课本中,应该要将课外的素材跟语文教学的课堂相互结合起来,课外素材对于语文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很多的知识都是从课外的素材中来学到的,所以,应该要建立起课堂教学内外结合的教学思想,将课外的素材引用到教堂中,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
一、教学中课外素材选择的原则
1.教师应该要在课堂上,选择结合一些适合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的素材,尊重学生的兴趣,而且要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从他们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循序渐进。
2.要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终身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能够尽可能的多接触一些课外材料,丰富他们的知识,完善他们的内心体验和经验。
3.选材一定要健康向上,具有时代特点,最好是一些经典的作品,或者符合学生现实生活的作品,让他们可以在学习的同时,了解社会。
二、教学中课外素材的养成方法
1.将课内和课外素材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首先,在教学中,应该要还教材的本来面目,强调科学的处理教材,改变教材中有什么就学什么的传统教学方式,应该要在课堂上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运用技能,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充分的落实教材内容的同时,还可以精心的挑选一些与本课时教学的目标、训练重点能够相互吻合的课外素材,进行重点的分析,强化训练的内容,最终实现对教材的补充,其次,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紧密的联系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将课内外的素材进行结合,将教材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增强语文学习的时代感,让学生能够了解到社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2.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相关资料进行查阅。语文教学具有丰富多彩的切入点和内容,在进行课文教学的同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对一些教学中的内容进行引申,引导他们通过网络、图书馆等等来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材料,这样做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和兴趣,比如在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进行资料的查找,这样通过对资料的查找,可以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量以及知识的储备,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养成一种查找资料的习惯,学生的求知欲望将不断的被激发出来,对语文学习的效果也会加强不少。
3.对语文教学的空间进行扩展。(1)巩固语文教学课堂主阵地。课堂是语文教学主阵地,也是语文学习的主要时空,但是有形的阵地和空间不能割断生动的社会生活。因此,教学中要努力使教学与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冲破教室的牢笼,实现课堂教学生 活化,让学生从小课堂中领略和体验更大的世界。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兴趣。(2)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学校是学生的重要空间,也是训练语文能力的重要场所。如果组织得法、利用得当,学校生活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更是培养语文能力不可忽视的重要场所。应该要特别注重依托语文课堂,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语文氛围,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受到熏陶,得到锻炼。(3)应该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真正意义上的开源导流问题,只靠课堂和校园都不行,这必须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将课堂所学知识引导运用到生活中去。同时也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感所知带进语文课堂上来。
4.创造课外素材的交流时间。在对课文的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我们应该要充分的利用每一分钟,将长文短讲,短文精讲,留下足够的时间,将课外的素材引入到教学中,可以跟学生进行共同的探讨,引发学生对课外素材的养成习惯,激发他们主动去阅读和积累课外素材的能力,减少一些重复的、没有意义的课后作业,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去寻找课外的素材,养成课外素材的积累习惯。
课堂是知识学习的主要阵地,社会、家庭、生活都是学生学习语文并且运用语文的大后方,所以,应该要将课外的素材与课内的教材有机的结合起来,给语文的教学注入源源不断的时代泉水,给语文的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学习语文,在生活中实践语文,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社会化和实践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