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承红色文化演讲稿(最新7篇)》
一代代人民英雄和爱国志士为我们铺就了一条通往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以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托起中华民族的脊梁。那么关于弘扬传承红色文化演讲稿内容要怎么写好呢?这次为您整理了弘扬传承红色文化演讲稿(最新7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传承红色文化演讲稿 篇1
近几年,烟台一直非常重视红色文化的宣传和传承,作为一座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海滨城市,美丽烟台涌现出了众多的革命先烈和历史文化名人,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烟台人民奋发进取、顽强拼搏。作为一名烟台市民,由衷的为我们美丽烟台近几年所取得的伟
大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让我们烟台市民能够挺直腰板,大步向前!
烟台市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也是全国的革命老区。作为胶东红色革命的发祥地和中国进行红色革命最早的区域之一,为中国革命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为了更好的开展胶东红色文化建设工作,打()造胶东红色文化龙头城市,烟台市集中力量形成“四个一批、打造三个亮点、卡实两个时间节点”。从2013年下半年起,烟台市加大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力度,确保重要的遗址、纪念地、名人故居、文物文献等得到妥善保护和修缮。加快建设红色文化景点,坚持因地制宜、有合有分、点线结合,打造一批红色文化经典场所和精品路线,以文化带活旅游业、提升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配套设施建设,健全完善红色文化景点道路交通、接待场所、商业网点等基础设施,实现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
自从2013年10月份,烟台市关工委联合团市委组建烟台市“传承胶东红色文化”报告团,启动了“传承胶东红色文化”百场报告会。报告团以市关工委老战士革命传统报告团成员为骨干,由16名老红军、老战士、老英模组成。他们走进学校、企业、农村、社区,把自身的革命经历与当前全面改革形势结合起来,展开巡回宣讲,引导、激励我市广大青少年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先烈遗志,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这种形式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让我们的年青一代不忘本,继续奋斗,为美丽烟台的辉煌明天添砖加瓦!
在战争年代,为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7。6万名优秀胶东儿女献出了他们的宝贵生命,涌现出了“塔山英雄团”、“守备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等英雄集体和杨子荣、任常伦、夏侯苏民等战斗英雄,以及赵守福、于化虎、孙玉敏等民兵英雄。他们用生命给我们铺就了今天的幸福大道,希望我们的烟台儿女们能够继续拼搏奋斗,让我们在这幸福大道永远走下去!
在我们龙口,离休干部姜永祥,1992年离休后一直义务担任龙口市老干部学校政治学习辅导员。在这20年时间里,他共撰写讲稿350篇、370多万字,宣讲506次,听众达37万人次。他的报告精彩,不管是机关人员、平民百姓还是学校学生,都喜欢听他做的报告,让我们能真切体会到革命先辈们的励志人生,他做的每一场报告,都是一次心灵的震撼。龙口市红色文化展览馆已经建成并对外开放,还对“运兵东北”老码头、二行署驻地和徐镜心故居等遗址进行了修缮扩建,让我们能够重温这段历史,让这些红色记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美丽烟台既是革命老区又是发达地区,这是胶东的优势和特色。为了将这个特色发挥好,发扬好,通过健全区、镇、社区三级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网络,组建一支实力雄厚的“五老”宣讲队伍,创建一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国史教育活动,有效增强了烟台市青少年的爱党爱国热情。
美丽烟台的建设还要依靠我们年轻一代,希望我们能够继承先辈们的不怕苦、勇于拼搏、敢于争先的伟大精神,激发我们的能量,把烟台真正建设成为经济强市、文化强市,希望生活在烟台的每一位市民都能享受到幸福生活。真心希望我们的青年一代能用饱满的热情和满腔的激情为我们美丽烟台做出新的贡献!让“红色文化”这个精气神永远扎根烟台,深深烙在每一位烟台市民的心中,让它不断扩散、蔓延,满城飘香!在经济、文明、文化发展的路上,烟台永远走在前列,永不止步!
传承红色文化演讲稿 篇2
横峰县是_精神的首创地,也是清贫精神的发源地。82年前,_同志曾就做好支部工作指出:支部是党内的基本组织,是群众的核心。但长期以来,有的支部“三会一课”制度不规范、不正常、不严肃,存在日常教育“老一套”、民主评议走过场等问题。为有效_这一难题,横峰县委于中央部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前夕,在全县推行“支部生活日”,带动“三会一课”,传承红色基因,促进基层党组织变强、党员队伍变优、群众生活变好。现汇报如下:
一、明确时间,安排好支部生活日
党员是党的基础细胞。我们以增进党员“存在感”、“归属感”为切入点,严格规范并执行“支部生活日”制度,重新“找回”正常的组织生活。去年9月,县委制定下发了《关于严格落实党支部生活制度的通知》,规定每个季度第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县“支部生活日”,如遇国家法定节假日,则顺延至上班后第一天开展支部活动。在“支部生活日”这天,全县497个党支部的9559名党员都必须参加支部活动。经过8个多月的有力推进,各支部和党员在思想上形成认同、行动上成为自觉,养成了常态化参加组织生活的习惯。
二、领导带头,指导好支部生活日
一方面要求全县所有党员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的“支部生活日”,让党员干部与普通党员在一起,带动“支部生活日”扎实推进。另一方面结合精准扶贫工作,所有县乡干部建立了联系点,挂点联系一个村党支部和一个分管单位党支部,规定领导干部联系点既是精准扶贫工作联系点,也是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支部生活日”的指导联系点,做到挂钩联系“无死角”,精准指导有对接。同时,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到“支部生活日”上讲党课,每年至少参加一次挂点村(或分管单位)的“支部生活日”。目前,全县县级领导干部已经到联系点(或基层单位)参加“支部生活日”3次以上。
三、创新模式,组织好支部生活日
支部生活,就像党员政治生活的一道“大餐”,“食材”太少不行,“口味”单一也不行。如何准备丰富“食材”,以多种口味开启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活力之源?一是主题不拘一格,由“我听题”变为“我选题”。为使主题切合实际,每次开展“支部生活日”之前,支部委员会根据当前时政方针、重点工作、群众诉求等,广泛征求党员意见,由党员来提选题,结合本地单位实际情况灵活确定活动主题,使“支部生活日”更具针对性。议题可以是对村级重大事务的意见,也可以是对党课学习内容的建议,提高党员参与积极性,增进普通党员认可。二是形式不拘一格,用“新模式”_“老套路”。 学政策,读文件,听的人不认真,读的人也枯燥。为此,我县创新开放式“支部生活日”制度:可以到一线开展服务,坚持哪里有支部的服务对象,哪里就能开展组织生活。把活动开展到楼宇小区、农家庭院、项目工地、产业基地。可以到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体验教学,县委依托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在红五分校设立“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地,目前,全县共有160多个支部学习教育基地开展“支部生活日”。可以为不能现场参加的党员提供便利,为了有效解决流动党员参加活动难的问题,我们利用流动党员多为年轻党员、爱用智能手机上网的特点,建立支部微信群及QQ群,实现线上线下互通,让流动党员与党组织由千里之遥变为“指”尺之间,在线参加“支部生活日”;对于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支部生活日甚至适时开到党员家里去。三是参与不拘一格,从“党内活动”延伸“党群互动”。过去,组织生活只有本单位、本部门党员参加,总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我县适时、适度扩大“支部生活日”活动的参与对象,邀请管理服务对象、其他支部的党员、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列席参加,在广开言路中集中智慧,在民主讨论中凝聚共识,使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良好传统落到实处。
四、落实责任,保障好支部生活日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县委狠抓责任落实,有效发挥考核评比的“指挥棒”作用,以考核+评比的模式来推动“支部生活日”质量提升。一是落实党支部书记的责任。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党支部书记是组织“支部生活日”的第一责任人,承担统筹策划、引导动员、组织实施的职责。二是落实基层党委的责任。坚持“抓经常、经常抓”,要求基层党委对所辖党支部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指导。落实党支部活动经费,把支部活动经费列入单位经费预算,为活动开展提供有力保障。目前,全县共落实支部活动经费190余万元。三是落实组织部门的责任。县委组织部对“三会一课”的要求、程序、考核等内容进行规范和明确,做到有章可循。统一印制了支部会议记录本,发放到全县所有党支部。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组成督导组,将支部生活日开展情况纳入党建工作督查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作为党组织集体、党组织负责人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活动开展不正常的,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整改。探索开展“组织生活、我最喜欢的组织生活、党课擂台”等各具特色的评比活动,以点带面,推广经验,支部生活日质量大为提升。
全县通过开展“支部生活日”,强化党员干部“存在感”“责任感”“使命感”,撑起群众“获得感”,催生了发展“加速度”。
一是强化党员“存在感”,激活了党员意识。通过“支部生活日”制度,推动党支部活动向正常化和常态化发展,让党员真正像个党员、真正做回党员。葛源镇一位年近80的老党员激动地说:“我都入党60年了,还是第一次有县委书记参加我们的党员大会,我感到非常高兴,今天这个支部生活是我这辈子过得最有意义的组织生活。”岑阳镇一名党员形象地说:“以前党支部活动总是有一搭没一搭,经常有失落感,现在活动正常了,就有了存在感,激发了荣誉感,党员意识更强了。
二是强化党员“责任感”,增强了党员活力。县委要求全县各级党组织,通过短信、微信、微博等各种方式,将支部生活日的主题、内容、要求等信息及时分享,让党员真正体会到“离岗、离乡未离党”。尤其是离退休党员、外出务工党员有一种找到“家”的感觉,党员的责任感得到进一步强化。广大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比如,针对最为棘手的农村卫生保洁问题,党员带头做义工、清理垃圾,树立标杆、作出表率。去年以来,全县利用“支部生活日”这一平台,收到群众意见建议2100多条,并在第一时间回应群众关切,有235个“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成为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形式。
三是强化党员“使命感”,推动了县域发展。建立“支部生活日”制度,不仅吹响党员“集结号”,更吹响了发展“冲锋号”,让党员重拾了“使命感”。通过支部生活日,让党组织和党员养成在群众“眼皮子底下”工作的习惯,鼓励每一位党员都积极投身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城乡环境治理、规范农民建房等中心工作,让他们亮明身份,当先锋、做模范,从而赢得群众的认可,让党员真正喊出“我是党员、向我看齐”,催生了发展“加速度”,全县上下进入“高速运转”状态。今年一季度,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5.58亿元,增长7.3%;财政收入3.3亿元,增长11.2%;固定资产投资10.95亿元,增长16.3%。以“个十百千万”工程为核心内容的“秀美乡村、幸福家园”创建活动快速推进,113个“望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新村建设初显成效。仅用56天,就完成了兴安街道3个村庄83户97栋4.6万平方米的房屋拆除任务;仅用61天,盘活了闲置十年的中储粮横峰直属库原有办公楼以及粮库资源,建成了电商众创园一期,创造了“横峰速度”,提升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力。
支部活动创新无止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下一步,我县将以此次会议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发挥“支部生活日”制度优势,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党员活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经济结构优化、民生发展优先、生态环境优美”的幸福新横峰作出积极的贡献!
传承红色文化演讲稿 篇3
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论述,必须坚持把弘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作为铸魂工程,融入官兵血脉,激发军人血性,筑牢官兵献身强军实践的精神支柱。
注入血脉,培育坚定举旗人。传承红色基因,应注重用优良传统滋养官兵,确保官兵是非面前不糊涂、旗帜鲜明不犹豫、关键时刻不含糊。靠固本铸魂汲取红色营养。强军先强心、铸剑先铸魂。当前,一些官兵理想信念“亚健康”的问题,根子在于“营养不良”,理论底子薄弱。对此,要抓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常态化学习,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引导官兵从红色理论中汲取永远听党话、铁心跟党走的政治营养,夯实听党指挥的政治信仰。靠追根溯源扎深红色根基。一些人患得失、求名利等行为,缘由还是根基不牢固。要深入开展“学历史、忆传统、励斗志”活动,讲述党领导革命的艰辛历程,追忆人民军队血雨腥风的战斗历程,悟透红色基因精髓内涵,深扎军魂之根。应突出抓好兵之初、官之初教育,引导官兵在重温革命传统中,传承血性基因。靠英模激励积聚红色能量。注重发挥各类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讲英模故事,读英模书籍,邀请老革命到军营讲述红色经历,广泛开展“典型就在身边、感动常伴心间”活动,树立和宣传官兵身边典型,引领官兵在比学赶帮超中汇聚投身强军实践的正能量。
植入灵魂,打造忠诚接班人。传承红色基因,应注重挖掘部队历史的红色底蕴,植入忠诚基因,确保红色传人不变质。增进理解认同。注重深度讲述部队艰苦创业的奋斗历史,解析红色基因的传承脉络,增强官兵的归属意识。要深度盘活部队驻地的红色资源,实地感悟红色基因的思想震撼,追忆先烈事迹,增强官兵的情感依归。强化政治担当。注重用优良传统冲销现实中的“负能量”,帮助官兵廓清思想困惑,分清是非界限,站稳政治立场。把红色基因作为强军兴军的聚魂器、定盘星、压舱石,引领官兵在保障实践中奋力前行、勇于献身。激发行为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自觉践行我军使命要求,让优良传统在实践岗位中得到继承和发扬,从而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注重结合军事训练锤炼,依托执行任务检验,选择复杂环境历练,培育官兵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战斗作风。注重把红色基因浸透到部队日常点滴养成中,严格落实制度,从严规范养成,切实使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融入事业,锤炼出色圆梦人。和平时期,个别官兵战争观念淡薄、战斗意识消退,必须坚持以红色传统为精神动力,强化官兵敢打必胜的虎胆血性。培塑战斗精神练豪气。坚持用强军思想培育练打仗、能打仗、敢打仗的战斗意识,引导官兵从红色基因中汲取敢打敢拼的精神力量,锻造尚武精神。深入开展战例学习剖析活动,将我军经典战例纳入理论学习、政治教育、战法集训的必修课,引导官兵从光辉战史、经典战例中汲取打赢经验,蓄积战斗激情。锻造过硬本领强底气。注重强化立足本职练打赢的行为自觉,锤炼岗位成才的信心勇气,在练强打仗本领中激发战斗底气。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比武竞赛活动,牢固树立岗位是战位、平时是战时、操场是战场的思想,做到训练不怕苦、保障不怕累、打仗不怕死。弘扬优良作风树正气。把弘扬优良作风作为传承红色基因的具体抓手,靠好风气树正气,用好作风带部队。要发扬执纪如山的过硬作风,端正训风演风考风;传承守纪如铁的纪律基因,建立按级担责、逐级问责的追责机制;树立以上率下的冲锋精神,坚持练兵先练官、考兵先考官,用正气鼓士气,用公正聚人心,用真情暖兵心。
传承红色文化演讲稿 篇4
同学们,老师好,我叫_x,是来至五年级一班的学生。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红色文化,争当双好少年》。
我小时候喜欢听红军歌,喜欢看红军影视剧,喜欢游览红军故地。说到这儿,我会不禁自问,红色文化是什么样的文化?她有哪些动人的故事?她对于今天的我们,到底有什么现实价值和意义?
我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书店,找到一本书,书名叫《红军过草地》,便有滋有味地看起来。红军为了完成任务,连野草都吃,一个手掌大的青稞饼,几个人推让来推让去,谁都舍不得吃,这是什么样的精神?他们团结一致,越过千山万水,宁可饿死,也不愿做敌人的俘虏,这是什么样的精神?看到最后,我泪如雨下,红色文化,令人感动。
我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跨进大门,红色的枫叶像染上了血,鲜红鲜红的血!难道这是红军烈士的鲜血吗?我抬头一看,青灰色的红军将领塑像整齐地排列着,徐向前、李先念、陈昌浩、许世友……我一一看着。我走进展览大厅,倾听讲解员的解说:在万源的土地上,经历了三个多月的浴血奋战,数万优秀万源儿女用鲜血浇灌了巴山,用生命换来了解放!
什么是红色文化?虽然我还只是一个孩子,但我多少能感悟到一些:崇高的理想、坚韧的毅力、团结的力量、不怕困难、不畏牺牲、终生奋斗!
我们是少年,今天,我们踏着红色的足迹,传承着红军文化,努力争当祖国的双好少年:热爱祖国、理想远大,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向前。祖国是耀眼的太阳,我们将是灿烂夺目的光环。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要好好学习报答祖国。我们有着自己的理想,向着理想而前进,为祖国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们争当双好少年:勤奋学习、追求上进,丰富的知识是我们翱翔的翅膀,飞向蓝天。祖国是和谐的家园,每个人享受着幸福和温暖。“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虚心好学,刻苦钻研”,是每个学生的座右铭。“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是每个少年时刻不忘的真理。为自己存在的价值而努力,就是上进。
我们争当双好少年:品德优良、团结友爱,挽起我们友谊的双手向着未来,勇敢登攀。祖国是广阔的舞台,我们将成为未来的中坚。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人的心灵美才是最美的。品德思想最重要,它是唤使你去做每一件事的方向盘。所以大家要心灵美,知道感恩。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人与人要互相帮助,要互相团结,团结力量才会大。
我们争当双好少年: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用充沛的精力把祖国建设的重任扛在双肩。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未来的路还很长,只有学会创新,学会开拓才会取得进步。我们用爱心、恒心、信心托起自己,一起去传承红色文化,争当双好少年吧!少年强,则国强,我坚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传承红色文化演讲稿 篇5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掀起热情,回忆革命。
时间悄无声息的过,回忆革命的征途,回忆革命的事迹,回忆革命的精神。为革命之伟大而怆然泪下,有革命的存在我们现在才可以过上现在舒服的日子,有革命的奋斗我们才记忆犹新。
祖国的命运也就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祖国的发展与富强要靠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贡献与奋斗。我们应该时时想想我为祖国做些什么,而不是从祖国母亲那里索取些什么,热爱祖国决不能只靠一句空话。
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一名年轻的团员,我一定要爱祖国的满腔热情落实到自己的日常实际工作中,同甘共苦,求实奉献,为学生会的名誉为学院的发展添砖加瓦,为学院取得好的名望而做一个好榜样,这就是爱国的具体表现。
传承红色文化演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中午好!
每当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的耳边就会回响起这首歌:“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每每听到这首充满激情的歌曲,我心中总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我骄傲,为生长在这个朝气蓬勃、不屈不挠的民族而骄傲;我自豪,为浴血奋战、换取和平的那些可亲可敬的人而自豪。
历史不会忘记,那些英勇无畏、前仆后继,用鲜血扭转乾坤,用生命铸造新中国的共和国卫士。两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奋起抵御日寇的八年抗战,抗美援朝的五次战役,抗洪抢险中奋不顾身的感人场面,这是一部又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是一次又一次的光荣壮举,他们创造了无与伦比的骄人业绩,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诗篇。
而红色基因,就是这种革命精神的传承。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先锋,从雷锋到郭明义,从焦裕禄到孔繁森,从钱学森到吴孟超,从李大钊到刘志丹……他们用奋斗与牺牲,书写着对真理和信仰的执著,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其事迹令人叹服,其品格光彩照人,其精神感天动地。
在中国革命,我县的南梁就是一道流星,划过旧中国西北的长空,产生了一种光华四射的革命精神。1934年11月,为了发展陕甘边根据地文化教育事业,习仲勋亲自发动群众在南梁荔园堡的转咀子办起了陕甘边第一所红色学校——列宁小学。派张景文、高敏珍和霍建德等担任列宁小学教师。
当时,列宁小学的条件极其艰苦,只有两栋房子和一孔窑洞做教室。张景文带领60多名学生,自己动手垒土台,支木板,解决没有桌凳的困难。并亲自编写教材。在南梁山区,入学的大都是一些十三、四岁的孩子。张景文对这些孩子非常关心,衣裳破了她亲手一针一线给补好,手脸脏了她一把一把给孩子们洗净,甚至孩子们身上有了虱子,她坐在油灯下一个一个给抓掉,孩子们都很喜欢她,敬重她。这便是“南红色基因”。
身为华池这片红色热土上的一名教师,我深深懂得在教育工作中应该传承这种红色基因,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 。 要弘扬高尚师德,淡泊名利、言传身教,真正做到自尊、自强、自省、自律,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引领学生全面发展。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结合起来,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要有仁爱之心,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爱护、尊重、宽容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
今天,新教育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四有”好老师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与在座的各位同仁一道携起手,肩并肩,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翼放飞理想,用知足带来感恩,用感恩促进奉献,用青春和热血为华池教育贡献力量吧。
传承红色文化演讲稿 篇7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传承和利用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功能,是发扬革命先辈光辉精神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不仅对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红色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丰富中华文化和指导社会主义建设。
201X年2月2日,习总书记在井冈山参观时指出:“要让广大党员干部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多接受红色基因教育。”这里的“多接受红色基因教育”,笔者认为应该理解为将红色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让全社会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让红色文化一直“红”下去。
目前,红色文化传承还面临一些问题。
(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缺失造成人们对红色文化历史记忆的淡化
从学校的历史教育看,历史学科在小学、初中阶段,被形象地称为“豆芽科”;在高中阶段,过早地区分文理科使得绝大部分理科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几乎和历史学科“绝缘”;在大学阶段,虽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被纳入了公共必修课,但学生和教师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从近年的就业情况来看,历史类和哲学类专业的就业率很低,学生对就业的担忧导致了大学人文专业的“弱势”。加之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人们文化土壤中人文元素的严重缺失,导致了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哲学思维”的普遍缺席。
从社会的历史教育看:首先,各级宣传部门和文明办等宣传机构不可能每天都去宣传红色文化,只能利用有限的时间段组织活动并开展红色文化宣传;其次,作为传播红色文化的主要载体,各类反映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历史的纪念馆(地)、遗址、伟人故居、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部分依然存在展览面积狭小、展出内容单调、展示手段落后、日常维护和改扩建资金短缺等问题,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信息化时代造成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
信息化时代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是一个价值标准遭遇全面解构的时代。信息化时代各种价值观的涌现和融合使人们对红色文化的价值取向难以达到一致的理解与认同。
文化价值标准是由一系列居于核心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构成的逻辑体系,是衡量文化客体对主体有无价值和价值量大小的尺度或准则。红色文化价值标准中所蕴含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勇于奉献、自强不息等崇高精神和价值尺度在现代社会受到一定挑战。人们对物质的过分追求、对功利的过分崇拜、对欲望的过分放纵、对他者的过分漠视、对当下的过分关注、对崇高的过分贬黜等,对人们价值观的负面影响是难以避免的。
(三)相对久远的红色文化在当今时代较难让人产生共鸣
首先,在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正以各种方式进驻中国人的精神领地,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对外开放全方位展开之后,西方的文化思潮、生活观念、价值标准等蜂拥而入,在一定程度上遮蔽甚至取代了国人对自身传统的历史反思,民族文化(包括红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一种失语状态。
其次,不同时代有自己的时代语言,同一时代的不同群体有其自身的话语表达。人们的话语表达当然不能脱离自己生活的时代,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使他们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红色文化对于人们来说,显然不是一个直接在场的生活空间,红色文化生长的历史时空是那么遥远,那样“艰苦”和“匮乏”的环境难以与当下的“幸福”和“丰富”生活相对接,因而无法引起对过去生活的真正体验。尽管人们也会唱红歌、看红剧,但是从内心深处来讲,并未引起心灵的共鸣,只不过是一种文化符号的艺术转换。在人们的眼里,中华民族过去所遭受的挫折、屈辱、贫弱好像只是一种抽象的符号表达而难以引起深层的历史反思。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红色文化的话语空间总是被其他话语所挤压或推开而难以产生共鸣。
要让红色文化一直“红”下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重视教育、解放思想,增强红色文化的文化认同
要创新历史教育,强化人们红色文化的历史记忆;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加强历史教育和德育教育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各类教育基地要主动与学校加强联系,合理安排青少年参观游览,积极开辟“绿色通道”。建立一支热心公益事业、关心青少年成长的辅导员队伍。要充分利用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组织青少年开展活动,强化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2、各级宣传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把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作为开展红色旅游的主要载体,充分挖掘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深刻内涵,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各类教育基地要从改进陈列方式、创新展示手段、丰富展出内容等方面入手,做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要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精心组织高水平的专题性展览,打造陈列精品,形成展览亮点。
3、各单位、团体、企业等组织要广泛开展学习英雄模范事迹,深入查找精神境界上的差距,使大家自觉强化报效国家、崇尚荣誉的献身精神,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人们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二)扩大宣传、抢占高地,营造传承红色文化的社会氛围
1、多管齐下,扩大红色文化宣传范围和受众范围。各级宣传部门要把推进红色文化传播和发展红色旅游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加强宣传报道,为发展红色文化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要宣传好发展红色文化的重要意义和中央发展红色文化、红色旅游的政策措施,宣传好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知识和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积极介绍红色旅游重点线路、景区景点和有关知识,及时推广各地开展红色旅游的好经验好做法,特别要注意结合建党、建国、建军等重大纪念活动以及重要节假日,充分报道各地开展红色旅游、传播红色文化的新情况,反映社会各界的建议和呼声,努力为广大群众学习和传播红色文化、参加红色旅游提供舆论支持和信息服务。
2、去莠存良,确保红色文化的纯洁性、先进性,抢占文化高地。信息化时代不断生成的海量信息中,存在着大量把庸俗当高尚、把腐朽当神奇、把谬误当真理的现象。因而,加强信息管理,净化网络环境,强化红色教育,抢占文化高地等已成为重要课题。要通过技术的、制度的手段减少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思想侵袭,让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熔铸于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之中。
3、加强推广红色旅游,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红色文化传播中。把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和古迹文化结合起来,寓思想教育于文化娱乐和观光游览中,既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又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加强对红色旅游从业人员尤其是讲解员、导游员的政治学习、业务知识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成为红色文化、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加强对旅游沿线和景区周边群众的宣传教育,使他们继承和发扬革命老区优良传统,增强自豪感,展示新形象;加强对游客进行教育引导,使他们在参观游览中不仅能陶冶高尚情操,激发爱国热情,而且能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