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样与孩子沟通的技巧【推荐三篇】》
家长怎样与孩子沟通的技巧(精选3篇)
家长怎样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篇1
家长类型及沟通技巧:
1、唠叨型
典型症状:汇报孩子一天的安排,从刷牙到洗脚,不放过任何细节,同时向你诉说孩子的种种不良表现,如何让她伤透了心。她在一直诉说,你连插话的机会都没有。
分析:这种情况较多见于妈妈,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未能得到爸爸的支持,属于孤军奋战,她只看到孩子的缺点而忽略了孩子的优点。
对策:用具体的事例,帮助家长重新审视自己的孩子,让家长学会用欣赏的眼光来看自己的孩子。
2、成绩型
典型症状:家长和我讲,孩子在小学时优秀的表现,成绩如何好,上了中学以后学习如何不得法,学习效率低下,语数外不突出,小科目一无是处。
分析:这是绝大多数家长都具备的类型,不是应试教育不好,而是纯粹的应试教育不好,能不能在搞应试教育的同时融入一些人文关怀,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要改变,家长更要改变。做这件事情是有一定风险的,往往会陷入两难的境界,就好像在食品中加入添加剂,如果添加,有违自己的职业操守,如果不添加,产品的口味、色泽都将不被消费者接受,结果是为对方考虑,而对方却不买你的帐。
对策:我给家长们渗透一种思想,孩子的发展,除了学习,还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成绩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更要关注。
3、放任型
典型症状:孩子不听我的,他爸爸在外地,希望您帮帮我。
分析:孩子长期不服管教,让家长协助管理已成为不现实的想法。
对策:我认为首先要对该家长的情况表示同情,并让她注意孩子在家的表现,一有进步,马上表扬,重新树立家长对孩子的信心,重新树立孩子对家长的信心,同时要让孩子体会到进入中学后,充满了新意,并在感恩班会上让他说出对家长的感激之情,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活动,来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4、指导型:
典型症状:家长告诉我她的孩子是一位特殊的孩子,需要经常表扬,但在几次表扬之后,又有些骄傲,这时候需要进行适当的批评,同时注意孩子的内心是十分脆弱的,她的情感十分细腻,在她的心目中老师占有很高的地位,您的一个眼神都会对她产生影响,所以希望您注意批评的方法……
分析:这一类型的家长认为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章法,而且对于老师的管理透露出或多或少的担心,从家长的话中,能够感觉到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关注。
对策:找一个合适的机会让家长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度,家长对孩子的关注也是如此,过度的关心会让孩子喘不过气来,这是这一类家长没有意识到的问题。试想:我们全天候守在一株盆栽旁,不停地施肥、浇水、翻土,后果是我们每一位都能想到的,“生命有无法承受之重”。
家长怎样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篇2
多用赞美之词和身体语言。必须让孩子知道,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你们都是爱他、支持他的。不管他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或许你并不接纳他的行为,但依然关爱他。有时只要简单的一句话“很好”“真是我的好孩子”“我也这样想”等,就能让孩子觉得受到了你们的认同。对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应我家孩子是个贪玩的孩子,每次都不愿意去幼儿园也不爱写作业,前段时间我在摩比思维馆给他报了个班,那的老师很会与孩子沟通,孩子经常受到表扬,现在每天吵着去上学一回到家就高高兴兴写作业。我看着也很高兴。
有时不说话,而利用身体语言,如微笑、拥抱和点头等,就可以让孩子知道你是多么疼他,不只是在他表现良好时。身体接触表达亲昵感情。有些父母只有在孩子小时候才表达亲昵的感情,当孩子稍大一点后便改以冷淡的态度,拒绝孩子的“纠缠”。然而身体接触可以令孩子切身体会父母的关怀。同时也别忘了接纳孩子对你们的爱意。
语气应温和,态度要友善。父母应避免用高昂、尖锐并带有威吓的声音对孩子说话,尽可能以微笑、欢快、平和的语气说话,显示出友善和冷静的态度。多说“我”,少说“你”。父母应尽可能不用命令的口气与孩子说话,不要总说“你应该……”,而应常说“我会很担心的,如果你……”。这样孩子就会从保护自己不被指责的状态下转而考虑大人的感受,这个时候沟通才可能更有效。
此外,在倾听孩子说话时,还须注意以下几点。
a.不急于作出评价。即使孩子的看法与大人不同,也要允许孩子可以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应考虑到孩子的理解能力,举出适当的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详细地分析双方的意见。父母不压制
孩子的思想,尊重孩子的感觉,孩子自然会敬重父母。
b.分享孩子的感受。无论孩子是向你们报喜还是诉苦,你们最好暂停手边的工作,静心倾听。若边工作边听,也要及时作出反应,表示出自己的想法或感受,倘若只是敷衍了事,孩子得不到积极的回应,日后也就懒得再与大人交流和分享感受了。
c.领会孩子的话意。婴幼儿在不开心、不满意时,就会直接用啼哭来表示。逐渐长大后,孩子也知道哭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当他不快、疑虑时,往往将自己的感觉隐藏起来。再说孩子的语言能力尚未发展完善,不能以恰当的语句表达心中的想法。比如,当孩子生病时他会对你说:“妈妈,我最恨医生”,此时你应顺着他问:“他做了什么事让你恨他?”孩子若说类似于这样的话:“他总是要给人打针,要人吃苦药水”,你可以表示理解地回答他:“因为要打针吃药,你觉得很不好受,对吗?”这样,孩子的紧张心理会得以缓解。
d.理解孩子的情绪。有时孩子也不清楚自己的情感反应,倘若大人能够表示出理解和接纳,他会有进一步的认识。譬如,当孩子知道奶奶买了玩具送给小表妹作生日礼物的时候,他吵着也要,此时大人应解释道:“你感到不公平,但要知道这是给妹妹的生日礼物,你生日时奶奶也会给你礼物的”。通过这番对话,能帮助孩子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从而变得通情达理。
掌握沟通技巧,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不但可以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而且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家长怎样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篇3
“我”式句:这是一种以第一人称“我”开头的句子。在不攻击对方的情况下,仅表达说话人的情绪、喜好、需求或结论。例如,家长可以用目光与孩子交流,告诉孩子:“我非常生气,我不喜欢看到玩具弄得哪儿都是,我需要你帮我一起收拾好。”然后拉起孩子的手,带着他一起收拾。虽然前文中我们说过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孩子的感受,但同时家长自己如何表达情感也十分重要,它甚至可以决定孩子的行为将会是乖乖顺从还是轻蔑视之。
“你”式句:用“你”开头的句子,通常带有攻击性,使倾听者马上进入防御状态。例如,朝孩子(在另一个屋子里)大骂:“你这个邋遢鬼!怎么每次都不收拾?每件玩具都搁在地上!快点出来,否则……”这样火冒三丈的态度通常换不来孩子的合作。如果言辞更激烈,还有可能起副作用,让孩子大哭大闹。这种“你”式句可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说出来”:鼓励孩子用语言抒发自己的情感,而不是采用踢打、尖叫、扔东西或咬人等方式来发泄。我们可以在孩子非常小的时候就采取这种方法,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比如,我们可以对孩子说:“姐姐抢了你的玩具,你一定很生气吧!”
拥抱:在孩子身后从腋下将其环抱,温柔地限制他的举动。这样的姿势可以让你近距离接触孩子,在他耳边用话语安抚,以防止过激的踢打、挥拳等行为。
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亲身示范你希望孩子能做到的那些行为。这是作为家长最有说服力的教育。还要注意:重要的不仅仅是说了什么,还有怎么说;更重要的是,你自己是否做到了。比起听我们说的,孩子可能更乐于效仿我们做的。你就看吧,孩子总会出其不意地让我们知道,他们可是模仿的好手呢!
召开家庭会议:可以是计划好的或临时决定的家庭会议,目的是消除隔阂或重新建立亲子联系。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和孩子探讨各种各样的问题,确认哪些是正确的行为,分配家务,制定时间表或者计划其他特殊事情。
家庭会议能够让全家(通常是繁忙的一家子)深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个团结合作的集体,孩子和父母应该携手处理问题、做出决定。规律的家庭会议可以消除积攒的误解与烦恼。
我们建议大家采用家庭会议的方式处理家中成员的情感、需求等问题,每个人都可以就一个问题发表看法,同时也倾听他人的问题。大家要将处理意见或评价写下来,对这些意见先不予置评,等到所有意见都记录完,再由家长逐条朗读,之后让大家讨论。
幽默感是必不可少的。父母拥有否决权,对于那些不可接受的建议可以直接否决。比如孩子说:“让我妹妹搬出咱家吧,好不好?她可以住在奶奶家嘛!”首先,我们可以表达对孩子的理解,比如说:“我们知道妹妹经常把你房间里的东西弄坏,你也很生气。”然后再加上一句:“可是我们太爱你妹妹了,不能让她和奶奶住啊,那样我们会想她的。换一种解决方法吧,你还有什么建议?”
家庭会议也可以用来制订一些共享欢乐家庭时光的计划,比如一次长途或短途旅行,去野餐或者开派对。也可以在家庭会议上讨论如何给亲友准备生日礼物(比如全家动手做一个独一无二的手工大蛋糕),还可以谈谈怎么庆祝即将到来的假期。大家一起出谋划策会给整件事情增添许多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