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读后感议论文6篇》
伶官传序读后感议论文 篇1
王福嘉
后唐庄宗李存勖用了十五年时间平定天下,但三年就身死国灭,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庄宗李存勖宠信伶人使国家动乱,上下离心。庄宗李存勖花了十五年时间平定天下,之后却骄傲自满,恣意妄为,因为一时的胜利就处于长久的安逸享乐的状态下。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时刻保持警醒,处在安逸的生活中停步不前是致命的错误,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同样的。
在远古时期,恐龙凭借着自己巨大的体型在地球上称霸,但在灾难来临之前它们并不思进取,停止了自身的进化,当灾难过后,恐龙灭绝全部成为了化石,但是那些不起眼却不懈努力的生物活了下来。
在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也不止有李存勖,在唐代时就有这样一对相反的例子。太宗李世民一生励精图治任用贤臣虚心纳谏创造了一个盛世。可唐玄宗李隆基,虽然早年不懈努力开创了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了一个最鼎盛时期,但晚年安于享乐,任用奸臣,宠爱杨贵妃,不思进取反而遗留祸患,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大唐走向衰败。
在我们的身边好吃懒做,不思进取,半途而废导致失败的例子有很多。但是如果把握住自己,做到自律,这样才能走向成功,不被淘汰。
这就是《伶官传序》给我的启示。
伶官传序读后感议论文 篇2
于东可
我们学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主要叙述了庄宗接受父命,报仇雪耻,以为大功告成。不思强盛,宠信伶官,后来由胜转败,由盛而衰的史实。从中深刻认识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自然之理。
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王朝如四季轮回,悲剧不断上演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画卷。唐玄宗李隆基忧劳时迎来了开元盛世,逸豫时天宝危机酿成了安史之乱。李自成农民起义之初艰苦奋斗,颇得民心。进入北京城后,军将贪图享受,骄横腐化,失去民心最终失败。开江破土容易,守住一世江山实属不易。天下太平安逸享乐,过多沉溺于某些“伶人”,早已没了当年锋芒,丧失斗志,失去进取心,最后亡身亡国。毛主席率领人民解放军进北京之时告诫全党全军不学李自成,时刻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居安思危,奋发图强!
因此我们应该坚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国家盛衰兴亡,与人,集体相关。忧劳可以集体不断壮大,个人事业蒸蒸日上。唐太宗政治成功之后,不安于享乐,戒奢从简,保持警惕之心,没有被“伶人”左右。任用一批有志之士,诚恳听取魏征纳谏,真正做到以铜为镜,以古为镜,以人为镜。迎来了闻名于世的贞观之治!
今天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有“伶人”如网络游戏就是我的伶人。他让我对课本失去兴趣,整天沉迷于此,成绩下降。开始认为自律可以战胜,不在意。最后腐蚀原本坚强意志,结果……
贪图享乐,亡国败身。以史为鉴,警醒自我。切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坚守初心,不负韶华,专心读书,为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打下夯实基础!
伶官传序读后感议论文 篇3
许皓翔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不错的。一片完美的江山,呜呼,弹指一挥间,烟消云散。
李存勖,遥想当年,攻燕国,灭梁国,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就连天下豪杰都不能与他为敌。可是,庄宗并没有掌握这一盛世,后来的他,而是享受于安乐之中,宠幸伶人,不顾国家大事,只顾一己安乐。
后唐庄宗,本是一代枭雄,雄姿英发,平定了乱世,可最后,伶人擅权乱政,使朝廷上下互相猜疑,导致最后的“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衰败时,伶人们使他困顿,自己死了,国家灭亡了,被天下人耻笑。玩物可使人沉迷,沉迷可使人丧志,李存勖宠幸伶人,丧失理智。像当年的吴王夫差,原本有实力平定天下,却不听众臣劝告,宠爱西施,甚至丧志,最终导致被彻底打败。
关羽大意失荆州,项羽自刎江边。之所以他们都是失败者,是因为他们都没有谦虚地对待实事,他们和庄宗一样,骄傲自满,导致丢了性命,被天下人嘲笑。
唐代诗人杜牧,少年得志,而且自己位列三公。但是,他并没有骄傲,而是心无旁骛的工作,将名利置身于度外,虚心对待每一件事。
“满招损,谦得益”,祸患常在微小的地方积累,聪明勇敢的人多会被所溺的事困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总把忽微不放在眼里,那么最终会酿成大患。
伶官传序读后感议论文 篇4
李佳霖
从欧阳修笔下,我们了解到了23岁的李存勖受命继志,经过15年的不懈努力为父报仇,建立了后唐,却因宠幸伶人,三年之后就身死国灭。这告诉我们“满招损,谦得益”。祸患常常在微小之处积累,而聪明勇敢的人多会被溺爱的人或事所困扰。我们应该谨慎冷静,防患于未然,不能为了一时之快而冲昏了头脑。
西汉时期的汉武帝,早年励精图治,开疆扩土,赶退匈奴,又凿空西域,开丝绸之路并开辟西南夷。但晚年时不听忠臣婉言劝告,崇信方术,穷兵黩武,曾多次巡游,足迹遍及了大半个中国,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又因江充等奸臣欺诈而酿成了“巫蛊之祸”,其间前后共牵连了40多万人,汉武帝也因此失去了太子和皇后。这正是他晚年肆意妄为霍,不能谨慎冷静地思考问题而造成的后果;是他为了长生不老,求仙信巫而引来的一场巨大的灾难。
在唐朝有一个皇帝叫李隆基,他刚刚继承王位时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重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王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但是他在位后期开始逐渐地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唐朝从此由盛转衰。从这件事例中告诫我们,做人不能贪图享乐,过分地把精力花在业余爱好上,而应当主次分明,时时都要保持谨慎,事情才能做得更好。
俗话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顽强的斗志和勤奋都曾使后堂庄宗、汉武帝、唐玄宗成功过,但当他们丧失了这种斗志和勤奋之后,毁灭便悄悄地接踵而来。《伶官传序》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这个道理是亘古不变的。
伶官传序读后感议论文 篇5
刘书妤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意识、敌人对手往往会鼓励鞭策你前行,而安逸生活就像一剂迷魂药,麻痹了你对事物的认知。
“得天下难,失天下易。”自古帝王何尝没有听过这句话,而实践时从中汲取教训却难如登天,因此造成了治乱交替甚至是朝代更迭。唐明皇李隆基开创“开元盛世”,却因宠贵妃、信佞臣而造成“安史之乱”;汉武帝晚年穷兵黩武,爆发“巫蛊之祸”,但他昏聩一时,并非无可救药,能及时醒悟,权衡利弊,因颁下“罪已诏”,使国家形势转危为安。据说,康熙在千叟宴上为他的敌人敬酒,因为他们推动他立下丰功伟业,成就千古一帝。这些帝王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恰恰说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见“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不只是伶人,还有人生路上难免会出现的种种诱惑,在人们取得阶段性成功想奖励自己时,它们便乘虚而入,有些人因此麻痹心智,不思进取,最终只能葬送前程,抱憾一生。相反,也有些人看似失去了上天的眷顾,需要迎接劲敌的一次次的挑战与攻击,但实则“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命运给他们磨难的同时,也给了他们上进的动力,增大了成功的可能性。
惰性与生俱来,而诱惑更易让人失去奋发进取的斗志,所以防微杜渐,抵制诱惑才是成功的关键。时时居安思危,不给诱惑乘虚而入的机会。在得到成功后,可放松却不能放纵,让自己休息身心,精神抖擞地去迎接下一次挑战,而不是丢盔卸甲,安逸享乐,要避免重蹈李存勖之覆辙。
伶官传序读后感议论文 篇6
王大为
《伶官传序》讲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用了十五年时间为父报仇,平定天下,却因为宠幸伶人而亡国身死的故事。欧阳修在文中感叹“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是啊!难到成就霸业困难而失去它容易吗?
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通过兄弟间手足相残的方式登上天子宝座,励精图治,取得了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史称贞观之治。但在位晚期宠爱杨贵妃,宠信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终日不理朝政,导致了安史之乱的暴发,自己亲手缔造的大唐盛世也付之东流。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起兵,攻下咸阳后自封西楚霸王,拥兵自重的刘邦起兵攻打项羽,于是项羽便与刘邦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项羽因为骄傲自满使韩信投奔刘邦,又猜疑范增使范增辞官回家,粮草不足,手下离心,最终败给刘邦,曾经的西楚霸王在乌江边自刎而死。
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一个成功的人不能放纵自己,要守住自己努力拼搏的成果。祸患常在微小之处积累,美好的德行和品质常被溺爱的人和事困扰,我们要细心发现生活中的小问题,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不要像李存勖那样毁掉了自己亲手打下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