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议论文练习及答案【8篇】》
阅读现代短文《狭路相逢》,回答后面练习题。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下面是美丽的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考语文议论文练习及答案【8篇】,仅供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篇1
练习一:生命是一只铅笔
⑴如果说生活是一张白纸,等待我们用血水和泪水描绘自己的奋斗和拼搏的轨迹,那么生命便是一枝铅笔,它总是用自己瘦瘦的身躯,在洁白的素笺上流泻出笔底的风风雨雨……
⑵生命之所以是一枝铅笔,而不是钢笔、毛笔或者别的什么,是因为钢笔和毛笔都可以多次使用,只要吸上墨水,它们就能长时间写下去。而铅笔却不是这样,这就犹如光阴从我们身边一日一日地溜走,并且永不复还。鉴于此,我们必须珍惜自己的生命时光――须知铅笔是越用越短……
⑶生命是一枝铅笔,而这枝铅笔,也常常带来森林的气息。那木质的笔杆,更像一棵苗条的小树,由此,派生出清清溪涧、幽幽鸟鸣。而从铅笔刀的刀口吐出的小小刨花,多像落叶,轻舒漫卷;又像波浪,给生命镶上美丽的花边……生命如一枝铅笔,总是给你许多优美而又深刻的遐想。
⑷生命是一枝铅笔,还意味着在人生这篇文章里,如果因为某种原因而写出了错字、别字甚至病句,你就可以用醒悟的橡皮轻轻地擦去,再在擦拭一新的空白处,重新斟酌,重新运笔,写下自己新生后的火热心迹。一个人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不愿正视它和改正它。
⑸生命是一枝铅笔,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别人,你都可以从从容容、认认真真地进行速写或者素描。你可以在火热的生活面前用 ⑴ 的行楷书写你的拼搏,也可以在冰冷的世界面前用 ⑵ 的正楷书写你的执著……
⑹生命是一枝铅笔,你可以用它为自己的未来设计充满喜悦与渴望的蓝图,也可以用灯下苦读的身影做细线条,自己紧张而丰富的生活勾勒出一幅充满活力的图画。
⑺生命是一枝铅笔,它还给予我们这样一个有力的启示――做人,要像它一样,时时刻刻把腰杆挺直!
8、贯穿全文的一个比喻句:▲(3分)
9、第⑴段与⑵-⑹段在结构上属于 ▲ 关系(2分)
10、作者说“生命是一支铅笔”,请你分别概括第⑵段和第⑷段中“生命”与“铅笔”的相似点。(4分)▲
11、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序号分别填入第⑸段的空格处。(2分)A沉稳 B洒脱
12、阅读⑸-⑺段,把下面一句话补写完整。(2分)
我们要善待生命,善用铅笔,不做一支秃笔,不做一支闲笔;要做一支抒写拼搏的铅笔,要做一支▲,要做一支▲。
13.有人说“生命是一本书”,请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示。(4分)
8.生命是一支铅笔
9.总分
10.第⑵段:生命与铅笔都会磨损、衰减、越用越短。第⑷段:当生命与铅笔“书写”发生错误时,可以改正,重新“书写”。
11.⑴B⑵A
12.例1:生命是一本书,需要细细品读,读出精彩,读出内涵
例2:生命是一本书,即使成不了名著,但也不能粗制滥造,随便应付。哪怕写出的书无人阅读,也要篇篇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练习二:习惯于失去--周国平
周国平
①一般来说,人的天性是习惯于得到,而不习惯于失去的。我们比较容易把得到看作是应该的,正常的,把失去看作是不应该的,不正常的。所以,每有失去,仍不免感到委屈。所失愈多愈大,就愈委屈。我们暗暗下决心要重新得到,以补偿所失。在我们心中的蓝图上,人生之路仿佛是由一系列的获得勾画出来的,而失去则是必须涂抹掉的笔误。总之,不管失去是一种多么频繁的现象,我们对它反正不习惯。
②道理本来很简单:失去当然也是人生的正常现象。整个人生是一个不断地得而复失的过程,就其最终结果看,失去反比得到更为本质。我们迟早要失去人生最宝贵的赠礼――生命,随之也就失去了在人生过程中得到的一切。有些失去看似偶然,例如天灾****造成的意外损失,但也是无所不包的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人有旦夕祸福”,既然生而为人,就得有承受旦夕祸福的精神准备和勇气。至于在社会上的挫折和失利,更是人生在世的寻常遭际了。
③由此可见,不习惯于失去,至少表明对人生尚欠觉悟。一个只求得到不肯失去的人,表明上似乎富于进取心,实际上是脆弱的,很容易在遭到重大失去之后一蹶不振。
④东西方宗教都有布施一说。照我的理解,布施的本义是教人去除贪鄙之心。由不执著于财物,进而不执著于一切身外之物,乃至于这尘世的生命。如此才可明白,佛教何以把布施列为“六度”之首,即从迷惑的此岸渡向觉悟的彼岸的第一座桥梁。俗众借布施积善图报,寺庙靠布施敛财致富,实在是小和尚念歪了老祖宗的经。我始终把佛教看作古今中外最透彻的人生哲学,对它后来不伦不类的演变不以为然。佛教主张“无我”,既然“我”不存在,也就不存在“我的”这回事了。无物属于自己,连自己也不属于自己,何况财物。明乎此理,人还会有什么得失之患呢?当然,佛教毕竟是一种太悲观的哲学,不宜提倡。只是对于入世太深的人,它倒是一贴必要的清醒剂。我们在社会上尽可以积极进取,但是,内心的深处一定要为自己保留一份超脱。有了这一份超脱,我们就能更加从容地品尝人生的各种滋味,其中也包括失去的滋味。
⑤我失去了的东西,不能再得到了。我还能得到一些东西,但迟早还会失去。我最后注定要无可救药的失去我自己。既然如此,我为什么害要看重得与失呢?到手的一切,连同我的生命,我都可以拿他们来做实验,至多不过是早一点失去罢了。
⑥我们总是以为,已经到手的东西便是属于自己的,一旦失去,就觉得蒙受了损失。其实,一切皆变,没有一样东西能真正占有。得到了一切的人,死时又叫出一切。不如在一生中不断地得而复失,习以为常,也许能更为从容的面对死亡。
⑦大损失在人生中的教化作用:使人对小损失不再计较。对于一颗有接受力的心灵来说,没有一样东西会真正失去。
(摘自《做人与处世》第12期)
16、作者认为“不习惯于失去,至少表明对人生尚欠觉悟”,这种对人生的觉悟指的是什么?(2分)
17、文章最后说“对于一颗有接受力的心灵来说,没有一样东西会真正失去”。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2分)
18、假如你要和周国平先生对话,针对“习惯于失去”这一观点进行辩论,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并请写出你对所提问题的看法。(3分)
①问题:
②你的看法:
19、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富有进取心的人实际上是很脆弱的,很容易在遭受重大失去之后一蹶不振。B、文章第一段,从“人的天性是习惯于得到,而不习惯于失去的”入手,提出问题,下文采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等方法论证了“要习惯于失去”这一中心论点。
C、作者反复强调得到的东西迟早会失去,人注定要无可挽救地失去自己,文字中流露出宿命和消极悲观的情绪。
D、文章启示我们要正确地面对失去,习惯失去,使自己避免遭受失去的打击,这样,我们就能在不断的得而复失中更加从容地品尝人生的滋味。
16、失去也是人生的正常现象。整个人生是一个不断地得而复失的过程,就其结果看,失去反比得到更为本质。
17、能够接受一切的心灵,不会患得患失,不会因遭受重大失去而一蹶不振,不会计较小损失;能够接受一切的心灵,能在内心为自己保留一份超脱,从而从容地品尝人生的各种滋味。
18、示例:①我们是不是对对所有的“失去”都要“习惯”?②当然不是,比如理想、信仰、诚信、尊严、操守等。
19、D
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篇2
一 (济宁市)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o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B.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C.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D.①老马之智可用也 ②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
1.答案:D
评分:共3分。答对得3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2.答案:①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②现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评分:共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3.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甲〕文作者以“千里马”寓 ▲ , 在韩愈看来,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乙〕文管仲最后“遂得道”, 是因为他相信 ▲ (填写一个成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 什么道理?(6分)
3.答案: 人才 根本原因是“不知马”;老马识途 要善于向动物、自然学习,掌握自然规律。
评分:共6分。每问3分。填空1分,回答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出征孤竹国,春天去,冬天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让老马发挥作用了。”于是让几匹老马在前面走,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走在山里,队伍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南,夏天住在山北,只要顺着蚂蚁窝向下挖就会找到水源。”果然挖到了水。像管仲这样能干、隰朋这样聪明的人,也知道要向老马和蚂蚁学习,但现在有许多人,不知道自己知识浅薄,却不愿向学习聪明人的知识,不也是错得很厉害吗?
二、愚公移山
(2014达州市)(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16~23题。(15分)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年且九十( ) (2) 方磨铁杵 ( )
(3)始一反焉( ) (4)媪自言姓武 ( )
2.【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且焉置土石 C 以君之力
无陇断焉 河曲智叟亡以应
B 惧其不已 D 操蛇之神闻之
其如土石何 告之于帝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
4.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 (1分)
5.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分)
6.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2分)
【人物】 【事例】
【人物】 【事例】
7.【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2分)
8.【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二)(15分)
1.(2分)(1)将近(2)正在 (3)同“返”,往返 (4)说 (各0.5分)
2.(2分)D
3.(2分)(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1分)
(2) 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1分)
(注意译准“固” “彻” “感” “卒”,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4.(1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5.(2分)【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符合题意,语言简明通顺,言之成理,即可视情况给分)
6.(2分)【示例】匡衡 凿壁偷光 / 孙康 映 雪照读 / 车胤 囊萤读书等。 (要求写出真实姓名,事例言简意赅。各1分)
7.(2分)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各1分)
8.(2分)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中考语文议论文练习及答案 篇3
正直(节选)(16分)
①最珍贵也是最基本的品格就是正直了。正则“品”端,直则“人”立。正直是一种风骨,如同山中劲竹、冬里腊梅,于风急雪大处方显出风标高峻。不能想像一棵歪扭斜长的树派上大用场。天和地之间的各种诱惑太多了,四方风雨太多了,站直了委实不易,此乃生活;偏要努力站直了,乃是生活的诗。
②提起正直,我总是想起一个悲剧式的伟人,彭德怀元帅,想像着当他从庐山下来,山一般沉重的步履,怎样撼动了铁肠历史的心。俗话说,沉默是金,在一些非常时刻,不沉默更是金。于鸦雀无声之际,一声冲天的云雀,尤为惊心一动魄。“我为人民鼓与呼”,底气不足者,更是无法作此一呼的。横刀立马不难,难的是四面楚歌之时仍横刀立马。历史是公平的,正直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必以正直本身的价值分量所平衡。因此,隔着山雾般浓重的岁月,我们仍一眼能看到他雕塑式地伫立于山顶俯视苍生的影像,那宽宽的肩膀能负起苦难,却不容挑丝毫阿谀,那便是一卧品格的骨架啊!
③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更多的是从一些偶然的小事上折射出他生命的光泽。有一个不知名的行人。捡到了一个鼓囊囊的钱包,他不停地寻找,最后交回失主。当。剐人闸他钱包里有多少钱时,他说不知道,“我没有打开,田为我怕诱惑誉’我为这则轶闻感动,这里面含有一种真实的美和正直的底蕴。拾金不昧为上品,知已人格弱,点而竭力避之、坦然陈之,更见其品性的可爱端庄。
13、“天和地之间的各种诱惑太多了,四方风雨太多了,站直了委实不易,此乃生活;偏要努力站直了,乃是生活的诗。” 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14、第二段中加点的词语“作此一呼,,指的是什么?(2分)]
15、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请谈谈你对“四面楚歌”这个成语的理解。(3分)]
16、选文中有许多或精辟或凝重的语句,请选抄当中的一句并加以评析。(4分)
17、选文中的两个事例各从什么角度举例的?你从中得到一点什么启示?(4分)
13、(3分)生活中有物质金钱等的引诱,也有困难、挫折的打击,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并经受住考验,这才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意思相近即可酌情给分)
14、(2分)“我为人民鼓与呼”
15、(3分)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意思接近即可)
16、(4分)(以下仅为示例,评卷时可根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选抄句子1分,评析3分)
(1)沉默是金。在一些非常时刻,不沉默更是金――于无声处听惊雷。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敢为人先,是行的高标。(精辟句子评析)
(2)隔着山雾般浓重的岁月,我们仍一眼能看到他雕塑式地伫于山顶俯视苍生的影像。那宽宽的肩膀能负起苦难,却不容丝毫阿谀。――如磐岁月,饱经磨难的历史老人敢于直面现实,身陷险境,仍不失刚直秉性,伟岸孤独的身影让人顿生沉重之感。
(凝重句子评析)
(3)横刀立马不难,难的是四面楚歌之时仍横刀立马――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四面楚歌,彰显彭总气概。本句运用比喻的手法,赞颂了彭总伟大的人格(凝重句子评析)。
17、(4分)从伟人的角度和普通人的角度,各选择了一个典型事例;或答“从‘敢为人民鼓与呼’和拾到钱包寻找失主的角度,各选择了一个典型事例”亦可给2分。“启示”示例:在用论据论证论点时,要从不同角度选取论据,将使论证更有力。。或:正直往往需付出一定的代价,但会得到人们的赞颂。(2分)
生命需要等待
詹克明
①生命体拥有最复杂的结构,最精确的联系,最协调的配合,以及最完美的功能。
②不过越是高级有序的体系也越容易脆弱,其对外界环境的要求也越是严格,有时甚至近于苛刻。然而,这种严格条件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得到满足,因此对生命体而言,它还必须同时具备另外一套生存本领,那就是等待。一旦环境恶劣,生命无法正常维持,它会借助某种方法,使之能够蛰伏潜藏,确保挨过难关,待环境适宜之时再求发展。
③一般说来,有序程度较为低级的生命体,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也相对较低,对恶劣环境的承受能力也会相应增强。例如,人类一旦失去1/5的水分就会死亡,而蚯蚓即使失去自身体液的3/5也还没有达到受伤害的程度。对于一些更为低级的“隐生生物”(如小麦中的线虫),即使失去自身水分的99%,一旦得到合适的水分补充也还能恢复生命。低等级的植物也有同样的例证,据说一块干燥的苔藓在博物馆中居然度过了1,过水还能照样成活。可见,降低有序程度可以成为生命等待的有效手段。
④几乎所有最高等级植物都采用降序最为彻底的“种子”方式来保存生命。与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相比,一粒微小种子的有序程度不知要低几个数量级了。它们是生命的真正隐者,你从一粒种子中绝看不到花朵的美丽芬芳,果实的甘甜香美,茎干的分支结构,叶片的光合作用,庞大的植根体系,以及复杂的维管束组织。但是所有这些精妙绝伦的高级有序结构,无一遗漏地深藏在这颗貌不惊人的种粒之中。
⑤每一粒种子还是整个物种的生命微缩,是一座完整的物种基因库,它贮存了历史,也孕育着未来。
⑥等待是一种强韧的生命状态。许多沙漠植物生命周期都很短促,它们能在下雨过后的短短几天内就完成一次生命全程。戈壁上有一种植物,只要一场雨,它就立即抽芽,急速地生根、长叶、开花、结果,仅在八天里就能完成一株显花植物全部的生命周期。此后,新一代的种子又会重新归于安静的等待。在这片一年也未必能下场透雨的戈壁滩上,也许等待了两年时间就是为了这历时八天的生命辉煌。对这些沙漠植物来说,也许等待反倒是生命的主要存在方式。
⑦当然,在植物界还有等待年代更为长久的种子,那就是古莲子。它们才是真正做到“千年等一回”的强者,这种坚韧顽健的生命力真让人肃然起敬。
⑧生命必须包含等待,甚至可以说,没有学会等待的生命就不具备生存的资格。
⑨等待是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零级动态”,它时刻准备着,随时都在等候启动的信号。
(原载2月18日《文汇报》,有删改)
古莲子做到了“千年等一回”的强者,开出了淡红的荷花,这种顽强的生命力真的能让人肃然起敬。我们又是否能够获得人生的尊严,社会的尊重呢?好好思考大学四年应该为将来准备些什么,你等待的又是什么,然后你就努力吧,向目标而努力,为目标的实现而等待。
你时时都在静听,候望天命的信号。
14. 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语句说说“等待”具体指的是什么。(3分)
▲
15. 第③段中的“一般说来”在句中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
16. 为什么说一粒微小种子是“生命的真正隐者”?(3分)
▲
1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高级有序的生命体系,对环境的要求过于严刻,往往不能得到满足,因而容易脆弱。
B.许多沙漠植物往往要经过漫长的等待才达到短暂的生命辉煌。
C.本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生存环境在生命体等待过程中的重要性。
D.本文不但揭示了生命体的生存规律,同时也蕴涵了深刻的生活哲理。
18.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生命体,是否也需要“等待”?请简要谈谈你的想法。(3分)
▲
14.文中的“等待”指生命体在环境恶劣、生命无法正常维持时,借助某种方法挨过难关,待到环境适宜之时再求发展的一套生存本领。(3分。“环境恶劣”、“借助方法”、“待时发展”三个要点各1分。)15.“一般说来”指的是一种普遍现象,但不排除特殊情况,这样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科学。(3分。只答“使语言准确”之类得1分。)16.尽管你从一粒种子中看不到花朵的美丽芬芳,果实的甘甜香美,茎干的分支结构,又全都无一遗漏地深藏在这颗貌不惊人的种粒之中。(3分。意思大致符合即可。)17.C(3分)18.例如:①需要等待。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恶劣的生存环境,或者遭到挫折与不幸,只有具备良好的“等待”心理,才能挨过难关,再求发展。②不能一味地等待,应该迎难而上。幸福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敢于拼搏,否则就没有出路。③既要努力发展,又要学会等待,一切应从生存的实际出发。只要对生存有利,对未来的事业有利,那么该出手时就出手,该等待时就等待。(3分。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
中考语文练习试题 篇4
一次次的考试是一次次的不断积累,希望大家可以把知识点总结在一起。中考语文练习试题大家练习一下吧。
一、积累与运用(共3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狭隘(yì) 云翳(yì)吹毛求疵(cī)
B、枭鸟(xiāo) 鹭鸶(sī)中流抵柱(dǐ)
C、雎鸠(jiū) 阴霾(mái)断壁残垣(yuán)
D、荣膺(yīng)荫庇(yīn) 浩瀚无垠(yí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好几遍,可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身份证。
B、登山节期间,天气晴好,来泰山旅游的中外游人络绎不绝。
C、易中天老师在演讲中时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简直令同学目不暇接。
D、泗洪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堤上高高低低的树木鳞次栉比,观鸟台就坐落在绿树浓荫中。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B、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C、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D、他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一有工夫不是看语文、语文等书,就是看报纸,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不说他学习不积极。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2分)
A、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B、“好吧。”他在心里想,“谁爱怎么读就怎么读,我不管了。”
C、贵州的黄果树、龙宫、重庆的武隆、四川的乐山均是旅游胜地。
D、“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惊。”在轰轰闹闹的现代生活中,厌烦了城市嚣音后,人们自然格外向往富春江那千金难买的宁静。
5、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列,填入横线中与前后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只填写序号)(2分)
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
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能再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1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
○2这种能力部分来自阅读的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
○3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
○4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定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所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智。
6、默写填空(14分)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2)宁为百夫长,―――― 。(3)――――,对影成三人。(4)云横秦岭家何在―――――― ―――― (5)―――――― ,――――――――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6)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
(7)―――――――――― ,甲光向日金鳞开。(8)――――――――白露未霜。所谓伊人,――――。
(9)令初下,群臣进谏,―――――――――――― ;数月之后,―――――――― 。
(10)锦江春色来天地,―――――――――― 。
7、名著阅读(4分)
(1)《格列佛流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 、―――――― 、以及马(慧S)国等地的经历。
(2)《简爱》的作者―――――――― 。这部小说以―――――――― 叙述,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亲切感人。
8、“争创全国文明城,争做文明优雅生”综合实践题 (4分)
文明在学校。学校开展“写温馨提示,做文明学生”活动,请参照示例,分别为下面的校园公共场所写一句温馨提示语。(句式不拘,字数不超过15字)
示例:草坪――小草也有灵,脚下请留情。
a.图书馆――― 。
b.洗碗池―― 。
二、阅读(48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雨中片段》
○1放学后,女儿没有地方可去,又担心我接不着好,便跑到我必经的路口去会我。
○2天气有些阴冷,下着小雨,女儿光着脑袋,一动不动地站在雨中等着我出现。我看到她时,她已由一只活泼的小鸟变成了落汤鸡。
○3本想责怪她为什么不躲到一边避避雨,但看到她那个样子,我什么也说不出来。女儿毕竟只有七岁,我能想得出她内心的焦急,一是担心我接不到她,二是怕被街头来来往往的人群挡住视线,望不着我。现在又有几人能执着地站在一场雨中,一动不动地等她要等的人?何况女儿看到我的时候,不仅没埋怨这恼人的雨,反而喜出望外地扑向我,一个劲地喊:“妈妈,我终于看到你了!”女儿这个样子,使我想到自己多年未淋过一场雨,甚至多年没见过一个人被雨淋得淋漓尽致的情景了。
○4雨,曾经给了我许多美好的记忆。
○5儿时的雨,来不及想象,来不及躲避,说来就来了。放学后,我们经常护着书包拼命往家赶,夹着嘻嘻哈哈的追闹声,全然没觉得一场雨会给人的心情带来忧愁。回到家,母亲一个劲地拉长她的衣角在我头上擦了又擦,既不怨天也不责怪我们,眼里只有自责与心疼,因为那时家里根本没有一把像样的伞。当母亲触摸我的脑袋时,我顿感心里暖暖的,恨不得能多淋几次这样的雨。我们姐妹很多,那个年代能在母亲面前撒娇,好像是件非常奢侈的事。
○6暴雨已经来了,在地里干活的父母已被雨浇个透湿。裤管卷得高高的,雨中的父亲一边往家跑,一边“哦哈嘿,哦哈嘿。”很有节奏地喊着。那个时候,他们也都还年轻,年轻得使我们记不起那些年月里生活有多艰难,只记得他们每次从雨中赶回来时,陡然间家里溢满了温馨。一家人都在,哥哥姐姐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管玩耍,因为有父母在呢!母亲会闲下来,低着头安心纳她的鞋底或缝缝补补;父亲会摆弄他心爱的二胡笛什么的,奏出的旋律传出远远的,跟随茫茫的雨雾婉转起伏,隐约迷离,仿佛整个村子在舞蹈,变得婉约、优雅起来。
○7还有些雨,不大不小,反正知道它要来了,左邻右舍都手忙脚乱地一起来帮忙。谁家晒在外面的稻谷麦粒,谁家的棉被衣物,那是一定要赶在雨前抢收完毕的。一阵紧张的忙乱后,大雨就来了。粮食、衣物一丁点儿也没被淋,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那一刻,有简单、满足、胜利、幸福的笑容写在脸上。
○8乡村的一场及时雨后,会有泥土、绿叶散发出清新的味道。能看到天边拱出美丽的彩虹,能听到欢快鸟儿一阵清亮的歌唱。干涸已久的田渠、沟壑、池塘顿时灌满了琼浆。乡村人最愿看到的是种子突然冒出了芽尖尖儿。本是蔫了下去的秧苗与一场雨相遇后,一根根一簇簇都有棱有角的鲜活起来了。
○9那个时候的雨好像会和很多人、很多事、很多情感牵连在一起的。
○10时过多年,我在慢慢地老去,对雨的感受愈发迟钝了,甚至时常根本就不愿看到一场雨的到来。每天都要看天气预报,提前添衣带伞,仿佛雨来的时候,是它独自的行为,与我的情感一丁点儿关系都没有。
○11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还有勇气,像七岁的女儿一样站在大街上去淋一场属于自己心中的雨?
9、本文○5― ○8段作者回忆了儿时下雨的四个美好片段。根据你的理解,仿照示例,在空白方框里填写相应的小标题(2分)
10、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4分)
(1)我们姐妹很多,那个年代能在母亲面前撒娇,好像是件非常奢侈的事。
(2)本是蔫了下去的秧苗与一场雨相遇后,一根根一簇簇都有棱有角地鲜活起来了。
11、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父亲会摆弄他心爱的二胡笛子什的,奏出的旋律传出远远的,跟随茫茫的雨雾婉转起伏,隐约迷离,仿佛整个村子在舞蹈,变得婉约、优雅起来。
12、根据你的理解,从行文结构、表现手法、文章主题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谈谈“雨”在文中的作用。(3分)
(二)(13分)
《舌尖上的乡愁》
○1无论怎样的匆忙,不管聚散与悲欢,纯粹的美食伴随着每天三次舌尖上的提醒,总会让我们停下脚步,围坐一起,味不分咸淡,菜不分南北,在酣畅火热或孑然一身中,孜孜不倦地追寻每一口美食。这一场场别具风味的盛宴不停流转在每个不同的角落,即使用化学式分析分解食物的构成,想看出其中的端倪,也无法参透真正的美味。我们只能用舌尖体会,感受着生命中的最新鲜味道。
○2美食对于中国人,似乎总是凝结了精神和肉体上的二重享受――古朴的食材承载着血亲之间的取舍关联。它承载的不仅是味蕾上的感官刺激,更是灵魂深处的涤荡和牵引。虽然地域的辽阔造就了各地饮食的差异。但即便差异再大,饮食中也有种味道是相似的。乡音跟味觉,就代表故乡的味道,总是熟悉而顽固。
○3我是抵挡不住这种味道的诱惑的,抑或是“好吃不懒做,能吃不体宽”的缘故,这种熟悉而顽固的味道,让我对家中美食的喜好更是欲罢不能。
○4工作在外,不能常伴父母身边,最本真的感受即是思亲、念家,就会常想起家里的一碗饭一桌菜,泛起的乡愁,在舌尖酝酿。这些感受与体验,在作家那里写成了文字,在诗人那里吟成了诗,在妈妈那里变成了唠叨,煮成了饭,炒成了菜。父母朝五晚九,餐风饮露,为的不过是一家人能吃饱穿暖,能好吃好喝一顿,能安逸舒适睡上一觉。
○5跳跃于我舌尖上的记忆,莫过于妈妈一手焖炖的清汤排骨。去菜场买来最好的肋排,配以笋片、墨鱼、花生,清泉洗之,烈油烹之,文火烧之,巧搭成一锅营养均衡、鲜嫩爽口的佳肴。尝一口,齿颊留香,是青丝换了华发都不会忘却的记忆。吞没口中的涎,脑海里开始一帧帧闪现,仿佛一切都是那样的清晰,让我清楚地看见妈妈系上围裙,忙碌的身影,还有那碗鲫鱼汤。几尾野生的鲫鱼,撒上几滴鲜奶,几片豆腐,文火慢炖,就可以熬成一锅靓汤。抛些提神的香菜,翠泽的葱花,肉质细嫩,汁液浓郁。
○6而所有的美食,都是时间沉淀下来的火候和手感。越是弥足珍贵的美味,外表 看上去往往越是平淡无奇。妈妈懂得美味需要耐心地等待,也感谢大自然给予的恩赐。只有妈妈最明白自家胃口,她所挑拣的新鲜香菇肉质肥厚,伞盖匀称,剪去蒂,洗净放置竹篮里,借助阳光和风,肥美的香菇慢慢散失水分,鲜美的味道一点点凝聚。这便是最好的增味口,跟其他海鲜和菜肴搭配,提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食材的本味。
○7眼见妈妈辛苦劳作奉献精彩的烹饪过程,我会迫不及待地第一个品尝来自妈妈创造的美味。不懂得人生厚味的人,只会喜欢舌尖上的厚味。我那时虽然不懂什么叫人生厚味,却知晓了家中美味。等一切的辛劳的换来一顿喷香的饭菜,家人围坐一起的时候,沉甸甸的爱融聚在一锅美味之中。朴素而有力量的幸福,是回荡在舌尖上的福报。
○8滚烫而粗糙的甜蜜,储存在心底的思念和期盼,简简单单的美食,纯纯粹粹的世间真情。美味之所以值得回味,只是因了那一饭一粥皆由满满的温情和爱意慢慢熬煮煨炖,用一生的时光盛好等待。
○9最珍贵的等待,也许就是餐桌上另一副碗筷的归属吧。
13、填空:本文的文学体裁是A―――――――――― ;以第B?――――――――人称的口吻来叙述;段○5和段○6中画线句分别运用了C―――――――― 和D ――――――的表达方式。(4分)
14、段○3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2分)
15、段○4中的“这些感受与体验”在本段具体指代什么?(2分)
16、谈谈段○7“不懂得人生厚味的人,只会喜欢舌尖上的厚味”这句话中,两个“厚味”的不同含义。(2分)
17、文章以“舌尖上的乡愁”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6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曾: ○2拂:
1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0、本文的论证方式是立论还是驳论?文中画线句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2分)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7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之,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蹋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 (2)小惠未蹋民弗从也? 蹋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牺牲:?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靡: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公将驰之? 登轼而望之? 望其旗靡
A? B? C? D?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辍耕之垄上?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其真无马邪
2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4本文详略得当,详写了? ,略写了? ,这样安排的作用是:
(4分)
25、鲁国在长勺之战中能以弱胜强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请联系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3分)
三、写作(50分)
请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题目一:我不再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填孤独、自卑、天真、害羞、等待、贪玩、空想、贫穷、想爸爸、赶时髦、拥有宁静、相信眼泪、低人一等、放纵自己? ;
○2写成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3书写工整、规范。
题目二:没有太阳的地方,昏暗一片;没有太阳的时候,凄冷酷寒。太阳升起,光明无限;太阳升起,生机盎然。
请以《升起心中的太阳》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
○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2文内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中考语文练习试题大家对待任何一次考试都要当成中考,这样才能在中考中正常发挥。
[中考语文练习试题]
中考语文阅读练习 篇5
8分23秒的震撼
那年,我在南非克***国家公园拍摄风光片,意外地捕捉到了一段动人心弦的真实画面。
那天傍晚,一群野牛正沿着河岸缓缓前行,而在前方不远处,六七只狮子,正藏在草丛里,等待着猎物的到来。两头大野牛和一头小野牛不知道前方危机四伏,它们欢快地向前奔跑,距离队伍越来越远,却离狮口越来越近。
没有任何征兆,埋伏的狮子们就纷纷跃起,三头野牛猝不及防,已与狮子狭路相逢。
野牛急忙掉头逃跑,但是,狮子的速度更快,一只狮子几个起落,就追上了落在最后面的小野牛,并将其狠命地扑进河里.小野牛在河水里挣扎着,几只狮子一起咬住它,它们要把这个战利品拖上河岸来享用.但就在小牛即将被拖上岸时,河水里突然一片翻腾,一条巨鳄从河中一跃而起,它张开血盆大口,牢牢地咬住小牛的尾巴,向河里狠命地拖拽着小牛.就这样,群狮与鳄鱼在河边展开了争夺小牛的拉锯战。几番撕扯,胜负已见,最终小牛被拉上了岸。
我看着镜头里那可怜的小牛,它即将成为狮子的美餐了,这也许是自然界弱肉强食的必然结局。但我发现,镜头里突然有了新的内容。
那刚刚逃走的两头野牛,竟带着近百头身强体壮的野牛狂奔而来。原来,它们在生死关头,丢下小牛“逃”去,并非为了苟且偷生,而是去搬救兵.
众野牛如风而至,把几只狮子团团围在中间,一头野牛开始狂追一只狮子,这画面让人毕生难忘:在强悍的猛兽面前,这头食草动物的温顺软弱已荡然无存,它吼声如雷,似威武的战将;而那狮子的威风,早已消失殆尽,它在这头野牛面前落荒而逃.但是,剩下的狮子依然咬住小牛不肯松口.
野牛们终于发怒了.它们结成战阵,逼近狮子,一头野牛对着狮子疾冲上去,用牛角猛力一挑,一只狮子就飞到了空中,然后狠狠摔在地上.几个动作,在瞬间内一气呵成,让人忘记了这竟是一头野牛.群牛怒吼,开始发动进攻,在雷霆万钧的气势下,剩下的几只狮子终于面露惶恐,它们无力地抵抗了几下,便松开口,四散逃窜了.
如血的残阳中,野牛们如一个个勇猛的战士,它们用勇敢与力量,上演了一场悲壮的生命之歌,令人动容.
我看了摄像机上的时间,从小野牛落入群狮之口,到众野牛奋力救出小野牛,这一过程只有短短的8分23秒.
8分23秒的的牛狮之战,完全颠覆了我曾经对于强者弱者的定义.强者与弱者,原来并不取决于体魄的强壮或孱弱,也不在于其食肉还食草.
强与弱,是一种精神与意志的较量.有些个体,看似软弱,可它们一旦同仇敌忾、紧密团结在一起,就会形成一股无比强大的力量,在这种力量面前,再强悍的对手都会被折服,被击败,老师笔记《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四)》。
22、在不使用“猝不及防”和“狭路相逢”两个词语,又不改变原段意思的情况下,请重写第三段。(2分)
示例:没有任何征兆,埋伏的狮子们就纷纷跃起,三头野牛事先根本没有任何防备,就已经和狮子迎面相遇了。
23、阅读第四段,说说小牛遇到了怎样的危险?(2分)
小牛被一只狮子扑进河里,几只狮子一起咬住它;一条巨鳄牢牢咬住小牛的尾巴,被群狮与巨鳄争夺撕扯。
24、选文语言形象生动,使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请从第七段筛选出表现野牛勇猛与力量的词语。(2分)
如风而至 团团围住 狂追 吼声如雷
25、第八段“几个动作,在瞬间内一气呵成”一句中,“几个动作”指的是什么?(2分)
疾冲(冲) 一挑(挑) 飞 摔
26、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8分23秒的牛狮之战,完全颠覆了我曾经对于强者和弱者的定义。
这一词语强烈地表现了牛狮之战完全推翻了“我”最初认为自然界弱肉强食的一般规律。
27、第十段和第十一段都提到“8分23秒”,有什么作用?(3分)
照应题目;强调牛狮之战时间之短;突出牛狮之战带给“我”的震撼之大。
28、读完本文后,你一定明白了一些道理,请把你的感悟简要地写在下面。(2分)
[中考语文阅读练习]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6
(2014黄冈市)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战国策》)
【乙】(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身边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1.选出下列对加点文言虚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2 分)
A.虽欲言(虽然) 皆朝于齐(向)
B.意犹不足(还) 遂致亡灭(于是)
C. 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怎么) 乃下令(于是)
D.燕、赵、韩、魏闻之(代词,代这件事)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助词,的)
1. A
2.选出对下列文言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 )(2 分)
A. 门庭若市(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指人多)
B.年谷丰稔(谷物丰收)
C.面刺寡人(当面指责我)
D.穷兵黩武(用尽兵力来炫耀武力)
2. D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3.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让我听见的,可以得到下等奖赏。
(2)因此我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静静的,让天下平安无事。
5.【甲】文中齐国“ 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2 分)
【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用自己的话表述)。(2 分)
5.【甲】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或:善于纳谏)
【乙】治国以民能本,要让百姓安居乐业
(三)(2014沈阳市)阅读选文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帝尧者,放勋①。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能明驯德②,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③百姓④。乃命羲、和⑤,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信饬⑥百官,众功⑦皆兴。
(选自《史记》,有删节)
【注释】①放勋:尧的名。②驯德:顺天应人的美德。③便章:治理。④百姓:百官族姓。⑤羲、和:羲氏与和氏的并称。⑥饬(chì):约束,整顿。⑦功:事情。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诃语。(2分)
(1)期年之后 (2)众功皆兴
1.(1)满一年
(2)兴办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其仁如天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B.就之如日 停数日(《桃花源记》)
C.以亲九族 其将归见其亲也(《送东阳马生序》)
D.乃命羲、和 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2.A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
(2)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
译文:
3.(1)能够在公共场合指责讽刺我,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励。
(2)一年三百六十六天,用闰月正定四季。
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4.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5.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请写出齐威王和尧帝为使国家大治,分别采用了什么治国方法。(4分)
齐威王:
尧 帝:
5.(1)齐威王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2)尧帝以德治国,管理百官,研制历法。
【参考译文】帝尧,就是放勋。他仁德如天,智慧如神。接近他,就像太阳一样温暖人心;仰望他,就像云彩一般覆润大地。他能尊敬有善德的人,使同族九代相亲相爱。同族的人既已和睦,又去考察百官。帝尧命令羲氏、和氏,遵循上天的意旨,根据日月的出没、星辰的位次,制定历法,谨慎地教给民众从事生产的节令。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用置闰月的办法来校正春夏秋冬四季。帝尧真诚地告诫百官各守其职,各种事情都办起来了。
中考语文模拟题练习 篇7
中考语文模拟题练习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共2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项词语的字形或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莫衷一是 断章取义 吹毛求疵(cī) 慰藉(jiè)
B. 文绉绉(zhōu) 转弯抹角 锐不可当(dāng) 剽悍(piāo)
C. 变换多姿 尽态极艳 戛(jiá)然而止 获益匪浅
D. 芊芊(qiān)细草 鳞次栉比 枘(ruì)凿 头晕目眩(xuàn)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运动员们在比赛中都全身心投入,他们无时无刻不忘自己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期望。
B.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为那些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一扇门,也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
C.我们的语文教材本子几乎是世界上最薄的,比几个主要国家同类教材少好几倍,
D.摆在我们翻译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提高翻译质量的问题
3.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B.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来没有一只蜜蜂,一只蝴蝶飞绕,可怜的小桃树。
C.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D.鲁迅先生说的“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也正是松树风格的写照。
4.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背影》一文中作者选取“车站送别”的特定情景,抓住传神的细节写父亲的背影,创造出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305首,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C.《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富有战斗力的驳论文,语言尖锐犀利,带有讽刺意味。
D.高尔基的《海燕》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例如“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般的力量,“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5. 下列几个句子,排列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孩童时期就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
②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
③比如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读书之勤奋,就与其童年之时所受的传统读书教育有直接关系。
④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
⑤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
A.④⑤③①② B.④①⑤②③ C.①⑤②③④ D.①⑤④②③
6. 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由江西省教育厅等几部门联合编制的《江西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发布。按照计划,江西每年将新增400所幼儿园,到,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建设1200所幼儿园。
《计划》明确了在新城开发、新住宅区建设、旧城改造时,要按规划建设好配套幼儿园,并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举办公办幼儿园或组织举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依托江西省现有师范教育和艺术教育体系,支持师范类本专科院校办好学前教育专业。从今年起,幼师培养列入全省“定向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计划”,每年按岗位需求,为贫困边远地区培养幼儿教师。
A.江西省教育厅等几部门联合编制江西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B.江西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发布
C.到20,江西省将通过各种形式建设1200所幼儿园
D.幼师培养列入全省“定向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计划”
阅读短文,完成7-9题
PM2.5——阴霾杀手
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成份,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科学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②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
③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它可以直接进入肺泡,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被吸入人体后会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④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在欧盟国家中,PM2.5导致人们的平均寿命减少8.6个月。而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
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原总工程师魏复盛研究结果还表明,PM2.5和PM10浓度越高,儿童及其双亲呼吸系统病症的发生率也越高,而PM2.5的影响尤为显著。
⑥如何应对PM2.5?专家指出,对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需采取统一而不是分离的应对战略。由于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有共因,即主要都是由矿物燃料燃烧的排放造成,因而减轻和控制空气污染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气候在行动上应是一致的。有研究指出,大气气溶胶的增加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与温室气体增暖作用是相反的。气溶胶是液态或固态微粒在空气中的悬浮体系。雾、烟、霾、轻雾(霭)、微尘和烟雾等都是天然的或人为的原因造成的大气气溶胶。由温室气体造成的地表增暖的50%可能被气溶胶的冷却作用所抵消,一旦除去气溶胶,将会使温室气体产生的增温表现得更显著,这将进一步增加CO2减排的压力。
7.本文依次向我们介绍了关于PM2.5的哪些知识?( )
A. PM2.5的性质、危害、来源、 防御办法
B. PM2.5的性质、来源、危害、 应对策略
C. PM2.5的定义、来源、发展趋势、应对策略
D. PM2.5的定义、危害 发展趋势、防御办法
8.以下对本文段分析错误的是( )
A. 用列数字说明方法,准确而具体地说明了PM2.5的来源。
B. 运用比较,突出了PM2.5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被吸入人体后会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多方面的疾病,同时一旦进入血液,危害更大。
C.“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一句中的“甚至”表示程度更深,表明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比大颗粒物更大。
D. 应制造更多的气溶胶来降温。
9.对本文内容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污染越严重表明空气中含有的PM2.5颗粒物越多。
B. PM2.5颗粒物的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
C.减轻和控制空气污染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气候在行动上应是一致的,因此对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需采取统一而不是分离的应对战略。
D. PM2.5和PM10对造成儿童及其双亲呼吸系统病症有同等效果的危害性。
阅读下列文言文片段,完成10-12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强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0.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 陈胜、吴广乃谋曰
B.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D.卜者知其指意 皆指目陈胜
11.对“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现在我们逃跑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都是死,那么为国事而死怎样?
B.现在我们逃跑是死,起义也是死,一样都是死,还不如为国事而死。
C.现在我们逃跑是死,起义也是死,与其等着死,还不如为国事而死。
D.现在我们逃跑是死,发动大事也是死,同样都是死,那么为国事而死怎样?
1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这也是当时的历史背景。
B.“等死,死国可乎?”表现了陈胜、吴广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极度忧虑。
C.陈胜、吴广都认为,如果“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应该会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D.陈胜、吴广为发动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置书鱼腹”、“篝火狐鸣”,这表现了他们的卓越智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6分)
二、古诗文名句默写(共6分)
13.《我爱这土地》中最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16.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塞外奇特美丽风光。
17.《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写出洞庭湖浩大气势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陆游《游山西村》中蕴含只要不畏险阻,发奋前进,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共7分)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三年的时光已悄悄过去。相聚犹在昨天,分别即在眼前。回首逝去的日子里,留下我们很多欢乐,而今心头不免涌起缕缕怅惘。在开展“岁月如歌”的活动中,你将完成下面的任务:
【自我激励】坐在中考考场的你,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你肯定拥有过成功的荣耀,也曾遭遇过失败的沮丧。请你自选角度真情创作一则格言激励自己。(温馨提示:不能抄袭名人名言)(1分)
19.我的格言:
【同窗情深】下面是学生写的毕业留言,请你认真阅读,选择一则你最欣赏的留言进行评析。(2分)
①“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好友送我情”,祝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②学习上,你是我的竞争对手;生活中,你是我的良朋好友。有你一路陪伴,真好!
③愿你上一所好学校!找一个好工作!嫁一个好老公!
20.我选第 则,我的评析:
【师恩难忘】曾经的你,总觉得老师眼里没有自己。可细细思量,初中三年来,老师给予我们的关爱太多了,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手势……请捕捉一个美好的瞬间,将它写成你永恒的记忆!(100字以内)
21.写瞬间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共33分)
(一)古诗词阅读,完成22-23题(4分)
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22.词的上片描绘的是何时何地的景色?(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24-27题(7分)
狼子野心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竞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 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将啮其喉 (2)信不诬哉
25.翻译下列句子(2分)
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26.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警惕像狼一样的坏人,这类人与文中的狼有什么相似之处?(用原文回答)(1分)
27.文中最后一句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2分)
(三)现代文阅读
完成28-32题(11分)
(甲)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已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已,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已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28.请各用一句话分别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事件。(2分)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孔乙已和范进都是的热衷功名的读书人。二人境况不同,周围人对他们的态度也不同。酒店的人对孔乙已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众邻居对范进的态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0.甲段文字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表明作者对孔乙已的态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段文字创设了一个滑稽可笑的场景,表明作者对范进的态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1.孔乙己被摧残,范进发疯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2.(甲)(乙)两段文字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请从上边两段文字中摘抄一例你最为欣赏的动作或语言描写的句子进行赏析。(3分)
摘抄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完成33—36题 (11分)
落叶
①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枝根的,绿得深,枝梢的,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面了了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的笑。
②我常常坐在窗里看它,感到温柔和美好。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它们停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桐带来了绿的欢乐呢,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产生了歌声的清妙?
③法桐的欢乐,一直要延长一个夏天。我总想那鼓满着憧憬的叶子,一定要长大如蒲扇的,但到了深秋,叶子并不再长,反要一片一片落去。法桐就削瘦起来,寒碜起来。变得裸露裸的,唯有些嶙嶙的骨。而且亦都僵硬,不再柔软婀娜,用手一折,就一节一节地断了下来。
④我觉得这很残酷,特意要去树下拣一片落叶,保留起来,以作往昔的回忆。想:可怜的法桐,是谁给了你生命,让你这般长在土地上?既然给了你这一身绿的欢乐,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一片收去呢!
⑤来年的春上,法桐又长满了叶子,依然是浅绿的好,深绿的也好。我将历年收留的落叶拿出来,和这新叶比较,叶的轮廓是一样的。喔,叶子,你们认识吗,知道这一片是那一片的代替吗?或许就从一个叶柄眼里长上来,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地欢乐过,欢乐的也将要寂寂地凋落去。
⑥然而,它们并不悲伤,欢乐时须尽欢乐;如此而已,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长过了窗台,与屋檐齐平了!
⑦我忽然醒悟了,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的幼稚呢。原来法桐的生长,不仅是绿的生命的运动,还是一道哲学的命题的验证: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⑧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望来年的新生,它才没有停滞,没有老化,而目标在天地空间里长成材了。
33. 文章写了法桐的叶子由繁盛到凋落再到繁盛的过程,作者的感受也在变化。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填到下面的横线上。(3分)
① →② →③醒悟不必哀叹→④
34. 请从内容理解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35. 题为“落叶”,但作者却用许多文字描绘“春叶”,这样构思有何作用?(3分)
36. 综观全文,概括写出“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的原因。(2分)
五、作文(共50分)
我找回了_____________(自尊、自信、友谊、母爱……)(请补全题目再写作)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2)600字左右。(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1.C 2.B 3.A 4.B 5.B
6.B 7.B 8. D 9.C 10.A
11.C 12.B
非选择题
1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1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5春潮带雨晚来急,
1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9.—20略
21例:这几天,我咳嗽得厉害。今天课间,同学们都在津津有味地喝着学生奶。班主任来了,双手捧着一大杯热气腾腾的开水走到我跟前,说:“我帮你热热。”几分钟后,一杯温奶递到了我手中,喝着美味无比的牛奶,我心里暧洋洋的,望着老师,我笑了,老师也笑了。
22. 描写了夏夜的农村田园景色。
23.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点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
24. (1)咬 (2)确实、的确
25. (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察觉,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
26. 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27. 对主人不识狼的阴险本性表示嘲讽。
28..(甲)孔乙已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乙)范进因中举而发疯。 (意思对即可)
29. 冷嘲热讽(冷漠无情); 趋炎附势(阿谀奉承)。
30. 既批判又同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尖锐的讽刺,无情的嘲弄。 (意思对即可)
31. 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封建文化的毒害,封建社会的毒害等) (意思对即可)
32. 语言描写,例如:孔乙已:低声说道:“跌断,跌,跌……”表现了孔乙已自欺欺人,死要面子,迂腐可笑的性格特点。
动作语言描写,如: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 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 “噫! 好了!我中了!”表现了范进热衷功名,利欲熏心的性格特点。
(举一例既可,只摘句不给分,分析合理即可)
33. ①感到温柔美好; ②觉得残酷可怜; ④敬仰祝福法桐。
34. 这句话写的是作者看到春天法桐叶子的繁盛后的感受,用鸟夫妻的欢乐侧面烘托了春天树叶的美丽风姿,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评分标准:3分。概括句意1分,分析写法“侧面烘托”1分,分析表达效果1分)
35. 春天法桐的美丽风姿,那绿色的欢乐,与后面深秋时法桐凋落时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更能衬托出落叶的悲凉意味,为后文作者领悟到新生命在老化和蜕变中萌生的道理作铺垫。
(评分标准3分 写出春天树叶特点1分,写出秋天树叶特点1分,写出“对比”和“为下文做铺垫”1分)
36.由法桐叶子由繁盛——凋落——繁盛,作者明白了:法桐旧叶的凋落换来了新生,经历暂时的萧条是为了更好的未来。生命是在蜕变中成长的,蜕变的过程有欢乐也有痛苦,没有痛苦的付出便不会有快乐的收获,只要勇敢乐观的面对生活,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考前练习及答案 篇8
梦 云
①每一条河流都与文明、富饶和美丽紧紧相连。每一条河流都是生命的源泉、灵魂的家园。河水悠悠的情韵,不仅仅是春江花月的浪漫;河水的柔情,永远贴近心灵的呼唤,抚平岁月的坎坷。每一条穿越历史的长河,每一条汹涌在肥沃土地上的长河,都是涓涓不息的温暖血脉。
②我们应该铭记大河的情谊,从心灵的深处感激大河无私的奉献。人类文明的起源就是从江河开始的。在印度的恒河平原,在埃及的尼罗河三角洲,在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在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人类历史上最先绽放文明之花的摇篮,几乎全部诞生在举世闻名的大江大河的身边。河流淌过的地方,不但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就是那不舍昼夜轰天鸣响的波涛,也催促着人们不断地奋进追寻。
③当然,大河的意象是格外丰盈的。大河代表着生命的大气,高高的波涛推举着人生的帆船,沿着水流的方向把岁月之舟带入辉煌。大河给你的是勇气和信心,教会你如何迎接挑战,并与永恒无极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④读那些丛林探险的边地小说,看那些决战热带雨林的外国影片,有的主人公迷失了路径分不清南北东西,他们跋涉在莽莽苍苍的原始林海深处,看来已经到了濒临绝境的地步,可他们依然苦苦地挣扎苦苦地找寻着生命的出路。他们不停地激励自己:坚持啊!坚持住!只要找到那条河流就有了生存的希望,就能够走出大森林的围困。大河的方向是一马平川的辽阔,是浩瀚无边的海洋。一条大河串起的是古朴的村庄、繁华的都市和人间的天堂。
⑤白帆飘荡在波涛里,故园的山川历历在目,看那秀丽无比的田园风光,一派妩媚的春色永驻心田。渔歌阵阵百舸争流,彩云飘飘稻香起伏,我的故乡被澜沧江的兰津之水淘洗得亮丽非凡。
⑥那永远沸腾在我心里的蓝色长河――滇西峡谷中的澜沧江,源自青藏高原的清洌圣水,历经漫漫长旅,在我的故乡汇成的宽阔大河――是我真正的母亲河。在横断山地带奔腾咆哮的澜沧江,既有野性勃发的滚滚波涛,又兼具蓝色温情的美丽风光。大河之水是泱泱之水,大河之水是生命之水。故乡凭借着大河丰富的水源,以及大河两边肥美的土地,很早以前就成为了名扬天下的鱼米之乡。
⑦生在大河边长在大河边,这是上天的恩赐,而拥有一条真正的大河那才是值得骄傲的。然而,人们总是对身边的一切缺乏必要的关注,就是对滔滔的大河也是熟视无睹。许多时候人们只知道向大河索取,而忽视珍惜和爱护,于是一条条大河被污染,一片片森林被砍伐。从某种意义上看,一些大河早已徒有虚名,就像笼中的老虎缺少了虎的神韵。一些干涸的河流,河床只有白茫茫的流沙,涛声已经失落浪花已经凋谢,纷纷扬扬的是人们忏悔的眼泪……人类在品尝自酿的苦酒时,是否已经警觉,一条条大河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当务之急,我们应该以穿越梦美人的情怀与浪漫,体贴呵护与我们生死与共的每一条长河。
(本文有删改)
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抒发了对大河怎样的情感?(2分)
2.河流给予人类的不仅有物质上的滋养,还有精神上的启示。作者从河流身上得到了哪些精神启示呢?阅读第②③④段,摘录文章中的话语填空。(3分)
答:大河不舍昼夜轰天鸣响的波涛 “ ”;大河代表着“生命的大气” ;大河给你的是“ ”;大河的方向能引导人们走出大森林的围困,遭遇困境时,只要找到方向,就有了“ ”。
3.下边这句话是本文某一段的首句,应还原到第 段的开头。(2分)
“是的,面对那流淌了千万年的长河,谁还会走失远方找不到回归家园的路呢?”
4.作者在第①段中写道:“河水悠悠的情韵,不仅仅是春江花月的浪漫”。的确,大河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呈现出不同的情态美。请根据提示,填写下边的表格。(3分)
大河的情态美 描绘大河的诗句
浪 漫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豪 迈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阅读本文后,某班准备开展主题为 “长江――母亲河”的语文学习活动。下边是一位同学整理的学习卡片,请你帮他将还没有整理好的资料补充完整。(5分)
1、(2分)作者抒发了对大河的感激、热爱之情。意近即可。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大意和主旨”的能力。
2、(3分)“催促着人们不断地奋进追寻”;“ 勇气和信心”;“生存的希望”。每空1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梳理文章的表达思路与要点”的能力。这里具体考查学生把握文章要点的能力。
3、(2分)第⑤段。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梳理文章的表达思路与要点”的能力。这里具体考查学生梳理文章思路的能力。
4、(2分)描绘大河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等亦可。)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语言环境调动记诵积累”的能力。
(1分)大河的情态美:空寂、空旷、辽远、辽阔。意对即可。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欣赏学习语言的风格”的能力。
5、(2分)宜昌市境内长江干流上的大型水电枢纽有哪些?提问准确,意近即可。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就阅读材料中的信息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的能力。
(1分)江入大荒流。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语言环境调动记诵积累”的能力。
(2分)示例1:爱护母亲河,就是爱护我们自己。示例2:母亲河――我们生命的血脉。主题鲜明,语言简洁、有表现力即得2分;主题清晰,语言能反映主题可得1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就阅读材料中的信息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理解并依据目的和要求展开表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