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作文【优秀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写读后感作文【优秀4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读后感的作文 篇1
我读了《阿利的红斗篷》这本书,它讲的是牧羊少年阿利穿得红斗篷又旧又破,他需要一件新的斗篷。为此,他从春天到冬天,从剪羊毛到纺纱织布,经过一年的努力,阿利终于有了一件新的红斗篷。
我关上书后,思绪万千,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回想阿利为了拥有一件新的斗篷,他煎羊毛,洗羊毛,梳羊毛,把羊毛纺成纱,摘红色的野果子做染料,把纱染成红色,纱干了,纺织成布,将布裁剪好后,缝合起来。经过如此多的复杂的工序,才有了一件红色的漂亮的斗篷。设想,假如我是阿利,需要一件斗篷,我会采取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卖掉一只羊,换成钱去商店买斗篷,决不会像他那样,自己亲自动手创造,事必躬亲。但是阿利在文中那辛勤劳动后的快乐,锲而不舍的精神,利用自然资源改变自己的生活,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同时我感受到了人类伟大的创造力,了解到普通物品也要经过如此多的工序才能得到。我们身边的物品很多,我手中握的笔,写字的纸张,使用的桌子椅子,我休息时睡的床,空闲时看的电视机…… 那都是在现代社会分工细化,科学管理,批量生产出来的。读这本书后,我倍感珍惜,懂得了物品的来之不易。并让我想起了金波的一首童诗《不应当只记得》:
不应当只记得/牛奶是从奶瓶里/倒出来的。/还应当知道/牛奶是从奶牛身上/挤出来的/牛从大草原上走来/草原很辽阔,很遥远。
不应当只记得/苹果是从奶奶的/菜篮子里取出来的。/还应当知道/苹果是从树上/摘下来的/苹果树长在土地上/土地很黑很肥/泥土里还有人们的汗水。
同学们啊!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爱惜你身边的一切物品吧!因为它们都如此“珍贵”的确值得我们爱惜!
写读后感作文 篇2
作为一名耕耘在幼教第一线11载的普通老师,有的更多的是教育教学经验,这些教学经验无疑成为了我撰写论文肥沃的土壤,凭借这些教育经验,我不断的提升和凝练,尝试着写各种各样的论文,这些论文都离不开实践。然而当一篇论文写完了以后,我常常被自己写的论文的固有模式限制,一篇论文虽然会反复的修改,但是修改的更多的往往是一些细节和一些词句是否有矛盾,对于自己论文中真正存在的一些实质性问题把握不到位,这样导致了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我的论文有量无质,如何能够撰写出一篇有质,含金量比较高的论文呢,我想修改是关键。今天有幸阅读了《教师如何写教育论文》一书,对第108页“修改定稿”篇有了很深的理解。
“文章不厌百回改,一诗千改心始安”,正如鲁迅先生说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是论文写作的重要环节,而我在写论文的时候缺乏的就是修改的环节,或者说是自己根本不知道如何修改,一篇论文完成了以后,只会修改一些词句,不能很好的抓住论文的核心问题修改。
其实修改的方式有很多,修改的时候正确把握论文的结构是关键,那么如何修改论文的结构呢,通过学习,我得出三个方面的结论。
第一,层次是否清楚,思路是否通畅。一般可以先从大小标题之间的关系来看文章的思路和层次。如果论文不设小标题,则必须从内容去判断。例如,文章在内容上是否符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联系;全文的布局、层次和段落的安排是否有条理;层次的脉络是否分明、顺畅;各段的分论点是否明确、协调;对杂乱无章的阐述要疏理通顺;删去重复和矛盾的地方,补上缺少的部分,达到全文意思上连贯通畅。
第二,结构是否完整。论文要有一个完整的结构。一篇论文要有绪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协调一致,即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有材料有分析的论证,有鲜明有力的结尾。同时还要审视各个部分的主次、详略是否得当。
第三,结构是否严密。一篇论文必须是论点与论据,大论点与小论点之间有严密的逻辑性。如果论文结构松散,要加以紧缩,删去那些多余的材料,删去添枝加叶、离题太远或无关紧要的句段。为使结构严谨和谐,对全文各部分的过渡和照应、结构的衔接、语气的连贯等方面,也要认真地考虑和修改。
结构修改的差不多以后,我觉得接下来就可以抓论文的一些细节,比如语言的推敲和锤炼,为了使语言准确、简洁、生动,不能不锤炼字句,而锤炼字句,必须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对语言的锤炼加工,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所以锤炼不能脱离内容的需要,去孤立地雕琢文词,追求华丽。这是在指导思想上必须明确的。另外,在修改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要尽可能利用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对生造词语、词类误用、词义混乱等用词不当、词不达意的毛病,要坚决改掉,坚决消灭错别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自造词。鲁迅说他自己写文章“不生造除自己之外,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只有自己懂得或连自己也不懂的生造出来的字句,是不大用的”。这样一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
第二,对结构残缺、结构混乱、搭配不当等不合语法的句子,要注意改正,使之合乎语言规范。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代作家皮日休说:“百炼成字,千炼成句”。字句要好,就必须反复锤炼、反复琢磨修改。
第三,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力求上下贯通,语气一致,通顺流畅。
第四,检查标点、规范书写。标点符号是文章的构成要素之一,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用得恰当,能够准确地表达内容;反之,就会影响内容的表达,甚至产生歧义。检查标点符号,主要是看标点符号的用法是否正确,以及调整点错位置的标点符号。修改时,要按约定俗成的用法,严格按规定的格式进行书写。另外,修改时,一定要把潦草的字和不规范的字改正,抄写时要书写工整、字迹清楚。还有,在修改中,对论文中的图表、符号、公式要检查,要合乎规范,对比较复杂的容易出错的,更应仔细校正。
一篇好的论文,修改是关键,今天我通过学习“修改定稿”篇,对修改论文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刀不磨不快,文章不改不好”古往今来好文章都必须通过反复的修改才能够完成的,借鉴书中一些好的修改方法,把它们活用到自己的写作中,相信一篇真正有质的论文一定能够在全锤百“改”中成型。
写读后感的作文 篇3
让每个孩子心有壮志,未来能凌云之上。卢勤是一位热爱孩子,能走进孩子心灵世界的作者。寒假里有幸读到《卢勤文集》一书,读后感触很深。作者在书中分二十七个部分,详细介绍了各种教育情景和难题,并通过生动的故事进行了解答。学会对孩子说“你能行”,这是教育工作者和父母们必须应对的挑战。我作为一名教师,对孩子的成长教育有着不可推托的责任与义务,深感重任在肩。
要想让孩子茁壮成长,身心健康,就得与孩子建立良好的“邦交”,彼此尊重,才能睦邻友好,共同发展。摆脱教育被孩子逆反心理淹没的尴尬局面。《卢勤文集》就是一本提倡换位思维的书,该书本身就是一个换位思维的产物,很少有说教的词语和空洞的理论,而是完全从一个个形象的小故事出发来阐明事理,同时提供非常多的操作细节经验与读者分享。
卢勤在书中写道:让孩子喊出“我能行”。今天的孩子是新世纪的主人,他们“行”与“不行”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的命运,关系到21世纪人类的兴衰。“中国少年雏鹰行动”的灵魂是让每个孩子都喊出“我能行”。活动以冬令营的形式,将参赛的孩子集中起来,住在北京一所小学校里。那里的条件不是太好,吃、住、行等都要自理。比赛分为实际生活测评和赛场竞赛。尽管天气冷、时间短、内容多、组织工作难度大,但作为组织者,我们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轻松。来自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的55名中小学生,每天喊着同一个口号——“我能行”,处处用行动证明了,他们真的能行!驻地学校的老师们感叹道,许多夏令营的孩子在这里住过,数这批孩子最棒!原因是什么呢?总结时,领队老师都说,是“我能行”这三个发挥了巨大作用!过去搞活动,总觉得孩子这不行、那不行,怕他们出事,所以老师管得比较多。这次,因为是比赛,比的就是“我能行”,大人不许插手,反而显示出孩子们自身的能力。
在当今的社会中,人们的知识储备是越来越丰富了。在养育孩子的问题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很多父母也知道了有关孕前检查和孕期呵护、婴儿培育等知识。但对于如何才能让孩子身心健康、茁壮成长的问题,年轻的父母们往往重视不足。总以为这是个不需要系统学习的问题,当真事到临头的时候,就只能以打骂或者听之任之的方法对付过去。如今生活的节奏大大加快了,父母们的工作压力也增大许多,这种时候,往往对孩子的心灵成长问题掉以轻心。与之相反的是,孩子们成长的环境却越来越多元化,展现在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世界也越来越令人眼花缭乱。在这样的环境中,单纯依靠孩子自己来适应和辨别环境已经不太可行。
如何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品格和习惯,适应这个变化中的世界呢?老师和父母的言传身教就变得异常重要了。言传身教不仅是行动,更要看效果,而好的效果和正确的策略方法是连在一起的。对孩子说“你能行”,就是为了把孩子的心灵打开,让他更顺利地接受你的指点。主宰命运的,是勇气,是自信,而这种勇气和自信要从小培养。当“我能行”成为一种信念,随着时间悄然沉淀在孩子心底的时候,他们就会真正成长起来了。
读后感的作文 篇4
终于走完了小时候,彼时的少年站在成长的尽头,回首过去,一路崎岖竟已遍地繁花盛开。
那些长大的时光,满是无法替代的美好。
你是否也像小说里的周周,患有玛丽苏症状?你的心是否也藏在坚硬的躯壳里,自以为是生活的主角?你是否也怀念着,回不去的小时候?你是否也在念念不忘,找寻着那个肯陪你青春到最后的人?《你好,旧时光》。你好,余周周。你好,那段回不去的小时候。你好,青春,还有成长。
感染无需惊慌,成长即将开始。
“单纯的孩子,最后变了样。”--《我心中尚未崩坏的地方》
最美好的幸福,就是一无所知。可是生活不是动画片。那些所谓的美好泡影,也只是在某个瞬间被阳光照射,才那么美。有一天,你会发现,一触即碎的美好,是多么稀松平常的事。远离动画片的时候,是大家都知道真相的时候吧。自欺欺人,也是种安慰。
小时候,高兴就是高兴,不高兴就是不高兴。想笑就笑,想哭就哭。可有一天,我发现,痛苦是可以放在心里的,而高兴,作为一种表情,可以继续停留在脸上。不知不觉中,我所失去的,是小孩子最美好的特权。
我们都在悄无声息地长大。我们一点点藏起心底的秘密。终有一天,看透这片风景-----懂事。懂得当初上帝用懵懂来帮你屏蔽了的伤心事。青春中的疼痛和伤害,的确不是那么容易过去。但是,我们还有大把时间。
永远不要说永远。
“我相信秒秒的瞬间,我不信年年的永远。”--《OA OA》
“永远”就像一个咒语,“永远在一起”,“永远爱你”,“永远是好朋友”,“永远相信你”?这样的咒语,专门用来召唤“分离” “变心”“背叛”“怀疑”。所以,永远不要说永远。
萍水相逢的同窗,几年后匆匆别离各奔前程,是应该感谢他们松松垮垮陪自己一程,还是应该遗憾于不能真心相交?
同伴,不一定非要一起走到最后,某一段路上对方给自己带来朗朗的笑声,就已足够。亲密伙伴,可亲密不一定代表无间。
有些人陪我一段,有些人陪我永远。我陪有些人一段,我陪有些人永远。一开始,都是想永远来着,可是,谁又能拗得过时间的无情呢?真正的道别,根本就无需道别,便兴冲冲投入到下一段际遇里了。
道别,就是死去一点点。
死亡是一把匕首,然而流血负伤的都是活着的人,然后胎死腹中。
会记得某年某月某日某分某秒某种永远或瞬间的心情吗?
生活在别处
“寂寞可以是忍受,也可以是享受,享受仅有的拥有。”--《星空》
你有没有一瞬间,好想好想飞,逃离这个疯狂的世界?苦吗?累吗?答案只有自己知道。可是,这样的答案又过于主观。幸福因比较而有意义。那痛苦呢?你的泪水,是莫名的吗?没有经历过别人的人生,我们无从评价。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也不该自怨自艾。幻想可以是一个人的AT力场。生活在别处,一个瑰丽精彩的“别处”,什么都无法伤害到自己。
有一天,命运毫无预兆地单膝跪地,恭恭敬敬地为小小灰姑娘穿上水晶鞋,成长着的那个灵魂,诚惶诚恐甚至来不及谢恩。
生活处处充满讽刺,只有周周静静看着,只有她最甘于寂寞。如果肯静下心来,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发现,原来寂寞可以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让自己与众不同,更清醒,更无奈,这清醒无奈中有着不合年龄的清高,欲罢不能。
一个人物画完,一个故事也在脑海落幕。可不是每个人都是那个公主。我们扮演的是命运。紧紧握在掌心里,做自己的神,在我活的地方。
生命就像陀螺,转来转去,然后生生不息。然后呢?一起走吧。一切比想象中,还要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