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应用文 > 教育读后感(精选5篇)正文

《教育读后感(精选5篇)》

时间: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整理的教育读后感(精选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1

在谈论了如何使儿童保持健壮而有活力之后,洛克认为“其次的主要问题是让精神保持正常,使它在一切场合都能体现出一个理性动物的高贵卓越”⑤。洛克提出“一切德行和价值的伟大原则和基础在于:ˋ一个人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能够不顾自己的爱好而纯粹遵从理性认为是最好的指导,虽然欲望倾向于另一个方向ˊ”⑥。我认为这是理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在儿童的精神最柔弱的时候,让他们遵从戒律、服从理性,让他们从小就知道什么是应该要的什么是不应该要的,什么是应该去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去做的,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这样做。正如托马斯·亨利·拉格胥利指出的“或许教育的最大价值在于,它使你能去做那些你不得不做的事,只要那是你应该做的,不管你喜欢不喜欢”⑦。要让儿童慢慢认识理性,学习用理性来支配自己的行为,需要做到:

第一,满足儿童的自然需要,但是用什么,需要多少来满足,应该由父母来为儿童选择和安排。绝不能因为儿童哭闹着恳求,就给予他他想得到的东西。这样很容易增强儿童的占有欲。我国现在的独生子女的父母应该重视这一点,千万不要再将小孩子养成“小皇帝”“小公主”,否则将来他们怪罪的人就是对他们百依百顺的过分宠爱他们的父母及其他养育他们的人。我个人认为:在不给予满足的同时,应该告诉儿童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让他们懂得我们是出于善意的理性的,不是感情用事的。举个例子,我的小表妹在其他亲友那里只要通过哭闹能够得到绝大部分她想要的雪糕、巧克力、糖果,也能够拒绝她不喜欢的食物,如胡萝卜,米饭,鱼。但是来到我家后,我妈妈告诉她那些她拒绝的食物有利于她的生长和健康。然后,她每天都会多吃一点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也会慢慢地认识到什么是有利于他们的了。但是如果父母尽早给他们讲解其中的利害关系,他们应该就会早一点明白这些道理了。

第二,要教导儿童学会分享。“要让他们从经验中知道,最慷慨的人总是得到的最多,而且还能得到别人的敬重与称誉,这样他们很快就会去学着那样做”。现在我国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在家中缺少伙伴,只有在幼儿园或者学校才能够接触到年龄相近的伙伴。所以我认为,父母和老师要教导他们学会分享,分享那些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比如:交换玩具来玩,分羹,分享有趣的事,一起解决痛苦的事。父母和老师应该鼓励儿童讲他们与伙伴们在一起的事情,及时夸奖他或伙伴的积极行为和想法,也要指出他们的错误给予一定的和善或者严厉的劝诫。

洛克关于德育教育还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意见:1“教育上应当主义的一件大事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习惯;因此在这件事情上以及在其他所有事情上,如果你不愿意它继续下去日益发展,就不能使它成为习惯”要让儿童养成一些好的习惯!2处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假如你希望孩子敬畏你,你便应在他婴儿期打下印记;然而当他越来越接近成年时,你皆应该采取越来越亲近的方式去对待他(她);这样一来,他小时侯是你的一个顺从的臣仆_这是那时合适你的身份,长大后又成为你的一位贴心的朋友了,因为在我看来,人们对待子女的方法极为失策,他们呢在子女幼小时任其放肆,与大人不分你我,然而一旦子女长大成人,却又对其声色俱厉,与其保持距离”3奖励与惩罚并举,使儿童深切的感受到被尊重的快乐与被屈辱的羞耻。“唯一合乎德行性的约束,是因为做错了事,应受惩罚而感到羞耻”,而只有一种过错是应该受到棍棒惩罚的,那就是顽固,或者反抗_有意的。有决心的反抗。4说教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性情和爱好。5让儿童学习德行的最简单、最容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树立起你要他们做或者要他们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把榜样指给他们看,同时就美或丑发表一些评论”等等。

教育读后感 篇2

什么是教育经典?经典就是你反复阅读,每一次回味都会有新发现;经典就是你任意选取书中的一个片段也能对教育教学有所启发;经典就是贴近生活,贴近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或许有那么一幕情节刚好与自己的经历发生了交叠。今天,我捧起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细细体会书中的教育故事,每一次阅读,脑海里都是他的经历与我的学生,我常常想是要怎样的一位老师,能得到每一位学生的爱戴,是要怎样的一位老师,能够将学生管理得秩序井然,又是怎样的老师,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心中充满希望的孩子——祖国的未来,我似乎在书中找到了一些答案。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李镇西老师真的是将这句话用自己的行动书写在他的教育道路上。你看书中那一幕幕师生的画面:学生生日时老师亲手送上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常常有老师说,我们是在苦中作乐,苦的是教育的过程艰辛,乐的不就是学生对老师的关心与支持吗?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老师就是这样的幸福者!

从大学接触教育专业开始,我就常常会想以后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能为孩子做些什么,是上好每一节课教会他们专业知识?还是管理好班级秩序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其实这些都很重要,每一位孩子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需要教师或家长的正确引导,我希望能做好每一位学生的指路人。但是现在真的成为了一名教师,我发现要做的远不是想得那么简单,所谓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往往是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看到李老师在刚步入教育行业的时候也曾有过迷茫,有过困惑,但是他有他的精神目标,他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一教育思想,对于李老师来说不仅仅是一句空话,而是深深融入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他一直以来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给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他把学生比作"容器",要向这个容器里面注入高尚的道德思想,美好的情操教)(育。李老师这种广阔的胸怀、对教育的坚守不正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需要不断追求的吗? 书中的事例太多太多,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万同学生的故事。万同是书中的一个典型的后进生的形象,在李老师对他所写的近五十页的教育手记中,我深深地感到转化一名后进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与耐心。教育无法速成,它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渐变的,甚至会经常周而复始地回到原点。而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总是不免浮躁与急功近利,而教育是最不能急躁的事,所以每个教育工作者对孩子的耐心与恒心就显得非常难能可贵了。万同的每一个故事都让我的思绪翻涌,我问自己,如果你的学生中也有一个"万同"你会如何待他?如何去对待他的反复?我也许会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想没有那么多的勇气与毅力。面对一个"万同"尚且那么困难,可想一个教师面对那么多的后进生该是多么大的挑战,但是,李镇西老师是怎么做的呢——长期地像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的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我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与信心。

合上书,我告诉自己,教育之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收拾好思绪,我要继续前行!

教育读后感 篇3

这本书其中的教育理念很多都是针对家庭教育中的,但我认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很多地方都是有共同点的,所以就简单的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粗浅的认识。

赏识教育不是表扬加鼓励。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是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赏识教育是世界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书中有一段话,我觉得很好: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家长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样,但做法却截然不同: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未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孩子学习不行时,家长却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责,很少反思自己的过错!

孩子是脆弱的,敏感的,适当的赏识是一种正确的爱。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本质的需求就有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发现并表扬,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相反的批评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不只是好孩子应该赏识,所有的孩子都需要。

这本书从那个很多和我们生活中相近的例子来解释一个操作的方法,让我的实际的教学生活中就可以来解决和反思!这本书利用很多教学中的实例来告诉我们展开赏识教育的方法,下面就我在我们班的一点尝试和大家分享!

一、尝甜头、找感觉

传统的观点认为只有努力,才能成功!但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很多的孩子是先尝到了成功的甜头,才去努力!

例子:我们班“小蜗牛”

这是我们班一个漂亮的小姑娘,这个孩子动作非常慢,其他小朋友已经把三四个字写好了,她第一个字还没有完成!刚开始,我只是提醒,或者说是批评,“你是最慢的啦!动作要快啊!”一个月过后,我发现她的速度毫无起色!直到偶然的一次,她同桌写的快,我顺势表扬了她,在这一天里,她做任何作业都比之前要快速的多,每次完成后我都会给她星星奖励等,一段时间后,有了明显的进步!这就让我想到,其实孩子的进步,不是先努力得来的,而是先尝到成功的甜头,再去努力的!

二、给面子给台阶

为什么现在逆反的孩子越来越多?为什么家长、师生之间越来越难沟通?很多人可能都会说是,代沟!那代沟是怎样来的呢?很多时候就是教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没有估计到孩子的尊严!其实,孩子也有很强烈的尊严感!比如:我们班的小扬同学。

他上课开小差,作业马虎。有一次,被我在课堂上抓到后,我对他说:“你看,上学期你写的字多好呀,这学期怎么退步了?上课做小动作就能写好字?”后来他妈妈和我谈到,他回去和妈妈说,今天老师批评他了,他没有难过,没有失落,脱口而出的是:“差就差,反正都不好了,就这样呗!”这让我觉得很诧异,这个孩子说出这样的话,很有可能是我在大家面前批评了他,让他受伤了。之后我转变了策略,给他台阶下,说:“以前你能把字写的那么漂亮,相信你现在也可以!你看,这个字不就很漂亮嘛!”所以,我们也要时刻记住,也要顾及孩子的尊严!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4

时断时续中看完了洛克的《教育漫话》,虽然书的主题是绅士教育,但是书中主要谈到的是关于体育保健、道德教育和智育,其中道德教育是《教育漫话》中最重要的内容。

他说:“一位绅士应具备的各种品性之中,我将德行放在首位,视之为最必须的品性。”他要求儿童在具备健康体魄的基础上,必须有健全的精神发展,而这集中表现为必须具有完美的德行。洛克认为,德行是人生中最重要、最不可缺少的。虽然他关于德行的标准是为绅士量身打造的,而我们要培养的不是绅士,而是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但同样要求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这跟洛克的教育思想一脉相承。而他关于孩子教育过程中的细节描述,更是使我受益匪浅。

在如何诱导儿童学习中,洛克说:“当他到了能够说话的时候,他就应该开始学习阅读”。在教育中我也发现,当我问及一些不爱读课外书的同学家长时,经常会发现这些同学小时候没怎么看过书,而那些热爱读书的同学,往往很早就在家长的指导帮助下看书,使他们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所以,阅读应该从小的时候开始。

教育书籍读后感 篇5

寒假期间,闲暇之余我翻开了《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很快我就发现这的确是一本难得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恰到好处的著作。感触颇多,现就自己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希望和大家一起在孩子的教育上相互补充不足,共同进步,为孩子的成长共同创造美好的环境。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不可忽视,这种影响包含了与教育相促进和相矛盾两方面,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父母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的基本保证。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是寓教育于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的。孩子的模仿力、可塑性极强,父母是孩子首先学习的对象。父母生活的态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的言行举止真实地反映父母教养子女的态度,“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这是通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而实现的。因此,为人父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德高尚,自己就不要做违背道德准则的事;如果希望孩子尊重师长,自己首先必须尊重他人、孝敬老人;如果希望孩子有责任心,自己应当对家庭负责、对孩子负责;如果希望孩子好学上进,自己就应该提高自身素质,注重知识的学习积累和更新;如果希望孩子守秩序、守规则,自己就不要闯红灯跨栏杆、开“后门”。

优秀的父母都是以自身开朗豁达的个性、民主平等的作风去影响孩子,在言行上做孩子的好榜样,从生活中培养孩子好习惯,从启发中引导孩子学会宽容他人、感谢生活和珍惜幸福。《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它让我们深深明白了“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这句话的含义,让我们共同阅读这份每个家长必做的家庭作业。书中有一个栏目“父母课堂”中的几句话值得借鉴——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确实,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这个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的保障。

总之,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基地,家庭教育是任何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要真正了解一个孩子,首先要了解其家庭,要做到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首先要做到孩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再次感谢《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给我提供的帮助和启迪。最后祝愿天下的父母都成为家庭教育的首任优秀教师,培养出成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