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古诗词鉴赏(最新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池上》古诗词鉴赏(最新5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问:文中的“偷”应指偷家里的还是别人家的? 篇1
生:小娃很天真的,不会去真偷人家的东西的。
生:不应该是偷别人家的,否则诗人就是在表扬偷窃行为了。这个“偷”应是假偷。
生:肯定是家里种的的,因为他不但有小艇,而且他还会撑呢?说明他经常跟着父母出入这一片池塘。
生:绝对不是真的去“偷”人家的东西,因为他脸上看不出紧张和害怕吗?
生:另外,农村有很多荷花和荷叶,小娃去摘不算“偷”。
二问:既然是自己家种的,家里的孩子要的话应该是“拿”,为什么诗人用“偷”这个字呢?
生:肯定是背着父母干的,说不定他父母正在午睡。
生:他回来一定不会告诉父母这件事的。
生:这是他的秘密,只有他一个人知道。
三问:小娃为什么要去“偷采白莲”呢?
生:也许他父母舍不得给家人吃,要留着卖钱呢!、可是他太想吃莲子了,怕大人不同意才出此下策。
生:主要是去练习一下自己撑船的本领。可是父母担心他单独撑船有危险,已经禁止他撑船了。
生:也可能是想采摘一点送给自己的同学尝尝鲜的。可是莲蓬还没有成熟,明说父母不给采摘,只好“偷”了。
生:他很调皮,就想去玩一下,当然不能让大人知道,还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
四问:小娃“偷”的工作有疏忽吗?
生:有疏忽,因为他没有考虑到,浮萍竟然会暴露他的行踪。
生:浮萍一道开,是有些疏忽,他毕竟是个小娃,显示了他的自然、天真的个性,很有趣味。
生:虽然浮萍一道开,但是用不了多长时间,浮萍又会马上合起来,而且会合得天衣无缝!所以小娃已经充分考虑到这个优势,他还真聪明呢。
生:管他呢,只要能痛痛快快地玩一回,即使被发现,也无所谓了,不就打一顿嘛!
五问:你有过类似“偷”的事情和乐趣吗?
…… ……
围绕这五问,让学生逐一探究,从而得知童年是有趣而难忘的。回想起童年“偷”的乐趣,童年的一天天,就是一幅幅的水墨画。
《小儿垂钓》一诗充满儿童情趣。孩子们学习的兴头很足,课堂上时时充满欢声笑语。
一读:自学古诗。让学生在小组内或、或看插图(如“蓬头”)、或揣摩诗句(如“草映身”)、或联系已知(如“借问”曾在《清明》一诗中接触过),主动投入学习。
作者资料: 篇2
诗人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诗人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
《池上》古诗词鉴赏 篇3
《池上》
倚杖池边立,西风荷柄斜。
眼明秋水外,又放一枝花。
《池上》译文
拄杖站在池塘边,西风拂过,托着残叶的荷柄微微倾斜。
突然看到这一派秋景萧瑟中,一枝荷花迎风开放。
《池上》注释
西风:指秋风。
《池上》赏析
张光启生活于明末清初,入清,隐居不仕,享年八十馀。从这首小诗的内容来看,写此诗时,他已是策杖而行的老人,但耳聪目明,身体尚健。
在一个败荷零落的秋日,诗人拄杖独自站在荷塘边,秋风一过,无数托着残叶的荷柄随之鼓斜倾倒。但是,他再举目远望,只见满目凋零的球景中,却有一朵新开的荷花突兀的闯进了他的视线,他不眼前一亮,心中激动之情不以言表。诗人不说一朵花而说“一枝花”,这表明他注意到的,不只是花朵,而且还有花枝。在众芳摇落、荷柄斜倒映衬下,挺直的花枝托着鲜花,不仅美艳,而且显出一种不为环境所左右的独立不羁的精神。诗人直接描画出的是残荷中的一枝新花,谁又能说诗人不是在借以歌颂这样一种不屈不挠、无所畏惧的精神呢?
本诗前后对照鲜明,如果说,读前两句诗,我们心中可能生出对诗人老境凄凉的同情,那么,当读到后两句时,就只有对作者坚贞不屈、不折不挠的精神的钦佩之情了。张光启无意于为自己画像,但这首小诗却成了诗人晚年极为生动传神的一幅小照。
揣摩动作“招手” 篇4
师:你认为课文中的那个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势?是让行人不要叫喊了?是让行人走开?还是让行人走近说话?
生:(做摆手的动作)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
生:那个小孩是让行人走近的手势,行人走近后轻轻地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就不会吓跑鱼儿。
生:我也认为这样。小孩子
愿意回答行人的问题,只不过不想惊吓鱼儿,所以让行人走近说话。
生:我想那个小孩应该先摆手让行人不要大声叫喊,再招手让他过来轻声说话。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不会把鱼儿吓跑。
师:大家说得非常对。这位乡村小男孩十分机灵,他陶醉在垂钓乐趣之中的时候,还不忘帮助别人,真是十分可爱。
读:理解。让学生纷纷登台宣讲自己的“自学所得”,师生互相补充、完善,完满地实现了既定目标。 篇5
三看图,纠错。
师:老师发现这幅图有几处与诗句不符合的地方,请同学们仔细揣摩,看谁能最快发现。(一石激起前层浪,学生听到书上竟然有错,积极性空前高 www. 涨。)
生:“蓬头稚子学垂纶”中的稚子头发应该是蓬乱的样子,可是图上的。小孩的头发竟然是一丝不乱,非常整齐!大错呀!
生:“侧坐莓苔草映身”讲小孩子是侧着身子坐着,可是图上的小孩竟然正坐着,矛盾呀!
生:还有一处,“路人借问遥招手”的“遥”说的是很远的地方就招手示意莫大声,担心会把鱼儿吓跑的,可是图上小孩与路人的距离实在是太近了。
(在教学中,碰到了书本上有错误的题目或错误答案时,教师不要马上下结论进行更正或否定,而是要灵活地进行处理“将错就错”就不失是一个好办法,善于引导学生从错误中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