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8篇】》
读后感是读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以后的感想,亦指读完作品后写下的心得体会或评论文章。这次为您整理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篇1
我大学修的是工商管理专业,工商管理是一个培养较高的综合管理能力和素质的专业,该专业的教学计划里有许多经济学与管理学相关知识点,涉及学科较多,目的是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因此,社会上有传言“该专业是坑人的专业,什么都学,但是什么都不精”,曾经被列入十大最难就业专业。
但我一直认为,人的一生都是在跟管理打交道,管理是一个永远的课题。最近还有点儿年纪大了的标志,总觉得自己时间和精力越来越不够用,工作和生活都比较杂乱。觉得当干之年,有好多东西想学、想提高,但总觉得时间不够。一本书看了一个月还没看完,英语小目标也还没实现,健身计划屡屡搁浅,真的该好好规划规划了。
工作中,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且能够提高机构工作效率的人,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而且,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要重视目标和绩效,要做正确的事和最重要的事。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注重的是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在工作中,要学会用人所长,要知道自己所能做出的贡献,要知道增进沟通的重要性,要只做有效的决策。
生活中,一是要有效管理自己的时间,在生活中合理分配每一分每一秒,形成高效的生活习惯,让我们节省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如何过一天就是如何过一生。二是要调节自己的人际关系。人是群居动物,因此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也相当的重要。朋友是一面镜子,俗话说物以类聚,优秀的人通常也会跟优秀的人处于一起,相互学习,相互检视,相互帮助,形成社会化的群体,有益于我们的学习与成长。三是要目标与期望的成果。我们在生活中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例如一位成功的父亲,或者其它。树立好明确的目标,通过自我管理,让自己产生更大的激励,贯穿生活的整个环节,使我们的生活获得最佳的效益。在目标的执行过程中,我们会遇上不少的挑战,同时也能看到自己期望的成果,这样会让我们产生更多的满足感和自豪感,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有更大的热情和信心去迎接更多的挑战。
该书的独到之处不仅仅在于对管理者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而且奠定了从行为角度研究管理者的现代领导学的学科基础,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2000字 篇2
从开始学习“管理学”,我就借了这本书,可也是最近才艰难的将其读完。其中部分语言和论断总会让我很有感觉却理不出头绪。我有很努力的去读,去理解,可似乎读后的成效没和所用的时间成正比,最终我在本书第二章中发现,其实我读书的方法完全是错误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是个很没成效的时间管理者。但总之,我很佩服德鲁克这位管理学领域内“大师中的大师”。他这本六十年代出版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至今仍在给人们许多启发,真的堪称经典。今天,我只能从一个初学者的角度,谈一谈我的感想。
“管理者能否管理好别人从来就没有被真正验证过,但管理者却完全可以管理好自己。”在大多数人的定义中,管理者是那些在组织中指挥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也就是说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指挥下属开展工作。这定义没错,但一个管理者若真想有所作为,想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第一步并不是学会管理下属,而是要先学会管理好自己,使自己在工作中卓有成效,使自己的工作有效。我认为,书中提出的那些有关自我管理的方法其实对每一个人都适用,因为每个人也都是自己时间的管理者,每个人的工作也都需要卓有成效。
我想先从我自身角度出发,谈谈如何实现自我管理,我们学生应该如何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自我管理者。
高中生活是一板一眼,步步为营的。到大学的第一感觉便是混乱,没逻辑。似乎每天都很忙,有很多作业,社团有很多活动,整天早出晚归,可每天睡前总会感到忙了一天就好像啥也没干。其实大多数新生的生活都缺乏规划,更别说时间管理上的卓有成效了。高中时的时间大部分是在被别人管理,学生们在老师,家长的安排下循规蹈矩的生活,可此刻的我们,是自己时间的管理者,一分一秒都得自己掌握,因此,学会卓有成效就更加重要了。所以首先我们要树立这样的理念:我们需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并且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也是必须学会的。那么我们学生应该如何成为卓有成效的自我管理者呢?
第一,我们需要掌握好自己的时间,规划好自己的生活以至于未来。“有效的管理者与其他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非常珍惜自己的时间。”而通常情况下,我们总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做事总是想起啥做啥,很少提前规划过自己的业余时间,只是本着把该做的作业做完,累了就看看电影,玩玩游戏的心态在生活,可我们也常常会完不成作业,电影游戏也没能尽兴。我们可能对未来很有想法,可却从没想过实现理想的具体步骤,也有些学生走在父母规划好的路上,一直被别人管理着。所以我想,我们的时间和生活应该在规划中进行。我们的未来也应该在有条不紊的实现。因此,掌握时间就变得很重要。“如果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首先应该了解自己的时间实际上怎么耗用的。”书中提到管理者应先按周期记录下自己时间的使用情况,然后消除那些浪费时间的活动来达到对时间的有效利用。对我们学生而言,我们应该做的是对时间的提前规划,今天我可以支配的时间是多少,我所应该完成的任务有哪些,我什么时间应该完成什么任务。书中提到一点让我颇有受益,“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必须集中他的自由时间。”我们做事需要的也是整块的时间,高度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去完成这一时段的任务。正如我需要一整块时间来完成这篇论文,而不是今天写一点,明天写一点。将时间和任务分块,效率是会非常低下的。这也就是我开篇提到的我所犯的错误。
第二,我们应该学会要事优先。如今的我们习惯性的随性去做事,我们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喜欢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在一起,有时甚至都牺牲了完成作业的时间。但对学生来说,学业应是第一位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总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做,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是啊,在上一条规划时间的同时,我们应秉承要事优先的原则,集中整块的时间来做重要的事情。所以对任务完成的顺序,我们也应该做出具体的规划。
第三,我们应该学会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并充分利用他人的长处。“有效的管理者对于本身的工作,要从长处出发,使自己的长处充分发挥。”我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每个人首先应了解自己的局限性,并充分学会扬长避短。在完成一项任务时,应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使自己学有所用,同时在遇到自己的短肋时,也应该学会向他人需求帮助,充分利用他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也会提升完成的质量。
最后,我们应该学会忘记过去,摆脱昨天。“管理者专心一志,第一原则是要摆脱已经不再有价值的过去。”我想这一点是每一个浙大学子都应该学会的,也是老师们在不断强调的。从高中时的佼佼者到此刻的芸芸众生,无论心理落差怎样大,我们都必须学会忘记,因为只有摆脱了过去,你才能以现在为起点全力以赴的前进。忘记过去的成就,现在才是起跑线,摆脱昨天,我们应该做的是超越自我,从此刻起卓有成效。
我想一本好书,会对你终身受益,你不同时期读,收获也会是不一样的。或许现在我对这本书的理解还很浅显,但我想我还会拿起这本书精读,去品出更深的意味。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篇3
如何管理好别人,很多人都读过与此相关的书籍。可如何让管理者管理好自己,使管理者本身变得卓有成效?我们可以从德鲁克所著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找到答案:“管理者能否管理好别人从来就没有被真正验证过,但管理者却完全可以管理好自己。”
德鲁克先生就像是你的一位同事,虽然与你面对相同的事实,却从不同的视角诠释了一个新的理念。一本好书可以让人受用一生,这本书精辟的见解、睿智的思想或许可以给你启发和思考。
彼得?德鲁克1909年出生于维也纳的一个贵族家庭,1937年移居美国,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是当代国际上最著名的管理学家,他以建立于广泛实践基础之上的40多部著作,奠定了其现代管理学开创者的地位,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2002年,美国总统布什授予德鲁克“总统自由勋章”,这是美国公民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而这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领导学领域的奠基之作,已成为全球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一。整本书一共分为七个章节,重点阐述了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项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工作的贡献、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集中精力在重要的事情上、善于做有效的决策。读了这本书之后,让我感触颇深,从书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启示一:树立管理者意识,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多去思考可以大大提高你的工作能力。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大学毕业之后,我考进鼎城区大龙站镇中学,成为一名教师,校长安排我当初一的班主任。我们班有一个学生成绩是班上最差的,最头疼的是,他特别不讲卫生,也不认真完成卫生委员交办的任务,学校班级卫生评比时,每次都是他扣分;还有一个学生,是我们班个头最高的,他有多动症,上课总是坐不住,科任老师反映强烈。面对这两个学生,我一度不知所措。后来,我从德鲁克的书中找到灵感,安排不爱卫生的学生担任卫生委员,好动的学生担任体育委员。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卫生委员每天来得最早,督促其他同学完成卫生任务,我们班的卫生有了很大改善,每次都排在全校前三名,而且,他的各科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体育委员因为上课要记那些不守纪律的名字,所以,他自己的表现越来越好,更重要的是,在学校的广播体操比赛中,我们班拿了广播操和口令员两个第一。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这两个学生在担任了班干部之后,树立了“管理者”的理念,“责任”使他们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在我们的现实工作中,有些人工作能力并不差,可为什么做起事来却总是不尽理想。这是因为,他们总是认为,自己不需要做决策,不需要考虑事情的整体和大局,这些都是领导的事情,我只要按照领导的意图完成任务即可。其实,这样工作不会提升一个人的能力,只会让你停滞不前,正如德鲁克所言:“总有人单独作战,无一部署,然而仍不失为管理者”。要想增强工作的有效性,提高个人的自身素质,就要树立管理者意识,担起责任,从管理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出更具有前瞻性的方式方法更好的完成工作。
那么到底谁是管理者?德鲁克告诉我们,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是管理者,在当今的知识社会中,任何一个知识工作者,都能成为管理者。态度决定高度,即使没有所谓的职权,自己能用积极的态度像管理者一样去工作和思考,一天8小时的上班时间内将工作效率发挥到极致,能为组织做出突出的贡献,那你便是成功的管理者。
启示二:作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要会掌握自己的时间,要合理的利用自己的时间,时间用在能产生效益的事情上。曾经在书上学过一种合理安排工作的方法,一直以来也坚持用这种方法,那就是将每天的工作罗列出来,再根据轻重缓急去完成每一项工作,每完成一件就勾画一件,这样就能有计划的完成好每天的工作。但德鲁克教我们的却是要要学会记录我们的时间,说实话,开始我很疑惑,记录事件和时间有什么区别吗?后来,我发现,原来记录时间可以清晰的发现自己这一天内,哪些工作是有效的,哪些工作是浪费的,这样,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合理分配工作。德鲁克说到,“时间是一项特殊的资源,它是无法用其他资源去弥补和替代的。某一项资源的缺失,我们可以暂用其他去替代,但时间失去却完全不行。而时间却又是我们容易忽视的,如果不去了解它,不去掌握它,那么我们注定也要成为一个在办公室毫无成效的人。”那么,我们首先要学会诊断自己的时间,要像记流水账一样,记下自己时间的使用情况,也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时间是怎么使用的,然后根据记录去分析自己做过的事情中有哪些是不一定必须亲力亲为的,哪些又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中的琐事该放就放下,将能由别人做的事情交付给别人,这样才能做真正应由自己做的事情-----这才是有效性的一大改进。最后是要统一合理的安排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自己要有一种刻意的倾向,用短的零散时间去处理必须由自己处理的不费时的事情上,把大块的时间留下来去处理相对重要的费时的事情上。如果我们能把最为特殊也最为稀有的时间资源利用好,可以说就为做到卓有成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战期间,罗斯福总统的机要顾问霍普金斯已体衰力竭,每隔一天才能办公几个小时,因此他不得不把一切事务都撇开,仅处理真正重要的工作,但这丝毫无损他工作的有效性。丘吉尔还对他钦佩备至,赞美他是一位盖世奇才,他完成的任务,当年美国政府无人能出其右。当然,霍普金斯只是一个特例,但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大胆减少所谓的工作,绝对无损于管理的有效性。
“读百本书,不如读书百遍”。德鲁克的经典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虽然写于1966年,但是其基本的理论和思想,在四十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影响着许多现代的管理者,在现代企业的经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让我明白,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该先有效管理自己,然后去影响、指导他人。如果大家有机会,也可以去读读这本书,相信你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和体会。我的发言完了,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篇4
本次培训,苏盟团队和办公室给我们推荐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作者认为“管理是一种工作,它有自己的技巧、工具和方法;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组织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管理是一门科学,一种系统化的并到处适用的知识;同时管理也是一种文化。”读完全书,联系课程学习,结合工作,记录一些现阶段读后感。
本书一共八章,前五章讲述管理者如何自我管理,后两章特别讲了决策。首先提出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智力、想象力及知识都是管理者拥有的资源,如何把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输出,这是需要管理者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锻炼与学习,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要做到卓有成效,首先要做的第一步,是记录好时间的使用情况。谁掌握了时间,谁就掌握了自己,卓有成效从掌握自己的时间开始。我感觉自己工作中,经常会有时间不够用,忙完一天发现已经下班了。开始培训后,加上课题任务,更是感觉时间不够用。读了这章之后,我开始尝试集中时间,每周每天提前把待办事情分类。决定真正该做和真正先做的工作,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于当前最需要解决的。
第二步,是管理者应把眼光集中在贡献上。现代社会,是一个由组织化的机构形成的社会。我们需要学会自我管理,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把眼光集中在贡献上。由程序进入到观念,由机械性工作进入到分析性方法,由效率进入到成果。就像书中讲的“只有对组织真正做出功效,才能算是有效”。从而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上下一致,使个人能力与组织成果相互进步,也能使个人成就与组织发展相融合。
第三步,充分发挥人的长处。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运用每个人的长处,完成任务,实现目标。不能只抓住缺点和短处,培训的时候杜老师让我们结合SBI反馈技巧,描述具体的情境行为,表达影响。不能扯旧事,不能批评队友。这也是对人的尊重,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是一种行为的态度问题,是管理者的价值观在行为上的体现。我觉得充分发挥人的长处还是挺难的,需要有实际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才能掌握。
第四步,“要事优先”。孔子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与第二章掌握自己的时间相结合。必须“抓大放小”,分清“轻重缓急”,集中时间精力,选择关键的事情去做。并且将复盘运用在工作中,1、回顾目标2、评估结果3、分析原因4、总结规律。复盘时实事求是,检查工作中方法的优劣与得失关键,在反思中找到问题真正的原因,形成良性循环。
最后书中讨论的有效的决策,其重心在于合理的行动。有效的决策在本质上是一种行动的规范。培训中也增进了我们相应的知识和技巧,利用工具软件,养成一些新的工作习惯,思维方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读书和培训,我建立了管理思想基础。有些内容我体会的还不是很深,在后面的阶段中,我还要回去读一读。同时把书本和培训得来的知识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在实践中领悟。(徐石)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篇5
西方谚语说:“别人是魔鬼”,生活中我们无不在与别人的比较中前行,别人是动力,也是苦恼的来源。通过与别人比较,激起自己的熊熊欲火来催动进步是常用方法,但有时却是以全民郁闷为代价的;而立足自我,以知识的温情驱动自我发展是另一种方法,进速虽慢,却如胡适先生所言,“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我相信,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正是这样一本有温情的书,他说,管理者性格、相貌、经历、所处的环境千差万别,但我们不必因此而沮丧,因为基于自我的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作者认为,“有效”是指使能力、资源产生更多更好的成果。而在组织中,凡能达成有效性的个人,都可以管理者视之。然而,无论有何种个人特点,管理者处于管理位置时,往往会受到制约。这些制约包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时间总是属于客户;忙于组织日常运营,却没时间思考关于组织的重要事务;自己的才能不能转化成对组织的贡献而被接受;受限于组织内部的局限,难以观测到组织外部的变化趋势而把握机会。没有时间思考使人盲目,没有可让人接受的贡献使人产生怀才不遇的感觉,受制于组织内部使人短视。本文根据《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整理彼得·德鲁克给出的解决以上三个问题的方法。
关于时间管理
对时间的运用关键在于“保留出相当份量的连续性整块时间”。断续的、碎片化的时间不足以完成与思考有关的事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天花费了大量时间,却常常感到疲惫和无助。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诊断出“病因”。浪费时间的原因有这么几种:首先,缺乏制度远见,将时间浪费于解决重复危机之中。例如,某公司经常出现库存危机,不得不花时间解决库存问题;而建立可行的制度,如定期盘点,就能避免该种情况的出现。其次,人员过多,“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情况就会出现,管理者不得不花时间解决人际问题,而占用了完成实际任务的时间。再次,组织不健全,表现为会议过多。除了传达上级精神一类的会议,多数会议的目的是“会商而决议”,而会议多、时间长,说明组织中职位结构不当,不能及时有效做出决策。最后,信息功能不健全,表现为漏报信息、错报信息等,作为代价,个人和组织不得不因信息错漏而付出时间成本。
为了抓住“整块时间”,管理者应当把握时间管理的方法和事有优先的原则。人们往往低估完成一件事所需要的时间,喜欢同时做几件事,最后只好手忙脚乱的赶工。为了避免此类窘境发生,把重要的事情放前面先做,每次只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在调查中作者发现,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周中会拿出几个完整的上午时间来集中解决重要事务。找出重要的事情也是一种能力。对于管理者来说,压力会干扰其判断一件事是否重要。作者认为,应当将主要精力放在正在进行的工作上,而非被压力驱动,因为压力往往来自过去,而管理者应当面向未来。过去惯常的荣光不保的压力会干扰管理者,致使其将抱残守缺、纸糊危墙作为重要的事,但此时,真正重要的事应当是面向未来,推动变革。
针对这样的现象,作者提出了确立优先次序的原则:
1、重视将来而不重视过去。
2、重视机会而不是只看到困难。
3、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盲从。
4、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如此,管理者会知道什么事该去做,什么事不必去做。同时,管理者还须明白两个与管理时间相关的道理——学会授权、不浪费别人的时间。对授权的理解——授权不是让别人做自己的事,而是把别人能做的事情交付给别人,而使自己做自己应该做的事。管理者不能浪费自己的时间,更不能浪费别人的时间,须知浪费组织中任何一个人的时间,都会导致组织的无效。
关于人的管理
一个组织中乃至整个社会中的人的关系无非可以分为两种——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其他人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了解并悦纳自己,而自我却无往不在人与其他人关系的笼罩之下,是否为别人所接受会影响到个人对自我的认知。管理者期望自己的价值、能力、资源为别人接受,然而,有时会事与愿违,这时,怀才不遇就产生了。作者致力于避免此类不良情绪的产生,并提出了解决方案——着眼于贡献,而不是展示。管理者应该思考如何将自己的能力与资源转化为对别人的贡献。贡献是指:第一,直接成果,即对组织和其他人带来什么。比如医生利用自己的知识为组织带来的直接成果是治好病人,这里的贡献就是将自己的知识、能力、资源转化成对组织、他人有益的具体而实在的事情。第二,树立新的价值观以及对这些价值观的重新确认。价值观有导向作用,如果导向相反的方向,对组织的冲击是巨大的,因此需要有人为价值观重新确立做贡献。
作者举了美国农业部的例子,当时有两种价值导向——提高现代农业生产力还是保障自耕农生活。发展现代农业势必会损害传统自耕农的利益,而保障自耕农生活则会阻碍生产力发展。管理者的贡献正是体现在对价值观的整合并给予新的解释之中。第三,培养并开发明天所需要的人才。寻找继任者是管理者对组织的又一贡献,举个我们熟悉的例子,诸葛亮找到了继任者姜维,推荐了费祎、蒋琬,保证了蜀汉这一“组织”的延续。培养明天所需的人才可以说是管理者最后的贡献吧!当管理者着眼于贡献时,就会渐渐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为了自己的贡献而与其他部门精诚合作,启发下属为了贡献而设定目标而不是监管下属,个人发展注意贡献而不是受他人干扰。
作为管理者,与他人的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的。在以完成任务为目标的组织中,管理者都知道“公事以外”才是朋友,在实际操作中是不容易的,在“公事”中用人是个永恒的话题。作者总结了四项用人的原则:第一,不设置只有“上帝”才能胜任的职位。人们往往期待聪明、果毅,知识丰富而充满热情的全才来出任某一职位,而事实是少有天才,更多的是中人之才。如果一个职位多个人都无法胜任,那么,取缔它。第二,职位设置要严格,涵盖要广泛。不设“上帝”职位不代表职位取得就是简单地、职位任务就是单一的。职位设置的原则是因事设岗,但职位任务不能过于单一,否则会使人顿生单调感且不利于个体发展。第三,用人时先考虑某人能干什么,而不是先考虑职位需要什么。先“认识”人是要务,只考虑职位需要,往往会忽视人的其他才能,因为一个人虽不适合此岗位但有可能适合彼岗位。第四,用人之长,容人之短,并设法让其知道自己的短处。组织既然以完成任务为目标,不是以选拔“美德标兵”为目的,管理者一定要学会发挥别人的长处。美国南北战争时,林肯总统三易其帅,最后选择了酗酒成性的格兰特将军为统帅,原因很简单,“只有他能领导北方打胜仗”。当然,容忍他人的短处不代表置之不顾,而是让其人也认识到自己的短处。二战时,马歇尔将军提拔艾森豪威尔,而豪威尔的短处是战略眼光不足,马歇尔有意将他安插在作战计划部门,有了这段经历,豪威尔更能发挥他在组织和策划方面的长处。对于短处,并不一定要求改正到如长处一样高明,不过是像孙权对吕蒙说的那样,“吾欲卿致经作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不过是提个醒儿罢了。这是处理下级关系——用人的道理,对于上司,管理者要做到不惟命是从,从正确的事情着手,并以上司能够接受的方式向其提供建议。
关于决策
短视会误导决策,关于如何决策的练习也是对视野的培养。作者认为,决策的关键在于定性,即判断面对的问题是怎样的问题,并根据问题的性质做出反应。根据书中对电脑的态度来看,作者是对定量的判断存在怀疑的,他更支持管理者拥有自己定性的判断,不知作者若能生活在今天,对大数据会有怎样的见解。总之,作者认为,决策前需要辨清事件的性质。问题事件可以四类:第一类是真正经常性的问题,比如生产方面的问题,生产材料短缺、成本过高等。第二类是特殊情况下,偶然发生的经常性问题,比如公司合并,对一个公司来说,这类事件可能是特殊的、偶然的,但在企业界这是经常发生的有例可寻的事件。第三类,首次出现的经常性事件,当企业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可能面临新的经常性事件,该类事件首次出现就属于这一类。
第四类,真正偶然的特殊事件,无例可循并以后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区分这四类问题对管理者来说意义非凡,因为对经常性问题的决策,是可以通过制定制度、遵循惯例来解决的,而偶然性问题才迫切需要有效的决策。管理者的决策失误在于:一是将经常性问题视为偶发性问题,每次都要费心力解决而不是形成有效解决此类问题的制度,这是对时间的浪费。二是将新问题当作经常性问题,用旧制度解决新问题,破洞会越补越大,对组织来说是危险的。三是对无法掌握问题的本质,不能切中肯綮。四是只看部分,未见全貌,决策时往往缺乏针对未见部分采取的措施。
除了定性,决策还应当考虑的是:边界条件、正确的决策是什么、如何化决策为行动、信息反馈制度。边界条件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解决某一问题应达到的最低要求。例如,弗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一上任时订立的目标是经济复兴,然而当时美国经济危机已经加深到了一定的程度,这个目标难以完成,罗斯福总统不得不转换边界条件,转而政治改革,改变保守的姿态,锐意改变,为经济复苏助力。清楚地认识边界条件,是正确决策的前提。管理者要明确正确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让人接受的决策是什么。花时间考虑是否能被别人接受,又怕他人反对,往往会浪费时间。当然,凡事有例外,在某些维持性组织中,“和稀泥”、“打太极”是不可缺少的。知道了正确的决策,就要化决策为行动:明确谁该了解这项决策,应采取什么行动,谁采取行动,行动应如何进行,怎样才能使决策得到遵循。
在决策中,还要建立一项信息反馈制度,决策是人做的,而人是会犯错误的,为了防止发生错误,需要不时的反馈,这也是法约尔管理五项职能中“控制”一项要做的事。除了上述几项因素,作者特别强调了反面意见的作用。通用的阿尔弗雷德·斯隆对此十分在意,某次会议中由于全体一致,他甚至宣布散会下次再讨论,直至有反对意见出现。反对意见的作用作者总结了有三点:首先,保护决策者不被组织中某一特定团体俘虏。组织中往往有不同的利益团体,不同的声音代表不同团体的声音,当一种声音掩盖了其他声音时,是不妥当的,需要找到背后的原因。其次,反对的声音,往往可以被视为“另一种方案”。一致性决策不代表是正确的决策,当一致性决策走投无路时,反对意见会成为救场的“PlanB”。最后,反对意见可以激发组织成员的想象力。千奇百怪的构想本来就是对思维的训练。
组织中,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这是多么令人激动而惆怅的事情。令人激动之处在于“卓有成效”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词语,而令人惆怅的是,为了“卓有成效”,又要放弃多少对个人来说极其美好的东西呢。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篇6
近日,阅读了德鲁克的经典著作之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此书虽然写于1966年,但是其基本的理论和思想,在四十多年后,仍然影响着许多现代的管理者,在企业经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日记
本书围绕着“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是卓有成效的,而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的核心观点,分为八章展开。第一章主要论述了管理者为什么要卓有成效及先关问题,二到七章则针对如何实现卓有成效的五点要求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最后一章回扣主题。整部著述结构清楚,层次分明,使人一目了然。虽然,书中有些专业的内容我并不能完全理解,但是,读过此书,仍然使我受益匪浅。在我看来,书中的许多观点并不仅仅适用于管理者,对我们日常的生活及学习也有着许多的帮助。
一直以来,我在很大程度上认为管理是需要天分的,而书本的知识更多的是纸上谈兵,无法真正的在真实的管理中发挥作用。但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却改变了我的想法。德鲁克讲到“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就是‘做好该做的事情‘的能力,也就是有效性。”而“一个人的有效性,与他的智力、想象力或知识之间,几乎没有太大的关联。有才能的人往往最为无效,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才能本身并不是成果。”这些论述,激发了我学习管理的动力,并了解到有效性才是管理者所应追求的目的。
同样令我改观的还有德鲁克对管理者范围的限定。在书中作者将管理者的范畴扩大到了更宽的领域,不仅仅是企业,政府,军队,医院也都需要管理。而管理者也并不都是经理人,而是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他们可以下属众多,也可以没有下属,可以职位崇高,也可以职位低微,但是他们必须有一个共通点,就是要在工作中作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这一概念的提出,改变了人们对管理者的传统理解,在我看来,在一定程度上,日常生活的我们也都是一位管理者,因为我们许多时候要为自己的未来决策,因此,无论是为了将来踏上工作岗位,或者仅仅是为自己的现实生活,我们都应学会使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
针对如何卓有成效,德鲁克先生提出了五点要求,分别是掌握时间、讲求贡献、发挥人的长处、要事优先及有效的决策。而这五点,必须成为管理者思想上的习惯。换言之,“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综合的实践。”而“既然是一种习惯,便是可以学会的”。管理者要学会这种习惯,必须经过训练。“一个人如果没有经过这些训练,则无论他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努力、多大的想象力和多丰富的知识,也必是一位缺乏有效性的管理者。”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就应该努力的去接受训练,培养使自己有效的习惯。
尽管德鲁克先生的五点要求,部分内容我还无法会意,而且对于并未踏上工作岗位的我们来说,实践起来有些困难。但是他对时间、发挥人的长处等方面的论述,仍然给了我很多启示。
首先是在时间方面,德鲁克先生强调了管理者的时间总是被一些并不重要的事情占据,而且职位越高,时间被占用的比例就越大,因此,管理者应该学会管理时间,用有限的时间创造更多的成果。他在时间上的论述对我启发很大,因为虽然身为一名学生,我同样也有感到时间不足的经历。而且很多时候,原本感觉时间充分,但依然不能完成预定的计划。对此,我认为德鲁克先生的解决方法是值得借鉴的。他告诉我们,首先应该进行时间的记录,认识自己的时间究竟用在哪些事情之上,从而针对性的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其次,要进行系统的时间管理。德鲁克先生特别强调了要整块的运用时间,多数情况下,一些事情需要连续的时间才能完成,例如写一份计划书,连续的3个小时可以完成,但如果分成6个30分钟,则可能毫无进展,我便常常范此类的错误,经常把几件事情一起来做,一件事情没完成又去进行另一项工作,而结果往往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相信,如果可以如德鲁克先生所讲,整块的运用时间,我的效率可以提高很多。
另一使我印象深刻的是德鲁克先生对发挥人长处观点的论述。他讲到“充分发挥人的长处,才是组织存在的唯一目的。”因为“世界上没有真正全能的人”我们要做的是充分的发挥人的长处,而“使人的弱点不影响其工作和成就。”他列举了许多名人,都有着各样的缺点,但是最终这些缺点并没有影响他们的成就。这一点也可以运用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对自己来讲,我们不应该总关注与自己的弱点,的确,弥补不足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应该努力发挥自身的长处,这样,才能取得更多的成就;对待他人,我们更应该着眼于对方的优点,包容他人的不足,毕竟,人无完人,发挥他人的长处,不仅可以与他人更融洽的相处,而且可以获得更多的价值。
在这一章中,德鲁克列举了日本的例子,使我感触颇深,他讲,日本不注重考核,也基本不解雇职员,而是注重怎样培养职员,这一例子我的日语老师也曾讲过,他讲到日本企业宁愿用更高的。工资留住职员,而不会用更低的费用聘请更多的人。抛开这一制度其他的缺点不谈,日本企业这种注重人力的做法,确实令我怦然心动,因为他更加注重人的价值和长处,使职员可以更有动力和激情的投入到工作中,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以上仅仅是我此次阅读的感受,相信,随着生活和工作经验的增加,我会从这一书中获得更多的启发。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就在于其经久不衰的价值,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因此书而受益。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篇7
虽然本书所介绍的是如何在工作中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尤其是在企业内部),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管理中来。在班级里,社团里,与他人的合作中,点点滴滴都在考验我们的管理技能。透过这本书,我了解到,无论我们扮演的角色为何,我们都必须让自己卓有成效,如书中某句话所言:由平凡人来做不平凡的事业。
感触最深的是关于“贡献”的说法。在生活中,很多时候,很多人在自己所处的位置上庸庸碌碌,茫然不知所措。若是懂得时常自省:我能为他人,为组织贡献什么,那么困境也就逐渐明朗,态度也日益积极。是的,这是一个讲求贡献的时代,作为下属的需要思考如何帮助上司做得更好,而上司则需思考如何发挥下属的长处。唯有如此,组织才能前行在发展的道路上。亦正是: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学习如何让自己更卓有成效,谋求的不仅是个人的一枝独秀,而是团队的蒸蒸日上。
品味经典,与大师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总是能让人在字里行间发掘到闪光的智慧,在博大精深的管理学面前,我们仍旧是稚童,而各位大师带领我们通往深处。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篇8
一本好书,首当其冲想到的就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它不是那种让人望而却步的枯燥乏味的充斥着各种各样大道理、理论的讲义书,它更像是一位长者,心平气和的和你说他的经历,遇到了什么样的事,接触的哪一类的人,娓娓道来,给你传授他的经验、他的智慧。
现在回想,一是“有效性”、二是“时间”、再算上贯彻全书的“卓有成效”,这就是我初读的感受。成为德鲁克定义的知识管理者,使自己无论是处于学校还是社会还是企业,都能在其中发挥作用,影响着你所在的集体的绩效和发展,在我看来,这就是自我价值。我们每个人都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路上,从小到大,从父母、老师的指点,到如今需要我们独立的去面对、去解决问题,努力成为一位有责任感的管理者,而非单纯的体力劳动者。
德鲁克给了我们实现的方法。
首先,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靠“嘴”肯定是不行的,不管你说的话多么好听动人,没有实际行动,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如书中所言,有效性并不是一个人的潜能,而是靠努力可以获得的技能。你有学习的动力,懂得创新的重要性,也敢于和他人、和自己竞争,独立思考问题背后的问题,总结如何才能最大程度的实现工作效益,应用在行动上自觉地完成工作目标。
其次,你越努力,确实能创造越多的知识和创意,可有一点,你确定你的努力不是你自以为的努力?或许你确实付出了时间、精力,你感到疲倦和劳累,但是从你以为的努力中真的产生效益和得到结果了吗?还是说你的努力,忙的昏头转向、忙的顾不上吃饭、抽不出任何的空闲,长时间的伏案,只是自我感动,只是被认为有干劲,被称为无效的努力。
努力是否有意义,有很多方面的制约,这里我认为以下两个方面最为关键。一方面,工作者学识渊博,拿我们大学生举例:进入大学之前,我们都会选择一个专业,那么进入大学后,我们会学到的就是该专业的专业知识,但是,我们的课程并不局限于此,学校还会开设很多与之相关的课程,来拓宽我们的学习的广度,精而后博;拿企业举例:管理者往往关注着企业的内部,内部的员工关系、内部的有机联系以及各种错综复杂的情况,同时,他需要与外部建立起联系,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得到外部的一手信息,使自己不至于局促和被动。另一方面,管理时间,具体一点,管理自己的时间。要知道,时间是最珍贵的资源,过去了就是使用了,无法重新来过、无法储藏、无法购买。我很赞同德鲁克的观点,“要想有效就必须把时间整块的运用”。人在进入状态后的工作效率非常高,这个时候,给你一整块的时间,两个或三个小时,你完全可以干完一天大部分的工作,利用碎片时间,只适合做完成后的修改。
德鲁克直接给我们点明了变得“卓有成效”的路径,其中也蕴含了很多大智慧,《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能获得诸多称赞和呼声一点也不稀奇,他把社会中绝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问题,简练到了一个高度,变成了一个或者几个问题,然后不断总结,给出了最为适用的方法,供大家学习和参考;他担心或许有人不能理解他的方法,举出了很多通俗易懂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既不脱离实际,又能让人有所收获;他的文章平铺直述但丝毫不枯燥,反而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他的措辞简洁明了,但不乏力量,值得摘录引为警语。通读此书,得出结论:只读一遍是完全不够的,次次读,次次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