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读书笔记精彩11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如下是细致的小编为大伙儿整理的《沉思录》读书笔记精彩1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沉思录》读书笔记 篇1
从柏拉图主义者亚历山大,我学习到---在不必要时不可常对任何人说,或在信里说:“我太忙了!”也不可以此为借口而逃避我们对人应尽的义务。
常常在电话里说到也听到"太忙了"这三个字。"太忙了"是口头禅,是一种生活状态,亦是一种所向无敌的"借口",借以逃避,责任义务内心。很忙吗?真的很忙吗?在忙些什么呢?忙得充实忙得快乐忙得有希望吗?
一个人应该象一朵花,生得自然,长得纯净,无论是浓烈绽放,还是静静地摇曳,都只关乎自己。关乎自己是一朵花,应该象一朵花一样生死轮回。
他既不鲁莽,亦不骄横,做事从容不迫,永无汗流浃背的狼狈之状;每件事都是一人独处考虑,好整以暇、平心静气、有条不紊,勇敢而坚定。有许多事他可以享受亦可以禁绝,但一般普通人则只是贪求而不能禁绝。
主意打定之前仔细考虑,主意打定之后坚决不移。
做事从容不迫,如何能做到?似乎都在脚步匆忙地追逐,似乎在生活中一直狼狈地行走,且有时觉得永无终结。却原来有一些人可以从容不迫,可以勇敢坚定,可以坚决不移。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是对自己的肯定,是肯定的明确自己内心的需求,是肯定后的勤勉付出,是付出后的自我肯定。是的,有些人一直从容不迫,勇敢坚定。
自恃自立的精神和坚定不移的决心,任何事都不听从运气,除了理性之外,绝不仰仗任何东西。
自恃自立的精神,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归去,人生任何一个阶段都应如此。唯有如此,才能保有独立的人格,才能让我们更加肯定自己作为一个个体的存在,作为一个人的存在。
“所谓幸运的人乃是自己给自己安排命运的人,所谓幸运乃是灵魂之良好的趋向,良好的动机,良好的行为。"玛克斯。奥勒留在另一章节中这样解释。
当你的环境好像是强迫你烦恼不安的时候,赶快敛神反省,切勿不停留在那不和谐的状态之中。不断地返回到内省和谐的安静,你便可得到更大的控制力量。
并不否认环境的力量。但不妨把那恶劣的环境当作一枚试金石,看看自己的力量,看看自己是否象自己想象的那样有力优秀或者无力平庸。自己是一切,一切是自己。
一个人不管别人的言行思想是否正确,只管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那么这个人的生涯将是何等丰富!老实讲,一个好人是不要窥察别人内心的黑暗,而是"目不斜视地直赴目标。" 《增广贤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开始以为与此语有相通之处,后发现这两句话强调的是两件不同的事情。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指向和谐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容忍别人,克制自己。奥勒留指向自身修养,他认为一个有良好修养的人不会去八卦别人的是是非非,不会关注这些流传在众人之中的闲言碎语,不会在任何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费精力。他只关注自己前方的目标。
凡有所为不要出于违心、自私、轻率、强勉,不要用太好看的装饰打扮你的思想; 不要需求别人所能给你的宁静。
违心、自私、轻率、强勉?今天你这样做了吗?直接地坦露你并不光明并不无私的内心?今天你这样做了吗?
堕落之一是:对任何发生的事情抱怨,便是对于自然的违逆,因为一切的事物都不过是自然的某一部分而已。之三是:被享乐或苦痛所征服。之五是:行为或意向漫无目标,对任何事都掉以轻心不加考虑,殊不知最琐细的事也应顾虑到其结果。
一切发生的事情都是平常而熟悉的,犹如春天的玫瑰和夏天的果实。同样的道理,适用于疾病、老化、死亡、毁谤、欺诈,以及一切使愚人欣喜或苦恼的事物。象接受日光雨露一样接受那些已来的未来的事情。抱怨只会让我们失去接受的勇气与力量,无益于他。
苦痛与享乐,哪个更容易把你征服?古人已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苦痛,更容易激发斗志,如冬日之日的寒风,奔跑中感到力量的温暖;享乐,更容易沉溺,如夏日之日的阳光,昏昏沉睡中忘了曾经的梦想。
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性格。
“我的运气不好,竟遇到这样的事!”不,应该这样说:"我好幸运,虽然遇到这样的事,我并未受伤,既未被现状粉碎,对将来亦无恐惧。”
让我想到一个小朋友某日丢了一百元,和我见面后很开心地说:“你今天差点见不着我了。”我疑惑,她说:“要不是丢了一百元,还不知道我会出什么事呢。”多么有趣的想法! 请记住这句格言:“没有一桩不幸的事,不可由于勇敢担当而变成为幸事。”
你时常怎样想,你的心灵便是怎样的模样,因为灵魂是受思想的熏染的。不断地用些思想去熏染它:“忠于自己的内心,理性节制健康智慧地生活。”
要同样的尽你的责任,无论你是冻得发抖或是温暖,沉沉欲睡或是睡眠已足,被人毁谤或是赞美,正在要死或是做其他的事。因为要死也是人生中的一件事。所以做这一件事的时候也要把当前的工作做好。
被他深深感动,反复默念。
适应你命中注定的环境,爱你命中注定所要遇到的人,而且是要真心地爱。
爱这美丽的山村(喧哗的城市),爱这落后纯朴的乡亲(匆匆而过的陌生人),爱这苍苍白发的父母(唠叨甚至对你还有些失望)......
《沉思录》读书笔记 篇2
《沉思录》是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所处混乱世界之身的感受,他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不仅要思考善,还要付诸行动,他的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治学为人的思想不谋而合。
时刻沉思自身能力修养。奥勒留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学习过希腊文学,修辞,哲学,法律与绘画等。在他执政的近20年间,古罗马帝国水灾,地震,瘟疫,饥荒,蛮族入侵,军事反叛等天灾人祸不断,尽管他以其坚定的'意志和超人的智慧,夙兴夜寐地工作,也不能阻挡古罗马帝国的颓势。公共职责的沉重负担和个人际遇的沉痛经历使他陷入了极大的悲观中,而使他能忍受下来的是哲学,他试图以"哲学的沉思"来避开人世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安宁。从马可·奥勒留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有修养的人,不是单单以地位,金钱,容貌来衡量的人,而是一个时刻自省自律的人,一个敢于挑战勇于挑战自己的人。在这个快速进步,充满竞争的社会里,人心难免变得浮燥。守住自己的本性就必须不断与自身进行对话,在反思自己的同时不断加强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剖析自身修养,不断地对自己进行告诫,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
时刻沉思自身责任良知。我们要时刻深思自己的工作责任,时刻想到要对人民负责,对事业负责,做一个有责任良知的党员干部。马可·奥勒留在文中写道:"有多少人在享受赫赫威名之后被人遗忘了,又有多少人在称颂别人的威名之后亦与世长辞。""最长久的名声也是短暂的。"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立足本职岗位,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务实的工作作风,当爱岗敬业党员干部;要有承担责任的勇气,把对上承担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主动承担责任,主动解决问题。对自身的工作失误,要勇于承认主动挑起责任,为成就事业树立威信,凝聚力量。
时刻沉思自身道德品质。马可·奥勒留在卷一中就如此写道:"从我的母亲,我濡染了虔诚,仁爱和不仅戒除恶行,甚而戒除恶念的品质,以及远离奢侈的简朴生活方式。"一个人的良好品德闪耀在良好的传承中,党员干部的优良品德在和平年代也应该继承我们党一如既往的优良革命传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铭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优良品德,在本职岗位上做到不唯上,不唯利,不为名,如马可·奥勒留一样常思"我为普遍利益做过什么事情吗"。要正确对待群众,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把自己当成人民群众的公仆,走进群众,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心声,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最高目标,把群众情绪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把群众意愿化作决策思路。
《沉思录》读书笔记 篇3
《沉思录》是古罗马哲学家马尔库斯·奥里利乌斯写下的一本日记,也被称为《马可·奥里利乌斯之书》,是一本记载了作者生命中的许多感悟和思考的著作。这本书在古代就备受推崇,成为了许多人学习人生哲学的必读之书。读完《沉思录》,我深受启发,领悟到了许多哲学上的真理,也在其中找到了我自己人生的一些答案。
首先,我被书中涉及的“稳定情绪、保持平静”的理念深深地吸引。书中强调“对待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理性思考和掌控情绪的能力是一种智慧和成熟的表现。” 这一点非常实用,因为我们的生活中往往有很多让我们感觉不太好的事情,不过只要我们掌握好自己的情绪,就能够在烦恼中保持平静,不会被感情左右。同时,书中也提到了人生旅途中,会遇到感性情绪的挑战。 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将事情过滤,通过理性思考来化解我们的情感纠结。
其次,书中反复强调一个点就是自省能力的重要性。每个人经常都会犯错误,但是我们不能止步于自怨自哀,而是应该反思自己所犯的错误,从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书中说道:“自省是所有美德的开端,自高自大则是所有丑恶之本。”我们的。进步和成功都源于自我反思,认识自己的优点和劣点,人生如此短暂,只有通过反思自身,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意愿和目标,才能过更加充实的生活。一如马尔库斯所说:“我们不欺骗自己,我们也不惧怕寂寞的自我反思”。
除此之外,我在《沉思录》中还领悟了不少有关于生命和快乐的哲理。作者提到,“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自己在导演自己的人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追求快乐和幸福,这是人生永远的不变主题。所以,不要被其他人的眼光和任何的限制所束缚住,不要让自己失去追求幸福快乐的权利和能力。
最后,我认为《沉思录》 给了我们一个更加有品质的生活目标。在书中,作者提到:“不管你如何翻滚,你是无人可以损害你的内心,除非你自己同意”。这种深刻的理念,告诉我们要以内心为基础,追求真正的安定和幸福。一个人如果拥有一个稳定的内心,才能成为一个是否被命运左右的人,拥有真正的魅力和力量,而不是经常受到外界环境和物质的影响。
在生命中,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反思和沉思。遇到困难和压力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内省和思考,发现更多隐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魅力和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和解决问题。我相信,《沉思录》读后,无论是对我的人生还是我的内心,都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领悟,走得更加地自信和坚定。
《沉思录》读后感 篇4
引起我读《沉思录》兴趣的是这为本书的作者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我很想明白帝王与一般学者著书有什么不一样,另一方面,据说这本书是温总理的枕边书,也是克林顿在《圣经》之后受影响最大的一本书,这更激起我读这本书的欲望。本书真的有那么强的魅力?
初看,感觉这本书没什么,艰涩而难读。全书共十二卷,上下卷之间也没什么关联和递进,同一文章中段落之间也没什么很清晰的脉络,甚至有时毫无关系,似乎作者思维很跳跃。语言上毫无华丽可言,十分平实、晦涩还有点反复和拗口(其实这是精华所在),如果不静下心来读,或许你就把它撂在一边了。然后当你静心读它时,你会发现它的思想是很深睿的,平淡中表达了一位帝王对人生的思考,排除世尘的杂念,净化人的灵魂。
这是一本富有哲学思想的书。作者受斯多葛学派的影响,书中充满哲学的思辩。他认为“死亡与生殖一样是自然的一个秘密,是同一些元素的组合与分解,而全然不是人应当羞愧的事情,因为它并不违反一个理性动物的本性,不违反我们的结构之理。”至少那时的马可·奥勒留对生命有一种理性的认识,而不依附于神学思想,这是难能可贵的。此外,他还认为事物总是不断地运动变化的,并且相互联系着,他说“正如一切存在的事物都被和谐地安排在一齐,新出现的事物不仅仅表现出继续,并且表现出某种奇妙的联系。”“我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它们都不会消逝为非存在,正像它们都不可能由非存在变为存在一样。那么我的每一部分就都被变化带回到宇宙的某一问好分,并将再变为宇宙的另一部分,如此永远生生不息。”由此作者发出要关爱人周边的人。
这是一本有关道德教育的书。作为帝王,他热爱学习,但学的不是用人御人之术,也不沉迷于权力情欲之中,他重视对自我更深层次的探索,也充满对人类道德的思考。这对现代人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我们不得不承认,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礼貌日益丰富的同时,现实社会的精神礼貌却在悄悄退化,而《沉思录》正是让我们重新找回“逝去的礼貌”的钥匙。在本书首卷中,我们便能读到这样的话,“从我的祖父维勒斯,我学习到弘德和制怒”。“从我父亲的名声及对他的追忆,我懂得了谦虚和果敢。”“从马克西默斯,我学会了自制,不为任何东西所左右。”他极力宏扬人性的真善美,认为这才是人的本性所在。“待人宽,责己严”的古训人人都明白,可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却不容易做到,所以马可说,“不要不情愿地劳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适当的研究,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我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我们应当做的,是多将思想放在自我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我能为家人、为社会做些什么,“当你不把你的思想指向公共利益的某个目标时,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费在思考别人上”,因为,注意别人的缺点和行为,将使我们忽略观察我们自我的缺点和行为。在当今,以自我为中心,自我不断膨胀的世代,这是一曲清凉剂,让我们清醒,少埋怨社会,多想想自我为社会做了什么。
这是一本对人生充满思量的书。在马可的时代,还是由神权所统治。但作者有勇气挑战自我内心,这是悟性的开启,是人认识自我和神灵的最关键一步。他想到这世界如果无法改变,那么只能选择改变自我。他试着借助自我的创造力,用那些哲学、伦理和逻辑来摆脱内心困境。他对善与恶的思考,痛苦与欢乐的选择,正直与阴谋,权力与义务等,其核心思想其实就是人类的道德。在人类几千年历史中,真正扮演救赎主角的其实便是我们人类自身的道德。如此说来,人的一生,原也是同内心欲望战斗的一生,而战斗的终极目标,可是是道德。如果我们能战胜自我,由一个高尚的道德所引导,那么这个社会的丑陋面也会随之淡去。
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马可·奥勒留他告诫人们在轻看世俗的荣誉、名声,他说“多少人在享受赫赫威名之后被人遗忘了”“不要老想着你没有的和已有的东西,而要想着人认为最好的东西,然后思考如果你还未拥有它们,要多委热切地追求它们。”
书中也充满了心理学的知识,马可·奥勒留认为引起我们情绪变化是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这与abc理论是完全一致的。
本书的最终一章节还异常论述了死亡,提出“死亡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他说:“希波克拉底在治愈许多病人之后自我病死了。占星家们预告了很多人的死亡,然后命运也把他们攫走。亚历山大、庞培、凯撒在粉碎数以万计的骑兵和步兵、频繁地把整个城市夷为平地之后,他们最终也告别了人世。”作者再三向人们展现,死亡是自然规律,是每个人的必然归宿,是天命。圣贤也好,皇帝也好,平民也好,谁都无法逃脱。必然应对的事情,恐惧是没有意义的。这就引发了我们对于死亡的思考:如何让有限的人生活得更有价值、更精彩。要让人生活得更有意义,就得从个人的修养着手,无论是品德修养还是业务素质,都需要不断地自我提高。一个人仅有奉献于社会,有益于社会,才是有价值的。所以政府官员多读此书很有必要。
在本书中,作者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我,书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证。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本我与自我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我进行告诫。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我说道:“你错待了自我,你错待了自我,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他总是这样在书中狠狠地拷问自我。如果我们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达自我批评的高度,那至少,我们能够经过阅读,理解《沉思录》给我们灵魂的洗礼。
《沉思录》读书笔记 篇5
《沉思录》没有过分的讲究辞藻,也没有注意交代和结构安排,而是任凭思想随波逐流的一部经典哲学名著。“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特别是当他在心里有这种思想的时候,通过考虑它们,他马上进入了完全的宁静”。但就是这些简单的话语,让人有一种听古典神秘音乐时的静谧感和认同感。
“一本温总理读了一百多遍的书”本以为只是一个宣传叫卖的噱头,但真正阅读过才发现它的确是一本能净化人心灵的书籍。本书译者何怀宏这样说到: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而是一本经久的书,买来不一定马上读,但一定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近两千年前有一个人写下了它,再过两千年一定也还会有人去读它。我坚信这一点,因为它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是一本拷问心灵的书, 每一句写给自己的话语,都是一次向着心灵的凶猛攻击。即使是在时隔两千年的今天,我们仍能跨越时空,看到作者低头沉思,与自己内心对话。
《沉思录》,这是一本记录自己与自己对话的书,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人用双眼看世界,却看不到自己,所以要先看清自己惟有用心。反省自己过往并形成对话那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需要绝对的真诚、平和的'心态和超凡的勇气。这本书中字里行间常常出现的不是“我……”,而是“你……”,好似一个特别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面前,对镜子中的自己做出告诫与提醒。他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倾诉,而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是对自己灵魂的解剖和对自己的告诫。他这样说到“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他一直这样拷问自己。
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战胜自己便能战胜一切。古训道:“待人宽、责己严”,这句话人人都知道,但是做起来却很难,所以《沉思录》里说“不要不情愿地劳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适当的考虑,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我们应做的是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自己反省,想想能为家人、为社会做了什么,“当你不把你的思想指向公共利益的某个目标时,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费在思考别人上”,不要只注意别人的缺点而忽略了审查自己的行为。因为只有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才能实现自己价值。
然而人不是孤独存在,人是社会性的,自己价值的实现不能脱离社会、脱离整体而存在。这也正是《沉思录》中反复强调人的社会性,人不是孤独存在。每个人都向往和谐美好的生活,这就需要每个个体努力发挥自己最大的力量,不断完善自己,以一颗仁爱之心善待与你相处的每一个人,以平和宽容的心态学会接受,做到心灵的平静和安宁,遇事坦然面对,不受干扰,勇于承担。维护和谐社会,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每一个人都不能忽视自己对整体的作用。《沉思录》中多次提到,要让自己的行为和活动限定于有益的社会活动中,因为这符合人的本性。记住我是整体的一部分,才会更加珍视整体的团结,维护整体的稳定。犹如文明洁净的生活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不乱扔垃圾或主动维护环境卫生,事虽小,但意义大。这不仅是个人行为,它还影响到他人和整个社会,甚至影响到下一代的世界观。再如遇到不顺的事情,不要一味地责怪他人,应先要检讨自己的对与错,学会沟通和交流,凡事尽力做到以身示范、以身作则、以理服人,形成良好融洽的工作氛围与和谐的社会环境。以积极的心态认识社会,正是因为一个个多样的个体存在,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才使大家的生活丰富多彩,与人同行,才不再孤单寂寞。
《沉思录》读书笔记 篇6
“那对身后的名声有一强烈欲望的人没有想到那些回忆他的人自己很快也要死去,然后他们的子孙也要死去,直到全部的记忆都通过那些愚蠢地崇拜和死去的人们而终归湮灭无闻。”
“有多少人在享受赫赫威名之后被人遗忘了,又有多少人在称贺别人的威名之后亦与世长辞。”
古代中国知识分子,把“名节”看得重于一切,一句“留取丹心照汗青”,将此种思想推向了高峰,教育了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要留当留万世名”一直是很多人自认为伟大志向的标准之一。但当读完《沉思录》后,我心灵受到一股震撼,来回激荡着:“即使留万世名,你又知道多少?你能享受到当中的乐趣吗?你还在吗?”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就是答案。
换一个角度来审视名声,它本虚无,只能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确认自己的幸福。如果根据自身的感觉来判断,就很难找到究竟是否幸福的答案。我们能引以自我安慰的只是别人对自己的羡慕和模仿,这使我们因为名声而得到骄傲和荣誉,与此同时,我们心中的感觉也许恰恰相反,我们会常常感到忧虑,甚至直至生命终结才能意识到自己盲目追逐的错误所在。正如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所说:“尽管名满天下,自己却一无所知,这样死去是不幸的。”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思量名声,它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追逐好的名声如同人体中的胆汁,是一种促人分发行动的`体液。但是当它被阻扰而不能稀释时,它就有可能成为一种使人恶毒的毒素。因此,当追逐名声而感到事业有所希望成功时,他们是忙碌的人物。但是当他们的抱负受到压抑而心怀积愤时,他们将成为危险的人物。
名声,多少人被名声所捧?终而又被名声所累?读过此书,我明白我不能被“名利”二字所遮盖了双眼,而忘却发现身边更美好的东西;不能被“名利”二字所束缚,而失去那种做自己想做之事的自由
《沉思录》读书笔记 篇7
《沉思录》,书如其名,是一本需要人把心沉静下来阅读并思考的一本书,这是古罗马哲学家帝王马可·奥勒留的人生思考与感悟,是一部直抵人灵魂深处的西方经典哲学著作。满怀期待,四处找寻,在文化街上的一家期望书店里我找到了这本由北方联合出版传媒公司万卷出版公司出版印制的微型书。回家后随手翻阅,能读懂的段落并不多,对于好多语句的理解只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程度。没过几天,这本书便被我遗忘在了书柜的角落里。时隔几年以后整理书籍时,重又翻开了此书,细细品读,才发现了这本书的真正价值。或许是这几年的生活积沉,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体悟,从而对这本书有了重新的认识。犹如醍醐灌顶,从前晦涩绕口的语句,而今成为了箴言警句、谆谆教诲,点亮了我的智慧和心灵之灯。
环视星球,仿佛你是和它们一起运行,不断地研究元素的嬗递变化吧,因为这种思想将濯去你尘世生命中的污秽。
灵魂的力量在于让人以最善的方式生活,它能对无关紧要的事物采取漠然的态度。
不要总去注意别人心里的'想法,那么,一个人就很少会被看成是不幸福的,而那些不注意自己内心活动的人就必然是不幸的。
以上几段话摘自《沉思录》,从宇宙到人生,从灵魂到死亡,马可·奥勒留无所逃避,真抵人心。如今,这本书已经成了我的随身宝典,有空便翻开逐字逐句地精读,其间的每一个字符,每一句教诲,都教导人类摒弃一切无用的思考,去正直的思考,过朴实的生活,从而抵达心灵的最大宁静。
《沉思录》读书笔记 篇8
年少者,曾经张狂。
带着偏激的不羁,在现实的生活中不住的碰钉子,最终带着疲累,将要屈服于社会,曾经叛逆的心尚且存在,却空少了太多的锐气,灵魂开始畏缩,似要变得圆滑。
然后,马可·奥勒留言:“自己站直,否则被别人扶直。”
然后,才开始静下浮躁的心,认真地审视,剖析自己。
然后,才开始接触了《沉思录》。
马可·奥勒留这位几千年前的哲人,把生活中一点一滴的思想都给记录下来,最终汇成了这本硕果,他的思想是如此的沉稳,有力,独到,以至于我在青春里读它,便更有一种难言的意味。
年少的人,总是沉湎与记忆,耽于往日的美好,畏惧向前,畏惧改变。马可·奥勒留说:“一切都是朝生暮死,记忆者和被记忆者同样如此。”过去的已经在过去消逝,记忆的人和被记忆的人都已留在从前。日出时,今天的你已是崭新,你需要的是创造一个崭新的明天。既然过去已成定局,那么除了能给予我们经验,已不能改变什么,不必在意。青春的人,就应面朝前方,尽管可能迷茫。
年少的人,总是迷茫于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平白添得如此愁绪,让青春如此压抑。马可·奥勒留试着阐释他所理解的生命:“人只会失去他现在过的生活,而且他每时每分都在失去他现在所过的生活。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生命的长短没有什么本质差别。尽管过去的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具有同样的意义。”正是如此,时光飞逝,我们抓不住过去,守不住将来,拥有的也就只有现在。时间的无限是无意义的,因为你会因此感觉不到时间—时间也是相对的。我们的人生,所应该做的,也就是把握住现在了吧。直到现在再也没有了现在。
我不知道马可·奥勒留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只是从他的《沉思录》中学到了沉思。尽管枯燥,尽管无味,但却深邃,至少,抚平了年少的心。
我尚是少年,我还轻狂。我最终明白,生活如同一朵玫瑰,每片花瓣代表一个梦想,每根花刺昭示一种现实。可是,我终究是个任性的孩子,草在结它的种子。我站着不说话,这样,就十分美好。
《沉思录》读书笔记 篇9
《论友谊》是西塞罗众多名著中的璀璨一隅,主要论述了跟友谊相关的伦理,简洁有力,发人深思,做读书笔记用来反思和鞭策自己。
友谊是神灵赋予人类的最好的东西
我们生活在世界上,彼此之间自然形成一种关系,它把我们大家联结在一起,,而且彼此越亲近,这种关系也就越牢固。跟自己的同胞和亲戚相比,友谊包含永久成分——感情,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只有两个人或者少数几个人才能分享这份感情,同胞和亲戚可以成为友谊关系,但是它们不等于友谊关系。与友谊相比,财富、健康、权力、官职甚至感官的快乐都显得脆弱无常,而德行成为友谊的孕育和保护者。有预言家的理论提出:宇宙中凡是不可变的东西都是靠友谊这种结合的力量才如此,凡是可变的东西都是由于倾轧的力量才如此。
友谊来不得半点虚假
友谊的目的是为了互惠,以便互相取长补短被?还是,虽然互惠是一种自然属于友谊的好处,但是友谊还有另一种初始的原因,这种原因更直接的出自我们的本性呢?友谊本身是真诚的、自发的,“爱”是产生友谊感情的原动力。它能给予我们的东西自始至终包含在情感本身之中。它基于美好的不可能改变的本性,而真正的友谊是永恒的。
“为了友谊”是个不名誉的托词
请勿要求朋友做坏事;若朋友要你做坏事,你也不要去做。因为“为了友谊”这个托词是一个不名誉的词。我们只要求朋友做好事,而且也只为朋友做好事。但我们也不要等人家要求了才去做,永远要热心主动的去做,不要迟疑。
贫穷不是寻求友谊的动因
我们应当避免过分亲密的友谊,以免一个人要为几个人担忧;人们寻求友谊,只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帮助,而根本不是出于什么感情上的动机和爱慕。以上两种说法实际上常常不得不被弃置一旁。因为你不可能为了避免烦忧,老是拒绝去做道义上要求我们必须去做的事情,或者虽然去做,却有始无终。如果你摒除了感情,那么,人和石头、木头或者其他诸如此类的东西还有什么两样?美德在友谊问题上也像在许多其他事情上一样,是非常柔软和敏感的,可以说,他是随朋友的贫富顺逆而伸缩易变的。虽然我们常常因为朋友的缘故而招致精神上的痛苦,但是这种痛苦也不足以使我们将友谊从我们的生活中驱除出去。信仰“利害关系”理论的人摧毁了友谊之链中最有吸引力的一环。因为使一个人感到愉快的与其说是由于朋友而得到实利,不如说是朋友的一片爱心。我们应当摒除那些精明的雅士关于友谊的论断。尽管财物的确很经久,但是生活中如果没有朋友的安慰和做伴,也是绝不会快乐的。
友谊中应当注意各种限制
友谊中应当注意各种限制,但是以下三点你必须持批判态度——第一种是:我们应当像爱我们自己一样爱我们的朋友,而不应当有过之。因为很多事情我们从不会为自己去做,却会为朋友去做。第二种是:我们对朋友的爱慕之情应当完全对应和等同于朋友对我们的爱慕之情。真诚的友谊要比这种账薄式的友谊富足和慷慨。第三种是:对一个人的评价应该和他的自我评价完全相同。当朋友低落时,我们应当想尽一切办法让他振作起来。友谊中必须注意的真正的限制是:两个朋友的品格必须是纯洁无暇的,彼此的兴趣、意向和目的必须完全和谐一致,没有任何例外。当朋友希望我们在某件关涉到他生命或名声的事情上予以支持,那么,我们就应当从权做出某种让步——只要后果不是极其不光彩的,我们就应当助他一臂之力。
缺乏忠诚的友谊是不能持久的
任何缺乏忠诚的友谊是无法持久的。智者在对待朋友的态度方面总是会表现出两个特征:第一,他完全没有虚情假意,因为性格直率的人宁可公开表示厌恶,也不愿意装出一副笑脸掩盖自己的真情;第二,当朋友受到别人的指责时,他总是认为他的朋友绝不会做错事情。朋友犹如美酒,越陈越香。
和朋友绝交是一种不幸
和朋友绝交可以说是一种不幸,普通人的友谊中,有时这种不幸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当防止朋友之间出现不和。倘若和朋友之间出现了不和,我们也要设法使友谊自然消亡,而非猛然绝交。我们应当小心,别让友谊变成仇怨,因为仇怨往往是争执、恶语和怒斥的根源。
献媚的朋友比尖刻的敌人更坏
姑息朋友的错误会让朋友无所顾忌的走向毁灭。但是,该受责备的是那种拒纳直言而最终确为奉承所害的人。我们劝告时不应当太尖刻,责备时不应当使用侮辱性语言。如果提出劝告和接受劝告,前者直爽但不尖刻,后者耐心但不恼恨。奉承不管多么有害,它只能伤害那种喜欢并且接受奉承的人。
美德是友谊的基础
美德,也正是美德,它既创造友谊又保持友谊。美德是第一位的,没有美德就没有友谊,但除了美德之外,而且仅次于美德,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是友谊。
《沉思录》读书笔记 篇10
我认识的曲黎敏是个双鱼座天真浪漫的小女人,总是浮在云端,爱幻想,爱做梦,时而被冷静的射手老公拉回现实。她的文风正如双重性格的双鱼,游离于世俗与幻境之间,一会儿是灵狐的畅想,一会儿是小女人的情怀,一会儿又是老灵魂的大彻大悟。书中即有轻松畅快的随笔,又有发人深省的沉思。此书是初入社会的少女的处世指南,告诉你如何看待贞洁与同居,面对纷杂世事要怎样抉择;是末日前小女人的婚姻生存宝典,告诉你怎样在女儿性和母性的摇摆中找到婚姻的平衡;是挣扎中的白领阶层的心灵读药,曲黎敏的三言两语,便使人得大明白。她的语言时而谐趣、灵动,如愉悦凡间的精灵;时而又深沉、精明,如通灵百世的大巫。曲黎敏不是才女,而是通透的灵女!她只用五年便看透了中医养生之道,作为一个仍天真可爱不做作的成功女人,她更是参透了人生大道。
曲解婚姻:
曲解婚姻不幸福的根源,是因为现代人的“不认命”。“因为诱惑太多,因为耐受力太差,因为一生是如此漫长……所以,我们反而没了祖辈那认命式的坦然和淡定。”也因为女人的“妻性”,“妻性是精神上的掠夺和屈从,是理智上的反抗与顺从,是生活碾压下生出的扭曲的怪物,是太多的担当与痛苦”。更因为男女对婚姻的认知差异,“男人是把一纸婚姻证明当做了一劳永逸,当做永恒;而女人是情感动物,要的是时时刻刻,这就是男女的大不同。”
大家都在感慨围城内外,感叹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曲说:“爱情本来就不关房产、家私、金钱……它只关乎美貌、两情、两性单纯的相悦而已。而婚姻,则充满了财产、占有、独霸、算计等等。人们一定要把爱情当作唤醒窒闷婚姻炮弹和猛药,最后,伤的恐怕就是自己。”
曲解做人:
“做人”是中国人一直很重视的问题,在励志书,人脉关系书泛滥的今天,“做人”的话题更打上了这个时代的烙印,多了惶恐与艰难。
现代人的焦虑,不自在,往往不是因为把自己看的太重,就是因为太想取悦他人。曲说“做人难得的'是忘我,我字一当头,人就胆怯了,一不自在,人就无法脱俗了。”“太想取悦于这个世界,而不知道这个世界的完美源于你颓唐的、忘却一切的、甚至忘我的……风骚”。
太多关于现代人幸福感的报道,让我们觉得要最追求幸福,抱怨现世的苦难与煎熬,曲说“幸福能够使人堕落,幸福感提升不了你,幸福感就是让你沉醉、沉溺,什么都不是,就是把自己淹没在浑水中。然后有一天突然遇到不幸,自己就出来了”。原来不幸也是福呵。
我们对物质的无限的贪欲与追求到底源于什么,曲说“精神富足的人不消费,幸福的人不消费。消费是用外在的东西填补心灵之空虚。”“所有的广告都是在利用人心灵的无能和空虚”。发展文化,填补我们内心的空虚,看来势在必行!
《沉思录》读书笔记 篇11
《沉思录》作者是玛克斯。奥勒留,译梁实秋。让我翻开这本的人,是我的大学同学——周帅帅。他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热爱读书,艾斯兰德积极向上的男孩。他的每篇文章,我几乎都看,有一篇就是写他看的几本书,讲解非常独特。所以我记下了书名,并买来看。《自卑与超越》,《被讨厌的勇气》,《沉思录》。
今天,我要讲的是《沉思录》,这本书的观点,放到现在看,也不过时。
自己修养是古人一直在严格要求自己最重要的事情
卷二中摘录如下:
1.我之所以为我,不过是一堆肉,一口气和一股控制一切的理性。
这句话让我明白了自己肉身凡夫俗子,但是却有一股控制一切的理性。这理性中有很多需要自己用意志去克服的东西。我觉得自己最大的一个改变,就是能用理性控制自己购物的欲望,因为我发现自己买了这个奢侈品之后,还想买更好的,比之前更上档次的化妆品,所以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我就永远被欲望这个魔鬼所操作。所以我学会了理性,学会了克制。我相信,只有这样,我才会实现财务自由。
2.我的灵魂,你慢待了自己,而你荣耀自身的时机已一去不返。每个人都有一次生命,你的生命已日薄西山,你却仍不关照自身,而是将幸福寄予到别的灵魂。
生活中,我们有多少人把自己幸福爱好,人生价值都依赖于别人,殊不知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
正如卷三18所说,一个人不管别人的言行思想是否正确,只管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那么这个人的生涯将是何等丰富!老实讲,一个好人是不要窥察别人内心的黑暗,目不斜视地直赴目标。
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给自己带来了无比的好处,我们可以勇敢的面对自己往后的人生。比如说,养成早起的习惯,并且努力的去学习,去不断汲取书中的营养,为自己建造一个精神的家园。早起的习惯真的特别好,早起可以干很多事情,看书,练毛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