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中考满分作文及点评解析(精选5篇)正文

《中考满分作文及点评解析(精选5篇)》

时间: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评语了吧,评语的运用比较灵活,内容、格式、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评语很难写吧,下面是整理的中考满分作文及点评解析(精选5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中考满分作文及评语 篇1

小时候,妈妈说我是个对文字痴迷的孩子。

当我还不会握笔的时候,我便用小手轻轻抚摸着书页里的文字,心中油生敬畏之情。

“妈妈,我看到字里边有天使在唱歌呢。”我抬头看着妈妈。“傻孩子,字里怎么会有天使呢?”妈妈轻拍我的小脑门。“天使藏在里边不让妈妈看见呢,我要把她找出来。”于是我很快便学着握笔写字。

我执拗地觉得只要我会写字,我心中那个天使就会出现,飞到我和妈妈身边。所以,我很认真,也很努力,握着铅笔,由横竖撇捺到一个个歪歪斜斜的方块字,再到造句,写文章

而天使,也一天天地随着我笔的舞动而清晰起来,我细细地用笔,用文字让她更实在……

小学的我是如此真切地热爱着作文!每到作文课,我不再和同桌开小差,拿着笔,在绿色的方格纸上尽情地抒写着我那充满童真的光怪陆离的梦幻。我深信天使在那小小的字里行间必定也和我一起成长着,我那时笔下的文字虽然幼稚,然而却常常得到老师的夸奖,我也得到了诵读于班上或是额外的写作辅导的奖赏。

你看你看,天使的脸正在浮现,在我小学的作文中,在我儿童的欢乐中……

上了中学,随着对文学作品的日渐喜爱,我更加坚定了对写作的热爱,也看见我心中的天使已在字里行间隐隐地出现了……

我开始投稿,然而每次寄出的稿件如石沉大海,毫无音讯。我的写作梦想开始动摇,再加上成长的烦恼和生活挫折如潮水般袭来,我埋怨着命运不公,命运多舛,不再握笔作文,从此一蹶不振。

那一天在电视上看到雕刻家把石头雕成美丽的天使,那一刻,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我手中的笔正是雕刻家的刻刀,我也应用笔这把“刻刀”雕出我心中的天使——我的梦想,我对生活的追求。

你看你看,天使的脸再一次清晰了……

我重新握起笔,挥洒我的激情,描绘我的理想。生活的阳光也开始向我投来新的微笑。

我笔下的文字更显成熟理智了,我的作品渐渐开始被发表了,我对生命的热爱也日益增加了……

这一天,我拿着稿件录用通知和被印成铅字的文章,笑着抱着妈妈:“妈妈,我把天使雕刻出来了!你看你看,天使的脸!”

“你这个对文字痴迷的傻孩子。”

时光荏苒,我笔不倦,清茶一杯,夜灯一盏,再构一卷立体美文。

我梦不灭,我心不止,就让天使在文字里和我的理想和信念一同歌唱吧。

点评

文章标题新颖,先声夺人,兴奋之情、惊喜之态跃然纸上。文章以“小时候,妈妈说我是个对文字痴迷的孩子”开头,以“你这个对文字痴迷的傻孩子”结束,首尾呼应,显示了作者构思的精巧和表达的娴熟。

中考满分作文及点评解析 篇2

小时候,我家住在农村。

上学的路上,有一棵无名的小树,它的绿荫永远罩着我的心地。

春天,每当东风轻盈漫舞的走来,小小的叶芽总是殷勤的跟随,将新奇悄悄地踮在枝头,荡荡悠悠地沉醉。于是寂寞的树很热闹,又有了许多开心的日子,当然——最美的是开花的时光。那季节里,每一阵东南风拂过,开心的小树都要鼓掌致谢。这样的日子一直会走过夏天,走向秋季的深处。这时节的每个黄昏,小树下,都是我和伙伴们的乐园。跳绳,踢毽子,打沙包,捉迷藏……每次都让大人们吆喝着吃饭,才依依不舍地散去。

秋末,每当西风利利落落的走来,小树的叶子总是殷勤地跟随,将旋飞在空中之后,纷纷扬扬的散落。那季节,小树很寂寞,一遍遍怀想葱茏的绿荫,怀想超摇叶片的笑语戏闹,怀想——自然,更多的是怀想开花的时光。

冬天,每当寒冷的风掠过,秃枝都会在风中凄厉的哀啸,像在埋怨。下雪了。瘦硬的枝有雪来访问,冰冷莹洁,也不乏温情。但是,这样的时光颇是短暂,并且多在迷茫的夜晚。白天的阳光下,雪融了,小树的枝条流着泪,又黑又丑。这时节,常有人走到树下,清扫行将腐配的叶片,剪掉让失望淹渍太久的枝丫,让它们永久不再长大……

如今,走在柏油路上,看着两旁修剪整齐的风景树,我就想起那颗无名的小树,想起当年的小伙伴们,想起当年树下游戏的快乐。

在我的心中,无名小树,仿佛永远站在季节的涯畔,站在来往的路边,站在你我的身旁。春去秋来,一番番举起信念的旗帜,在属于自懒惰的季节里——拥有花开。

前天,听爸爸说,建设新农村,老家又要拓宽道路了。我心里老是惦念着。 故乡路边的小树,你好吗?

满分理由:

中考满分作文及点评 篇3

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包含着爱情,友情,亲情……其中亲情最为珍贵,它永远也不会改变。(安徽省中考满分作文《不会变的是亲情》)

点评:开头点题,简洁明了。文章一开篇,就开宗明义,点出题意,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

中考满分作文及点评 篇4

美丽的故事,当其遭遇“人类发展史”的思索,它便只是书架上等待蒙尘的失落一族。而当它以童话的姿态站在世界面前,它便成为了全世界儿童心中的故乡,成了筑梦的奇迹工厂。人生亦如这本险遭埋没的童话:站对舞台,造就成功。

当无数歆羡的目光投注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村上春村身上之时,谁又能想象他曾与妻子开着一家小店,整日为柴米油盐的琐碎烦恼?一支能镌刻山河,能序写人生的笔,怎能这样在世俗的人间里蒸干油墨?他毅然决定全家搬到乡下,过一种清幽的生活。终于,他成了一名最纯粹的作家,他找到了文学这一个真正属于他的舞台,他造就了最炫目的成功!人生的选择就在一瞬之间被作出,从此生命逆转,朝着无比光明的前方,勇往直前。

当无数的掌声响彻赛场,伊辛巴耶娃,这一撑杆女王,再次面对成功绽放她芬芳的笑靥。她如玫瑰般美丽盛开之时,谁又曾知晓她曾面对着一个体操赛场。黯自神伤?身高的突增使她被迫与体操告别。可她选择了一个更适合自己的领域,从此一根竿,一个绝美的女子,演绎着体育王国的一个童话,和她的名字一起,摇曳在无比绚丽的人生顶端。那一方舞台,回报她的,不仅是名利,还有一种来自生命底端的极致欣喜。

当人们闭着眼睛,享受着贝尔坎农那宛若天籁的嗓音,是否会有个声音提醒着你;他曾在政坛打拼!每一个日日夜夜,当他作为巴西文化部长四处演讲,口干舌嗓,嗓子严重不适之时,贝尔就会坐在一个安静的角落,他期待改变,他要做真正适合并且有趣的事。终于,政坛少了一个显然不太油滑的政客,乐坛多了一个能激荡人心的歌者。是的,他站对了舞台,在麦克风前,唱出了人生的最强音,这样的选择无疑比无数程序化的演讲,更令人动容。 事实上,人人都是人生的主角,许多人只是站错了舞台,才使短暂却珍贵的一生耗费在一个看不到出路的角色上。聪明的朋友,这个世界有许多舞台,正是这无限的选择,给你机会成就自己。让我们睁开灵动着智慧的双眼,寻那样一方美丽的天地,去释放生命的能量,去完成从一块不起眼的顽石到人人称羡的琼瑶的华丽转身。

站对人生的舞台,成就人生的辉煌!你觉得呢?

【点评】

议论文的结构,散文化的语言,是本文的特色。于第1段末尾鲜明地提出论点:“站对舞台,造就成功。”中间三段分别举例论证,均以介宾短语“当……”领起,叙议结合,句式多样、灵活,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议论文刻板的一面。

中考满分作文及点评 篇5

瞬息间,水从我指缝中滑过,略带着眷恋与倾诉,那么贴近,那么真切……

我好奇,我对这透明、晶莹的精灵充满了遐想。于是,我追随着它的流向,开始了对水的追求。

我静静地展开书卷,吟诵着,感叹着。流水犹如那不可名状的豪情,流入了我的心扉。

是的,当我踏入屈原生命最后一刻的故事时,我是震撼的,我眼前的一片滔滔流水在奔腾。这位伟人高昂着头,坦然地面对奔腾的江水,将自己高超的志节与流水融为一体,向东奔流。他并没有消逝,是流水,拥抱了他的热情;也正是流水,接纳了他的谏诤。

从那一刻起,我对流水充满了敬佩,一种对历史长河中的豪情的折服。

水在汹涌,在奔流,流动着激情与生命的活力……

书的倩影也印在了我的心间,流水激荡着我对自然的追求。于是,我踏入了自然,去寻求与流水浑为一体的万物精髓。

我登上了高山,在山石之间的细微处找到了它——它是欢快的:小溪丝毫不为自己的微小而自卑,它勇敢地向前,因为前方有它的理想。“泉水击石,泠泠作响”,在流水击动山石的轻快声中,我听到了生命的活力。

我随着流水走去,总会发现那不知名的野花、野草也在流水的滋润中微笑。而流水总会亲切地淌过,温情地抚摩它们的脑袋。

所有生灵在流水的协调间,有了生命的贴近……

流水伴着我回到了生活,生活在流水的荡漾中更加焕发出光泽。

我时常微笑着看流水无私地淌入桶中,开始了它的使命。它无怨无悔地洗去世俗中的污秽与疲惫,洗去了喧哗与忙碌,只留得人们对明亮居室的赞美与感叹。它默默地流着,很平凡,甚至总在我不经意间就化为蒸汽,悄然而逝。

在一次次的探寻中,我悟出了无私与平凡的身影。我对水所做过的一切有了更新的认识。或许,原本平凡无私的生命也与流水一样善良,在不经意间流出幸福与温馨吧。

流水淌过了我的心田,令我神清气爽。我学会了奉献,也学会了感悟生命……

每个生命都如流水,绵长地流淌着。我们应该让它流出精彩,流出价值。

又一阵流水,淌过了生命最需滋润的深处。

点评

本文采用小片断的形式,从三个不同角度落笔,赋予流水深刻的内涵。全篇抒情意味浓烈,处处洋溢着“激情与生命的活力”。从书卷中,“流出了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对自然的追求,对人生的感悟”。文章形似散而中心鲜明,体现了作者知识面之广和对生活的感悟之深。结尾借助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命如流水”巧妙地点题“应该让它流出精彩,流出价值”,使得这篇文章的立意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拟人手法的恰当使用,增强了文章的亲切感,更让文章熠熠生辉。描写细腻传神,展示出小作者非凡的语言驾驭能力。读罢此文,给人以文尽而意长之感,堪称考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