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党课心得体会 > 公务员党课心得体会(汇编三篇)正文

《公务员党课心得体会(汇编三篇)》

时间:

公务员党课心得体会(精选3篇)

公务员党课心得体会 篇1

XX年2月31日,我作为xx市地方税务局XX年度招考录用的新公务员中的一员来到了税费服务局进行为期2周的实习。向往的工作、陌生的环境、新奇的开始汇集到了为期两周的实习。两周时间,相对于漫长的人生,不过匆匆一瞥,但是两周的时间足够让一个人收获知识、经验和勇气,发生脱胎换骨的改变。结合自身,总结如下:

一、转变错误认识

没成为国家公务员以前,想到公务员总是觉得是“一杯茶一张报悠闲一下午”、“朝九晚五”的“滋润”生活;但是当我进入服务局工作的这三天,我才切身的感受到这种说法的错误。

第一天上班,8:30上班时间,8:15赶到办公地点的时候就已经几乎全员到齐。还在内心感慨自己来晚的时候,就开始我们实习的第一天,仅仅这一天我就见识到了工作的繁忙和琐碎细致。现实迫使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了工作的状态。我们实习生还不了解情况,只能帮忙打字复印做些基本事情。但是就是这些最基本的事情,我也从中体会出了服务局工作的慎重和细致。办公室——公务文件要求严格细致,不容许丝毫差错。需要工作人员一遍遍的字斟句酌,字字核对。税费管理科——纳税人的减免税,缴纳各税费的正确执行,靠的就是管理科的各位前辈们的扎实深入的对政策法规的正确解读。不管是中午还是晚上,都有加班的身影。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作为一位公务员为了更好的服务纳税人,身上所承担的重担。

二、认识自身不足

通过实习,接触到实际工作,我才知道在学校中,甚至在初任培训的三个月中针对性的学习,学到的都是书本上的死知识;必须在工作中不断的结合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不足和工作内容,不断的去有目的的锻炼自己、提高自己。而现在,全新的工作,全新的环境,更加需要我们努力地学习,以尽快适应工作的要求。所谓“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我想就是这最好的阐释。

三、良好工作氛围

实习三天,感触最多的还是服务局的良好工作氛围。服务局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对我们新任公务员真诚的微笑和无私的帮助。我们都是初任公务员,在工作上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需要提高,应该祛除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习气,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不懂就问,不懂就学,谦虚谨慎。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大学》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直被国人奉为人生的行为准则,而修身是第一位的,我会在今后待人处事上更加谦虚,努力提高自身修养。

古人云:“学,而后知不足也”。经过三天的实习,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为人民服务并不仅仅是一句嘹亮的口号,也不是一件轻松易做的事情;它不仅需要主观上的热情和干劲,还要求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作为公务员必须具备的各项素质。可以说,这次实习对于我不仅是及时的,而且是实际的。这次实习使我清楚地知道什么才是公务员的工作,什么是公务员应该具备的,有了这些切身体会,我会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有的放矢,不断提高自己,让自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务员!

保尔说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当我回首这实习的两周,我一定不悔恨,因为我从这里开始学会了感恩,开始了成长,这里是我的根。即将正式开始的工作,我也想对着那绵延的高山呼喊:我时刻准备着!

公务员党课心得体会 篇2

9月15日上午,xx教授为第**期县处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班学员讲授了《当代中国民生问题研究》的专题。贺教授运用详细资料,引经据典,全面、系统和深刻地阐释了民生问题的内涵和特点,当前民生问题备受关注的原因,当代中国民生问题的现状及解决办法。专题讲授发人深省,促使我们深入思考当前的民生问题,积极探索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具体措施。

民生是国家之本。民生问题好比水载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正确认识当前中国民生问题出现的社会背景

理性、客观看待当前我国民生问题的现状,这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当代中国的民生问题不是在普遍贫穷背景下出现的,而是在社会整体发展的背景下出现的。从总体来看,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们党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积极探索实践,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例如,1978年到20xx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近10%;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xx年的近7%。

2.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实现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以国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例,1978年到20xx年,我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4元增加到17175元;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33.6元增加到5153元。

3.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空前增强。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推进,教育、科学、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生机盎然,民众的文明素质明显提高。

二、当前中国民生问题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在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建设明显滞后,民生问题日益凸显,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其焦点在于尚需完善普通民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社会机制。当前我国民生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教育公平问题突出。如“择校热”高温不降,困难群体公平受教育机会尚未得到充分保障,因不同地区考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不公而引发的“高考移民”问题仍然大量存在。

2.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如近年劳动力的供给远远大于社会需求,许多大学毕业生陷入找工作难的困境;而一些地方又存在“招工难”的现象。

3.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相对不足,医疗服务分配比例不合理,医疗保障水平低,民众对看病难、生不起病的反映强烈。

4.房价过高、上涨过快问题十分突出,成为人们生活的“不可承受”之重。

5.分配领域存在不公问题,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6.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一些基本保障尚未实现全覆盖。

三、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对策建议

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民生。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1.要树立并强化让人民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理念。要在全社会特别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中树立并强化这个理念。这一理念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一致的,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理念不确立,改善民生就成了一句空话。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是现阶段必须正视和解决的民生问题。与此同时,也要防止平均主义抬头。

2.要强化政府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综合解决民生问题的社会机制。改善民生,是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就业、教育、分配、社保、医疗等民生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一个问题的解决涉及其他问题,单纯解决任何一个问题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难以奏效。这要求政府部门密切协作,统筹规划,共同出台一套协同配合的政策,统一行动起来解决民生问题。

3.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大力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解决民生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发展来解决。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要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持久动力。当前要深化体制改革,立足内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4.要把握社会公平主线,尽快建立起覆盖面广的初级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公平是贯穿当前中国民生问题的主线。当前,要针对老百姓感触最深的上学、看病、住房等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从我国实际出发,尽快建立一个初级(低水准、广覆盖、有实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公务员党课心得体会 篇3

在对待党和国家事业上始终保持进取之心,在对待人民赋予权力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在对待个人名利地位上始终保持平常之心

同志强调,各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杨善洲同志、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对待党和国家事业上始终保持进取之心,在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在对待个人名利地位上始终保持平常之心,

在改革发展稳定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三心”是各级领导干部如何正确对待事业、权力和个人名利地位的鲜明标准,也是引导领导干部如何做人为官的深刻警示。

领导干部在事业的兴与衰、决策的得与失、个人的进与退等方面,处于风口浪尖,经常起到示范和定音的作用。因此,领导干部能否做到始终保持进取之心、敬畏之心、平常之心,是党和国家事业是否顺利推进、科学发展战略能否化为壮丽现实的关键。

事业、权力和名利三要素,由大而小、相互关联,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反映。在对待事业、权力和名利地位上,保持这“三心”,是领导干部党性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干部个人品德修养的一个检验。作为掌握权力运行的官员,如果在事业上缺乏进取之心,甘当撞钟和尚,是不可能开拓创新的,实际上也是对人民赋予权力的亵渎。始终保持事业上的进取之心,勇于开拓、敢于担当,这是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基本要求。正如同志曾经指出的,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

同样地,领导干部如果不能正确对待个人名利、始终保持平常之心,是不可能正确行使权力的,也不可能始终保持事业上的进取之心。

当前,我国正处于“”开局之时,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已经到了攻坚破难的关键阶段,国际经济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也给我们的发展提出了更多挑战。可以说,未来发展的道路是不可能始终风和日丽的,有时可能会出现我们很难设想的困难。在这样的形势下,提醒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事业上的进取之心,比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只有保持进取之心,知难而进,知不足而学,主动作为,才能勇往直前,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挑战。

领导干部在开拓事业时,必然要行使权力;而权力是一把双刃剑,一旦“剑走偏锋”,必然造成危害。因此,强调领导干部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与强调事业上保持进取之心同等重要。“举头三尺有神明”,保持敬畏与保持进取是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的两个必要前提。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如果缺乏敬畏之心,就很有可能专断滥权,胆大妄为,使权力滑入偏轨,最终酿成灾祸。

“领导干部工作上要大胆,用权上则要谨慎,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唯其如此,才能确保权力始终在正确轨道上运行,真正做到执政为民。

领导干部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有七情六欲,也同样有日常生活烦恼、个人利益得失。同时,领导干部又是掌握权力的特殊一员,容易受到追名逐利者的滋扰和利诱。因此,在对待个人名利地位上,能否保持一颗平常之心,把功名利禄看淡些,把事业责任看重些,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尤显可贵。从某种意义看,平常心与进取心、敬畏心一样重要,是保证领导干部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履行职责、自觉实践宗旨的前提。

诚如月有阴晴圆缺,领导干部在事业发展的道路上,不可能总是顺风顺水,有时也会遇到挫折、委屈乃至失败。此时,心态的平衡非常重要。如果心态失衡,甚至认为组织上亏待了自己,就极有可能出现行为失范,以致把权力化为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病菌往往从人体虚弱的时候入侵。近年来屡屡为社会所议论的领导干部多个时段易发腐败现象,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在不断完善干部考核和激励机制,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和用人导向的大环境下,领导干部的成长,有个人素质和主观努力的内因,但更多的是人民培养、组织教育的结果。如果把所谓个人奋斗凌驾于组织之上,认为一切都是靠自己拼打出来的,对人民毫无感激之情、对组织毫无珍重之意,这样的干部也不可能真心诚意为人民服务。在他们认为自我价值不能实现、心态失衡的时候,往往就很可能也是权力失衡之时,只会阻碍甚至危害事业的不断拓展。领导干部一方面要时刻懂得权力是人民所赋予的,必须保持敬畏之心;另一方面,对个人名利地位也要保持一颗平常之心,这无论是对年轻干部还是快“到点”的同志,都是一句忠言。

今年,全国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换届将陆续进行。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按照的要求,以党和人民事业为重,加强党性修养,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做到“进”者奋发有为,“退”者心情愉快,“留”者意志不衰,“转”者迎接挑战。

对事业要有进取之心、对权力要有敬畏之心、对名利地位要有平常之心。人们期待各级领导干部牢记“三心”、珍惜使命、不负重托,为党和人民建新功立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