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个人报告 > 调研报告 > 公共场所控烟情况调研报告【热门三篇】正文

《公共场所控烟情况调研报告【热门三篇】》

时间:

公共场所控烟情况调研报告(精选3篇)

公共场所控烟情况调研报告 篇1

20xx年5月8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调整卷烟消费税的通知》,卷烟批发环节从价税税率由5%提高至11%。时隔六年,国家再次调整烟草消费税和价格,表明我国政府控烟的决心。

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缔约国,中国一直在推进控烟工作,国内多个城市也先后出台了公共场所控烟条例,但效果不甚理想,中国目前仍然是全球受烟草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公众对此表示担忧。为此,现代社评院联合问卷网,对全国925名公众进行专项调查,形成《九大城市控烟调查报告》。

一、近九成受访者遭受公共场所二手烟危害

20xx年年底,据国家卫计委统计,我国有7.4亿非吸烟人群遭受二手烟的危害,约10万人死于二手烟“暴露”导致的相关疾病,引发公众高度关注。本次调查发现,过去一个月内,89.6%的受访者遭遇过公共场所二手烟。

哪些场所二手烟暴露情况最严重?调查发现,最严重的是餐馆(73.8%),其次是学校(59.2%)、医院(42.9%),相对较低的是银行(37.2%%)、公园(24.0%)、商场(23.2%)、旅馆(22.7%)、KTV等娱乐场所(20.9%)、公交车/地铁/火车等交通工具(17.8%)、办公室(12.0%),其余为0.6%。

在重点调查的九大城市中,公共场所二手烟暴露率的是武汉,达到96.8%,其次是北京和上海,二者持平,均为91.6%,广州(89.3%)排在第四位,其次是成都(89.0%)、苏州(87.1%)、深圳(85.7%)、重庆(85.0%)、天津(82.8%)。

二、低学历、大龄(50岁以上)人群吸烟率较高

20xx年全球成人烟草调查显示,我国吸烟人数高达3亿多,吸烟率达到28.1%,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达到136.6万。在本次以九大城市为重点的调查中,吸烟率为11.2%。其中男性吸烟率为18.5%,女性吸烟率为4.2%。

比较重点调查的九大城市,可以发现,吸烟率排在第一的是重庆,为16.7%;北京(13.4%)、上海(13.2%)、天津(12.5%)紧随其后;其次是广州(9.2%)、深圳(8.9%)、成都(8.2%)、苏州(6.5%)、武汉(1.6%)。

从年龄上来看,30岁以上的人是吸烟的主力人群,其中50岁以上的人吸烟率,为21.6%,40-49岁的为16.8%,30-39岁的为11.2%,而14-18岁(9.1%)及19-29岁(8.1%)的人吸烟率均不超过10%。

细分不同学历群体,结果显示,学历越高,对烟草危害的认识越充分,吸烟率越低。其中,初中及以下群体吸烟率为25%,高中/中职为14.5%,大专/高职为10.9%,本科为10.8%,硕士及以上仅为4.3%。

本次调查发现,受访烟民每天平均吸烟支数为11.5支,平均吸烟年数为11.5年。

三、吸烟者也赞同公共场所禁烟,医院学校等场所应先禁烟

20xx年年底,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向社会征求意见,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对控烟作出法律规定。那么公众对于公共场所禁烟到底持什么态度呢?调查显示,86.5%的受访者赞同公共场所应该禁烟,8.3%的受访者不赞同,其他5.2%表示无所谓。

区分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的态度时,令人意外的是,竟然有71.3%的吸烟者对公共场所禁烟表示支持,另外非吸烟者的支持率为88.5%。

进一步调查,可以发现,受访者对禁烟场所的优先顺序有不同态度,其中医院(79.8%)和学校(74.7%)被认为是最应该禁烟的地方,支持率均超过七成,此外,餐馆(62.7%)、公交车/地铁/火车等交通工具(60.9%)、银行(58.1%)、商场(57.6%)、办公室(48.9%)、公园(41.1%)、KTV等娱乐场所(33.8%)禁烟支持率均在三成至七成之间。

四、公共场所控烟效果一般,执法力量不足和处罚力度小是首要原因

虽然国内多个大中城市已经立法控烟,但控烟效果仍有待改进。调查发现,45.4%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所在城市控烟效果一般,24.1%的受访者认为控烟效果好(其中认为非常好仅占5.7%,比较好的占18.4%),29.7%的受访者认为控烟效果差(其中10.7%的人认为很差,19.0%认为比较差),0.8%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

细分不同城市,只有深圳控烟效果比较理想,好评比差评多出19.6个百分点;北京、上海、广州控烟效果一般,差评略比好评多;而天津、成都、重庆、武汉、苏州控烟效果很差,差评远多于好评。

控烟效果不甚理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调查发现,接近六成的人将其归咎于执法力量不足(59.5%)和处罚力度小(58.1%),其余的因素还有:部分公众文明道德缺失(37.4%)、执法取证难(34.9%)、烟民习惯难以改变(34.3%)、没有广泛发动公众参与(30.8%)、控烟宣传力度不够(29.0%)、吸烟危害认识不足(28.0%)、场所管理者劝导不力(26.4%)、烟草创造的税收高(23.7%)、控烟资金投入不足(22.4%)、控烟场所太多(19.2%)。

五、公众参与控烟工作的积极性偏低,近六成消极应对(避开)

动员公众参与控烟工作,对推动控烟工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次调查发现,受访者在公共场所遇到有人吸烟,接近六成(57.2%)的人会选择避开,仅24.8%的人会有所作为(包括13.3%的人会上前劝止,但不举报,11.5%的人会向有关部门举报),13.2%的人会选择默默忍受,其余4.9%的人表示无所谓。

六、世界无烟日知晓率高,但仅三成知道确切日期

为引起国际社会对烟草危害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其意义是宣扬不吸烟的理念。然而公众对于无烟日了解吗?本次调查发现,88.4%的受访者表示知道世界无烟日,其中表示知道,但不清楚是哪天的受访者占57.2%;表示知道,且知道是哪天的受访者占31.2%,其余11.6%表示不知道。

公共场所控烟情况调研报告 篇2

1月6日,20__年全国卫生工作会现场。记者坐在会场的最后一排,常能闻到人们出入时带进来的一阵阵烟味。

推门出来,记者发现会场后面的休息间里,有约10个人在吸烟,或站着或坐着,休息间自然地成了一个“吸烟室”。事实上,休息间的每个茶几上,都赫然摆放着一个透明的塑料提示牌,上面不仅印有禁烟标识,而且明确写着“非吸烟区”。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和武警部队卫生部四部门要求,20__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然而,从上述情景看来,实现这一目标的任务仍然艰巨。

医院:楼道厕所烟头随处见

1月5日,北京一家医院的门诊大楼。大楼内禁止吸烟的标识随处可见。即便如此,吸烟行为并未在这个要求禁烟的医疗场所销声匿迹。医院的男厕所是“冒烟”的“重灾区”。走到位于门诊大楼二楼的一个男厕门口,一股烟味扑鼻而来。医院保洁人员袁师傅告诉记者,每天他总能在楼内清扫出一些烟头,尤其是在楼道和一些拐角处。

在门诊大楼里,吸烟是“偷偷摸摸”的,但一门之隔的大楼外,吸烟则完全公开。许多人站在距离大门不远的地方吞云吐雾。大门附近的地面及垃圾桶里,随处可见被丢弃的烟头。门诊大楼门口的一块“医疗场所绝对禁止吸烟”的牌子旁,就站着一名正在吸烟的男士。

酒店:非吸烟区经常“冒烟”

1月5日,北京金融街一家国际知名连锁酒店。酒店大堂的咖啡区,分有吸烟区和非吸烟区。餐厅也分成吸烟区和非吸烟区。坐在非吸烟区,能看到吸烟区冒着的烟雾。酒店服务员说,分区后还经常有客人在大堂吸烟,他们都会上去提醒,但有时客人不理会,为了不让客人生气,他们往往也不再坚持。

这家酒店还专门设置了吸烟楼层,在客房备有烟灰缸和火柴。据酒店优化管理总监介绍,在全球的连锁酒店中,中国的酒店吸烟情况属于最严重的之一。

网吧:玩家叼着烟打游戏

昨晚,本报记者来到丰台区一家网吧,一进门,就被呛人的烟味熏得快要窒息。几名网游玩家对墙上悬挂的“禁止吸烟”标识视若无睹,一边狂打游戏,一边吞烟吐雾。网吧管理员显然早已熟悉了这种场景,见怪不怪地说:“哪个网吧没有烟味?人家抽烟我们管不了。”而坐在烟民身边上网的几名客人也没有提出异议。记者又探访了几家网吧,每次出来都带着一身浓重的烟味。在一些网吧中,环境稍好的无烟VIP区收费为每小时6至8元,比普通区域收费至少高3元。

餐馆:服务员劝不动烟民

在午餐时段的一家餐馆中,个别客人在用餐间隙也点起了香烟,根本没注意到邻桌几位女士皱起的眉头和轻掩鼻子的手。对于这种现象,一名服务员表示很无奈。“我们也曾劝说顾客把烟掐掉,费劲口舌也没用,为此还起过争执。顾客总是理所当然地认为,我来这儿消费,凭什么不让我吸烟。”可是对烟民置之不理,又会招来其他不吸烟顾客的不满。服务员表示进退两难,无计可施。而在另几家餐馆中,服务员明确告诉记者可以吸烟。

学生:对吸烟很宽容

记者采访了几个正在北京各高校就读的大学生,他们告诉记者,宿舍中没有明文禁止大家吸烟,一切靠自觉。几名男生不但没有意识到吸二手烟的危害,反而对此表示宽容和理解。“抽烟可能仅仅只是个人的一种习惯或是烦恼时的宣泄行为,不会导致其他人的模仿。”

记者:几天前发布的《控烟与中国未来——中外专家中国烟草使用与烟草控制联合评估报告》指出,我国控烟履约政策执行不力。中国《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履约得分仅37.3。作为报告主编、控烟办负责人,您认为控烟工作中存在哪些不足?

杨功焕(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控烟办主任):《烟草控制框架公约》20__年正式生效后,我国为实现履约做了大量工作。与此同时,反控烟力量也在做“工作”。比如,有些烟草企业曲解公约文本,采取降焦减害宣传,误导公众;有的假借慈善之名,行烟草营销之实等。

目前我国尚未围绕履约制定具体行动计划。现有法律法规与公约要求也存在较大差距。此外,我国还没有广泛禁止所有的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履约情况在100多个公约缔约国中排名靠后。

记者:有媒体提出了“中国失约”这一观点。在您看来,如果无法兑现履约,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杨功焕: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如果没有完成的事情,必然影响其在国际社会的形象。3年前,在南非德班的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上,中国代表团被与会非政府组织团体授予代表控烟不积极的“烟灰缸奖”。这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有紧迫感。

公共场所控烟情况调研报告 篇3

一、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医院控烟情况

走访了9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诊所,在《管理办法》出台前,这些单位在墙上或楼道里甚至厕所里明显位置贴上了“禁止吸烟”或“请勿吸烟”的标识,经常在机关、企事业单位、诊所的办公室、厕所和楼道里吸烟,墙角、垃圾桶、花盆等隐蔽处有烟头。《管理办法》出台后,机关、企事单位、诊所办公室内没有发现吸烟情况,个别吸烟者在厕所内吸烟,厕所里发现丢弃烟头。

二、饭店和宾馆控烟情况

走访8家饭店,发现在《管理办法》出台前,大部分餐厅内都张贴了禁烟标识和宣传标语,但个别客人还是不能改变进餐时吸烟的习惯。同时,饭店摆放烟灰缸,餐厅服务员劝阻较少,垃圾桶、花盆等隐蔽处存在烟头。《管理办法》出台后,来餐厅用餐的客人吸烟情况较少或听从劝阻不在餐厅吸烟,餐厅没有摆放烟灰缸,大部分包间内有禁烟提醒,但仍有个别人在服务员不在场时吸烟。

走访6家宾馆,发现在《管理办法》出台前,大部分宾馆内部张贴了禁烟标识,但个别宾馆前台仍摆放烟灰缸,有客人吸烟,管理人员未尽到监管责任。《管理办法》出台后,前台无摆放烟灰缸,有禁烟劝导员,在大多数客人在进入宾馆前劝导将烟掐灭扔掉或在室外吸烟完毕后进入,客房室内有禁烟提醒,但仍有个别人在客房内吸烟。

三、互联网场所和娱乐场所控烟情况

走访了5家网吧、8家娱乐场所,发现在《管理办法》出台前,个别网吧门前有大量烟头,网吧内张贴了禁烟标识,但吸烟现象较多,室内摆放烟具,室内烟雾弥漫,墙角、地面、卫生间随处可见烟头。《管理办法》出台后,大部分网吧室内外环境改善,管理人员对吸烟者及时劝阻到室外吸烟,控烟效果明显。在《管理办法》出台前,舞厅、歌厅、理发店吸烟者较多,墙角、地面、卫生间随处可见烟头。虽然都张贴了禁烟标识,但管理不到位,室内吸烟较多,《管理办法》出台后大部分娱乐场所控烟管理显著提高,经营者发现吸烟者能够及时劝阻禁烟或到室外吸烟,大部分烟民能够自觉执行,个别烟民有躲到卫生间吸烟的现象,地面烟头数量大幅减少。

四、控烟效果分析

本次调查研究显示,《管理办法》颁布1年多来,控烟工作获得了一定成效,绝大多数公共场所已成为禁烟场所,大多数场所内设禁烟规定和禁烟标识,部分场所还摆放了禁烟相关的宣传材料,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吸烟者在公共场所的吸烟行为,为非吸烟者避免被动吸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管理办法》实施前5%的公共场所无禁烟标志,实施后仅2%的公共场所无禁烟标志;《管理办法》实施前19%的场所内人员吸烟,实施后仅11%的场所内人员吸烟。《管理办法》实施前32%的场所内发现烟头,实施后仅12%的场所内发现烟头,差别有显著性。《管理办法》实施后,公共场所在张贴禁烟标志和有无发现烟头方面有明显改善,在禁烟资料的摆放和吸烟人数的控制方面出现显著变化。

五、控烟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控烟工作效果初显成效,但部分法定禁烟场所仍有一定问题。表现在《管理办法》在落实中仍存在一定难度,吸烟现象未能在公共场所全面杜绝,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氛围仍未完全树立,宣传覆盖范围不广,控烟知识不能够做到人人尽知,一些单位对控烟宣传工具利用较少,单位宣传栏、宣传媒介没有设置控烟内容,禁烟标识张贴不醒目,禁烟标识较少,进入单位后未能感受到浓厚的控烟氛围。餐饮场所、互联网场所、娱乐场所和宾馆仍然是控烟工作的重点。

六、关于控烟工作的建议

控烟工作的真正落实必须多措并举。为进一步提高控烟效果,建议大力宣传《管理办法》,加大对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引起公众对控烟的足够重视;大力宣传戒烟是降低吸烟危害的办法,戒烟越早越好,任何年龄戒烟均可获益。同时,各公共场所领导要以身作则,自觉遵守《管理办法》,要建立控烟领导小组,确定专人负责控烟工作,并职责明确。要建立《控烟巡查和劝阻制度》配有控烟巡查员,佩戴标识上岗,标识要醒目,并明确规定公共场所负有劝阻吸烟的责任和义务。各相关职能单位要认真履行综合、协调、督导、检查职责,对违反禁烟法规的单位、经营户及当事人按照《管理办法》的规定,要认真进行劝阻。加强执法主体人、财、物的配置,提高监督单位与各公共场所、工作单位的禁烟意识,对违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发现吸烟情况时,要有人劝阻,提示法定禁烟单位仍需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开展健康教育,落实劝阻工作的落实。